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壹贰叁肆情境导入知人论世文本探析人物分析目录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说服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本文说理语言,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品味文本之美。文化传承与理解:正确认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左传》介绍壹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四书”:《中庸》《大学》《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诗书礼易春秋”《左传》介绍壹
《左传》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作者在选材、描写和评论时,往往带有自己的褒贬和爱憎。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文学修养,对许多大小历史事件,作了深刻而生动的记述。《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情境导入
一曲华夏历史,众多智者纷纷登场,冯媛凭借一张嘴让孟尝君重登相位,苏秦为了燕国得利,说服齐国攻打宋国,诸葛亮三寸之舌说成孙刘联盟,曹操和武则天都说过,一篇文章胜十万大军
今天我们看下是谁,不战而屈人之兵贰知人论世知人论世
左丘明,姓丘,名明,都君人,春秋末期著名史学家。左丘明曾任鲁国史官,在任时尽职尽责,德才兼备,为时人所称赞。他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古籍,学识渊博。晚年辞官回乡后,左丘明开始潜心编纂史书。他以丰富的史实、详实的叙述解析《春秋》,撰写了第一部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后又编纂国别体史书《国语》。两书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具有极高的史学及文学价值,左丘明因此被史学界推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1)秦立晋君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卒,晋国陷入内乱。晋国大夫里克杀了晋献公的庶子夷齐、卓子。并派人迎接公子重耳,重耳不就。后又派人迎接献公次子夷吾,夷吾采纳大臣昌省、欲芮的意见,厚礼贿赂秦国,答应割让晋河东之地予秦。于是秦穆公拥立夷吾为君。(2)惠公背约公元前650年,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不郑赴秦国,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许为由食言。(3)重耳过郑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知人论世郑楚结盟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楚军大败。晋文公尊周攘夷,成为春秋霸主之一。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无礼于重耳之后,故背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到楚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五月,晋侯、郑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阳西)。晋文公受周天子册命与四方诸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晋文公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郑既怂恿楚国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言“且贰于楚也”之“贰”。《烛之武退秦师》发生在公元前630年,与城濮之战仅隔两年。因此,秦、晋围郑可以说是城濮之战的余波。知人论世
春秋时代,晋国统治集团内部发生斗争,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历经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秦国等诸侯国。重耳在各国遭遇不尽相同。齐国是以厚礼相待,而在经过郑国时,郑国大夫叔瞻劝郑君说如果不能厚待重耳,就要把他杀了。重耳到了楚国,受到优厚的招待,并许诺楚王,有朝一日两国交战先退避九十里。后来秦穆公出于政治投机,派人把重耳请到秦国,并把女儿嫁给重耳,秦晋结下姻亲关系,这就是历史上的秦晋之好。今天两家要联姻,还说欲结秦晋,当由此而出。再后来,秦穆公派兵把重耳护送回国当了国君,就是晋文公。知人论世秦晋之好秦晋围郑形势图1、晋秦联军来势凶猛,兵临城下,为人物出场铺垫2、但分驻两地,暗示郑国有机可乘,为下文的成功分化伏笔。交代秦晋围郑的形势有何作用?文本探析叁字词拼音氾南佚之狐缒而出共其乏困朝济而夕设版焉阙秦秦伯说逢孙1.师范读课文。2.生自由诵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3.生齐读课文。(师点拨字音、停顿。)4.生结合课文注释初步梳理课文。(边轻声朗读,边梳理)文本探析以:因为于:对无礼于晋=于晋无礼贰于楚也=于楚贰也军:驻军。名→动第一段:秦晋围郑文本精读状语后置贰:从属二主。数→动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文本探析
译文:晋文公、秦穆公联合攻打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理,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文本探析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师:军队子:对男子的尊称是:这壮:壮年已:通“矣”,语气词。烛之武烛之武第二段:临危受命文本探析
译文:佚之狐对郑伯说:“国家很危急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王,秦军一定会撤退。”郑伯听从了佚之狐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老臣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郑伯说:“我不能早点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您也有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文本探析①“佚之狐言于……师必退。”A.形象刻画烛之武的形象,未见其人,先闻其名(声)(即“才”)。B.在此也可窥见佚之狐知人善任的一面。C.还可窥见郑伯善纳谏的一面。烛之武隆重出场一波三折②辞曰:“臣之壮……也已。”进一步刻画烛之武的形象,是一位满腹才华,却未能被重用的大臣,人物形象更鲜活。③公曰:“……”许之。A.郑伯首先自责,体现了明君风范,然后以国家利益、形势与个人利益的透彻分析感动了烛之武,可谓善于做思想工作。B.烛之武最终应允,决定以国家利益为重,只身去见秦伯,体现了他深明大义的一面。临危受命第2段试分析佚之狐、烛之武、郑伯三个人物形象文本探析●主要人物介绍
烛之武是中心人物。虽然“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满腹的委屈和牢骚,但在国难当头,深明大义,以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只身赴敌营,以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消除了郑国的危机。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说服了秦伯,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文本探析
佚之狐,慧眼识英雄的伯乐。“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说明佚之狐对烛之武的外交才能有足够的了解,对郑、秦、晋三国的形势有充分的洞察力和预见性。
郑伯,勇于自责者。当郑国所处危险境地,需烛之武退秦师时,烛之武却流露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的满腹委屈与牢骚。面对此,郑伯先是“是寡人之过也”以自责,从谏如流,情真意切,并欲扬先抑,设想假如郑国灭亡的话,对烛之武也无好处,这种透彻的分析,诚意的表白,终于感动了烛之武,使之临危受命,义无反顾赴敌营。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文本探析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夜:在夜里。名词作状语第三段:说退秦师既:已经亡:使……灭亡。使动用法有益于君=于君有益状语后置形势危急,烛不畏危险文本探析越:跨过。以:目的来。鄙:把……当作边邑。远:远地,指郑国意动其:这件事焉:为什么用:介,表原因以:来陪:增加厚:变得雄厚形动薄:削弱以为:把……当作东道主:东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出使的人共:通“供”乏困:缺少的东西。形→名形→名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文本探析为:给济:渡河版:防御工事有何厌厌:满足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东:向东。名→状封:使……作疆界。使动肆:扩张。阙:使......削减焉:兼词从哪里以:却唯:希望图:考虑说:通“悦”盟:结盟戍:守卫形动乃:于是尝:曾经宾语前置使动用法,使......得到好处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文本探析词类活用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得到好处;
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削减;
厚: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得雄厚;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削弱;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作为边邑;封:名词的使动用法;
使.....作为边疆;东:名词活用做状语,表方向,向东;
夜:名词作状语,表时间,在夜里;文本探析通假字陪:通假字,通“倍”;共:通假字,通“供”;
厌:通假字,通“餍”;说:通假字,通“悦”;
阙:通假字,通“缺”或“掘”;
古今异义以为:古今异义词,古意:把……当作;今意:认为。
行李:古今异义词,古意:出使的人;今意:出行时带的包裹。
东道主:古今异义词,古意: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意:请客的主人。
乏困:古今异义词,古意:缺乏的东西;今意:精神不好。
特殊句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还原后应为:有何厌。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介词结构后置,还原后应为:若亡郑而于君有益。文本探析
1.这一段可以看出烛之武的一番说词都是围绕一个什么字展开?“利”。
好像处处为秦着想,其实呢,完全是为了保存郑,秦晋联盟也有损害,这就是“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
2.说秦的结果是?
①秦郑订立盟约;②秦国驻兵守郑文本探析之:代指秦军微:没有夫人:那人及:达到因:依靠而:却蔽:损害所与:所亲附的人。知:通“智”乱:(军队)散乱易:交换武:战时应遵守的道义准则其:还是。表婉商语气去:离开今意:到,往第四段:晋师撤离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文本探析烛之武退秦师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秦晋围郑(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临危受命夜缒出城劝退秦师坦言知亡,动之以情阐明利害,晓之以理以利相诱,为秦着想秦晋退兵引史为例,巧设离间合作探究,理清脉络文本探析课文梳理秦晋围郑临危受命智退秦师迫晋撤军
背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文本探析烛之武究竟何许人也?佚之狐是英雄吗?晋文公该如何?文本探析郑伯烛之武佚之狐晋文公贪婪,但理智,能隐忍不拔,随机应变,审时度势,雄才大略。慧眼识才的伯乐。
(1)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2)知难而上,义无返顾的勇士。(3)口若悬河,巧言善辩的辩士。(1)善于纳谏。(2)勇于自责。(3)善于言辩。文本探析头脑清醒“霸主”理智判断
深明大义“志士”知难而上“勇士”机智善辩“辩士”慧眼识才“伯乐”烛之武
佚之狐晋文公启示文本探析
1、通假字已,通
“矣”,了。共,通
“供”,供给、供应。厌,通
“餍”,满足。
说,通“悦”,高兴。知,通
“智”,明智,聪明。(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夫晋,何厌之有(4)秦伯说,与郑人盟(5)失其所与,不知古汉语常识文本探析2.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3.文言句式
①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②佚之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相电子式有功电能表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治疗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咖啡荚和胶囊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地毯织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固溶聚合丁苯橡胶(SSBR)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商用自行车架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口服轮状病毒疫苗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压缩泵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单窗格潜水面罩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动臂护栏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色盲检测图(俞自萍第六版)
- 工地固体废弃物处置方案
-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制度
- 职校招生宣传PPT
- 三星SHP-DP728指纹锁说明书
- 第十一章-计划调控法
-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重点达标名校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 GB/T 2430-2008航空燃料冰点测定法
- 气温的分布和温度带
- 第6-2章生料粉磨和熟料粉磨
- 冒泡排序算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