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第14章课件_第1页
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第14章课件_第2页
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第14章课件_第3页
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第14章课件_第4页
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第14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四章

帕累托的非理性实证论本章要点本章主要介绍帕累托非理性实证论的思想来源和基本立场,阐述帕累托研究非逻辑社会行为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深入分析帕累托关于派生物和剩余物在支配人们社会行为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论述,评析了帕累托关于精英统治循环的思想观点。关键概念:非逻辑行动;派生物和剩余物;精英循环一、学术背景维尔弗雷多·帕累托出生于巴黎。帕累托的父亲出身于18世纪被册封的意大利热那亚贵族家庭,长期在法国生活,曾经追随马志尼的自由主义事业,做过土木工程师,1855年带着全家返回意大利。大学毕业后,帕累托用了近20年的时间从事商业活动。1889年,帕累托在父母去世后放弃了商业活动,开始学术生涯。1893年,潘塔莱奥尼说服瓦尔拉接纳帕累托为他的教授继承人,帕累托即被聘为洛桑大学终身政治经济学教授。19世纪末期,意大利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局势越来越糟。尤其当他发现自己的妻子携带30箱细软同厨师私奔时,他对现实生活的憎恨情绪更加强烈,对伦理道德、理想信念等观念的鄙视态度越加明确。帕累托的非理性主义社会学观点,受到了墨索里尼的赞赏,墨索里尼确实在一些方面吸纳了帕累托的经济政治主张,许多意大利法西斯主义者宣称帕累托的学说是他们的思想来源。这些足以说明帕累托同法西斯主义者已经有了许多比较密切的联系,然而帕累托自始至终也没有参加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组织。对于帕累托社会学观点更具体的影响来源主要有: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学、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孔德的社会实证论、莫斯卡的精英统治论以及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帕累托的非理性主义社会学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不仅在于它开辟了同所有理性主义社会学完全不同的理论视角,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是对两次大战期间在西方和苏联出现的一系列非理性主义思潮与非理性政治现象的理论概括。二、非逻辑的社会行为随着对经济行为量化研究的深入,帕累托越来越清楚地感到经济学特别是现代经济学的局限性。他发现,不仅就人们全部社会生活而言,哪怕仅就经济生活而言,大量发生的社会行为也都是不合逻辑的,把经济行为都归结为经济人的理性选择行为是不符合实际的。应当超越经济学的视野去研究那些被排斥的非逻辑或非理性的社会行为韦伯在论述社会行为的主观根据时曾论述了不合理性的情感行动,这类似于帕累托所指的非逻辑行为。然而,帕累托的研究方法同韦伯却是鲜明对立的。韦伯站在人本主义立场对社会行动开展了反实证论的理解论研究,而帕累托则站在科学主义立场对社会行为开展了实证论的认识论研究。他认为应该而且也可以像物理学和化学那样去在各种变量关系中研究社会系统及其要素。虽然帕累托把各种社会因素都囊括在社会系统概念之内,但是他并未全面研究社会系统的全部要素,而是重点研究社会系统中的非逻辑层面。这不仅因为非逻辑的社会现象被在理性主义传统下的学术研究忽视了,而且因为大量的社会行为或社会事件都是非逻辑的。非逻辑行为是一个剩余范畴,即除了合逻辑行为以外的一切行为。欲明确非逻辑行为概念首先需要明确逻辑行为的概念,帕累托把逻辑行为定义为“使用适合于目的的手段并将手段与目的逻辑性地联系起来的行为”。两层基本含义:其一,逻辑行为所采用的手段是符合目的的,即根据目的来选用手段;其二,手段与目的之间的联系是符合逻辑推论或有逻辑根据的。在帕累托看来,大量的社会行为似乎是合逻辑的,但是这些社会行为并非真正立足于逻辑推论的基础上,而是披上了“逻辑化”伪装的非逻辑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有给自己那些非逻辑行为找出逻辑根据的强烈意愿。这不是人们对逻辑合理性的明确信念所至,而是预先就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思维方式和基本情感所为。在漫长的文明史中,这些束缚逐渐积淀到人类的心理底层,形成了人类依赖某种规范行事的深层心理结构。帕累托不排除逻辑思维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但是他认为逻辑思维或理论观念的作用小于情感体验的作用。如果假设影响人类行为的情感因素为A,有关行为的理论为B,行为本身为C,那么A、B、C之间的联系是不平衡的,A对B、C的影响远远大于B对C的影响。虽然帕累托认为非逻辑的情感因素是支配社会行动的主要动力,但是他并没有把自己学术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在对情感因素的心理分析上。这一点是帕累托同弗洛伊德的明显区别。虽然他们都把情感本能看作社会行为的主要动因,但是帕累托没去深入研究情感本能,弗洛伊德却对情感本能的深层结构作了充分的研究。帕累托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非逻辑社会行为开展文化批判。他通过对非逻辑社会行为的分析,揭露那些把非逻辑社会行为逻辑化、合理化的理论观念和信仰体系。帕累托揭露和批判的文化因素不包括实证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原则,而是那些包含价值判断的哲学、宗教、伦理、文学艺术和政治法律观念等。从实证主义立场出发,他认为诸如“自由”“平等”“进步”和“公民意志”等概念,就像野蛮人用神话使自己非理性的社会行动合理化一样,现代人用它们来装饰、论证和解释自己的非逻辑行为。帕累托把揭露这些文化观念或意识形态概念的虚假性作为社会学家的主要任务之一。帕累托认为,尽管非逻辑的社会行为对社会秩序有破坏作用,但是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非逻辑行为披上合逻辑的外衣,在某种意识形态或政治权力的操纵下,对人类社会施行“合理性的”非理性摧残。与帕累托的这些论述相关,他实质上已经触及西方社会学理论在演化中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帕累托集中注意力对社会行为及扭曲社会行为的意识形态开展批判性研究,十分明确地认为心理因素应是心理学家的研究对象,而对社会行为开展文化批判才是社会学的使命。三、支配社会行为的剩余物与派生物剩余物和派生物是帕累托用来说明意识形态形成的心理基础和在这些基础上产生的各种观点、信念和评价的两个概念。剩余物是深层的本能直觉同各种意识形态观念的中介,是模糊不定的直觉本能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一些非理性层面中的相对稳定因素。虽然剩余物同直觉本能处于同一个心理层面,但是它又不完全等同于直觉本能。他认为不是所有直觉本能都是剩余物,而是那些直接影响着意识形态观念的比较稳定的非理性因素才是剩余物。派生物是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思想观念,包括各种信仰体系、价值判断,以及伦理学、政治学、哲学和其他包含了价值理想要求的理论形式。派生物表现为丰富多彩且动态易变的形式。剩余物同派生物具有非理性内容和理性形式的关系。一般说来,人们认为理性思维具有稳定的形式,而非理性的情感因素却是多变而不稳定的。帕累托的观点正好与常人的观点相反。由于人们面对的社会生活无限复杂,人们需要利用这些可以任意变化的派生物来解释自己的社会行为,使本来不合理的行动披上合理性或合逻辑性外衣。然而,无论人们运用的派生物有多么复杂易变,作为它们实质内容的剩余物却只有六种近乎永恒持久地被保存下来。1.联合的本能;2.群体持续性(聚合体的持续性);3.通过外在行为表达感情的需要(活动、自我表现);4.与社会性相联系的剩余物;5.个人与其附属权利的整合性;6.性剩余物。帕累托认为,这六种剩余物是人们最基本的尚未上升到逻辑层面的心理结构,人们的大部分思想观念和信仰体系都可以分别从这六种剩余物的作用中得到解释。帕累托揭示各种包含价值判断的思想观念的非理性基础——剩余物,其目的之一是戳穿那些以逻辑形式存在的思想理论的不合逻辑性,他把这种思想理论称为“伪科学理论”。帕累托这些观点的实质是要真实地揭示出社会行为的根据。他立论的前提是:大多数社会行动是以非理性因素为根据的,但是人们却非要用合理性与合逻辑性的信念与观点来解释自己的社会行为,这样造成的后果是人类无法建立清楚的自我意识,不仅为那些谎言欺骗世人提供了条件,而且人们也不自觉地在为那些谎言的传播推波助澜。如果人清楚地知道自己大部分行为是以非理性因素为根据的,祛除种种“伪科学”的迷障,那么人们的社会行为就会变得自觉,社会秩序也会变得和谐起来。四、精英统治循环论他的基本观点是:社会是由精英统治的,精英统治社会是充满矛盾斗争的,在精英统治下的社会不是一种进化过程,而是一种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所谓精英是指那些在某个团体或某种活动范围里显示出最高才能的人。帕累托指出,精英仅仅表示“一类在自己的活动圈子中具有最高才能指数的人”。帕累托认为,只有在流动性的开放社会中才能涌现出较多的确有才干的精英。社会流动可以使社会成员获得较多展示和发挥自己才干的机遇,那些获得优秀业绩的人进而被人们认同。面对现实,帕累托知道自己的这些观点还仅仅是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等级观念、遗产继承权、家庭关系和职业与地位界限等方面的因素都制约和束缚着社会流动与开放,进而影响精英的出现和精英才干的发挥。如果具有精英称号的人或集团的才干与业绩逐步降低,他们将失去对社会的统治力量,社会关系就会失衡。此时,如果统治者精英不设法去吸收平民阶层中的卓越人才,充实和保持精英统治的能力与地位,社会动乱就会发生。帕累托还论述了统治者精英内部的斗争。他认为有两种统治者精英:一种是受“剩余物1”支配的精英,即受“联合的本能”支配的精英,他们热衷于建立某些新理论体系和政治、经济、文化新秩序,敢于创新、敢于改革,他们是统治者精英中奸诈但却富有革新精神的力量,是马基雅维利所称的“狐狸”。另一种统治者精英是受“剩余物2”支配的人,即受“群体持续性”支配的精英,他们是统治者精英中的保守力量,忠实于家庭、宗教、都市和国家,当社会出现紊乱或危及他们统治利益时,将不惜使用武力与暴力,这就是马基雅维利所称的“狮子”。因历史条件的变化,狮子和狐狸的关系在斗争中经常发生变化。当社会矛盾不尖锐,社会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时,狮子的行为方式与统治特点适应了社会现状,他们进而获得了较为稳固的地位。而当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社会矛盾日趋复杂时,狐狸迅速活跃起来,他们机敏而狡黠地提出各种蛊惑人心的社会改革方案,千方百计地引发社会动荡,以便在社会冲突和社会混乱中攫取权力,狮子趋向保守的统治地位最终被狐狸夺取。狮子与狐狸的斗争是统治者精英中保守力量与改革力量的斗争。但是,帕累托并不认为作为改革力量的狐狸扮演了推进社会发展的积极角色。在他看来,狮子同狐狸之间的政治斗争和权力易位,并不能促进社会向更高的水平上发展,其结果不过是周而复始的循环。社会秩序和政治格局就是这样循环往复,根本谈不上进步与发展。由于统治者精英中存在着狮子与狐狸的斗争,因此,要想建立稳定高效的统治,就应当设法协调“剩余物1”和“剩余物2”对统治者精英的支配作用。理想的统治者精英应当是由狐狸与狮子搭配形成的统治集团,这样既解决了“剩余物1”和“剩余物2”的协调性问题,又使富于理想、敢于革新者同老成稳重、以强权压众的保守者现实地在统治集团中联合起来。帕累托把投机与控制看成是保持经济活力与经济秩序的两个基本因素,经济领域里的投机者类似狐狸,而“领年金者”(经济活动的管理者或经济秩序的控制者)则类似狮子。帕累托关于非理性因素对社会行为支配作用的论述,包括这些关于统治者精英所受支配因素的论述,从触及的深度上看逊色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但是帕累托把非理性因素的支配作用区分为不同类型,并在同现实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联系中揭示了它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