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福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基础题(12分)
1.下列句中不全含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九岁不行过蒙拔擢B.悦亲戚之情话余方心动欲还
C.不抑耗其实而已空中而多窍D.取诸怀抱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辍飧饔以劳吏者(晚饭)策扶老以流憩(无目的漫步)好烦其令(厌烦)
B.殆有神护者(可能)景翳翳以将入(风景)求之靡途(没有)
C.审容膝之易安(深知)怀良辰以孤往(爱惜)故病且怠(困苦)
D.感吾生之行休(将要)修短随化(变化)责臣逋慢(逃避)
3.下列加点字词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微风鼓浪___事不目见耳闻
B.齐彭殇为妄作群贤毕至
C.善万物之得时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D.客逾庖而宴___一觞一咏
4.下列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②其制稍异于前③轩凡四遭火,得不焚④石之铿然有声者⑤得双石于潭上⑥故不我若也⑦仰观宇宙之大⑧遂见用于小邑⑨死生亦大矣
A.①④⑥/②⑤/③⑧/⑦/⑨B.①⑥/③⑤/②⑧/④⑦/⑨
C.①⑥/②⑤/③⑧/④⑨/⑦D.①⑥/②⑤/③⑧/④⑦/⑨
5.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常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环相配来纪年。结合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肖系统,可知,永和九年是牛年。
B.“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指称达官显贵的住处。
C.《项脊轩志》中“吾妻归宁”中“归宁"指古代女子出嫁,“吾妻来归”中“来归"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
D.古代称府、州、县学的生员为秀才,“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秀才"是指科举考试中获得的称号。
6.下列各项中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若属皆且为所虏若不过焉则不及
B.不以物喜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若属皆且为所虏齐彭殇为妄作
D.复驾言兮焉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二、现代文阅读(29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竞速时代,速度漫入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也不断重塑现代人的感知经验。个体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得更加自由,但越来越难以跟上社会的快节奏发展,焦虑感也愈发强烈。与此同时,速度逐渐成为当代艺术创作的主题,甚至成为一种随处可见的文化景观。速度美学关注审美艺术中加速或快速的时间体验,强调审美感知的瞬间性、快节奏。捕捉新奇、紧跟时尚,成为竞速时代审美艺术的共同追求。
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慢速生活”观念,具有某种反拨意味。对“慢速生活"的提倡,并非逃避生活,而是通过远离加速生活和撤回内心来实现自我保护。“慢速生活”理念通过减速来与加速的外在生活保持距离,强调关注内心体验,表现了对主体精神和情感的当下性的关注。现代人对慢食、慢走、慢旅行和休闲阅读等生活模式的倡导,也是希望通过慢生活实现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的平衡。在慢速生活的审美体验中,个体从外部物理时间中抽离,更亲近和关注当下,进而实现对竞速生存的审美救赎。
在“慢速生活"中应运而生的“慢速美学”,是对竞速时代的反思。慢速审美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挖掘“当下性”,进而建构过去、当下和未来的时间经验关系。关注“当下性”,意味着将当下的瞬间固化,将当下视为过去和未来的连接,这实际上是以一种减速的时间模式对抗加速的时间模式。慢速艺术尝试延长的时间结构,使用了犹豫、延迟和减速的策略,试图让我们暂停下来,体验“当下"短暂的存在。
在中国,对慢途审美的提倡古已有之。在日常生活美学中,太极、书法、棋艺、荼道、园林等传统文化的审美形式,都提倡在快与慢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保持适当的生活节奏和张力。无论是对文化记忆的留存和保护,还是对绿色城市的提倡,也都体现了身处竞速时代的人们对于传统生活态度、情感关系、文化精神的追忆和传承。
昆德拉反思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令人出神的速度”,发出“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的追问。朱光潜在论及人生艺术化时也感叹道:“慢慢走,欣赏啊!”可以说,慢速生活是对个体生命审美意义的重新审视和发现,是个体在竞速时代面对生存困境的审美救赎策略。在这个意义上,“慢记忆"和“慢生活”的审美隐喻意义应当被重读和重视。我们应当反思当下竞速时代的个体生存情境,寻求和建构走向慢速美学或慢速审美现代性的诗意生存路径。
(摘编自杨向荣、雷云茜《走向慢速审美现代性——竞速时代的文化镜像及其审美反思》)
材料二:
在古典时期,人类通过观察星象运行、季节变化、身体运动等自然现象感受“速度”,“速度”中科技的含量微乎其微。与此相适应的,古典时期的审美不依赖于技术的手段,体现为一种“静观"美学。通过“静观”,艺术家可以“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这是一种与自由玄想结合的审美方式。
工业革命使运输工具速度不断提升,把人类带入竞速时代。这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从前“凝神观照”的审美方式已无法对快速变化的美学现象进行解释。人们普遍追求的是速度带来的脱离束缚的自由感,一种速度和力量的“速力"之美。在运输工具的躯壳之内,人们错误地以为自己的身体忽然变得强大,快速的移动使得“出发”的下一刻就是“到达"。未来主义者称:“宏伟的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美——速度之美,从而变得丰富多姿。”他们“创作的灵感在于机械的轰鸣、电气的沸腾、现代都市的喧嚣,主张以机械美代替艺术美、自然美"。
信息技术革命再一次刷新竞速时代的“速度”。借用电子媒介,信息和影像在顷刻间被传送到千里之外,其快速较之机械速度不可同日而语。人们还来不及感受“速度"就已经获得信息,对“速度”的知觉变得越来越习以为常,不再执着于由机械运动创造的“速力"之美,转而欣赏由光电信息技术创造的虚拟美学。后者是以“诸如电子人、电子人空间等虚拟现实和现象”为对象的美学。虚拟美学通过光电信息技术创造的虚拟环境,让人产生沉浸其中的“临场"审美体验,而不是“静观”式的旁观品评。在传统美学中,虽然塑造的形象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审美主体却置身于现实之外;而在虚拟美学中,虽然虚拟世界中的形象置身现实生活之外,审美主体却是置身于现实生活之内的。
“速度"的参与带来审美的变化。古典时期,“速度”的参与很少,审美客体是实在之物,是遥远的,外在于审美主体的,审美活动是一种缓慢悠游、超然物外的主动行为。而在“速度"占主导的工业革命时期、信息技术时期,审美客体不再是客观存在的实物,在速度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突中,审美客体变成“被给予”的,审美主体往往因无法自主选择而变成“被迫"审美。
(摘编自汤丽琪《后现代“速度”的美学凝视》)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速度美学和慢速美学都产生于竞速时代,前者重视加速或快速的时间体验,后者关注“当下性”,将当下的瞬间固化。
B.朱光潜说的“慢慢走,欣赏啊!”与慢速生活的理念相通,要求个体从外部物理时间中抽离,更亲近和关注当下。
C.工业革命技术的进步促进“速力之美"的诞生,而信息技术革命又促使人们由追求“速力之美”转向欣赏虚拟美学。
D.相较“速力之美”,虚拟美学逐渐淡化速度的重要性,人们对速度不再那么敏感,而将关注重点转向虚拟现实和现象。
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的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易失去平衡,适当减缓节奏、采取减速的时间模式有助于重建平衡。
B.“慢的乐趣”失传,不仅因为技术革命带来“令人出神的速度”,也与人们对竞速时代个体生存情境反思不足有关。
C.与“慢速生活”者远离加速生活、关注内心体验不同,未来主义者称赞并主动地拥抱竞速时代的“速度之美"。
D.与虚拟美学相比,古典时期的审美并不依赖于技术的手段,但对审美体验的关注更多,而审美主体的主动性也更强。
9.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是()
A.马里内蒂在《未来主义宣言》中宣称,“我们已经生活在绝对之中,因为我们创造了永恒的、无所不在的速度”。
B.某地建成国际知名的“慢城市”,生活节奏舒缓,生态美景随处可见,传统文化气息浓厚,令游人身心愉悦。
C.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工程十分浩大,通过无数工匠的努力,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D.某人辞去城里的工作,卖掉城里的房子,在山里建房、种菜,远离城市喧嚣,过与世隔绝的山居生活。
10.两则材料对“竞速时代”的看法与态度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
11.请根据材料一、二,从审美体验的角度简要分析《去你家吃饭好吗》走红的原因。
纪录片《去你家吃饭好吗》在视频网站一经上架便好评如潮。它以邀请好朋友去家里吃饭为框架,展现不同家庭正在发生的生活情景。寒江上鸟群飞过,夕阳下芦苇飘荡……一个个风格鲜明的画面,使打拼在都市的人们沉醉其中、心绪宁静。它又以慢条斯理的节奏,诗意呈现的细节,引导人们停下脚步,返观内心,审视现代生活对亲情的冲击。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误会
柳青
那是落雪季节。我在一次考察旅行中,到了一个乡镇,是在后方,当我在八路军兵站医院和那里的政治委员谈毕话,已是黄昏。天气很冷,我想吃一点东西,就跑到一家小饭铺里:
在那里,我和他初次相遇
他年约二十四五岁,瘦长的脸上长着一张长嘴巴,不单嘴巴长,而且似乎很多嘴,能同各种的人谈各样的话,看他那憔悴的容颜,一身灰布棉军衣整齐的样子,我想他可能是兵站医院的休养员。
坐在饭铺小坑凳时,我咒骂这令人生厌的雪天。山头上、街道上、院子里……到处是白茫茫的。
“好同志,就这天气,前方一样要打!"那个长嘴巴漠然地说着。
他开始问我“贵姓”和“哪一部分"一类的见面话。我看他的样子,并不懂我说的“部分”。因为在这个偌大的战争中,“部分"实在多极了。不过,他好像由我出身的地方判断,我并非什么坏蛋,因此,他很高兴和我谈。
“很辛苦吧,嘿嘿……”当他知道我长足旅行时,他不甚健康的脸和善地笑着。
开始筹饭时,我递给他一支烟,他谦逊地接受了。吸着烟,我们渐渐谈得很亲热,仿佛老友相遇。
“你哪部分的,同志?"我问。
“一一五师!”他说。
“一一五师哪部分?"我接着问。
“听说现在归陈支队了。”他看我的脸,吸了两口烟。
“那么,"我说,“你是挂了彩在这里休养的。”
“对!"他点头说,“快好了,个把月工夫就回前方去。”
一切都表现得很直率,我想:假若问他是怎样挂彩的,也许可听到一个有趣的故事。
但是他等待的两碗水饺,这时端来了。他扔掉烟头子,就将一碗摆到我这边来,示意我吃。我坚持不扰他。他也就安然地吃起来。他身体很虚弱,吃着吃着就满头汗珠。他用手揩一揩额头,擦一擦眼窝,向我解释着:他开刀才十多天。大腿上子弹是取出去了,可身体还没复原。他想多吃点好东西,早点好了就回部队去。
吃过饭,他就比山说水地回答我怎样挂彩的问题。
那是一九三八年九月十四日。他们一营人在薛公岭截击日本汽车。薛公岭是座乱石山,汽车路一转一弯、一上一下地盘着这座山。这一回,日本汽车要从东边到西边去。
“这儿,你看!"他用食指在桌上画着,“这边一道沟,这边又一道沟,汽车路就在这中间通过。我们占领了这两道沟旁边的这个山头,这个山头……日本汽车过来了,这边沟里就打;往这边冲,这边也打;往山头上冲,山头也打。这样,他们就上了我们的摆布……”他停了,缓了一口气说,“这回搞到的东西可多啦,枪呀,炮呀,白米呀……"
“那么,你是怎么挂的彩呢?”我问,忍不住笑,
“你不要忙啊!"他改变了坐姿说,“战斗快解决时,我听见渠里有人呻吟,原来是一个同志挂了彩、我就背他往上走。猛然觉得大腿上一痛,血就淌出来了……”
“血就淌出来了"个把月工夫就回前方去”“就这天气,前方一样要打"……我几乎把他的话都在脑子里转了一遍。我竭力想了解他。
“你参加八路军几年了?”
“四年了。"他说。
“四年了!你是不是……”我考虑着词句地问,“你是一个党员,是不是?"
看他的眼色,他见怪我了。
“不是……”他迟疑了一下回答。
我觉得空气很不自然,想找别的话头来改换一下。“陈支队里有多少人呢?"我问:
“咱也不晓得。咱下火线多时了。”
他简单地说了这一句,看了看我的脸。这样,空气依然是不愉快的。
我自认我的态度是无邪的,一个想写点文章的人要求知道得更多更清楚的态度,而他却好像有了什么心事。当我用八路军生活很苦一类的话对他表示同情时,他竟开始说起反话来,说着一些同起初显然矛盾的话。
“八路军太苦,真不想干了……"说话完全没有讲他挂彩时的庄重。
一会儿,我要的面条也端来了。他看了看天色说:“天黑了。你吃饭,我要回去了。院部还要查房哩。”他付过饺子钱就走了。
当我正要起身回住室时,一道电光直向饭铺的门,接着进来一群人。我看他们一共五个人:一个拿电筒的,好像是头目;两个背步抢的;还有两个徒手,其中一个就是长嘴巴。他这时做出凶狠的样子,长嘴巴更长了。
拿电筒的将电光在屋里兜了一圈,问长嘴巴:
“在哪里?在这里?"
“就这个!”他两只眼睛死盯着我回答。
我是有根有底的——哪里来哪里去,办什么事,带护照……可没办法,那个长嘴巴又乡嘴起来了,好像我们结了冤仇一样。
“带护照不干正经事的可多啦!"他那长嘴巴很快地煽动着。
拿电筒的很稳健,用半命令式的口气说;
“既然你讲认识我们的政治委员,就麻烦你踏踏雪,跟我们去院部一趟吧!”
我们披着雪花,踏进院部门槛时,那天同我谈了一下午的政治委员就从桌前站起来,惊奇地叫着:
“啊——捉了这样一个汉奸!"
“哈哈……”他和我的笑声重叠着。
政治委员向我解释误会,说有个休养员报告街上有个人,可能是汉奸。他表示他恨极了,说非把他抓住不可。
“没关系。"我一直微笑着,感到这误会很使我愉快。
不久,我要辞别了。当我转到门口大院子时,后边雪上有些微小动静,转头一看,那个长嘴巴不声不响地赶上来了。我听见他说话的声音——很小声的抱歉音调,他说完,还继续跟我一齐走着,暗中找寻着我的手,找到一只就握住它。在那落雪的夜间,我只感到他的手才是温暖的——不,是我的心感到他的心是温暖的!
一九三八年
(有删改)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来后方考察旅行的目的是写点文章,因此“我"对长嘴巴挂彩的故事饶有兴趣。
B.吃饭时满头汗珠、讲故事时缓了口气,表明长嘴巴伤情不轻,身体依然虚弱。
C.面对“我”的不断追问,长嘴巴说起反话来,这表明他开始对“我"的身份产生怀疑。
D.这次误会让“我”看到了后方战士的斗争风貌,给了“我"别样体验,因此心生愉快。
13.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长嘴巴来称呼休养员,既强化了人物的外貌特征,又使他的告密行为显得合理。
B.长嘴巴讲述薛公岭战斗时,破碎的语言配上比划的动作,贴合人物的身份与心情。
C.小说中人物对话占较大篇幅,使情节更集中紧凑,同时又有助于人物形象刻画。
D.小说表现敌我斗争,回避正面战场的描写,而选择叙写后方平凡小事,选材独特。
14.在接触过程中,长嘴巴对“我”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5.请谈谈小说是如何围绕“误会"把故事讲得曲折生动的。
三、古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天下有至乐无有哉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贫贱夭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惛惛,久忧不死,何之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
(节选自《庄子·至乐》)
材料二: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①酒,瀹②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注】①秫(shú):黏高粱,可以做烧酒。有的地区就指高粱。②瀹(yuè):煮。
16.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处之A期年B而貌C加D丰E发之F白者G日H以反黑
17.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夭,指少壮而死,古代常用于描述人夭亡,也可用于描述草木繁盛的样子。
B.登,指谷物成熟、丰收之意,与《归去来兮辞》中“登东皋以舒啸”中的“登"意思不同。
C.苟全,指苟且求全,“苟”字与《种树郭橐驼》中“苟有能反是者"中“苟”意思不同。
D.适,指走向目的地,与《石钟山记》中“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的“适”意思相同。
1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实生活中人们大多以“富贵寿善"为重,以“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为乐,庄子却否了这种世俗之乐。
B.庄子认为,乐与忧共存,有乐则有忧,即使是长寿人,也衰老得糊里糊涂,长久处于忧愁之中而不死去,也是种苦恼。
C.文章极为详细地描写了超然台四方的胜景和四季的美景,是为了说明作者在既有的艰苦境况下也能够获得较大的快乐。
D.作者在超然台上凭吊古代伟人同时,也在他“无所往而不乐"的心境中,流露出了一丝淡淡的无奈和怨楚。
19.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
(2)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20.材料二中,苏轼有哪些具体做法能够体现出材料一中庄子的观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老杜诗集
王令
气吞风雅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
镌镵①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
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冢耒江滨②。
[注释]①镌镵(juānchán):雕刻,刻画。②杜甫行至耒阳,因病卒于舟中,草葬耒江边。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令认为杜甫虽然有堪与《诗经》比肩的诗才,但却一生辗转,怀才不遇,不被时人所重。
B.杜甫生逢乱世,国家危难使他在情感上受到巨大的触动,其诗和古代圣贤一样因发愤而作。
C.“三千”与“四百"都是约数,颈联极言杜甫的诗牵涉的内容广阔,意象丰富,成就卓异。
D.古代诗人生活大多困窘,所以王令认为杜甫的诗是“穷而后工”,道出了“诗道"的规律。
22.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对杜甫及其诗歌的情感态度。
(三)默写题(12分)
23.完成默写。
(1)“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是王维《画》中的诗句,归有光《项脊轩志》中也有类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诗词多写“水”,如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中写道“_______”,以水比兴,引出人生贵贱穷达差异;杜甫在《客至》中写道“_________”,表现了“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美。
(3)古代文人在欣赏自然风光时,总会引起对万物造化和人生的感叹,如《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万物顺应天时,而自己人生短暂的感慨。
(4)以典入诗,别有意趣。用典,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黄庭坚《登快阁》中“___________"一句巧用阮籍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脱和孤傲的情怀。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化用西晋文学家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陈情表》中,李密借用《左传》典故向晋武帝表达自己尽孝之后必将尽忠报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5)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表示,自己并没有能够让树长寿繁茂的才能,只是“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修辞上所讨论的有两方面:一是怎样使文章不坏,二是怎样使文章更加好。前者叫做消极的修辞,后者叫做积极的修辞。一切文章的毛病,除了文法上的缺点外,几乎都可用消极的修辞工夫来医治的。而积极修辞的目的在使文章或谈话更好,更合情境。同是一句话,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例如“门前有一条小河”,可以说做“门临小河"一条小河在门前流着”“一条小河横在门前"。这许多说法里面,哪一种最好?应该取哪一种?这完全要看情境(全文的旨趣、上下文的关系等)如何,不能一概而论。积极修辞的方式很多,归纳起来,有几个原则。
一是调和。这是说要整齐、相应、谐和、自然。就句子讲,要上句与下句接合得毫不勉强。就全篇讲,要全体能统一,书信像个书信,论说文像个论说文。就用语讲,要与思想内容相应,如果是引用成语的,那成语须不晦僻,而且要摆在适当的位置,总之,文章、谈话是以读者、听者为对手的,从一字一句到一段一篇,随处都顾到,不使对手起不协调的感想。
二是具体。这是说要把空漠难解的无形的事情用具体的方法来表达。我们应付事物有两种机关,一是五官,一是心意。五官的对象是事物的具体的部分,心意的对象是事物的抽象的部分。抽象的话也许使对手难解或不感趣味,所以常常要把它改成具体的话来表达,“生活困难”有时改说“没有饭吃”,这就是把抽象的话改成具体的话来表达的例子。
三是增义。这是说要用有关系的材料附加在所说的话里面,使所说的话意义更丰富。例如把“形势危急”说做“形势危急如累卵”,_____________,“累卵”“风烛"都是附加上去的材料。因了“累卵”“风烛”,使对手想象到一种光景,可以增加许多本来没有的意义。
24.依据上文第一段内容,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_____________,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得像水面了。
A.门前有一条小河B.门临小河C.一条小河在门前流着D.一条小河横在门前
25.下列句子中的“像个"与文中加点的“像个”,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他像个经验丰富的老手,熟练地操作着各种机器。
B.新诗诞生已百余年,但它在大众眼里还不像个诗。
C.我真给吓破了胆,躲在别人后面,太不像个样子。
D.他穿着一身中山装,像个大学生,也像个小职员。
26.仿照横线处的上句,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
27.生活中有许多流行语符合积极修辞的原则,请结合上文分析下面表格中两个词语符合的原则及其表达效果。
流行语普通的说法
烟火气生活气息
撸起袖子加油干加油干
五、作文(60分)
2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写一篇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福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解析版
一、基础题(12分)
1.下列句中不全含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九岁不行过蒙拔擢B.悦亲戚之情话余方心动欲还
C.不抑耗其实而已空中而多窍D.取诸怀抱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不行”,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句意: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受到过分提拔。
B.“亲戚”,古义,父母以及其他有血缘关系的人;今义,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成员。“心动”,古义,内心惊恐;今义,内心有所触动。句意:跟亲朋谈心使我愉悦。/我正心惊想要回去。
C.“其实”,古义,其,它的;实,果实;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空中”,古义,中间是空的;今义,天空中。句意:只不过不抑制、损耗它的果实罢了。/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
D.“怀抱”,古义,胸怀抱负;今义,抱在怀里。“小人”,古义,小民,百姓;今义,指人格卑鄙的人。句意:有的人倾吐自己的胸怀抱负。/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饭来慰劳那些官吏。
故选A。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辍飧饔以劳吏者(晚饭)策扶老以流憩(无目的漫步)好烦其令(厌烦)
B.殆有神护者(可能)景翳翳以将入(风景)求之靡途(没有)
C.审容膝之易安(深知)怀良辰以孤往(爱惜)故病且怠(困苦)
D感吾生之行休(将要)修短随化(变化)责臣逋慢(逃避)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错误。饔,早饭。/烦,使繁多。句意:停止吃饭来慰劳官吏。/拄着拐杖走走歇歇。/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
B.错误。景,日光。句意:大概有神护佑。/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求官没有门路。
C.正确。句意: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
D.错误。化,自然。句意:感叹自己一生将要告终。/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责备我有意回避,怠慢上命。
故选C。
3.下列加点字词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微风鼓浪___事不目见耳闻
B.齐彭殇为妄作群贤毕至
C.善万物之得时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D.客逾庖而宴___一觞一咏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错误。鼓,名词作名词,鼓动。/目,名词作状语,亲眼。句意:微风鼓动风浪。/事情不亲眼看见不亲耳听见。
B.错误。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贤,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句意: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所有贤能的人都来了。
C.错误。善,意动用法,认为……好、羡慕。/蕃,使动用法,使……果实多。句意:羡慕自然界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不是有能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的办法。
D.正确。宴,名词作动词,吃饭、赴宴。/觞,名词作动词,喝酒。句意:客人越过别人家的厨房去吃饭。/喝着酒作着诗。
故选D。
4.下列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②其制稍异于前③轩凡四遭火,得不焚④石之铿然有声者⑤得双石于潭上⑥故不我若也⑦仰观宇宙之大⑧遂见用于小邑⑨死生亦大矣
A.①④⑥/②⑤/③⑧/⑦/⑨B.①⑥/③⑤/②⑧/④⑦/⑨
C.①⑥/②⑤/③⑧/④⑨/⑦D.①⑥/②⑤/③⑧/④⑦/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
①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古之人不欺余也。句意:古人没有欺骗我啊!
②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其制于前稍异。句意:它的规模跟过去稍有不同。
③被动句,语义上的被动。句意:这座轩曾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烧掉。
④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铿然有声石者。句意: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
⑤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潭上得双石。句意: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
⑥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故不若我也。句意:所以不如我啊!
⑦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仰观大宇宙。句意: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
⑧被动句,“见……于"表被动。句意: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
⑨判断句,语意判断。句意:死生也是一件大事。
①⑥宾语前置句;②⑤状语后置句;③⑧被动句;④⑦定语后置句;⑨判断句。
故选D。
5.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常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环相配来纪年。结合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肖系统,可知,永和九年是牛年。
B.“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指称达官显贵的住处。
C.《项脊轩志》中“吾妻归宁"中“归宁”指古代女子出嫁,“吾妻来归"中“来归”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
D.古代称府、州、县学的生员为秀才,“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秀才”是指科举考试中获得的称号。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后指称达官显贵的住处"错误,后人以“三径”代指隐士所居。
C.“‘归宁’指古代女子出嫁,‘吾妻来归’中‘来归’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错误,“归宁”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吾妻来归"中“来归”指古代女子出嫁。
D.“是指科举考试中获得的称号"错误,“秀才”在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故选A。
6.下列各项中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若属皆且为所虏若不过焉则不及
B.不以物喜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若属皆且为所虏齐彭殇为妄作
D.复驾言兮焉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你们/如果。句意: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俘虏。/如果不是过多就是过少。
B.均译为“因为”。句意:不因为外物好坏而感到喜悦或悲伤。/因此我不能废止侍养祖母而远离。
C.被/是。句意: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俘虏。/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D.什么/在这里。句意: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在这里兴起。
故选B。
二、现代文阅读(29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竞速时代,速度漫入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也不断重塑现代人的感知经验。个体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得更加自由,但越来越难以跟上社会的快节奏发展,焦虑感也愈发强烈。与此同时,速度逐渐成为当代艺术创作的主题,甚至成为一种随处可见的文化景观。速度美学关注审美艺术中加速或快速的时间体验,强调审美感知的瞬间性、快节奏。捕捉新奇、紧跟时尚,成为竞速时代审美艺术的共同追求。
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慢速生活"观念,具有某种反拨意味。对“慢速生活”的提倡,并非逃避生活,而是通过远离加速生活和撤回内心来实现自我保护。“慢速生活"理念通过减速来与加速的外在生活保持距离,强调关注内心体验,表现了对主体精神和情感的当下性的关注。现代人对慢食、慢走、慢旅行和休闲阅读等生活模式的倡导,也是希望通过慢生活实现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的平衡。在慢速生活的审美体验中,个体从外部物理时间中抽离,更亲近和关注当下,进而实现对竞速生存的审美救赎。
在“慢速生活”中应运而生的“慢速美学”,是对竞速时代的反思。慢速审美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挖掘“当下性”,进而建构过去、当下和未来的时间经验关系。关注“当下性”,意味着将当下的瞬间固化,将当下视为过去和未来的连接,这实际上是以一种减速的时间模式对抗加速的时间模式。慢速艺术尝试延长的时间结构,使用了犹豫、延迟和减速的策略,试图让我们暂停下来,体验“当下”短暂的存在。
在中国,对慢途审美的提倡古已有之。在日常生活美学中,太极、书法、棋艺、荼道、园林等传统文化的审美形式,都提倡在快与慢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保持适当的生活节奏和张力。无论是对文化记忆的留存和保护,还是对绿色城市的提倡,也都体现了身处竞速时代的人们对于传统生活态度、情感关系、文化精神的追忆和传承。
昆德拉反思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令人出神的速度”,发出“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的追问。朱光潜在论及人生艺术化时也感叹道:“慢慢走,欣赏啊!"可以说,慢速生活是对个体生命审美意义的重新审视和发现,是个体在竞速时代面对生存困境的审美救赎策略。在这个意义上,“慢记忆”和“慢生活"的审美隐喻意义应当被重读和重视。我们应当反思当下竞速时代的个体生存情境,寻求和建构走向慢速美学或慢速审美现代性的诗意生存路径。
(摘编自杨向荣、雷云茜《走向慢速审美现代性——竞速时代的文化镜像及其审美反思》)
材料二:
在古典时期,人类通过观察星象运行、季节变化、身体运动等自然现象感受“速度”,“速度"中科技的含量微乎其微。与此相适应的,古典时期的审美不依赖于技术的手段,体现为一种“静观”美学。通过“静观”,艺术家可以“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这是一种与自由玄想结合的审美方式。
工业革命使运输工具速度不断提升,把人类带入竞速时代。这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从前“凝神观照"的审美方式已无法对快速变化的美学现象进行解释。人们普遍追求的是速度带来的脱离束缚的自由感,一种速度和力量的“速力”之美。在运输工具的躯壳之内,人们错误地以为自己的身体忽然变得强大,快速的移动使得“出发"的下一刻就是“到达”。未来主义者称:“宏伟的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美——速度之美,从而变得丰富多姿。"他们“创作的灵感在于机械的轰鸣、电气的沸腾、现代都市的喧嚣,主张以机械美代替艺术美、自然美”。
信息技术革命再一次刷新竞速时代的“速度"。借用电子媒介,信息和影像在顷刻间被传送到千里之外,其快速较之机械速度不可同日而语。人们还来不及感受“速度”就已经获得信息,对“速度"的知觉变得越来越习以为常,不再执着于由机械运动创造的“速力”之美,转而欣赏由光电信息技术创造的虚拟美学。后者是以“诸如电子人、电子人空间等虚拟现实和现象"为对象的美学。虚拟美学通过光电信息技术创造的虚拟环境,让人产生沉浸其中的“临场”审美体验,而不是“静观"式的旁观品评。在传统美学中,虽然塑造的形象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审美主体却置身于现实之外;而在虚拟美学中,虽然虚拟世界中的形象置身现实生活之外,审美主体却是置身于现实生活之内的。
“速度”的参与带来审美的变化。古典时期,“速度"的参与很少,审美客体是实在之物,是遥远的,外在于审美主体的,审美活动是一种缓慢悠游、超然物外的主动行为。而在“速度”占主导的工业革命时期、信息技术时期,审美客体不再是客观存在的实物,在速度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突中,审美客体变成“被给予"的,审美主体往往因无法自主选择而变成“被迫”审美。
(摘编自汤丽琪《后现代“速度"的美学凝视》)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速度美学和慢速美学都产生于竞速时代,前者重视加速或快速的时间体验,后者关注“当下性”,将当下的瞬间固化。
B.朱光潜说的“慢慢走,欣赏啊!"与慢速生活的理念相通,要求个体从外部物理时间中抽离,更亲近和关注当下。
C.工业革命技术的进步促进“速力之美”的诞生,而信息技术革命又促使人们由追求“速力之美"转向欣赏虚拟美学。
D.相较“速力之美”,虚拟美学逐渐淡化速度的重要性,人们对速度不再那么敏感,而将关注重点转向虚拟现实和现象。
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的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易失去平衡,适当减缓节奏、采取减速的时间模式有助于重建平衡。
B.“慢的乐趣"失传,不仅因为技术革命带来“令人出神的速度”,也与人们对竞速时代个体生存情境反思不足有关。
C.与“慢速生活"者远离加速生活、关注内心体验不同,未来主义者称赞并主动地拥抱竞速时代的“速度之美”。
D.与虚拟美学相比,古典时期的审美并不依赖于技术的手段,但对审美体验的关注更多,而审美主体的主动性也更强。
9.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是()
A.马里内蒂在《未来主义宣言》中宣称,“我们已经生活在绝对之中,因为我们创造了永恒、无所不在的速度"。
B.某地建成国际知名的“慢城市”,生活节奏舒缓,生态美景随处可见,传统文化气息浓厚,令游人身心愉悦。
C.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工程十分浩大,通过无数工匠的努力,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D.某人辞去城里的工作,卖掉城里的房子,在山里建房、种菜,远离城市喧嚣,过与世隔绝的山居生活。
10.两则材料对“竞速时代"的看法与态度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
11.请根据材料一、二,从审美体验的角度简要分析《去你家吃饭好吗》走红的原因。
纪录片《去你家吃饭好吗》在视频网站一经上架便好评如潮。它以邀请好朋友去家里吃饭为框架,展现不同家庭正在发生的生活情景。寒江上鸟群飞过,夕阳下芦苇飘荡……一个个风格鲜明的画面,使打拼在都市的人们沉醉其中、心绪宁静。它又以慢条斯理的节奏,诗意呈现的细节,引导人们停下脚步,返观内心,审视现代生活对亲情的冲击。
【答案】7D8.D9.B
10.①材料一,认为竞速时代的弊端需要用慢速生活和慢速美学来救赎,态度以批评为主。
②材料二,认为竞速时代技术的发展催生“速力之美”与“虚拟之美”,态度客观中立。
11.①这部片子倡导慢速生活的审美体验,以慢条斯理的叙事节奏引导人们关注内心,关注当下。
②这部片子又具有虚拟美学的特征,用风格鲜明的画面让人产生沉浸其中的“临场”审美体验。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虚拟美学逐渐淡化速度的重要性"错误。曲解文意,材料二说“对‘速度’的知觉变得越来越习以为常”,不等于淡化速度的重要性。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信息、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D.“对审美体验的关注更多"错误。于文无据,材料二“虚拟美学通过光电信息技术创造的虚拟环境,让人产生沉浸其中的‘临场’审美体验,而不是‘静观’式的旁观品评”,说的是审美体验的方式不同,没有比较哪一个对审美体验的关注更多。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观点是:提倡“慢速生活"慢速美学”,认为竞速时代的弊端需要用慢速生活和慢速美学来救赎。
A.说的是竞速时代,提倡速度,不符合题意。
C.说的是工程浩大,历经时间长,与“慢速生活"慢速美学”无关。
D.说的是远离城市生活,也不符合“慢速生活"的观点。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比较材料的能力。
材料一,结合“对‘慢速生活’的提倡,并非逃避生活,而是通过远离加速生活和撤回内心来实现自我保护”“在慢速生活的审美体验中,个体从外部物理时间中抽离,更亲近和关注当下,进而实现对竞速生存的审美救赎"可知,材料一认为竞速时代的弊端需要用慢速生活和慢速美学来救赎,态度以批评为主。
材料二,结合“工业革命使运输工具速度不断提升,把人类带入竞速时代……人们普遍追求的是速度带来的脱离束缚的自由感,一种速度和力量的‘速力’之美”“借用电子媒介,信息和影像在顷刻间被传送到千里之外,其快速较之机械速度不可同日而语……转而欣赏由光电信息技术创造的虚拟美学"可知,材料二认为竞速时代技术的发展催生“速力之美”与“虚拟之美”,态度客观中立。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结合材料一“在慢速生活的审美体验中,个体从外部物理时间中抽离,更亲近和关注当下,进而实现对竞速生存的审美救赎”可知,这部片子倡导慢速生活的审美体验,“它又以慢条斯里的节奏,诗意呈现的细节,引导人们停下脚步,返观内心,审视现代生活对亲情的冲击”,以慢条斯理的叙事节奏引导人们关注内心,关注当下。
结合材料二“虚拟美学通过光电信息技术创造的虚拟环境,让人产生沉浸其中的‘临场’审美体验,而不是‘静观’式的旁观品评”可知,这部片子“寒江上鸟群飞过,夕阳下芦苇飘荡……一个个风格鲜明的画面,使打拼在都市的人们沉醉其中、心绪宁静”,又具有虚拟美学的特征,用风格鲜明的画面让人产生沉浸其中的“临场”审美体验。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误会
柳青
那是落雪季节。我在一次考察旅行中,到了一个乡镇,是在后方,当我在八路军兵站医院和那里的政治委员谈毕话,已是黄昏。天气很冷,我想吃一点东西,就跑到一家小饭铺里:
在那里,我和他初次相遇
他年约二十四五岁,瘦长的脸上长着一张长嘴巴,不单嘴巴长,而且似乎很多嘴,能同各种的人谈各样的话,看他那憔悴的容颜,一身灰布棉军衣整齐的样子,我想他可能是兵站医院的休养员。
坐在饭铺小坑凳时,我咒骂这令人生厌的雪天。山头上、街道上、院子里……到处是白茫茫的。
“好同志,就这天气,前方一样要打!"那个长嘴巴漠然地说着。
他开始问我“贵姓”和“哪一部分"一类的见面话。我看他的样子,并不懂我说的“部分”。因为在这个偌大的战争中,“部分"实在多极了。不过,他好像由我出身的地方判断,我并非什么坏蛋,因此,他很高兴和我谈。
“很辛苦吧,嘿嘿……”当他知道我长足旅行时,他不甚健康的脸和善地笑着。
开始筹饭时,我递给他一支烟,他谦逊地接受了。吸着烟,我们渐渐谈得很亲热,仿佛老友相遇。
“你哪部分的,同志?"我问。
“一一五师!”他说。
“一一五师哪部分?"我接着问。
“听说现在归陈支队了。”他看我的脸,吸了两口烟。
“那么,"我说,“你是挂了彩在这里休养的。”
“对!"他点头说,“快好了,个把月工夫就回前方去。”
一切都表现得很直率,我想:假若问他是怎样挂彩的,也许可听到一个有趣的故事。
但是他等待的两碗水饺,这时端来了。他扔掉烟头子,就将一碗摆到我这边来,示意我吃。我坚持不扰他。他也就安然地吃起来。他身体很虚弱,吃着吃着就满头汗珠。他用手揩一揩额头,擦一擦眼窝,向我解释着:他开刀才十多天。大腿上子弹是取出去了,可身体还没复原。他想多吃点好东西,早点好了就回部队去。
吃过饭,他就比山说水地回答我怎样挂彩的问题。
那是一九三八年九月十四日。他们一营人在薛公岭截击日本汽车。薛公岭是座乱石山,汽车路一转一弯、一上一下地盘着这座山。这一回,日本汽车要从东边到西边去。
“这儿,你看!"他用食指在桌上画着,“这边一道沟,这边又一道沟,汽车路就在这中间通过。我们占领了这两道沟旁边的这个山头,这个山头……日本汽车过来了,这边沟里就打;往这边冲,这边也打;往山头上冲,山头也打。这样,他们就上了我们的摆布……”他停了,缓了一口气说,“这回搞到的东西可多啦,枪呀,炮呀,白米呀……"
“那么,你是怎么挂的彩呢?”我问,忍不住笑,
“你不要忙啊!"他改变了坐姿说,“战斗快解决时,我听见渠里有人呻吟,原来是一个同志挂了彩、我就背他往上走。猛然觉得大腿上一痛,血就淌出来了……”
“血就淌出来了"个把月工夫就回前方去”“就这天气,前方一样要打"……我几乎把他的话都在脑子里转了一遍。我竭力想了解他。
“你参加八路军几年了?”
“四年了。"他说。
“四年了!你是不是……”我考虑着词句地问,“你是一个党员,是不是?"
看他的眼色,他见怪我了。
“不是……”他迟疑了一下回答。
我觉得空气很不自然,想找别的话头来改换一下。“陈支队里有多少人呢?"我问:
“咱也不晓得。咱下火线多时了。”
他简单地说了这一句,看了看我的脸。这样,空气依然是不愉快的。
我自认我的态度是无邪的,一个想写点文章的人要求知道得更多更清楚的态度,而他却好像有了什么心事。当我用八路军生活很苦一类的话对他表示同情时,他竟开始说起反话来,说着一些同起初显然矛盾的话。
“八路军太苦,真不想干了……"说话完全没有讲他挂彩时的庄重。
一会儿,我要的面条也端来了。他看了看天色说:“天黑了。你吃饭,我要回去了。院部还要查房哩。”他付过饺子钱就走了。
当我正要起身回住室时,一道电光直向饭铺的门,接着进来一群人。我看他们一共五个人:一个拿电筒的,好像是头目;两个背步抢的;还有两个徒手,其中一个就是长嘴巴。他这时做出凶狠的样子,长嘴巴更长了。
拿电筒的将电光在屋里兜了一圈,问长嘴巴:
“在哪里?在这里?"
“就这个!”他两只眼睛死盯着我回答。
我是有根有底的——哪里来哪里去,办什么事,带护照……可没办法,那个长嘴巴又乡嘴起来了,好像我们结了冤仇一样。
“带护照不干正经事的可多啦!"他那长嘴巴很快地煽动着。
拿电筒的很稳健,用半命令式的口气说;
“既然你讲认识我们的政治委员,就麻烦你踏踏雪,跟我们去院部一趟吧!”
我们披着雪花,踏进院部门槛时,那天同我谈了一下午的政治委员就从桌前站起来,惊奇地叫着:
“啊——捉了这样一个汉奸!"
“哈哈……”他和我的笑声重叠着。
政治委员向我解释误会,说有个休养员报告街上有个人,可能是汉奸。他表示他恨极了,说非把他抓住不可。
“没关系。"我一直微笑着,感到这误会很使我愉快。
不久,我要辞别了。当我转到门口大院子时,后边雪上有些微小动静,转头一看,那个长嘴巴不声不响地赶上来了。我听见他说话的声音——很小声的抱歉音调,他说完,还继续跟我一齐走着,暗中找寻着我的手,找到一只就握住它。在那落雪的夜间,我只感到他的手才是温暖的——不,是我的心感到他的心是温暖的!
一九三八年
(有删改)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来后方考察旅行的目的是写点文章,因此“我"对长嘴巴挂彩的故事饶有兴趣。
B.吃饭时满头汗珠、讲故事时缓了口气,表明长嘴巴伤情不轻,身体依然虚弱。
C.面对“我”的不断追问,长嘴巴说起反话来,这表明他开始对“我"的身份产生怀疑。
D.这次误会让“我”看到了后方战士的斗争风貌,给了“我"别样体验,因此心生愉快。
13.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长嘴巴来称呼休养员,既强化了人物的外貌特征,又使他的告密行为显得合理。
B.长嘴巴讲述薛公岭战斗时,破碎的语言配上比划的动作,贴合人物的身份与心情。
C.小说中人物对话占较大篇幅,使情节更为集中紧凑,同时又有助于人物形象刻画。
D.小说表现敌我斗争,回避正面战场的描写,而选择叙写后方平凡小事,选材独特。
14.在接触过程中,长嘴巴对“我”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5.请谈谈小说是如何围绕“误会"把故事讲得曲折生动的。
【答案】12.C13.A
14.①长嘴巴与“我”初遇主动寒暄,但态度漠然(不在意)。②他得知“我"出身地后,逐渐亲热起来,答问也直率。③“我”问他是否党员,引起他的警觉。④“我"接连的探问,更加重了他的怀疑和猜测。⑤他仇视汉奸,因此向有关部门告发抓捕“我”。⑥误会消除后,主动找“我"道歉,握手言欢。
15.①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的“看”和“想"来推展故事,因所知有限,致使长嘴巴对“我”产生了误会;②“我"迟迟未察觉突变,还不停探问,以致误会不断加深,这种延缓让情节更具戏剧性;③误会最终靠政治委员作证才得以消除,与小说开头的伏笔形成照应,故事曲折完整。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C.“这表明他开始对我的身份产生怀疑”错,这个时候不是开始产生怀疑,是已经怀疑过了,开始应对了。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A.“使他的告密行为显得合理"错,长嘴巴与告密行为没有必然联系。
故选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和心理变化的能力。
“那个长嘴巴漠然地说着”,长嘴巴与“我"初遇主动寒暄,但态度漠然(不在意)。
“他好像由我出身的地方判断,我并非什么坏蛋,因此,他很高兴和我谈”“吸着烟,我们渐渐谈得很亲热,仿佛老友相遇"一切都表现得很直率”他得知“我"出身地后,逐渐亲热起来,答问也直率。
“看他的眼色,他见怪我了”“‘不是……’他迟疑了一下回答"我”问他是否党员,引起他的警觉。
“他却好像有了什么心事。当我用八路军生活很苦一类的话对他表示同情时,他竟开始说起反话来,说着一些同起初显然矛盾的话"我”接连的探问,更加重了他的怀疑和猜测。
“那个长嘴巴又乡嘴起来了,好像我们结了冤仇一样"有个休养员报告街上有个人,可能是汉奸。他表示他恨极了,说非把他抓住不可”他仇视汉奸,因此向有关部门告发抓捕“我"。
“我听见他说话的声音——很小声的抱歉音调,他说完,还继续跟我一齐走着,暗中找寻着我的手,找到一只就握住它”误会消除后,主动找“我"道歉,握手言欢。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艺术构思技巧的能力。
“一切都表现得很直率,我想:假若问他是怎样挂彩的,也许可听到一个有趣的故事”“我竭力想了解他"看他的眼色,他见怪我了”“我自认我的态度是无邪的,一个想写点文章的人要求知道得更多更清楚的态度,而他却好像有了什么心事"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的“看”和“想"来推展故事,因所知有限,致使长嘴巴对“我”产生了误会;
“我几乎把他的话都在脑子里转了一遍。我竭力想了解他"看他的眼色,他见怪我了”“我觉得空气很不自然,想找别的话头来改换一下"我用八路军生活很苦一类的话对他表示同情时,他竟开始说起反话来,说着一些同起初显然矛盾的话”在对话中,“我"的追问不断深入,而“我”迟迟未察觉突变,还不停探问,以致误会不断加深,这种延缓让情节更具戏剧性;
“那天同我谈了一下午的政治委员就从桌前站起来,惊奇地叫着"政治委员向我解释误会,说有个休养员报告街上有个人,可能是汉奸。他表示他恨极了,说非把他抓住不可”误会最终靠政治委员作证才得以消除,与小说开头“当我在八路军兵站医院和那里的政治委员谈毕话,已是黄昏"的伏笔形成照应,故事曲折完整。
三、古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天下有至乐无有哉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贫贱夭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惛惛,久忧不死,何之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
(节选自《庄子·至乐》)
材料二: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①酒,瀹②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注】①秫(shú):黏高粱,可以做烧酒。有的地区就指高粱。②瀹(yuè):煮。
16.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处之A期年B而貌C加D丰E发之F白者G日H以反黑
17.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夭,指少壮而死,古代常用于描述人夭亡,也可用于描述草木繁盛的样子。
B.登,指谷物成熟、丰收之意,与《归去来兮辞》中“登东皋以舒啸”中的“登"意思不同。
C.苟全,指苟且求全,“苟”字与《种树郭橐驼》中“苟有能反是者"中的“苟”意思不同。
D.适,指走向目的地,与《石钟山记》中“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的“适”意思相同。
1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实生活中人们大多以“富贵寿善"为重,以“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为乐,庄子却否了这种世俗之乐。
B.庄子认为,乐与忧共存,有乐则有忧,即使是长寿的人,也衰老得糊里糊涂,长久处于忧愁之中而不死去,也是种苦恼。
C.文章极为详细地描写了超然台四方的胜景和四季的美景,是为了说明作者在既有的艰苦境况下也能够获得较大的快乐。
D.作者在超然台上凭吊古代伟人的同时,也在他“无所往而不乐"的心境中,流露出了一丝淡淡的无奈和怨楚。
19.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
(2)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20.材料二中,苏轼有哪些具体做法能够体现出材料一中庄子的观点?
【答案】16.BEG
17.D18.A
19.(1)高贵的人,夜以继日地苦苦思索怎样才会保全权位和厚禄与否,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忽略了。
(2)以说明我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
20.材料二叙述移守胶西,生活初安,治园修台,游而得乐的情景。用具体的事实说明了超然于物外,必得其乐的道理。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
“处之期年”为省略主语“我"的完整句子,且“而”是连词,引出下文,“貌"是下句主语,“而”前B处断开。
“貌"发”是两个句子的主语,从面貌和头发两个方面写自己的变化,中间断开,故E处断开。
“者"放在主语之后,对主语起强调作用,之后断开;下句“日以反黑”叙述主语的具体状况,句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故G处断开。
故选BEG。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登”,指谷物成熟,丰收。/登上,攀登。句意:农业连年歉收。/登上东面的高地放声长啸。
C.正确。“苟”,苟且。/如果。句意:作为苟且求全的计策。/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
D.意思不同。“适”,恰好。/到……去。句意:恰好在济南。/我从齐安乘船到临汝去。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否了这种世俗之乐”错误。由“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可知,不是否认这世俗之乐,而是认为这种世俗之乐很浅薄,并非真正的快乐。只有超脱世俗,游于物外,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贵者”,高贵的人;“思虑”,思考;“形”,形体,身体;“疏”,忽略。
(2)“见”,表现,引申为“说明";“所往”,到达的地方;“盖”,大概。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中庄子认为“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即这些世俗之乐并非真正的快乐,只有超脱世俗,游于物外,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材料二中苏轼“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叙述作者移守胶西,生活初安,治园圃,修高台,游而得乐的情景。用具体的事实说明了超然于物外,必得其乐的道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天下有最大的快乐还是没有呢?世上的人们所尊崇看重的,是富有、高贵、长寿和善名;所爱好喜欢的,是身体的安适、丰盛的食品、漂亮的服饰、绚丽的色彩和动听的乐声;所认为低下的,是贫穷、卑微、短命和恶名;所痛苦烦恼的,是身体不能获得舒适安逸,口里不能获得美味佳肴,外形不能获得漂亮的服饰,眼睛不能看到绚丽的色彩,耳朵不能听到悦耳的乐声;假如得不到这些东西,就大为忧愁和担心。以上种种对待身形的作法实在是太愚蠢啊!富有的人,劳累身形勤勉操作,积攒了许许多多财富却不能全部享用,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不看重了。高贵的人,夜以继日地苦苦思索怎样才会保全权位和厚禄与否,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忽略了。人们生活于世间,忧愁也就跟着一道产生。长寿的人整日里糊糊涂涂,长久地处于忧患之中而不死去,多么痛苦啊!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疏远了。如今世俗所从事与所欢欣的,我又不知道那快乐果真是快乐呢,果真不是快乐呢?
材料二:
我从杭州调移到胶西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农业连年歉收,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于是,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作为苟且求全的计策。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面就是庐山,秦人卢敖就是在那里隐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像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向北俯视潍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高粱酒,煮糙米,大家一边吃一面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宠物养护服务中介担保服务条款3篇
- 2024-2030年中国垃圾发电行业发展困境与十三五投资建议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卫浴五金行业市场竞争战略及发展潜力研究报告
- 2024年物业管理合作协议模板6篇
- 2024年机器操作安全合同3篇
- 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进出口业务实操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酒店管理信息化软件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套房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与安装服务合同
- 2025微博微信广告发布合同书
- 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品读选集
- 解码国家安全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国际关系学院
- 科研项目(课题)证明材料模板
- 2023简约黄蓝平安校园知识竞赛PPT模板
- JJF 1999-2022转子式流速仪校准规范
- GB/T 39204-2022信息安全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要求
- JJG 736-1991气体层流流量传感器
- GB/T 6479-2013高压化肥设备用无缝钢管
- GB/T 6072.1-2008往复式内燃机性能第1部分:功率、燃料消耗和机油消耗的标定及试验方法通用发动机的附加要求
- GB/T 17622-2008带电作业用绝缘手套
- 企业年终总结大会PPT模板
- 2023年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