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天津市语文高考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题目:《城市里的树》在城市的喧嚣与繁忙之中,树木成为了一种难得的自然元素。它们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树木也面临着种种挑战。树木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此外,树木还能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提供阴凉,减少空调使用量,进而节约能源。树木的存在对于城市的生态系统来说至关重要,它能吸引鸟类和其他动物,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土地被用于建设高楼大厦,树木的空间受到了挤压。不仅如此,污染、病虫害以及人为破坏等问题也在威胁着城市树木的生命。如何在保证城市发展的同时保护好这些绿色生命,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尽管存在诸多困难,许多城市已经采取了积极措施来保护和扩大绿化面积。例如,一些城市推行屋顶绿化项目,利用废弃土地种植树木,甚至在城市规划中预留更多的绿地空间。这些努力不仅让城市变得更加宜居,也为后代留下了一个更加绿色的世界。题目:1.下列关于城市树木的功能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美化城市环境B.减少城市热岛效应C.增加城市交通流量D.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2.文章提到的城市树木面临的挑战有哪些?A.土地被高楼大厦占据B.污染C.病虫害D.上述三项都是3.根据文章,下列哪一项不是城市保护树木的措施?A.推行屋顶绿化项目B.利用废弃土地种植树木C.在城市规划中预留更多绿地空间D.扩大城市建筑面积4.“如何在保证城市发展的同时保护好这些绿色生命,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这句话反映了什么矛盾?A.发展与环保之间的矛盾B.经济增长与人口增长之间的矛盾C.城市扩张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矛盾D.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5.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A.强调城市树木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B.描述城市发展的快速进程C.介绍城市绿化项目的实施情况D.鼓励人们多种植树木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材料】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它通过讲述主人公阿Q的悲剧命运,深刻揭示了旧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民众的精神困境。《阿Q正传》中的阿Q是一个典型的“阿Q精神”的代表。他自视甚高,却又自卑无能;他善于自欺欺人,却又不能面对现实;他热衷于幻想,却又无力改变命运。阿Q的这种精神状态,反映了当时社会一部分人的心态。以下是对《阿Q正传》中阿Q形象的分析:(1)阿Q的性格特点是什么?(2)阿Q的精神困境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阿Q形象的社会意义是什么?(4)结合作品,谈谈你对“阿Q精神”的认识。【阅读理解】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以下哪项不是《阿Q正传》的创作背景?A.民国初年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国共内战时期2.下列关于阿Q形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阿Q自视甚高,却自卑无能B.阿Q善于自欺欺人,不能面对现实C.阿Q热衷于幻想,无力改变命运D.阿Q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人3.《阿Q正传》中,阿Q的精神困境主要体现在:A.经济困境B.社会地位低下C.思想观念的局限D.以上都是4.以下关于《阿Q正传》的社会意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揭示了旧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B.揭示了民众的精神困境C.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D.倡导了民主与科学5.下列关于“阿Q精神”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阿Q精神”是一种自我安慰的心态B.“阿Q精神”具有普遍性C.“阿Q精神”是消极的,应该摒弃D.“阿Q精神”在某些情况下具有积极作用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阿Q的性格特点。2.分析阿Q的精神困境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阐述阿Q形象的社会意义。4.结合作品,谈谈你对“阿Q精神”的认识。三、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归有光《项脊轩志》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1)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移案:搬动书案。B.漉:滤过。C.洞然:明亮的样子。D.倚:靠。(2)下列对文中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倚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B.倚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C.倚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D.倚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于(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通过描写项脊轩的简陋与修缮后的变化,表达了自得之乐。B.作者在描写明月、桂影时,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美景的喜爱。C.文中作者对项脊轩的描写,体现了作者的清高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性格。D.文中作者对项脊轩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家族历史的关注和对先辈的怀念。(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①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②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5)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四、古代诗歌阅读(第1题3分,第2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离开家乡时既兴奋又不舍的复杂心情。B.首联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地,以及诗人出发的地方;“楚国”指代湖北一带。C.“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一幅由高山向平原过渡的壮丽画面,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D.尾联中,“仍怜故乡水”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远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15.请简要分析颔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意境及其艺术特色。(6分)五、名句名篇默写(6分)题目:请默写以下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六、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秋日的落叶街道两旁,那些曾经郁郁葱葱的大树现在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枝干,偶尔还有几片黄叶挂在枝头,显得格外醒目。孩子们踩着落叶,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那是秋天特有的音乐。老人们坐在长椅上晒太阳,享受着一年中最后的温暖时光。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宁静与美好。1.对于文中“落叶归根,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描述了落叶的美丽姿态。B.表现了大自然循环往复的生命力。C.赞美了落叶对大地的贡献。D.反映了人们对落叶的喜爱之情。2.文章提到“孩子们踩着落叶,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其作用在于:A.突显秋天的寂静。B.描绘秋天的声响特征。C.展现孩子们的活泼。D.强调落叶的脆弱易碎。3.下列选项中最能概括本文主旨的是:A.秋天的落叶给城市带来了生机。B.秋季是自然界生命终结的季节。C.秋天的景色美丽而宁静。D.生命虽有终结,却孕育着新的开始。七、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阅读材料】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我们不仅能够享受到更加便捷的生活服务,还能在各个领域得到智能化工具的助力。然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伦理和法律问题。以下是一段关于人工智能伦理的讨论:甲:我觉得人工智能最大的问题就是它的自主性。一旦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它们可能会脱离人类的控制,甚至对人类造成威胁。乙:确实,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但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便利,比如在医疗、教育等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甲:便利是便利,但我认为在人工智能的设计和研发过程中,我们必须确保它的道德伦理底线,避免它对人类造成伤害。乙:我同意你的观点。同时,我们还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人工智能的行为进行规范,确保它不会滥用权力。【小题1】请根据上下文,判断下列句子中“伦理”和“道德”的使用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1)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这体现了它的高效性。(2)我们必须确保人工智能的道德伦理底线,避免它对人类造成伤害。【小题2】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看法,并说明你的理由。【小题1】(1)错误。原文中的“道德伦理”是一个词组,指的是道德和伦理两个方面的标准。这里的“伦理”应与“道德”合并使用,表达的意思是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应用要符合道德和伦理的标准。(2)正确。这里的“道德伦理”作为并列结构,分别指代道德和伦理两个方面,强调的是人工智能在设计和研发过程中必须遵守的道德和伦理规范。【小题2】八、写作题(60分)题目: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对于“慢生活”的追求日益增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或观察,以“当生活的脚步慢下来”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求:1.紧扣主题,观点明确,论据充分;2.条理清晰,结构合理,语言流畅;3.鼓励创新思维,表达个人见解。2025年天津市语文高考复习试卷及答案指导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题目:《城市里的树》在城市的喧嚣与繁忙之中,树木成为了一种难得的自然元素。它们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树木也面临着种种挑战。树木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此外,树木还能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提供阴凉,减少空调使用量,进而节约能源。树木的存在对于城市的生态系统来说至关重要,它能吸引鸟类和其他动物,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土地被用于建设高楼大厦,树木的空间受到了挤压。不仅如此,污染、病虫害以及人为破坏等问题也在威胁着城市树木的生命。如何在保证城市发展的同时保护好这些绿色生命,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尽管存在诸多困难,许多城市已经采取了积极措施来保护和扩大绿化面积。例如,一些城市推行屋顶绿化项目,利用废弃土地种植树木,甚至在城市规划中预留更多的绿地空间。这些努力不仅让城市变得更加宜居,也为后代留下了一个更加绿色的世界。题目:1.下列关于城市树木的功能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美化城市环境B.减少城市热岛效应C.增加城市交通流量D.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2.文章提到的城市树木面临的挑战有哪些?A.土地被高楼大厦占据B.污染C.病虫害D.上述三项都是3.根据文章,下列哪一项不是城市保护树木的措施?A.推行屋顶绿化项目B.利用废弃土地种植树木C.在城市规划中预留更多绿地空间D.扩大城市建筑面积4.“如何在保证城市发展的同时保护好这些绿色生命,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这句话反映了什么矛盾?A.发展与环保之间的矛盾B.经济增长与人口增长之间的矛盾C.城市扩张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矛盾D.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5.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A.强调城市树木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B.描述城市发展的快速进程C.介绍城市绿化项目的实施情况D.鼓励人们多种植树木参考答案:1.C2.D3.D4.A5.A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材料】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它通过讲述主人公阿Q的悲剧命运,深刻揭示了旧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民众的精神困境。《阿Q正传》中的阿Q是一个典型的“阿Q精神”的代表。他自视甚高,却又自卑无能;他善于自欺欺人,却又不能面对现实;他热衷于幻想,却又无力改变命运。阿Q的这种精神状态,反映了当时社会一部分人的心态。以下是对《阿Q正传》中阿Q形象的分析:(1)阿Q的性格特点是什么?(2)阿Q的精神困境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阿Q形象的社会意义是什么?(4)结合作品,谈谈你对“阿Q精神”的认识。【阅读理解】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以下哪项不是《阿Q正传》的创作背景?A.民国初年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国共内战时期2.下列关于阿Q形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阿Q自视甚高,却自卑无能B.阿Q善于自欺欺人,不能面对现实C.阿Q热衷于幻想,无力改变命运D.阿Q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人3.《阿Q正传》中,阿Q的精神困境主要体现在:A.经济困境B.社会地位低下C.思想观念的局限D.以上都是4.以下关于《阿Q正传》的社会意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揭示了旧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B.揭示了民众的精神困境C.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D.倡导了民主与科学5.下列关于“阿Q精神”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阿Q精神”是一种自我安慰的心态B.“阿Q精神”具有普遍性C.“阿Q精神”是消极的,应该摒弃D.“阿Q精神”在某些情况下具有积极作用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阿Q的性格特点。2.分析阿Q的精神困境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阐述阿Q形象的社会意义。4.结合作品,谈谈你对“阿Q精神”的认识。【答案】一、选择题1.C2.D3.D4.C5.B二、简答题1.阿Q的性格特点:自视甚高、自卑无能、善于自欺欺人、热衷于幻想、无力改变命运。2.阿Q的精神困境主要体现在:自视甚高与自卑无能的矛盾、善于自欺欺人却不能面对现实、热衷于幻想却无力改变命运。3.阿Q形象的社会意义:揭示了旧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反映了民众的精神困境,批判了“阿Q精神”。4.对“阿Q精神”的认识:阿Q精神是一种消极的自我安慰心态,具有普遍性。在特定情况下,它可以起到暂时的心理慰藉作用,但长期沉溺其中则会阻碍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因此,我们应该摒弃“阿Q精神”,积极面对现实,努力改变命运。三、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归有光《项脊轩志》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1)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移案:搬动书案。B.漉:滤过。C.洞然:明亮的样子。D.倚:靠。(2)下列对文中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倚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B.倚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C.倚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D.倚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于(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通过描写项脊轩的简陋与修缮后的变化,表达了自得之乐。B.作者在描写明月、桂影时,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美景的喜爱。C.文中作者对项脊轩的描写,体现了作者的清高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性格。D.文中作者对项脊轩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家族历史的关注和对先辈的怀念。(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①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②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5)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答案:(1)D(2)A(3)C(4)①这所百年老屋,屋上的尘土和泥浆从屋顶上渗漏下来,雨水往下流淌,每次搬动书案,环顾四周,没有可以放置的地方。②书架上摆满了书籍,我或躺或坐,吟咏歌唱,静静地坐着,周围万籁俱寂。(5)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项脊轩修缮后的喜悦,对家庭历史的怀念,对先辈的感激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通过对项脊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淡泊和自得。四、古代诗歌阅读(第1题3分,第2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离开家乡时既兴奋又不舍的复杂心情。B.首联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地,以及诗人出发的地方;“楚国”指代湖北一带。C.“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一幅由高山向平原过渡的壮丽画面,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D.尾联中,“仍怜故乡水”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远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15.请简要分析颔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意境及其艺术特色。(6分)答案14.D解析:D项中的描述有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并不是直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而是通过拟人的手法,将长江之水人格化为送别的朋友,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选项A、B、C均准确反映了原诗的内容与风格特点。15.-意境分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句诗创造了一个梦幻般的夜景图像。月光下平静的水面如同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着天空,而远处升起的云朵则仿佛是海上矗立的楼宇。这样的景象不仅美丽而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李白独特的想象力。艺术特色:比喻生动形象:诗人巧妙地使用了比喻手法,将月亮倒映在水中的景象比作天上飞来的镜子,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虚实结合:虽然诗句描述的是实际存在的自然景观,但通过富有创意的语言加工,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超现实的美感。视觉冲击强:通过对光影变化及空间层次感的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创造力。五、名句名篇默写(6分)题目:请默写以下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答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解析:这句名句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人以“沉舟”和“病树”比喻自己,而“千帆过”和“万木春”则象征着时代的发展和新生力量的涌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困境的积极态度,以及对未来的乐观信心。在默写时,要注意“畔”、“帆”、“春”等字的正确书写。六、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秋日的落叶街道两旁,那些曾经郁郁葱葱的大树现在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枝干,偶尔还有几片黄叶挂在枝头,显得格外醒目。孩子们踩着落叶,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那是秋天特有的音乐。老人们坐在长椅上晒太阳,享受着一年中最后的温暖时光。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宁静与美好。1.对于文中“落叶归根,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描述了落叶的美丽姿态。B.表现了大自然循环往复的生命力。C.赞美了落叶对大地的贡献。D.反映了人们对落叶的喜爱之情。2.文章提到“孩子们踩着落叶,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其作用在于:A.突显秋天的寂静。B.描绘秋天的声响特征。C.展现孩子们的活泼。D.强调落叶的脆弱易碎。3.下列选项中最能概括本文主旨的是:A.秋天的落叶给城市带来了生机。B.秋季是自然界生命终结的季节。C.秋天的景色美丽而宁静。D.生命虽有终结,却孕育着新的开始。答案:1.B2.B3.D七、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阅读材料】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我们不仅能够享受到更加便捷的生活服务,还能在各个领域得到智能化工具的助力。然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伦理和法律问题。以下是一段关于人工智能伦理的讨论:甲:我觉得人工智能最大的问题就是它的自主性。一旦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它们可能会脱离人类的控制,甚至对人类造成威胁。乙:确实,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但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便利,比如在医疗、教育等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甲:便利是便利,但我认为在人工智能的设计和研发过程中,我们必须确保它的道德伦理底线,避免它对人类造成伤害。乙:我同意你的观点。同时,我们还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人工智能的行为进行规范,确保它不会滥用权力。【小题1】请根据上下文,判断下列句子中“伦理”和“道德”的使用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1)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这体现了它的高效性。(2)我们必须确保人工智能的道德伦理底线,避免它对人类造成伤害。【小题2】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看法,并说明你的理由。【答案】【小题1】(1)错误。原文中的“道德伦理”是一个词组,指的是道德和伦理两个方面的标准。这里的“伦理”应与“道德”合并使用,表达的意思是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应用要符合道德和伦理的标准。(2)正确。这里的“道德伦理”作为并列结构,分别指代道德和伦理两个方面,强调的是人工智能在设计和研发过程中必须遵守的道德和伦理规范。【小题2】示例:我认为人工智能的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上海市优惠价房购买合同文本
- 咖啡店桌椅订购与安装合同
- 2024年挖机施工协议合同
- 企业承包经营合同书范本
- 2024年购买二手车需谨慎
- 展会与媒体合作协议模板
- 产品制造分许可协议分析
- 个人与企业间借款合同范本
- 成都市白蚁防治工程合同书参考文献
- 广告媒介合同格式参考
- 大酒店劳务派遣服务专项方案
- 医院培训课件:《病室环境管理》
- 中国感染性休克指南
- 2021年初中部汉语听写大赛题库
- 大数据治理与服务管理解决数据孤岛问题的关键措施
- 带电作业规程课件
- 建筑工程《拟投入本项目的主要施工设备表及试验检测仪器设备表》
- 小针刀治疗腰腿痛
- 三年级上册数学估算练习200题及答案
- 传统文化的精髓
- 畜牧业的生态循环与资源节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