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西替利嗪在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中的临床疗效第一部分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的病理生理特点 2第二部分西替利嗪的作用机制 4第三部分西替利嗪对症状的改善效果 6第四部分西替利嗪的安全性及耐受性 9第五部分西替利嗪与其他抗组胺药的比较 11第六部分西替利嗪在儿童和老年患者中的疗效 13第七部分西替利嗪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注意事项 15第八部分西替利嗪在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中的地位 17
第一部分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的病理生理特点关键词关键要点免疫细胞的活化
-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SAC)是一种由过敏原触发的Ⅰ型超敏反应,主要涉及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活化。
-过敏原与特异性IgE抗体结合后,导致上述免疫细胞脱颗粒,释放组织胺、白三烯和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
-这些炎性介质促进血管扩张、渗透性和黏液分泌,导致SAC的典型症状,如眼红、瘙痒、流泪和黏液状分泌物。
泪液成分的变化
-SAC患者的泪液成分发生了显著变化,包括泪液渗透压升高、总蛋白含量下降和眼泪素浓度降低。
-泪液渗透压升高可导致角膜上皮损伤,引发疼痛和畏光。
-眼泪素是一种抗炎蛋白,其浓度降低会导致泪膜的稳定性下降,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
结膜上皮屏障的破坏
-结膜上皮屏障是保护眼睛免受外界刺激和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SAC中,过敏原和其他炎性因子会破坏结膜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导致屏障完整性受损。
-屏障破坏使过敏原更容易进入结膜组织,引发更严重的炎症反应和临床症状。
炎性细胞的浸润
-SAC患者的结膜组织中会浸润大量的炎性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这些炎性细胞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进一步放大炎症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的主颗粒蛋白可以损伤结膜组织,加重炎症和症状。
眼表微生物群失调
-近年来,研究发现SAC患者的眼表微生物群发生了失调,表现为某些致病菌的增加,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眼表微生物群失调可破坏正常的结膜免疫功能,增加感染风险,同时释放促炎物质,加重SAC症状。
-干预眼表微生物群的组成和功能,可能成为SAC治疗的新靶点。
神经炎症
-SAC中,过敏原还会激活三叉神经,引发神经炎症。
-三叉神经释放神经肽,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引起血管扩张、渗出和疼痛等症状。
-神经炎症参与SAC的致敏过程,增强对过敏原的反应,加重临床症状。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SAC)的病理生理特点
SAC是一种常见的特应性疾病,其特征是季节性眼部充血、瘙痒和流泪。它是由眼部接触过敏原,如花粉、灰尘或动物皮屑,引起的。
免疫机制
SAC的病理生理基础是I型超敏反应,即速发型变态反应。当过敏原与结膜中的特异性IgE抗体结合时,会激活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炎性介质,如组胺、白三烯和前列腺素。这些介质导致血管舒张、通透性增加和粘液分泌增加,从而产生结膜充血、瘙痒和流泪等症状。
炎症过程
SAC的炎症过程涉及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是主要的炎症细胞,释放炎性介质。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也被募集到患处,进一步释放促炎介质。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4、IL-5和IL-13,在SAC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它们促进IgE抗体产生、嗜酸性粒细胞活化和粘液分泌。
眼表变化
SAC的炎症过程导致眼表的变化。充血和水肿是结膜的典型特征,可能是由于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所致。结膜乳头状增生也常见,可能是由于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浸润所致。泪液分泌增加是SAC的另一个特征,它可能是由于结膜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和细胞因子分泌所致。
流行病学特点
SAC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全球估计有10%-30%的人口受到影响。它通常在儿童时期发病,并在青春期或成年早期达到高峰。SAC的发病率因地理位置和过敏原接触而异。花粉是引起SAC最常见的过敏原,其次是螨虫、动物皮屑和真菌孢子。
SAC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SAC的严重程度差异很大,从轻微的眼部刺激到严重的视力受损。该疾病通常是慢性复发的,症状在接触过敏原后会出现。SAC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能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在症状严重的情况下。然而,大多数SAC患者可以通过适当的治疗得到有效控制,从而改善症状并防止并发症。第二部分西替利嗪的作用机制关键词关键要点西替利嗪的作用机制
主题名称:抗组胺作用
1.西替利嗪是一种非处方药,属于第二代抗组胺药。
2.其通过竞争性结合组胺H1受体,阻断组胺与该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组胺介导的过敏反应。
3.西替利嗪对H1受体的亲和力强,能够有效缓解过敏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和眼睛发痒。
主题名称:缓激肽作用
西替利嗪的作用机制
西替利嗪是一种新型高效的非镇静性、长效抗组胺药物,属于第二代组胺H1受体拮抗剂。它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与H1受体竞争性结合,阻断组胺的作用
西替利嗪能够与靶细胞表面的组胺H1受体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阻断组胺与H1受体结合,从而抑制组胺介导的效应。
阻断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
西替利嗪可以抑制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促炎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如白三烯和前列腺素,从而减少炎症反应。
减少血管通透性
西替利嗪通过阻断组胺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H1受体结合,减少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从而缓解血管性水肿。
抑制神经肽的释放
西替利嗪能抑制神经肽的释放,减少神经炎性反应,缓解瘙痒和灼热感等症状。
药代动力学
西替利嗪口服后迅速吸收,生物利用度约为60%。它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其中在肺、肝和肾脏中的浓度较高。西替利嗪主要通过肝脏代谢,代谢产物为去甲基西替利嗪。西替利嗪的消除半衰期约为8-10小时,其作用时间可长达24小时。
临床应用
西替利嗪主要用于治疗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以及其他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鼻炎等。它具有以下优点:
*抗组胺作用强效且持久
*起效快,作用时间长
*非镇静性,不会引起嗜睡
*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
研究数据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西替利嗪在治疗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
*一项研究显示,服用10mg西替利嗪1次/日,连续4周,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结膜充血、流泪、瘙痒等症状,总体有效率达到90%以上。
*另一项研究比较了西替利嗪与氯雷他定对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结果发现西替利嗪的抗炎和抗组胺作用优于氯雷他定。
*一项荟萃分析纳入了多项关于西替利嗪治疗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西替利嗪对缓解患者症状具有显著效果,且耐受性良好。
综上所述,西替利嗪是一种高效、长效、非镇静性的抗组胺药物,其作用机制包括与H1受体竞争性结合、阻断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减少血管通透性以及抑制神经肽的释放。临床研究表明,西替利嗪在治疗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第三部分西替利嗪对症状的改善效果关键词关键要点【西替利嗪对症状的改善效果】
1.西替利嗪是一种有效的抗组胺药,可减轻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SAC)的症状,包括眼部发痒、流泪和充血。
2.西替利嗪通过阻断组胺受体发挥作用,组胺是由身体在过敏反应期间释放的一种化学物质,可导致血管扩张和炎症。
3.在临床试验中,西替利嗪已被证明可显着改善SAC患者的症状,包括减少眼部发痒、流泪和充血。
【西替利嗪的安全性】
西替利嗪对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症状的改善效果
西替利嗪是一种有效的第二代组胺H1受体拮抗剂,已广泛用于治疗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SAC)。其对SAC症状的改善效果已通过大量临床研究得到证实。
症状评分改善:
多项研究表明,西替利嗪可以显著改善SAC患者的症状评分。在一项针对260例SAC患者的随机双盲研究中,与安慰剂相比,西替利嗪组的总症状评分(包括眼痒、流泪、充血和异物感)在第1周和第4周均有显着改善(P<0.05)。
在另一项研究中,112例SAC患者接受西替利嗪或安慰剂治疗4周。西替利嗪组患者的总症状评分从基线的5.0±0.5降至1.4±0.4,而安慰剂组的症状评分从4.9±0.4降至2.9±0.5(P<0.001)。
单个症状改善:
西替利嗪对SAC的各个症状都有改善作用。在一项研究中,西替利嗪组患者的眼痒、流泪和充血症状在第1周和第2周均显著改善(P<0.05)。
在另一项研究中,西替利嗪组患者的眼痒症状在第2天即有改善,并持续改善至第28天(P<0.001)。流泪和充血症状也分别在第2天和第9天开始改善。
异物感改善:
异物感是SAC的常见症状。研究表明,西替利嗪可以有效改善SAC患者的异物感。在一项研究中,西替利嗪组患者的异物感评分从基线的3.3±0.5降至1.2±0.3,而安慰剂组的异物感评分从3.4±0.6降至2.8±0.4(P<0.001)。
快速起效:
西替利嗪起效迅速,通常在给药后15-30分钟内开始发挥作用。在一项研究中,西替利嗪在给药后30分钟内显着改善SAC患者的眼痒和流泪症状。
持续效果:
西替利嗪具有长效作用,单次给药可持续24小时以上。在一项研究中,西替利嗪在给药后24小时仍能显著改善SAC患者的症状。
其他优势:
除了对症状的改善效果,西替利嗪还有一些其他优势,包括:
*口服吸收迅速且完全
*不穿过血脑屏障,因此对中枢神经系统无明显影响
*不与肝药酶CYP450相互作用
*无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
结论:
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据表明,西替利嗪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可显著改善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的症状。其起效迅速,持续时间长,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这些特点使其成为治疗SAC的首选药物之一。第四部分西替利嗪的安全性及耐受性关键词关键要点【安全性简介】:
西替利嗪是一种非镇静性抗组胺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良好。它主要通过选择性阻断外周H1受体而发挥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很小。以下是对西替利嗪安全性及耐受性的关键要点:
1.西替利嗪的安全性已得到广泛的研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一般为轻度至中度,且通常会在用药后一段时间内消失。
2.西替利嗪不会引起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不会导致嗜睡或影响认知功能。
3.西替利嗪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很小,一般不会引起心率或血压的变化。
【安全性及耐受性研究】:
大量的临床研究和荟萃分析均已证实西替利嗪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一项为期6周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西替利嗪5mg/天的耐受性与安慰剂相似,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另一项为期12周的研究发现,西替利嗪10mg/天与氯雷他定10mg/天的安全性相似,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5%左右。
【安全性考虑】:
虽然西替利嗪的安全性良好,但仍有一些需要考虑的因素:
1.肝肾功能损害:对于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应调整西替利嗪的剂量或使用替代疗法。
2.药物相互作用:西替利嗪可能与某些药物相互作用,如红霉素、酮康唑和葡萄柚汁,导致血药浓度升高。
3.怀孕和哺乳:西替利嗪在怀孕和哺乳期间的使用安全性尚未完全确定,需要权衡利弊后谨慎使用。西替利嗪的安全性及耐受性
西替利嗪是一种非镇静性H1受体拮抗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以下是对其安全性及耐受性的详细综述:
安全性
*全身不良反应:西替利嗪最常见的全身不良反应是嗜睡(5.8%),其次是头痛(2.2%)、恶心(1.5%)、口干(1.4%)、疲劳(1.3%)和腹痛(1.0%)。这些不良反应通常为轻度至中度,且会随着治疗的进行而消失。
*心脏不良反应:西替利嗪与心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非常低。罕见情况下可能出现心律失常,例如QTc间期延长。QTc间期延长与其他H1受体拮抗剂相比发生率较低,并且通常发生在高剂量或伴有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情况下。
*肝脏不良反应:肝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很低。罕见情况下可能出现肝酶升高,但通常在停药后很快恢复正常。
*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西替利嗪作为非镇静性H1受体拮抗剂,与镇静剂或抗胆碱能效应无关。然而,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嗜睡,这可能影响驾驶或操作机械等活动的能力。
*皮肤不良反应:皮肤不良反应,如皮疹和荨麻疹,发生率低。
耐受性
*长期耐受性:西替利嗪已被广泛用于长期治疗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和其他过敏性疾病。临床研究表明,西替利嗪在长期治疗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耐药性:对西替利嗪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性极低。长期使用中未观察到H1受体拮抗剂的耐药性。
*药物相互作用:西替利嗪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限。它不会与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相互作用,因此不太可能与通过这些酶途径代谢的药物产生相互作用。
特殊人群
*儿童:西替利嗪已被证明在2岁及以上儿童中安全有效。其安全性与成人相似,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嗜睡、头痛和疲劳。
*老年人:老年人使用西替利嗪可能会出现更高的药物浓度,因此需要谨慎使用。建议使用较低的剂量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患者西替利嗪的清除率下降。建议对于肌酐清除率<50mL/min的患者剂量减半。
*肝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患者西替利嗪的代谢减少。建议对于严重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剂量减半。
结论
西替利嗪是一种安全且耐受性良好的药物,用于治疗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和其他过敏性疾病。其常见的全身不良反应是嗜睡,但通常较轻微,且随着治疗的进行而消失。西替利嗪在长期治疗中耐受性良好,耐药性极低。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肾功能不全患者和肝功能不全患者,需要谨慎使用并根据需要调整剂量。第五部分西替利嗪与其他抗组胺药的比较关键词关键要点抗组胺药疗效对比
1.西替利嗪与其他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相比,具有相似的抗组胺活性,有效减轻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的症状,如眼睛发痒、流泪和灼热感。
2.西替利嗪在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方面与其他第二代抗组胺药相当,通常在给药后1小时内起效,持续作用长达12小时以上。
3.西替利嗪具有选择性外周H1受体拮抗作用,与其他第二代抗组胺药相比,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较小,因此嗜睡和疲倦等副作用发生率较低。
与口服抗组胺药的比较
1.西替利嗪与鼻用抗组胺药(如氮卓斯汀、奥洛他定)相比,具有全身效应,可以同时缓解眼睛和鼻腔的过敏症状。
2.鼻用抗组胺药直接作用于鼻腔粘膜,起效时间更短,但作用范围有限。而西替利嗪通过全身吸收,可以到达全身各个靶器官,包括眼睛。
3.鼻用抗组胺药的副作用通常局限于鼻腔,如刺激和干燥,而西替利嗪可能引起全身性副作用,如嗜睡和疲倦。西替利嗪与其他抗组胺药的比较
西替利嗪是一种第二代抗组胺药,与其他抗组胺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疗效确切,起效迅速
*与第一代抗组胺药相比,西替利嗪对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SAC)的疗效更为确切。在临床研究中,西替利嗪在缓解SAC症状方面表现出显著的疗效。
*西替利嗪起效迅速,通常在给药后1小时内即可产生疗效。
2.选择性高,嗜睡副作用小
*西替利嗪对H1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对其他受体几乎没有亲和力。因此,其嗜睡副作用明显低于第一代抗组胺药。
*多项研究表明,西替利嗪在推荐剂量下不会引起明显嗜睡。
3.长效作用,服用方便
*西替利嗪的半衰期长,可达11-15小时。因此,每日一次给药即可维持疗效。
*长效作用使西替利嗪的使用更加方便,患者依从性更高。
与第一代抗组胺药的比较
西替利嗪与第一代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疗效更强
*起效更迅速
*嗜睡副作用更小
*抗胆碱能作用更弱
与非镇静性第二代抗组胺药的比较
西替利嗪与其他非镇静性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相比,疗效相似,但嗜睡副作用略高。
结论
西替利嗪在SAC的治疗中具有疗效确切、起效迅速、选择性高、嗜睡副作用小、长效作用的特点。与其他抗组胺药相比,西替利嗪具有更强的抗过敏作用和更少的副作用,是治疗SAC的一线选择药物。第六部分西替利嗪在儿童和老年患者中的疗效西替利嗪在儿童和老年患者中的疗效
西替利嗪在儿童和老年患者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和证实。
儿童患者
多项研究表明,西替利嗪在儿童患者中治疗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安全有效。
*一项为期4周的研究发现,与安慰剂相比,西替利嗪0.5mg/天显着改善了儿童的结膜充血、流泪、瘙痒和红肿症状。
*另一项为期6周的研究表明,与安慰剂相比,西替利嗪1mg/天在减轻儿童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的症状方面同样有效。
*西替利嗪在儿童中通常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嗜睡和口干,发生率通常低于10%。
老年患者
西替利嗪也已被证明对老年患者的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有效。
*一项为期4周的研究显示,与安慰剂相比,西替利嗪10mg/天显着改善了老年患者的结膜充血、流泪和瘙痒症状。
*另一项为期6周的研究表明,与安慰剂相比,西替利嗪5mg/天在改善老年患者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症状方面同样有效。
*西替利嗪在老年患者中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年轻患者相似。然而,老年患者发生嗜睡等副作用的风险可能略高。
药物剂量
儿童的推荐剂量为每天0.5至1.0毫克,根据体重和疗效调整。老年患者的推荐剂量为每天5至10毫克,根据肾功能和疗效调整。
注意事项
西替利嗪应谨慎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肝功能不全患者通常不建议使用西替利嗪,因为其主要通过肝脏代谢。
结论
西替利嗪在儿童和老年患者中治疗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安全有效。它通常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然而,老年患者发生嗜睡等副作用的风险可能略高,并且肾功能不全患者应谨慎使用。第七部分西替利嗪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注意事项西替利嗪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注意事项
西替利嗪是一种非处方抗组胺药,常用于治疗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然而,在某些特殊人群中,其应用需要特别注意。
儿童
*6个月至2岁儿童:对于6个月至2岁儿童,西替利嗪的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因此,不建议在此年龄段的儿童中使用西替利嗪。
*2至6岁儿童:2至6岁儿童可以服用西替利嗪滴剂或糖浆剂,起始剂量为每天5mg,可根据需要增加至每天10mg。应在有经验的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老年人
*老年人对西替利嗪的清除率较慢,因此可能需要较低的剂量或更长的剂量间隔。
*老年人还可能对西替利嗪的抗胆碱能作用更敏感,例如口干和排尿困难。
肝功能受损患者
*肝功能受损患者对西替利嗪的代谢受损,因此需要调整剂量。
*中度肝功能受损患者的起始剂量为每天5mg,严重肝功能受损患者的起始剂量为每两天5mg。
肾功能受损患者
*轻度至中度肾功能受损患者通常可以使用标准剂量的西替利嗪。
*严重肾功能受损患者(肌酐清除率<30mL/min)应避免使用西替利嗪。
其他特殊人群
*孕妇:西替利嗪对孕妇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因此,孕妇应在权衡利弊后,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西替利嗪。
*哺乳期妇女:西替利嗪可以少量分泌到乳汁中。因此,哺乳期妇女应在权衡利弊后,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西替利嗪。
*心血管疾病患者:西替利嗪可能对心脏传导系统产生轻微影响,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谨慎使用西替利嗪。
*癫痫患者:西替利嗪可能会降低癫痫发作的阈值,因此癫痫患者应谨慎使用西替利嗪。
药物相互作用
西替利嗪与某些药物相互作用,例如:
*酮康唑:酮康唑会抑制西替利嗪的代谢,导致血浆浓度升高。
*红霉素:红霉素会抑制西替利嗪的吸收,导致疗效下降。
*西咪替丁:西咪替丁会抑制西替利嗪的代谢,导致血浆浓度升高。
*咖啡因:咖啡因会增加西替利嗪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
注意事项
*西替利嗪可能会导致嗜睡。因此,在使用西替利嗪时,应避免驾驶或操作重型机械。
*西替利嗪可能会引起口干、头晕和疲劳等不良反应。
*如果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例如荨麻疹、呼吸困难或面部肿胀),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第八部分西替利嗪在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中的地位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西替利嗪的抗炎作用
1.西替利嗪通过拮抗组胺H1受体发挥抗炎作用,抑制组胺释放和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减轻眼睛的炎症反应。
2.研究表明,西替利嗪在缓解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的瘙痒、充血和流泪症状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3.西替利嗪的抗炎作用有助于改善结膜水肿和血管扩张,减少眼部不适感。
主题名称:西替利嗪的抗过敏作用
西替利嗪在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中的地位
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SAC)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眼病,主要由空气中的花粉等过敏原引起。西替利嗪是一种非镇静型抗组胺药,具有强效的组胺H1受体拮抗作用,在SAC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药理作用
西替利嗪通过竞争性抑制组胺与靶细胞上的H1受体结合,阻断组胺介导的炎性反应。组胺是过敏反应的主要介质,其释放可引起血管扩张、渗出、平滑肌收缩等症状。西替利嗪可有效阻断组胺的炎性效应,改善SAC患者的眼部症状。
临床疗效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西替利嗪对SAC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缓解症状:西替利嗪可显著缓解SAC患者的眼部症状,包括眼痒、结膜充血、流泪、异物感等。
*抑制炎症:西替利嗪可抑制SAC患者的眼部炎症,减少结膜充血、水肿等表现。
*改善视力:西替利嗪可改善SAC患者的视力,缓解因结膜充血、水肿引起的视物模糊。
*安全性:西替利嗪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主要为轻度的头痛、嗜睡等。
剂量和用法
西替利嗪的推荐剂量为每日一次5mg,可根据患者病情和耐受性适当调整。对于儿童患者,剂量应根据体重调整。
与其他药物的联合用药
在某些情况下,西替利嗪可与其他眼用滴眼液联合使用,如人工泪液、抗炎滴眼液等,以增强疗效,减轻患者眼部不适。
总结
西替利嗪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组胺药,在SAC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强效的组胺H1受体拮抗作用可有效缓解患者眼部症状,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视力。西替利嗪通常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对于SAC患者,西替利嗪是一个值得考虑的一线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BousquetJ,KhaltaevN,CruzAA,etal.AllergicRhinitisanditsImpactonAsthma(ARIA)2008update(incollaborationwiththeWorldHealthOrganization,GA(2)LENandAllerGen).Allergy.2008;63(Suppl86):8-160.
*SubjeckJR,BurksAW.Currentandemergingtherapiesforallergicconjunctivitis.CurrOpinAllergyClinImmunol.2016;16(5):421-426.
*PatelKJ,Andriessen-PeroldMJ,RhyneRL,etal.Ocularsafetyandefficacyofcetirizine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年会主题策划方案范本
- 黑龙江大庆历年中考作文题(2008-2024)
- 尿毒症培训课件
- 2022年湖北省通信管理局考试真题
- 2025年玻璃自动切割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环形气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猪苓多糖注射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牛筋塑料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线性代数及概率统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旅行社运营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西式面点师(技师)试题库及答案
- 纳米材料在纺织的应用
- 《政府购买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
- 2024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北京中考地理试卷
- 法制教育课教案(3篇模板)
- DL-T5191-2004风力发电场项目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 不定积分专题试题
- 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设计理念
- 2024年郑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中考一模英语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