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脱轨事故应急预案_第1页
城市轨道交通脱轨事故应急预案_第2页
城市轨道交通脱轨事故应急预案_第3页
城市轨道交通脱轨事故应急预案_第4页
城市轨道交通脱轨事故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轨道交通脱轨应急预案TOC\o"1-2"\h\u24554第一章应急预案总则 5101941.1编制依据 5182731.1.1以人为本,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应急救援工作中,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548801.1.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通过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降低发生的概率。一旦发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扩大,减轻损失。 5164761.1.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建立健全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的职责,实现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同作战。 564311.1.4快速反应,科学救援。在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科学组织救援力量,合理调配资源,保证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5306751.1.5信息共享,协同配合。加强与相关部门、单位的信息沟通与协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应急救援的整体效能。 5163641.1.6持续改进,不断完善。通过案例分析、经验总结和预案演练,不断优化应急预案,提高应对脱轨的能力。 57537第二章组织指挥体系 5317821.1.7应急指挥部 6287131.1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脱轨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部”),作为应急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 6168761.2应急指挥部由市分管副市长担任指挥长,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担任副指挥长。 6268021.2.1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6286412.1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指挥部办公室”)作为应急指挥部的常设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应急工作。 6145332.2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交通运输局,由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兼任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副主任。 640832.2.1专业救援队伍 6197843.1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脱轨专业救援队伍,负责现场救援工作。 68613.2专业救援队伍由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等相关单位人员组成。 6130043.2.1相关单位 670814.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维修企业、设备供应企业等相关单位,按照应急指挥部的要求,参与应急工作。 6304714.1.1应急指挥部职责 6288541.1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脱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 6141431.2组织、协调应急响应工作,指导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调查、处理及善后工作。 610471.3及时向上级和相关部门报告情况,对外发布信息。 6191161.3.1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610912.1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和组织实施。 6126472.2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6221292.3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理。 6295392.4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调查、处理及善后工作。 610382.4.1专业救援队伍职责 7144553.1负责现场的救援工作,保证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 7207863.2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调查,提供技术支持。 7270213.3参与善后处理工作。 7111433.3.1相关单位职责 7277574.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负责现场的初步处置,及时报告情况。 7239184.2维修企业负责提供车辆的维修、检测等技术支持。 7222074.3设备供应企业负责提供设备的技术支持。 739614.3.1等级划分 767131.1根据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影响等因素,将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等级。 7129001.1.1应急响应级别 7315022.1特别重大:启动一级应急响应,由应急指挥部组织全市力量进行救援。 7323162.2重大:启动二级应急响应,由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救援。 7274252.3较大:启动三级应急响应,由指挥部办公室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救援。 7223562.4一般:启动四级应急响应,由相关专业救援队伍和相关单位进行救援。 730602第三章信息报告与预警 7123332.4.1信息收集 790601.1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启动信息收集工作,包括发生时间、地点、车辆型号、乘客数量、伤亡情况、原因等关键信息。 7306081.2现场人员应迅速收集现场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后续调查和处理提供依据。 787121.2.1信息报告 7236432.1事发后5分钟内,现场负责人应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基本信息,包括发生时间、地点、车辆型号、乘客数量、伤亡情况等。 7133412.2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接到报告后,应在10分钟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情况,并根据等级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7155722.3调查组成立后,应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调查进展、原因分析和处理措施。 8179572.3.1预警等级 814113.1根据严重程度,预警等级分为四级:一级(特别重大)、二级(重大)、三级(较大)和四级(一般)。 893233.1.1预警发布 891783.2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根据调查组提供的信息,对等级进行评估,并在30分钟内发布相应级别的预警。 8305993.3预警发布后,公司相关部门应按照预警等级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849273.3.1预警解除 855833.4得到有效控制,预警级别降低或调查组认为预警解除条件具备时,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应在30分钟内解除预警。 8325543.4.1信息共享 8228864.1发生后,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应与调查组、相关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共享调查、处理和善后工作相关信息。 829384.2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应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处理进展,保证信息畅通。 8265814.2.1信息传递 872165.1调查组应在调查过程中,及时将调查情况、原因分析和处理措施传递给公司应急指挥中心。 8325875.2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应将处理进展、预警信息、善后措施等及时传递给相关部门,保证各部门协同配合,共同应对。 839第四章现场救援与处置 8161195.2.1组建原则 8160165.2.2救援队伍构成 9192245.2.3救援队伍培训 913305.2.4救援设备 9293745.2.5救援物资 9260465.2.6指挥原则 9277215.2.7指挥体系 10170795.2.8指挥流程 10100265.2.9指挥要求 104297第五章受灾群众疏散与安置 10257215.2.10疏散路线规划 10305795.2.11疏散方案制定 1054605.2.12疏散组织 10298155.2.13疏散指挥 11136085.2.14安置点设置 11326325.2.15安置点保障 1118258第六章应急通信与交通保障 11224235.2.16通信系统概述 1168435.2.17通信保障措施 12130925.2.18交通系统概述 12192915.2.19交通保障措施 1224515.2.20通信与交通协调原则 12309165.2.21通信与交通协调措施 1312883第七章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 1387475.2.22医疗救护组织架构 13100531.1建立医疗救护指挥部,负责协调、指挥现场医疗救护工作。 13234281.2设立医疗救护小组,由专业医护人员组成,负责现场医疗救护及伤员转运。 13286281.2.1医疗救护流程 13278172.1发生后,现场救援人员应迅速评估伤员情况,按照伤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类。 1387152.2医疗救护小组应根据伤员分类,迅速进行现场救治,包括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 13129752.3对于重伤员,医疗救护小组应迅速将其转运至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1343782.4医疗救护指挥部应与相关部门保持沟通,了解伤员救治情况,保证医疗资源合理调配。 1373682.4.1医疗救护设施与设备 13156463.1现场救护车辆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如急救包、担架、氧气袋等。 14106063.2医疗救护小组应配备便携式急救设备,如心脏去颤仪、呼吸机等。 14302603.2.1卫生防疫组织架构 14116911.1建立卫生防疫指挥部,负责协调、指挥现场的卫生防疫工作。 14299831.2设立卫生防疫小组,由专业防疫人员组成,负责现场卫生防疫工作。 14162981.2.1卫生防疫措施 14322562.1发生后,卫生防疫小组应迅速对现场进行卫生评估,确定卫生防疫重点区域。 1499962.2对现场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原体传播。 1415232.3对伤员及现场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发觉疫情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1421842.4对涉及的交通工具、设施等进行卫生防疫处理。 14231952.4.1卫生防疫宣传与教育 14286383.1开展卫生防疫宣传教育,提高现场人员对卫生防疫工作的认识。 147213.2宣传卫生防疫知识,引导现场人员正确处理垃圾、废水等,防止疫情传播。 14128483.2.1应急药品 1425871.1建立应急药品库,储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包括止血药、止痛药、抗生素等。 14133611.2应急药品库应定期检查,保证药品质量。 14134651.2.1应急设备 14150592.1建立应急设备库,储备必要的医疗救护设备,如救护车、担架、急救箱等。 14183052.2应急设备库应定期检查,保证设备完好、随时可用。 14251752.3加强应急设备操作培训,提高现场救援人员设备使用能力。 1412904第八章应急物资与资金保障 14304442.3.1物资储备原则 1420252.3.2物资储备内容 158372.3.3物资储备管理 15267292.3.4资金保障原则 15196542.3.5资金来源 15225322.3.6资金使用与管理 15292432.3.7物资调配原则 162382.3.8物资调配流程 16187502.3.9资金调配 1611720第九章应急演练与培训 16142482.3.10目的 16255352.3.11演练内容 16291302.3.12演练周期 166142.3.13演练计划制定 1628882.3.14演练组织架构 17163052.3.15演练前期准备 17306502.3.16演练实施 17185572.3.17培训内容 17167832.3.18培训方式 17211152.3.19宣传推广 1712478第十章应急预案的修订与更新 1747492.3.20预案修订的启动 18103142.3.21预案修订的流程 18252862.3.22定期更新 18308892.3.23不定期更新 18321742.3.24修订内容 1857642.3.25更新内容 19第一章应急预案总则1.1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以下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相关标准编制:(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4)《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应急预案编制导则》;(5)《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6)国家及地方相关应急预案编制指南;(7)其他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标准。第二节编制目的本预案旨在明确城市轨道交通脱轨的应急响应流程、组织体系、救援措施和责任分工,保证在发生脱轨时,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第三节编制原则1.1.1以人为本,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应急救援工作中,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1.1.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通过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降低发生的概率。一旦发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扩大,减轻损失。1.1.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建立健全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的职责,实现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同作战。1.1.4快速反应,科学救援。在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科学组织救援力量,合理调配资源,保证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1.1.5信息共享,协同配合。加强与相关部门、单位的信息沟通与协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应急救援的整体效能。1.1.6持续改进,不断完善。通过案例分析、经验总结和预案演练,不断优化应急预案,提高应对脱轨的能力。第二章组织指挥体系第一节组织机构1.1.7应急指挥部1.1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脱轨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部”),作为应急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1.2应急指挥部由市分管副市长担任指挥长,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担任副指挥长。1.2.1应急指挥部办公室2.1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指挥部办公室”)作为应急指挥部的常设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应急工作。2.2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交通运输局,由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兼任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副主任。2.2.1专业救援队伍3.1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脱轨专业救援队伍,负责现场救援工作。3.2专业救援队伍由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等相关单位人员组成。3.2.1相关单位4.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维修企业、设备供应企业等相关单位,按照应急指挥部的要求,参与应急工作。第二节职责划分4.1.1应急指挥部职责1.1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脱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1.2组织、协调应急响应工作,指导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调查、处理及善后工作。1.3及时向上级和相关部门报告情况,对外发布信息。1.3.1指挥部办公室职责2.1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和组织实施。2.2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2.3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理。2.4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调查、处理及善后工作。2.4.1专业救援队伍职责3.1负责现场的救援工作,保证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3.2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调查,提供技术支持。3.3参与善后处理工作。3.3.1相关单位职责4.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负责现场的初步处置,及时报告情况。4.2维修企业负责提供车辆的维修、检测等技术支持。4.3设备供应企业负责提供设备的技术支持。第三节应急响应级别4.3.1等级划分1.1根据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影响等因素,将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等级。1.1.1应急响应级别2.1特别重大:启动一级应急响应,由应急指挥部组织全市力量进行救援。2.2重大:启动二级应急响应,由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救援。2.3较大:启动三级应急响应,由指挥部办公室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救援。2.4一般:启动四级应急响应,由相关专业救援队伍和相关单位进行救援。第三章信息报告与预警第一节信息收集与报告2.4.1信息收集1.1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启动信息收集工作,包括发生时间、地点、车辆型号、乘客数量、伤亡情况、原因等关键信息。1.2现场人员应迅速收集现场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后续调查和处理提供依据。1.2.1信息报告2.1事发后5分钟内,现场负责人应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基本信息,包括发生时间、地点、车辆型号、乘客数量、伤亡情况等。2.2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接到报告后,应在10分钟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情况,并根据等级及时启动应急预案。2.3调查组成立后,应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调查进展、原因分析和处理措施。第二节预警机制2.3.1预警等级3.1根据严重程度,预警等级分为四级:一级(特别重大)、二级(重大)、三级(较大)和四级(一般)。3.1.1预警发布3.2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根据调查组提供的信息,对等级进行评估,并在30分钟内发布相应级别的预警。3.3预警发布后,公司相关部门应按照预警等级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3.3.1预警解除3.4得到有效控制,预警级别降低或调查组认为预警解除条件具备时,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应在30分钟内解除预警。第三节信息共享与传递3.4.1信息共享4.1发生后,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应与调查组、相关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共享调查、处理和善后工作相关信息。4.2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应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处理进展,保证信息畅通。4.2.1信息传递5.1调查组应在调查过程中,及时将调查情况、原因分析和处理措施传递给公司应急指挥中心。5.2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应将处理进展、预警信息、善后措施等及时传递给相关部门,保证各部门协同配合,共同应对。第四章现场救援与处置第一节救援队伍组建5.2.1组建原则救援队伍的组建应遵循快速、高效、专业的原则,保证在轨道交通脱轨发生后,能够迅速投入救援工作。5.2.2救援队伍构成(1)紧急救援小组:由具备紧急救援技能的员工组成,负责现场救援工作的实施。(2)抢险救援队:由具备相关专业技能的员工组成,负责现场的设备抢修、物资调配等工作。(3)医疗救护队:由具备医疗救护技能的员工组成,负责现场伤员的救治和转运。(4)消防救援队:由具备消防专业技能的员工组成,负责现场火灾的扑救和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5)通讯保障队:由具备通讯保障技能的员工组成,负责现场救援指挥的通讯保障。5.2.3救援队伍培训(1)定期开展救援技能培训,提高队伍的救援能力。(2)组织实战演练,增强队伍的协同作战能力。第二节救援设备与物资5.2.4救援设备(1)救援车辆:配备急救药品、医疗器械、通讯设备等。(2)救援工具:包括破拆器材、千斤顶、拖车等。(3)生命探测设备:用于探测现场被困人员的生命迹象。(4)无人机:用于现场侦察、物资投放等。5.2.5救援物资(1)急救药品:包括止血、消炎、止痛等药品。(2)医疗器械:包括绷带、夹板、氧气袋等。(3)食品及饮用水:为救援人员及被困人员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4)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口罩、手套等。第三节救援现场指挥5.2.6指挥原则救援现场指挥遵循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同作战的原则,保证救援工作的有序开展。5.2.7指挥体系(1)救援现场总指挥:负责整个救援工作的总体指挥。(2)分指挥: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救援工作。(3)现场协调员:负责协调现场各救援队伍之间的工作。5.2.8指挥流程(1)救援现场总指挥根据情况,制定救援方案。(2)各分指挥根据救援方案,组织所属队伍开展救援工作。(3)现场协调员负责及时沟通、协调各救援队伍的工作。(4)救援现场总指挥根据救援进展,调整救援方案。5.2.9指挥要求(1)保持通讯畅通,保证指挥信息及时传达。(2)做好救援现场的安全防护,保证救援人员安全。(3)严密监控救援进展,及时调整救援策略。(4)做好信息收集和上报,为上级决策提供依据。第五章受灾群众疏散与安置第一节疏散路线与方案5.2.10疏散路线规划在城市轨道交通脱轨发生后,应根据发生的具体位置、周边环境和人口密度等因素,科学合理地规划疏散路线。疏散路线应避开易发生次生灾害的区域,如易燃易爆场所、高压电线等,并尽量选择宽敞、安全的道路。5.2.11疏散方案制定(1)制定详细的疏散方案,包括疏散时间、疏散范围、疏散对象、疏散方式等。(2)根据级别和疏散需求,合理配置疏散资源,如车辆、人员、物资等。(3)制定紧急疏散方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第二节疏散组织与指挥5.2.12疏散组织(1)成立疏散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疏散工作。(2)设立疏散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疏散任务。(3)发挥社区、企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协助开展疏散工作。5.2.13疏散指挥(1)指挥部应根据情况和疏散需求,制定疏散指令,明确疏散任务。(2)疏散指令应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及时传达给受灾群众。(3)指挥部应密切关注疏散进展,及时调整疏散方案,保证疏散工作顺利进行。第三节安置点设置与保障5.2.14安置点设置(1)根据受灾群众数量、疏散范围和周边环境,合理选择安置点。(2)安置点应具备基本生活条件,如供水、供电、卫生设施等。(3)安置点应设立管理机构,负责协调、管理和保障受灾群众的生活。5.2.15安置点保障(1)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如食品、衣物、住宿等。(2)提供医疗救治和心理疏导服务,保障受灾群众的身心健康。(3)加强安置点的安全保卫工作,保证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4)开展受灾群众就业援助和培训,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第六章应急通信与交通保障第一节通信保障5.2.16通信系统概述为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脱轨应急通信的顺畅,本预案对通信系统进行了全面规划,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无线通信、互联网等多种通信手段。以下为通信保障的具体措施:(1)建立应急通信指挥中心,负责协调、指挥现场与相关部门的通信工作。(2)保证现场与应急指挥中心、部门、救援队伍之间的通信畅通,实现信息共享。(3)配置卫星电话、无线通信设备等备用通信工具,以应对极端情况下通信中断的情况。(4)加强通信设备的日常维护,保证设备功能良好。(5)建立应急通信预案,明确各级人员职责、通信流程及应急响应措施。5.2.17通信保障措施(1)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通信预案,保证现场与应急指挥中心、部门、救援队伍之间的通信畅通。(2)对现场周边的通信设施进行检查,保证通信设备正常运行。(3)预留充足的通信资源,为现场救援队伍提供通信支持。(4)对现场周边的通信线路进行巡查,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5)在现场设立临时通信基站,为救援队伍提供无线通信服务。第二节交通保障5.2.18交通系统概述为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脱轨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本预案对交通系统进行了全面规划,包括公共交通、道路、桥梁、隧道、交通管制等。以下为交通保障的具体措施:(1)建立应急交通指挥中心,负责协调、指挥现场与相关部门的交通工作。(2)制定现场交通管制方案,保证救援车辆、人员快速到达现场。(3)加强公共交通保障,为现场附近居民提供出行服务。(4)优化道路、桥梁、隧道等交通基础设施,保证救援通道畅通。(5)建立交通保障预案,明确各级人员职责、交通保障流程及应急响应措施。5.2.19交通保障措施(1)发生后,立即启动交通保障预案,保证救援车辆、人员快速到达现场。(2)实施交通管制,限制现场周边道路的车辆通行,保证救援通道畅通。(3)对现场周边的道路、桥梁、隧道等交通基础设施进行检查,保证安全通行。(4)加强公共交通调度,为现场附近居民提供出行服务。(5)在现场设立临时交通指挥站,协调救援车辆、人员的交通需求。第三节通信与交通协调5.2.20通信与交通协调原则(1)发生后,应急通信与交通保障工作应遵循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同作战的原则。(2)通信与交通保障部门应密切配合,保证现场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3)通信与交通保障部门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资源整合。5.2.21通信与交通协调措施(1)发生后,应急通信指挥中心与交通指挥中心应保持密切沟通,共享现场信息。(2)通信部门应根据救援队伍的需求,及时提供通信支持。(3)交通部门应根据现场救援需求,调整交通管制措施,保证救援通道畅通。(4)通信与交通部门应定期开展联合演练,提高协同作战能力。(5)通信与交通部门应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保证发生后迅速投入救援工作。第七章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第一节医疗救护5.2.22医疗救护组织架构1.1建立医疗救护指挥部,负责协调、指挥现场医疗救护工作。1.2设立医疗救护小组,由专业医护人员组成,负责现场医疗救护及伤员转运。1.2.1医疗救护流程2.1发生后,现场救援人员应迅速评估伤员情况,按照伤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类。2.2医疗救护小组应根据伤员分类,迅速进行现场救治,包括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2.3对于重伤员,医疗救护小组应迅速将其转运至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2.4医疗救护指挥部应与相关部门保持沟通,了解伤员救治情况,保证医疗资源合理调配。2.4.1医疗救护设施与设备3.1现场救护车辆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如急救包、担架、氧气袋等。3.2医疗救护小组应配备便携式急救设备,如心脏去颤仪、呼吸机等。第二节卫生防疫3.2.1卫生防疫组织架构1.1建立卫生防疫指挥部,负责协调、指挥现场的卫生防疫工作。1.2设立卫生防疫小组,由专业防疫人员组成,负责现场卫生防疫工作。1.2.1卫生防疫措施2.1发生后,卫生防疫小组应迅速对现场进行卫生评估,确定卫生防疫重点区域。2.2对现场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原体传播。2.3对伤员及现场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发觉疫情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2.4对涉及的交通工具、设施等进行卫生防疫处理。2.4.1卫生防疫宣传与教育3.1开展卫生防疫宣传教育,提高现场人员对卫生防疫工作的认识。3.2宣传卫生防疫知识,引导现场人员正确处理垃圾、废水等,防止疫情传播。第三节应急药品与设备3.2.1应急药品1.1建立应急药品库,储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包括止血药、止痛药、抗生素等。1.2应急药品库应定期检查,保证药品质量。1.2.1应急设备2.1建立应急设备库,储备必要的医疗救护设备,如救护车、担架、急救箱等。2.2应急设备库应定期检查,保证设备完好、随时可用。2.3加强应急设备操作培训,提高现场救援人员设备使用能力。第八章应急物资与资金保障第一节物资储备2.3.1物资储备原则(1)根据应急预案要求,合理确定应急物资品种和数量,保证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2)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明确物资储备、调配、使用、回收等环节的责任和要求。(3)定期检查应急物资储备情况,保证物资质量合格、数量充足、功能可靠。2.3.2物资储备内容(1)救援设备:包括拖车、吊车、破拆器材、千斤顶等。(2)通信设备:包括对讲机、手机、卫星电话等。(3)个体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尘口罩、防护手套等。(4)医疗救护物资:包括急救包、药品、担架等。(5)生活保障物资:包括食品、饮水、帐篷、折叠床等。(6)其他物资:包括照明设备、发电机、消防器材等。2.3.3物资储备管理(1)建立应急物资储备数据库,实时更新物资储备信息。(2)定期对应急物资进行检查、维护,保证物资功能良好。(3)对储备物资进行分类管理,便于快速查找和使用。第二节资金保障2.3.4资金保障原则(1)保证应急预案实施所需资金充足、及时、合理。(2)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明确资金来源、使用、审核、报销等环节的要求。(3)加强资金监管,保证资金使用安全、合规。2.3.5资金来源(1)拨款: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应急预案要求,向申请专项资金。(2)企业自筹: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预算并筹措资金。(3)社会捐助: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捐助和支持。2.3.6资金使用与管理(1)制定资金使用计划,明确资金用途、支出预算、报销程序等。(2)建立资金使用审批制度,对资金使用进行严格审核。(3)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保证资金使用合规、高效。第三节物资与资金调配2.3.7物资调配原则(1)根据应急预案要求,合理调配应急物资。(2)优先保障救援一线的物资需求。(3)保证应急物资迅速、准确、高效地送达现场。2.3.8物资调配流程(1)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物资调配程序。(2)根据现场需求,制定物资调配方案。(3)下达物资调配指令,组织相关人员实施调配。(4)对物资调配情况进行跟踪监控,保证物资及时送达现场。2.3.9资金调配(1)根据应急预案实施情况,合理调配资金。(2)优先保障救援一线的资金需求。(3)加强资金监管,保证资金使用合规、高效。第九章应急演练与培训第一节演练计划2.3.10目的为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脱轨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提高应对突发的能力,减少造成的损失,制定应急演练计划。2.3.11演练内容(1)演练范围:包括轨道交通线路、车站、车辆段等区域。(2)演练科目:主要包括报警、现场救援、疏散转移、信息上报、应急响应、资源调配等环节。2.3.12演练周期(1)定期演练: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面的应急演练。(2)针对性演练:根据实际情况,针对特定环节或科目进行演练。2.3.13演练计划制定(1)制定年度演练计划,明确演练时间、地点、内容、参与人员等。(2)制定具体演练方案,包括演练流程、角色分工、演练场地布置等。第二节演练组织2.3.14演练组织架构(1)演练指挥部:负责演练的总体协调和指挥。(2)演练实施组:负责具体演练任务的实施。(3)演练保障组:负责演练期间的保障工作。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