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2024年北京市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复习_第1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2024年北京市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复习_第2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2024年北京市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复习_第3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2024年北京市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复习_第4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2024年北京市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格考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2024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蜀三国鼎立局面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割据的结果,是天下大乱后的局部统一。三国时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过渡阶段。曹操之子曹丕220年孙权222年称王,229年称帝刘备221年吴成都建业魏洛阳魏吴魏263年266年司马炎西晋280年完成统一三国尽归司马氏西晋完成短暂统一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贵族所灭。

五胡内迁

自东汉开始,西北边陲的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历史上称为“五胡”。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国力空虚,胡人趁机起兵南下争夺中原地区的控制权,于是中原大乱。

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所灭五族内迁后,西晋向其收重税,征兵派役,掠卖人口。由于受到西晋统治者的压迫,由此民族矛盾激化。中原汉族迁往江南中原五胡内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政治:激化了民族矛盾。经济:开发了江南地区民族: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一)东晋门阀政治(1)建立:二、东晋与南朝

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本身司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个乃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导,其后又有陈郡谢氏的谢安、谢玄、王敦等。

永嘉之乱,是西晋后期匈奴刘曜军攻破晋都、俘虏晋帝、最终使西晋灭亡的历史事件。永嘉之乱后,晋朝统治集团南迁,史称“衣冠南渡”。(2)东晋士族乌衣巷的传奇:乌衣巷是王、谢等豪门大族的住宅区。元帝司马睿能重建东晋政权,系得力于王导的谋划。元帝登基时甚至要把王导拉到身旁同受百官朝贺,民间更是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可见其权势薰天。“旧时王谢庭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士族,又称世族、世家、巨室、门阀等,指从魏晋时期到隋唐时期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

士族在政治、经济上享有特权,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九品中正制)。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后来门阀世族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家世则越来越重要。门第的高低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二)南朝(420-589)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均定都于建康(南京),故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依据材料,概括秦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面貌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简要说明

西汉之前,江南地区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魏晋南北朝时,江南经济快速发展。江南开发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材料一:(江南)地广野丰……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宋书》材料二:(东晋)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宴如(即安定)也。

——《宋书·沈昙庆传·史臣曰》材料三:北人相继南移,同时携来高级栽培技术,南方灌溉、防洪、运河等水利工程不断修筑,富源也不断开发,始终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胜。

——摘编自邹纪万:《魏晋南北朝史》③劳动力和技术因素:北方汉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②社会环境:江南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相对安定。①自然环境: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具备良好的开发基础。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影响:

(1)有利于江南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2)促进了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

(3)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材料

《晋书·食货志》关于东晋后期南方情形的记载: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一)十六国(304-439)

(1)建立: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族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加上西南的成汉,历史上称为“十六国”。各国彼此攻战,北方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都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三、十六国与北朝(2)前秦公元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376年,前秦攻灭前凉与鲜卑拓跋氏的代国,基本统一了北方,与南方的东晋政权以淮水为界,南北对峙。

淝水之战:秦王苻坚统一北方后,决定大举南下,荡平江南,消灭东晋,统一中国。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消除了前秦对江南地区的战争威胁,使江南的社会环境更加安定。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思考:为什么东晋能够以少胜多?前秦内部各族未充分交融,统治基础薄弱。(二)北朝(439-581)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439年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开启了南北朝时期。

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意,览之便讲……诗歌铭颂,任兴而作。

——《魏书·高祖纪下》

孝文帝:鲜卑族,姓拓跋名宏,后改汉姓元,故又称元宏。孝文帝自幼在其祖母冯太后的教养下,接受汉学教育,是北魏第一个系统接受汉文化儒学教育的皇帝。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进行改革

(1)改革背景:

①北魏建立后,仍保留了大量的奴隶制残余。②民族融合已是大势所趋。

③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

④为了巩固统治,改变落后制度。⑤冯太后的辅佐与支持下。北魏统一后疆域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前期,吏治混乱,各级官吏贪污现象相当严重,北魏统治者和汉族人民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北魏的统治举步维艰。(2)改革措施: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治,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孝文帝为什么要将都城由平城迁至洛阳?迁都洛阳①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②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③旧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④洛阳有利于统治中原地区;便于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穿汉服《孝文帝出行图》胡服俑汉服俑鲜卑衣服狭而短,窄领小袖,便于骑射,汉服宽而长。《北魏文官俑》(2)改革措施:社会风俗与文化:原有姓氏现在姓氏拓跋元原姓现姓原姓现姓丘穆陵穆步六孤陆贺兰贺独孤刘贺楼楼勿忸于于尉迟尉纥奚嵇——摘编自杜士铎主编《北魏史》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皇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改汉姓社会风俗与文化:改汉姓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魏书》孝文帝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娶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说汉话结汉亲北魏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及诸卿设置齐备,设官一准南朝,以为永制。——张金龙《北魏政治与制度论稿》用汉制(2)改革措施:

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最终被先进民族的先进文明征服。——马克思02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03有利于北方经济发展、社会繁荣01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的交融的历史趋势,缓解了民族矛盾

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使鲜卑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大大的发展,缓解了民族隔阂,史称“孝文帝中兴”。根据所学,说说孝文帝改革的意义有哪些?为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即进入内部动乱不已的多事之秋,二十余年之后,爆发了六镇起义,再过十余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二国,实权分别落入高欢、宇文泰之手。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581年,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北周亡。全国统一,终于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北朝更替课堂总结东汉三国(220-280)魏吴蜀西晋东晋(317-420)十六国(前秦统一北方)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宋齐梁陈北朝(439-581)北魏隋朝统一南朝(420-589)(266-316)灭灭383年淝水之战政权更迭频繁,国家长期分裂,北方民族大交融,南方经济大发展贰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隋朝——盛极一时,短命而亡1.文帝建隋581年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完成统一。杨坚2.隋朝的“基础设施”建设(1)广设仓库: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设置于乡间赈济水旱的义仓。

(2)修建洛阳城:宏伟壮丽,闻名于世。(3)开通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隋的统一,结束了分裂对峙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隋朝疆域图对隋开凿大运河的认识利:①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②促进了中原与南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弊:①过度役使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②促阶级矛盾被激化,开凿过程中滥用刑法,引起民众不满,推动了起义的爆发。二、唐朝——年少盛世,繁荣交融1.大唐初建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随后消灭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完成统一。2.贞观之治李世民(1)太宗即位——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文可安邦李元吉:瞎凑热闹李世民:武可定国二、唐朝——年少盛世,繁荣交融2.贞观之治3.武周政治高宗死后,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当权期间,尽管政局纷纭,但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2)太宗的统治措施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政治尊崇儒学,大兴科举,大办学校“贞观遗风”二、唐朝——年少盛世,繁荣交融4.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1)政治:选贤任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官,精简机构;严格选拔官吏;恢复谏官、史官参加宰相会议的制度。(2)经济:发展生产,抑制土地兼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3)文化和军事:大兴文制,改革兵制曲辕犁又称江东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长直辕改为短曲辕,并加装犁评,可以调节耕作的深浅;三是改进犁壁。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这种犁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耕具,在江南水田地方推广。至此,耕犁基本定型。

(唐太宗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君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恰,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资治通鉴·唐纪十三》

(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依据材料,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指导思想?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指导思想:华夷一体、民族平等。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5.唐朝的民族关系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唐朝统治者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采取了哪些举措?(1)唐与突厥②唐高宗时灭西突厥。①贞观初年,唐军大破东突厥,擒获颉[jié]利可汗。草原各族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1.军事讨伐5.唐朝的民族关系2.设都护府为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唐太宗时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时设置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1)唐与突厥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