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能力分层卷》单元测试卷(基础)_第1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能力分层卷》单元测试卷(基础)_第2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能力分层卷》单元测试卷(基础)_第3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能力分层卷》单元测试卷(基础)_第4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能力分层卷》单元测试卷(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能力分层卷》2024年单元测试卷(基础)一、选择题1.(3分)下列文学常识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他本人也一直担任史官,所以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 B.《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由西汉戴圣对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 C.《马说》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说”是一种文体,以记录一件事情为主要内容。 D.《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二、综合读写2.(5分)综合性学习,回答问题。在我国,“和”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八年级(四)班开展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先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材料一】《说文解字》中“和”的解释是“和,相应也,从口,禾声”。周汝昌在《和谐之思》中对“和”字有如下解释:“‘和’字属于通俗字体,本来应是清末名人翁同龢的那个“龢”字,这个字极妙:左边是一间屋子,里面悬有三口编钟——古来“三”即代表多也,所以那是一组编钟“象形”而不是“三张嘴”,因为下面是一个排箫:这分明表示音乐合奏——合奏第一原则就是“和”音,此古圣人之妙思也。”【材料二】600多年前,郑和受命出使西洋,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朝初期的中国,是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强国。但是,与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国家的殖民政策不同,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宗旨,尊重当地习惯,平等开展多边贸易,把中国在建筑、绘画、雕刻、服饰等领域的精湛技术带入亚非国家,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材料三】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下面是用不同字体书写的同一个汉字——和。其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行书隶书草书篆书B.行书草书隶书篆书C.篆书行书隶书草书D.隶书草书行书篆书(2)“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在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首《“和”字歌》。请将后面与“和”字有关的词语填入下面歌词的的空白处,其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和婉话儿暖心中,_______天地宁,_______前程照,和睦家庭万事兴。和谐社会人赞颂,_______乐无穷,和气生财硬道理,_______创共赢。①和颜悦色②和衷共济③和畅日子④和暖阳光A.④②③①B.②①④③C.③④①②D.①④③②(3)中国历来是一个崇和、尚和的国家。“和”的内涵十分丰富,探究【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和”的内涵,请写出你简短的探究结果。三、默写3.(6分)古诗文默写。(1)曲径通幽处,。(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浮云游子意,。(李白《送友人》)(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的诗句是:,。(4)《送友人》中借马鸣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5)《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表现诗人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的词句是:,。(6)《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高洁傲岸的词句是:,。四、翻译4.(3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怒而飞(2)子固非鱼也(3)虽有嘉肴(4)选贤与能(5)教学相长(6)不独亲其亲(7)执策而临之(8)系向牛头充炭直5.(2分)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1)北冥有鱼(2)选贤与能(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才美不外见6.(4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今义:(2)野马也,尘埃也古义:今义:(3)教学相长也古义:今义:(4)秋天漠漠向昏黑古义:今义:7.(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五、古诗词赏析8.(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撒。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救,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官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赏析“晓驾炭车辗冰辙”这句诗。(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六、文言文阅读9.(9分)说“礼”文章比较阅读。[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节选自《学记》)[丙]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大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节选自《曲礼》)(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②其此之谓乎③其次务施报(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②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3)根据你学过的知识,下列理解错误的两项是A.甲文以“虽有嘉肴”开头,使用形象的比喻引起人们的兴趣与关注,进而更好地说明一个道理。B.乙文“建国君民”的“君”字活用作动词,指管理百姓。C.乙文中的“教学为先”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强调要有好的老师认真进行教学工作。D.丙文中“大上贵德”的意思是上等的大人物都具备珍贵的品德,说明了上层人物都是有教养的。E.丙文中说人们现在常说的“礼尚往来”,虽然表面看很有礼,并不一定就是属于礼教的范畴。(4)以上三则短文中,甲、乙两则在内容和写法上更接近一些,请你分两点说明。10.(12分)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完成问题。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是鱼之乐也/是谓大同B.请循其本/本在冀州之南C.子固非鱼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D.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子之不知鱼之乐(2)下列句子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A.《齐谐》者,志怪者也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D.甚矣,汝之不惠(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②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4)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欣赏谁?为什么?11.(9分)课外阅读。《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闻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节选自《汉书•眭两夏侯京翼李传》)注释: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①文王以宁②四境③赦小过④以博聚英俊(2)翻译下列句子。①非虚言也。②君之明者善养士。(3)文中孔子提出,君主应有栋梁之才守卫国家。如果没有,是哪些原因?(请用原文句子回答)(4)这篇小文告诉我们统治者应该如何对待人才?七、作文12.(40分)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④不得抄袭。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能力分层卷》2024年单元测试卷(基础)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A.杜甫从未担任史官;B.正确;C.“说”主要是发表观点,表达作者的看法;D.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故选:B。【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二、综合读写2.【分析】(1)本题考查书法知识。根据平时积累作答。了解行书、楷书、草书、隶书、篆书等字体特点,在此基础上判断。从左到右依次为行书、隶书、草书、篆书。故选:A。(2)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结合词语意思,根据具体语境分析判断。和颜悦色是指脸色和蔼喜悦。根据语境可知,这个词应放在“天地宁”前面;和畅日子指日子和美舒畅;根据语境可知这个词语应放在“乐无穷”前面;“和暖阳光”是说阳光温暖,有阳光才能照前程,所以根据语境可知“和暖阳光”应放在“前程照”前面;和衷共济是说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根据语境可知这个词应放在“创共赢”前面。故选:D。(3)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结合材料内容,提炼概括即可。材料二写的是郑和下西洋,不是武力炫耀,而是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宗旨,尊重当地习惯,平等开展多边贸易;材料三写的是周恩来提出的五项和平共处的原则。这都说明我们奉行的“和”文化是和平、不争斗。据此分析概括即可。【解答】答案:(1)A(2)D(3)示例:在这两则材料中,“和”的内涵已经由“乐音调和、和谐”引申为“和平相处,不争斗”,不管是古代的“郑和下西洋”还是周总理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都体现了我们与世界人民和平相处的“和”文化。【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三、默写3.【分析】本题考查诗文名句默写。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字。【解答】(1)禅房花木深(重点字:禅)(2)落日故人情(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重点字:禅)(4)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5)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6)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重点字:碾)【点评】诗文积累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重点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并注意重点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与书写。四、翻译4.【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解答】(1)句意: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怒:通“努”,奋力飞举。(2)句意:你本来就不是鱼。固:本来。(3)句意:虽然有美味的鱼肉。虽:连词,虽然。(4)句意: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与:通“举”,选拔。(5)句意: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长:提高。(6)句意:所以人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亲:动词,亲近。(7)句意:拿着鞭子面对它。临:面对。(8)句意: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通“值”,指价格。答案:(1)通“努”,奋力飞举(2)本来(3)连词,虽然(4)通“举”,选拔(5)提高(6)动词,亲近(7)面对(8)通“值”,指价格【点评】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5.【分析】本题考查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解答】(1)句意为:北方的海里有一条大鱼。冥:同“溟”,指海色深黑。(2)句意为: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与:同“举”,推举。(3)句意为: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食:同“饲”,喂养。(4)句意为:它的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见:同“现”,表现,显现。答案:(1)同“溟”,指海色深黑;(2)同“举”,推举;(3)同“饲”,喂养;(4)同“现”,表现,显现。【点评】解题方法:1.依据字音,寻找本字。阅读文言文时,遇到某个字如果用本义和引申义都解释不通,便可从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字里去寻找本字。如: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同“倡”,倡导。2.凭借字形,辨析通假。由于多数通假字字形相似,其中大多是用笔画少的字代替笔画多的本字,所以还可凭借字形去辨析通假字。如: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行》)不,同“否”。3.常用通假字,加强记忆。前面讲到根据读音,寻找本字,但是文言文中字的读音是按古音读的,与今天对某个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要强加记忆,注意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不断的复习巩固。6.【分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解答】(1)句意为: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海运:古义,海动;今义,海上运输业。(2)句意为: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野马:古义,游动的雾气;今义,野生的马。(3)句意为: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教学:古义,教和学;今义,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4)句意为: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秋天:古义,深秋的天空;今义,秋季。答案:(1)海动/海上运输业;(2)游动的雾气/野生的马;(3)教和学/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4)深秋的天空/秋季。【点评】解题方法:1.辨识差别。对古今词义差别大的词要区分清楚并加以牢记。如“去”,古义是“离开、距离”,如“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为学》)“去”的今义是“到……去”。“去”的古今词义相反。2.分析微殊。对古今词义接近,但又有差别的也要注意辨析。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中,“绝境”的古义是“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是“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今义有微小差别。3.辨析音节。古汉语中多单音节词,每个音节都有独立意义,不能将文言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认为是一个双音节词。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中的“妻子”是两个词,“妻”指妻子,“子”指子女。现代汉语的“妻子”是一个词,意思是专指男子的配偶。7.【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解答本题时要明确本句是否是特殊句式,特殊句式要按照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翻译。还要抓住重点词进行解释,特别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等。【解答】(1)重点词:抟,回旋而上。扶摇,一种旋风,又名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九,表虚数,不是实指。句意为: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2)重点词:是,这。句意为: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的快乐。答案:(1)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2)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的快乐。【点评】做好本题要熟练掌握课内所学文言文的知识并学会知识的迁移,并在此基础上多加练习。五、古诗词赏析8.【分析】《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地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全诗描写具体生动,历历如绘,结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细节的选择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上有独到之处。【解答】(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解答此题需结合字词含义以及具体语境来分析。此句意思为: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辗”字写出来天气寒冷,道路结冰,路途难行,从而突出了卖炭翁的辛苦;“辗冰辙”又写出了写出牛车很重,卖炭翁很勤劳,烧的炭很多。(2)本题考查主旨理解。梳理诗歌内容,抓住相关语句来分析。根据“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等语句,我们可以看出,卖炭翁好不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雪,一路上满怀希望地盘算着卖炭得钱换衣食,结果却遇上了“手把文书口称敕”的“宫使”。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跟着那“叱牛”声,卖炭翁在从“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辗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唐朝“宫市”罪恶的揭露与抨击。答案:(1)“辗”字既写出了天寒冷,已经结了冰,从而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写出牛车的重量,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2)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唐朝“宫市”罪恶的揭露与抨击。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点评】句子赏析的切入点: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3.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六、文言文阅读9.【分析】参考译文:[甲]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乙】玉石如果不加琢磨,就不会成为可用之器;人如果不通过学习,就不会明白人生宇宙的各种道理。因此古代的君主在建立国家、统治百姓的时候,总是把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尚书》的《兑命》篇说:“要始终如一地注重学习。”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丙]所以,圣人兴起时,才制定礼教化人们,使人们有礼,从而懂得把自己与禽兽区别开来。上古时,人们崇尚“德”,后来却讲求施报。礼崇尚往来。施人恩惠却收不到回报,是不合礼的;别人施恩惠于已,却没有报答,也不合礼。人们有了礼的规范,社会便得以安定,少了礼社会便会倾危,所以说:“礼,不能不学啊!”【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①句意:因此古代的君主在建立国家、统治百姓的时候。是故,因此。②句意: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其,大概。③句意:后来却讲求施报。施,实行,引申为给予恩惠。(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翻译基本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语:琢,琢磨,雕琢;器,器具;知道,通晓道理。句意:玉石如果不加琢磨,就不会成为可用之器;人如果不通过学习,就不会明白人生宇宙的各种道理。②重点词语:则,就;安,安定;危,倾危;故,所以。句意:人们有了礼的规范,社会便得以安定,少了礼社会便会倾危,所以说:“礼,不能不学啊!”(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BE.正确。C.有误。乙文中“教学为先”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D项有误。“大上”并非“大人物”,“贵德”是“以德为贵”,“大上贵德”的意思是人们崇尚“德”。故选:CD。(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甲、乙两则短文在内容上都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甲文开篇以“虽有嘉肴,弗食”作比引出下文;乙文开篇以“玉不琢,不成器”作比,引出下文。答案:(1)①因此②大概③实行,引申为给予恩惠(2)①玉石如果不加琢磨,就不会成为可用之器;人如果不通过学习,就不会明白人生宇宙的各种道理。②人们有了礼的规范,社会便得以安定,少了礼社会便会倾危,所以说:“礼,不能不学啊!”(3)CD(4)甲、乙两文在内容上都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在写法上都以比喻(类比)开篇引出下文。【点评】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然后再推敲词义。此外,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学会分类积累,积累一些重点文言词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10.【分析】参考译文: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相同,这;B.不同,本原/本来;C.不同,本来/顽固;D.不同,用在姓氏、谥号后面,表示对人的尊称或美称/你。故选:A。(2)本题考查句式。例句是状语后置句。A.判断句;B.定语后置句;C.状语后置句;D.谓语前置句。故选:C。(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子,你;非,不是;安,怎么。句意为: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②中重点词语有:吾,我;知,知道。句意为: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欣赏二者中的哪一个都可以,关键要了解二者观点有何不同。“濠梁之辩”的绝妙之处,在于辩论的双方都紧扣主题,但辩论者的思维截然不同。惠施是从认知的规律上来说,人和鱼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人不可能感受到鱼的喜怒哀乐。庄周则是从艺术规律上来说,人乐鱼亦乐。从认知规律上来说,庄周的人乐鱼亦乐的逻辑推理纯属诡辩,但这种诡辩并不使人反感,因为庄周完全是以艺术心态去看待世界的,典型的“移情”作用,庄周是把自己的快乐移栽到鱼的情绪上,反过来更衬托出庄周的快乐。了解了这些阐述欣赏的理由也就不难了。示例: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对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答案:(1)A(2)C(3)①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②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4)示例: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11.【分析】参考译文:《诗经》中说:“朝中充满优秀卓越的人才,这是文王治理天下安宁的原因。”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忠信之人。”这不是假话。陛下您掌管着天下的百姓,不曾有担当重任的人牢固地守护着四方边境,大概是因为言路开得不广,听取意见不明智,勉励不够耐心。《传》中说:“肥沃的土质善于养育禾苗,圣明的君主善于培养人才。”中等资质的人都可以成为君子。陛下应下诏书选拔贤良,赦免有小过错的人,不要过分苛责别人,来广泛聚集杰出的人才。【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①句意为:这是文王治理天下安宁的原因。宁:安宁。②句意为:陛下您掌管着天下的百姓。四境:天下。③句意为:赦免有小过错的人。赦:赦免。④句意为:来广泛聚集杰出的人。博:广泛。(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①重点词:非,不是;虚言,假话。句意为:这不是假话。②重点词:善,善于;养,培养。句意为:圣明的君主善于培养人才。(3)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本内容。孔子提出,君主应有栋梁之才守卫国家。如果没有,大概是因为言路开得不广,听取意见不明智,勉励不够耐心。即:殆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从“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可以看出,作者是希望统治者赦免有小过错的人,不要过分苛责别人,来广泛聚集杰出的人才。答案:(1)①安宁;②天下;③赦免;④广泛。(2)①这不是假话。②圣明的君主善于培养人才。(3)殆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4)采取措施,招贤纳士。【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