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学案班级:姓名: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学习指导】概况:明清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处于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夜理解:①明朝的兴亡;②郑和下西洋与海禁记忆:①明朝的中央权力机构有何变动②明朝边疆治理的意义【项目探究】一、明朝兴亡(了解)1368年建立,定都应天府(今南京),朱元璋(谥号)即明太祖;明成祖时迁都北京;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明朝灭亡。二、明朝中枢权力结构的调整1、阅读课本P77—P78内容,概括明朝的中央权力机构有何变动?材料一严嵩担任内阁首辅十余年,专权固宠,俨然以丞相自居,晚年失宠,罢官家居而卒。张居正作为有明一代最有权势的阁臣,被万历皇帝削官号,没家产。擅权的宦官头目,如汪直、刘瑾、魏忠贤等,都被皇帝轻易罢免甚至处死。——据《教师教学用书》整理材料二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神宗实录》2、如何认识皇权与内阁,宦官专权的关系?三、明朝的边疆治理对象概括政策边疆治理的意义?蒙古西藏东北日本葡萄牙无有效手段荷兰四、对外交往1、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目的是宣扬国威,而非经济目的,给明朝带来较大财政负担,未能持续。(背过)2、海禁材料寸板不许下海……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朱元璋(1368—1398)《禁海令》隆庆年间(1567—1572),“准贩东西二洋”。福建“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结合材料,说明大明王朝海禁政策有何变化,并分析原因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针对性训练】考点一:明朝中枢权力结构的调整考点二:明朝的边疆治理与对外交往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迅速)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朱元璋《皇明祖训·祖训首章》材料二有明之无善治(制度腐败),自高皇帝(朱元璋)罢丞相始也。……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明末清初)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据材料,朱元璋和黄宗羲对废丞相的不同认识。朱元璋认为废除丞相,利于巩固皇权,维护统治;黄宗羲认为废除丞相,不利于辅助君主,导致明王朝政治腐败;(2)说明朱元璋、黄宗羲对丞相制度认识不同的原因。①时代不同:朱元璋为明初,吸取元朝相权过大教训;黄宗羲为明末清初,反思明亡教训。②立场不同:朱元璋站在君主角度,力图加强皇权;黄宗羲站在明亡遗民角度,反思明朝制度得失。【项目探究】一、明朝兴亡(了解)1368年建立,定都应天府(今南京),朱元璋(谥号)即明太祖;明成祖时迁都北京;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明朝灭亡。二、明朝中枢权力结构的调整1、阅读课本P77—P78内容,概括明朝的中央权力机构有何变动?①明太祖为加强皇权,废丞相,皇帝直接领导六部;②明成祖设内阁,内阁“票拟”奏章处理意见,后由皇帝“批红”;③宦官专权,司礼监代皇帝“批红”,通过东厂、锦衣卫监察官民;材料一严嵩担任内阁首辅十余年,专权固宠,俨然以丞相自居,晚年失宠,罢官家居而卒。张居正作为有明一代最有权势的阁臣,被万历皇帝削官号,没家产。擅权的宦官头目,如汪直、刘瑾、魏忠贤等,都被皇帝轻易罢免甚至处死。——据《教师教学用书》整理材料二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神宗实录》2、如何认识皇权与内阁,宦官专权的关系?内阁只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内阁与宦官权力的大小取决于皇帝的信任,实质是专制皇权加强的产物三、明朝的边疆治理对象概括政策边疆治理的意义?陆疆蒙古战争、修长城、和议、互市①民族交融,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②开发边疆,促进与内地经济、文化交流;③加强边疆管理,巩固中央集权;④奠定后世中国的版图;⑤对后世处理民族关系提供借鉴;西藏册封、设行都指挥使司、任用藏族上层人士管理东北招抚、册封、设奴儿干都司海疆日本战争(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无有效手段荷兰四、对外交往1、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目的是宣扬国威,而非经济目的,给明朝带来较大财政负担,未能持续。2、海禁材料寸板不许下海……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朱元璋(1368—1398)《禁海令》隆庆年间(1567—1572),“准贩东西二洋”。福建“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结合材料,说明大明王朝海禁政策有何变化,并分析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