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插秧歌》课件高一语文课堂(必修上册)_第1页
6.2《插秧歌》课件高一语文课堂(必修上册)_第2页
6.2《插秧歌》课件高一语文课堂(必修上册)_第3页
6.2《插秧歌》课件高一语文课堂(必修上册)_第4页
6.2《插秧歌》课件高一语文课堂(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插秧歌宋杨万里育苗抛秧插秧施肥、杀虫放水(补水)收获识作者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著有《诚斋集》等。“诚斋体”

诚斋体是南宋杨万里(号诚斋)所创诗体名。他始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唐人绝句,中年以后弃去前学,别出机杼而自成一体。其诗主要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大而高山流水,小而游蜂戏蝶,无不收拾入诗。语言平易浅近,新鲜活泼,大量采用俚语谣谚。想象丰富新颖,描写生动,诙谐幽默,饶有风趣,为中国诗歌所罕见。师法自然,一反江西派艰涩险怪之习气。诗杨万里广泛地向前辈学习,但又绝不为前辈所固,别转一路,自成一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风。初学江西诗派,重在字句韵律上着意,五十岁以后诗风转变,由师法前人到师法自然,创造了他独具特色的“诚斋体”。诚斋体讲究所谓“活法”,即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情趣,用幽默诙谐、平易浅近的语言表达出来。词杨万里所作词风格清新,富于情趣,颇类其诗。散文杨万里的散文中亦不乏佳作,他为文兼擅众体,步趋韩柳(韩愈、柳宗元)。其作品中密栗深邃、雅健幽峭之处,尤与柳宗元相似,友人以此推崇杨万里,他也如此自认。了解文学成就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杨万里立朝刚正,遇事敢言,指摘时弊,无所顾忌,因而始终不得大用。他一生视仕宦富贵犹如敝履,随时准备唾弃。在作京官时,就预先准备好了由杭州回家盘缠,锁置箱中,藏在卧室,又戒家人不许置物,以免离职回乡行李累赘,就这样“日日若促装”待发者。这与那些斤斤营求升迁、患得患失之辈适成鲜明对照。杨万里为官清正廉洁,不扰百姓,不贪钱物。江东转运副使任满时,应有余钱万缗,他全弃之于官库,一文不取而归。退休南溪之上,自家老屋一隅,仅避风雨。当时诗人徐玑称赞他“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投杨诚斋》),正是他清贫一生的真实写照。人物轶事探究背景

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常州任满,西归故乡吉水,途经衢州(今浙江衢州),时值农田大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之辛劳,作该诗。插秧歌宋·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dōu jiǎ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shì chú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紧张繁忙的劳动场景解释词语,明确诗意。【译文】:丈夫把秧苗扔给妻子,小儿子拔秧苗大儿子插。斗笠作头盔蓑衣作盔甲,雨水从头流入脖颈沾湿肩膀。呼唤他们歇息一会把早饭吃了,只弯腰低头忙作无人作答。秧苗还未栽稳,稻田还没有插完,您把饭放这儿,赶紧回去照看好那帮鸡鸭鹅儿们。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层:首联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第二层:领联点明雨中抢插秋苗的情形。第三层:颈联写劳作的忘我程度。第四层:尾联写田夫对送饭人的回应。层次结构

作者在首联连用四个动词“抛”“接”“拔”“插”,用的非常精彩,作者为什么要连用这四个动词,请尝试赏析。

首联写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农谚说“不误农时”,插秧关系到来年收成的好坏。因此,每逢插秧季节,不论男女老少都要起早贪黑,投入到劳动中去。诗中正是根据这一特点,用了四个动词“抛”“接”“拔”“插”准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赏析首联: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颔联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思考:本联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赏析颔联: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值此农忙季节,偏又遇到阴雨连绵,这使得本来就紧张繁忙的插秧劳动更增添了几分艰辛。诗人巧用两个比喻,把他们头上戴的斗笠比作头盔,把身上披的蓑衣比作铁甲。头盔和铁甲都是战士打仗必备的装束,如此比喻,也就将插秧的情景比作了战斗场景,突出了劳动的紧张气氛。诗人以一种貌似轻松的笔调言之,实际上饱含苦涩意味,表现了农民的艰辛以及作者对农民的关心。“笠是兜鍪蓑是甲”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①“笠是兜鍪蓑是甲”巧妙地叠用两个比喻,把他们头上戴的斗笠比作头盔,把身上披的衣比作铁甲(手法)②如此比喻,也就将插秧的情景比作了战斗场景,突出了劳动的艰辛与紧张(效果)③诗人以一种貌似轻松的笔调言之,实际上却充满了苦涩意味,表达了对冒雨的农民深切的关心(情感)赏析颈联: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颈联写劳作的忘我程度。家人送饭让歇一会儿却无人答话,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如此便写出抢插的紧张程度。赏析尾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尾联:模拟农夫口吻说这块田还没有插完,让赶紧照看好小鹅小鸭。写出全家其乐融融的画面。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如何理解这里的“只不答”,从这四句能看出劳动人民怎样的品质?

农妇招呼农夫休息一会儿,并且说趁着这个时间,赶快吃早饭。“低头折腰只不答”是农夫的反应:他依然低头弯腰的忙活着,连抬头说句话的功夫也没有。这里“只不答”并非一声不吭,而是没有直接回答农妇“歇”或者不“歇”。事实上,他一边干活,一边回答了他不能“歇半霎”的原因:秧苗刚栽下去,根还不牢固,再说还没有栽完,怎么能“歇半霎”呢?他手里的活不能停下,而且还叮嘱妇人:你先去回家照看一下家鹅和雏鸡。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妙不可言。它使全诗意境得以拓展,主题得到深化。由插秧到家务事,真是忙上加忙,从而劳动者的艰辛和劳苦全都表现了出来。作者运用哪些描写手法再现江南农户紧张忙碌而又秩序井然的插秧场景?①动作描写。一、二句连用四个动词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抛”“接”“插”“拔”四个动词准确地刻画出全家老小分工严密、配合默契、低头插秧的专注,勾勒出一幅全家老少为抢农时忙碌不停的场景描写。五、六句,撷取田夫“低头弯腰”的动作,生动再现了农夫为赶农时无暇顾及家人呼唤的紧张与忙碌。②环境描写。“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写雨势之猛,天气条件极为恶劣。虽然带着斗笠,穿着蓑衣,雨水仍从头上湿到肩胛。农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插秧不辍,表现了农事的繁忙与紧张。③语言描写。“秧根未牢莳未匝”借农夫之口展现了农事的繁重。“照管鹅儿与雏鸭”,送饭人也被安排上保护秧苗的任务,江南农户紧张忙碌而又秩序井然的插秧情景映现在读者眼前。请结合诗歌的后四句,分析农夫这一人物形象。诗中的农夫是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忘我劳作的农人。面对家人的呼唤,农夫“低头”“折腰”,继续劳作,甚至连抬头的功夫也没有。撷取田夫的肢体动作,塑造了一位无暇饮食、时时尽力、忘我劳作的农民,最后两句用极富生活气息、生动实的农家语言勾勒出一位勒劳质朴、事事操心的农人形象。作者通过塑造农夫这一形象,赞美了广大勤劳淳朴的农民,同时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分析诗歌特色【任务引导】本诗鲜明的反映了“诚斋体”的特点,再读本诗,尝试归纳“诚斋体”的主要特点。可以从诗的内容、形式、语言特点等角度入手。

本诗鲜明的反映了“诚斋体”的特点,再读本诗,尝试归纳“诚斋体”的主要特点。可以从诗的内容、语言特点等角度入手。从内容上来看,直接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日常生活场景,因而既形象自然,又新鲜风趣,富有生活趣味。从语言特点来说,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清新自然,近于口语,生动活泼。

《插秧歌》运用民歌手法,选取日常劳动场景,描绘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他们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干得热火朝天而秩序井然。诗作表现出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富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明晰主旨比较阅读小组讨论,比较《插秧歌》和《芣苢》的异同。提示:可以从诗歌主题、诗歌形式、诗歌艺术手法上进行比较。比较异同

从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来看:《芣苢》一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的变换运用,其余文字均无改变,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产生简单明快,回环往复的音乐感。而《插秧歌》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巧用动词、修辞、以白描的手法,描写了雨中抢插秧苗的艰辛和紧张。语言质朴自然又不乏新奇快语。比较异同

从诗歌主题和表达情感上来看:两首诗歌都是以“劳动”为主题,展现的都是劳动的场面。从情感上来说,虽然都表达了劳动的快乐;但《芣苢》重于表现劳动的喜悦;《插秧歌》中写农家人冒雨插秧的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