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重点高中等校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重点高中等校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重点高中等校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重点高中等校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重点高中等校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山东省淄博市张店重点高中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当然不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但我们也可以认为,《红楼梦》作为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主人公贾宝玉(还可加上他的知己林黛玉)的生命体验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作者的思想观点,体现着作者的人生态度。此外,来往于仙界和尘世的一僧一道与出入于贾府的刘姥姥,作为另两个代表作者审视人生的视点,从不同的侧面,与宝黛的视点和合在一起,构成作者曹雪芹的一个多元的矛盾思想体。在《红楼梦》里,实际就存在着色、情、空三个概念。而一僧一道、宝黛和刘姥姥这三个视点正和小说中的这三个观念相对应:一僧一道是立足于“空”来观照人生,宝黛是立足于“情”来把握世界,而刘姥姥则是着眼于“色”来看待周围一切。在情节的具体展开中,这三种视点并没有为其中的“空”观所一统,而是交相映射,这使作品的思想内涵呈现出异常丰富复杂以致相互矛盾的情形,也是《红楼梦》会产生见仁见智的根本原因。贾宝玉林黛玉是从“情”的角度来观照人生、把握世界的。在脂批透露给我们的“情榜”中,贾宝玉是“情不情”,林黛玉是“情情”,他仍相合,正把世上所有的无情之物和有情之物都囊括无遗。当然,从一方面看,贾宝玉的“情不情”更为广博,理当将黛玉的“情情”包括在内,宝玉认为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极有灵验的。他区分人的标准也是一个“情”字,没有什么善人与恶人,有的只是有情人与无情人。如果是有情人,他就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即使他们闯了祸,他也愿意为他们担待。但从另一方面看,宝玉的爱博,难免会有所分心,所以,他的情感有时竟不如黛玉那样专一。比较而言,贾宝玉更体现出一种情感的广度,一种爱的泛溢;而林黛玉则更体现出一种情感的深度,她的情有独钟。一般认为,一僧一道在《红楼梦》中,是起着点化主要人物,帮助他们由出世走向佛门的作用。这当然,显而易见的事实,但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一僧一道这两个形象,展现了一种人生的基本态度,一种“空”的观念,贾宝玉等人最终遁入空门,与一僧一道“空”观的点拨当然有所关系,曹雪芹在作品中安排下一僧一道这两个人物时,其心态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希望贾宝玉等人的“情”的观念能受到“空”观的统摄,不致产生太多太深的痛苦和烦恼,不致“痴迷”而“枉送了性命”;另一方面,这种情感毕竟是那么地美好,那么地动人,他又不忍心真的让“空”观来虚化它,于是,一僧一道的“空”观实际起到的是与“情”观并行的对比、对照作用,即便有所渗透,也是停留在浅表层面上的,而作者在选择“空”观还是“情”观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也许,只有像刘姥姥那样,既不深陷于“情”,也不立足于“空”去痛苦地灭情,而是从“色”出发,以一种实用的态度来审视世界,把握人生,庶几能使人得到些微的安慰了。如果对于贾宝玉来说,大自然是作为美、作为情感的表现而展现在他面前,那么,刘姥姥则是以一种实用的态度来对待自然万物的。虽然刘姥姥也能感受到美的存在,能够受其感染,如她听音乐而不禁手舞足蹈,但这种反应更似牛听音乐会多产奶的生理反应。她的举动虽则对她来说是出于自然,但却显得粗俗,从而招致林黛玉的“牛”舞之讥。(选自詹丹《曹雪芹审度人生的三个视点》,有删改)材料二:(宝玉)从沁芳桥一带堤上走来。只见柳垂金线,桃吐丹霞,山石之后,一株大杏树,花已全落,叶稠阴翠,上面已结了豆子大小的许多小杏。宝玉因想道:“能病了几天,竟把杏花辜负了!不觉倒‘绿叶成萌子满枝’了!”正自胡思间,忽见一股火光从山石那边发出,将雀儿惊飞。宝玉吃了一惊,又听外边有人喊道:“藕官你要死!怎么弄些纸钱进来烧?我回奶奶们去,仔细你的肉!”宝玉听了,益发疑惑起来,忙转过山石看时,只见藕官满面泪痕,蹲在那里,手内还拿着火,守着些纸钱灰作悲。宝玉忙道:“他并没烧纸,原是林姑娘叫他烧那烂字纸,你没看真,反错告了他。”藕官正没了主意,见了宝玉,更自添了畏惧;忽听他反替遮掩,心内转忧成喜,也便硬着口说道:“你很看真是纸钱子么?我烧的是林姑娘写坏的字纸。”(选自《红楼梦》第五十八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人物形象不等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但作者却可以借助小说人物的生命体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人生态度。B.曹雪芹审度人生的三个视点,宝黛、一僧一道和刘姥姥分别对应情、空、色三个概念,三者异常丰富复杂,因而相互矛盾。C.宝黛立足于“情”来把握世界,宝玉之情广博而黛玉之情专一,二者把世上所有的无情之物和有情之物都囊括无遗,D.在选择“空”观还是“情”观时,曹雪芹左右为难,而刘姥姥所代表的“色”观或许是其审视世界、把握人生的一种可供安慰的选择。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宝黛的正面视点与一僧一道、刘姥姥的侧面视点相互结合,构成了矛盾思想体。B.宝黛二人以“情”的角度观照人生、把握世界,这也给他们带来了痛苦和烦恼。C.“空”观和“情”观之间纵有浅层渗透,但二者的主要关系依然是对比和对照。D.黛玉评价刘姥姥“牛”舞,是因为刘姥姥能感受美,出乎自然随音乐手舞足蹈。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当贾琏夫妇欺凌了平儿时,宝玉能为在平儿面前尽一份爱心,能为她梳妆打扮,而喜不自胜。B.黛玉误会宝玉没有珍惜自己送他的东西,赌气回房,将她已经为宝玉做了一半的香袋儿铰了。C.宝玉、凤姐被作法发病,众人束手无策之际,一僧一道恰巧出现,借助通灵宝玉化解了凶邪。D.刘姥姥得知茄鲞的做法后,摇头吐舌,口念佛祖,惊叹这得耗费多少只鸡才能做成这道佳肴。4.材料一有何论证特点,请简要分析。5.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贾宝玉是如何从“情”的角度来观照人生、把握世界的。〖答案〗1.B2.D3.C4.①论点提出方式: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在《红楼梦》里存在着三个审视人生的视点。

②论证结构:文章整体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先提出三个审视人生的视点,再分别阐释;本论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进行论证。

③论证方法: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如对比论证,与宝玉对比,凸显刘姥姥对待自然万物的实用态度;类比论证,以牛的生理反应论证刘姥姥对美的感受。5.①宝玉认为草木也是有情理的,故而他觉得错过了杏花,是对杏花的辜负;

②宝玉以“情”来区分人,即使他们闯了祸,只要他们是有情之人,宝玉也愿意为他们担待。藕官烧纸钱悼念已逝之人,虽破坏了大观园的规矩,宝玉愿为保全她而撒谎。〖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宝黛、一僧一道和刘姥姥分别对应情、空、色三个概念,三者异常丰富复杂”错误,偷换概念。由原文“在情节的具体展开中,这三种视点并没有为其中的‘空’观所一统,而是交相映射,这使作品的思想内涵呈现出异常丰富复杂以致相互矛盾的情形,也是《红楼梦》会产生见仁见智的根本原因”可知,异常丰富复杂的是“在三种视点交相映射下呈现出来的作品的思想内涵”。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是因为……”错误。由原文“虽然刘姥姥也能感受到美的存在,能够受其感染,如她听音乐而不禁手舞足蹈,但这种反应更似牛听音乐会多产奶的生理反应。她的举动虽则对她来说是出于自然,但却显得粗俗,从而招致林黛玉的‘牛’舞之讥”可知,林黛玉的评价是“讥”,说“牛”舞不仅因为刘姥姥的舞蹈感受到美的存在,于刘姥姥而言,出于自然,也因为她的动作显得粗俗。

故选D。【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观点是:一僧一道是立足于“空”来观照人生,宝黛是立足于“情”来把握世界,而刘姥姥则是着眼于“色”来看待周围一切。

AB项能体现“情”这一角度,D项体现“色”这一角度,均可作为论据使用。C.显示了一僧一道的神通,但并未体现其“空”的视点。故选C。【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特点的能力。论点提出方式:由材料一第二段关键句“在《红楼梦》里,实际就存在着色、情、空三个概念。而一僧一道、宝黛和刘姥姥这三个视点正和小说中的这三个观念相对应:一僧一道是立足于‘空’来观照人生,宝黛是立足于‘情’来把握世界,而刘姥姥则是着眼于‘色’来看待周围一切”可知,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在《红楼梦》里存在着三个审视人生的视点。论证结构:文章整体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由材料一第二段关键句“在《红楼梦》里,实际就存在着色、情、空三个概念。而一僧一道、宝黛和刘姥姥这三个视点正和小说中的这三个观念相对应:一僧一道是立足于‘空’来观照人生,宝黛是立足于‘情’来把握世界,而刘姥姥则是着眼于‘色’来看待周围一切”可知,先提出三个审视人生的视点,再分别阐释;第三段论证了贾宝玉林黛玉是从“情”的角度来观照人生、把握世界的,第四段论证了一僧一道是立足于“空”来观照人生,第五段论证了刘姥姥则是着眼于“色”来看待周围一切,本论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进行论证。论证方法: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结合“如果对于贾宝玉来说,大自然是作为美、作为情感的表现而展现在他面前,那么,刘姥姥则是以一种实用的态度来对待自然万物的”可知,运用对比论证,与宝玉对比,凸显刘姥姥对待自然万物的实用态度;结合“虽然刘姥姥也能感受到美的存在,能够受其感染,如她听音乐而不禁手舞足蹈,但这种反应更似牛听音乐会多产奶的生理反应。她的举动虽则对她来说是出于自然,但却显得粗俗,从而招致林黛玉的‘牛’舞之讥”可知,运用类比论证,以牛的生理反应论证刘姥姥对美的感受。【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结合“能病了几天,竟把杏花辜负了!不觉倒‘绿叶成萌子满枝’了”可知,宝玉认为草木也是有情理的,故而他觉得错过了杏花,是对杏花的辜负;结合“如果是有情人,他就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即使他们闯了祸,他也愿意为他们担待”可知,宝玉以“情”来区分人,即使他们闯了祸,只要他们是有情之人,宝玉也愿意为他们担待。结合“宝玉忙道:‘他并没烧纸,原是林姑娘叫他烧那烂字纸,你没看真,反错告了他。’藕官正没了主意,见了宝玉,更自添了畏惧;忽听他反替遮掩,心内转忧成喜,也便硬着口说道:‘你很看真是纸钱子么?我烧的是林姑娘写坏的字纸’”可知,藕官烧纸钱悼念已逝之人,虽破坏了大观园的规矩,宝玉愿为保全她而撒谎。(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第五幕】关汉卿的书斋田汉他的好友杨显之,在看已经写成的几折。关汉卿站在其后面。关汉卿:显之,你看这样写,行了吗?杨显之:行。我看这倒是你的压卷之作。不过有几点想问问你:第一,蔡婆婆这人物,你是要当好人写呢,还是当坏人写呢?当作坏人写吧,她又是窦娥的婆婆,窦娥是为了救她才屈死了的。关汉卿:这个人大体上还是善良的,她不是很爱窦娥的吗?杨显之:不过你当她是好人写,她又是一个放高利贷的,借给你五两银子,隔一年连本带利要你十两;借给你十两,隔一年要你二十两。没有钱还她,你就得把女儿卖给她做儿媳妇。这样的人还能是好人?我倒是赞成赛卢医那个办法,要用绳子勒死她。关汉卿:勒死她,就没有人再放高利贷了?杨显之:那当然还会有。关汉卿:却又来了。于今这世道,就是个高利贷的世道。相比之下,蔡婆婆还是比较好一点的了。要找真正的好人,除非世界上没有高利贷了。杨显之:好,这一点算过去了吧。第二点,山阳县逼供之后,马上说“明日杀窦娥”,既不经三审六问,也不申请刑部批准,就处决人犯。作一个前代的戏,不是符合惯例啊!关汉卿:你这一点提得好。可是我问你,于今大元朝杀人必须要经过这些程序吗?忽辛杀朱小兰,不是刚问过一堂,第二天就稀里糊涂把她给砍了吗?杨显之:哦,原来你是这个用意,那就没有说的了。此外在文字上,我觉得第二折那支《感皇恩》很好。“……恰消停,才苏醒,又昏迷。捱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写得又生动,又深刻。后面那支《滚绣球》,“地啊,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啊,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我看干脆改成“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样感情不是更强烈一些吗?关汉卿:好,那就这么改吧。杨显之:不,你自己斟酌吧,我说得不一定对。关汉卿:不,你说得很对,(确定地)改!从桌上落下一张纸,杨显之忙拾起,看了一下。杨显之念: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关汉卿:(低声)这是文丞相写的。杨显之:文丞相?你是说文天祥丞相?关汉卿:对,就是他。……杨显之:好。我今天还有事,我走了。(站起)文丞相的诗,我带着了。杨显之匆匆地走出去了。关汉卿看着已经改过的前三折,出了神,不觉朗诵起来。关忠上场。关忠:老爷,叶先生来了。关汉卿不应。他已独自沉浸在艺术世界里好半天,似乎忘掉了周围的一切。叶和甫上,关忠欲再报告,叶和甫止住他,轻轻地走进来,听关汉卿朗诵。关汉卿朗诵:【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关忠:(提醒)老爷,叶先生来看你来了。关汉卿:谁?(他醒过来似的)哦,和甫。关忠:叶先生来了好一会儿了。关汉卿:请坐,请坐。没有知道你来了。失迎得很。叶和甫:哪里,哪里。还是我来得莽撞,扰乱你的文思了。关汉卿:(吩咐)关忠,点茶。关忠:是,(端茶给叶和甫)您请喝茶。叶和甫:昨儿个帘秀告诉我,你在给她打一个新本子,就是你刚念的这个吗?关汉卿:对。叶和甫:已经完稿了?关汉卿:没有。还差一折,不过也快完了。叶和甫:一定又是个杰作吧,刚才的这支《滚绣球》就不错。让我先观为快吧。(他接过前几折,看了一下。)关汉卿:哦,还是所谓的“乱头粗服”,刚才想请显之给仔细改一改,可他没工夫。叶和甫:“乱头粗服,丰韵天然”,你从来不是这样写的么?不过听刚才念的,什么“不分好歹难为地,错勘贤愚枉做天”,连天地也骂起来了,不能像往常那样轻松一点吗?关汉卿:你是内行,当然应知道,这戏的写法是随着情节而定的。这戏原本就不是轻松愉快的情节,怎么能用这些笔法呢?我甚至鄙视那些写法,我觉得那都是些甘草、薄荷,只管管伤风、咳嗽。叶和甫:(不了解)哦,不。还是往常那样的好。你开的是薄荷、甘草的店,人家就向你买薄荷、甘草,这不是很自然的吗?关汉卿:你们那样看我?叶和甫:哦,这是开玩笑。(转话题)刚才这个戏是写的哪个朝代的故事呢?关汉卿:也不知道这是哪个朝代,应是汉朝吧。东海地方有一个孝妇被东阿太守给冤杀了,后来那地方三年没下雨。直到于公治狱,这案子给平反了,这才下起雨来。叶和甫:这不过是个传说,你不会是还要替传说中的人物担忧吧?关汉卿:如今,这样的冤狱还在重复着哩。叶和甫:唔,帘秀告诉我,你对最近朱小兰一案很抱不平。关汉卿:对,每个有良心的人,都会为她不平的。叶和甫:是啊,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更何况你这样多情的文人呢?不过,别人议论尽管议论,你可千万别写。关汉卿:(反感)那为什么?叶和甫:我觉得,你近来的几出戏,像《救风尘》《望江亭》啊,称得上是洛阳纸贵。歌台舞榭没你的戏就不卖座。人家把你看成了“烟花粉黛的大师”。于今,你忽然改写公案戏,成功固然好,一旦不中,盛名岂不一落千丈?很是不值。关汉卿:胡说什么,我哪是什么“烟花粉黛的大师”,我写《救风尘》是歌颂赵盼儿那样急人之难的侠妓,我写《望江亭》是赞美谭记儿那样机智勇敢、保卫自己幸福的寡妇。我的戏,不管写什么,都只求代替受冤屈的百姓们一吐胸中的怨气。再说了,我不是在痛恨那些周舍、杜婆婆,还有杨衙内之流吗?我也不求什么盛名,怕什么一落千丈?叶和甫:(遮住地)别生气嘛。再说了,小兰一案其说不一,你不要只听人家的一面之词,据李驴儿的说法……关汉卿:你这不是一面之词吗?叫我说,是李驴儿这狗杂种,把一个无辜的女子陷害死了,还要血口喷人。你也跟着附和,玷污她的清白。叶和甫:汉卿,别忙。还有了,你刚才埋怨皇天“欺软怕硬”。其实,我们做事说话就得把谁硬谁软好好地估量一下。李驴儿当然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可是他后面有萨千户,还有忽辛大人。忽辛原也没有什么,其人贪赃枉法,不辨贤愚,不分好歹,这也是众所周知的。可是,不是我恭维你,你在戏里骂得真对。但有什么用呢?阿合马大人是当今皇上最信任的财神爷,好比一块又大又硬的石头,其余的人全是些鸡蛋,没人敢说他半个坏字眼。你敢碰他?谁碰他谁倒霉。别忘了,老朋友,已经有几个人被下狱了。监察御史白栋、宿卫秦长卿秦大人,你不要重蹈他们覆辙啊!关汉卿:(愈发不快)怎么,你是要来威胁我?叶和甫:(越发说得唾沫四溅)你写的这个戏本子,不管假托哪一个朝代的事,只要一演出来,明眼人哪个不知是在挖苦忽辛大人?只要人家在阿合马大人面前说上几句,不管是演戏的还是写戏的,准保都得……嚓,(用手在脖子上做了个抹脖动作)——掉脑袋啊。关汉卿:(质问)别瞎说了,我这戏跟阿合马有什么关系?叶和甫:你骂忽辛,会跟他老子不相干?弄不好连我们都……关汉卿:(走前一步)你说了两点,那我也说两点。我写的主角窦娥,是她舍己救人的性格感动了我,使我不能不写,绝不是单纯为的骂什么人。你千万替我解释解释。而且,我是爱上了戏才写戏的。我既然决定写,就对所写的负责任,生死祸福自己去当。别连累了您,“士各有志”,您请吧。(选自田汉《关汉卿》,有删改)6.下列对节选部分戏剧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幕先写关汉卿与好友杨显之在书斋中斟酌已写成的几折《窦娥冤》,各自发表修改意见。随后,叶和甫劝关汉卿不要写《窦娥冤》。B.从关汉卿与杨显之的对话可以看出,杨显之对待文学创作严肃、认真,他长于修改作品,有文人风骨,是关汉卿的“莫逆之交”。C.叶和甫把关汉卿看成了“烟花粉黛的大师”,不赞成他改写公案戏,苦口婆心规劝他不要重蹈监察御史白栋等人的覆辙。D.田汉笔下的关汉卿倾尽才力和心血创作杂剧,带有维护正义、崇尚自由、敢作敢为的精神气质,闪烁着燕赵慷慨悲歌精神的光华。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节选的第五幕中有关汉卿与杨显之的关于文学创作的论争,有关汉卿与叶和甫的矛盾冲突等。B.田汉在此幕中善于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风格。剧作在处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上有独到之处。C.第五幕通过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来塑造关汉卿等人物形象,“确定地”“反感”“愈发不快”等都属于神态描写。D.“我觉得那都是些甘草、薄荷,只管管伤风、咳嗽”这一句运用了比喻修辞,用“甘草、薄荷”比喻那些情节较轻松愉快作品。8.关于《窦娥冤》中的两句唱词,关汉卿的文本为:“地啊,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啊,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杨显之建议他改为“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关汉卿为什么非常赞成这种改动?9.现当代戏剧家田汉以生花之笔血肉丰满地再现了十三世纪梨园领袖关汉卿的光辉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历史剧《关汉卿》是如何呈现和渲染历史的真实性的。〖答案〗6.C7.B8.①关的唱词用的是陈述语气,不如杨的质问语气强烈,杨显之改动后感情更强烈一些。②关的唱词是对天的哀告和祈求,而杨改动后则是对天的指责和否定,深化了作品的主题。③杨的两句唱词更突出了窦娥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使人物形象更加高大。④杨的两句唱词字数相同,对仗工整,句式更整齐,较之原句音韵感更强。9.①多次切入《窦娥冤》内容,引用其中的台词,融入文天祥写作《正气歌》诗等内容,以此突出历史真实。②注意嵌合历史词、文言词,如表人名和官职的“萨千户”“忽辛大人”“阿合马”“宿卫秦长卿”等,有时也用带点行业色彩的词语,如“给她打一个新本子”“烟花粉黛的大师”等,渲染时代氛围。③凸显时代背景,反复强调“于今这世道,就是个高利贷的世道”“于今大元朝杀人必须要经过这些程序吗”“如今,这样的冤狱还在重复着哩”等等,让读者重视那充满苦难和黑暗的时代,增强历史的厚重感。④文本紧扣人物身份、地位、遭遇、个性来刻画关汉卿、杨显之、叶和甫等人物形象,关汉卿的“我的戏,不管写什么,都只求代替受冤屈的百姓们一吐胸中的怨气”“我既然决定写,就对所写的负责任,生死祸福自己去当”,话语掷地有声,铁骨铮铮,人物形象真实、生动,立体感强。〖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C.“苦口婆心规劝”错误,叶和甫不是苦口婆心规劝,而是别有用心,也并没有把关汉卿看成“烟花粉黛”的大师,他虚伪、趋炎附势,是混在当时杂剧界的败类、反动统治者的帮凶。故选C。【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B.“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风格”错,主要手法是对比衬托,文章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故选B。【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独特表达效果的能力。从语气上看,“你……难为地,我……哀告天”,关的唱词用的是陈述语气,杨的“何为地”“枉做天”为质问语气,陈述语气不如质问语气强烈,杨显之改动后感情更强烈一些。从主题上看,关的唱词“地啊……天啊……负屈衔冤哀告天”是对天的哀告和祈求,而杨改动后,“地也,你……何为地,天业,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则是对天的指责和否定,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从人物形象上看,杨的两句唱词写窦娥呼天抢地、指天骂地,既是对是非混淆、黑白不分的世道的愤怒控诉,更突出了窦娥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使人物形象更加高大。从句式上看,杨的两句唱词字数相同,“不分好歹”对“错勘贤愚”,“何为地”对“枉做天”,对仗工整,句式更整齐,较之原句音韵感更强,读来朗朗上口,表达效果更好。【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蔡婆婆这人物,你是要当好人写呢,还是当坏人写呢”“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关汉卿:(低声)这是文丞相写的”,多次切入《窦娥冤》内容,引用其中的台词,融入文天祥写作《正气歌》诗等内容,以此突出历史真实。注意嵌合历史词、文言词,如“文丞相”“压卷之作”“欲”“嚓”等;表人名和官职的“萨千户”“忽辛大人”“阿合马”“宿卫秦长卿”等;有时也用带点行业色彩的词语,如“给她打一个新本子”“烟花粉黛的大师”等,渲染时代氛围。凸显时代背景,“阿合马大人是当今皇上最信任的财神爷,好比一块又大又硬的石头,其余的人全是些鸡蛋,没人敢说他半个坏字眼。你敢碰他?谁碰他谁倒霉”,反复强调“于今这世道,就是个高利贷的世道”“于今大元朝杀人必须要经过这些程序吗”“如今,这样的冤狱还在重复着哩”等等,让读者重视那充满苦难和黑暗的时代,增强历史的厚重感。文本紧扣人物身份、地位、遭遇、个性来刻画关汉卿、杨显之、叶和甫等人物形象,关汉卿的“我的戏,不管写什么,都只求代替受冤屈的百姓们一吐胸中的怨气”“我既然决定写,就对所写的负责任,生死祸福自己去当”,话语掷地有声,铁骨铮铮,人物形象真实、生动,立体感强。叶和甫的“人家把你看成了‘烟花粉黛的大师’。于今,你忽然改写公案戏,成功固然好,一旦不中,盛名岂不一落千丈?很是不值”“你不要重蹈他们覆辙啊”“你骂忽辛,会跟他老子不相干?弄不好连我们都”,突出他的虚伪、趋炎附势,凸显其混在当时杂剧界的败类、反动统治者的帮凶的嘴脸。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秦欲伐楚,使使者往观楚之宝器。楚王闻之,召令尹子西而问焉:“秦欲观楚之宝器,吾和氏之璧,随侯之珠,可以示诸?”昭奚恤对曰:“此欲观吾国之得失而图之,国之宝器,在于贤臣,夫珠宝玩好之物,非国所宝之重者。”王遂使昭奚恤应之。昭奚恤发精兵三百人,陈于西门之内。为东面之坛一,为南面之坛四,为西面之坛一。秦使者至,昭奚恤曰:“君,客也,请就上位东面。”令尹子西南面,太宗子敖次之,叶公子高次之,司马子反次之,昭奚恤自居西面之坛,称曰:“客欲观楚国之宝器,楚国之宝者贤臣也。理百姓,实仓廪,使民各得其所,令尹子西在此。奉圭璧,使诸侯,解忿悁之难,交两国之欢,使无兵革之忧,太宗子敖在此。守封疆,谨境界,不侵邻国,邻国亦见侵,叶公子高在此。理师旅,整兵戎,以当强敌,提袍鼓以动百万之师,所使皆趋汤火,蹈白刃,出万死不顾一生之难,司马子反在此。怀霸王之余议,摄治乱之遗风,昭奚恤在此。唯大国之所观。”秦使者戄然无以对。昭奚恤遂揖而去。秦使者反,言于秦君曰:“楚多贤臣,未可谋也。”遂不伐楚。(节选自《新序·杂事一》)材料二: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节选自《国语·楚语》)10.材料二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若诸侯A之好B币具C而导之D以训辞E有不虞F之备G而皇神相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横线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是“之乎”的合音,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不识有诸”的“诸”用法相同。B.宝,意为“珍视”,与《谏逐客书》中“可宝者多”的“宝”意思相同。C.相,指主持赞礼,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愿为小相焉”的“相”意思不同。D.所以,表原因,与《鸿门宴》中“所以遣将守关者”的“所以”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欲伐楚,因楚有卞和之璧和随侯之珠这两件宝物,便以“观宝”为名派使者去楚国探听虚实。楚国的昭奚恤识破了秦的真正意图。B.按当时的礼节,宴会上的座次以东方为上座。昭奚恤把秦使者当贵宾,请他坐了上座,自己作为宴会的主人居末座,这种安排是合乎礼数的。C.晋国大夫赵简子故意使自己身上的佩玉发出声响,含有炫耀之意。接下来的“问玉”明其所关心的不是国家大事,而是生活上的奢求。D.王孙圉胸有成竹,沉着应对,语气于平淡中见正气,其从容大度的外交家风范,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思想和赵简子形成鲜明对比。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守封疆,谨境界,不侵邻国,邻国亦不见侵。(2)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14.两则材料中,昭奚恤、王孙圉谈到的“楚之宝”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答案〗10.CEG11.D12.B13.(1)保卫国土,严守疆界,不侵犯邻国,也不被邻国侵犯。

(2)现在驱逐客卿以帮助敌国,减损本国民众而增加敌国人口,在内则削弱了自己的国家,在外则在诸侯中结怨,(这样下去)要使秦国没有危险,是不可能的。14.昭奚恤认为楚之宝不在于珠玉宝器,而在于贤臣;王孙圉认为,除了有利于国家和老百姓的人才是楚国之宝,丰富的物产资源也是楚国之宝。〖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如果与各诸侯修好的礼物都已具备,再加上外交辞令,还有对意料不到的事件的防备,皇天神灵相辅佑。“诸侯之好币具”是主谓结构,后面C处断开;“导之以训辞”是状语后置句,后面E处断开;“有不虞之备”是动宾结构,后面G处需断开。故选CEG。【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句意:可以拿给他们看吗?/不知道有这件事吗?B.正确。句意:不是国家值得珍爱重视的国宝。/而珍视的却很多。C.正确。主持赞礼;主持赞礼的司仪官。句意:赵简子(佩带着能发出)鸣响的玉来主持礼仪。/希望做一个主持赞礼的司仪官。D.错误。表方式、方法,用来;表原因,……的原因。句意:也可以用来供应诸侯的礼品。/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故选D。【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按当时的礼节,宴会上的座次以东方为上座”不正确。原文中“东面”指面向东,即西方座位。昭奚恤把秦使者当贵宾,请他坐了上座,自己作为宴会的主人居末座,这种安排是合乎礼数的。可参考教材《鸿门宴》,宴会上的座位尊卑和这个是一致的。“项王、项伯东向坐”就是面向东方坐,即西方座位。项羽作为主人坐西朝东,自居上位,表现了他自矜功伐的性格。故选B。【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封”,边界;“谨”,严守;“见”,被。(2)“资”,帮助;“益”,增加;“树怨”,结怨。【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国之宝器,在于贤臣,夫珠宝玩好之物,非国所宝之重者”可知,昭奚恤认为楚之宝不在于珠玉宝器,而在于贤臣;由“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可知,王孙圉认为,除了有利于国家和老百姓的人才是楚国之宝,丰富的物产资源也是楚国之宝。参考译文:材料一:秦国想攻打楚国,派使者去察看楚国的国宝。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就召见昭奚恤来询问说:“秦国要看楚国的国宝,我的和氏璧、随侯珠,可以拿给他们看吗?”昭奚恤回答说:“这是想观察我国政治的利弊而从我国谋取利益,国家的宝物,在于贤臣,珠宝玉石这样的赏玩之物,不是国家值得珍爱重视的国宝。”楚王于是就派昭奚恤应对秦国使者。昭奚恤派精税部队三百人,在都城西门内列队。面向东建了一座土坛,面向南建了四座土坛,面向西建了一座土坛。秦国使者来到,昭奚恤说:“先生是客人,请你坐面向东的上位。”令尹子西、太宗子敖、叶公子高、司马子反四人面向南依次就坐,昭奚恤自己坐在面向西的土坛上,他说:“客人想看看楚国的国宝,楚国所珍视的是贤能的臣子。治理百姓,充实府库,使百姓各得其所,有令尹子西在这里。恭敬地捧着玉挂玉璧,出使各诸侯之国,化解怨怒愤恨,沟通两国的情谊,使国家没有战祸,有太宗子敖在这里。保卫国土,严守疆界,不侵犯邻国,也不被邻国侵犯,有叶公子高在这里。治理军队,整顿士兵,来抵抗强大的敌人,亲自擂战鼓来激励百万大军,他的部下都赴汤蹈火,亲冒白刃,万死不辞,不顾身家性命,有司马子反在此。心怀五霸三王留存下来的法则,摄取先王遗留下来治理国家的方法,有我昭奚恤在这里。敬请大国使者观看!”秦国使者惊惧敬畏,无言以对。于是昭奚恤拱手作揖后就离开了。秦国的使者回国后对秦王说:“楚国的贤臣不少,不能打楚国的主意。”于是就没有攻打楚国。材料二:楚国大夫王孙圉去晋国出使访问,晋定公设宴招待他。赵简子(佩带着能发出)鸣响的玉来主持礼仪,他的佩玉叮当作响。赵简子问王孙圉说:“楚国的白珩还在吗?”王孙圉回答说:“还在。”简子说:“它是宝啊,价值多少啊?”王孙圉说:“楚国从没有把它当成宝物。楚国视为宝物的,叫观射父,他能写外交辞令,和各诸侯国打交道,使我国国君不会有什么话柄。还有左史倚相,能够引经据典,安排各种事物,成天向敝国国君进献历史上的成败,使国君不忘记先王的功业;还能取悦天地神明,顺应了解它们的好恶,使神灵对楚国没有怨气。还有一片大泽叫云梦,它连接着徒洲,是金属、木材、粗竹、箭杆的产地,龟甲、珍珠、兽角、象牙、兽皮、犀牛皮、羽毛、牦牛尾,用于军备材料,足以戒备意外,也可以用来供应诸侯的礼品,以馈赠给各诸侯们享用。如果与各诸侯修好的礼物都已具备,再加上外交辞令,还有对意料不到的事件的防备,皇天神灵相辅佑,敝国国君大概能够在各诸侯国那里免于罪责,国家和百姓也得到了保全。这些才是楚国的宝贝。至于说到白珩,这只是先王的玩物,哪称得上是宝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思王逢原①三首(其三)王安石百年相望济时功,岁路何知向此穷。鹰隼②奋飞凰羽短,骐麟埋没马群空。中郎③旧业无儿付,康子④高才有妇同。想见江南原上墓,树枝零落纸钱风。〖备注〗①王逢原:王安石的连襟和好友,英年早逝。②鹰隼(sǔn):泛指凶恶的鸟。③中郎:汉末蔡邕曾任中郎将,博学多才却无子嗣。王逢原亦无子。④康子:战国时齐隐士黔娄,其妻贤惠,共守贫困。王逢原妻亦颇贤惠。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对王逢原怀有极大的期待,不想英才陨落,期待与现实之间形成极大的落差。B.诗歌巧用典故,“无儿付”与“有妇同”对比,突出了王逢原逝世之后的悲凉。C.诗歌以景作结,诗人想象王逢原墓上之景,意境悲凉,情感上回扣诗题之“思”。D.全诗熔景、事、情于一炉,表达了对故友的深切思念,意蕴丰富,真挚感人。16.王安石在《寄王逢原》一诗中说:“力排异端谁助我,忆见夫子真奇材。”请据此并结合本诗,谈谈你对本诗颔联情感的理解。〖答案〗15.B16.①诗人对王逢原才华的赞美,将王逢原比为“凤凰”“骐麟”,可见他是“奇材”。

②诗人对奸邪小人横行的愤懑。诗人将奸邪小人比作鹰隼,认为他们是“异端”,“鹰隼奋飞”描摹了奸邪小人得意横行的状态。

③诗人对王逢原英年早逝、失去可以辅佐自己的战友的惋惜。用“凰羽短”“骐麟埋没马群空”喻指英才陨落,无人辅助自己。〖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无儿付’与‘有妇同’对比”分析错误。“无儿付”表达对友人才华无人传续的惋惜,“有妇同”侧面表现友人的德行,一怜惜一欣慰,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对比关系。故选B。【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寄王逢原》中“力排异端谁助我,忆见夫子真奇材”二句可以看出王安石认为王逢原是“奇材”,可以辅助自己力排“异端”,王逢原去世之后,就无人可以辅助自己了。而在本诗的颔联中,作者认为“鹰隼奋飞凰羽短,骐麟埋没马群空”,此处说鹰隼能够展翅高飞,而凤凰却无法飞翔;骐麟得不到赏识而野马却受到重用。这是用比喻的手法来表达作者对真正人才得不到重用,奸邪小人得意横行的现象的愤慨之情。而诗中将王逢原比为“凤凰”“骐麟”,正与“忆见夫子真奇材”中“奇材”相呼应,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王逢原才华的赞美之情。“力排异端谁助我”中,表达了作者对失去王逢原这为有才华而又与自己有着相同政治倾向的好友的惋惜之情,本诗中“凰羽短”“骐麟埋没马群空”即喻指英才陨落,暗示王逢原去世后无人辅助自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简朴的话语道出了人民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2)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陈述,面对神宗想要改变大臣得过且过、不恤国事的情况,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却引来众人“汹汹然”反对。(3)古代的诗人受到《楚辞》“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启发,创“落木”一词,以代落叶。该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_”。〖答案〗(1)载舟覆舟所宜深慎(2)(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3)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18.下列选项中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①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善:好

②可以尽豫游之乐豫游:出游。帝王秋天出巡为“豫”,春天出巡为“游”

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为:疑问代词,什么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因:凭借B.①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谩:徒然

②敢以烦执事敢:岂敢,怎敢

③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造册

④至于怨诽之多诽:公然指责C.①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抑:还是

②宗庙之事,如会同如:像

③杀人如不能举举:尽,完

④大礼不辞小让让:谦让D.①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疾:憎恨

②族庖月更刀族:众,一般的

③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据守

④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计划〖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①善:美德。句意:士大夫们多把不忧虑国事,附和世俗,向众人献媚讨好当作美德。②句意: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乐趣。③为:语气助词,表反问。句意: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何必告辞呢?④因:依靠。句意: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B.①句意: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史上的得失荣辱。②敢:自言冒昧的谦辞,冒昧地。句意:冒昧地用(这件事)麻烦您。③句意:造册登记官吏、百姓,封闭仓库。④诽:背地议论,指责他人。句意:至于(社会上对我的)那么多怨恨和诽谤。C.①句意:我能够这样吗?还是你能这样做呢?②如:或者。句意:祭祀祖先的事,或者诸侯朝见天子。③句意:杀人只担心不能杀完。④让:责备。句意:做大事不必理会细枝末节,行大礼不用回避小的责备。D.①句意: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王的人。②句意:一般的厨师一月(就得)更换一把刀。③句意: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④句意: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故选D。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7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记得那时父母不时带我去旧金山游览著名的日本茶园。我蹲在那里的一个小池边,为畅游在水底睡莲之中五彩斑斓的鲤鱼所陶醉。有一次,我遇到了一场暴雨,水中的睡莲在汹涌不息的水波冲刷下摇摆不定。在躲避风雨之时,我想弄清楚周围发生的一切将会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在鲤鱼们的眼中。在它们看来,①,没有任何东西冲刷它们。因为就像我们看不见我们周围的空气和空间一样,②,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我想,鲤鱼“科学家们”将会聪明地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它被称为“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由于不能理解在看不见的水面上存在的水波,它们将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睡莲之所以能不被触摸而运动的原因是由有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在对它起作用所致。它们可能给这种错觉起一个高深莫测的名称(如“超距作用”,或“没有任何接触睡莲即会运动的能力“)。(有删改)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睡莲能不被触摸而运动的原因,是因为有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在对它起作用。B.睡莲之所以能不被触摸而运动,是因为有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在对它起作用。C.睡莲能不被触摸而运动的原因,是由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在对它起作用所致。D.睡莲之所以能不被触摸而运动,是由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在对它起作用所致。20.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19.B20.①睡莲似乎是自己在运动②鲤鱼们也看不见它们赖以生存的水〖解析〗【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语病有:“之所以……的原因是由……所致”句式杂糅,可以用“之所以……是因为”“……的原因是”“由……所致”只能用一个。A.重复,“……的原因”与“因为”重复,删掉一个。修改正确的只有B项。故选B。【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后文说“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在它们看来”的“它们”指的是鲤鱼,这是从鲤鱼的角度看待睡莲的动,应填:睡莲似乎是自己在运动。②“就像我们看不见我们周围的空气和空间一样”是类比我们和鲤鱼,而我们和空气的关系,如同鲤鱼和水的关系,应填:鲤鱼们也看不见它们赖以生存的水。(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有两种动物对自己的出身疑惑不已,一种是蝴蝶,本是在地上爬的,怎么竟飞到空中?一种是蛙,为什么可以在湖河里又可以在陆地上?蝴蝶不吭声,而蛙只是惊叫:哇?哇!哇?!它的叫声就成了它的名字。蛙的眼睛间距很宽,似乎有的还长在前额,有的就长在了额的两侧,大而圆,不闭合。它刚出生时的惊叹,后来可能是悟到了湖河或陆地的许多秽事,惊叹遂为质问,进而抒发,便日夜哇声不歇。生出了怒气和志气,脖子下就有了大的气囊。春秋时越王勾践为吴所败,被释放的路上,见一蛙,下车恭拜,说:“彼亦有气者?!”立下雪耻志向,修德治兵,最终成了春秋五霸之一。蛙确实样子丑陋,暴睛阔嘴,且短胳膊短腿的。但我终于读到一本古书,上面写着蟾蜍、癞蛤蟆都是蛙的别名,还写着嫦娥的名字原来叫恒我,说:“昔者,恒我窃毋死之药于西王母,服之以奔月。将往,而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恒我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啊哈!蛙是由美人变的,它是长生,它是黑夜中的月亮。21.下列各句中的“和”字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中“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因为我们已经暗中差人去唤哈姆莱特到这儿来,让他和奥菲利娅见见,就像他们偶然相遇一般。——《哈姆莱特》B.长久以来,中医药服务于中国和亚洲人民,毫无疑问,对传统医药的继续探索,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良药。——《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C.和植物化学的其他发现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相比,从青蒿提取物到青蒿素的研发历程相当快速。——《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D.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中国建筑的特征》22.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标点使用非常有特色,请简要分析。23.用典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指在诗文中使用前人的语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来类比现实或引发出联想,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请任选文中一处典故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21.B22.①问号与叹号反复出现,标点使用富于变化;②由疑问到惊叹,再到双重叠加,加重表达对此表示怀疑又感慨的复杂心理。23.典故一:①用越王勾践以“怒蛙”激励自己的典故,先抑后扬,写出蛙的形象的积极一面;②引发读者对“怒蛙”形象的想象,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典故二:①用嫦娥奔月的典故,写“恒我”是蟾蜍,引发读者的想象,增加强文章的可读性;②以虚衬实,以神话传说美之虚衬蛙丑之实,增加神秘气息。〖解析〗【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用法的能力。B项中的“和”为连词,ACD中的“和”为介词。故选B。【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点符号表达效果的能力。从表达形式看,“哇?哇!哇?!”画线句是三个独词句,句末标点分别是问号、感叹号、问号和感叹号,这样的使用使标点富于变化;从表达语气和内容看,“哇?哇!哇?!”前两个独词句分别表达疑问和惊叹的语气,第三个句子兼有疑问和惊叹的语气,这样形成双重叠加的语气,增强了怀疑又感慨的复杂心理。【2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典故一:第二段先写“怒蛙”日夜哇声不歇,再表现蛙形象的积极一面。“春秋时越王勾践为吴所败,被释放的路上,见一蛙……立下雪耻志向……”此处用典,写越王勾践以“怒蛙”激励自己,用历史人物和故事引发读者的想象,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典故二:第三段写嫦娥名字的由来,“恒我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写“恒我”是蟾蜍,用嫦娥奔月的典故引发读者的想象,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嫦娥奔月是美妙的神话故事,而现实中的蛙是丑陋的,这样以美衬丑,增加文章的神秘感。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学家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科学家俞鸿儒深表赞同,从“爆轰”这一危险的实验事故中,发现“爆轰”的应用价值,带领团队研制出世界领先水平的“爆轰驱动超高速高焓激波风洞”。你对歌德的话和俞鸿儒的做法,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这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先引用歌德的话,是强调该如何阅读,第一只眼睛是实实在在的眼睛,看到的是书本的表面内容,另一只眼睛是心灵的眼睛,能够看到书本所蕴藏的更深层次的内容。歌德的话是说阅读不能仅仅走马观花光看不想,还需要思考,才能获得深层体验。又提到科学家俞鸿儒是从“爆轰”实验事故中发现其应用价值,从而带领团队研制出世界领先水平的“爆轰驱动超高速高焓激波风洞”,再创中国“智造”的奇迹。由此看出,材料意在强调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科研中,我们都要有见微知著、见此知彼的洞察力。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领导干部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对潜在的风险有科学预判,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该斗争的就要斗争。”“要善斗争、会斗争,提升见微知著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洞察先机、趋利避害。”考生可思考如何去培养这样的洞察力,一方面关键在于寻找事物之间的微妙联系,寻找趋势变化的蛛丝马迹;另一方面需要足够的见识和开放的心态去扩大边界,突破思维定式,训练观察力和思维力。写作时,首先有材料提出中心论点,见微知著,敏锐洞察。然后展开论述,一是随时准备从零开始,才能进入修炼洞察力和大局观的境界;二是要善于打破常规思维、惯性思维,立足可能出现的最糟糕情形,做好最充分的准备,争取最理想的效果;三是要用缜密的思维去分析和预判。最后强调时代青年要提高能力水平,更好地肩负起新使命,必须自觉增强见微知著能力,“听于无声,视于无形”。可运用引证法进行论证,如《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又如《荀子·非相》“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山东省淄博市张店重点高中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当然不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但我们也可以认为,《红楼梦》作为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主人公贾宝玉(还可加上他的知己林黛玉)的生命体验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作者的思想观点,体现着作者的人生态度。此外,来往于仙界和尘世的一僧一道与出入于贾府的刘姥姥,作为另两个代表作者审视人生的视点,从不同的侧面,与宝黛的视点和合在一起,构成作者曹雪芹的一个多元的矛盾思想体。在《红楼梦》里,实际就存在着色、情、空三个概念。而一僧一道、宝黛和刘姥姥这三个视点正和小说中的这三个观念相对应:一僧一道是立足于“空”来观照人生,宝黛是立足于“情”来把握世界,而刘姥姥则是着眼于“色”来看待周围一切。在情节的具体展开中,这三种视点并没有为其中的“空”观所一统,而是交相映射,这使作品的思想内涵呈现出异常丰富复杂以致相互矛盾的情形,也是《红楼梦》会产生见仁见智的根本原因。贾宝玉林黛玉是从“情”的角度来观照人生、把握世界的。在脂批透露给我们的“情榜”中,贾宝玉是“情不情”,林黛玉是“情情”,他仍相合,正把世上所有的无情之物和有情之物都囊括无遗。当然,从一方面看,贾宝玉的“情不情”更为广博,理当将黛玉的“情情”包括在内,宝玉认为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极有灵验的。他区分人的标准也是一个“情”字,没有什么善人与恶人,有的只是有情人与无情人。如果是有情人,他就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即使他们闯了祸,他也愿意为他们担待。但从另一方面看,宝玉的爱博,难免会有所分心,所以,他的情感有时竟不如黛玉那样专一。比较而言,贾宝玉更体现出一种情感的广度,一种爱的泛溢;而林黛玉则更体现出一种情感的深度,她的情有独钟。一般认为,一僧一道在《红楼梦》中,是起着点化主要人物,帮助他们由出世走向佛门的作用。这当然,显而易见的事实,但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一僧一道这两个形象,展现了一种人生的基本态度,一种“空”的观念,贾宝玉等人最终遁入空门,与一僧一道“空”观的点拨当然有所关系,曹雪芹在作品中安排下一僧一道这两个人物时,其心态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希望贾宝玉等人的“情”的观念能受到“空”观的统摄,不致产生太多太深的痛苦和烦恼,不致“痴迷”而“枉送了性命”;另一方面,这种情感毕竟是那么地美好,那么地动人,他又不忍心真的让“空”观来虚化它,于是,一僧一道的“空”观实际起到的是与“情”观并行的对比、对照作用,即便有所渗透,也是停留在浅表层面上的,而作者在选择“空”观还是“情”观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也许,只有像刘姥姥那样,既不深陷于“情”,也不立足于“空”去痛苦地灭情,而是从“色”出发,以一种实用的态度来审视世界,把握人生,庶几能使人得到些微的安慰了。如果对于贾宝玉来说,大自然是作为美、作为情感的表现而展现在他面前,那么,刘姥姥则是以一种实用的态度来对待自然万物的。虽然刘姥姥也能感受到美的存在,能够受其感染,如她听音乐而不禁手舞足蹈,但这种反应更似牛听音乐会多产奶的生理反应。她的举动虽则对她来说是出于自然,但却显得粗俗,从而招致林黛玉的“牛”舞之讥。(选自詹丹《曹雪芹审度人生的三个视点》,有删改)材料二:(宝玉)从沁芳桥一带堤上走来。只见柳垂金线,桃吐丹霞,山石之后,一株大杏树,花已全落,叶稠阴翠,上面已结了豆子大小的许多小杏。宝玉因想道:“能病了几天,竟把杏花辜负了!不觉倒‘绿叶成萌子满枝’了!”正自胡思间,忽见一股火光从山石那边发出,将雀儿惊飞。宝玉吃了一惊,又听外边有人喊道:“藕官你要死!怎么弄些纸钱进来烧?我回奶奶们去,仔细你的肉!”宝玉听了,益发疑惑起来,忙转过山石看时,只见藕官满面泪痕,蹲在那里,手内还拿着火,守着些纸钱灰作悲。宝玉忙道:“他并没烧纸,原是林姑娘叫他烧那烂字纸,你没看真,反错告了他。”藕官正没了主意,见了宝玉,更自添了畏惧;忽听他反替遮掩,心内转忧成喜,也便硬着口说道:“你很看真是纸钱子么?我烧的是林姑娘写坏的字纸。”(选自《红楼梦》第五十八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人物形象不等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但作者却可以借助小说人物的生命体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人生态度。B.曹雪芹审度人生的三个视点,宝黛、一僧一道和刘姥姥分别对应情、空、色三个概念,三者异常丰富复杂,因而相互矛盾。C.宝黛立足于“情”来把握世界,宝玉之情广博而黛玉之情专一,二者把世上所有的无情之物和有情之物都囊括无遗,D.在选择“空”观还是“情”观时,曹雪芹左右为难,而刘姥姥所代表的“色”观或许是其审视世界、把握人生的一种可供安慰的选择。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宝黛的正面视点与一僧一道、刘姥姥的侧面视点相互结合,构成了矛盾思想体。B.宝黛二人以“情”的角度观照人生、把握世界,这也给他们带来了痛苦和烦恼。C.“空”观和“情”观之间纵有浅层渗透,但二者的主要关系依然是对比和对照。D.黛玉评价刘姥姥“牛”舞,是因为刘姥姥能感受美,出乎自然随音乐手舞足蹈。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当贾琏夫妇欺凌了平儿时,宝玉能为在平儿面前尽一份爱心,能为她梳妆打扮,而喜不自胜。B.黛玉误会宝玉没有珍惜自己送他的东西,赌气回房,将她已经为宝玉做了一半的香袋儿铰了。C.宝玉、凤姐被作法发病,众人束手无策之际,一僧一道恰巧出现,借助通灵宝玉化解了凶邪。D.刘姥姥得知茄鲞的做法后,摇头吐舌,口念佛祖,惊叹这得耗费多少只鸡才能做成这道佳肴。4.材料一有何论证特点,请简要分析。5.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贾宝玉是如何从“情”的角度来观照人生、把握世界的。〖答案〗1.B2.D3.C4.①论点提出方式: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在《红楼梦》里存在着三个审视人生的视点。

②论证结构:文章整体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先提出三个审视人生的视点,再分别阐释;本论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进行论证。

③论证方法: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如对比论证,与宝玉对比,凸显刘姥姥对待自然万物的实用态度;类比论证,以牛的生理反应论证刘姥姥对美的感受。5.①宝玉认为草木也是有情理的,故而他觉得错过了杏花,是对杏花的辜负;

②宝玉以“情”来区分人,即使他们闯了祸,只要他们是有情之人,宝玉也愿意为他们担待。藕官烧纸钱悼念已逝之人,虽破坏了大观园的规矩,宝玉愿为保全她而撒谎。〖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宝黛、一僧一道和刘姥姥分别对应情、空、色三个概念,三者异常丰富复杂”错误,偷换概念。由原文“在情节的具体展开中,这三种视点并没有为其中的‘空’观所一统,而是交相映射,这使作品的思想内涵呈现出异常丰富复杂以致相互矛盾的情形,也是《红楼梦》会产生见仁见智的根本原因”可知,异常丰富复杂的是“在三种视点交相映射下呈现出来的作品的思想内涵”。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是因为……”错误。由原文“虽然刘姥姥也能感受到美的存在,能够受其感染,如她听音乐而不禁手舞足蹈,但这种反应更似牛听音乐会多产奶的生理反应。她的举动虽则对她来说是出于自然,但却显得粗俗,从而招致林黛玉的‘牛’舞之讥”可知,林黛玉的评价是“讥”,说“牛”舞不仅因为刘姥姥的舞蹈感受到美的存在,于刘姥姥而言,出于自然,也因为她的动作显得粗俗。

故选D。【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观点是:一僧一道是立足于“空”来观照人生,宝黛是立足于“情”来把握世界,而刘姥姥则是着眼于“色”来看待周围一切。

AB项能体现“情”这一角度,D项体现“色”这一角度,均可作为论据使用。C.显示了一僧一道的神通,但并未体现其“空”的视点。故选C。【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特点的能力。论点提出方式:由材料一第二段关键句“在《红楼梦》里,实际就存在着色、情、空三个概念。而一僧一道、宝黛和刘姥姥这三个视点正和小说中的这三个观念相对应:一僧一道是立足于‘空’来观照人生,宝黛是立足于‘情’来把握世界,而刘姥姥则是着眼于‘色’来看待周围一切”可知,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在《红楼梦》里存在着三个审视人生的视点。论证结构:文章整体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由材料一第二段关键句“在《红楼梦》里,实际就存在着色、情、空三个概念。而一僧一道、宝黛和刘姥姥这三个视点正和小说中的这三个观念相对应:一僧一道是立足于‘空’来观照人生,宝黛是立足于‘情’来把握世界,而刘姥姥则是着眼于‘色’来看待周围一切”可知,先提出三个审视人生的视点,再分别阐释;第三段论证了贾宝玉林黛玉是从“情”的角度来观照人生、把握世界的,第四段论证了一僧一道是立足于“空”来观照人生,第五段论证了刘姥姥则是着眼于“色”来看待周围一切,本论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进行论证。论证方法: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结合“如果对于贾宝玉来说,大自然是作为美、作为情感的表现而展现在他面前,那么,刘姥姥则是以一种实用的态度来对待自然万物的”可知,运用对比论证,与宝玉对比,凸显刘姥姥对待自然万物的实用态度;结合“虽然刘姥姥也能感受到美的存在,能够受其感染,如她听音乐而不禁手舞足蹈,但这种反应更似牛听音乐会多产奶的生理反应。她的举动虽则对她来说是出于自然,但却显得粗俗,从而招致林黛玉的‘牛’舞之讥”可知,运用类比论证,以牛的生理反应论证刘姥姥对美的感受。【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结合“能病了几天,竟把杏花辜负了!不觉倒‘绿叶成萌子满枝’了”可知,宝玉认为草木也是有情理的,故而他觉得错过了杏花,是对杏花的辜负;结合“如果是有情人,他就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即使他们闯了祸,他也愿意为他们担待”可知,宝玉以“情”来区分人,即使他们闯了祸,只要他们是有情之人,宝玉也愿意为他们担待。结合“宝玉忙道:‘他并没烧纸,原是林姑娘叫他烧那烂字纸,你没看真,反错告了他。’藕官正没了主意,见了宝玉,更自添了畏惧;忽听他反替遮掩,心内转忧成喜,也便硬着口说道:‘你很看真是纸钱子么?我烧的是林姑娘写坏的字纸’”可知,藕官烧纸钱悼念已逝之人,虽破坏了大观园的规矩,宝玉愿为保全她而撒谎。(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第五幕】关汉卿的书斋田汉他的好友杨显之,在看已经写成的几折。关汉卿站在其后面。关汉卿:显之,你看这样写,行了吗?杨显之:行。我看这倒是你的压卷之作。不过有几点想问问你:第一,蔡婆婆这人物,你是要当好人写呢,还是当坏人写呢?当作坏人写吧,她又是窦娥的婆婆,窦娥是为了救她才屈死了的。关汉卿:这个人大体上还是善良的,她不是很爱窦娥的吗?杨显之:不过你当她是好人写,她又是一个放高利贷的,借给你五两银子,隔一年连本带利要你十两;借给你十两,隔一年要你二十两。没有钱还她,你就得把女儿卖给她做儿媳妇。这样的人还能是好人?我倒是赞成赛卢医那个办法,要用绳子勒死她。关汉卿:勒死她,就没有人再放高利贷了?杨显之:那当然还会有。关汉卿:却又来了。于今这世道,就是个高利贷的世道。相比之下,蔡婆婆还是比较好一点的了。要找真正的好人,除非世界上没有高利贷了。杨显之:好,这一点算过去了吧。第二点,山阳县逼供之后,马上说“明日杀窦娥”,既不经三审六问,也不申请刑部批准,就处决人犯。作一个前代的戏,不是符合惯例啊!关汉卿:你这一点提得好。可是我问你,于今大元朝杀人必须要经过这些程序吗?忽辛杀朱小兰,不是刚问过一堂,第二天就稀里糊涂把她给砍了吗?杨显之:哦,原来你是这个用意,那就没有说的了。此外在文字上,我觉得第二折那支《感皇恩》很好。“……恰消停,才苏醒,又昏迷。捱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写得又生动,又深刻。后面那支《滚绣球》,“地啊,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啊,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我看干脆改成“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样感情不是更强烈一些吗?关汉卿:好,那就这么改吧。杨显之:不,你自己斟酌吧,我说得不一定对。关汉卿:不,你说得很对,(确定地)改!从桌上落下一张纸,杨显之忙拾起,看了一下。杨显之念: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关汉卿:(低声)这是文丞相写的。杨显之:文丞相?你是说文天祥丞相?关汉卿:对,就是他。……杨显之:好。我今天还有事,我走了。(站起)文丞相的诗,我带着了。杨显之匆匆地走出去了。关汉卿看着已经改过的前三折,出了神,不觉朗诵起来。关忠上场。关忠:老爷,叶先生来了。关汉卿不应。他已独自沉浸在艺术世界里好半天,似乎忘掉了周围的一切。叶和甫上,关忠欲再报告,叶和甫止住他,轻轻地走进来,听关汉卿朗诵。关汉卿朗诵:【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关忠:(提醒)老爷,叶先生来看你来了。关汉卿:谁?(他醒过来似的)哦,和甫。关忠:叶先生来了好一会儿了。关汉卿:请坐,请坐。没有知道你来了。失迎得很。叶和甫:哪里,哪里。还是我来得莽撞,扰乱你的文思了。关汉卿:(吩咐)关忠,点茶。关忠:是,(端茶给叶和甫)您请喝茶。叶和甫:昨儿个帘秀告诉我,你在给她打一个新本子,就是你刚念的这个吗?关汉卿:对。叶和甫:已经完稿了?关汉卿:没有。还差一折,不过也快完了。叶和甫:一定又是个杰作吧,刚才的这支《滚绣球》就不错。让我先观为快吧。(他接过前几折,看了一下。)关汉卿:哦,还是所谓的“乱头粗服”,刚才想请显之给仔细改一改,可他没工夫。叶和甫:“乱头粗服,丰韵天然”,你从来不是这样写的么?不过听刚才念的,什么“不分好歹难为地,错勘贤愚枉做天”,连天地也骂起来了,不能像往常那样轻松一点吗?关汉卿:你是内行,当然应知道,这戏的写法是随着情节而定的。这戏原本就不是轻松愉快的情节,怎么能用这些笔法呢?我甚至鄙视那些写法,我觉得那都是些甘草、薄荷,只管管伤风、咳嗽。叶和甫:(不了解)哦,不。还是往常那样的好。你开的是薄荷、甘草的店,人家就向你买薄荷、甘草,这不是很自然的吗?关汉卿:你们那样看我?叶和甫:哦,这是开玩笑。(转话题)刚才这个戏是写的哪个朝代的故事呢?关汉卿:也不知道这是哪个朝代,应是汉朝吧。东海地方有一个孝妇被东阿太守给冤杀了,后来那地方三年没下雨。直到于公治狱,这案子给平反了,这才下起雨来。叶和甫:这不过是个传说,你不会是还要替传说中的人物担忧吧?关汉卿:如今,这样的冤狱还在重复着哩。叶和甫:唔,帘秀告诉我,你对最近朱小兰一案很抱不平。关汉卿:对,每个有良心的人,都会为她不平的。叶和甫:是啊,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更何况你这样多情的文人呢?不过,别人议论尽管议论,你可千万别写。关汉卿:(反感)那为什么?叶和甫:我觉得,你近来的几出戏,像《救风尘》《望江亭》啊,称得上是洛阳纸贵。歌台舞榭没你的戏就不卖座。人家把你看成了“烟花粉黛的大师”。于今,你忽然改写公案戏,成功固然好,一旦不中,盛名岂不一落千丈?很是不值。关汉卿:胡说什么,我哪是什么“烟花粉黛的大师”,我写《救风尘》是歌颂赵盼儿那样急人之难的侠妓,我写《望江亭》是赞美谭记儿那样机智勇敢、保卫自己幸福的寡妇。我的戏,不管写什么,都只求代替受冤屈的百姓们一吐胸中的怨气。再说了,我不是在痛恨那些周舍、杜婆婆,还有杨衙内之流吗?我也不求什么盛名,怕什么一落千丈?叶和甫:(遮住地)别生气嘛。再说了,小兰一案其说不一,你不要只听人家的一面之词,据李驴儿的说法……关汉卿:你这不是一面之词吗?叫我说,是李驴儿这狗杂种,把一个无辜的女子陷害死了,还要血口喷人。你也跟着附和,玷污她的清白。叶和甫:汉卿,别忙。还有了,你刚才埋怨皇天“欺软怕硬”。其实,我们做事说话就得把谁硬谁软好好地估量一下。李驴儿当然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可是他后面有萨千户,还有忽辛大人。忽辛原也没有什么,其人贪赃枉法,不辨贤愚,不分好歹,这也是众所周知的。可是,不是我恭维你,你在戏里骂得真对。但有什么用呢?阿合马大人是当今皇上最信任的财神爷,好比一块又大又硬的石头,其余的人全是些鸡蛋,没人敢说他半个坏字眼。你敢碰他?谁碰他谁倒霉。别忘了,老朋友,已经有几个人被下狱了。监察御史白栋、宿卫秦长卿秦大人,你不要重蹈他们覆辙啊!关汉卿:(愈发不快)怎么,你是要来威胁我?叶和甫:(越发说得唾沫四溅)你写的这个戏本子,不管假托哪一个朝代的事,只要一演出来,明眼人哪个不知是在挖苦忽辛大人?只要人家在阿合马大人面前说上几句,不管是演戏的还是写戏的,准保都得……嚓,(用手在脖子上做了个抹脖动作)——掉脑袋啊。关汉卿:(质问)别瞎说了,我这戏跟阿合马有什么关系?叶和甫:你骂忽辛,会跟他老子不相干?弄不好连我们都……关汉卿:(走前一步)你说了两点,那我也说两点。我写的主角窦娥,是她舍己救人的性格感动了我,使我不能不写,绝不是单纯为的骂什么人。你千万替我解释解释。而且,我是爱上了戏才写戏的。我既然决定写,就对所写的负责任,生死祸福自己去当。别连累了您,“士各有志”,您请吧。(选自田汉《关汉卿》,有删改)6.下列对节选部分戏剧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幕先写关汉卿与好友杨显之在书斋中斟酌已写成的几折《窦娥冤》,各自发表修改意见。随后,叶和甫劝关汉卿不要写《窦娥冤》。B.从关汉卿与杨显之的对话可以看出,杨显之对待文学创作严肃、认真,他长于修改作品,有文人风骨,是关汉卿的“莫逆之交”。C.叶和甫把关汉卿看成了“烟花粉黛的大师”,不赞成他改写公案戏,苦口婆心规劝他不要重蹈监察御史白栋等人的覆辙。D.田汉笔下的关汉卿倾尽才力和心血创作杂剧,带有维护正义、崇尚自由、敢作敢为的精神气质,闪烁着燕赵慷慨悲歌精神的光华。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节选的第五幕中有关汉卿与杨显之的关于文学创作的论争,有关汉卿与叶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