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汕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阅卷人一、现代文阅读得分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我们当然记得不少提倡乡村工作的朋友们,把愚和病贫联结起来去作为中国乡村的症候。关于病和贫我们似乎还有客观的标准可说,但是说乡下人“愚”,却是凭什么呢?乡下人在马路上听见背后汽车连续地按喇叭,慌了手脚,东避也不是,西躲又不是,司机拉住闸车,在玻璃窗里,探出半个头,向着那土老头儿,啐了一口:“笨蛋!”——如果这是愚,真冤枉了他们。我曾带了学生下乡,田里长着包谷,有一位小姐,冒充着内行,说:“今年麦子长得这么高。”旁边的乡下朋友,虽则没有啐她一口,但是微微的一笑,也不妨译作“笨蛋”。乡下人没有见过城里的世面,因之而不明白怎样应付汽车,那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正等于城里人到了乡下,连狗都不会赶一般。如果我们不承认郊游的仕女们一听见狗吠就变色是“白痴”,自然没有理由说乡下人不知道“靠左边走”或“靠右边走”等时常会因政令而改变的方向是因为他们“愚不可及”了。其实乡村工作的朋友说乡下人愚那是因为他们不识字,我们称之曰“文盲”,意思是白生了眼睛,连字都不识。可是如果说不识字就是愚,我心里总难甘服。“愚”如果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识字不识字并非愚不愚的标准。智力是学习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学习,不论他有没有学习的能力还是学不到什么的。这样看来,乡村工作的朋友们说乡下人愚,显然不是指他们智力不及人,而是说他们知识不及人了。乡下人在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上是不及城市里人多。这是正确的。(节选自《乡土中国·文字下乡》,有删改)材料二: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是含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提到了我们的用字,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伯叔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的,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者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节选自《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有删改)材料三:中国人讲的“家”是很有弹性的,小到一家三口大到无限远。比如平常我们都喜欢说“我们是自家人”。什么叫“自家人”呢?你再扩大点,比如“国家”,在英文里面“国家”是“State”,并没有一个“家”的意思在里面。其实,几乎各个地方的语言要表述“国家”的时候,他们的概念之中都不包括“家”,只有我们中国,或者受我们中华文化影响的地区,比如日本,的确也会有“国家”这个说法。所以“家”你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仔细想想你会发现它挺麻烦的。它牵涉的范围非常之广,因为它是一个不断有伸缩弹性的东西。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人讲这个“家”恰恰能够说明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他说“西方的社会像一捆柴”。我们把这一捆柴里面的每根柴,理解为不同的个体、个人。把他们绑起来就成为一个社会或者团体,叫做“团体格局”。传统中国的社会结构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的影响力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费孝通就用这个形象界定了我们中国社会的基本特质,他给它一个名字,叫“差序格局”。费孝通说,因为整个社会是个差序格局,“家”的概念是可以伸缩的,跟我友好的那个关系网也是可以不断伸缩来回的。正因为“公”“私”的界限没那么分明,中国传统社会里面特别喜欢讲人情、讲关系,又要讲面子,因此那些规矩就包括了很多不言自明的东西,包括了很多我们叫“礼”的东西,这是一种礼治。我们不太需要讲契约,我们就讲信用,好比你跟别人做生意、做买卖,你丧失了信用之后,就没人再找你做了。假如这个社会,什么都是讲规矩、讲礼治、讲面子、讲关系、讲人情,那么法律在哪里呢?所以费孝通说,为什么中国封建社会的贪污问题很严重,是因为我们其实不太有法律观念,也不太有公共观念。我们过去讲儒家道德,都是从小的教化,而这个教化都是有社会土壤的。但是假如今天城市不是乡土社会,农村也不再是过去的乡土社会的时候,这个儒家伦理就纯粹只是一套抽空现实环境的教条,那又该怎么办呢?(摘编自梁文道《〈乡土中国〉:家,到底是什么呢》)1.材料一中对“愚”的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从客观标准来看,乡下人是“愚”的,中国乡村的症候就是愚、病贫相联结。B.乡下人不知如何躲避汽车与城里人不认识包谷一样,都是“愚”的具体表现。C.说乡下人“愚”是说他们知识不及人,这个知识指的是在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D.作者看来,“愚”就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而识不识字并不是愚不愚的标准。2.根据材料内容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两个人的亲属,但他俩所认取的亲属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B.中国传统社会中“公”“私”界限不太分明,是一种礼治,人们之间讲信用,是不需要任何契约的。C.费孝通运用“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这个比喻形象地界定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特质。D.差序格局具有伸缩能力,家庭可以小到只包括一家三口,也可以大到包括所有亲戚,这个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A.路要让一步,味须减三分——《菜根谭》(做事留余地)B.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增广贤文》(世态炎凉)C.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旷怡亭口占》(即便是经历世事沉浮、阅尽人间沧桑,依然能够对细微的事物有着未灭的关怀与悲悯)D.靠种地谋生的人才知道泥土的可贵——《乡土中国》现代诗阅读Ⅱ金黄的稻束郑敏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4.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头“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与结尾“而你们,站在那儿”前后呼应,具有形式美。B.“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是实写,描绘了暮色中远山环绕的景象,营造出静谧的氛围。C.“肩荷”“低首沉思”等词语将稻束人格化,把稻束与母亲的形象进一步联系起来,生动形象。D.诗歌节奏舒缓、从容,与柔和的色调、静默的氛围十分吻合,共同营造出诗思与哲思相交融的艺术境界。5.诗中“稻束”和“母亲”有哪些相同点?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Ⅲ沙果铁凝冬天,下午五点天色便显得朦胧了。来牛奶站取奶的左邻右舍,面目模糊地互相打着招呼。经管这牛奶站的是一位退休老大妈,每天这个时间她按时迎接着奶场的奶车,然后便麻利地把属于各家的塑料奶包,分发到属于各家的位置。这时,她身旁总有一个微胖的白净女孩子很兴奋地帮着忙活。她笑嘻嘻地眯起双眼,摸摸这里,捅捅那里。很慌,很忙,却又显得实在帮不上什么。我一次次来取奶,终于直接或间接地了解到这女孩子的一些“蛛丝马迹”:她不是这奶站的主人,也不是客户,她是一个义务帮手,而且她也不是“女孩子”,而是一个年轻的母亲。她由于患过病,智力受到明显的损伤,这使得她在家里慢慢成了一个局外人。据说因为家人对她的疏远,连她三岁的儿子也会躲着她。只有这位经管牛奶站的大妈说:“我喜欢沙果。”她名叫沙果。大妈从沙果背后把她环肩抱住,沙果笑得很惬意、踏实。后来大妈告诉我,沙果小时候十分聪明,她的伶俐聪慧当年在这大院甚至很出名。我试图和沙果认识,她终于对我热情起来,而且这热情已属非凡。每天,当她在五点钟的朦胧里看到我的身影时,便兴奋地跺起双脚冲大妈喊:“来了!来了!”她热情地在我和大妈之间奔波一阵,便从属于我的那个小木格子里拽出我的奶袋,投入我的提兜。当然,她也有将那小木格认错的时候,把别人家的奶拽出来给我。那时大妈就冲沙果奔过来,不客气地夺过她的奶袋,然后把属于我的那份交给我。这时候沙果的脸很红,她尴尬地原地转上两圈,自惭地把眼笑成一条线,使人觉出一阵酸楚。由于我行踪的飘游不定,在这奶站终归不是一位稳定的客户。我的取奶方式是现买现吃,像我这类客户在这里也不乏其人,于是每次买奶时或许就有个找零儿问题。沙果从不受理他人的找零儿,对我却是例外。有一次大妈不在,我把整钱交给沙果,说:“你把这钱交给大妈,明天再找给我零钱好了,这是三块钱。”沙果接过钱,慌乱一阵之后问我:“要找你几毛?”我说:“找六毛。”沙果便在棉衣兜里抠索起来。她抠索一阵,抠出一个小烧饼大的钱包,又在钱包里抠索一阵,终于找出几张零钱说:“你看这是几毛?”本来我是不准备接沙果的零钱的,却又觉得拒绝沙果的零钱实在就是拒绝了沙果的一片心意,拒绝了沙果的心意就等于拒绝了沙果那份处理问题的能力。于是我帮沙果数出六毛钱,把多余的零钱交还给她。沙果的脸立刻又红了,她这次的脸红显然与上次不同,这次是为自己具有这找零儿的能力而兴奋不已。因为找零儿这件事,沙果和我的关系更显出不一般起来。又过了几天,沙果告诉我,她找到真正的工作了,有人“要了她”。她告诉我,她将在一家饭馆洗碗和剥蒜,每天的报酬是五块钱。那个饭馆有八张桌子。沙果当真去洗碗、剥蒜了,可我还是能在牛奶站看见她。每天,她早早干完一天的工作量,就来到奶站,来到大妈身边。我看出她是舍不得这个引导她步入社会的岗位和这岗位上的大妈。每天沙果都有新消息。今天她说,她半天就洗了上百上千的盘和碗。明天她说,她给饭馆洗碗比给她自己洗碗都干净。还有一天她说,她一高兴半天就剥了足够顾客半年吃的蒜。对于剥蒜这件事,我始终有些疑惑不解:第一,我不知顾客半年要吃多少蒜;第二,即使半年要吃的蒜她半天就能剥出来,这少了皮的蒜瓣儿将是一种怎样的保存方法?第三,沙果所说的“半年的蒜”,当真经过店老板的确认了么?但我不愿就此事去和沙果深究,我愿意沙果高兴,不愿意因为客观对此事的一点怀疑,使她也对自己的成绩产生怀疑。初冬过去了,数九天来临。天黑得更早了。这天我来取奶,发现站内唯一一张桌子上趴着一个人,她把头埋在自己的大棉袄袖子里,凭感觉我认定这是沙果。我问大妈:“是沙果吧?”大妈说:“是她,哭呢。”我说:“怎么了?”大妈没有立刻回答我。我扶住沙果的背,沙果知道是我,把头从袄袖子上抬起来,看着我说:“他们不要我了。”她的声音颤抖得很厉害,舌头也有些不听使唤。我说:“为什么?”沙果不说话了。黑暗中我只看见她脸上的泪痕很亮。大妈说:“别问她了。”我想给她些安慰,这时她告诉我,饭馆对她说:“厨房太小了,你回去吧。”从此沙果就告别了她的碗盘和蒜。我还是安慰了沙果几句,我说:“别难过了,将来再找个更好的工作!”说着又于心不忍,我知道我的话带着明显的敷衍。哪知我这敷衍却使得沙果立时停住了她的悲哀,她脸上忽又露出那常有的笑容。1995年12月31日(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妈环肩抱住沙果体现了她对沙果的喜爱,沙果的反应表明她对大妈的依恋。B.沙果的家人包括她的亲生儿子都疏远她,是因其智力受损加重了家庭的负担。C.“找零儿”这件事带给沙果极大的成就感,她以为自己也有处理问题的能力了。D.沙果虽然因疾病而智力受损,但她依然保留着单纯、热心和勤快。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写沙果在取奶站“很慌,很忙”又帮不上什么,与后文写到她智力受损的内容相照应。B.文章两次写沙果脸红,两处细节描写都表现出沙果的心情:前者羞愧,后者得意兴奋。C.文章通过对沙果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来塑造沙果的形象,生动传神。D.“我”听沙果说她剥蒜的事虽心有怀疑但不忍说穿的情节,为下文写她被解雇做了铺垫。8.“我”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作家雷达曾说,铁凝的作品“寻找生活中真善美的存在,讴歌美好的灵魂”。结合文本中沙果的形象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卷人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得分文言文阅读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绍兴三十二年,高宗劳师建康,召见,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乾道六年,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乃复奏疏曰:“军政之敝,统率不一,差出占破,略无已时。乞依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止拨属三牙、密院,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委以规画。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注】①伪学:指朱熹因卷入“庆元党案”,被安上“伪学逆党”的罪名。(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B.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已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C.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已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D.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常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和“名”互为表里,所以又叫“表字”。B.屯田,古代农业集体耕作制度,利用士兵在驻扎地种地或招募农民种地。C.“期一月”,指约定一个月,“期”与“期年之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期”含义相同。D.英俊,文中指才智出众的英才俊杰,现在则多指一个人容貌俊秀有精神。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滁州遭战火毁坏严重,辛弃疾任滁州知州后,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百姓休养生息、加强军防,后受到叶衡的竭力推荐,称赞他充满正气,有远大谋略。B.辛弃疾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时,湖南连接两广,与溪峒蛮獠相连,草寇出没,风俗剽悍,武备空虚,他上奏希望改革军事行政的弊端,皇帝同意。C.辛弃疾建立军队,花费巨大,有人将辛弃疾以聚敛的罪名上奏朝廷,朝廷下发御前金字牌让他停工,辛弃疾却将金牌返还,建成一支出色的江上部队。D.朱熹死后,辛弃疾不畏时俗,写祭文哭悼,表达赞美敬畏之情;辛弃疾死后,史馆校勘谢枋得路过他墓旁僧舍,点着蜡烛连夜写文章来祭祀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代诗歌阅读秦中吟十首·五弦琴白居易清歌且罢唱,红袂亦停舞。赵叟抱五弦,宛转当胸抚。大声粗若散,飒飒风和雨。小声细欲绝,切切鬼神语。又如鹊报喜,转作猿啼苦。十指无定音,颠倒宫徵羽。坐客闻此声,形神若无主。行客闻此声,驻足不能举。嗟嗟俗人耳,好今不好古。所以绿窗琴,日日生尘土。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用清歌罢唱、红袂停舞衬托“赵叟”弹奏五弦琴音乐的魅力之大。B.“大声”六句写出了乐声由粗到细、由短促到悠长的变化,形象生动。C.写坐、行之客反应属侧面烘托,与“主人下马客在船”有异曲同工之妙。D.最后两句批评俗人不好古琴之音,致使其生尘,含有怀才不遇的感叹。15.“大声”六句正面描写音乐的魅力,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琵琶行》中诗人用“,”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的感慨,抒发了对年老、漂泊、体衰等人生境遇的惆怅之情。(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强烈反问向统治阶级发出一声怒吼,,表明自己不愿失去精神自由。(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通过“,”两句,使这首词实现由景到人、由眼前到历史的思路转变。(5)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6)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最终却“”。(7)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两句流露了作者对人们忘却了战败受辱历史的心痛与无奈之情。(8)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孤独、无奈和说不尽的思绪都化作“,”。阅卷人三、语言运用(15分)得分语言文字运用I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在我们乡土社会里,①,地缘关系也是如此。现代的保甲制度是团体格局性的,但是这和传统的结构却()。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②,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一般的。像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云,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到极端时,可以像苏秦(),“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中国人也特别对()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③而大小。(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有删改)17.依次填入文中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自相矛盾衣锦还乡世态炎凉B.自相矛盾潦倒归来人走茶凉C.格格不入潦倒归来世态炎凉D.格格不入衣锦还乡人走茶凉18.结合《乡土中国·差序格局》全篇的阅读体验,你认为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乡土中国差序格局的一项是()A.一表三千里,一堂五百年,再远还是亲。B.井水河水两相分,凡事讲理不讲亲。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D.一人得道,鸡犬升天。19.请在文中划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乡贤,是指在本乡本土知书达理、才能出众、办事公道、德高望重之人。他们或以学问文章、或以清明善政、或以道德品行等赢得乡邑百姓的高度认同和效仿,从而形成植根乡野、兴盛基层的乡贤文化。传统中国的乡贤或乡绅,一般指科举中取得功名而生活在乡村并有较高地位,他们包括由退职返乡的文武官员和有一定功名而未出仕的乡村贤达组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传统中国的乡贤或乡绅,一般指科举中取得功名而生活在乡村并有较高地位者,这些人包括由退职返乡的文武官员和有一定功名而未出仕的乡村贤达组成。B.传统中国的乡贤或乡绅,一般指科举中取得功名而生活在乡村并有较高地位,这些人由退职返乡的文武官员和有一定功名而未出仕的乡村贤达组成。C.传统中国的乡贤或乡绅,一般指科举中取得功名而生活在乡村并有较高地位者,这些人由退职返乡的文武官员和有一定功名而未出仕的乡村贤达组成。D.传统中国的乡贤或乡绅,一般指科举中取得功名而生活在乡村并有较高地位,这些人包括退职返乡的文武官员或有一定功名而未出仕的乡村贤达。阅卷人四、写作(60分)得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生活中我们常常以己度人观物看事,而产生重重误会,当我们有机会窥得本来面貌,才不由发出一声“原来是这样”的感慨。请选取你成长过程中让你有此种感触的人、事、物,以“原来是这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①自定立意;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C2.B3.B【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章信息以及探究创新能力。解答这类题还是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的区间和方向;然后回归原文,找到答题区间,准确筛选关键词句,在理解文本关键信息的基础上,结合现实和文本谈自己的观点;最后整合组织出要点全面规范的答案。(2)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理解,再把备选项与原文内容对照,看有没有于文无据、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的错误。(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1.A.“是中国人所独有的一种精神与情结”不合文意,原文中说受我们中华文化影响的地区,比如日本,的确也会有“国家”这个说法,材料三说家国情怀是人类共通的意识,所以不能说是中国人独有的。
B.“完全一样”说法错误,原文中说“这与费孝通《乡土中国》的主题不谋而合”,并不是说二者表现形式完全一样,《流浪地球》中的家国情怀表现为灾难来临时地球人带着地球逃跑,不抛弃地球,而《乡土中国》中作者对家国情怀做出了理论分析。
D.原文是“家国情怀是一种人类的共通意识,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它的特殊性”,选项改为“共同的意识”,改变了句义。
故答案为:C。2.B.“是不需要任何契约的”说法错误,原文中说“我们不太需要讲契约,我们就讲信用”,可见契约也是需要的。
故答案为:B。3.材料二的论点是:“家”的概念是可以伸缩的。材料二有原话“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大变小”。
A.的意思是做事要留有余地。
C.的意思是即便是经历世事沉浮、阅尽人间沧桑,依然能够对细微的事物有着未灭的关怀与悲悯。
D.的意思是农耕靠土地吃饭而产生的对乡土的情感。
故答案为:B。【答案】4.B5.①疲倦而美丽。稻束金黄,收割后站在田里;母亲的脸庞“皱”而“美丽”。②静默而伟大。稻束、母亲“比雕像更静默”,又“肩荷着伟大的疲倦”。③奉献精神稻束、母亲都牺牲自己,安于奉献。【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
(2)本题考查筛选诗歌信息和分析诗歌中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学生阅读相关句子,重点分析描写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句子,并用精准语言进行概括,然后分点作答。4.B.“‘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是实写”错误,“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是虚写,是由前面写景而产生的联想。
故答案为:B。
5.由“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可以看出,稻束与母亲,都具有疲倦、美丽的特点。
由“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可以看出,稻束和母亲永恒地默默站立着,肩负着伟大,承受着疲倦,她们静默而伟大。
本诗由“金黄的稻束”引发的联想由点及面、由空间而时间地形成一个探寻劳动意义的结构:对人类劳动中生命力消逝的沉思。“金黄”指稻束成熟,指劳动的收获,诗人由此想到“无数个疲倦的母亲”和她们“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母亲和稻束都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故答案为:①疲倦而美丽。稻束金黄,收割后站在田里;母亲的脸庞“皱”而“美丽”。②静默而伟大。稻束、母亲“比雕像更静默”,又“肩荷着伟大的疲倦”。③奉献精神稻束、母亲都牺牲自己,安于奉献。【答案】6.B7.C8.①“我”是故事的叙述者,加强了读者读故事的真实性和带入感;②“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故事情节是通过“我”展开的,“我”贯穿故事的始终,起到了线索作用;③侧面描写沙果形象:通过“我”写沙果,当“我”给予沙果一些关注和温暖时,沙果会热情真诚地对待“我”,体现了沙果的单纯、善良;④表现文章主旨:“我”能够像对待正常人一样对待沙果,给予她关爱、善意、信任,讴歌了人性的善良与美好,暗示了文章主旨。9.①善良真诚热情:沙果感受到大妈和“我”对她的善意,就回报给我们最大的真诚热情,帮大妈取奶,给“我”找零儿;②沙果渴望融人社会,靠努力赢得认可。在奶站做义工,努力做好事情;去饭馆打工,认真洗盘子和碗、剥蒜,沙果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的爱;③沙果精神层面的美好和她身体上的残缺形成了巨大反差,而这种巨大的反差,更凸显了作者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讴歌美好的灵魂的创作理念。【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艺术特色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3)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品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小说,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把握人物形象特点,了解主要的写作手法,领悟小说的主旨。
(4)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和拓展的能力。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和表情神态等方面进行分析。6.B.“因其智力受损加重了家庭的负担”于文无据。
故答案为:B。7.C.没有运用心理描写。
故答案为:C。8.①结合“这时,她身旁总有一个微胖的白净女孩子很兴奋地帮着忙活。她笑嘻嘻地眯起双眼,摸摸这里,捅捅那里。很慌,很忙,却又显得实在帮不上什么”可知,“我”是故事的叙述者,加强了读者读故事的真实性和带入感。
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结合“我一次次来取奶,终于直接或间接地了解到这女孩子的一些‘蛛丝马迹’:她不是这奶站的主人,也不是客户,她是一个义务帮手。而且她也不是‘女孩子’,而是一个年轻的母亲。她由于患过病,智力受到明显的损伤,这使得她在家里慢慢成了一个局外人”可知,故事情节是通过“我”展开的,“我”贯穿故事的始终,起到了线索作用。
③侧面描写沙果形象:结合“我试图和沙果认识,她终于对我热情起来,而且这热情已属非凡”可知,通过“我”写沙果,当“我”给予沙果一些关注和温暖时,沙果会热情真诚地对待“我”,体现了沙果的单纯、善良。
④表现文章主旨:结合“由于我行踪的飘游不定,在这奶站终归不是一位稳定的客户。我的取奶方式是现买现吃,像我这类客户在这里也不乏其人,于是每次买奶时或许就有个找零儿问题。沙果从不受理他人的找零儿,对我却是例外”可知,“我”能够像对待正常人一样对待沙果,给予她关爱、善意、信任,讴歌了人性的善良与美好,暗示了文章主旨。
故答案为:①“我”是故事的叙述者,加强了读者读故事的真实性和带入感;②“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故事情节是通过“我”展开的,“我”贯穿故事的始终,起到了线索作用;③侧面描写沙果形象:通过“我”写沙果,当“我”给予沙果一些关注和温暖时,沙果会热情真诚地对待“我”,体现了沙果的单纯、善良;④表现文章主旨:“我”能够像对待正常人一样对待沙果,给予她关爱、善意、信任,讴歌了人性的善良与美好,暗示了文章主旨。9.①善良真诚热情:结合“只有这位经管牛奶站的大妈说:‘我喜欢沙果。’她名叫沙果。大妈从沙果背后把她环肩抱住,沙果笑得很惬意、踏实”“我试图和沙果认识,她终于对我热情起来,而且这热情已属非凡”可知,沙果感受到大妈和“我”对她的善意,就回报给我们最大的真诚热情,帮大妈取奶,给“我”找零儿。
②沙果渴望融入社会,靠努力赢得认可:结合“她不是这奶站的主人,也不是客户,她是一个义务帮手”可知,在奶站做义工,努力做好事情;结合“她告诉我,她将在一家饭馆洗碗和剥蒜,每天的报酬是五块钱。那个饭馆有八张桌子”可知,去饭馆打工,认真洗盘子和碗、剥蒜,沙果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的爱。
③结合“对于剥蒜这件事,我始终有些疑惑不解:第一,我不知顾客半年要吃多少蒜;第二,即使半年要吃的蒜她半天就能剥出来,这少了皮的蒜瓣儿将是一种怎样的保存方法?第三,沙果所说‘半年的蒜’,当真经过店老板的确认了么?但我不愿就此事去和沙果深究,我愿意沙果高兴,不愿意因为客观对此事的一点怀疑,使她也对自己的成绩产生怀疑”可知,沙果精神层面的美好和她身体上的残缺形成了巨大反差,而这种巨大的反差,更凸显了作者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讴歌美好的灵魂的创作理念。
故答案为:①善良真诚热情:沙果感受到大妈和“我”对她的善意,就回报给我们最大的真诚热情,帮大妈取奶,给“我”找零儿;②沙果渴望融入社会,靠努力赢得认可。在奶站做义工,努力做好事情;去饭馆打工,认真洗盘子和碗、剥蒜,沙果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的爱;③沙果精神层面的美好和她身体上的残缺形成了巨大反差,而这种巨大的反差,更凸显了作者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讴歌美好的灵魂的创作理念。【答案】10.A11.C12.C13.①当时枢府有不赞同这事的,屡次阻挠他,辛弃疾行动更加积极,终究不能改变。②辛弃疾一向擅长作词,他写的词风格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知道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及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明确古文化常识的相关知识及词语含义,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考生具体解答此类题,要理解文本的内容,然后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最后选择最符合题干要求的一项。
(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把握文言句子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适当增删调补换,从而使句子通顺。参考译文:辛弃疾,字幼安,是山东历城人。绍兴三十二年,宋高宗在建康犒劳军队。召见他,授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乾道六年,辛弃疾改任司农寺主簿,出任滁州知州。滁州遭战火毁坏严重,井井凋零破败,辛弃疾放宽并减轻赋税,招抚逃难流散的百姓,训练民兵,建议军队屯田,并创立了奠枕楼、繁雄馆。朝廷征召辛弃疾做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一向看重他,叶衡入朝任宰相,竭力推荐辛弃疾为人慷慨,有远大谋略。不久,辛弃疾担任了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又因为湖南连着两广,与溪峒蛮獠相连,草寇时常出现,不仅是风俗顽劣剽悍,也是武备空虚造成的。于是辛弃疾就上奏折说:“军事行政的弊端在于统领不一致,差遣兵士攻城掠地,一点儿也没有停息的时候。请依照福建左翼军的例子,另创建一支军队,用湖南飞虎做名字,只隶属于三牙、枢密院,专门听从帅臣节制调度,或许能让蛮夷獠民知道军威,望风惧怕降服。”皇帝下诏委任他进行规划。当时枢府有不赞同这事的,屡次阻挠他,辛弃疾行动更加积极,终究不能改变。(虽然)各种费用上万计,(但)辛弃疾善于斡旋,事情都能马上解决。议论的人用收刮的罪名奏告,朝廷就下发了御前金字牌,让他立即停止。辛弃疾接到后把它藏了起来,出去严责监办的人,限期一个月建成飞虎营栅,超过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飞虎营栅如期落成。军队建成,雄镇一方,是江上各部队中最好的一支。辛弃疾为人豪爽,崇尚气节,能识别和提拔有才能的人,所交多是海内名士。辛弃疾曾和朱熹游历武夷山,作赋《九曲棹歌》。朱熹写“克己复礼”“风兴夜寐”为他的两座斋室题字。朱熹死时伪学正遭禁止门生故旧共至没有为他送葬的。辛弃疾写祭文去哭他说:“永垂不朽的,是你世世代代流传下去的名声。谁说你死了,你令人敬畏,仍然像活着一样!”辛弃疾一向擅长作词,他写的词风格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路过辛弃疾墓旁的僧房,听到有声音在堂上大呼,好像在鸣发心中的不平,从傍晚到半夜一直不停。谢枋得点着蜡烛写文章,准备天亮祭祀辛弃疾,文章写成声音才停止。德祐初年,谢枋得向朝廷请示,朝廷加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敏。10.句意:辛弃疾曾和朱熹游历武夷山,作赋《九曲棹歌》。朱熹写“克忌复礼”“夙兴夜寐”,为他的两座斋室题字。朱熹死时,伪学正遭禁止,门生故旧甚至没有为他送葬的。“夙兴夜寐”作“书”的宾语,后面断开;“题其二斋室”的主语为“朱熹”,此处省略主语,前面断开。排除B;“熹殁”,主谓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前后断开。排除C;“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至”为副词,以至,作状语,句子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答案为:A。11.C.“含义相同”错误,“期一月”中的“期”是约定;“期年”意思是“满一年”,句意:满一年之后。所以两个“期”含义不同。故答案为:C。12.C.“辛弃疾却将金牌返还”错误,原文是“弃疾受而藏之”,意思是“辛弃疾接到后把它藏了起来”,并没有返还。故答案为:C。13.①“沮”,阻挠;“卒”,终究;“夺”,改变。译文:当时枢府有不赞同这事的,屡次阻挠他,辛弃疾行动更加积极,终究不能改变。②“雅”一向;“善”,擅长;“行世”,流传于世。译文:辛弃疾一向擅长作词,他写的词风格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故答案为:①当时枢府有不赞同这事的,屡次阻挠他,辛弃疾行动更加积极,终究不能改变。②辛弃疾一向擅长作词,他写的词风格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答案】14.C15.①比喻(以声摹声)。将音乐声比作(幕写为)风雨声、鬼神语、喜鹊叫、猿啼声等,形象生动。②多用拟声词(叠词)。“飒飒”“切切”模拟声音,使声音具体可感,让读者如临其境。③对比。通过乐声粗细、悲喜的对比,描写出乐声的变化多端。【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所使用的手法的分析和把握能力。在仔细理解相应诗句的基础上准确地答出使用的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效果。14.C.“与‘主人下马客在船’有异曲同工之妙”有误,并无异曲同工之妙,此句并非侧面烘托。故答案为:C。15.比喻。本诗中“飒飒风和雨”,把响亮的乐声比作风吹雨;“切切鬼神语”,把细切的乐声比作鬼神说话;“又如鹊报喜”,把欢快的乐声比作喜鹊报喜;“转作猿啼苦”,把悲凄的乐声比作猿哀啼。《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即为比喻。拟声(摹声)(叠词)。本诗“飒飒”“切切”是拟声词,形象地描摹了五弦琴弹奏的乐音。《琵琶行》中“嘈嘈”摹写声音的浑宏悠长。对比。写声音大时,响亮的音符在涌动和散播;小时柔软的音符几乎消失殆尽。这是粗细的对比。还说像喜鹊的报喜歌一样高兴,接着又如长臂猿不祥的哭声,这是悲喜的对比,写出了乐声的变化多端。
故答案为:①比喻(以声摹声)。将音乐声比作(幕写为)风雨声、鬼神语、喜鹊叫、猿啼声等,形象生动。②多用拟声词(叠词)。“飒飒”“切切”模拟声音,使声音具体可感,让读者如临其境。③对比。通过乐声粗细、悲喜的对比,描写出乐声的变化多端。16.【答案】(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5)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6)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7)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8)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解析】【分析】本题需要重点识记和正确书写的重点字词有:舫、唯、作客、摧眉、豪杰、酹、狼居胥、赢、佛狸、神鸦、次第。
故答案为:
(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5)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6)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7)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8)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作答的关键是反复诵读,多强化记忆,特别是要注意不写错别字,不多写也不漏写。【答案】17.C18.B19.不但亲属关系如此;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中心势力的变化。【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辨析近义成语(词语)的能力。要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仪器仪表行业人力资源管理总结
- 提升医疗质量树立医院良好形象的年度总结
- 娱乐体育行业员工福利
- 机动车维修行业助理工作总结
- 体育馆前台服务总结
- 放射科护士确保检查准确
- 护理部一年来的工作总结与改进计划
- 话务员岗位分析快递行业
- 比赛计课程设计
- 小学频率副词课程设计
- 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地理 含答案
- 重庆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试卷(含答案)3
- 水下土方疏浚(水力冲挖)施工方案
- 以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2022年春)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人工智能与信息社会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DB13(J) 148-2012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
- 2023浙教版小学劳动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含目录)
- 2024年江西三校生对口升学考试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现金流视角下的绿地集团财务风险防范探究(定量论文)》11000字】
-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与相关事故案例培训课件
- 2024至2030年中国冲调饮料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