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教学(上)_第1页
第八章-教学(上)_第2页
第八章-教学(上)_第3页
第八章-教学(上)_第4页
第八章-教学(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

教学(上)第一节教学概述第二节教学过程第三节教学原则第四节教学方法第一节教学概述第二节教学过程第三节教学原则第四节教学方法一、教学的概念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通过这个交往过程和活动,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能力态度,获得一定的发展。二、教学的意义三、教学的任务(一)教学任务的确定1.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发展基本能力,学会发展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发展基本能力,奠定学生终身发展和持续成长的基础,这是学校教学要确定和完成的首要任务。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是指学校培养目标和课程总目标中规定的以及学生在生活和学习情境中获得的未来发展所需的预备性知识和能力。2.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学习过程是指为达到学习目的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学习方法是指为达到学习目的,在经历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活动方式和方法。3.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做人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养成,是奠定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的基础。(二)教学任务的具体化第一步:教学的一般任务具体化为课程教学目标。这一步的具体化主要是在设计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实现的。第二步:课程教学目标向具体的教学目标转化。不管是一个学期的教学目标,还是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或者是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一般都是按照目标选择——任务分析——起点确定——目标表述的程序进行转化和设计的。四、教学理论(一)行为主义教学理论20世纪初,以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为首发起的行为革命对心理学的发展影响很大,行为主义把学习看成行为方式或频率的改变,提出学习就是“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程序教学是基于斯金纳(B.F.Skinner)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建立起来的一种行为主义教学形式。有效的程序教学依赖于以下基本的教学原则:(1)小步骤呈现。(2)积极反应。(3)即时反馈。(4)自定步调。(5)低错误率。(二)认知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奥苏伯尔等人。他们认为,行为主义研究的是“空洞的有机体”,外界的刺激能否有用,取决于学生内部的心理结构。布鲁纳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理解,即对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公式、基本原则的理解。布鲁纳还提出了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四个教学原则:(1)动机原则。(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4)强化原则。(三)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认为教育就是要激发和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拥有。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认知素质和情意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和自我实现,即全人教育理念。教学的本质是“促进”,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是这一教学理论的典型代表。罗杰斯认为,教育理想是要培养“躯体、心智、情感、心力融会一体”的人,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自我发展的人”“自我实现的人”。罗杰斯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提出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他认为,真正有价值的教学是激发学生的自我实现、自我拥有,而不是教师的教导。第一节教学概述第二节教学过程第三节教学原则第四节教学方法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学生教师课程

内容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要素,是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要素,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课程内容即教与学的内容,是教学过程中的客体要素,是师生多元互动的重要介质。二、教学过程的特点(一)双边性存在着人与人的关系,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组成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过程,是以人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过程。(三)多样性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主导要素的教师和主体要素的学生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二)实践性教学过程作为人的实践活动形式之一,其目的、过程、环境、方式方法等都不同于人的一般实践活动。(四)整体性教学过程的有效运行和质量的提高是各要素、各维度、各环节相互关联、整体作用发挥的结果。教学过程的特点三、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四、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学生认知分为两方面:一是获取直接经验,即学生通过自身检验、探索获得的经验;二是获取间接经验,即他人的认识成果及以各种形式表现的知识与信息。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主要是以学习书本知识、间接经验为主,并且是间接地去体验,这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一条捷径。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防止出现忽视系统知识学习或忽视直接经验的片面做法。(二)掌握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或者品格教育),只是没有一种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掌握知识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基础,而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又有助于推动知识的学习。在教学中,要防止单纯传授知识或脱离知识教学的思想教育的偏向。(三)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是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辩证统一过程。现代教学不仅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更关注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要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智力发展的片面性。(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观察、注意、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因素,是进行学习和认识世界的工具、手段;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因素,是进行学习和认识世界的动力。教学过程中要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统一起来,使之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五)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求知的过程,不仅包括教师的教,还包括学生的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相统一的双边活动。只有在教与学的积极相互作用中,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必须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规律,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才能变“教学目的”为“学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现教与学的转化。第一节教学概述第二节教学过程第三节教学原则第四节教学方法一、教学原则的概念教学原则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教学原则不是人们随意提出的,而是在一定的客观依据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二、教学原则的作用教学原则作为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总调节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因此,学习和掌握教学原则,能确保教师按照教学过程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正确解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评价和教学质量监控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三、教学中应遵循的教学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符合科学要求的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传授学生以知识和技能,并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教师有以下要求:(1)对教材内容尤其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阐述必须准确无误、系统且注重内容的内在逻辑顺序,符合认知发展规律和事物发展的规律。(2)要善于根据学科性质、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使知识和思想教育互相渗透、相辅相成。(3)要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态度,严谨细致、客观公正的学术要求。(4)教师本身的思想品格、情感态度、行为方式和处事方法等都有力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将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教师有以下要求:(1)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教学。(2)切实加强实践教学。(3)理论联系实际,相辅相成。(三)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教师有以下要求:(1)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2)注意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3)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四)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教师有以下要求:(1)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五)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系统地进行。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教师有以下要求:(1)按照课程标准的顺序教学。(2)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六)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教师有以下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保证巩固的科学性。(3)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七)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教师有以下要求:(1)教学既要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统一要求,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和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2)深入了解学生的一般情况和个性特点,处理好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八)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教师有以下要求:(1)正确认识和科学估计学生的发展水平及其潜在的发展可能。(2)合理组织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第一节教学概述第二节教学过程第三节教学原则第四节教学方法一、教学方法的概念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它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与学方法的统一。二、我国现行的教学方法(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1.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技能的方法。3.讨论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2.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4.读书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课外读物获取知识、养成良好读书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学

方法(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演示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展览馆、自然界和其他社会场所,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和研究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参观法(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现象的发生和变化,使学生在观察或研究和独立操作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一定的场所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或其他实践活动,以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方法。三、国内外新的教学方法(一)发现法现法是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提出来的。这种方法的实质是模拟科学家的发现发明过程,将原发现过程从教育的角度加以再编制,让学生分步进行学习并实现再发展。其基本步骤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收集和组织有关资料,提出可能的假设和答案——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验证——对结论作出补充、修改和总结。(二)范例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是由德国的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等人提出的,就是通过典型的内容和方式,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具有规律性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基本步骤是: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范例性地阐明“类”的阶段——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和范畴的阶段——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和生活的经验的阶段。(三)暗示教学法暗示教学法也称“启发式外语教学法”,是由保加利亚医学博士洛扎诺夫创立的一种学习语言的教学方法。按照洛扎诺夫的定义,暗示教学法就是“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结合起来。”其基本步骤是:教师呈现新的教学材料,并借助手势、表情来介绍学习材料——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节奏,教师带着生动的表情和丰富的情感朗读课文,学生看课文,也可以模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听教师的配乐朗诵,在不知不觉中就记住了所学的材料。(四)六步教学法六步教学法是我国特级教师魏书生创设的语文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分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步程序。也可以依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理解的难易程度形成若干变式,如浅近的文章以学生自学解决为主,其他两步可以省略;若自测效果好,自结步骤可以省略。(五)自学辅导法自学辅导法是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教授在教学实验研究基础上提出的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