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821自动控制原理-4习题及答案-第四章 根轨迹法习题及答案_第1页
西工大821自动控制原理-4习题及答案-第四章 根轨迹法习题及答案_第2页
西工大821自动控制原理-4习题及答案-第四章 根轨迹法习题及答案_第3页
西工大821自动控制原理-4习题及答案-第四章 根轨迹法习题及答案_第4页
西工大821自动控制原理-4习题及答案-第四章 根轨迹法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工大821自动控制原理

第四章根轨迹法习题及答案

4-1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

G(S)H(S)=

(5+1)(5+2)(5+4)

试证明点4=-1+八Q在根轨迹上,并求出相应

的根轨迹增益K*和开环增益Ko

解若点4在根轨迹上,则点4应满足相角条

件NG(s)H(s)=±(2攵+1)乃,如图解4-1所示。

对于s=T+/JJ,由相角条件

ZG(5I)//(51)=

O-Z(-l+;V3+1)-Z(-1+jV3+2)-Z(-l+jV3+4)=

71冗兀

()------------------------=—7T

236

满足相角条件,因此邑=-1+/、存在根轨迹上。将邑代入幅值条件:

|G(5.)/7(51)|

|-1+jV3+l|-|-l+JA/3+2|-|-1+j>/3+4|

K*3

解出:K*=12,K=—=-

82

4-2已知开环零、极点如图4-22所示,试绘制相应的根轨迹。

(a)(b)(c)(d)

j

题4-22图开环零、极点分布图

解根轨如图解4-2所示:

4-3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试概略绘出系统根轨迹。

K

(1)G(s)=-------------------------

5(0.25+1X0.55+1)

K'(s+5)

⑵G(s)

s(s+2)(5+3)

K(s+1)

⑶G(s)=

s(2s+1)

K______10K

解⑴G(s)=

s(0.2s+l)(0.5s+l)s(s+5)(s+2)

系统有三个开环极点:P]=0,〃2=-2,〃3=-5

图4-3(。根轨迹图

①实轴上的根轨迹:

(-00,-5],[-2,0]

0-2-57

O"..—,—

"33

②渐近线:•

(2%+1)),71

(p=--------=±-

a"33

③分离点:

111

—+-----+-----=0

dd+5d+2

解之得:[=-0.88,d2-3.7863(舍去)。

④与虚轴的交点:特征方程为0(5)=?+752+105+10^=0

2

尽\Re[D(ja))]=-7co+102=0

Im[D(j<y)]=-co3-106y=0

解得什屈

k=l

与虚轴的交点(0,±V10j)o根轨迹如图解4-3(a)所

ZjSo

⑵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实轴上的根轨迹:[-5,-3],[—2,0]图"3(b)根轨迹图

_0-2-3-(-5)

2

②渐近线:

(2七+1)乃71

----------=±—

2--2

1111

③分离点:—I1

dd+2d+3d+5

用试探法可得d=-0.886,根凯迹如图解4-3(b)所示。

S4-3(c)根轨迹图

K(s+1)K(s+1)

(3)G(s)=

s(2s+1)2s(s+;)

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实轴上的根轨迹:(-x-1],[-0.5,0]

111

②分离点:-1----=---

dd+0.5d+1

解之得:J=-0.293,J=-1.707o根轨迹如图解4-3(c)所示。

4-4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试概略绘出相应的根轨迹。

K*(s+2)

(1)G(s)

(5+1+J2)(5+1-J2)

K*G+20)

(2)G(s)

^+10+710)(5-10-J10)

K*(s+2)

解⑴G(s)=

(s+l+/2)(s+l-/2)

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实轴上的根轨迹:(-00-2]

图4-4Q)根轨迹图

②分离点:—!一+一!一=_!_

4+1+/2d+\-j2d+2

解之得:d=-4.23

③起始角:

=180,+63.4350-90“=153.43°

0Pn\

由对称性得另一起始角为-153.43°。

根轨迹如图解4-4(a)所示。

小~、K*(s+20)

(2)G(s)=------------------------------------

5(5+10+;1OX^+1O-J1O)

系统有三个开环极点和一个开环零点。

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实轴上的根轨迹:[-20,0]图解4-4G)根轨迹图

②起始角:9=180,+45°-90°-135°=0。

根轨迹如图解4-4(b)所示。

4-5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试概略绘出相应的根轨迹。

K"

⑴G(s)〃(s)=

5(52+85+20)

IC

G(s)H(s)=

s(s+l)(s+2)(s+5)

K*(s+2)

⑶G(s)"(s)=

s(s+3)(s~+2s+2)

K*(s+1)

(4)G(s)H(s)=

5(15-1)(52+45+16)

K*

解⑴G(s)H(s)=

s(s~+8s+20)

①实轴上的根轨迹:(-8,0]

②渐近线:

0+(-4+/2)+(-4-/2)8

33

(2k+1)乃,n

(Pa=---------=±­,乃

33

111

③分离点:-H-------------H--------------=0

dd+4+J2d+4-j2

解之得:d=—2,d=—3.33。

④与虚轴交点:O(S)=S3+8S2+20S+K*

把5=/口代入上方程,整理,令其实、虚部分别为零得:

Re(O(/0))=K*-8<y2=0

Im(D(jco))=20<y-<y3=0

co=0co=±245

解得:

IC=0K*=160

⑤起始角:由相角条件epi=-63°,9p、=63、

根轨讲如图解4-5(a)所示c

K・

(2)G(s)”(s)=

s(s+l)(s+2)(s+5)

①实轴上的根轨迹:[—5,—21[-1,0]

0+(-5)+(-2)+(-1)=_2

②渐近线:4

(22+1)%,冗3兀

-----------=±—,—

444

1111

③分离点:----卜---------------1------=---0

dd+\d+2d+5

解之得:4=-4.06,内=-0.399,4=-1.54(舍去);

④与虚轴交点:

D(s)=s4+8s*+17s2+10s+K*

令s=,y,带入特征方程,令实部,虚部分别为零

Re(D(»)=<y4-8^2+2AT*=0

Im(O(/3))=(6+K')©-5G°=0

图4-5(b)根轨迹图

69=0\co=±1.12

解得:

K*=0[K^=19.7

根轨迹如图解4・5(b)所示。

K'(s+2)

(3)G(s)H(s)=

s(s+3)(52+2s+2)

系统有四个开环极点、一个开环零点。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实轴上的根轨迹:[-x-3],[-2,0]

②渐近线:“3

(2々+1)笈j

(p=-------------=±—,乃

a33

③与虚轴交点:闭环特征方程为

O(s)=5(5+3XS2+2s+2)+K*(s+2)

把S=代入上方程,令

Re(O(网)=6?-8口2+2K*=0

Im(D(yd>))=(6+K4)(o-5co3=0

(o=0(D=±1.61

解得:

IC=0K,=7.03

④起始角

%=180。+45。-90。-135。-25.57。=-25.57。

根轨迹如图解4-5(c)所示。

/r(s+i)

(4)G(s)H(s)=

s(s-1)(52+45+16)

系统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实轴上的根轨迹:[一8,-1][0,1]

_1+(-2+;V3)+(-2-;V3)-(-1)_2

cyn——

渐近线:.“33

(2k+1)乃j

中a=q=±产

11111

③分离点:----1-----------1-----------产H------------------

dd-\J+2-J2V36/4-2+J2V3d+1

解得:dA=-2.26,J2=0.49,J3,4=-0.76±72.16(舍去)

④与虚轴交点:闭环特征方程为

D(s)=5(5-1)(52+4s+16)+K*(s+1)=0

把S="y代入上方程,整理,令实虚部分别为零得:

Re(D(»)=d>4-12zw2+Ar*=0

(

Im(D(/M)-(K*-16)0-3,-0

d)=0(co=±1.38[co=±2.66

解得:4.

K4=0[Kv=21.7[AT*=37.3

⑤起始角:

0=180+106..1°-90-120J-130..89c=-54..79°

Pni

图4-5(d)根轨迹图

由对称性得,另一起始角为54.79°,根轨迹如图解4-5(d)所示。

4-6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要求:

K*(s+z)

(1)确定G(s)=产生纯虚根为土川的z值和K"值;

52(5+10)(5+20)

(2)概略绘出G(s)=的闭环根轨迹图(要求

5(5+1)(5+3.5)(s+3+72)(5+3-J2)

确定根轨迹的渐近线、分离点、与虚轴交点和起始角)。

解(1)闭环特征方程

O(s)=52(5+10X5+20)+K*(s+z)=/+30s3+200§2+K*s+K*z=0

有D(jco)=(/_20002+K,Z)+30])=0

04-2(W+K*Z=0

令实虚部分别等于零即:

K%—3痴=0

把3=1代入得:K*=30,z=199/30o

(2)系统有五个开环极点:

P\=。,〃2=T,P3=-3.5,凡=-3+72,p5=-3-j2

©实轴上的根轨迹:[-00-3.5],[-1,0]

-1-3.5(-3;2)(-3-;2)

+++-2.1

“5

②渐近线:

(2%+1)47t,37r

冉=-—=土寸土彳/

分离点:-——=0

dd+1"3.5d+3-j21+3+J2

解得:4=-0.45,4—24(舍去),/、4=-3.25±jl.90(舍去)

④与虚轴交点:闭环特征方程为

O(s)=s(s+1)(5+3.5)(s+3+72)(5+3—j2)+K,=0

把$=代入上方程,整理,令实虚部分别为零得:

Re(j^)=K"+10.5/-79.5〃=0

co-43.5"+45.5。=0

解得:

69=0d>=±1.02co=±6.52

(舍去)

K*=0K*=71.9()'K*=-15546.3

⑤起始角:根据法则七(相角条件),根轨迹的起始角为

图解4-6根轨迹图

0n=180-75..96-90-135-146.3=92„74

由对称性得,另一起始角为92.74、根轨迹如图解4-6所示。

4-7已知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s+2)

G(s)H(s)=

(s2+4s+9产

试概略绘制系统根轨迹。

解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实轴上的根轨迹:[-00-2]

②渐近线:

(J

图解4-7根轨迹图

221

③分离点:-------------------------产=-----

d+2+jy/5d+2-jyl5d+2

解之得:d=-3.29d=0.71(舍去)

④与虚轴交点:闭环特征方程为

D(s)=(52+4s+9)2+K*(s+2)=0

把$=代入上方程,令

Re(D(»)=co4-3432+81+2K*=0

Im(O(加))=(72+K4)(o-脑3=0

解得;

co=+V2T

K*=96

⑤起始角:90°—(29〃P\一2x90°)=(2k+1)乃

解出〃=45°,。,=一135"

P\〃2

根轨迹如图解4-7所示。

4-8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s(s2+3s+9)

试用根轨迹法确定使闭环系统稳定的升坏增益K值范

围。

解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实轴上的根轨迹:(-oo,0]

②起始角:-30°

-6

-1.5+J2.6-1.5-12.6

"I-

③渐近线:

(2k+1)斤i1

--------=±­,4

33

④与虚轴交点:闭环特征方程

图解4-8根轨迹图

D(5)=5(52+5-F9)+/C*=0

把5=/口代入上方程,整理,令实虚部分别为零得:

Re(D(jey))=AT*-3<y2=0

Im(Z)(jty))=9co-co3=0

(o=06?=±3

解得:

K"=0IC=27

根轨迹如图解4-8所示。从根轨迹图可知,闭环系统稳定的K*范围为0<K"<27,又

K=K”9,故相应的的K范围为0vKv3。

4-9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一

(S+l)2(;S-1)

试绘制系统根轨迹,并确定使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

解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实轴上的根轨迹:[0.5,7/4]

②渐近线:

-l-l+7/4-(-0.5)1

(ya=-------------------------=—

,24

(2k+\)7t汽

(p=-----------=±­

I“a22

③与虚轴交点:闭环特征方程为

+#+(2爪一学$+K-i=o

把5=代入上方程,令

17

Re(O(加))=K-]一心=0

in4

Im(D(j<y))=(2K--^)CD--CO3=0

60=0co=±A/2

解得:

K=\K0=—9

7

根轨迹如图解4-9所示。由图解小9可知使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为l<K<9/7。

4-10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Gy2_2s+5)

G(s)=

(5+2X5-0.5)

试绘制系统根轨迹,确定使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

解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实轴上的根轨迹:[-2,0.5]

②分离点:由

1111

--------1------=-----------1----------

d-0.5d+2d-\+j2d-\-j2

解得:d,=-0.41o

③与虚轴交点:

D(s)-(s+2)(5-0.5)+/T($2+2s+5)-0

把s二jG代入上方程,令

Re(O(网)=-(1+K*)〃+5K*-1=0

V

Im(D(jty))=(1.5-2^*)6)=0

69=0[co=±1.25图解4-10根疑迹图

解得:..

A:=0.2K=0.75

根轨迹如图解4-10所示。由图解4-10可知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为0.2<K*<0.75;又

K=5K\所以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为lvK<3.75。

4-11试绘出下列多项式方程的根轨迹。

(1)53+2s24-3s+Ks+2K=0;

(2)53+352+(/C+2)5+10X:=0

解(1)S3+2S2+3S-^-KS+2K=0

作等效开环传递函数G*(s)=

s+2s+3s

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实轴上的根轨迹:[-2,0]

②渐近线:

-1+JV2+(-1-JV2)-(-2)__

Oa=-U

2

(2k+1)%

8a±-

22

③起始角:

以=180+54.74。-90'-125.26』9.48。

根轨迹如图解4-11(a)所示。

图解4/1(a)根轨迹图

(2)/+31+(K+2)S+10K=0

作等效开环传递函数G*(s)=/”⑼

s'+3s+2s

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实轴上的根轨迹:[-10,-2],[-1,0];

”2-(TO)=3.5

“2

②渐近线:

(2k+1)乃,71

(p==±­

a02-------2

1111

③分离点:—+--------4--

dd+\d+2d+10

解得

图解4-11(b)根轨迹图

4=-0.4344&=-14.4752(舍),d3=-1.5904(舍)

④与虚轴交点:闭环特征方程为

D(s)=$3+3/+(K+2)s+1OK=O

把5可。代入上方程,整理,令实虚部分别为零得:

Re(O(/0))=lOK-3G2二。

<

Im(D(Jcy))=(K+2)co-a)3=0

试根可得:

co=±1.69

3=0

06

K=0K=—

7

根轨迹如图解4-11(b)所示。

4-12控制系统的结构如图4-23所示,试概略绘制其根轨迹。

解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R(s)

,K(s+1)C(s)

----

(s+2)3

图4-23系绣吉构图

K*(s+1)

G(s)=

($+2)3

此系统为正反馈系统,应绘零度根轨迹。

①实轴上的根轨迹:[-OO-2],[-1,-K>O]

31

②分离点:

d+2d+1

解得J=-0.5

③起始角:根据相角条件,

工化一工3=2k兀

M;=1

得以=60"%=/)。,”=180、

根轨迹如图解4-12所示。

4-13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s+2)

试绘制其根轨迹,并求出使系统产生重实根和纯虚根的K•值。

解由开环传递函数的表达式知需绘制0°根轨迹。

①实轴上的根轨迹:[-2,0][1,+oo);

②分离点:-+—

dd+2d-\

解得:[=-0.732,d2=2.732

将s=&=-0.732,s=d2=2.732代入幅值条件得

­=0.54,K&=7.46

③与虚轴交点:闭环特征方程为

£>(s)=s(s+2)+K*(1-s)=0

把S=代入上方程,整理,令实虚部分别为零得:

Re(D(jco))=-a)2+K4=0

V

Im(O(四))=(2—K*)G=0

co=0\co=±1.41图解4-13根轨迹图

解得:

K*=01K*=2

根轨迹如图解4-13所示,复平面上的根轨迹为以开环零点为圆心,开环零点到分离点的距

离为半径的圆。系统产生重实根的K*为0.54,7.46,产生纯虚根的K/为2。

414己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试绘制参数〃从零变化到无穷大时的根轨迹,

并写出h=2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20

(1)G(5)=

(s+4)(s+b)

30(5+b)

(2)G(s)=

5(5+10)

解(1)做等效开环传递函数

b(s+4)

s2+45+20

①实轴上的根轨迹:(-00,^]

11

分离点:----------H-----------

d+2+J4d+2-J4

解得:&=—0.472(舍去),d2=8.472

如图解4-14(a)所示,根轨迹为以开环零点为圆心,开环零点到开环极点的距离为半径的圆。

当人=2时,两个闭环特征根为42=一3±/4.24。

此时闭环传递函数为

20

①(5)=

(s+3+;4.24)(5+3-J4.24)

(2)做等效开环传递函数G.(s)=一

s(s+40)

①实轴上的根轨迹:[-40.-0]

②分离点:-+—^=0

dd+40

图解4-14(b)根轨迹图

解得:J=-20

根轨迹如图解4-14(b)所示,

当力=2时,两个闭环特征根为4=-38.44,22=-1.56

此时闭环传递函数为

30(5+2)

①⑸=

(5+1.56X^+38.44)

4-15已知系统结构图如图4-24所示,试绘制时间常数7变化时系统的根轨迹,并分析

参数T的变化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100

解:G(s)=

7V+S2+20S

作等效开环传递函数

1/T(52+205+100)

G"(s)=

T

图4-24系统结构图

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实轴上的根轨迹:(-00,-10],[-10,0]

3二2

②分离点:

厂d+10

解得4=-30。

根据幅值条件,对应的7=0.015。

③虚轴交点:闭环特征方程为

D(s)=7s3+s1+20$4-1OO=O

把S=代入上方程,整理,令实虚部分别为零得:

Re(£)(/©))=IO。-。?=0

V

Im(D(jey))=20G-Teo3=0

…-®=±10

解得:,

[T=0.2

④起始角:0Pi=60°

参数7从零到无穷大变化时的根轨迹如图解4-15所示。

从根轨迹图可以看出,当0VTW0.015时,系统阶跃响应为单调收敛过程;

0.015vT<0.2时,阶跃响应为振荡收敛过程;7>0.2时,有两支根轨迹在s右半平面,

此时系统不稳定v

4-16实系数特征方程

A(J)=+5s2+(6+a)s+。=0

要使其根全为实数,试确定参数〃的范围。

解作等效开环传递函数

a(s+1)a(s+1)

G(s)=

53+552+6ss(s+2)(5+3)

当。>0时,需绘制180。根轨迹。

①实轴上的根轨迹:[-3-2],[-1,0]

-2-3+1c

--------=—2

3-1

②渐近线:

(2k+1)打、冗

---------=±-

3-1~2

③分离点:

1111

—+----+-----=1

d4+2d+3c/+1

解得d=-2.47

分离点处的根轨迹增益可由幅值条件求得:

*\dV[d+2M+3|

K*d=U----=0.4147

d+\

根据以上计算,可绘制出系统根轨迹如图所示。由

根轨迹图解4-16(a)可以看出,当0.4147时,多项式的根全为实数。

当°<0时,需绘制0”根轨迹。实轴上的根轨迹区段为:(-00-3],[-2-1],[0,8)。

由根轨迹图图解4-16(b)可以看出,当时,多项式的根全为实数。因此所求参数。

的范围为0工。40.4147或。<0。

4-17某单位反馈系统结构图如图4-25所示,试分别绘出控制器传递函数G/s)为

⑴G式s)=K"

-国生-

⑵GC2(S)=K(5+3)-T---1-

⑶GC3(S)=K'(S+1)

时系统的根轨迹,并讨论比例加微分控制器图4-25系统结构图

G,(s)=K'(s+z,)中,零点-z,的取值对系统稳定性

的影响。

解⑴G,G)=K*时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G(s)=$2:+2

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实轴上的根轨迹:(-oo,-2]

-22

(J=—=—

a"33图解417(a)根轨迹图

②渐近线:

(2k+V\7v,n

(pa=--------=±—,用

“333

根轨迹如图解4-17(a)所示。2

(2)GC2(S)=K“(S+3);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G(s)=,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实轴上的根轨迹:[-3-2]

-2-(-3)1

<T„=---------=—

②渐近线:,20Z?

(24+

根轨迹如图解4/7(b)所示。

(3)Gc3(S)=K'(s+1)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G(s)=f(S+D

S2(S+2)

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实轴上的根轨迹:

2-(-1)1

I=——图解4-17(c)根轨迹图

22

②渐近线:

k+1)%,7T

2~2

根轨迹如图解4-17(c)所示。

从根轨迹图中可以看出,比例加微分控制器G,(s)=K\s+zc)的加入使根轨迹向左移

动,且当|z』v|p|时系统趋于稳定,附加开环零点越靠近虚轴这种趋势越强。

4-18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根据系统根轨迹分析系统稳定性,并估算b%=16.3%时的K值。

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实轴的根轨迹:实轴上的除点-2外没有根轨

图解4-18根轨迹图

-2-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