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应急预案_第1页
环保应急预案_第2页
环保应急预案_第3页
环保应急预案_第4页
环保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保应急预案TOC\o"1-2"\h\u15485第一章总则 2235381.1编制目的 2136571.2编制依据 3293181.3分级 3196541.4适用范围 332479第二章环境污染类型与影响 38892.1大气污染 3196242.2水污染 4135882.3噪声污染 454022.4光污染 514747第三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533413.1应急组织体系 5255473.1.1国家级应急组织 5288063.1.2地方级应急组织 5191693.1.3单位内部应急组织 6245353.2指挥机构及职责 69763.2.1国家级指挥机构及职责 6170283.2.2地方级指挥机构及职责 6197083.3应急救援队伍 6180583.3.1应急救援队伍构成 622873.3.2国家级应急救援队伍 717323.3.3地方级应急救援队伍 719623.3.4单位内部应急救援队伍 731097第四章预防与预警 7234184.1危险源管理 741874.2预防措施 775484.3预警行动 7321264.4信息报告与处理 826419第五章响应 8279255.1响应分级 8127655.2响应程序 816878第六章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944606.1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规定 948766.2分区域处置措施 9123686.3类别及处置措施 1023244第七章紧急疏散和撤离 10231497.1疏散和撤离计划 1031937.1.1计划制定原则 1063937.1.2计划内容 10110697.2疏散和撤离程序 11117987.2.1预警阶段 1155797.2.2疏散阶段 11303037.2.3撤离阶段 1151807.2.4善后处理 1110182第八章危险区的隔离、警戒 11250788.1隔离措施 11246888.2警戒措施 1231631第九章检测、抢救救援及控制措施 12198359.1检测方式与方法 12309909.1.1物理检测 13124869.1.2化学检测 13161229.1.3生物学检测 1315949.1.4无人机检测 13258769.2抢救救援措施 13194969.2.1现场警戒 13265469.2.2救援队伍调度 13204019.2.3救援设备准备 1384649.2.4人员疏散 1395569.2.5伤员救治 13128209.3控制措施 13304919.3.1污染源控制 13323519.3.2环境监测 14238039.3.3应急预案启动 14157679.3.4信息发布 14228849.3.5长期治理 1429775第十章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治疗 14897410.1现场救护 143097610.2救治与转院 1428301第十一章现场的保护措施 15356111.1保护措施 151567211.2调查与报告 157893第十二章应急救援保障与预案管理 16929912.1内部保障 162715012.2外部保障 162218812.3应急预案的修订与更新 172203512.4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 17第一章总则1.1编制目的为保证生产安全,预防发生,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公司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安全生产要求,特制定本规定。本规定的编制目的是明确安全生产的责任、措施和应急处理程序,提高公司安全管理水平。1.2编制依据本规定依据以下法律法规及标准编制:(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4)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5)相关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6)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1.3分级根据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影响及社会影响等因素,将分为以下四个级别:(1)特别重大: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2)重大: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3)较大: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4)一般: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1.4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生产、经营、科研、设计、施工、维修等环节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各部门、各单位应严格按照本规定执行,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第二章环境污染类型与影响2.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导致大气环境质量短期内显著恶化,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事件。大气污染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排放:如化工厂泄漏、燃烧排放等导致的有毒有害气体排放。(2)交通运输:如汽车尾气排放、船舶泄漏等导致的空气污染。(3)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沙尘暴等自然现象导致的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长时间暴露在污染的大气环境中,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气污染会导致酸雨、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3)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大气污染会影响城市形象、降低旅游业吸引力,进而影响经济发展。2.2水污染水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导致水体质量短期内显著恶化,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事件。水污染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排放:如化工厂泄漏、造纸厂废水排放等导致的水体污染。(2)农业排放:如农药、化肥流失等导致的水体污染。(3)生活污水排放:如城市排水系统故障、生活污水直排等导致的水体污染。水污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饮用受污染的水源容易导致消化系统疾病、癌症等。(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污染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环境问题。(3)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水污染会影响渔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降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2.3噪声污染噪声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导致的噪声水平短期内显著升高,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事件。噪声污染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噪声:如工厂设备故障、生产线运行等导致的噪声污染。(2)交通噪声:如交通工具鸣笛、道路施工等导致的噪声污染。(3)社会生活噪声:如广场舞、商业促销等导致的噪声污染。噪声污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长时间暴露在高分贝的噪声环境中,容易导致听力下降、心理疾病等。(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噪声污染会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能力等。(3)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噪声污染会影响居民生活质量、降低房地产价值等。2.4光污染光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导致的光环境短期内显著恶化,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事件。光污染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照明:如夜间照明过亮、照明设施损坏等导致的光污染。(2)户外广告:如广告牌过多、过亮等导致的光污染。(3)自然环境:如森林火灾、夜空过度照明等导致的光污染。光污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长时间暴露在强烈的光线中,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失眠等。(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光污染会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能力等。(3)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光污染会影响城市形象、降低旅游业吸引力等。第三章组织机构及职责3.1应急组织体系应急组织体系是保障应急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本应急组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级:3.1.1国家级应急组织国家级应急组织负责全国范围内的应急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等。3.1.2地方级应急组织地方级应急组织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管理工作,包括省、市、县(区)三级应急组织。3.1.3单位内部应急组织单位内部应急组织负责本单位的应急管理工作,包括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等。3.2指挥机构及职责3.2.1国家级指挥机构及职责国家级指挥机构主要包括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等,其主要职责如下:1)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应急工作的决策部署;2)领导、组织全国应急管理工作;3)研究拟订国家应急预案、政策、制度等;4)组织指挥应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5)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邻单位通报情况;6)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7)组织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3.2.2地方级指挥机构及职责地方级指挥机构主要包括省、市、县(区)三级应急指挥部,其主要职责如下:1)执行上级指挥机构的决定,统一组织、协调、指导、检查本行政区域内应急管理工作;2)收集、分析研究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相关信息,及时报送上级指挥机构;3)组织修订本行政区域应急预案,审定各类专项应急预案;4)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应对突发事件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5)承担上级指挥机构交办的其它应急事项。3.3应急救援队伍3.3.1应急救援队伍构成应急救援队伍主要包括国家级应急救援队伍、地方级应急救援队伍和单位内部应急救援队伍。3.3.2国家级应急救援队伍国家级应急救援队伍负责全国范围内的应急救援任务,主要包括国家防汛抗旱应急救援队伍、国家森林草原消防队伍等。3.3.3地方级应急救援队伍地方级应急救援队伍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救援任务,主要包括省、市、县(区)三级应急救援队伍。3.3.4单位内部应急救援队伍单位内部应急救援队伍负责本单位内部的应急救援任务,主要包括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等单位的应急救援队伍。第四章预防与预警4.1危险源管理危险源管理是预防安全的第一步,主要包括危险源的辨识、评估和控制。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危险源辨识体系,通过风险评估方法,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系统性的排查和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危险源,如煤矿、电工、建筑施工等,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4.2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旨在消除或降低危险源带来的风险。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保证各项安全措施得以贯彻执行。(2)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3)加大安全投入,为安全生产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4)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应急预案,保证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应对。(5)加强安全巡查和监督检查,及时发觉并整改安全隐患。4.3预警行动预警行动是指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预测、预报和预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的发生。企业应采取以下预警行动:(1)建立安全预警系统,对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控。(2)制定预警指标体系,明确预警级别和响应措施。(3)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及时发觉潜在的安全隐患。(4)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预警信息共享机制。4.4信息报告与处理信息报告与处理是保证预警行动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企业应建立健全以下信息报告与处理机制:(1)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人和报告程序。(2)保证信息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3)对报告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4)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保证整改措施得以落实。(5)对信息报告和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第五章响应5.1响应分级响应分级是指在发生时,根据的性质、规模、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等因素,对响应行动进行分级,以便于有序、高效地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响应分级通常分为以下几个级别:(1)一级响应:针对特别重大,需要启动国家级应急救援预案,调动各方资源进行全力救援。(2)二级响应:针对重大,需要启动省级应急救援预案,组织相关地区和部门进行救援。(3)三级响应:针对较大,需要启动市级应急救援预案,组织相关地区和部门进行救援。(4)四级响应:针对一般,需要启动县级应急救援预案,组织相关地区和部门进行救援。响应分级有助于明确救援的指挥层级、救援力量和资源配置,保证救援工作有序进行。5.2响应程序响应程序是指在发生时,按照一定的流程和顺序采取应急措施,以减轻损失和危害。以下是响应程序的一般步骤:(1)报警与信息报告: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报警,并向有关部门报告情况,包括类型、发生时间、地点、影响范围等。(2)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响应分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力量进行救援。(3)现场警戒与疏散:在现场设置警戒区域,限制无关人员进入,并根据性质和影响范围,组织人员疏散。(4)现场救援:组织救援队伍进行现场救援,包括救治伤员、扑灭火灾、消除泄漏等。(5)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对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采取措施控制污染扩散。(6)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及时发布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舆论走向,维护社会稳定。(7)善后处理与恢复重建:得到有效控制后,组织开展善后处理工作,包括赔偿损失、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等。(8)调查与总结:对原因、责任进行深入调查,总结教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防范和应对能力。按照上述响应程序,各级和有关部门应迅速、有序地组织开展救援工作,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第六章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6.1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规定发生后,为保证现场安全、减轻损失、防止扩大,以下规定应当立即执行:(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发生后,相关人员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案要求,组织救援力量,开展处置工作。(2)报告上级领导。发生后,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报告情况,以便及时掌握动态,为处理提供决策依据。(3)迅速组织救援。发生后,应迅速组织救援队伍,全力开展救援工作,保证伤员得到及时救治。(4)保护现场。为便于调查,应采取措施保护现场,避免现场受到破坏。(5)加强信息发布。发生后,应及时、准确、全面地向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发布信息,避免恐慌情绪蔓延。6.2分区域处置措施根据发生的区域,以下分区域处置措施应当采取:(1)生产区:立即停止生产,切断源,启动区应急设施,疏散员工至安全区域。(2)办公区:立即启动应急疏散预案,组织员工有序撤离,保证人员安全。(3)生活区:迅速组织居民撤离,切断源,保证居民生活用水、用电安全。(4)周边环境: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监测,保证不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6.3类别及处置措施以下根据类别提出的处置措施:(1)火灾:迅速启动消防设施,组织人员灭火,疏散受困人员,防止火势蔓延。(2)爆炸: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切断源,防止二次爆炸发生。(3)泄漏:迅速启动泄漏应急预案,采取堵漏措施,防止泄漏扩散,保证人员安全。(4)中毒:迅速组织人员撤离,启动应急救援设备,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5)交通:迅速启动交通应急预案,疏导交通,保证伤员得到及时救治。(6)自然灾害:迅速启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保证人员安全,减少灾害损失。第七章紧急疏散和撤离7.1疏散和撤离计划紧急疏散和撤离计划是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紧急情况,如火灾、地震、化学泄漏等,制定科学、合理的疏散和撤离计划。7.1.1计划制定原则(1)安全第一:保证人员生命安全,避免拥挤、踩踏等发生。(2)快速高效: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疏散和撤离任务。(3)全面覆盖:涵盖所有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4)灵活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计划。7.1.2计划内容(1)疏散和撤离路线:明确各区域的疏散和撤离路线,保证人员有序、快速撤离。(2)疏散和撤离信号:设定统一的疏散和撤离信号,如警报、广播等。(3)疏散和撤离责任人员:明确各部门、各区域的责任人员,负责组织、协调疏散和撤离工作。(4)疏散和撤离设备:配置必要的疏散和撤离设备,如安全绳、救生衣等。(5)应急通讯:保证疏散和撤离过程中通讯畅通,及时传达指令。7.2疏散和撤离程序7.2.1预警阶段(1)接到紧急情况预警信息后,立即启动疏散和撤离程序。(2)各责任人员迅速到达指定位置,组织人员准备疏散和撤离。7.2.2疏散阶段(1)发出疏散信号,提醒人员快速、有序撤离。(2)各责任人员引导人员按照预定路线疏散,保证人员不拥挤、不踩踏。(3)对行动不便的人员提供帮助,保证他们安全撤离。7.2.3撤离阶段(1)人员到达安全区域后,进行人数清点,保证无人遗留。(2)各责任人员汇报撤离情况,保证整体撤离工作顺利进行。(3)对撤离人员进行初步安抚,了解他们的需求,提供必要帮助。7.2.4善后处理(1)对撤离人员进行登记,了解他们的情况,协助解决生活困难。(2)对疏散和撤离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计划。(3)恢复正常秩序,开展灾后重建工作。通过以上疏散和撤离计划及程序,旨在保证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安全地撤离,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在实际操作中,还需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第八章危险区的隔离、警戒8.1隔离措施在处理危险区域时,隔离措施是保证人员和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危险区隔离的一些主要措施:(1)设立隔离区域: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影响范围,合理划分隔离区域,明确隔离界限,保证危险区域内的人员和设备得到有效隔离。(2)设置隔离带:在隔离区域周围设置隔离带,隔离带宽度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隔离带内不得有人员、设备和建筑物,以防止危险源扩散。(3)封锁交通要道:在危险区域周边封锁交通要道,限制人员和车辆的通行,防止扩大。(4)实施人员疏散:对危险区域内的居民和工作人员进行疏散,保证人员安全。同时对疏散人员进行登记,以便后续跟踪和管理。(5)建立隔离区监控系统:在危险区域周边建立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危险源的动态,保证隔离措施的有效性。8.2警戒措施警戒措施是危险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警戒措施:(1)设置警戒标志:在危险区域周边设置明显的警戒标志,提醒人员注意安全,避免误入危险区域。(2)发布安全通告: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发布危险区域安全通告,提醒广大民众注意安全,避免前往危险区域。(3)实施临时交通管制:对危险区域周边的道路实施临时交通管制,限制车辆和人员通行,保证安全。(4)加强巡逻检查:组织专门人员对危险区域进行巡逻检查,发觉安全隐患及时处理,保证隔离措施的有效性。(5)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制定危险区域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和责任人,保证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6)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危险区域应急处理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保证在危险情况下能够迅速、高效地应对。(7)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危险区域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民众的安全意识,使大家自觉遵守隔离和警戒措施。第九章检测、抢救救援及控制措施9.1检测方式与方法在现代救援工作中,检测工作是保障处理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检测方式与方法:9.1.1物理检测物理检测主要包括视觉检测、听觉检测、嗅觉检测和触觉检测。通过观察现场环境、听取相关声音、嗅闻气体和触摸物体,初步判断性质和规模。9.1.2化学检测化学检测是通过检测器、气体分析仪、水质分析仪等设备,对现场的有毒有害气体、水质、土壤等进行分析,以确定的污染程度。9.1.3生物学检测生物学检测主要包括生物传感器、生物监测等方法,通过检测生物体内的生理指标,了解对生物体的影响。9.1.4无人机检测无人机检测是利用无人机搭载检测设备,对现场进行远程、实时监测,获取现场图像、数据等信息。9.2抢救救援措施在发生后,迅速、有效的抢救救援措施。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抢救救援措施:9.2.1现场警戒在发生后,首先要设立现场警戒线,保证现场安全,防止扩大。9.2.2救援队伍调度根据类型和规模,合理调度救援队伍,保证救援力量的充足。9.2.3救援设备准备提前准备救援设备,如消防车、救护车、破拆器材等,保证救援顺利进行。9.2.4人员疏散对现场周边人员进行及时疏散,避免因扩大造成人员伤亡。9.2.5伤员救治对中的伤员进行紧急救治,包括现场急救、转运救治等。9.3控制措施为防止进一步扩大,以下控制措施应得到有效执行:9.3.1污染源控制针对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源,如切断泄漏、封堵漏洞等。9.3.2环境监测对现场及周围环境进行持续监测,掌握污染动态,为后续处理提供数据支持。9.3.3应急预案启动启动应急预案,保证处理工作有序进行。9.3.4信息发布及时发布信息,告知周边居民情况及应对措施,减轻公众恐慌情绪。9.3.5长期治理针对原因,采取长期治理措施,防止类似再次发生。第十章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治疗10.1现场救护现场救护是在发生后,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的第一步。在现场,首先要保证现场安全,避免发生二次。救护人员应迅速对受伤人员进行评估,判断伤情严重程度,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伤害。(1)受伤人员的评估:观察受伤人员的意识、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判断伤情严重程度。对于意识不清、呼吸微弱、脉搏细弱等生命体征不稳定的伤员,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2)出血控制:对出血伤口进行压迫止血,如有条件,可用止血带或止血器材进行止血。注意不要盲目抬高伤肢,以免影响止血效果。(3)骨折固定:对于骨折伤员,应尽量保持伤肢固定,避免骨折端移位造成二次伤害。可使用夹板、绷带等器材进行固定。(4)呼吸急救:对于呼吸困难或呼吸暂停的伤员,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如有条件,可使用呼吸机等设备进行呼吸支持。(5)伤口包扎:对伤口进行清洁处理,然后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防止感染。10.2救治与转院在受伤人员现场救护后,应尽快将其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以下是救治与转院的注意事项:(1)救治: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救护人员应密切观察伤员的病情变化,如有必要,进行紧急救治。同时与医院保持联系,告知医院伤员的基本情况和预计到达时间,以便医院做好救治准备。(2)转院:根据伤员的病情,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进行转院。对于病情较轻的伤员,可选择救护车或普通车辆;对于病情危重的伤员,应选择直升机或专用救护车,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到达医院。(3)医院治疗:伤员到达医院后,医护人员应立即对其进行全面检查,制定治疗方案。根据伤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治疗手段。(4)心理关爱:受伤人员在经历后,可能出现心理创伤。医护人员应关注伤员的心理状况,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帮助其度过难关。(5)家属沟通:与伤员家属保持良好沟通,告知其伤员的病情、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让家属了解救治过程,减轻其心理负担。第十一章现场的保护措施11.1保护措施现场的保护措施是保证调查顺利进行、避免扩大和保障人员安全的重要环节。以下是现场保护措施的主要内容:(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案要求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现场得到有效控制。(2)设置警戒区域。根据的性质和影响范围,设立警戒区域,限制无关人员进入,防止扩大。(3)切断源。切断源是防止扩大的关键。现场人员应尽快切断源,包括断电、停气、堵漏等。(4)疏散人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迅速疏散现场的人员,特别是受影响的人员,避免造成人员伤亡。(5)现场救援。根据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组织现场救援力量,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保证人员安全。(6)保护现场证据。现场的证据对于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