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中学等校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八中学等校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八中学等校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八中学等校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八中学等校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中学等校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合肥市第八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

语文试题卷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植物为人类和其他动物提供食物和住所,还能调节气候,给地球带来生机和活力。但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地球上的物种正在加速灭绝,植物也不例外。据统计,从1753年至2018年,全球范围内已经有571种种子植物在野外灭绝。一种植物的消失,对我们来说,并不仅仅是单一物种的消亡,也将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地球上的生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种植物的灭亡可能会导致几十种伴生物种的消失,植物的大量灭绝将会动摇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塔基。在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由于遗传基础狭窄而引起的粮食安全事件。拥有相同基因的植物,一旦遭受疾病侵袭,很容易“全军覆没"。有专家认为,从野生植物的基因中或许能找到解决办法。如籼稻是由野生稻驯化而来的,在漫长的驯化过程中,籼稻获得了人们所期望的性状,但也失去了部分野生稻特有的基因,其中包括抗病虫、抗逆、高蛋白含量等优良基因。因此,对于育种专家而言,不适合食用的野生稻可以为改良栽培稻储备丰富的基因源,对解决粮食安全、维护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为了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科学家想出了建造植物“诺亚方舟”的方法,将野生植物的种子提前保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现在,很多国家都在努力建设自己的种子库。而坐落于云南昆明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是我国重大科学工程、亚洲最大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种质资源是指有活力、有生命力、可以传递给后代的遗传资源,如植物的种子。种子大约出现在3.6亿年前,是陆地植物在与环境相互适应的过程中不断演化出的高度复杂而精妙的结构,包含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通常,成熟的种子会在适宜的条件下开始萌发。但有时,种子也会因进入休眠状态而无法萌发。造成种子休眠的原因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种子自身的原因,如胚胎还需要继续发育或被种皮密封而未能获得足够的水分和空气;另一种则是外部原因,种子已充分成熟,只因环境不具备萌发所必须的条件而被迫处于暂时停顿状态。这两种因素既可以单独作用,也可以复合作用,使种子进入不同深浅程度的休眠状态。种子的休眠特性是一种植物特有的生存策略,可以让植物适应环境,在最适宜的条件下萌发生长。正是因为这一特性,才使建立种子库、通过保存种子来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方案成为可能。

为了保证种子能长久保存,首先要尽量采集成熟度较好且饱满度较高的健康种子。种子采集通常从容易采集的区域入手,逐渐延伸到更偏远的地区。种子被采集回来后,还要对其“验明正身”,核查种子与标本、数据表、DNA材料、照片等是否一一匹配,并初查种子的质量状况。其次,要创造适宜的条件将种子保存起来,尽可能使它们“延年益寿”,以便日后需要的时候再次利用。对于大多数种子而言,高温高湿环境会加速其萌发过程,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加速物质代谢,也会导致出现霉变等问题。相比之下,种子更喜欢干燥低温的贮藏环境。大量实践数据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种子的含水量每降低1%或储藏温度每降低5℃,种子的储藏寿命可延长一倍。实际操作中,种子会被放置在空气相对湿度为15%的干燥间进行脱水,这样做是为了让种子的含水量下降到安全范围之内。如果种子的含水量超过安全范围,过多的水分就可能成了种子的“心腹之患”,在低温下形成大冰晶,破坏细胞膜结构,导致种子失去活性。

保存种子最重要的意义,是为了将来有一天能够重新使用,也就是把“沉睡”的种子“唤醒”,使原本处于休眠期的种子正常萌发。为此,要周期性地给种子做萌发实验。一般情况下,在种子送入冷库一周后,就可进行初次萌发实验,萌发率在75%以上即视为合格。接下来,每隔5-10年,就要从冷库中取出一部分种子进行萌发实验,监测种子的活力情况。

理论上,对于冷库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只要打破休眠条件,就能刺激种子萌发。但实际上,经过干燥、低温保存后的种子,也可能会出现一些特别的反应。比如一种叫白楸的植物,它的种子冷藏后便不能萌发。遇到这种情况,研究人员会先利用能将活细胞代谢产物染色的化学试剂进行染色实验,判断种子是否还具有活力。染色结果显示,白楸种子并没有失活。切片观察后发现,原来白楸种子的含油量特别高。冷藏之后,种子细胞内的油脂发生凝固,而在进行萌发实验的25℃的条件下,凝固的油脂没有熔化。当把环境温度升高至45℃时,种子细胞内的油脂仍处于凝固状态。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种子才逐渐萌发。简单地说,这类种子被冻僵了,需要给它“泡热水澡”,才能够苏醒过来。

另外,还要充分考虑植物原始的生长环境。比如,青藏高原的昼夜温差大,所以要把来自这一地区的种子放在培养箱里面,模拟白天温度高、晚上温度低的环境,通过变换温度,让它们能够萌发。

总之,我们希望种子能在种子库中一直“沉睡”,又希望它们在需要的时候能被轻松“唤醒”。这一点无论对种子还是对现有的保存技术而言,都充满挑战。直到现在,种子库中还有某些种子处于“一睡不醒"的状态,试过多种办法仍不能使其萌发。但这也正是物种保护工作的乐趣之一——通过工作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进一步了解自己要保护的对象,窥探大自然的秘密。

(摘编自谭治刚、蔡杰《种子库:植物的“诺亚方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军覆没"在文中指有相同基因的植物受疾病侵袭,进而导致该物种消失的现象。

B.“验明正身”在文中指核查种子与标本、数据表等是否匹配,初查种子的质量状况。

C.“心腹之患"在文中指种子的内部含水量过多,种子在低温时有失去活性的潜在危险。

D.“一睡不醒”在文中指我们希望种子经过干燥、低温保存后,能在种子库中一直沉睡。

2.根据材料中白楸种子萌发实验的相关图文,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冷藏后白楸种子的细胞内油脂凝固,由此可见,现有保存技术在改变种子外部环境的同时,也有可能引发其内在状态的变化。

B.温度为45℃时白楸种子不萌发,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它才开始萌发,因而当种子未被“唤醒"时,不能简单判断其已失活。

C.白楸种子被“唤醒”后的萌发率即使达到最高值,也较冷藏前明显下降,这提示我们有必要在采集时确保种子的质量足够高。

D.实验中白楸种子的萌发率在55℃时最高,然后随温度上升而下降,这一实验结果将会给农林业中的种子萌发工作带来启发。

3.下列选项,和文中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A.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中国石拱桥》)

B.我常常给自己提一些只有小孩才问的问题,比如水池中鲤鱼怎样观察它们周围的世界。我想,它们的世界一定奇妙无比!(《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C.从一个星系际的优越地位上,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模糊纤细的光须像海水的泡沫一样遍布在空间的浪涛上,这些光须就是星系。(《宇宙的边疆》)

D.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中国建筑的特征》)

4.根据材料中对种库工作流程的介绍,下列填入方框中的内容不恰当的一项是()

A.健康饱满,且成熟度高

B.种子在不具备萌发条件时会选择休眠

C.在安全范围内,创造干燥低温的储藏环境

D.打破种子休眠条件,提供高温的环境

5.一篇好的科普文应该具备哪些要素请结合文本材料进行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德盛合鞋店

叶星

德盛合鞋店在县城北关,名字挺响亮的,其实就俩人儿。

师傅姓龚,山东人,大身板,不爱说话。他年轻时在京城的内联升学过徒,制鞋技艺高超,特别擅长手工缝制舒适耐穿的千层底圆口布鞋,连日本宪兵队山田队长都喜欢他做的鞋。

徒弟叫顺子,本地人,十七八岁的机灵后生,个头儿不小,但还没有长开,走路总爱弓着腰,像根大豆芽似的。

1936年,城北山区一带活跃的抗联队伍日渐壮大,日伪军惶恐不安。日本宪兵队为此专门从城里抽调出一批由鬼子、伪军还有警察组成的小队,天天荷枪实弹地把守在北门——这是从北边驾车进城的必经之处。

这天一早,身着便衣的山田队长便踱进了德盛合店内。阳光照在斑驳的小木桌上,照着上面摆放着的弯锥、针锥、鸭嘴钳、老虎钳、锤子等工具。身披朝晖的龚师傅正坐在小板凳上,垂首弓腰、两膝顶着高约两尺的夹板,专心致志地劈线、穿针,然后用弯锥在鞋帮底部扎出一个小圆眼,再动作熟练地用左右两根弯针从圆眼里交叉穿过,然后将麻线在针头处绕圈、盘扣,再拽线、提帮、勒紧、锤平……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眼前这个“大人物"的到来。

顺子当然看到了,但他打心眼儿里讨厌这些东洋鬼子,甚至连给他们做鞋时都要偷偷啐上几口。师傅则不然,他是个纯正的手艺人,信奉的是贴在墙上的那些祖师爷的训教——什么“亲疏一致、童叟无欺”,什么“工必为之纯,品必为之精,业必为之勤,行必为之恭,信必为之诚"等等。无论是有钱有势的达官贵人,还是引车贩浆的平头百姓,甚至这些嚣张跋扈的东洋鬼子,师傅都等同视之。用他的话讲:“来的都是客,是咱们手艺人的衣食父母。”

山田并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龚师傅做鞋,仿佛在欣赏演出。就在方才,他得到消息,昨天夜里又有五辆日军的运输车遭到抗联队伍伏击,损失相当严重。运输车里是重要物资,关于运输物资的消息也一直严密封锁。这么严格的保密工作,这么严格的关卡,究竟是谁把消息传给了山里的抗联队伍?

龚师傅注意到山田的到来,但他并未搭话,只是示意顺子倒茶待客,甚至没有停下手中的活计。师傅经常跟顺子讲,编鞋讲究一气呵成,尤其纳到拐弯处绝不能起身休息,否则力度就不均匀,会影响成品质量,招牌就砸了。

山田倒也不介意,他并没有喝茶,两眼仍直勾勾地盯着龚师傅干活儿。德盛合制鞋的每一道工序都有讲究,比方说制底,就包括切底、包签、圈边、纳底、锤底五道工序。单说纳底,“一字底"要纳2100针,“十字底”就是4200针,多一针不可,少一针不行,就这么讲究。纳好以后,不管横看、竖看、斜看,针脚都是一条线。龚师傅出神入化的技艺,把小鬼子给看呆了。

顺子拿出一摞纳好的鞋底,先用清水闷湿,使麻线吸足了水,然后再用锤子反复锤打。麻线经过浸湿和锤打后,逐渐变成了一个坚实的麻钉,这样的千层底磨损后也不易脱裂。顺子把锤好的鞋底依次放到窗口的阴凉通风处。经过两个时辰的阴干后,一双舒适耐穿的千层底布鞋就算做成了。或许是带着气,顺子这天锤打起鞋底来格外卖力,“乒乒乓乓"的声响响彻整个店铺。山田听出其中“送客”的意味,只好悻悻地走了。

一般来说,这些锤底的力气活儿都是顺子分内的工作。只有在极个别的情况下,比如像昨天下午老钟叔来,师傅才会亲自上手。老钟叔是走街串户的货郎,也是师傅在这里为数不多的老乡,又是同村,两人自然走得更近些。老钟叔每次路过德盛合鞋店,总会进来歇歇脚,讨口水喝。他这人很讲究,不是带包茶,就是扔下一盒烟,反正从不空手来。只要不忙,师傅总要陪他喝喝茶,抽根烟。有意思的是,这老哥儿俩虽关系近,但都是“闷葫芦”,经常是二人默坐,不交一语。烟一根一根抽,茶一口一口喝,直到客人起身告辞,自始至终没有一句话。不过临走时,师傅总要把老钟叔脚下穿的千层底布鞋脱下来,亲自上手,锤锤底,有时还要补两针,这才显出他们之间与众不同的浓浓乡情。每逢这时,顺子便识趣地躲在一边,或忙自己手中的活儿,或帮着端茶递烟。

顺子其实并不知道,德盛合鞋店就是当年地下党设在县城的秘密情报站,寓意“得胜·和平”。八十多年后,我在翻阅县志资料时,见到一段文字,印证了这段史实。龚师傅他们当年传递情报的玄机,就在老钟叔的那双千层底圆口布鞋的鞋底上,也就是龚师傅亲手锤打过的地方……

今年清明,我在县党史办同志的陪同下,专程去探访德盛合鞋店旧址。如今那里早已开发成了一家很大的菜市场,里面菜品丰富,烟火气很浓。当我们颇费周折地寻找到当年鞋店的准确方位时,蓦然发现,在一家合资企业的巨型广告牌下,摆放着两双似曾相识的老式千层底圆口布鞋,旁边还有一瓶开了盖的白酒、两根燃着的香烟……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顺子“走路总爱弓着腰,像根大豆芽似的”,暗示着他虽已十七八岁,但是身体尚未成熟。

B.龚师傅“似乎没有注意到山田的到来”,一个“似乎"看似平淡,实则蕴含龚师傅的机巧。

C.“不介意”“两眼仍直勾勾地盯着”,表明山田非常欣赏龚师傅的制鞋技艺,被其手艺吸引。

D.龚师傅恪守祖师爷的训教,不管什么人都等同视之,包括洋鬼子,这体现了龚师傅的大度。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与茹志鹃《百合花》均以双线结构组织材料,既节省了笔墨,又使文章的结构完整严谨,主题表达耐人寻味。

B.对龚师傅制鞋过程的细节描写,同《荷花淀》里对水生嫂月夜编苇席的场景描写一样,都营造了祥和与喜悦的意境。

C.本文的抗日故事,同王愿坚在《党费》中写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故事一样,都塑造了机智动人的地下党形象。

D.本文叙事时注重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还使文章的主旨意蕴更加深刻,艺术描写更加真实。

8.本文是如何使叙事紧凑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本文删改了原文中龚师傅和老钟叔被捕及被严刑拷问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①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文本二: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吆如钟鼓不绝。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节选自苏轼《石钟山记》)

【注】张君梦得,即《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张怀民,字梦得,又字偓俭,当时贬为黄州(齐安)主簿。

10.文本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清河张君梦得A谪B居齐C安D即其庐E之西南F为亭G以览观江流H之胜I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指抬起,与《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的“举”意思不同。

B.讽,一般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文中即讽喻之意。

C.牖,指窗户,与《项脊轩志》中“余扃牖而居"的“牖”意思相同。

D.固,指本来,与《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的“固”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文本一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始从长江水势逐渐涨大说起,为全文观胜和“快哉"主题的展开积蓄了充沛的文气。

B.第二段起始就描写了登临快哉亭所见景色的奇幻和壮观,水到渠成地点出了亭以“快哉”为名的原因。

C.第三段化用宋玉典故,引出自己关于人生态度的正面回答,接着以张梦得的行为肯定了自己的观点。

D.全文结构严谨,紧扣“快哉"着笔,既做足了题目,又把在逆境中的自勉之意发挥得淋漓尽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14.请结合文本一的内容,谈谈苏辙对“兰台公子宋玉”的言论持何种态度并简要阐述理由。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①

高适

践更②登陇首,远别指临洮③。

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

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

谁断单于臂④,今年太白⑤高。

【注】①陇右:在今甘肃东南部及青海省青海湖以东地区。②践更:服役的士卒。③临洮:在今甘肃粘潭西。④“断单于臂"语出《史记·大宛列传》中“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⑤太白:星名,古人认为太白星高是用兵的吉兆。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白少府告别亲友,带兵轮换到西北边地驻防时登临六盘山头,远离故乡直指河西临洮的情形。

B.颔联以“关山事"与“州县劳”对比,认为从军行役之“关山事”,要比做一名“州县”之吏劳累。

C.颈联笔锋一转,语气豪迈:奔赴边关的将士,军容齐整,红色箭羽随身,身着青色战袍,格外耀眼。

D.尾联铿锵有力,是对主旨的升华,诗人居高临下,豪情满怀,以极为简洁的笔触抒发了必胜的信心。

16.本诗的尾联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两句写出诗人无事而作草书,窗下品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诗人想像取道水陆,日夜兼程,小舟摇荡,微风和煦,归去时满心喜悦,弃官之如释重负的两句是“_,____”。

(3)在诗文中,鸥鸟常有豪迈、壮志、淡泊、归隐、飘零、伤感等寓意。自古文人喜欢借“鸥鸟"表情达意,如唐宋诗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勤劳的山里人不敢辜负天地的馈赠,不忍浪费任何一寸土地。于是,在太行山的沟壑间,有了一块块梯田,大小不一,A_________________。田里产麦子、谷子以及各类豆子,贫瘠的大山慢慢变得丰盈、富饶。到了收获的季节,到处都黄澄澄、金灿灿的,如同山里人脸上的笑容,饱满、明亮。

①太行山里的土层薄,不够温润,也不够肥沃,但山里人相信勤能补拙。②气温刚刚回暖,大地开始解冻,他们就奔波在田间,一次次挥锄,一趟趟担肥,为种子创造出安心孕育的温床。③仿佛感受到山里人的良苦用心,埋在土壤中的种子奋力向上生长。④在千百年来的互相配合中,山里人与种子之间早就产生了默契,并将彼此的命运紧密相连。

山里人就像老父亲老母亲,把庄稼当子女一样对待,总有操不完的心,总想为庄稼做得更多。这一切,庄稼都看在眼里。它们也不闲着,在拼命地汲取能量,让自己长得更健壮、更高大,这才有能力与暴雨搏斗,顶得住狂风的肆虐,从而在秋收时,捧出一粒粒饱满的果实,装满家家户户的粮仓。它们喜欢看到山里人欣慰的笑容,那是对它们最好的褒奖。

《黄帝内经》有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山里人自古就懂得“食谷者生”的道理。五谷最能添养人的精神气血。五谷强健了山里人的筋骨,也滋养着山里人的灵魂,赋予他们勤劳朴实的品质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无数山里人离开后又回来,念念不忘的是山里的庄稼。山珍也好,海味也罢,山里人永远吃不厌的还是五谷杂粮。五谷的回馈又让人想到它们在田地里生长时,山里人给予的B的照顾,想到山里人手上的老茧与额头上的皱纹。

太行山里,一茬又一茬的庄稼在生长,山里人C陪伴左右。他们彼此守护,彼此滋养,在浩瀚的天地间生生不息。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打万石谷。"这两句谚语应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0.下列句子中的“当”与文中加点的“当”,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这两组选手均来自名校,实力旗鼓相当。

B.这次选举他当组长,我第一个举手赞同。

C.天才把挫折当垫脚石,强者把挫折当财富。

D.当雨过天晴的时候,天上总会出现彩虹。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广东省博物馆借助VR技术(虚拟现实)和交互设备,让游客置身于“南澳1号”沉船现场的虚拟场景中,“触摸"船上的文物。在2016年的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馆同样A_____________,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将上下六层、深达7.5米的墓葬尽收眼底。

科技不仅改变了展品的呈现形式,B_________________。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长沙博物馆的智慧导览“三件套":用互动触摸屏看观展路线、用智慧笔获取文物信息、用导览手机听语音讲解,观众也因此享受到更加便捷、智能、有人情味的用户体验。

此外,C也是博物馆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黑科技”在这一方面的加持更是“不得了"。得益于人工智能辅助拼接技术和纳米材料的使用,碎如“乱码”的唐代《玄武图》壁画得以修复如初;利用红外线成像技术,失传上千年的《齐论》终被读懂;经过X射线成像仪器和荧光光谱仪的“全身检查”,圆明园马首铜像的许多秘密被首次揭晓……

①炫技只是手段,人文就是目的。诚然,科技让国宝文物“会说话”,②但具体的讲述内容还要基于博物馆对文物展品的历史故事、文化内涵进行发掘整理。③虽然科技手段和设备在博物馆的应用使得展陈手段更加多元和丰富,④没有吸引人的内容,再炫酷的技术最终仍是“差点意思"。科技手段与人文内涵真正融合在一起,才是博物馆对科技手段有效的应用。⑤可以预见,未来中国的博物馆内还将继续表演一幕幕“博物馆奇妙夜”。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文中第四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越上网越无知。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合肥市第八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

语文试题卷解析版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植物为人类和其他动物提供食物和住所,还能调节气候,给地球带来生机和活力。但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地球上的物种正在加速灭绝,植物也不例外。据统计,从1753年至2018年,全球范围内已经有571种种子植物在野外灭绝。一种植物的消失,对我们来说,并不仅仅是单一物种的消亡,也将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地球上的生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种植物的灭亡可能会导致几十种伴生物种的消失,植物的大量灭绝将会动摇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塔基。在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由于遗传基础狭窄而引起的粮食安全事件。拥有相同基因的植物,一旦遭受疾病侵袭,很容易“全军覆没"。有专家认为,从野生植物的基因中或许能找到解决办法。如籼稻是由野生稻驯化而来的,在漫长的驯化过程中,籼稻获得了人们所期望的性状,但也失去了部分野生稻特有的基因,其中包括抗病虫、抗逆、高蛋白含量等优良基因。因此,对于育种专家而言,不适合食用的野生稻可以为改良栽培稻储备丰富的基因源,对解决粮食安全、维护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为了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科学家想出了建造植物“诺亚方舟”的方法,将野生植物的种子提前保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现在,很多国家都在努力建设自己的种子库。而坐落于云南昆明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是我国重大科学工程、亚洲最大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种质资源是指有活力、有生命力、可以传递给后代的遗传资源,如植物的种子。种子大约出现在3.6亿年前,是陆地植物在与环境相互适应的过程中不断演化出的高度复杂而精妙的结构,包含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通常,成熟的种子会在适宜的条件下开始萌发。但有时,种子也会因进入休眠状态而无法萌发。造成种子休眠的原因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种子自身的原因,如胚胎还需要继续发育或被种皮密封而未能获得足够的水分和空气;另一种则是外部原因,种子已充分成熟,只因环境不具备萌发所必须的条件而被迫处于暂时停顿状态。这两种因素既可以单独作用,也可以复合作用,使种子进入不同深浅程度的休眠状态。种子的休眠特性是一种植物特有的生存策略,可以让植物适应环境,在最适宜的条件下萌发生长。正是因为这一特性,才使建立种子库、通过保存种子来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方案成为可能。

为了保证种子能长久保存,首先要尽量采集成熟度较好且饱满度较高的健康种子。种子采集通常从容易采集的区域入手,逐渐延伸到更偏远的地区。种子被采集回来后,还要对其“验明正身”,核查种子与标本、数据表、DNA材料、照片等是否一一匹配,并初查种子的质量状况。其次,要创造适宜的条件将种子保存起来,尽可能使它们“延年益寿”,以便日后需要的时候再次利用。对于大多数种子而言,高温高湿环境会加速其萌发过程,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加速物质代谢,也会导致出现霉变等问题。相比之下,种子更喜欢干燥低温的贮藏环境。大量实践数据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种子的含水量每降低1%或储藏温度每降低5℃,种子的储藏寿命可延长一倍。实际操作中,种子会被放置在空气相对湿度为15%的干燥间进行脱水,这样做是为了让种子的含水量下降到安全范围之内。如果种子的含水量超过安全范围,过多的水分就可能成了种子的“心腹之患”,在低温下形成大冰晶,破坏细胞膜结构,导致种子失去活性。

保存种子最重要的意义,是为了将来有一天能够重新使用,也就是把“沉睡”的种子“唤醒”,使原本处于休眠期的种子正常萌发。为此,要周期性地给种子做萌发实验。一般情况下,在种子送入冷库一周后,就可进行初次萌发实验,萌发率在75%以上即视为合格。接下来,每隔5-10年,就要从冷库中取出一部分种子进行萌发实验,监测种子的活力情况。

理论上,对于冷库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只要打破休眠条件,就能刺激种子萌发。但实际上,经过干燥、低温保存后的种子,也可能会出现一些特别的反应。比如一种叫白楸的植物,它的种子冷藏后便不能萌发。遇到这种情况,研究人员会先利用能将活细胞代谢产物染色的化学试剂进行染色实验,判断种子是否还具有活力。染色结果显示,白楸种子并没有失活。切片观察后发现,原来白楸种子的含油量特别高。冷藏之后,种子细胞内的油脂发生凝固,而在进行萌发实验的25℃的条件下,凝固的油脂没有熔化。当把环境温度升高至45℃时,种子细胞内的油脂仍处于凝固状态。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种子才逐渐萌发。简单地说,这类种子被冻僵了,需要给它“泡热水澡”,才能够苏醒过来。

另外,还要充分考虑植物原始的生长环境。比如,青藏高原的昼夜温差大,所以要把来自这一地区的种子放在培养箱里面,模拟白天温度高、晚上温度低的环境,通过变换温度,让它们能够萌发。

总之,我们希望种子能在种子库中一直“沉睡”,又希望它们在需要的时候能被轻松“唤醒”。这一点无论对种子还是对现有的保存技术而言,都充满挑战。直到现在,种子库中还有某些种子处于“一睡不醒"的状态,试过多种办法仍不能使其萌发。但这也正是物种保护工作的乐趣之一——通过工作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进一步了解自己要保护的对象,窥探大自然的秘密。

(摘编自谭治刚、蔡杰《种子库:植物的“诺亚方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军覆没"在文中指有相同基因的植物受疾病侵袭,进而导致该物种消失的现象。

B.“验明正身”在文中指核查种子与标本、数据表等是否匹配,初查种子的质量状况。

C.“心腹之患"在文中指种子的内部含水量过多,种子在低温时有失去活性的潜在危险。

D.“一睡不醒”在文中指我们希望种子经过干燥、低温保存后,能在种子库中一直沉睡。

2.根据材料中白楸种子萌发实验的相关图文,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冷藏后白楸种子的细胞内油脂凝固,由此可见,现有保存技术在改变种子外部环境的同时,也有可能引发其内在状态的变化。

B.温度为45℃时白楸种子不萌发,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它才开始萌发,因而当种子未被“唤醒"时,不能简单判断其已失活。

C.白楸种子被“唤醒”后的萌发率即使达到最高值,也较冷藏前明显下降,这提示我们有必要在采集时确保种子的质量足够高。

D.实验中白楸种子的萌发率在55℃时最高,然后随温度上升而下降,这一实验结果将会给农林业中的种子萌发工作带来启发。

3.下列选项,和文中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A.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中国石拱桥》)

B.我常常给自己提一些只有小孩才问的问题,比如水池中鲤鱼怎样观察它们周围的世界。我想,它们的世界一定奇妙无比!(《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C.从一个星系际的优越地位上,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模糊纤细的光须像海水的泡沫一样遍布在空间的浪涛上,这些光须就是星系。(《宇宙的边疆》)

D.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中国建筑的特征》)

4.根据材料中对种库工作流程的介绍,下列填入方框中的内容不恰当的一项是()

A.健康饱满,且成熟度高

B.种子在不具备萌发条件时会选择休眠

C.在安全范围内,创造干燥低温的储藏环境

D.打破种子休眠条件,提供高温的环境

5.一篇好的科普文应该具备哪些要素请结合文本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1.D2.C

3.B4.D

5.(1)科学性:①采用列数字等方法,使文章数据准确、真实,如列出“571种"75%以上”等具体数字。②用词科学严谨:“可能"大致”“通常"等词严谨客观。(2)社会性:本文选题聚焦物种保护的时代关切,由植物的消亡引申开去,从而警醒人们保护植物、保护自然,旨在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具有社会性。(3)通俗性:本文语言通俗易懂,如给种子“泡热水澡”,起到科普的效果。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词语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希望……能在种子库中一直沉睡"错,原文说的是“我们希望种子能在种子库中一直‘沉睡’,又希望它们在需要的时候能被轻松唤醒’”“试过多种办法仍不能使其萌发”,由此可知,一睡不醒指的是种子无法萌发。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准确理解图表信息的能力。

C.“这提示我们有必要在采集时确保种子的质量足够高”说法有误。不管质量多高,白楸种子被“唤醒"后的萌发率也会比冷藏前明显下降,因此我们应当采集足够多的样本,得以拥有足够多的原始样本。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说明方法的能力。

文中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

A.句中出现各种数据,说明这是列数字。

B.“比如……”是举例子。

C.“像海水的泡沫一样"是打比方。

D.“大文章”“小品"是作比较。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D.“提供高温的环境”曲解文意,文中提到的“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种子才逐渐萌发"只是白楸种子这一种特殊示例,并不能代表全部。而且文中还提到“模拟白天温度高、晚上温度低的环境,通过变换温度,让它们能够萌发”,可见并不是温度越高越好,而是应该适合于对应的种子。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体特征,赏析语言特点的能力。

由“遇到这种情况,研究人员会先利用能将活细胞代谢产物染色的化学试剂进行染色实验,判断种子是否还具有活力。染色结果显示,白楸种子并没有失活。切片观察后发现,原来白楸种子的含油量特别高……"为此,要周期性地给种子做萌发实验。一般情况下,在种子送入冷库一周后,就可进行初次萌发实验”以及“白楸种子萌芽试验记录"可知:本文用准确严谨的科学语言,呈现实证研究的科学结果。由此可推知一篇好的科普文应该具有科学性。

由“植物为人类和其他动物提供食物和住所,还能调节气候,给地球带来生机和活力。但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地球上的物种正在加速灭绝,植物也不例外。据统计……”“正是因为这一特性,才使建立种子库、通过保存种子来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方案成为可能"种子的休眠特性是一种植物特有的生存策略,可以让植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在最适宜的条件下萌发生长。正是因为这一特性,才使建立种子库、通过保存种子来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方案成为可能“可知:本文选题聚焦物种保护的时代关切,旨在提升公众科学素养,_____________。由此可推知一篇好的科普文应该具有社会性。

由“一旦遭受疾病侵袭,很容易‘全军覆没’”“尽可能使它们‘延年益寿’"过多水分就可能成了种子的‘心腹之患’”“也就是把‘沉睡’的种子‘唤醒’"需要给它‘泡热水澡’”,这些语言通俗易懂,起到科普的效果。由此可推知一篇好的科普文应该具有通俗性。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德盛合鞋店

叶星

德盛合鞋店在县城北关,名字挺响亮的,其实就俩人儿。

师傅姓龚,山东人,大身板,不爱说话。他年轻时在京城的内联升学过徒,制鞋技艺高超,特别擅长手工缝制舒适耐穿的千层底圆口布鞋,连日本宪兵队山田队长都喜欢他做的鞋。

徒弟叫顺子,本地人,十七八岁的机灵后生,个头儿不小,但还没有长开,走路总爱弓着腰,像根大豆芽似的。

1936年,城北山区一带活跃的抗联队伍日渐壮大,日伪军惶恐不安。日本宪兵队为此专门从城里抽调出一批由鬼子、伪军还有警察组成的小队,天天荷枪实弹地把守在北门——这是从北边驾车进城的必经之处。

这天一早,身着便衣的山田队长便踱进了德盛合店内。阳光照在斑驳的小木桌上,照着上面摆放着的弯锥、针锥、鸭嘴钳、老虎钳、锤子等工具。身披朝晖的龚师傅正坐在小板凳上,垂首弓腰、两膝顶着高约两尺的夹板,专心致志地劈线、穿针,然后用弯锥在鞋帮底部扎出一个小圆眼,再动作熟练地用左右两根弯针从圆眼里交叉穿过,然后将麻线在针头处绕圈、盘扣,再拽线、提帮、勒紧、锤平……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眼前这个“大人物"的到来。

顺子当然看到了,但他打心眼儿里讨厌这些东洋鬼子,甚至连给他们做鞋时都要偷偷啐上几口。师傅则不然,他是个纯正的手艺人,信奉的是贴在墙上的那些祖师爷的训教——什么“亲疏一致、童叟无欺”,什么“工必为之纯,品必为之精,业必为之勤,行必为之恭,信必为之诚"等等。无论是有钱有势的达官贵人,还是引车贩浆的平头百姓,甚至这些嚣张跋扈的东洋鬼子,师傅都等同视之。用他的话讲:“来的都是客,是咱们手艺人的衣食父母。”

山田并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龚师傅做鞋,仿佛在欣赏演出。就在方才,他得到消息,昨天夜里又有五辆日军的运输车遭到抗联队伍伏击,损失相当严重。运输车里是重要物资,关于运输物资的消息也一直严密封锁。这么严格的保密工作,这么严格的关卡,究竟是谁把消息传给了山里的抗联队伍?

龚师傅注意到山田的到来,但他并未搭话,只是示意顺子倒茶待客,甚至没有停下手中的活计。师傅经常跟顺子讲,编鞋讲究一气呵成,尤其纳到拐弯处绝不能起身休息,否则力度就不均匀,会影响成品质量,招牌就砸了。

山田倒也不介意,他并没有喝茶,两眼仍直勾勾地盯着龚师傅干活儿。德盛合制鞋的每一道工序都有讲究,比方说制底,就包括切底、包签、圈边、纳底、锤底五道工序。单说纳底,“一字底"要纳2100针,“十字底”就是4200针,多一针不可,少一针不行,就这么讲究。纳好以后,不管横看、竖看、斜看,针脚都是一条线。龚师傅出神入化的技艺,把小鬼子给看呆了。

顺子拿出一摞纳好的鞋底,先用清水闷湿,使麻线吸足了水,然后再用锤子反复锤打。麻线经过浸湿和锤打后,逐渐变成了一个坚实的麻钉,这样的千层底磨损后也不易脱裂。顺子把锤好的鞋底依次放到窗口的阴凉通风处。经过两个时辰的阴干后,一双舒适耐穿的千层底布鞋就算做成了。或许是带着气,顺子这天锤打起鞋底来格外卖力,“乒乒乓乓"的声响响彻整个店铺。山田听出其中“送客”的意味,只好悻悻地走了。

一般来说,这些锤底的力气活儿都是顺子分内的工作。只有在极个别的情况下,比如像昨天下午老钟叔来,师傅才会亲自上手。老钟叔是走街串户的货郎,也是师傅在这里为数不多的老乡,又是同村,两人自然走得更近些。老钟叔每次路过德盛合鞋店,总会进来歇歇脚,讨口水喝。他这人很讲究,不是带包茶,就是扔下一盒烟,反正从不空手来。只要不忙,师傅总要陪他喝喝茶,抽根烟。有意思的是,这老哥儿俩虽关系近,但都是“闷葫芦”,经常是二人默坐,不交一语。烟一根一根抽,茶一口一口喝,直到客人起身告辞,自始至终没有一句话。不过临走时,师傅总要把老钟叔脚下穿的千层底布鞋脱下来,亲自上手,锤锤底,有时还要补两针,这才显出他们之间与众不同的浓浓乡情。每逢这时,顺子便识趣地躲在一边,或忙自己手中的活儿,或帮着端茶递烟。

顺子其实并不知道,德盛合鞋店就是当年地下党设在县城的秘密情报站,寓意“得胜·和平”。八十多年后,我在翻阅县志资料时,见到一段文字,印证了这段史实。龚师傅他们当年传递情报的玄机,就在老钟叔的那双千层底圆口布鞋的鞋底上,也就是龚师傅亲手锤打过的地方……

今年清明,我在县党史办同志的陪同下,专程去探访德盛合鞋店旧址。如今那里早已开发成了一家很大的菜市场,里面菜品丰富,烟火气很浓。当我们颇费周折地寻找到当年鞋店的准确方位时,蓦然发现,在一家合资企业的巨型广告牌下,摆放着两双似曾相识的老式千层底圆口布鞋,旁边还有一瓶开了盖的白酒、两根燃着的香烟……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顺子“走路总爱弓着腰,像根大豆芽似的”,暗示着他虽已十七八岁,但是身体尚未成熟。

B.龚师傅“似乎没有注意到山田的到来”,一个“似乎"看似平淡,实则蕴含龚师傅的机巧。

C.“不介意”“两眼仍直勾勾地盯着”,表明山田非常欣赏龚师傅的制鞋技艺,被其手艺吸引。

D.龚师傅恪守祖师爷的训教,不管什么人都等同视之,包括洋鬼子,这体现了龚师傅的大度。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与茹志鹃的《百合花》均以双线结构组织材料,既节省了笔墨,又使文章的结构完整严谨,主题表达耐人寻味。

B.对龚师傅制鞋过程的细节描写,同《荷花淀》里对水生嫂月夜编苇席的场景描写一样,都营造了祥和与喜悦的意境。

C.本文的抗日故事,同王愿坚在《党费》中写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故事一样,都塑造了机智动人的地下党形象。

D.本文叙事时注重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还使文章的主旨意蕴更加深刻,艺术描写更加真实。

8.本文是如何使叙事紧凑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本文删改了原文中龚师傅和老钟叔被捕及被严刑拷问的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6.D7.B

8.①情节涉及人物少,关系单纯,故事集中于龚师傅、顺子、老钟叔三人。②以双线结构组织材料,既节省了笔墨,又使文章的结构完整严谨。③主题鲜明突出,本文写抗日故事,塑造机智动人的地下党形象,赞扬了他们在对敌斗争中的镇定、机敏。④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视角,通过“我”这一有限视角介绍人物,并交待情节发展。

9.①内容上龚师傅和老钟叔被捕预示着斗争的挫折和失败,被严刑拷问的情节塑造的是英勇无畏的英雄精神,这是抗日主题不乏见的情节,流于俗套;②结构上照应题目,突出“得胜"和平”的寓意和主题思想,比原文中龚师傅和老钟叔被捕及被严刑拷问的情节更能振奋人心提升民族士气;③表达效果上,一带而过使用留白艺术,由读者去联想想象,比展开详写更耐人寻味。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D.“这体现了龚师傅的大度"错,原文信息是“师傅则不然,他是个纯正的手艺人,信奉的是贴在墙上的那些祖师爷的训教——什么‘亲疏一致、童叟无欺’,什么‘工必为之纯,品必为之精,业必为之勤,行必为之恭,信必为之诚’等等。无论是有钱有势的达官贵人,还是引车贩浆的平头百姓,甚至这些嚣张跋扈的东洋鬼子,师傅都等同视之。用他的话讲:‘来的都是客,是咱们手艺人的衣食父母’”,可见这里表现的是龚师傅的职业精神,公平、正直、诚信,而非大度,作为地下党员,从事的是对敌斗争的工作,对敌人不能大度。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祥和与喜悦"错,结合“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眼前这个‘大人物’的到来”分析,所谓的平静祥和是表面现象,是为了掩饰,故作镇定,龚师傅的内心世界也该有紧张和担心,喜悦更是无中生有。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结构思路和叙述特色的能力。

①情节涉及人物少,关系单纯,“德盛合鞋店在县城北关,名字挺响亮的,其实就俩人儿”,故事集中于龚师傅、顺子、老钟叔三人。

②以双线结构组织材料,明写龚师傅的以制鞋为幌子从事地下工作,传递抗日消息,“昨天夜里又有五辆日军的运输车遭到抗联队伍伏击,损失相当严重。运输车里是重要物资,关于运输物资的消息也一直严密封锁。……究竟是谁把消息传给了山里的抗联队伍?”暗写抗联与日军的正面直接的战争,“1936年,城北山区一带活跃的抗联队伍日渐壮大,日伪军惶恐不安……天天荷枪实弹地把守在北门——这是从北边驾车进城的必经之处”,既节省了笔墨,又使文章的结构完整严谨。

③“龚师傅他们当年传递情报的玄机,就在老钟叔的那双千层底圆口布鞋的鞋底上,也就是龚师傅亲手锤打过的地方……”,主题鲜明突出,本文写抗日故事,塑造机智动人的地下党形象,赞扬了他们在对敌斗争中的镇定、机敏,龚师傅和老钟叔被捕及被严刑拷问的情节一带而过,抗联与日军的战争作为暗线一带而过。

④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视角,通过“我"这一有限视角介绍人物,并交待情节发展,“今年清明,我在县党史办同志的陪同下,专程去探访德盛合鞋店旧址”过程中穿插第三人称,“顺子当然看到了,但他打心眼儿里讨厌这些东洋鬼子,甚至连给他们做鞋时都要偷偷啐上几口。师傅则不然,他是个纯正的手艺人,信奉的是贴在墙上的那些祖师爷的训教"。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创作意图把握结构布局的能力。

内容主旨上看,本文的抗日故事,同王愿坚在《党费》中写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故事一样,都塑造了机智动人的地下党形象,他技艺高超,借助技艺掩护自己地下党员的身份,年轻时在京城的内联升学过徒,制鞋技艺高超,特别擅长手工缝制舒适耐穿的千层底圆口布鞋,连日本宪兵队山田队长都喜欢他做的鞋,如果加入龚师傅和老钟叔被捕及被严刑拷问的情节就会使得主题不够突出,虽然能丰满人物形象,塑造坚强勇敢的一面,但也会削弱对智慧这一主题的表现力。

结构上看,题目为“德盛合鞋店”,而“德盛合"寓意为“得胜·和平”,如果加入龚师傅和老钟叔被捕及被严刑拷问的情节就不能表现得胜与和平的寓意。一带而过的处理与结尾“摆放着两双似曾相识的老式千层底圆口布鞋,旁边还有一瓶开了盖的白酒、两根燃着的香烟……"呼应。

表达效果上看,“也就是龚师傅亲手锤打过的地方……”,像这样一笔带过,以省略号的方式引发读者思考二人被捕后的情形和性格表现,文章会更有张力,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属于留白艺术,给人印象会更深刻。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①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文本二: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吆如钟鼓不绝。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节选自苏轼《石钟山记》)

【注】张君梦得,即《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张怀民,字梦得,又字偓俭,当时贬为黄州(齐安)主簿。

10.文本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清河张君梦得A谪B居齐C安D即其庐E之西南F为亭G以览观江流H之胜I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指抬起,与《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的“举"意思不同。

B.讽,一般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文中即讽喻之意。

C.牖,指窗户,与《项脊轩志》中“余扃牖而居”的“牖"意思相同。

D.固,指本来,与《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的“固"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文本一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始从长江水势逐渐涨大说起,为全文观胜和“快哉”主题的展开积蓄了充沛的文气。

B.第二段起始就描写了登临快哉亭所见景色的奇幻和壮观,水到渠成地点出了亭以“快哉"为名的原因。

C.第三段化用宋玉典故,引出自己关于人生态度的正面回答,接着以张梦得的行为肯定了自己的观点。

D.全文结构严谨,紧扣“快哉”着笔,既做足了题目,又把在逆境中的自勉之意发挥得淋漓尽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14.请结合文本一内容,谈谈苏辙对“兰台公子宋玉"的言论持何种态度并简要阐述理由。

【答案】10.DGI

11.D12.C

13.(1)如果他心情开朗,不因为环境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情绪,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整天愉快呢?

(2)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测它有或没有,可以吗?

14.态度:否定。

理由:兰台公子(宋玉)为了阿谀主上,将风与雌雄附会,是错误观念,风本无雌雄之分,人的感受不同是由于人的境遇不同。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清河张梦得,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齐安"为地点名词,“齐安”中间不能断开,“谪居齐安"是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应为“(于)齐安谪居”,故应于D处断开;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是状语+中心语结构,“即其庐之西南”表方位状语,“为亭"是动宾结构,应在宾语“亭”后断开,即G;

“以览观江流之胜”,“以”表目的,“览观江流之胜"是完整的动宾结构,句子完整,可在其后断开,即I处。

故应断于DGI。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辨析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抬起;/举荐、推举。句意:抬起眼来就足够看了。/后来的刺史名荣荐举臣为秀才。

B.正确。

C.正确。窗户.句意:即使是用蓬草做门,以瓦罐做窗。/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

D.错误。当然;/本来。句意:我当然觉得很好笑并不相信。/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引出自己关于人生态度的正面回答”错,结合“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可知,作者用排比句提出一反一正两种态度,接着就以张梦得的具体行为来对后面一种态度作出肯定。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中”,心中,指心情;“以”,因为;“适”,去,往。

(2)“目"耳”,名词作状语,用眼睛,用耳朵;“臆断”,主观臆断。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探究文中观点的能力。

材料一中苏辙“玉之言盖有讽焉”,说明其对“兰台公子"言论持否定态度。

理由是“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苏辙认为风并没有雄的区别,而人有生得逢时,生不逢时的不同。楚王感到快乐的原因,而百姓感到忧愁的原因,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也就是认为,兰台公子(宋玉)为了阿谀主上,将风与雌雄附会,是错误观念,风本无雌雄之分,人的感受不同是由于人的境遇不同。

参考译文:

文本一:

长江流出西陵峡,才进入平地,水势奔腾阔大。从南边与沅水、湘水汇聚,向北边与汉水、沔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盛大。流到赤壁之下,江波水流水势浩大,如同大海一样。清河张梦得,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于是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美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变化不定。在白天,船只在亭前来往出没,在夜间,鱼龙在亭下的江水中悲声长啸。景物变化很快,惊心动魄,不能长久地欣赏。现在能够在几案旁边欣赏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足够看了。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烟消云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指点。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原因。到了长江岸边古城的废墟,是曹操、孙权傲视群雄的地方,是周瑜、陆逊驰骋战场的地方。那些流传下来的风范和事迹,也足够让世俗之人称快。

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畅快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罢了,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在这儿大概有讽谏的意味吧。风并没有雌雄的区别,而人有生得逢时,生不逢时的不同。楚王感到快乐的原因,而百姓感到忧愁的原因,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他的内心不能自得其乐,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忧愁呢?如果他心情开朗,不因为环境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情绪,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整天愉快呢?

张梦得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做门,以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对着西山的白云作揖(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自得其乐、使自己舒适)呢?如果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是伤感失意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

元丰六年十一月初一,赵郡苏辙记。

文本二:

元丰七年六月初九,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的德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看到所说的石钟山。庙里的和尚让小童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硿硿地发出声响,我当然觉得很好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特地和苏迈坐着小船到断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倾斜地立着,有千尺之高,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想要攻击人;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间发出磔磔声响;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我正心惊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声音洪亮像不断地敲钟击鼓。

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测它有或没有,可以吗?郦道元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描述它不详细;士大夫终究不愿乘小船夜里在悬崖绝壁下面停泊,所以没有谁能知道;渔人和船夫,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相却不能用文字记载。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我之所以记下以上的经过,叹惜郦道元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①

高适

践更②登陇首,远别指临洮③。

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

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

谁断单于臂④,今年太白⑤高。

【注】①陇右:在今甘肃东南部及青海省青海湖以东地区。②践更:服役的士卒。③临洮:在今甘肃粘潭西。④“断单于臂"语出《史记·大宛列传》中“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⑤太白:星名,古人认为太白星高是用兵的吉兆。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白少府告别亲友,带兵轮换到西北边地驻防时登临六盘山头,远离故乡直指河西临洮的情形。

B.颔联以“关山事"与“州县劳”对比,认为从军行役之“关山事”,要比做一名“州县”之吏劳累。

C.颈联笔锋一转,语气豪迈:奔赴边关的将士,军容齐整,红色箭羽随身,身着青色战袍,格外耀眼。

D.尾联铿锵有力,是对主旨的升华,诗人居高临下,豪情满怀,以极为简洁的笔触抒发了必胜的信心。

16.本诗的尾联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5.B16.(1)对友人的慰勉,预言白少府此行必能建功,以昂扬的情调送别友人,也含有诗人自己立功边塞的愿望。(2)表达了唐军必胜的信念。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对比"认为从军行役之‘关山事’,要比做一名‘州县’之吏劳累”说法有误。颔联意思是自己作为守边官吏,烦劳地方官员为了关山战事辛苦带兵换防,实在是问心有愧,对不住人家。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本诗尾联“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意思为:谁能砍断匈奴单于的臂膀,今年的太白星高悬,必有敌人进犯边境,杀敌报国,正等待着英武的军人和将士。此处不直接表达唐军必胜的信念,而以“谁断单于臂”之反诘顿起,再以“今年太白高"作答,显示唐军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之势,这里自然表现出高适此时的一腔豪情,既有对好友白少府此行必能成功返回、建功立业的乐观期待,此外诗人豪气冲天,尽显盛唐军人的气象,除了对友人的劝勉外也表达了自己羡慕好友,渴望立功边塞的愿望。

当然,白少府所带之兵想必只是唐军盛容的一部分。作者对他们这一批人如此乐观,也是间接地表达了对于唐军必胜的乐观信念。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两句写出诗人无事而作草书,窗下品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诗人想像取道水陆,日夜兼程,小舟摇荡,微风和煦,归去时满心喜悦,弃官之如释重负的两句是“_,____"。

(3)在诗文中,鸥鸟常有豪迈、壮志、淡泊、归隐、飘零、伤感等寓意。自古文人喜欢借“鸥鸟”表情达意,如唐宋诗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矮纸斜行闲作草②.晴窗细乳戏分茶③.舟遥遥以轻飏④.风飘飘而吹衣⑤.舍南舍北皆春水⑥.但见群鸥日日来(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本题易错字:矮、飏、飘、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勤劳的山里人不敢辜负天地的馈赠,不忍浪费任何一寸土地。于是,在太行山的沟壑间,有了一块块梯田,大小不一,A_________________。田里产麦子、谷子以及各类豆子,贫瘠的大山慢慢变得丰盈、富饶。到了收获的季节,到处都黄澄澄、金灿灿的,如同山里人脸上的笑容,饱满、明亮。

①太行山里的土层薄,不够温润,也不够肥沃,但山里人相信勤能补拙。②气温刚刚回暖,大地开始解冻,他们就奔波在田间,一次次挥锄,一趟趟担肥,为种子创造出安心孕育的温床。③仿佛感受到山里人的良苦用心,埋在土壤中的种子奋力向上生长。④在千百年来的互相配合中,山里人与种子之间早就产生了默契,并将彼此的命运紧密相连。

山里人就像老父亲老母亲,把庄稼当子女一样对待,总有操不完的心,总想为庄稼做得更多。这一切,庄稼都看在眼里。它们也不闲着,在拼命地汲取能量,让自己长得更健壮、更高大,这才有能力与暴雨搏斗,顶得住狂风的肆虐,从而在秋收时,捧出一粒粒饱满的果实,装满家家户户的粮仓。它们喜欢看到山里人欣慰的笑容,那是对它们最好的褒奖。

《黄帝内经》有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山里人自古就懂得“食谷者生"的道理。五谷最能添养人的精神气血。五谷强健了山里人的筋骨,也滋养着山里人的灵魂,赋予他们勤劳朴实的品质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无数山里人离开后又回来,念念不忘的是山里的庄稼。山珍也好,海味也罢,山里人永远吃不厌的还是五谷杂粮。五谷的回馈又让人想到它们在田地里生长时,山里人给予的B的照顾,想到山里人手上的老茧与额头上的皱纹。

太行山里,一茬又一茬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