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先秦儒家仁学思想流变对道德的启示摘要构建道德体系是我国一个重要的文明要求。本文主要从两方面来阐述的这篇文章。第一,先秦儒学思想的介绍及其变化过程。主要介绍了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以及比较。第二,主要讲述了三位思想家的思想的影响对现在道德有什么方面的启示。为了提高国民的文明程度,协调好人际关系,促成社会健康、和谐、有序地发展,需要深入研究先秦儒家思想,从中找出对我国道德的有益启示。关键词:仁学心学礼学道德一、先秦儒家仁学思想的变化1、孔子仁学的基本内涵孔子的仁学体系是从血亲之爱开始的,体现血亲之爱的“孝”被认为是“仁”的真正起点。“孝梯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注释:论语·学而孔子之所以把“孝”看作是“仁”的“本”,是因为亲亲之孝是一种最真实最原始的自然情感,是人类所共有的真情实感。当这种最初表达真情实感的“孝”成为某种现实化的原则即“孝道”的时候,固然具有规范化、形式化的特征,但仍不能离开其真实内容——亲亲之爱。孔子以“爱”、“亲亲”为内核,演绎出了一个充满爱心的无极限的空间区域,而这个空间区域又真实地、稳当地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即网罗整个社会复杂人际关系的道德伦理,存在于每个行为主体的思想深处,却又外化为各种具体的道德行为。此外,尊重人、重视人的主体性价值是孔子仁学的另一大特点。可用“仁者爱人”概括这一特点孟子·尽心上。在天命神学还十分盛行之时,孔子立言行事不以天与神为本,而以人为本。《论语·子罕》记载“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论语·子罕“与”注释:论语·学而孟子·尽心上论语·子罕2、孟子的“心学”孟子发展仁学,重在“以心释仁”即孟子的“心学”。孟子把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等道德观念的根源都归之于心,他不仅提出心之官则思的命题,而且把“存心”、“不失其赤子之心”作为君子人格特征的决定因素。孟子把“仁”归之为“人心”的天赋的“良知”、“良能”。这样,集中体现儒家思想特征的“仁学”就获得了具有个体生理基础的“心”作为物质承载物,使心与仁结合,形成儒家独特的人性论体系,它不仅是儒家道德理想主义的理论基石,也是儒家“修齐治平”的伦理政治核心。儒家“仁学”是对人际关系反思的产物,所以说“仁学”也就是“人学”,讲人而不及“心”,那么,“人”与“仁”的相通就缺少一个现实的、物质感性的“中介”。“仁”作为一种至高的道德理想降落到人的心中,支配着人的血肉之躯,转化为道德行为;而“人”借助于对心的存养,进入一个主体自我完善的精神境界。孟子讲尽心、知性、知天。心、性、天一致,天人共性,这就是中国传统儒学讲“天人合一”的一种形式。因此,“尽心”可以“知性”可以“知天”。仁性之行于外,就是“我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论语论语·学而所以,我们说,先秦儒家学说中的“仁”,不仅可以被解释成内在德行,其应用范围也可以由人间之爱扩展到对自然界的动植物的爱。这是一个明显的变化。3、荀子的“礼学”荀子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不过,他的这种继承与发展,与孟子走的是不同的思维路径。孟子把仁学向内发展,即为以“心”释“仁”的“心学”;而荀子把仁学向外发展,即是以“礼”释“仁”的“礼学”首先,荀子改造了孔子的天命观。孔子天命观的特点是既承认天命的客观必然性、不可抗拒性,又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从思想的继承上说,孔子、孟子、荀子的学说都是沿着发现、肯定和高扬人的主体能动性的方向发展的,而荀子对人的主体能动性的提升的程度比孔孟更多。孔孟把人的主体能动性主要归结为人的道德完善能力,荀子则要求人们积极地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为人的利益服务。其次,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仁学中的礼,将礼演绎到了法。荀子认为人高于动物之处即在于人能群,是一种社会性存在。人之群并非动物的自然群体,而是按照一定的秩序结合起来。这种构成人之群的结构秩序就是礼。为了使人们能够群居共处,先王制礼义以别贵贱、长幼、贫富之分。最后,为了论证礼的制约的必要性,荀子提出了性恶的理论。他认为,人性本恶,其善伪也。由于人性本恶,即自然的存在并非理想的存在,人的主体能动性正在于能够把这种自然的存在改造成为理想的存在,人性必须靠教化方能完善;荀子的性恶论主张,是他的道德思想重要的理论基础。杨瑞芬.先秦儒家仁学思想与和谐社会构建探析杨瑞芬.先秦儒家仁学思想与和谐社会构建探析二、先秦儒家思想对当代道德的启示1、孔子仁学思想的启示孔子注重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重人贱物。而在当代我们处在一个物质丰富的世界里,但相当多的人都感觉到社会道德水平明显地下降,人与人之间关系变得冷漠,失落了自己丰富的精神家园。西方现代化的进程也已表明,单纯的物质繁荣并不能使人真正幸福,中国式的现代化应该吸取前车之鉴,重视人的精神生活问题。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思想曾经在我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重读孔子,发掘孔子仁学思想对于现代人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首先,如何处理爱自己与爱他人的关系?在全球化时代,西方社会张扬个性、崇尚独立,以个人为中心的文化传统深深地影响着很多现代人。在与他人、集体发生利益冲突时,他们更多地强调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对他人、集体所造成的损失。在信息化时代,由原来的熟人社会进入生人社会,人际交往范围扩大了,但人与人之间却越来越缺少友爱、信任,现代人的孤独感反而普遍的加剧了。而孔子的仁学思想凸现了对人的重视,寻求的是对人的关心。在现实生活中就有一些让人心里温暖的例子,比如一个母亲宋继荣在护城河捡脑瘫弃婴魏超抚养26年并且自己无怨悔。当魏超吃力地说出“我爱他们!”时,相信这句话足足道出了世间的真爱。他们全家将这个孩子当成是亲生儿子一养就是26年,6年前丈夫脑溢血去世,但这位母亲却没有放弃爱,一直照顾着捡来的孩子。这件事情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一个精神的力量。同时,孔子在生活中发现了“仁”——人际相处中的美德,一种对他人的真实情感。也就是说,与物质相比,人是第一位的,不应为了外在的客观的东西,漠视了人的主体性有些人为了钱、权、而舍弃亲情,得到的却是无尽的自责。可见,许多事例已经表明物质的富足并不能带来人的幸福。无论是在个体行为中,还是在家庭关系和政治关系中,都要遵循“仁”,这是人类通往幸福之路。王佃利刘宗贤《孔子仁学的社会伦理导向》东岳论丛一九九四年第六期王佃利刘宗贤《孔子仁学的社会伦理导向》东岳论丛一九九四年第六期2、孟子心学思想的启示孟子“心”的逻辑结构由“欲贵者,人之同心也”¹的利欲心;“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的道德心以及“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的思虑心三个层面组成。李志成《孟子李志成《孟子“心”论———孟子道德心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第3期利欲心是其整个心性结构展开的逻辑起点和基本前提。利欲心的形成与人的感性存在相联系,孟子由肯定人的自然属性,进而肯定人的利欲心的存在。道德心是置于利欲心之上的第二层面,道德心即善性,体现了人心固有的善,是一种本能的、下意识的直接反应。这种直接感受与基于生物本能的利欲心不同,后者是为了满足某种自觉或不自觉的需要和目的,而道德心不为某种外在目的,甚至也非为善而求善,只是发自人的本性的自然情感,是一种道德本能。但是现在网上热传的“网售亲生儿子“一案,真是令人寒心。是哪些方面让他们这么做的呢?首先反映出了他的利欲心,为了金钱而放弃对孩子的抚养。再次,反应出亲情的冷漠,没有责任心。而孟子提到的道德是不是应该让其好好醒悟一下呢?3、荀子性恶论思想的启示荀子为了论证礼的制约的必要性,提出了性恶论理论。那么在现实中我们能否与之看到相关的事件呢?就在近日发生的重庆女童摔婴案引起了人民的高度关注,在受伤男婴接受治疗的同时,人们开始追究涉事女孩的责任。然而,由于涉事女童只有10岁,未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公安机关依法不予立刑事案件侦查,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很多人都在猜测,究竟是什么样的因素,才导致了这名女童会作出如此离谱、残忍的举动呢?以“天生罪犯论”能解释本案的某些蹊跷:先回看事件,可以说此事中一些反常理的情节很难用天生残忍之外的理由解释。孩子通常被认为喜爱可爱的小生命,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哈佛(Harvard)的学者爱德华·威尔逊甚至认为孩子有“热爱生命的天性”。而此案中的女童“违背”了这种天性,对几乎没有任何反抗能力的男婴下手。那此件事情是否是说明荀子“性恶论”的一个凭据呢?荀子虽以人性为恶,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的道德完善的可能性,而是认为只要坚持礼义教化,去除人性之恶,即可归之于善。4、对我们现代大学生道德的启示在当今社会中,道德观念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个人生组成部分。无论你是处在哪个社会角色,道德观念都是衡量一个人品行的基本准则。首先在我们大学生中,我们已经可以说是一名成年人了,但是道德观念、人生阅历、实践经验都不算太成熟,需要指导和教育才能养成完善的人格。儒家的仁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义。首先,“仁者爱人”是儒家从家庭亲情中引申并升华的人生观。爱亲之心的外延与扩张,只要人们能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就能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的和谐的人际关系。钱森华,孙秀丽《孔子仁学与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要想建设完善的道德体系,从家庭教育开始,就该屏弃功利性的教育,要从小培养小孩子的道德意识,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善恶分明。家长应该让自己的孩子懂得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不要一味的宠溺自己的小孩,也不要忽视小孩所犯的道德错误,要即使的纠正并加以教育。第二,儒家“爱人”的行为模式是取譬于己,推及于人,也就是后人大肆渲染的孔子所提倡的“忠恕”之道。“忠恕”是对人际关系而言的,它一方面强调对人应尽心尽力,奉献自己的全部爱心;一方面要舍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不苛求于人。在生活中不要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们,过分地相信自我的标准。这样不会想到别人的感受,影响了交往的质量。第三,爱人的前提是正己,要推己首先须正己,正己即修养仁德。儒家为此设计的路径是:“为仁由己”,即一个人是否能成为“仁人”,将取决于自己的主观努力。总之,儒家是以“仁”来调节人际关系的,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认为仁爱是人固有的道德情感,爱人的根本途径就是推己之仁爱于他人,而要想推己必须先正己。也就是说,仁爱不是偏爱、滥爱,一团和气,姑息养奸,而应爱人以德,遵循一定的道德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忘对社会道德观念的强调。使得我们的城市不愧为一个国际大都市。更是人人羡慕的和谐社会。孙凤《先秦儒家礼学及其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而作为问题核心的大学生自己,要调整好心态,调整好自己的人生态度。设立好自己的人生追求。不要短浅的仅仅将目光集中在经济上,更要集中在将来的个人发展上。毕竟没有完善的道德观念是不可能找到好的工作并在社会中立足的。也许现在需要花些时间来养成自己的良好的道德准则,比起他人慢了一些,但在日后的竞争中道德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处世的态度决定了成败。摘自百度文献钱森华,孙秀丽《孔子仁学与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孙凤《先秦儒家礼学及其对当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主要领导离职的感言(5篇)
- 新学期学习计划十篇
- DB12T 598.10-2015 天津市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第10部分:非营利性社会福利设施项目
- 中秋节学校致辞范文(13篇)
- 新学期学习计划范文汇编九篇
- 范文新学期学习计划模板合集7篇
- DB12∕T 879-2019 仓储企业诚信评价规范
- 电动叉车维修保养的安全与操作规范
- 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
- 移动通信笔试题
- 安全培训总结及效果评价
-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基础知识、应用技术)合卷软件资格考试(中级)试题及解答参考(2025年)
- 2024新信息科技七年级《第一单元 探寻互联网新世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
- 工作人员外出审批单
- DB1331T 080-2024 雄安新区零碳建筑技术标准
-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 时代乐章-第2课 科技之光(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 《8 课余生活真丰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4年网络安全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2024住房公积金借款合同范本
- 15八角楼上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