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卷附答案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卷附答案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卷附答案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卷附答案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卷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风力发电C.燃料燃烧D.海水晒盐2.“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叙述不科学的是(

)A.区别硬水与软水常用肥皂水 B.未开启的地窖、窖井,不可冒然进入C.加碘食盐的“碘”是指碘元素 D.小孩经常咬铅笔,会导致铅中毒3.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C.金刚石、石墨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金刚石、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4.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检查气密性B.加热液体C.气体验满D.倾倒液体5.建设节约型社会,“从我做起”,我认为下列节约行为合理的是A.直接用工业废水浇灌农田 B.用剩的药品倒入废液缸C.吃经高温蒸煮后的变质大米 D.用淘米水浇花6.“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3 C.+5 D.﹣17.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于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B.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C.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D.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8.下列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冰、干冰、石油 B.石墨、二氧化锰、煤C.氢气、水、高锰酸钾 D.氮气、氧气、空气9.二氧化氯(ClO2)是消毒剂.可用氯酸钠(NaClO3)和盐酸反应制得二氧化氯,化学方程式2NaClO3+4HCl=2ClO2↑+Cl2↑+2X+2NaCl:,请推断的化学式为A.HClO B.NaOH C.H2O D.HClO310.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1:2(相同温度和压强下)B.水在自然界不断循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C.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D.水体有自净能力,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11.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12.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选项鉴别的物质鉴别的方法A纯水和矿泉水观察是否澄清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点燃,观察是否能燃烧C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加二氧化锰,观察是否有气泡D冰和干冰室温(20℃)放置,过一段时间观察是否有液体残留A.A B.B C.C D.D13.根据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B.氯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氯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7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易得到电子形成Cl﹣14.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ABCD反应前的质量/g55215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1279A.反应后测得A的质量为30gB.该反应中D与C的变化质量比为3:2C.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该反应中生成C的质量为7g15.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1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增PM2.5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为实现空气质量达标,合理的做法是A.煤炭直接燃烧 B.秸秆焚烧还田C.开发清洁能源 D.提倡多开汽车17.CO是一种无色、无味、具有可燃性的有毒气体,有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高灵敏度的CO探测器,它能通过自身颜色的变化来探测空气中是否含有CO,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发现有人CO中毒时,应将病人迅速转移到清新的空气中B.CO探测器用于空气质量监测,可以让人们及时了解空气质量状况C.CO有毒,是因为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血液对氧气的输送D.无色、无味、具有可燃性,都是CO的物理性质18.你认为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A.物质本身并无优劣之分,但应用的方法和目的却存在好与坏的差别B.“低碳”理念是为了引导全社会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设法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C.随着仿真实验室和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研究的结论可不必通过实验来证明D.化学变化中所说的“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不同的物质二、填空题19.回答问题:(1)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①3个水分子______;②2个硫原子______;③氯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______;④3个硫酸根离子:______。(2)完成下列各空,填写物质:A、金刚石

B、干冰

C、一氧化碳

D、石墨①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②可用来切割玻璃的是______;③可用于制作铅笔芯的是______;④具有还原性的氧化物是______。20.根据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表示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填序号);(2)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粒子是______(填序号)。21.水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1)房屋失火时,消防队员通常用水灭火,其原理是______;(2)硬水会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许多不便,生活中有些硬水可用______的方法降低它的硬度;(3)农业和园林浇灌植物时,将大水漫灌改为喷灌、滴灌的目的是______;(4)下列各项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无关的是______(填标号);A.吸附B.消毒C.电解D.过滤(5)水体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农业排水和______污水的任意排放.22.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人类目前所消耗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产生SO2、CO、NO2、CO2等气体和粉尘,其中在大气中的含量不断上升,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的是______,能形成酸雨的是______(只写出一种)。(2)氢能是一种既高效又干净的新能源,用氢作能源的燃料电池汽车倍受青睐。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其他新能源,请写出其中的两种______。三、实验题23.请根据下列仪器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择C为发生装置而不选择B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在安装好仪器、加入试剂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填操作名称),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将装置________(填字母)和F连接可以收集氧气并测其体积,则收集氧气装置的气体进口是______(填数字)。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24.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部分图示。实验一是探究燃烧需要______;实验二中原来在热水里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说明燃烧还需要______。(2)图3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可燃物燃烧满足的条件是______;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25.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1)A中红磷必须足量的原因是_____;(2)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3)C中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该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_____(填“是”或“否”)四、流程题26.“低碳”是全世界的主题。以下流程是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实现“低碳”,从而更好地通过化学反应为人类造福。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流程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2)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_____。A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B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的是混合物C分离、浓缩得到二氧化碳的过程是化学变化(3)甲醇(CH3OH)燃烧除了生成二氧化碳外,还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化合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如何证明燃烧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_____。(4)尿素[CO(NH2)2]是对提高粮食产量有重要作用的一种化肥,人们控制条件可以使CO2和物质M发生反应:CO2+2M═CO(NH2)2+H2O,物质M的化学式为_____。五、科学探究题27.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白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它们的燃烧产物相同,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1)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气密性良好),分别取足量的白磷和红磷进行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的解释Ⅰ.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Ⅱ.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2)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_______。(3)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_______。【反思与评价】(4)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拓展与迁移】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朝下垂直伸入水面下(室温),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5)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且实验所用白磷足量,装置气密性良好,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_______,理由是_______。六、计算题28.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其中含有醋酸。醋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请回答:(1)醋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2)醋酸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3)多少g醋酸中含6.4g氧元素。29.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并写出完整计算步骤。在实验室中用锌粒和足量稀硫酸制取氢气,若用6.5g锌粒,理论上可制取多少g氢气?参考答案1.C【详解】A、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风力发电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燃料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2.D【详解】A、区别硬水与软水常用肥皂水.正确;B、未开启的地窖、窖井,不可冒然进入,因为里面可能聚集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能够使人窒息.正确;C、加碘食盐的“碘”是指碘元素.正确;D、铅笔芯是由石墨和黏土混合制成的,里面不含有铅,不可能造成铅中毒.错误.故选D.3.D【详解】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但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金刚石、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D。4.A【详解】A、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连接装置,将导管一段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故正确;B、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外焰加热,故错误;C、气体验满时,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不能伸入瓶内,故错误;D、用试剂瓶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有以下注意事项: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挨着,图示瓶塞正放在桌面上,试管未倾斜,故错误。故选A。5.D【详解】A、工业废水中含有有害成分,浇灌农田后损害农作物,所以A是错误的;B、用剩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放到废物桶,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中,所以说法错误;C、变质大米已经没有任何营养成分,没有必要去吃它;D、用淘米水浇花是一种节约用水的表现.故选D.【点评】要了解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节约用水的方法,养成做任何事都要节约的好习惯.6.A【详解】在NaClO中,Na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1)+x+(﹣2)=0解得x=+1。故选:A7.D【详解】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而改变.B、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大.D、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D8.B【详解】A、冰属于氧化物、干冰属于氧化物、石油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B、石墨属于单质、二氧化锰属于氧化物、煤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C、氢气属于单质、水属于氧化物、高锰酸钾属于化合物,故C错误;D、氮气属于单质、氧气属于单质、空气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B。9.C【详解】试题分析: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ClO3+4HCl═2ClO2↑+Cl2↑+2X+2NaCl,可知:反应前

反应后Na原子

2

2Cl原子

6

6O原子

6

4H原子

4

0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生成物X的2个分子中含有2个O原子和4个H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故选C.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点评: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推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分子构成及物质化学式的确定.10.C【详解】A.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相同温度和压强下),故A选项错误;B.水在自然界不断循环,但分布不均匀,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故B选项错误;C.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故C选项正确;D.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超出了水的自净能力仍会污染,所以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不可以任意排放,故D选项错误。故选C。11.C【详解】A、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铁丝在空气中只能被加热到红热,不会燃烧,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12.A【详解】A、纯水和矿泉水都是澄清溶液,现象相同,故A错误;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别点燃,能燃烧的是一氧化碳,不燃烧的是二氧化碳,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C、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二氧化锰,有气泡冒出的是过氧化氢,没有的是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D、冰和干冰,室温(20℃)放置,过一段时间观察有液体残留的是水,没有的是干冰(干冰易升华),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故选A。13.B【详解】A、由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可以看出: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B、氯有“气”字头,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可以看出:圆圈内数字为17,核内质子数为17,故选项说法正确;D、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Cl-,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14.C【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反应后A的质量为,故A选项错误;B.该反应中D与C的变化质量比为,故B选项错误;C.A质量减少,为反应物,B、C、D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C选项正确;D.该反应生成C的质量为,故D选项错误。故选C。15.B【详解】A、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通过干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又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因为没有证明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所以并不能说明含有碳元素,选项A错误;B、图2所示实验根据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选项B正确;C、图3所示实验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水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选项C错误;D、图4所示实验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但不能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因为红磷没有燃烧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造成的,选项D错误。故选B。16.C【详解】PM2.5主要产生于化石燃料等的燃烧,具体来源有日常发电、工业生产、秸秆焚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A、B、D都不合理。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这种微粒可以直接进入肺泡,引起呼吸道疾病。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17.D【详解】A、一氧化碳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不易分离,发现有人CO中毒时,应将病人迅速转移到清新的空气中,使人体呼吸新鲜的空气,正确;B、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故要检测一氧化碳的质量状况,正确;C、CO有毒,是因为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血液对氧气的输送D、一氧化碳的可燃性是化学性质,错误。故选D。18.C【详解】A.物质本身并无优劣之分,但应用的方法和目的却存在好与坏的差别,如一氧化碳可作燃料或还原剂,也能使人中毒;B.“低碳”理念是为了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设法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C.仿真实验室和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给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使一些实验可以在模拟环境中进行,但是,研究的结论必通过实验来证明;D.决定物质种类的是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化学变化中所说的“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不同的物质;故选C。19.(1)

3H2O

2S

3(2)

B

A

D

C【解析】(1)①化学式前面数字表示分子个数,3个水分子3H2O,故填:3H2O。②元素符号前面数字表示原子个数,2个硫原子2S,故填:2S。③化合价标注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氯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填:。④离子符号前面数字表示离子个数,3个硫酸根离子,故填:3SO42-。(2)①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填:B。②金刚石硬度大,可用来切割玻璃,故填:A。③石墨质软可用于制作铅笔芯,故填:D。④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一氧化碳属于氧化物,且具有还原性,故填:C。20.(1)

AD##DA

AC##CA(2)AC##CA【解析】(1)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决定的,A、D的质子数是9,是同种元素;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最外层电子数,B、D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但B属于氖原子,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稳定,而D离子是氟离子,两者化学性质不相似,A、C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则化学性质相似;(2)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易得电子,少于4易失去电子,A、C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大于4,则易得电子。21.

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隔绝空气(答出一点即可)

煮沸

节约用水(或节约水资源、爱护水资源)

C

生活(或含氮磷元素的)【详解】(1)水可以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房屋着火可以用水来灭火;(2)硬水中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含量较高,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不稳定,受热易转化为难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故生活中可以加热煮沸硬水降低它的硬度;(3)喷灌和滴灌可以节约用水(或节约水资源、爱护水资源);(4)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分为:沉淀、过滤、吸附、消毒、蒸馏,故与电解无关,选C;(5)水体污染包含有工业废水、农业排水和生活污水,生活中使用含磷洗衣粉或其他含磷物质排放易造成藻类植物大面积繁殖。【点睛】灭火的方法有3种:一是隔离可燃物,二是隔绝氧气,三是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22.(1)

二氧化碳##CO2

SO2(或NO2)(2)(3)太阳能、地热能(答案合理即可)【解析】(1)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不断上升,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会变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能和水反应生成显酸性的物质,当雨水的酸性达到一定程度,即pH<5.6时,形成酸雨,能形成酸雨的是SO2(或NO2);(2)氢气燃烧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风能、太阳能、核能等。23.

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没有伸到液面下,会使生成的气体从其逸出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aCO3+2HCl====CaCl2+H2O+CO2↑

D

2KMnO4=K2MnO4+MnO2+O2↑

A

可以加热【详解】根据实验室常见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有关、收集装置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结合气体制取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解答即可。(1)据图可以看出,B装置的长颈漏斗没有浸没到液面以下,会导致生成的气体逸出,组装好仪器应该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室使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要测定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可以将装置D与F连接,通过排出的水的体积测定氧气的体积,实质就是排水法收集氧气,故进气口是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3)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是固体加热型反应,故选择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24.(1)

可燃物

氧气##O2(2)

温度达到着火点

提供热量、隔绝氧气【解析】(1)石头不能燃烧,小木块可以燃烧,所以探究的是燃烧需要可燃物;实验二中白磷达到了着火点,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氧气,通入氧气后燃烧了,说明燃烧需要氧气。(2)实验三中铜片上的白磷和氧气接触、达到了着火点,所以燃烧,铜片上的红磷虽然和氧气接触,但是没有达到着火点没有燃烧,说明了燃烧要达到着火点;烧杯中热水隔绝氧气,所以热水中的白磷虽然达到了着火点但是不能燃烧,同时热水还给铜片提供热量。25.

为了耗尽装置内的氧气

引流

是【详解】(1)该实验主要是利用物质燃烧消耗装置内的氧气,然后根据进入水的体积,判断氧气的体积。只有加入过量的红磷,才能将将氧气完全消耗掉.如果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实验的结果是水倒流不足五分之一;故填:为了耗尽装置内的氧气。(2)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填:引流。(3)所有的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