解析卷2024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试卷(三)_第1页
解析卷2024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试卷(三)_第2页
解析卷2024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试卷(三)_第3页
解析卷2024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试卷(三)_第4页
解析卷2024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试卷(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试卷(三)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西周时期,农官对农业生产主要采取直接管理、指挥监督的方式,如进行农田的规划与组织整治,给农夫提供农具,协调劳动力的安排,指导与监督农夫耕种等。这一做法主要因为()A.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B.当时生产力水平低C.顺应井田制的瓦解D.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1.B根据题干内容中的“西周时期”、“进行农田的规划与组织整治”、“指导与监督农夫耕种”等信息,可知采用这种管理方式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之所以采用井田制这种土地制度,其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政府不得不采取“直接管理”、“指挥监督”这种方式,故选B项;西周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仍旧是集体耕种,经营方式没有变化,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井田制瓦解的主要原因在于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即生产力的发展,排除C项;西周时期处于奴隶社会,此时小农经济尚未产生,排除D项。2.下面是成书于东汉后期的《四民月令》关于田庄的记载。这反映了当时◎逢年过节,田庄和田庄之间要进行访候活动◎对田庄中的贫户,要通过“分厚彻重”“振瞻匮乏”等活动形式进行救助◎年终时,田庄主要集合“宗族、婚姻、宾旅”聚会,“讲好和礼,以笃恩纪”A.民间礼仪规范趋于完备B.田庄成为社会主要经济形态C.社会救济机制基本健全D.儒学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增强2.D根据材料“访候活动”“救助”可知,反映了民本思想;根据“田庄主要集合‘宗族、婚姻、宾旅’聚会,‘讲好和礼,以笃恩纪’”可知,反映了重视宗族关系和和睦的人际关系。结合所学可知,民本思想、重视宗族关系和和睦的人际关系是儒家思想的体现,因此材料反映了东汉后期儒家思想对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故选D项;礼仪规范趋于完备的说法夸大了田庄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了田庄在日常生活中的组织作用,不能判定其是主要的经济形态,排除B项;田庄存在救济社会的职能但也职能属于民间救济,社会救济机制应当是由政府主导,因此不能由田庄判定整个社会的救济机制,排除C项。3.1043年,辽兴宗为调节宋夏纠纷,致宋仁宗信中表示,宋辽“两朝事同一家”。萧普女太后主持北辽政权时,致书宋徽宗,写有辽宋“义笃一家,誓传百襈。”其意在表达辽和宋()A.政治上亲如一家B.经济上有互补性C.文化上有认同感D.关系上相互依赖3.C材料中的“两朝事同一家”、“义笃一家,誓传百襈”都旨在表现辽这个少数民族政权和宋政权具备一致性的,即民族虽有差异,但文化系统是一体的,都是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圈,因此辽和宋之间在文化上的认同感是一致的,故选C项;辽宋作为并列的政权,始终存在纷争和差异,政治上亲如一家用来形容两个政权的关系不够准确,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表现任何和经济类型相关的内容,排除B项;宋辽之间不是相互依赖,是在综合考虑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两个政权之间的相互妥协,排除D项。4.1043年,辽兴宗为调节宋夏纠纷,致宋仁宗信中表示,宋辽“两朝事同一家”。萧普女太后主持北辽政权时,致书宋徽宗,写有辽宋“义笃一家,誓传百襈。”其意在表达辽和宋()A.政治上亲如一家B.经济上有互补性C.文化上有认同感D.关系上相互依赖4.C材料中的“两朝事同一家”、“义笃一家,誓传百襈”都旨在表现辽这个少数民族政权和宋政权具备一致性的,即民族虽有差异,但文化系统是一体的,都是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圈,因此辽和宋之间在文化上的认同感是一致的,故选C项;辽宋作为并列的政权,始终存在纷争和差异,政治上亲如一家用来形容两个政权的关系不够准确,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表现任何和经济类型相关的内容,排除B项;宋辽之间不是相互依赖,是在综合考虑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两个政权之间的相互妥协,排除D项。5.明清时期,族规需要宗族向地方政府申请批准,逐步普及了朱熹《家礼》对冠婚丧祭四礼的礼节,族长需要政府委任。据此可知()A.社会治理能力完善B.宗族掌控地方基层权力C.礼法合流趋势加强D.儒家伦理渗透乡间治理5.D根据题干内容中“(家族)逐步普及了朱熹《家礼》对冠婚丧祭四礼的礼节”等,可知儒家伦理渗透到乡间治理,故选D项;根据题干内容中“族规需要宗族向地方政府申请批准”、“族长需要政府委任”,可知明清时期的政府对家族的管理有较强的控制力,这反映出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增强,不能说明“完善”,也得不出“宗族掌控地方基层权力”排除A、B项;在题干内容中述及了“礼(朱熹《家礼》)”,但是并没有述及“法”,排除D项。6.1873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赖尔认为,地质的进化过程,不是由超自然力量或者巨大灾变造成的,而是由自然力量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这一理论传到中国()A.适用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B.推动了近代科学的迅猛发展C.激起了国人变法维新的强烈意识D.动摇了传统儒家思想的地位6.C根据材料,这种进化的观点与19世纪末中国人的社会变革和忧患心态产生共鸣,激起变法维新的强烈意识,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故选C项;根据材料信息“是由自然力量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可知与变革思想相适应,并非认可“革命”思想,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末,地质学理论传入中国,影响有限,近代科学的迅猛发展的表述有误,排除B项;动摇传统儒家思想的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排除D项。7.图1、图2分别发表在1911年5月《妇女时报》、1913年《小说时报》经过艺术加工的虚构图像。据此可知破天荒中国女子之凌空上海鲍金莲乘飞艇图A.女性职业有了新选择B.社会对女性认知发生变化C.女性的社会地位提高D.民主平等思想已深入人心7.B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两幅图画中,一位女子乘坐飞机,另一位女子乘坐飞艇,虽然是虚构的,但是体现出社会对女性社会地位的尊重,认为她们也可以像男子一样为国家做出一定的贡献,故选B项;两幅图画描述的是女子乘坐飞机或者飞艇,而不是她们的“职业选择”,排除A项;两幅图画内容与女性“社会地位提高”没有关系,排除C项。通过两组图像无法得出民主平等思想已深入人心,而且1911年5月辛亥革命还没有爆发,排除D项。8.1954年,在对待中国的立场上西方阵营首次公开分化。这年8月,中国与英国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11月,中国又与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这反映了()A.朝鲜战争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社会认可C.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遭受失败D.英荷两国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8.D根据材料“8月,中国与英国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11月,中国又与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结合所学可知,这说明英荷两国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故选D项;朝鲜战争的时间是1950年到1953年,确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但是朝鲜战争主要涉及的是中国、朝鲜和美国,并不会使得英国等欧洲国家对中国的态度产生较大转变,且材料中英国荷兰和中国关系缓和是在1954年,朝鲜战争已经结束一年了,此时产生影响的可能性较小,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提出的,但当时提出并未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相当多的国家仍然在外交上孤立新中国,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的信息,排除C项。9.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建立了以城镇公费、劳保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的医疗保障制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基本医保制度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了医疗保障的全民覆盖。我国大力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是()A.满足经济体制改革需要B.与世界各国医保体系接轨C.让人民的生活幸福美满D.提高我国的医疗保障水平9.C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完善:在城市中实行“城镇公费、劳保医疗”,在农村实行“农村合作医疗”,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并且还实现了医疗保障的“全民覆盖”,基本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据此可知,其根本出发点在于让人民的生活幸福美满,故选C项;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就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这与“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排除A项;我国实现了医疗保障的“全民覆盖”,基本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与“世界各国医保体系”没有关系,排除B项;“提高我国的医疗保障水平”是解决人们“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具体做法,而不是“根本目的”,排除D项。10.10—16世纪,罗马教廷掌握的权势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10.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世纪基督教形成,4世纪末狄奥多西一世将基督教确立为国教,后基督教的实力不断强大,教权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但从15世纪后期,宗教改革的推动打击了罗马教廷,使之权力下降,因此罗马教廷权势发展的趋势应当是先升后降,故选B项;宗教改革冲击了罗马教廷,权力出现下降而非持续上升,排除A项;基督教自创立后不久就被确立为国教然后持续发展,不是先降低后升高,排除C项;罗马教廷不是权力直线下降,有变化的过程,排除D项。11.《十二铜表法》规定: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如诉讼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充任。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A.限制奴隶主贵族的特权B.重视弱势群体利益C.侧重维护平民合法权益D.条理清晰实用性强11.D由材料“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如诉讼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充任”可知罗马法的法律条文清晰明白,操作性和实用性强,故选D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奴隶主贵族的特权,排除A项;材料能体现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但《十二铜表法》,本身代表的是奴隶主的利益,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弱势群体而非平民阶级,排除C项。12.1930~1931年,纽约市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曾在1917~1918年因战争而畅销的香烟产量再次剧增,许多穿着整洁西装的商贩在街头兜售苹果,也成为城市一景。这表明A.美国人的价值观比较混乱B.政府对社会秩序无能为力C.经济危机的影响持续发展D.美国政党政治的弊端外露12.C据材料“1930~1931年,廉价午餐数量猛增,香烟产量再次剧增,穿着整洁西装的商贩在街头兜售苹果”结合所学可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失业剧增,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不断持续和延伸,故C项正确;题干表述的内容并非社会价值观问题,A项错误;政府或政党的表现在题干中也没有表述出来,B、D项均错误。13.万能的教会面对14世纪中期肆虐欧洲的“黑死病”,表现乏力,大量“神的仆人”和俗人一样死亡。人们开始放弃信仰疗法,采用世俗方法研究抵制瘟疫的措施,这唤起了劫后余生者“对自我生命存在幸福的追求和对生之权利的百般珍惜”。这一现象()A.直接催生了宗教改革B.促进近代科学的产生C.基本否定了教会权威D.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13.D据材料教会“表现乏力”、“世俗方法”“唤起了……‘对自我生命存在幸福的追求和对生之权利的百般珍惜’”等分析可知,在“黑死病”冲击下,欧洲人逐渐怀疑教会权威,正视世俗的科学研究,珍惜自身生命,由此先后出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欧洲社会的转型,故选D项;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直接催生了宗教改革,排除A项;近代自然科学的起点是154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的发表,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16世纪的宗教改革基本否定了教会权威,排除C项。14.美国与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贸易出口额比较单位:百万美元年份美国对苏联、东欧国家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1948年3975821949年1457651950年16月41268从上表可以断定A.两极格局对峙的局面已经形成B.战后西欧各国唯美国马首是瞻C.贸易出口受到美苏冷战的影响D.美苏冷战局限在经济贸易领域14.C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948年至1950年美国对苏联、东欧国家的贸易大幅度减少;西欧虽然对苏联、东欧国家先增加后减少,但总体趋势上也是在减少,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美国、西欧对对苏联、东欧国家的贸易出口都受到了冷战的影响,故C项正确;两极格局对峙的局面在1950年还没有出现,排除A项;从1948年到1949年西欧对苏联、东欧贸易出口增加来看,B项说法错误;根据所学可知,美苏冷战绝不是仅仅局限在经济贸易领域,排除D项。15.从19世纪到20世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蒸汽机、内燃机和电的广泛运用,原子能的开始使用。在1850年,人力在生产中提供50%的能量,而机械力只占6%;可到了1960年,人力、畜力和机械力三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1%和96%,这一变化的实质在于A.科技普及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B.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实行工业化C.人类从手工时代跨入蒸汽时代D.人类从蒸汽时代跨入信息化时代15.A解题的关键在于要正确甄别设问所指“这一变化”,即:“人力在生产中占比缩小、机械在生产中占比増大”,这种变化从实质上反映出的是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故A项正确。“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实行工业化”的说法本身是正确的,但题干着眼于整个人类社会并非仅仅是西方国家,故B项错误;题干提到了“电的广泛运用”,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到信息化,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传承与创新制度的传承与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两税法与一条鞭法的联系与区别,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制度在传承与创新中的不断发展。两税法一条鞭法◎量出制入。中央合并原征各项税役,定出“两税元额”,向各地摊派。各州县根据所摊税额,向下摊派◎取消租、庸、调和一切徭役、杂税,但丁额不废◎“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论主户、客户,一律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按丁壮和财产多少定出户等。◎元额以大历十四年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分。两税依户等纳钱,依田亩纳米粟◎无固定居处的商人,所在州县依照其收入的1/30征税——宁欣《中国古代史》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明史·食货二》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传承与创新”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6.【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两税法是每年夏秋两季缴纳地税,“两税依户等纳钱,依田亩纳米粟”;一条鞭法延续了“一岁之役”“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等,即可得出论题唐朝与明朝税制的传承与创新,结合两税法与“一条鞭法”的联系与区别等角度阐述二者是如何体现制度的传承与创新的,最后从两税法和一条鞭法实施所产生影响的角度阐述制度传承与创新对社会治理与发展的重大意义。本题也可从中国古代税制征收方式或者征税内容等角度进行命题。【答案】示例:论题:唐朝与明朝税制的传承与创新阐述:中国税收起源很早,且税收作为国家最重要的财政收入长期受到政府的重视,早期征税时间不固定,经常是国家需要的时候就会进行征收,使得百姓压力巨大,两税法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在以往税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开启了定时征税的先河;而一条鞭法也延续了“一岁之役”,继承了定时征税的传统;两税法以前征税的主要内容是人丁税,使得无地的百姓也要承担沉重的赋税,而一条鞭法“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创造性的将税收计入田亩,让真正有经济实力的人来纳税,能够极大的增加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且一条鞭法创新性的征收货币税,是对传统实物税的突破和创新,也迎合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需求,解放了部分劳动力,有利于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总的来说,两税法和一条鞭法继承了传统税制的同时,都有所创新,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产物。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崇奢黜俭”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种消费观,它反对过分节俭、壅积社会财富,主张积极消费和投资实业,通过扩大市场需求促进生产发展。“崇奢黜俭”一经出现便以其反传统的姿态显得格外“另类”,对这一消费观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崇奢黜俭”消费观本身,也为我们探索近代消费观重构的历史过程提供了线索。——黄娟《“崇奢黜俭”思想与近代消费观的重构》结合所给材料以及所学相关知识,就“崇奢黜俭”提出你的看法或认识,并对你的看法或认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有力,逻辑清晰,语言严谨)17.【解析】本题属于一道开放性试题,首先要根据设问的要求明确自己的观点,在明确观点时要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在语言上要主语精练、简约;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以及时代背景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在阐述时要注意找准角度,要注意结合史实做到阐述有力,另外要注意阐述逻辑的严密性。在我国古代长期的历史中,在消费方面的主流观点是“黜奢崇俭”(“黜奢崇俭”是中国传统消费文化之正统,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优良德行。),这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但是在社会转型的近代,很多人士提出了“崇奢黜俭”的看法,他们认为“崇奢黜俭”会带动经济发展,会使国强民富。从时代发展来看,这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当然也是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设问要求考生谈谈自己的看法,重点考查了同学们的历史学科素养。【答案】示例一:看法:“崇奢黜俭”思想在转型时期的近代中国具有一定的进步性阐释:“崇奢黜俭”体现了一种近代化的价值倾向。它有利于打破落后的等级观念、利义观念的束缚,对拒绝近代实业和社会进步的思想,是一种批判。“崇奢黜俭”鼓励人们用闲置的资金兴办实业,促进经济发展,客观上推动了近代消费观的重构。这种重构对于中国近代消费观来说是一次深刻的革命,对近代消费观的形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崇奢黜俭”肯定了消费和生产的互动,对于丰富中国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示例二:看法:“崇奢黜俭”思想会给社会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阐释:首先,从社会的整体来看,近代中国的社会生产力远远落后于西方的机器生产。尽管消费对扩大市场需求推动再生产的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中国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过分强调消费,难免会忽视生产力对消费的决定性作用,使消费超出生产力的承受范围,造成病态的消费观和奢靡的不良风气。其次,过分的生活消费也会是的生产资金不足,影响经济的发展。另外,享乐主义盛行,使奢侈消费品在整体结构中比重偏大,生产结构的合理性被破坏,依然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18.(14分)阅读如表,完成下列要求。《现代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演进历程》时间段特点表现1949年到1970年体系外的新中国尝试与一些国际组织建立联系,如世界气象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加入了一些由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组织,如世界民主联盟;参加了国际红十字会和国际奥委会的活动;尝试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遭美国使用多种手段阻挠失败。1971年到1978年体系内的旁观者恢复与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的关系;与一些重要的全球性、区域性国际组织发展友好关系,如国际标准化组织、欧共体。从1978年至今全面学习与深度参与者与经济、金融、贸易等类的国际组织建立和发展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如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代表权、在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倡议并设立永久性政府间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全球性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摘编自杨颖、韩景云《论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演进历程》阅读表格材料,从其有效信息中提出一个合适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做具体说明。(要求:自拟论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18.【解析】首先,据材料“《现代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演进历程》”结合所学得出论题:中国对外政策与国际组织。其次,据材料结合所学进行阐述:现代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深受政治环境及对外政策影响。据材料“1949年到1970年”“体系外的新中国”“尝试与一些国际组织建立联系”“加入了一些由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组织”“尝试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遭美国使用多种手段阻挠失败”结合所学得出建国初期受制于两极格局及帝国主义国家打压,中国一方面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做斗争,争取恢复自己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积极与国际组织建立联系,同时积极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组织合作。据材料“1971年到1978年”“体系内的旁观”“恢复与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的关系”结合所学得出70年代,受国内“左”的思想影响与国际关系美苏关系的变化的影响,中国主要是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政治类组织建立关系,和国际经济、贸易、文化组织的联系还比较少。据材料“从1978年至今”“全面学习与深度参与者”“与经济、金融、贸易……合作关系”“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结合所学得出进入新时期,受改革开放政策影响,无论是从数量、参加度还是领域来看,中国在这一时期与国际组织的关系发展远远超过了前两个时期。中国不仅维系了在国际政治组织中的活跃度,还拓展了其与国际经济、贸易和金融机构的联系,不但保持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事务上的参与度还成功加入武器控制和裁军领域。最后,总结升华,综上所述:中国不同时期政治环境深刻影响中国对外政策,并决定中国与各国际组织关系。中国需要借助国际组织扩大对外交往与合作,争取和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现代化建设。中国有必要借助国际组织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促进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答案】(14分)示例一:论题:中国对外政策与国际组织阐述:现代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深受政治环境及对外政策影响。建国初期受制于两极格局及帝国主义国家打压,中国一方面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做斗争,争取恢复自己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积极与国际组织建立联系,同时积极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组织合作。70年代,受国内“左”的思想影响与国际关系美苏关系的变化的影响,中国主要是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政治类组织建立关系,和国际经济、贸易、文化组织的联系还比较少。进入新时期,受改革开放政策影响,无论是从数量、参加度还是领域来看,中国在这一时期与国际组织的关系发展远远超过了前两个时期。中国不仅维系了在国际政治组织中的活跃度,还拓展了其与国际经济、贸易和金融机构的联系,不但保持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事务上的参与度还成功加入武器控制和裁军领域。综上所述:中国不同时期政治环境深刻影响中国对外政策,并决定中国与各国际组织关系。中国需要借助国际组织扩大对外交往与合作,争取和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现代化建设。中国有必要借助国际组织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促进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示例二:论题:中国外交适应世界经济向体系化、规范化方向发展。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的世界性经济组织。它们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发展方向。中国自建国后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适应世界经济向体系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建立并不断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代表权、在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同时还积极倡导和建立全球性金融机构,为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加入推进剂。综上所述:中国积极加入并建立国际组织,体现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