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惠州市龙门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级月考1历史科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表归纳了我国历史上广为流传的一些远古传说,这些传说反映了我国远古时期(
)传说人物功绩地区昧、台胎疏通汾水、洮水,修建储水的“大泽”今山西大禹采用疏导的办法制服洪水中原地区女娲补天、正极、治水、除害,平定水土南方、西南羿射日,终结了“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的灾难东南、西南弃(稷)擅长耕稼的本领、智慧,引领人们获得丰收西北地区A.部落联盟的逐渐形成 B.统治者对自身合法性的诠释C.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 D.农耕文明对自然的原始意识2.东汉时期,外戚、宦官干政现象很多,造成了当时政治局面的黑暗。进入魏晋以后,这类现象明显减少,外戚影响力依然存在,但在效力、持续时间上都远不如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 B.专制皇权的逐渐弱化C.儒学士人的持续斗争 D.监察制度的有效制约3.投壶是传统宴饮游戏和礼仪,宋时被广泛推广。司马光修改投壶规则:“投壶者不使之过,亦不使之不及,所以为中也;不使之偏颇流散,所谓正也;中正,道之根也。”由此可知,宋代(
)A.士人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B.社会成员地位日趋平等C.儒学复兴成效十分显著 D.娱乐被赋予了教化劝能4.1311年,朝廷遣官至江浙议海运事。尝令海船自扬子江逆流而上,至江东宁国、池、饶、建康等处运粮,然航道险阻,“粮船俱坏,岁岁有之。又湖广、江西之粮运至真州(今江苏仪征、六合一带)泊入海船,船大底小,亦非江中所宜”。于是将嘉兴、松江秋粮,及江淮、江浙财赋都总管府岁征之粮一并海运。这说明,元代(
)A.江南粮食商品化程度高 B.税粮北运促进海运发展C.长江流域经济趋于平衡 D.财赋重心沿江逐渐西移5.北宋周敦颐认为一个“士”应当把成圣成贤作为终其一生也要达到的理想,张载发展了“志伊尹之志”的宏大抱负,二程则更进一步阐发了“学颜子之所学”的人格愿望。这在当时(
)A.确立了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B.割裂了传统儒学发展道统C.推动了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D.利于塑造士人新人生理想6.蒙古例是清廷为外藩蒙古制定的特别法。随着内地民众大量进入蒙地,“封禁”政策下蒙古人、汉人相对隔离的生活状态逐渐被打破。清廷在嘉庆朝重印了《蒙古律例》,强调因俗而治,后期日渐与《大清律例》走向交融。此举(
)A.显示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B.解决了边疆司法审判的急需C.旨在推动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 D.奠定了近代中国法治的基础7.1899年,《万国公报》称:广学会翻译的《泰西新史揽要》《中东战纪本末》《时事新论》《列国变通兴盛记》等,“初印时,人鲜顾问,往往随处分赠,继而渐有乐购者,近三年来,几于四海风行”。这一现象表明(
)A.有识之士借鉴异邦兴衰探索救亡道路 B.“戊戌政变”促进了新学传播C.民众普遍认同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D.“师夷之长技”成为时代潮流8.1924年,国民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曾决定,不承认“贿选僭越之北京政府”所借的巨额外债。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又宣布承扣偿还清政府和北洋政府的所有外债,并在1929年成立专门的委员会来审议和处理偿债问题。南京国民政府此举(
)A.意在融入世界市场摆脱“大萧条” B.表明民族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期C.旨在换取列强对国民政府的支持 D.试图争取国际同情以助力抗战9.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创办的《红星画报》发表漫画《(党)支部应成为游击队的火车头》。它反映出(
)A.红军重视对敌的舆论宣传B.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领导C.游击队依托铁路进军城市D.苏区尝试推进工业化建设10.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计划在城市建立身份证制度,因客观条件及种种原因而没有实施。1983年5月,公安部党组在给党中央的报告中,提请国家立法,实行《公民证》制度,得到批准。1985年9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开始施行。该条例的施行反映(
)A.依法治国成为基本国策 B.体制改革助推基层自治C.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D.人口流动推进政策调整11.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每征服一地就建造城市和城镇,然后从家乡招募组成新的城市统治集团,他鼓励移民、通婚、交往。这一做法产生的影响是(
)A.使希腊文明领先于世界 B.促进了文明间的交流融合C.促进了各民族国家形成 D.使帝国境内经贸联系密切12.大革命前,法国最后一次召开三级会议是在1615年,而各省的三级会议在1650年后基本上就再未召开过;葡萄牙议会在1697年召集了最后一次会议;而那不勒斯王国的国会在1642年以后就不再议事。17世纪欧洲这一趋势体现了(
)A.封建领主权利得到巩固 B.民族意识的觉醒C.理性主义影响政治实践 D.国家权力的强化13.在19世纪80年代,一些工程师岗位需要先做学徒来接受训练;到了20世纪初,工程师岗位大都需要在大学中接受特定职业的训练,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B.垄断资本家的推动C.高等教育的推广普及 D.标准化生产的产生14.当代经济学家研究发现:对大多数国家来说,地理崎岖程度越高,2000年的人均GDP越低;但对于非洲国家而言,地理崎岖程度越高的地区,2000年的人均GDP反而越高,这可能是因为这些地理崎岖的非洲国家(
)A.不便于殖民者的掠夺行为 B.农业欠发达倒逼工业发展C.更早地实现了民族的解放 D.人口增长较慢劳动力缺乏15.1954—1965年,苏联给第三世界的经济援助为79亿美元,包括阿富汗、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由埃及、叙利亚等组成的邦联,后解体)在内的5—6个国家获得了苏联全部对外援助的2/3,其中印度和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共获得约40%,而美国仅给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援助就超过苏联对外援助的总和。这种状况表明(
)A.欧洲地区冷战局势趋于缓和 B.苏联外交重心逐步转向封堵中国C.经济水平制约苏联争霸能力 D.冷战改善了部分国家的外交处境16.2023年4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中法双方达成一系列合作协定。两国决定加强农业、农食、兽医和植物检疫领域伙伴关系,中方愿同法方打造“从法国农场到中国餐桌”的全链条快速协同机制。这一事件(
)A.推动了新型国际秩序形成 B.表明了中法携手合作谋求互利共赢C.发展了周边睦邻友好关系 D.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二、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古代社会是固态的,每个人都被束缚在固定的户籍地和固然的社会等级中;而近代社会则是液态流动的。流动,既包括地理意义上的横向流动,也包括阶层意义上的纵向流动。这种丰富、广泛、持续的社会流动性,是从宋朝才开始涌现出来的。——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材料二
在外人叩关的炮声中,一向闭关自守的中国被纳入到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大量华工走向世界。清政府放弃了以往对东北的封禁政策,关内外大规模的区域性人口流动以空前的速度进行。伴随着农村自给自足状态瓦解而加强的地区间联系,使人口在乡村间的迁移更加普遍。生产方式的变化,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若干新因素,为移民的空间和职业选择提供了新途径,城市移民随之增加。——摘编自宫玉松《略论中国近代农村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性质》(1)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一中宋朝社会的“液态流动”。(8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时期人口迁移现象的原因。(6分)18.现代化的本质是一种文明新形态的生成,以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为推动力,以效率化、世俗化、民主化、公平化为价值取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一方面,根植于中华文化,中国具有爱好和平、促进发展的历史传统;另一方面,中国近代遭遇西方工业化列强侵略,国家和人民深受其害,中国秉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同理心态,不走帝国主义压迫他国的老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与和平发展原则,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稳定的政权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被写入党的十三大报告,让世界逐渐了解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威胁而是机遇。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党中央意识到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流,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正在不断增长,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具有相对良好的国际环境。——摘编自丁志刚、熊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四重逻辑:基于中西方现代化的比较》材料二
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化是一条血淋淋的殖民、掠夺、强权之路,是强取豪夺、霸权横行之路,是集聚私有财产之路。从“西方自由主义鼻祖”洛克开始,资本阶级对财富的占有就上升为最基本的权利,其社会制度成为维护私有财产的工具,是仅仅服务于少数资本家自由、民主的现代化。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是物质至上、资本至上的现代化之途,造就了不可消除的贫富差距,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就是制造贫富矛盾并从中牟利的手段,是只为资本获得更多利益的现代化,在追逐利益的现代化进程中不惜发动战争、地区冲突,是一条弱肉强食的、少数人获得巨大利益的、少数人致富的现代化之路。——摘编自景君学、李靖童《唯物史观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四重维度》(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背景。(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西方现代化的不同。(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大一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根基与土壤,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根本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密码。“大一统”包含政治一统、思想一统、民族一统、文化一统等多重意蕴,它们彼此关联、相互叠加。在“大一统”思想的主导下,不同民族相互交流碰撞,共同熔铸成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与共同价值追求;“天下一家”的文化基因、“经略四海”的生动实践使“大一统”成为历史必然,是中华民族产生向心力、内聚力的深层动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大一统”思想为积淀,在历史发展链条中逐步彰显。——刘余莉程丽君《“大一统”与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时期,以“大一统”为主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观点,多角度论证,层次清晰,史论结合)20.【服饰制度与中华文化】(12分)材料一
华夏服饰传承发展了数千年,形成了多样的服饰风格和丰富的服饰文化。春秋时期的深衣、汉代的曲裾和直裾、唐代的襦裙、宋代的圆领袍衫、明代的比甲等,展现了华夏服饰的美观大方与纷繁多彩。将华美的形式与威严的礼仪融为一体,是华夏服饰的一大特色。古代统治者将服饰视为一种礼仪、礼制,通过服饰的不同来区分尊卑,划分等级。长期以来,华夏服饰被人们视为道德的重要载体,表达着人的情感,传达着道德的规范和内涵。通过服饰与天地相和合,从而带来福瑞和平安,是古人美好的愿望,也是古人的一种习俗、文化和信仰。——摘编自《中国衣经》《服章之美与礼仪之大——华夏服饰中的儒家文化内涵》材料二
“服妖”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对封建礼制中“服制”象征体系的背叛和挑战;其二,“服妖”为一种“妖风”“妖象”,可能对封建政治统治造成威胁。魏晋南北朝时期“服妖”现象多发,如最高统治阶层“好胡”之风,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社会习俗、服饰习惯等方面的“胡化”。唐代时出现“时世妆”一词,到明清两代“时尚”“时髦”一类名词的出现,不仅仅是服饰冲破礼教拘束的例证,更是从深层次反映了人们在服饰生活上对时尚的憧憬和追求。明末,“服妖”现象发展到极致,出现僭礼的现象。——摘编自周韦《从“服制”与“服妖”论中国古代服饰的社会功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内涵。(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服妖”现象出现的原因。(6分)
龙门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级月考1历史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DBDBDAACBD题号111213141516答案BDAACB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远古时期(中国)。据材料表格信息概括得出主要结论:远古时期传说人物对自然界进行利用、改造,为早期人类文明的出现与发展做出贡献,体现了自然环境对于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也折射出我国早期农耕文明对于大自然的原始认识,D项正确;本题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我国远古时期农耕文明对自然的原始意识,与部落联盟的形成不吻合,排除A项;本题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我国远古时期农耕文明对自然的原始意识,未体现统治者对自身合法性的诠释,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庄子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排除C项。故选D项。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从东汉到魏晋时期,外戚在效力、持续时间上都远不如前,主要原因是魏晋时期,世家大族势力迅速发展,专制皇权衰弱,B项正确;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并未起到削弱外戚作用,排除A项;儒学在魏晋时期受到冲击,儒学士人斗争的作用不明显,排除C项;魏晋时期监察制度并未有效制约外戚,排除D项。故选B项。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宋朝时期。根据材料“投壶者不使之过,亦不使之不及,所以为中也;不使之偏颇流散,所谓正也;中正,道之根也。”及所学可知,宋代大儒司马光对投壶有悖于古礼而娱乐化的趋势进行修改,根据封建礼节对投壶做了全面的总结,竭力达到教育的目的,还对投壶的名称和计分规则,以“礼”的眼光做了修改,体现了政治理念在社会领域的渗透,说明宋代的投壶活动被赋予一定的教化功能,D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士人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在中国古代,社会成员身份并不平等,材料体现不出社会成员身份地位的变化趋势,排除B项;材料及涉及投壶活动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宋代儒学复兴成效十分显著,排除C项。故选D项。4.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元朝政府为了解决粮食北运的问题,开始海运的尝试,但初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遇到很多困难,如曾经尝试用海船到长江沿岸将税粮通过长江运输,但航道险阻,损失较大;湖广、江西的税粮匀速同样也遇到问题,于是最终将嘉兴、松江秋粮,及江淮、江浙财赋都总管府岁征之粮一并海运,海运虽然遇到一定困难,但为了解决北方粮食赋税运输的问题,反而促进海运发展,这体现了税粮北运促进海运发展,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南方税粮的运输,和江南粮食商品化无关,排除A项;长江流域经济趋于平衡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财赋重心沿江逐渐西移不符合史实,这时重心还是在东南地区,排除D项。故选B项。5.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周敦颐和张载、二程提出了理学思想,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利于塑造士人新人生理想,D项正确。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统治地位,排除A项;宋朝理学家继承了传统儒学的发展道统,排除B项;材料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并未涉及统治者,无法说明仁政理念深入人心,排除C项。故选D项。6.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材料中,清政府能够根据外藩蒙古的地方变化,调整蒙古例并日渐与《大清律例》走向交融,其做法显示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中《蒙古律例》仅是有助于解决边疆司法审判的急需,“解决了”夸大其程度,排除B项;由材料“强调因俗而治”,可见材料中的做法并非要推动边疆与内地的发展一体化,排除C项;《蒙古律例》《大清律例》都是中国古代法律,与近代中国的法治有着本质的区别,排除D项。故选A项。7.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9年(中国)。根据材料“初印时,人鲜顾问,往往随处分赠,继而渐有乐购者,近三年来,几于四海风行”可知,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时期,广学会翻译《泰西新史揽要》《中东战纪本末》《时事新论》《列国变通兴盛记》等异邦兴衰史,且不断获得传播,该现象体现了当时一些有识之士意在探索救亡道路,应对民族危机,A项正确;“戊戌政变”废除了维新措施,不利于新学传播,排除B项;民众普遍认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说法过于夸大,排除C项;“师夷之长技”是林则徐、魏源以及洋务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8.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9年(中国)。南京国民政府决定承认并偿还清政府和北洋政府的外债,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列强的支持和认可。通过偿还外债,南京国民政府希望改善与列强的关系,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和信任,从而巩固其政权地位,C项正确;这一举措目的并非直接与融入世界市场,排除A项;此举目的与民族工业发展无关,排除B项;当时尚未开始抗战,排除D项。故选C项。9.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34年中国。火车头起带头作用或领导作用,“支部应成为游击队的火车头”意思是应该坚持党对军队的领导,B项正确;漫画宣传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领导,主要是用于对内宣传,宣传对象主要是党员和人民军队,排除A项;材料漫画的寓意是党领导军队,而非依托铁路进行游击战,排除C项;漫画用火车头象征党的领导地位,而非象征工业建设,排除D项。故选B项。10.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计划实施身份证制度,但当时由于实行计划经济,户口人员流动较少,最终没有实施,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人口流动量加大,因此居民身份证条例得以实施,这说明人口的流动推动了国家人口管理政策调整,D项正确;依法治国成为基本国策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上,排除A项;材料中人口管理政策调整的确是因为经济体制改革,但人口管理政策调整不属于基层自治,排除B项;人口管理的政策是针对全国性的,不能缩小城乡差距,排除C项。故选D项。11.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欧大陆。亚历山大在征服地区建造城市,鼓励移民、通婚、交往,促进了希腊文明与被征服地区文明的交流融合,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希腊文明发展水平相关信息,文明的领先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归因于亚历山大的这一政策,排除A项;亚历山大的征服和统治并未直接促进各民族国家的形成,反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民族和国家界限,排除C项;鼓励移民、通婚、交往不仅仅在经济上促进了联系,也加强了政治控制,密切了文化联系。“经贸联系密切”不能完整概括材料所述做法产生的主要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12.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欧洲)。据题干信息,17世纪欧洲各地议会活动减少或者停止,国家的政治权力会更多地向国王或者中央政府转移,这促进了欧洲各地国家权力的强化,D项正确;中世纪后期,欧洲商品经济不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快速成长,封君封臣制逐步瓦解,封建领主的权利逐渐丧失,排除A项;法国大革命后,欧洲的民族意识逐步觉醒,与本题时空不符,排除B项;启蒙运动时期,理性主义广泛传播,启蒙思想深刻影响了欧洲的政治实践,与本题时空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3.A【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范围为19世纪80年代中国。19世纪80年代,一些工程师岗位需要先做学徒来接受训练,这主要是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因此工程师岗位大都需要在大学中接受特定职业的训练,A项正确;垄断资本家的推动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这一时期高等教育尚未普及,排除C项;标准化生产产生在19世纪80年代就已经产生了,排除D项。故选A项。14.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非洲。根据材料可知,在大多数国家,地理崎岖程度与2000年的人均GDP呈负相关;但在非洲国家,这一关系却呈正相关。结合所学可知,非洲国家历史上确实遭受过殖民掠夺。地理崎岖的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确实能够减少殖民者掠夺的便利性。这意味着这些地区在殖民时期可能保留了更多的资源和发展潜力,从而在2000年时表现出更高的人均GDP。这个选项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说明地理崎岖如何成为非洲国家人均GDP的一个正面因素,A项正确;虽然地理崎岖可能影响农业发展,但题干并未提及农业与工业之间的直接关系。此外,非洲国家的工业发展情况复杂,不能单一归因于农业欠发达。因此,这个选项不够直接相关,不足以完全解释现象,排除B项;民族解放的时间与地理崎岖程度无直接联系,且1990年纳米比亚是非洲最后一个独立的殖民地,排除C项;地理崎岖与人口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同时,劳动力缺乏通常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而非正面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15.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4—1965年世界。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对第三世界的经济援助远超苏联,体现了苏联在争霸中处于劣势,反映了经济水平制约苏联争霸能力,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经济水平制约苏联争霸能力,未体现欧洲地区冷战局势趋于缓和,排除A项;材料体现美国对第三世界的经济援助远超苏联,B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苏联在争霸中处于劣势,未涉及冷战对部分国家外交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16.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法两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中法双方达成一系列合作协定。两国决定加强农业、农食、兽医和植物检疫领域伙伴关系”可知,中法两国加强合作,携手合作谋求互利共赢,B项正确;目前,新型国际秩序尚未形成,排除A项;法国不是中国的周边国家,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排除D项。故选B项。17.(1)地理意义上的横向流动:宋朝商品经济繁荣,城市商业打破了坊市界限,店铺可随处开设,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草市、夜市、早市繁荣,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这使得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从事商业、手工业等活动,促进了人口的横向流动。随着交通的发展,如运河的畅通等,人员的往来更加便捷,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阶层意义上的纵向流动:科举制度在宋朝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宋朝商业的发展也使得一些平民通过经商致富,社会地位得以提升,实现了阶层的纵向流动。同时,手工业的发展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和上升通道。(8分,两方面各4分)(2)外部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被纳入到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随着列强的经济侵略,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受到冲击;大量华工走向世界,这是由于西方列强在华掠夺劳动力,以及海外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华工的输出一方面是被迫的,另一方面也为一些人提供了新的生存机会和发展空间。内部原因:清政府放弃对东北的封禁政策,使得关内外的人口流动得以大规模进行;农村自给自足状态瓦解,地区间联系加强;生产方式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因素。近代以来,中国开始出现近代工业和资本主义经济。(6分,三点即可)【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一“流动,既包括地理意义上的横向流动,也包括阶层意义上的纵向流动。这种丰富、广泛、持续的社会流动性,是从宋朝才开始涌现出来的。”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的“液态流动”既有地理意义上的横向流动,又有阶层意义上的纵向流动。结合所学可得,地理意义上的横向流动:宋朝商品经济繁荣,城市商业打破了坊市界限,店铺可随处开设,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草市、夜市、早市繁荣,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这使得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从事商业、手工业等活动,促进了人口的横向流动。随着交通的发展,如运河的畅通等,人员的往来更加便捷,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阶层意义上的纵向流动:科举制度在宋朝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宋朝商业的发展也使得一些平民通过经商致富,社会地位得以提升,实现了阶层的纵向流动。同时,手工业的发展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和上升通道。(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在外人叩关的炮声中,一向闭关自守的中国被纳入到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大量华工走向世界。”可得,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被纳入到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量华工走向世界,这是由于西方列强在华掠夺劳动力,以及海外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华工的输出一方面是被迫的,另一方面也为一些人提供了新的生存机会和发展空间。根据材料“清政府放弃了以往对东北的封禁政策,关内外大规模的区域性人口流动以空前的速度进行。伴随着农村自给自足状态瓦解而加强的地区间联系,使人口在乡村间的迁移更加普遍。”可得,随着列强的经济侵略,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受到冲击;清政府放弃对东北的封禁政策,使得关内外的人口流动得以大规模进行;农村自给自足状态瓦解,地区间联系加强;根据材料“生产方式的变化,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若干新因素,为移民的空间和职业选择提供了新途径,城市移民随之增加。”可得,生产方式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因素。综上所述,可分为内外两种原因,即外部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被纳入到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随着列强的经济侵略,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受到冲击;大量华工走向世界,这是由于西方列强在华掠夺劳动力,以及海外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华工的输出一方面是被迫的,另一方面也为一些人提供了新的生存机会和发展空间。内部原因:清政府放弃对东北的封禁政策,使得关内外的人口流动得以大规模进行;农村自给自足状态瓦解,地区间联系加强;生产方式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因素。近代以来,中国开始出现近代工业和资本主义经济。18.(1)特点:和平发展。(2分)背景: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理念;近代中国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新中国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世界和平因素的增长(或第三世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即可)(2)不同:方式不同——中国现代化走和平发展之路,西方现代化过程伴随殖民扩张和剥削压迫;历史原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西方流行强取豪夺、霸权横行;发展类型——中国是后发型,西方是先发型;实施主导——中国是政府主导,西方是私人资本家主导;发展环境——中国在“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中,西方在殖民扩张和争夺激烈的环境中;制度保障——中国是广泛意义的人民民主制度,西方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经济基础——中国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西方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主体;成果分配——中国是人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西方现代化过程中贫富差距悬殊。国际影响——中国现代化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西方现代化成为了地区冲突和世界动荡的重要因素。(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即可)【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可知,和平发展。背景:根据材料“中国具有爱好和平、促进发展的历史传统”可知,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理念;根据材料“中国近代遭遇西方工业化列强侵略”可知,近代中国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根据材料“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与和平发展原”可知,新中国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根据材料“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可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根据材料“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正在不断增长”可知,世界和平因素的增长。(2)同:结合中西方现代化的过程来看,中西现代化都是以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为推动力,以效率化、世俗化、民主化、公平化为价值取向。不同:综合两则材料内容来看,关于不同可从崛起的方式、历史原因、发展类型、实施主导、发展环境、制度保障、经济基础、成果分配及国际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19.示例一:时期:先秦时期观点:先秦时期是“大一统”的孕育时期(2分)阐述:“大一统”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社会,历经千年演化、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形态相契合。先秦时期在社会动荡、分裂割据的局势下,政治上以“尊王”为核心的“大一统”承载着人们追求统一、反对分裂的强烈愿望。在国家疆域层面,“天下”范围不断从中原向四周扩展;在民心层面,百姓也期待天下统一、安居乐业;在国家制度层面,周礼上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谋求霸主地位展开多极化竞争,对周天子主导下的“天下”格局进行重构,实现了从疆域领土和民心层面的“大一统”到制度层面的“大一统”的升华。或者说从疆域领土的局部统一走向整体“大一统”,从民心层面的华夷分治到华夏认同的民族融合。(8分)综上所述:先秦时期孕育的“大一统”思想,蕴含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积淀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分)示例二:时期:秦汉时期观点:秦汉时期是“大一统”的实践时期阐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宏伟大业,建立起第一个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帝国。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终结诸侯割据,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为促进经济发展,采取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的措施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为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采取书同文,统一文字,修建驰道实现了文化的“大一统”。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期,政治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小型店面租赁协议
- 2024年度安置房买卖合同协议书填写指南
- 2024灯具产品购销合同范本
- 2024《快速投资建设合同》
- 2024电气安装劳务合同
- 2024装修施工监理合同范本
- 2024年度云计算服务采购与租赁合同
- 2024年土方与泥浆运输协议
- 2024企业项目合作开发合同详细内容
- 2024北京市房屋租赁合同经纪机构居间成交版范本
- 提高外墙干挂石材施工一次合格率QC成果Word版
- 建筑行业会计基本处理课件
- 超星尔雅学习通走近核科学技术章节测试答案
- 初中艺术鄂教七年级上册(2022年新编) 漫步艺术长廊舞剧欣赏《永不消逝的电波》教学设计
- python学习课件(共73张PPT)
-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课件:瓜豆原理之直线型
- 精品堆垛机安装指导书
- 前台月度绩效考核表(KPI)
- 鸡的饲养管理-优质课件
- 德育课(共19张PPT)
- 化学微生物学第7章 微生物转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