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结构设计原理》笔记(十三章)第一章:引言1.1结构设计的定义与重要性结构设计是土木工程领域中的核心环节,它涉及建筑物、桥梁、塔架等各类工程结构的构思、计算与优化,确保结构在预定的使用寿命内能够承受各种外部荷载并保持稳定性与安全性。结构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优秀的结构设计不仅能够提升工程品质,还能在自然灾害(如地震、风灾)面前提供更强的抵御能力,减少损失。1.2结构设计的历史发展概述古代时期:早期的结构设计多依赖于经验与传统,如古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展现了古人对石材、木材等自然材料的有效利用。文艺复兴至工业革命:随着数学、物理学的进步,结构设计开始融入科学原理,如伽利略对重力的研究为桥梁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近现代: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钢筋混凝土、钢材等新材料的出现,以及力学理论的深入发展,推动了结构设计理论的飞跃,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等复杂结构成为可能。当代: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有限元分析(FEA)等技术的应用,使结构设计更加精确高效,同时,可持续设计理念与绿色建筑的要求促使结构设计向环保、节能方向发展。1.3课程目标与学习方法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与技能,包括荷载分析、材料选择、结构体系设计、抗震设计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方法: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室操作等多种方式,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主动学习: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参与讨论,主动探索结构设计的新技术、新理念。团队合作:小组项目与作业,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模拟真实工程环境中的沟通与协调。1.4结构工程的基本原则与伦理安全性:首要原则,确保结构在正常使用及极端条件下均不发生破坏。经济性: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追求成本效益最大化。可持续性:考虑环境影响,采用环保材料,减少能耗,促进循环利用。美学:结构不仅是工程,也是艺术,应追求功能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伦理责任:工程师应对其设计负责,确保设计符合法律法规,维护公众利益。第二章:基础力学复习2.1静力学基本原理力的平衡条件: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指出,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因此,静力学中力的平衡条件为合力为零,即ΣF=0,同时,对于力矩平衡,ΣM=0。力矩与力偶:力矩是力与力臂的乘积,表示力的转动效应。力偶是由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的力组成,它使物体产生纯转动。2.2材料力学基础应力与应变:应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反映材料抵抗外力变形的能力;应变是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形状变化,两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胡克定律),即σ=Eε,其中σ为应力,E为弹性模量,ε为应变。弹性模量与泊松比:弹性模量E是衡量材料刚度的重要指标,反映了材料在弹性阶段应力与应变的比例关系;泊松比ν描述了材料在单向受力时,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之比,反映了材料的横向变形特性。强度理论与破坏准则:强度理论用于判断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破坏条件,如最大拉应力理论、最大剪应力理论等;破坏准则则具体规定了材料发生破坏时的应力状态界限,如Tresca准则、Mises准则等。2.3结构动力学简介振动基本概念:结构在外部激励(如地震、风载)作用下会产生振动,其基本参数包括振幅、频率和相位。单自由度系统振动分析:对于简化的单自由度系统(如单摆、弹簧-质点系统),可以通过建立运动方程,利用解析法或数值法求解其振动响应,如位移、速度、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阻尼与共振:阻尼是阻碍振动能量传递的因素,它的存在使得振动逐渐衰减;共振是当外部激励频率接近系统固有频率时,系统振幅急剧增大的现象,设计时需避免共振以保证结构安全。第三章:结构类型与体系3.1常见结构类型梁:承受弯矩与剪力的构件,广泛应用于楼板、桥梁等。板:薄而平的构件,主要承受面内荷载,如楼板、屋面板。壳:曲面结构,能有效传递荷载至支撑点,如穹顶、壳体屋顶。拱:利用自身形状将荷载转化为轴向压力,适用于大跨度空间,如桥梁、体育馆屋顶。框架:由梁、柱等刚性连接组成的结构体系,能承担水平与垂直荷载,如高层建筑。桁架:由杆件通过节点连接形成的格构式结构,主要用于承受轴向力,如桥梁、塔架。3.2结构体系分类平面结构与空间结构:平面结构如框架结构在平面上展开,空间结构则三维分布,如网架、网壳。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静定结构在外力作用下,其内力与变形可唯一确定;超静定结构则存在多余约束,需考虑变形协调条件求解。3.3结构选型依据与案例分析选型依据:结构选型需综合考虑使用功能、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施工条件、经济性等因素。案例分析:悉尼歌剧院:采用壳体结构,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实现了艺术与工程的完美结合。埃菲尔铁塔:桁架结构的典范,展现了钢铁材料的潜力与美学价值。台北101大楼:框架-核心筒结构,通过阻尼器有效减少了风振影响,体现了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理念。在结构设计中,深刻理解并掌握各类结构类型的特点与适用条件,是进行合理选型、优化设计的关键。同时,通过对经典案例的分析,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启发创新思维,不断提升自身的设计能力。第四章:荷载与作用4.1恒荷载与活荷载恒荷载:指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长期存在且基本不变的荷载,如结构自重、固定设备重量等。特点是稳定、可预测,对结构设计具有基础性影响。活荷载:指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变化或临时施加的荷载,如人员活动、家具摆放、风雪荷载等。特点是变化性大,需根据使用情况和规范要求合理估计。荷载组合:在结构设计中,需考虑多种荷载同时作用的情况,通过荷载组合确定最不利荷载工况,确保结构安全。4.2风荷载、雪荷载及地震作用风荷载:由风对结构产生的压力或吸力引起,其大小与风速、风向、结构形状及地面粗糙度等因素有关。设计时需依据气象资料和风洞试验结果,采用适当的风荷载计算公式。雪荷载:指积雪对结构产生的重力荷载,受地理位置、季节、雪深及雪密度等因素影响。设计时需考虑雪荷载的均匀分布与局部堆积情况。地震作用:地震时,地面运动引起结构振动,产生惯性力,对结构造成破坏。地震作用的大小与地震烈度、结构自振周期、阻尼比等因素有关。设计时需遵循抗震设计规范,采取抗震构造措施。4.3特殊荷载考虑(如温度、爆炸等)温度荷载:温度变化引起结构热胀冷缩,产生附加应力,特别是大跨度结构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更为显著。设计时需考虑温度梯度、材料热膨胀系数等因素。爆炸荷载: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碎片对结构造成冲击和破坏。设计时需根据爆炸源类型、距离、能量等参数,采用专门的爆炸荷载计算模型。其他特殊荷载:如车辆撞击、船舶撞击、火灾等,均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专项分析,确保结构安全。4.4荷载组合与最不利情况分析荷载组合原则:根据结构使用功能和安全要求,将各种荷载按一定规则组合,形成多个荷载工况,以便全面评估结构性能。最不利情况分析:在所有荷载组合中,找出对结构最不利的情况,即最不利荷载组合,作为设计依据。这通常涉及多因素、多目标的优化问题,需要借助数学方法和计算机辅助工具。第五章:材料与构造5.1常用结构材料特性钢材:优点是强度高、塑性好、施工方便;缺点是耐火性差、易腐蚀。设计时需考虑钢材的牌号、规格、连接方式及防腐措施。混凝土:优点是耐久性好、成本低、可塑性强;缺点是自重大、抗拉强度低。设计时需关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配合比、浇筑质量及养护条件。木材:优点是质轻、强度高、易加工;缺点是易燃、易腐、尺寸稳定性差。设计时需选用优质木材,并采取防火、防腐处理。复合材料:如纤维增强塑料(FRP)、碳纤维等,具有高强度、轻质、耐腐蚀等特点,适用于特定场合,如桥梁加固、建筑幕墙等。5.2材料选择与连接方式材料选择原则:根据结构类型、荷载特点、使用环境、经济性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的材料。连接方式:焊接:适用于金属材料,具有连接牢固、密封性好的优点,但需注意焊接应力、热影响区等问题。螺栓连接:适用于各种材料,具有拆卸方便、传力明确的优点,但需考虑螺栓规格、预紧力、防松措施等。胶粘接:适用于非金属或异种材料,具有重量轻、应力分布均匀的优点,但需保证胶接面的清洁、干燥及胶粘剂的性能。5.3构造细节对结构性能的影响构造细节:如节点设计、构件截面形状、连接板厚度等,对结构性能有重要影响。合理的构造设计可以提高结构承载力、减少应力集中、改善耐久性。案例分析:如某高层建筑节点设计,通过优化节点构造,提高了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又如某桥梁加固工程,通过增加连接板厚度和采用高性能胶粘剂,有效提升了桥梁的承载力和耐久性。第六章:结构分析方法6.1经典力学方法力法:以结点位移为未知数,通过平衡条件建立方程组求解。适用于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位移法:以结构位移为未知数,通过变形协调条件建立方程组求解。特别适用于连续梁、框架等超静定结构。力矩分配法:针对结点转角未知的情况,通过力矩平衡和转动刚度分配原则逐步求解。适用于刚架、连续梁等结构。6.2有限元法基础有限元法:是一种数值分析方法,将连续体划分为有限个单元,通过单元分析和组装得到整体结构的解。具有适用范围广、精度高、易于处理复杂边界条件等优点。有限元分析步骤:建立模型、划分网格、定义材料属性、施加边界条件和荷载、求解及后处理。有限元软件:如ANSYS、ABAQUS、MIDAS等,提供了强大的有限元分析功能,极大提高了结构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6.3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仿真技术CAD技术: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设计、绘图、修改及优化等工作。具有高效、准确、易修改等优点,已成为现代结构设计的必备工具。仿真技术:通过模拟结构在实际使用中的受力状态,预测结构的性能和行为。如结构动力学仿真、非线性分析、疲劳寿命预测等,为结构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6.4近似分析方法简介近似分析方法:在某些情况下,为了简化计算或提高分析效率,可以采用近似分析方法。如塑性铰法、能量法等,它们基于一定的假设和简化条件,能够快速得到结构性能的近似解。适用范围与局限性:近似分析方法适用于某些特定类型的问题或初步设计阶段,能够提供定性的分析和初步的设计依据。但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和局限性,需要与其他分析方法相结合使用。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各种结构分析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及优缺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并熟练运用CAD技术和仿真技术进行结构设计和优化。同时,还应了解近似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范围,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快速得到结构性能的近似解。第七章:结构体系与选型7.1结构体系概述结构体系定义:结构体系是指由若干基本构件通过合理连接形成的整体,能够承担并传递荷载,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结构体系分类:根据受力特点,结构体系可分为梁板体系、框架体系、剪力墙体系、筒体体系等。7.2梁板体系梁板体系构成:由梁和板组成,梁作为主要承重构件,板则作为分布荷载的构件。受力特点:梁承受弯矩和剪力,板承受均布荷载并将其传递至梁上。该体系适用于跨度较小、荷载较轻的建筑。设计要点:需合理确定梁的高度和跨度,以及板的厚度和配筋,确保结构承载力和变形满足要求。7.3框架体系框架体系构成:由梁和柱组成,形成空间骨架,共同承担荷载。受力特点:框架体系具有整体性好、刚度大、抗震性能强的特点。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体系通过梁柱的协同工作,将荷载传递至基础。设计要点:需合理布置梁柱,确保结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同时,要注意节点设计,避免应力集中和脆性破坏。7.4剪力墙体系与筒体体系剪力墙体系:由剪力墙和连梁组成,剪力墙作为主要承重和抗震构件,连梁则起连接和耗能作用。该体系适用于高层建筑和抗震设防烈度较高的地区。设计要点:需合理确定剪力墙的厚度和间距,以及连梁的刚度和延性,确保结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满足要求。筒体体系:由筒体和裙房组成,筒体作为主要承重和抗震构件,裙房则起连接和围护作用。该体系适用于超高层建筑和特殊形状的建筑。设计要点:需合理确定筒体的尺寸和形状,以及裙房的布局和连接方式,确保结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同时,要注意筒体与裙房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产生不利的应力集中和变形。7.5结构选型原则与策略结构选型原则: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荷载特点、环境条件、经济性和施工条件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结构体系。结构选型策略:安全性:确保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经济性:在满足安全性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结构造价和运营成本。适用性: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美观要求,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结构体系。可持续性:注重结构的耐久性和可维护性,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第八章:结构设计与优化8.1结构设计流程初步设计: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荷载要求,确定结构体系、构件尺寸和配筋等初步方案。详细设计: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构件的详细计算和绘图,包括梁、柱、板、墙等构件的截面设计、配筋计算和节点设计等。施工图设计:根据详细设计结果,绘制施工图,包括构件布置图、配筋图、节点详图等,用于指导施工。8.2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拓扑优化:通过改变结构的拓扑形式,寻求最优的传力路径和构件布置。该方法适用于概念设计阶段,能够快速得到结构的初步方案。形状优化:在给定拓扑形式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构件的形状和尺寸,寻求最优的结构性能。该方法适用于详细设计阶段,能够进一步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和经济性。尺寸优化:在给定构件形状和拓扑形式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构件的尺寸(如截面高度、宽度、厚度等),寻求最优的结构性能。该方法适用于施工图设计阶段,能够确保结构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8.3结构优化设计软件与应用优化设计软件:如ANSYS、ABAQUS、SAP2000等,提供了强大的结构优化功能,能够自动进行拓扑优化、形状优化和尺寸优化等计算。应用实例:如某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通过采用拓扑优化方法,得到了更为合理的结构布置和传力路径;又如某桥梁结构优化设计,通过采用形状优化和尺寸优化方法,提高了桥梁的承载力和经济性。8.4结构设计与施工的协同设计施工一体化:将设计与施工紧密结合,通过协同工作提高工程效率和质量。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施工条件和工艺要求,确保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在施工阶段及时反馈施工信息和问题,以便及时调整设计方案。BIM技术应用: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进行结构设计和施工管理,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同。通过BIM模型进行三维可视化和碰撞检测,提前发现和解决设计与施工中的问题;通过BIM模型进行进度管理和成本控制,提高工程效率和经济效益。第九章:结构试验与检测9.1结构试验概述结构试验定义:结构试验是指通过模拟实际使用条件或荷载情况,对结构或构件进行性能测试和评估的方法。结构试验目的:验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评估结构在实际使用中的性能和耐久性;为结构维修和加固提供依据。9.2结构试验类型与方法静力试验:通过施加静态荷载,测试结构或构件的承载力、变形和裂缝等情况。该方法适用于验证结构在静载作用下的性能。动力试验:通过施加动态荷载(如振动、冲击等),测试结构或构件的动力响应和抗震性能。该方法适用于验证结构在动载作用下的性能。非破坏性检测:利用声、光、电等物理手段,对结构或构件进行无损检测,评估其内部缺陷和损伤情况。该方法适用于对现役结构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9.3结构试验设备与仪器加载设备:如液压千斤顶、压力机、振动台等,用于施加静态或动态荷载。测量仪器:如位移计、应力计、加速度计等,用于测量结构或构件的变形、应力和加速度等参数。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用于采集和处理试验数据,得到结构或构件的性能指标和评估结果。9.4结构检测与监测技术结构检测技术:包括外观检查、敲击检测、钻芯取样等方法,用于评估结构或构件的损伤程度和性能状况。结构监测技术:利用传感器和监测系统,对结构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如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建筑结构振动监测系统等。9.5结构试验与检测的应用实例桥梁承载力试验:通过静力试验和动力试验,评估桥梁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为桥梁维修和加固提供依据。建筑结构安全检测:对现役建筑结构进行外观检查、敲击检测和非破坏性检测等,评估其安全性和耐久性,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结构健康监测:利用传感器和监测系统,对重要建筑结构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如高层建筑结构振动监测、大跨度桥梁健康监测等。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结构体系与选型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各种结构体系的受力特点和设计要点;掌握结构设计与优化的流程和方法,了解结构优化设计软件的应用和实例;掌握结构试验与检测的类型、方法和设备仪器,了解结构检测与监测技术的应用实例。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实践与创新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提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第十章:先进复合材料10.1复合材料概述复合材料定义: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复合材料特点:具有比强度和比模量高、耐疲劳性能好、减振性能优、耐高温和耐低温性能好等优点。10.2复合材料的分类与结构分类:按基体材料分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等;按增强材料形态分为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复合材料等。结构:复合材料由基体和增强体组成,基体起粘结和支撑作用,增强体起承载和增强作用。10.3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手糊成型:适用于小批量生产和简单形状制品,但生产效率低,制品质量不易控制。喷射成型:适用于大面积、复杂形状的制品,生产效率高,但设备投资大,操作技术要求高。模压成型:适用于批量生产和形状较复杂的制品,制品尺寸精度高,但模具制造成本高。其他工艺:如缠绕膜成型、拉挤成型、热压罐成型等,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领域和需求的制品。10.4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应用力学性能: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比强度和比模量,耐疲劳性能好,是航空航天、汽车、体育器材等领域的重要材料。热性能: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高温和耐低温性能,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结构材料和低温环境下的保温材料。电性能:某些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导热或绝缘性能,适用于电子、电器等领域。其他性能:如减振性能、耐腐蚀性能等,使得复合材料在船舶、化工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10.5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高性能化:开发具有更高强度、模量和耐热性的复合材料,以满足更高端的应用需求。功能化:赋予复合材料特定的功能,如导电、导热、电磁屏蔽等,拓展其应用领域。绿色化:开发可降解、可回收的复合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第十一章: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11.1纳米材料概述纳米材料定义: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纳米材料特性: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独特性质。11.2纳米材料的分类与制备分类:按维度分为零维纳米材料(如纳米颗粒)、一维纳米材料(如纳米线)、二维纳米材料(如纳米薄膜)和三维纳米材料(如纳米块体)等。制备:物理法(如机械球磨法、激光蒸发法)、化学法(如化学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和生物法(如微生物合成法)等。11.3纳米材料的性能与应用力学性能:纳米材料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韧性等优异力学性能,是制备高性能结构材料的理想选择。光学性能: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能,如光吸收、光反射、光催化等,在光电子、光催化等领域有广泛应用。电学性能: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超导或绝缘性能,适用于电子、电器等领域。其他性能:如磁学性能、热学性能、生物相容性等,使得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能源、环保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11.4纳米技术及其应用纳米技术定义: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尺度上研究物质的特性和相互作用,以及利用这些特性和相互作用的科学技术。纳米技术应用: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如纳米传感器、纳米药物载体、纳米储能材料等。11.5纳米材料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安全性问题:纳米材料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危害,需要加强对其安全性和毒性的研究。伦理问题:纳米技术的发展可能引发一系列伦理问题,如隐私保护、人体实验等,需要建立相应的伦理规范和监管机制。第十二章:智能材料与结构12.1智能材料概述智能材料定义:智能材料是一种能够感知外部刺激(如温度、压力、电磁场等),并作出响应的材料。智能材料特点:具有自感知、自诊断、自修复、自适应等功能。12.2智能材料的分类与原理分类:按响应类型分为形状记忆材料、压电材料、磁致伸缩材料等;按功能分为传感材料、驱动材料、储能材料等。原理:智能材料的响应机制基于其内部结构和物理效应,如相变、电致伸缩、磁致伸缩等。12.3智能结构与系统设计智能结构定义:智能结构是指将智能材料嵌入到传统结构中,使其具有感知、诊断、修复和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结构。设计原则:根据使用需求和环境条件,合理选择智能材料和结构形式,实现结构的智能化和自适应化。设计方法:采用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结合有限元分析、优化算法等手段,进行智能结构和系统的设计与优化。12.4智能材料与结构的应用航空航天:用于制备自适应机翼、智能蒙皮等,提高飞行器的性能和安全性。土木工程:用于制备自修复混凝土、智能桥梁等,提高土木工程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生物医学:用于制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中国建材连锁行业发展趋势及经营模式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工程承包行业运营状况及未来发展方向预测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小学演讲台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尖头水罐消防车融资商业计划书
- 2024-2030年中国家电模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家具漆行业未来销售模式及技术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凉棚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城市道路工程监理协议
- 2024至2030年PE蓝色保护膜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黄杨木提取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X乡初级中学留守儿童家长学校章程
- 三角形的重心
- 我国绿色化工未来发展战略与思考
- 苏里南商业机会多多
- 高考数学小题狂练:每题都附有详细解析
- Poka-Yoke防错技术(完整版)
- 保安交接班记录表(2)
- 神明—EZflame火焰检测系统
- 个人简历求职简历课件.ppt
- 2018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在母语的屋檐下
- 新青岛版五四制2021-2022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指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