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伤诊疗规范_第1页
冻伤诊疗规范_第2页
冻伤诊疗规范_第3页
冻伤诊疗规范_第4页
冻伤诊疗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冻伤诊疗规范一、辅助检查:1、常规检查:血常规+CRP、尿常规、便常规、血生化全项、凝血、心电图、胸片、术前四项、血型鉴定、胸部正侧位片/肺部CT等。2、创面细菌培养和药敏测定,必要时进行真菌培养。疑有侵袭性感染时可行血细菌和真菌培养。二、诊断及诊断依据局部冻伤按损伤深度可分为4度。在冻融以前,伤处皮肤苍白、温度低、麻木、刺痛,不易区分深度。复温后不同深度的创面表现不同。(1)Ⅰ度冻伤:损伤在表皮层。受伤早期皮肤苍白,复温后局部充血发红,压之变白,局部皮温增高,主要症状是先出现麻木感,复温后出现针刺样疼痛、痒感、灼热感,不出现水疱,一周内表皮干脱而愈,不留瘢痕。有时在冻伤部位可遗留出汗过多或冷感等症状,并可持续数周或数月。Ⅰ度冻伤近似轻度冻疮,但冻伤的发病经过较明确。(2)Ⅱ度冻伤:损伤达真皮层。局部红肿较明显,且有水疱形成,水泡内为血清状液或捎带血性,水疱底淡红或鲜红。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若无感染,局部可结痂。偏浅的创面,损伤达真皮浅层,2周左右可脱痂愈合,不留瘢痕,可有色素沉着;偏深的创面,损伤深达真皮层,约需3-4周脱痂愈合,愈后常有瘢痕增生及功能障碍,局部常可有感觉异常。(3)Ⅲ度冻伤:损伤皮肤全层或深达皮下组织。创面由苍白色变为黑褐色,知觉消失,其周围有红肿、疼痛,并可出现血性水疱,水疱底呈暗红色。若无感染,局部可结痂(痂下可显树枝状栓塞的血管)。因皮肤及其附件已全部坏死,无上皮再生的来源,必须靠植皮而愈合。只有很局限的小面积散在的Ⅲ度冻伤,才有可能靠周围健康皮肤的上皮爬行而收缩愈合。愈后留有瘢痕与功能障碍。(4)Ⅳ度冻伤:损伤深达肌肉、骨等组织。局部表现类似Ⅲ度冻伤,即伤处发生局部坏死、紧缩感或凹陷,其周围有炎症反应,坏死组织常与骨突出部紧密粘连,常需在处理中确定其深度。如无感染可引起干性坏疽,在健康组织上覆有黑色硬壳;如合并感染可发生灰色水肿,软性的湿性坏疽较少见;还可因血管病变扩展而使坏死扩大加重。治愈后多留有功能障碍或致残。三、治疗原则及方案(一)治疗原则1.保护受伤部位,迅速使病人脱离低温坏境和制冷因素,以防止再次受冻。尽早用温水快速复温,推荐水浴温度为(40-42℃),时间约为30min,至肢端感觉恢复及转红润。2.保护血管,防治血栓,改善循环。3.防治休克与感染。4.用非手术和手术的方法促进创面早日愈合,减轻伤残。5.保护脏器功能,防治多器官功能不全。6.加强营养支持,保证热量供给。(二)急救与全身治疗:重度冻伤的急救处置是否及时和正确,关系到病人的预后,有无伤残,是否发生并发症,甚至关系到病人的生命。1.实施保温措施发现冻伤患者后,抓紧时机,立即用棉被、毛毯或皮大衣保护受冻部位,迅速使病人脱离低温环境和致冷因素,以防止再次受冻。尽快将患者送到温暖的室内或医院。2.温水快速复温这是治疗重度冻伤效果显著的关键措施。迅速脱掉冻伤者寒冷潮湿的衣服和鞋袜,然后尽快使局部或全浸入40℃~42℃的温水中进行快速复温。若衣服、手套、鞋袜和身体冻结在一起不易脱掉时,不要强行脱去,可一起浸入40℃~42℃的温水中,在复温的过程中逐渐脱掉。复温时水量要足够,水温要比较稳定,冻伤局部在20~30分钟内复温。温水浸泡至皮肤颜色恢复、组织变软、肢端转红润、皮温达36℃左右为度。浸泡过久会增加组织代谢,反而不利于恢复。浸泡时可轻轻按摩未损伤的部分,帮助改善循环。及时的复温能减轻局部冻伤所致的组织损伤。复温后继续采取保温措施,保护受伤部位,预防外伤。复温切忌采用雪搓、室内自然复温、冷水浸泡、猛力捶打受冻部位或直接火烤等不合理的错误做法。3.防治休克严重的冻伤可能合并休克。在脱离冷环境、温水快速融化复温的同时,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补充血容量。根据防止休克的临床指标和检验结果,来调整输液成分和速度。避免使用缩血管药物。4.保护血管,防治血栓,改善循环由于冻伤常继发肢体血管的改变,如内皮损伤、血栓形成、血管痉挛或狭窄等,严重时加重肢端损伤程度或延迟创面愈合时间,故选用改善血循环的药物。应用保护血管壁或促进细胞修复的药物,如:炉丁20mg,每日3次,口服;维生素C5g,每日1次,静滴;或维生素E20mg,每日3次,口服等。应用小分子右旋糖酐静脉点滴,用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治血栓形成,给药时间越早越好,每日500~1000ml,持续7~10日,滴注速度要慢。应用尿激酶、降纤酶溶栓,以求改善血循环。必要时也可采用妥拉苏林、潘生丁、丁咯地尔、罂粟碱等药物。也可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5.给予热饮料平稳后可口服热饮料,如茶水、牛奶、咖啡、姜汤、豆浆或米汤等。6.注射破伤风抗毒素。7.冻伤早期可以吸氧、高压氧疗法或静脉液体给氧,增加局部组织的供氧,维持组织活力,促进血管和细胞再生,减少冻区组织丧失。8.防治感染合理选用抗生素,要兼顾肝肾功能情况。有深部坏死者应合用对厌氧菌有效的药物,如青霉素、甲硝唑、替硝唑等。9.营养供给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同时注意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平衡,补充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利于冻伤组织的恢复,促进创面修复,增强机体免疫力。10.保护脏器功能防止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发生。全身冻伤和严重冻伤的病人特别要注意防治休克,维护呼吸功能,注意发生脑水肿和肾功能不全,给以利尿剂如甘露醇、速尿及碱化尿液,适当给以碳酸氢钠。11.给予镇静剂在复温过程中或复温后,患者可出现剧烈疼痛,可用吗啡、哌替啶等镇痛剂。12.注意有无复合伤对大出血、脏器破裂、骨折、开放性气胸、脑外伤等,应当实施相应的急救处理。(三)转送:经现场抢救、快速复温、抗休克治疗、病情比较稳定后,需及时转送医院进行专科治疗。转送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受伤地距离医院较近可直接送往医院。2.如距离医院较远,可经现场急救、快速复温、休克平稳后在尽快转送医院。3.转送途中应特别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再次受冻。4.转送前注意保护创面,避免再次受损伤和污染,有条件可采取包扎后在转送。(四)创面处理1.处理原则彻底清除坏死剥脱组织,清除创面及其周围污物、异物和污垢,剔除冻区周围毛发,之后用0.5%洗必泰冲洗创面及创周,防止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早期愈合,愈后减少瘢痕,最大限度地减少伤残。2.轻度(Ⅰ、Ⅱ度)冻伤Ⅰ度冻伤可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也可以外用止痛霜剂,不需特殊处置。小面积浅的Ⅱ度冻伤清创后,如水疱皮完整,可予以保留,抽搐水疱液,消毒包扎,水泡皮可充当生物敷料,保护创面,减轻疼痛,且可加速创面愈合。如水疱皮已撕脱,可清除水泡皮,用无菌油纱布包扎,除敷料浸透、有异味或有感染迹象,不必经常换药,以免损伤新生上皮。如已浸透或创面感染,应勤换敷料,面积小可以采取包扎疗法,面积大可以采用暴露疗法,可外用磺胺嘧啶银、磺胺嘧啶锌、碘伏等,保护好痂皮。较浅的Ⅱ度冻伤约2周左右愈合,留有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较深的Ⅱ度冻伤约3-4周愈合,留有瘢痕,也可以在病情平稳后采用削痂手术治疗,削除坏死组织至健康平面,然后用油纱、生物敷料或异体皮覆盖包扎。3.Ⅲ度冻伤可采取暴露疗法,彻底清创,清除污染和水疱皮。Ⅲ度、Ⅳ度冻伤如果单抽水疱液、保留水疱皮可增加感染机会,加重毒素吸收。待病情稳定、坏死境界清楚后,可考虑尽早切痂植皮或延期植皮。如为环形Ⅲ度冻伤,影响血液循环,应作切开减张。4.Ⅳ度冻伤要彻底清创,尽早做筋膜减张切开引流术,同时也探查损伤深度。以利于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条件允许时应尽早手术,清除已确认的坏死组织,有利于多保留肢体,减少感染,减少毒素吸收,保护肾脏功能,防止气性坏疽的发生,加速创面修复,缩短治疗时间。清创后根据损伤情况,考虑植皮和皮瓣转移。也可以继续换药,反复清除残留的坏死组织,长出肉芽组织后在植皮。5.指(趾)Ⅲ度、Ⅳ度冻伤注意消毒、清创要彻底,多采用暴露疗法,待其坏死境界清楚后再去除坏死组织,尽量多保留指(趾)的长度。6.截肢的适应症与时机的选择(1)肢体坏死严重,为了防止发生急性肾衰竭、气性坏疽等严重并发症,应尽早实施截肢手术。(2)肢体坏死出现组织分界线后,可手术探查各层组织,如深部已确实全部坏死,可立即进行截肢。冻伤出现重度创面脓毒症、急性肾衰竭、气性坏疽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时,可考虑尽早截肢。五、手术禁忌症:1、有严重内科疾病者;2、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者;3、有精神疾患或更年期神经官能症者;4、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5、伴有心脑血管病、心功能不全者,高血压病、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者应视为相对禁忌证。六、术前评估:1.常规化验项目:血常规+CRP、尿常规、便常规、血生化、凝血、心电图、胸片/肺部CT、术前四项、血型鉴定。2.入院血栓筛查初评为中高危者必查:蛋白C、蛋白S、同型半胱氨酸、血栓弹力图(标本送血液科化验,术前判断患者是否为易栓体质),此项目入院血栓筛查初评为中高危者必查3.需皮瓣转移患者,行相关CTA、血管造影、血管多普勒等相关检查4.心脏彩超、颈部彩超、动脉血气分析(60岁以上者)七、术后需重点观察的临床表现及体征1、观察患者意识、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指标;2、观察术区包扎渗出及渗血情况,皮瓣血运(颜色、温度及充盈反应);3、观察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变化及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八、术后病情观察需要完善及关注检查检验项目。1.血常规、CRP(术后第1、3天,病情变化随时)2.肝功能、肾功能、离子3(术后第1、3天,病情变化随时),术后3天内复查一次凝血功能。3.术后第三天取皮区换药,植皮区7天换药(必要时可3天换药)4.预防血栓指导:按摩、屈伸活到、足踝运动,必要时术后24小时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等。九、术后可能出现主要并发症:1、皮片下出现血肿需给予清除;2、术区感染:患者术后发热,创面及创周红肿,脓性分泌物,炎性指标明显增高。如出现上述症状积极给予抗感染治疗,剪除感染皮片,创面局部应用有效抗菌药物溶液,感染控制后补植自体皮片。行分泌物培养及药敏检查,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3.皮瓣血运障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