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教案_第1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教案_第2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教案_第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教案_第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状态

课时1课时

教学时间第一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埋解物态变化的概念;

③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三种物态;

③初步了解物态变化的原因。

2.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三种物态;

③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

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

物态变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

物态变化的原因。

学情分析

学生比较熟悉本节所涉及的知识,所以较容易接受,但物态变化的原因却很难理解。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中已经学过,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学牛观察图片,找出三种状态的物质。

二、物态变化

教师提出问题:冰是什么状态?把它加热?变成什么状态?把水烧开,一部分水又变成什

么状态?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最后说明,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教师总结: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和物态变化。

三、发生物态变化的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初步了解物态变化的原因。

教师举例:学生站队的例子。

总结说明: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

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其它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序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

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体的形式存在。

四、小结

1、物质存在的状态;

2、物态变化的概念;

3、初步了解物态变化的原因。

五、作业

配套练习。

课后反思

第二节温度的测量

课时2课时

教学时间第二周

课型新授课和实验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温度的概念;

③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温度值;

③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③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

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使用温度计易错之处。

教学教具

自制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烧杯(每桌3只,中等大小)、多媒体课件、

开水、冷水若干。

学情分析

很多学生对温度计并不陌生,但学生对温度计正确的使用方法却并不是特别了解,教师要

通过规范的操作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室温度计

和体温计结构的不同,从而理解它们使用的不同。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从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想一想①:冬天和夏天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想一想③:冷到什么程度,热到什么程度,天气预报是如何表示冷热程度的?

(学生回答)

师生总结温度概念。教师板书:第二节温度的测量

二、温度计

想一想,议一议:①如何判断两杯水温度的高低?②哪种方法更准确?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板书)

做一做:用手感觉冷、热、温水,得出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想一想:③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

(学生回答)

师生总结:使用温度计测量较准确。

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实验室温度计的构造。

教师讲解摄氏温度的规定以及读法。

教师演示并讲解实验室温度计的正确用法。

教师提问:“温度计的原理是什么?”

学生回答。

三、体温计

学生看书,教师讲解。

1、体温计的构造。

2、体温计的原理。

3、体温计的使用方法。

四、小结

1、温度的概念。

2、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体温计的使用。

五、作业

配套练习。

第2课时

讲解配套练习。

课后反思

第三节熔化和凝固

课时3课时

授课时间第二、三周

课型新授课和实验课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现象;

2.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物理意义;

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区别;

4.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5.了解图象在学习物理学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熔化和凝固现象;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

教学难点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

教具

学生实验,三人一组。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

海波、蜡、水、火柴、坐标纸。

学情分析

部分学生不会分析哪些现象属于熔化,哪些现象属于凝固,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分析

的方法。学生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并不好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得到,

并引导学生会根据基本知识点分析有些问题。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新课引入

教师:我们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但是物

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所以物质

状态的变化也属干热现象。

二、进行新课

1.熔化和凝固

教师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学生回答)

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

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学生回答)

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

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刚才我

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

成工件是凝固。

除此之外,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熔化和凝固。

2.学生实验:观察海波的熔化。

(1)讲述实验的做法

各组的熔化实验仪器中放入了少量的晶体物质海波。

将搅拌器和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试管里的海波粉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接触试管壁和底,

要埋在海波粉中。

把试管放在大烧杯的水中,将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等水温升至30℃

以上时,用搅拌器不停地搅动,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海波的温度,并观察海波的状态。最后根

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2)注意事项

为了做好实验,每组的三位同学要分工合作。一位同学搅动,一位同学读数,并观察海波

的状态,第三位同学记录温度和状态。实验中,搅动必须不停地进行,以保证海波受热均匀。

(3)学生操作,等各组的熔化过程完成后继续加热,教学活动继续进行。

3.海波的熔化曲线的分析

(教师选择一个组的熔化曲线,请该组同学画在黑板上)

教师:其他各组的曲线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大致形状如图所示。我们将这一曲线分为AB、

BC和CD三段,请同学们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DAB段。在这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答:AB段所对

应的时间内海波是固态,温度升高)

(2)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答:B点)

(3)在BC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海波加热?(答:

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共存。海波的温度保持在48七左右不变。此时仍

在继续对海波加热,即海波仍在吸热)

(4)在CD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答:海波的状态是液态,海波已

经熔化完毕,继续加热,海波的温度升高)

4.熔点

教师:除了海波以外,其他晶体物质,如各种金属、冰、固态酒精等,它们的熔化曲线都

与海波的熔化曲线形状相似,只是熔化时的温度高低不同而已。这条熔化曲线反映了晶体物质

熔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一晶体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的,即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

不变。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纯海波的熔点是48C.我们实验用的海波不纯,熔点低干48℃。

5.凝固曲线

教师:如果让熔化了的海波冷却,记下液态海波在冷却凝固成晶体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

化情况,可得到凝固曲线近似下图的形状。请大家思考并回答:

⑴DE段。海波是—态,—热(填〃吸"或"放〃),温度。

(2)EF段。海波的状态是,—热,温度o

(3)FG段。海波的状态是_____,—热,温度_______o

教师:晶体的凝固也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凝固点

和它的熔点相同。

6.学生练习

(1)读物质的熔点表。请学生看课本上的熔点表。教师读一种物质的熔点并加以解释。

教师:鸽的熔点是3140鸨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3140℃不变。

(学生模仿教师读几种物质的熔点并加以解释)

(2)学生回答

①温度是70℃的蔡是—态。

②水在-5C时是___态。

③铁、铜、铝在常温下是—态。

④水银在-30℃时是态。

⑤酒精在-100°C时是态。

⑥锡在232℃时是___态。

⑦中国北部的漠河冬季气温最低到-52.3℃,应选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

么?(应选用酒精温度计。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是T17℃,在-52.3°C的情况下,酒精是液态的。

水银的凝固点是-39C,在气温低于-39c时,水银的固态的。所以水银温度计在冬季的漠河

无法工作。)

7.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教师:现在请大家结合熔化和凝固的实验听一段海波的自白,并回答问题。

“我叫海波,我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48现在我的体温恰好是48“C,请你们告诉我,

我是应该熔化,还是应该凝固呢?只要你们说得对,我就照你们说的办厂

(学生讨论并回答)

48七既是海波熔点也是它的凝固点。此时海波是熔化还是凝固,关键要看海波是吸热还是

放热。固态海波在温度到达熔点时,吸热则熔化。液态海波在温度到这一温度时,放热则凝固。

所以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第2课时

8.学生实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

教师:物质除了晶体还有非晶体,松香、石蜡、玻璃等属于非晶体。我们现在利用实验研

究石蜡的熔化和凝固。

我们所用的实验装置还是刚才用过的装置,实验步骤也完全相同。

(学生操作、实验)

教师:请一个组把石蜡的熔化和凝固曲线画在黑板上。

从石蜡的熔化和凝固曲线可知,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跟晶体不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也没有一定的凝固点。石蜡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固态石蜡由硬变软,然后再变为液态。

凝固时放热,石蜡由液态变为粘稠,然后由软变硬,形成固态。

三、小结

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有明显的区别:晶体的熔化和修固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这

个温度分别叫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但是不论晶体还是非晶体,

熔化时都吸热,凝固时都放热。所以,晶体实现熔化的条件可概括为两条:一是温度到达熔点,

二是吸热。凝固的条件是温度到达凝固点,同时要放热。

2.通过以上的学习,请大家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什么是0°C?(学生思考并回答)

冰水混合物中有冰又有水,冰和水的物态变化有两种可能:其一是水尚未熔化完毕,冰熔

化时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另一种可能是尚未凝固完毕,温度也应保持在凝固不变。所以冰水

混合处于热平衡状态,温度为0℃o

(2)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话是什么道理?

(学生思考并回答)

雪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0℃不变,但是要吸热。雪从空气中吸热,气温下降,所以化雪时

更冷。

3.北方的冬季较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出

热,窖内温度不致太低。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c〜40℃的范围内熔化或

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人们将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

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

四、作业

配套练习。

第3课时

讲解配套练习。

课后反思

第四节汽化和液化

课时3课时

教学时间第3周

课型新授课和实验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3)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点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常见的液化现象。

教学难点

沸腾的特点。

教具

酒精、一支包好棉花的温度计、吹风机、纱布、铁架台。

学情分析

学生对蒸发现象的生活经验较丰富,再加上小学《自然》课学过,教师不必在此花太

多的时间。在研究蒸发快慢的因素时,用学生熟悉的实例分析,让学生容易理解。水的沸

腾现象几乎每天可见,但大多数学牛并未对其进行过仔细的观察,对沸腾的特征并不很清

楚。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观察、自己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对常见的液化现象,教师慢慢

引导学生自己分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熔化?

2.什么叫凝固?

二、进行新课

1.汽化的两种方式

教师:物质状态变化,除了我们刚刚学过的熔化和凝固,物质也可以由液态变成气

态。请大家举例说说你所见过的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实例。

(学生回答)

教师: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但是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洒在地上的水,过

一段时间水没有了,地面干了,这是水的蒸发。壶里的水开了,水变成了水蒸气。

这是沸腾。

2.蒸发

教师:我们先学习蒸发。

请大家看这个实验。将棉花蘸些酒精,在黑板上擦•道酒精,注意观察酒精越来越少,

过一段时间酒精全部蒸发了。

蒸发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夏天温度高,水能蒸发;冬天温度低,水也能蒸发。

所以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3.影响蒸发快慢的条件

虽然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发生,但是大量的事实表明,蒸发有快有慢。现在我们研究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条件。

教师提问:我们洗完衣服,把衣服放在阳光下晒,或者放在荫凉处,哪种情况下衣服

上的水蒸发快?

(学生回答)

教师:在阳光下晒的衣服干得快,即衣服上的水蒸发得快。

湿衣服放在阳光下,衣服上的水温度较高,蒸发快。可见液体的蒸发快慢跟液体的温

度有关,温度高,蒸发快。温度低,液体也能蒸发,只不过蒸发慢。

演示实验:在黑板上擦两道酒精,用吹风机吹其中的一道酒精,观察哪一条酒精痕迹

干得快。

用冷风吹的酒精蒸发快。可见加快液面上空气的流动可以加快蒸发。当然,如果用热

风吹,蒸发会更快。因为这样不但加快了液面上空气的流动,而且提高了液体的温度。

演示实验;取两块纱布,都蘸上酒精,一条纱布展开后挂在铁架台上,另一条团起来

也挂在铁架台上。用热风同时吹这两块纱布,看看哪一块纱布上的酒精蒸发快。

打开的纱布的酒精蒸发快。可见,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可以加快蒸发。

教师:通过以上的观察,我们得出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条件:液体温度高,蒸发快;

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快,蒸发快;液体的表面积大,蒸发快。反之,液体也能蒸发,只是

蒸发慢,这一点不可忽略。原因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所以,以上三条是液体蒸

发快慢的条件,而不是蒸发的条件。

教师:我国历史上早在西汉时期的《史记》中就有对液体蒸发快慢条件的记载。蒸发

快慢的条件又得到了充分地利用。新疆地区的坎儿井就是利用地下渠道引水,减小了水在

输送过程中的蒸发量,同时也减少了水的渗漏。时至今日.坎儿井仍在采用。请大家用我

们刚刚学过的知识分析暗渠引水为什么能减小水的蒸发量。

(学生回答)

利用坎儿井这种暗渠引水,可以避免光照,降低水的温度;同时暗渠的通风差,这都

能使蒸发变慢。

我国的一些山区、半山区和北方的一些缺水的平原地区也常采用管道输水、喷灌技术,

可节水约50%。

4.蒸发吸热

教师:请大家看课本节前提出的问题,再看图4—10。现在我们通过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1)用蘸了酒精的棉花往学生手背后上擦一下你们有什么感觉?(答:感觉凉。)

(2)这是一个温度计,玻璃泡上包上棉花,请学生读出温度计的温度数值。用棉花蘸些泗精,

用热风吹,再读出温度计的温度。

(先后请三或四位学生读数)

我们发现温度计的温度下降。

教师:这个实验说明液体蒸发时温度下降。正在蒸发的液体温度下降,它必须从周围的物

体吸热。所以,液体蒸发时温度降低,从周围吸热,液体蒸发时有致冷作用。

教师提问:大家考虑课本图4—10的现象该如何解释?

(学生回答)

身体表面的水要蒸发,蒸发时水的温度下降,从身体中吸热,所以人感觉冷。人被风一吹,

水面上的空气流动加快,蒸发加快,人会觉得更冷。

教师:液体蒸发时温度降低、吸热,这个规律往往用来制造低温,家中电冰箱就是利用这

个道理来制冷的。电冰箱内的制冷剂极易蒸发,蒸发时温度下降,从冰箱吸收大量的热,将“热”

传到了冰箱外。这样反复工作,冰箱内的温度能大幅度下降。

夏天在室内地面上洒些水感到凉爽,盛暑天气人身体出汗保持正常体温,这都是利用蒸发

吸热、降温.

1、探究:水的沸腾

学生观察水的沸腾。教师提问:

水沸腾时的温度如何?

水沸腾时温度保持100℃不变。

水在沸腾过程中你们是否在继续对水加热?

继续加热,即水沸腾时吸热。

所以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从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沸点是100℃。

让学生看沸点表。

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

二、归纳总结

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2.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3.影响蒸发快慢的条件有三个:液体温度高蒸发快;液体表面积大蒸发快;液体表面上空

气流动快蒸发快。

4.液体蒸发时温度下降,从周围吸热,所以蒸发能致冷。

5.用蒸发的知识解释问题时,应注意:认清是哪种液体在蒸发;哪些因素影响蒸发的快慢;

蒸发降温引起的结果。

四、作业

1.且习课文。

2.完成课本节后的练习。

第五节升华和凝华

课时1课时

教学时间第四周

课型实验和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

1、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难点

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教具

烧瓶、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小烧杯、玻璃片、碘、水、乙醛、注射器。

学情分析

升华和凝华这两种物态变化,小学自然课本中没有讲过。常温下樟脑球的升华,冬天

冰的升华,冬天水蒸气的凝华,这些过程进行得较为缓慢,这些气体有看不见,而难于被

直接观察到。我们往往是根据观察到的结果,间接分析推断这一过程的。因而本节教学要

注意对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汽化、什么是液化?

2、什么是沸点?

二、进行新课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了物态变化中的四种,即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其中汽化有蒸

发和沸腾两种方式。现在请大家想一想,物质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而不经历熔化的过

程?物质能不能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而不经历凝固的过程?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卫生球放在箱子里直接变成气态,我们打开箱子可闻到卫生球的气味,天长日久

卫生球变小直至消失。初冬时分,天气变冷时可以见到霜,霜是水蒸气直接变成了细小的冰

的结晶。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我们做实验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

演示:我们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的碘,用玻璃片盖住杯口,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观察实

验现象。我们看到烧杯中出现了紫色的气态碘,这就是碘的升华。在这一现象中,碘并没有

先熔化成液体然后再汽化,而是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所以是升华。

现在停止加热,烧杯里的气态碘越来越少,气态碘跑掉一部分,但是请大家看玻璃片的下

表面上有什么物质?有一层碘的结晶物。气态碘在玻璃片上直接变成固态,这就是凝华。

除了碘之外,还有很多升华和凝华现象。冰箱冷冻室内储存的食品,冻的时间过长,水分

就会减少;冬天的积雪虽然没有熔化,但是一天比一天少。这都是由于次升华成气体了。冬天

早晨玻璃窗上的“冰花”,深秋季节下的霜都是凝华的结果。

家庭用的灯泡,用的时间久了,泡的内壁变黑,原因是鸨丝在高温下升华,又在泡的内壁

上凝华,一层黑色物质是鸽的结晶体。

教师:从实验中我们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物质升华吸热在生产中可以用

来获得低温。例如利用固态二氧化碳一一干冰在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来降低温度,创造一个低

温环境,便于食品在低温卜储藏,防止腐烂变质。

三、归纳总结

教师:我们己经学过了全部的物态变化。用物态变化的知识去分析物理现象,分清某一现

象属于哪一种物态变化是很重要的。希望大家掌握分析的方法,养成分析的习惯。

分清物态变化的种类,重要的是认清物质现在的状态,再认清它是由什么状态变化而来,

或变成了什么状态,物质状态变化的种类便不难分清。简言之,就是状态清,变化明。

例如,我们在夏天看到冰块或冰棍的周围有雾状的“白气”,试解释这一现象。首先,“白

气”呈现雾状是液态物质,不是水蒸气。它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

再如冬天早晨窗上的冰花,是固态物质,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窗凝华而成。

四、练习

课后1、2、3题。

五、作业

1.复习课文。

2.配套练习。

课后反思

第六节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课时2课时

教学时间第四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2)了解生活中常用工具中的物态变化。

(3)了解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讨论自然界中物态变化。

(2)通过观察、实践,体验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加深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自然界中水循环时的物态变化。

2、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教学方法

阅读、讨论、归纳

学情分析

高压锅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生活用品,但对于它工作原理的思考未必是同学们都做的。

沸点和压强的关系,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必展开讲,学生知道这个事实就可以了。电冰

箱的制冷技术中用到了汽化和液化的知识,对于其他技术问题做适当介绍,可以激起学生进

一步探索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凝华?什么是升华?

2、列举生活中升华、凝华的实例。

二、进行新课

1、自然界中水的循环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自然界中水在什么地方循环?都有哪种形式?

(2)水在循环中都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2^高压锅

教师介绍高压锅的构造,然后介绍高压锅中使用时发生的物态变化。

布置学生课外观察高压锅的构造,找出应用物态变化的地方。

3、电冰箱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电冰箱的基本构造。

讨论电冰箱应用物态变化的地方。

布置学生课外观察电冰箱,实践课堂中学到的知识。

4、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讨论、找出物态变化的实例。

教师出示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进一步介绍相关知识。

三、小结

1、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

2、生活中的物态变化。

3、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四、作业

配套练习

第二课时

讲解配套练习

课后反思

第一节物质的尺度及其测量

课时2课时

教学时间第五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知道读数时要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

(3)知道测量有误差,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

(4)学会用量筒和量杯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了解刻度尺量程和分度值,了解量筒的分度值。

(2)通过测量活动,使学生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和量简测量物体的长度、液体的体积、后状不

规则的固体体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乐于进行测量,养成认真操作的好习

惯。

教学重点

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

2.用量筒和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

1.估读的方法。

2.量筒读数时的注意点。

3.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实验器材

教师:示教刻度尺、方体木块、卷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

学牛:学牛自备透明三角尺、木块、量筒、石块、水、细线、透明三角尺。

学情分析

刻度尺读数时,要读出准确值和估计值,学生容易忘记;还有的同学误以为估计值的位数

越多越好,应告诉学生在准确值后面只需要估读一位估计值即可;记录测量的结果必须注明单

位,也是应该强调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物质世界的几何尺度

观察挂图,比较两条线段和两个圆面积的大小,再让学生上台用尺子量量,回答视觉总是

可靠吗?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去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

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错误。

在观察和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物理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准确的数据,就必须用测

量仪器来测量。

长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要求学生看书第25页图,了解宇宙、地球、上海的金茂大厦、微

粒的尺度。在生产、生活中,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测量长度。(举例)测量长度的方法和仪器有

许多种,其中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同时学会使用刻度尺,有助于我们学会使用其

他测量仪器和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

二、长度的单位

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规定它的单位。米是国际统一的长度基本单位,其他的长度单位是

由米派生的。米的代表符号是叫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km、dm、cm、nun、um、nmo(通常刻度尺的单位标注是用符号表示,为使

学生能顺利,观察刻度尺,应介绍单位的代表符号。)

例如:常用铅笔笔芯直径大约1垄米,小拇指宽约有1厘米,手掌的宽大约有1分米,成

年人的腿长大约1米左右。

三、正确使用刻度尺

对单位的长度有所了解后,介绍几种测量长度的工具,分别介绍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

标卡尺,说明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用于精确的测量,我们目前只需掌握普通刻度尺的使用。

那么如何使用刻度尺呢?总结一下,有四个字,那就是认、量、读、记。

①认:就是认识刻度尺,认识认识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磨损,量程以及分度值是多少?量

程就是刻度尺能测量的最大范围;分度值是指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在以前叫做最小刻度值。

②量:就是如何测量,在测量是要注意两点:一是零刻线对准被测物体,如果零刻线磨损

了,则应让其他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二是末端读数与起点读数之差,就是被测物体长度。刻

度线应紧贴并平行被测物体。

③读:在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难点)。估读值不是一个

精确值,但也是一个有效值。

有效数字只要求学生有所了解,着重讲清最后一位估读数字是有意义的,因此,估读的数

字及其前面的数字都是有效数字。

④记:测量完了,就要记录测量结果,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四、误差

测量时,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就叫误差。任何测量都存在

着误差。测量中存在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误差跟错误不同。测量中,由于视线的偏斜而导致测量的错误,这是由于没有按级则去做

而造成的。错误是应该而且可能避免的。

测量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除了彷读的误差外,还有其他原因造成的误差。如仪器本身不

准确,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等,这都是造成误差的原因。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

减小。减小误差的措施比较多,其中求平均值的方法简单而有效。

测量中有时估计偏大,有时会偏小,这样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更接近于真实值。

五、体积的测量

对于具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如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只要测量出它们的长、宽、高或

直径,就可以算出它们的体积。但是对于液体的体积,就要用专门的仪器测量,如量简、量杯。

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就要用特殊的方法间接测量它们的体积。

观察桌上的量简,结合书第28页图2—9,认清量筒和量杯的结构特点。

1.体积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米\实际应用中还有分米二厘米二亳米二升、毫升,它们

的符号分别是■、dm\cm\mm\L、mL,lL=ldm\并简单介绍体积单位的换算。

2.认识量简的量程、分度值。

3.量筒读数时要注意视线要同四形水面的底相平,或与凸形水银面的顶相平。

4.实验:让学生在量筒中倒人一定体积的水,并正确读出水的体积。

明白了量筒的使用,再简单介绍量杯,强调量杯的示数特点与量筒不同,由于量有的形状

特点,所以量杯上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如何测出你们桌面上的不规则形状的石块的体积呢?(要求学生看书第28页的“做一做”,

并思考测量石块体积的方法。)

教师讲解:我们只要借助排开水的体积间接测量出这个石块的体积,先在量筒中人一定体

积的水,然后用细线绑住小石块,慢慢放人水中,此时水面上升,分别读出前、后两次量筒的

示数,将两次的示数相减,就可以得到石块的体积。这种方法测量不规则形状固体的体积,以

后在学习中将经常用到。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并对个别学生的操作提出更正。

六、课堂小结

1.我们学习了利用刻度尺和量管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

2.注意刻度尺的使用规则和读数。

3.再次强调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4.重复利用量的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七、布置作业

1.课文第28页作业第1、2、3题。

2.在家中利用刻度尺测量自己物理书的长和宽,要求信读,并作好记录。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讲解配套练习。

课后反思

第二节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

课时2课时

教学时间第六周

课型新授课和实验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和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知道质量的单位,会进行质量单位的换算。

(3)会调节托盘天平的平衡,会使用游码,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会正确读出所测物

体的质量。

(4)知道使用天平时要注意的事项。

2.过程与方法

(1)能从物质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等变化中提取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的不变性这一本质,

从而认识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即用科学抽象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

(2)能从比较质量的多少的方法中领悟质量单位的意义,并能对这些常用单位形成具体的观

念,培养学生对常用物体质量多少的估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天平的调节,物体质量,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

(2)通过各种物体质量的测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乐于学习物理学。

教学重点

1.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认识质量是物质的属性。

2.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能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难点

1.托盘天平的使用及游码的读数。

2.质量不随物体的位置而改变。

实验器材

铁块、铝块、木块、托福■天平和秩码、橡皮混、铁钉、铁锤、冰块、酒精灯、烧杯、铁架

台、石棉网、托盘天平挂图。

学情分析

质量的概念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但在初中不要求做过多过深的讲解,只要求学生

初步认识。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学生必须在知道调节和使用方法、注

意事项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言

教师:这一章我们将学习新的知识,通过学习我们将明确什么叫质量和密度,知道质量和

密度的单位,学习怎样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怎样用天平和量筒测物体的密度。

二、物体的质量

问题:什么叫质量?

教师出示铁钉、铁锤、玻璃杯,列举教室中的桌子、椅子等。指出这些东西我们都把它叫

做物体。接着师生共同讨论:铁钉、铁锤都是由铁制成,玻璃杯由玻璃制成,桌子、椅子由木

材制成。

教师指出:铁、玻璃、木材等我们都把它们叫做物质,物体由物质构成。

大的玻璃杯比小的玻璃杯含的玻装多,课桌比课椅含的木材多,从而概括出物体中含物质

有多少之分,我们把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符号m表示。铁钉和铁锤虽然都是由

铁制成的,但它们的质量不同。

演示: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圆柱体等形状让学生观察。

列举把铁压成铁片;水从小杯倒人大杯等。

结论: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三、质量的单位

教师:同学们在小学数学中学到的吨、千克、克等都是质量的单位,除了上述质量单位外,

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亳克,现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

说明质量单位符号:吨(t)、干克(kg)克(g)、亳克(mg)。

出示1千克法码让学生观察,告诉学生1立方分米纯水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它们等于国

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学生阅读课本第30页图2-12,了解国际千克原器及千克单位是怎样规定的。

教师介绍吨、千克、克、亳克这些单位在什么情况下常用。例如:火车的装载量,粮食、

钢铁、煤的产量等常用吨;人们平常生活中买米、卖菜等等常用千克,药房和实验室常用克或

亳克作质量单位。

让学生阅读课本第30页开头图表了解一些物体的质量。

介绍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It==1000kg=103kglkg=1000g=103g1g=1OOOmg=103mg

练习,根据课本第30页图表中数据,说一说地球质量约多少t?

四、物体质量的测量

教师:人们到商店买粮、买菜、买水果等都要用秤称货物的质量,在学校实验室和工厂化

验室里人们也常常要用秤称物体的质量。商店里常用到的秤如课本第30页图2—13所示,有

案秤、台秤、电子秤等,实验室里常用的是天平,有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课本第30页图2—

14),在初中物理中我们将学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出示托盘天平及托盘天平的构造原理挂图。

教师介绍天平主要部分的名称和作用:秤盘(左盘放被称物体,右盘放祛码)、横梁、平衡

螺母(用来调横梁平衡)、指针、分度点(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时,或指针在中线附近小幅摆

动,两边偏离中线的幅度相等时,天平平衡)、标尺、游码(能在标尺上移动,称量结果等于祛

码质量加上游码所指示的质量数)、天平底座。

演示:用托盘天平称小铁块的质量。

教师边演示边说明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

2.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调整时如臭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

线的左边,则平衡螺母应向右旋动;如果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右边则平衡螺母应向左边

旋动。

3.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镶子向右盘里加减跌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

梁恢复平衡。

4.读出右盘中祛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这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学生阅读课本第31页的内容,说一说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练习:说一说图中标尺的刻度,

每一大格表示多少克,每一小格表示多少克?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是多少克?

教师提示:游码的读数,是以游码左边所对的刻度值为准。

学生回答:图中标尺每一大格表示1g,每一小格表示0.2g,游吗所对的刻度是2个大格,

1个小格,是2.2g。

教师说明:天平的秤量一般都写在天平的铭牌上,使用天平时首先要看它的铭牌,弄清它

的秤量。弄清仪器的性能和规格,按照要求正确地使用,是使用任何仪器都必须遵守的,要注

意养成这样的习惯。

学生实验:完成课文第32页的“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1.物体中所含的物质多少叫做质量。

2.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还有吨(t)、克(g)、亳克(mg)。

3.天平是测量质量的仪器,天平测物体质量前应调横梁平衡,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

祛码放在天平的右盘,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天平托盘中祛码的总质量及游码的读数,使用天平

要明确注意事项,遵守操作规则。

六、布置作业

1.课文第32页作业第1、2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讲解配套练习。

课后反思

第三节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

课时4课时

教学时间第七、八周

课型新授课和实验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2)理解密度公式的物理意义,明确P、m、V三者之间的关系,会用密度公式进行求密度

的计算。

(3)知道密度的单位的意义和读法,会进行g/cn?和kg/n?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体会物理研究中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抽象概括出物理概念的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测量各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使学生对物质的特性有新的认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

学态度。

教学重点

1.导出和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

2.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密度表。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完成科学探究的过程。

2.理解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的含义。

实验器材

体积为10•3的铁块、铜块各一块,体积为10mL和20mL的水各一杯,体积为20cm③的铁块、

铜块各一块,托盘天平一架,祛码1套,量简,小黑板(填写实验记录表格)。

学情分析

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

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

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实验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和公式,并通过练

习让学生熟悉计算题的步骤。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教师讲一个有关于阿基米德的故事(教师介绍有关于阿基米德帮助国王鉴定皇冠是否为纯

金的故事),那么阿基米德是如何帮助国王鉴定这个皇冠是否为纯金的呢,学习了今天这节课的

内容,同学们就能够找到答案了。

首先请同学们看书第32页图2-16,认识到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

出示实验所用的一组体积为20cm;的铁块、铜块各一块,体积为20mL的水一杯。

要求学生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学生实验,教师强调天平的使用规则)

引导学生比较:体积相同的铁块、铜块、水,它们的质量不相等。铜块质量最大,铁块较

小,水最小。

问题:对同一种物质来说,它的质量跟体积又有什么关系呢?

让学生说一说,根据常识,学生会说出同一种物质,体积越大,它的质量越大,教师给予

肯定。

实验:教师出示体积lOcm,的铁块、铜块各一块和水一杯,20cm”的铁块、铜块各一块和水

一杯,同时出示画有课本第33页实验记录表格的小黑板,让学生完成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填人表

格中。

质量(g)体积(cm3)质量/体积(g/cm3)

铁块1

铁块2

铜块1

铜块2

水1

水2

二、密度

教师:从实验数据还可以看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还反映了单位体积中质量大小,即不同物

质质量分布的疏密情况,比值越大,质量分布得越密。因此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质量与体

积的比值。

规定:某种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教师说明:明/、IdjA11n3物理学中都叫单位体积。

引导学生推导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教师;通常用P表示密度,P表示质量人表示体积,计算密度的公式可以写作;P=m/V。

第二课时

根据公式P=iV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密度和它的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正比,

C.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反比,

D.物质的密度和它的体积成反比。

教师评析:

讲解密度的物理意义,并引导学生看书第34页的密度表,要求学生记住水的密度,同时让

学牛观察密度表,计学牛讨论,可从密度表中得到什么结论?(学牛分组讨论)

教师总结,通过观察密度表,我们可初步得到以下结论:

(1)绝大部分固体比液体的密度大,气体密度最小。

(2)同种物质的密度可能会随物质的状态而改变。

(3)不同种物质的密度可能相等。

第三课时

计算题。

让学生看书上的例题,了解密度计算的方法,教师讲解解题的步骤和物理学中计算题的书

写格式。(讲解例题1的同时,回忆课前提出的阿基米德的故事。)

四、课堂小结

1.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密度的公式是P=m/V,记住水的密度。

3.常用的密度单位是kg/R还有g/cnf,1g/cmLl000kg/ml

五、布置作业

1.课文后1、2题。

2.配套练习。

第四课时

讲解配套练习。

课后反思

第四节新材料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纳米材料的高科技应用。

2.常识性了解“绿色”能源。

3.常识性了解记忆合金在各种领域的应用

4.通过介绍一些新材料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纳米材料的高科技应用。

教学难点:

了解记忆合金的“记忆”能力。

学生课前准备:

学生上网查找有关纳米材料的资料,并分类总结。

教学过程:

一、纳米材料

21世纪是科技高速发展的一个世纪,其主要方向之一就是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新材料的

研究是人类对物质性质的认识和应用向更深层次的进军。

我们在本章开始的时候就学习了物质的尺度,知道了纳米这个单位。这个单位实在是太小

了,过去我们在生活中没有关注它,但现在却成了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原因是人们发现,将

某些物质的尺度加工到1〜lOOurn,它们的物理性质或者化学性质与较大尺度时比,发生了异常

的变化,这就称为纳米材料。一些新颖的纳米材料被应用到某些产品上,产生了神奇的效果。

(投影)纳米材料的应用:

(1)洗衣机桶的表面上用了纳米尺度的氧化硅微粒和金属离子的组合,就具有抑制细菌生

长的功能。

(2)普通领带的表面经过纳米方法处理后,会有很强的自洁性能,不沾水,也不沾油。

(3)用纳米陶密粉制成的陶骁,具有一定的可韧性,用干制造发动机的缸体,汽车会跑得

更快。

教师总结:纳米材料在高科技上还有很多应用,下面就由同学们来介绍吧,请同学们将昨

天老师布置的要求你们上网查找有关纳米材料的资料拿出来。

学生发言并讨论。

教师总结,并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

二、“绿色”能源

人类一直在寻找各种高效和“绿色”的能源,新材料在这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电源

为例,长期以来使用的干电池具有轻便的优点,但只能使用一次,丢弃后会污染环境;铅蓄电

池能反复使用,但是又太笨重了。锂是密度最小的金属,只有0.534g/cm3,大约是铅的1/20、

锲的1/16。用锂作电极制造出的锂离子电池,它具有体积小、质量轻、能够多次充电,对环境

污染小等特点,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移动通信、小型摄像机等设备上,并且完全不会造成污染。

我们在第一章的学习中认识了晶体,最初的光电池就是用硅的单晶体制造的,面积只能做

到几十平方厘米。近年来开发的多晶硅和非晶硅材料,能够制造出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发电

的效率提高、成本下降,1«12的面积可以提供100多瓦的电力。人造卫星离不开它,家庭生活中

也可以使用它。

三、记忆合金

(播放录像):科普博览会上的神奇金属花。

同学们刚才看到的这种金属花很奇特吧,它是根据什么道理制成的呢?原来它的花瓣是用

一种特殊的金属片一一记忆合金制成的,它原本是开放的,后来被弯成合拢的,当用灯泡把它

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就自动恢复原状,表现了它具有“记忆”能力。

记忆合金的主要成分是银和钛,它独有的物理特性是:当温度达到某一数值时,材料内部

的晶体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外型的变化。

现在已经有多种形状的记忆合金医用支架,用于外科手术。还可以将记忆合金制成的弹簧

安装在热水器的出水阀门内,当水温超过某一温度(例如80℃)时,弹簧自动伸长,将阀门关

闭而停止出水,避免发生烫伤人的事故。

四、课堂小结

1.我们学习了纳米材料的高科技应用。

2.了解“绿色”能源和记忆合金。

五、布置作业

1.上网查找有关“绿色”能源和记忆合金的应用,并完成一篇小论文。

2.上网或查资料,你还知道哪些新材料及其应用?

第三章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课时2课时

教学时间第十一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4)知道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类型。

2.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相对性.

学情分析

机械运动是最普遍、最简单的运动,学生也最熟悉,学生在小学数学中已学过计算速度和

路程等问题,对这些知识并不陌生。初中物理从学习简单运动开始,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

知识来逐步展开物理学习。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观察,分析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

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实验和对实验的分析理解参照物的概念.

教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师]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都不仅仅是一项运动,同时也都是一门科学.学好关于运动的科

学,不仅能深入认识体育,还能深入地了解自然.从今天开始同学们就要开始学习关于运动的

科学.

二、新课教学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图11.中的三幅漂亮的图片,能回答图下面的问题吗?(同学们会

热烈讨论)

[投影]

•哈雷彗星

・喜马拉雅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升起来的

[师丁请同学们根据书中图片和看到的录像资料讨论:哈雷彗星、喜马拉雅山、奔驰的猎豹,

它们有没有共同点?共同点是什么?

[生]它们有共同的地方,就是它们都在运动.

[师]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运动的例子吗?

[生]从家里到学校或从学校回家都是运动.

[生]老师讲课时在讲台上或教室里的走动也是运动.

[生]假期旅游时乘坐汽车或火车都是运动.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运动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能讲讲你们是怎么来判断物体是不是

运动的呢?

[生]先选另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了,我们就说这个物

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师]这儿所说的运动是机械运动,那什么是机械运动?

[生]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师]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所选的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师]请同学们每人都来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的.

[生]放学后和同学一起回家时,以同学为参照物,我就是静止的,以房子为参照物,我就

是运动的.

[生]在河堤上行走时,以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为参照物,则自己是静止的,以河岸为参照物,

则自己和影子都是运动的.

[生]一个人在公路上行走,如以路旁的树木作参照物,他是从西向东走,这时如果从他身

后开过一辆汽车,以汽车为参照物时,这个人就是在从东向西走.

[师]太棒了,自己祝贺一下吧!

[师]从上面同学们的分析可以看出,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生]是不是只要说到物体的运动情况,都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物而言的?

[生]参照物应该怎样选择呢?

[师]两位同学提出的问题非常好.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看能不能有满意的答案.

[生]第一个问题是肯定的.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说一个物体运动情况是什么,

肯定是相对于某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来说的.

[生]根据机械运动的定义,选择参照物时,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个身作参照物。

[生]刚才大家说到参照物中有人、有车、有树木、有房屋、还有人的影子等,什么都有.所

以,我认为参照物的选择是仟意的.

[生]因为我们词论的物体大部分是在地面上运动的,所以一般应选样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

的物体作参照物,这样研究问题方便.

[生]我认为如果选样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参照物时,参照物可以不提.比如说“公

路上行驶的汽车“,不用说”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在运动”.

[生]我觉得选择参照物时,应该看怎样选择研究问题更方便.比如研究客车是不是运动,

最好选择地面或路旁的树木、房屋作参照物;如果要研究人在车厢里是否运动,就该选择车上

的坐椅或固定在车上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

[师]同学们表现得太棒了!老师还要补充一点,研究问题的时候,选择好参照物后,就可以

先假定参照物是不动的,然后再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情况.比如课本P22图

11.1-4中丙图,“乘坐电梯向外观看,有什么感觉?”

[生]乘这样的电梯向上运动时,以电梯为参照物,假设电梯不动,楼房就在向下运动;如

果乘电梯向下时,楼房就向上运动.

[生]如果老师从讲桌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以老师为参照物的话,假定老师不动,可以认

为是讲桌沿老师的反方向运动.

[师]大家说得非常正确,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一定还会碰到很多的例子.现在请同学们观

察教材图11.1-3及图11.1-4甲、乙,大家互相交流讨论,说一说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各个

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投影]

[师]清同学们看一则有趣的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

西,飞行员以为是昆虫,敏捷地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这

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

[生]如果我是那名飞行员,可以抓住那颗子弹.因为尽管飞机和子弹都在飞,但飞行员和

那颗子弹运动的方向和快慢相同,也就是以飞行员为参照物,子弹是静止的.

[师]机械运动的类型?

[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三、小结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小结本节内容.

1.机械运动.

2.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怎样选择参照物?

4.机械运动的分类。

四、练习

如上和课后1、2题。

五、作业

配套练习。

第二课时

讲解配套练习

课后反思

第二节探究一一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课时2课时

教学时间第十一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多媒体图像的观察,认识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多媒体图像“猎豹捕羚羊”的生存竞争中,体会速度的重要性.

(2)通过了解摄影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体会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

(2)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