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行业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方案TOC\o"1-2"\h\u15269第一章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概述 2263641.1系统定义与目标 294061.2系统架构与组成 3134591.2.1系统架构 3205991.2.2系统组成 326259第二章智能化建筑设计 3171712.1设计原则与标准 4318792.1.1高效性原则 484482.1.2绿色环保原则 4184372.1.3安全性原则 4165962.1.4人性化原则 4192652.2设计流程与方法 4210212.2.1需求分析 4320152.2.2方案设计 5265872.2.3设计评审 597302.2.4施工图设计 5275462.2.5施工与监理 5265182.2.6竣工验收 5262462.3设计工具与应用 5177892.3.1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5143182.3.2建筑信息模型(BIM) 527012.3.3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软件 5197262.3.4建筑能耗分析软件 5281262.3.5绿色建筑设计评价软件 519493第三章智能化建筑设备选型 6169213.1设备分类与功能要求 6299723.2设备选型原则 620593.3设备兼容性与集成 619485第四章智能化建筑网络架构 7181634.1网络架构设计 719174.2网络设备选型 7246184.3网络安全与稳定性 816117第五章智能化建筑监控系统 82715.1监控系统设计 852485.2监控设备选型 9116195.3监控中心与数据处理 91987第六章智能化建筑能源管理 10280276.1能源管理策略 10291816.1.1管理目标 10181516.1.2管理策略 10221496.2能源监测与优化 1070496.2.1监测内容 10215216.2.2监测系统 11108016.2.3优化措施 1195636.3能源数据分析与报告 1113286.3.1数据分析 11214796.3.2报告制作 1113964第七章智能化建筑环境控制 1156197.1环境控制策略 11180967.2环境监测与控制设备 12227377.3环境数据采集与处理 1216853第八章智能化建筑安全管理 13172208.1安全管理策略 13310938.2安全监测与预警 1360398.3安全防范设备 1427266第九章智能化建筑信息管理与运维 14234239.1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14138869.1.1系统架构设计 1471839.1.2数据库设计 14191719.1.3业务功能设计 1556989.2运维管理与维护 156389.2.1运维管理 1543339.2.2维护措施 15290969.3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15233119.3.1信息安全策略 15115229.3.2隐私保护措施 1614813第十章智能化建筑项目实施与评估 161731610.1项目实施流程 161126210.1.1项目启动 162402110.1.2设计阶段 162145510.1.3设备采购与安装 161096010.1.4系统集成与调试 161041410.1.5培训与交付 162390510.2项目评估与验收 172037010.2.1项目评估 171397110.2.2项目验收 171574510.3项目后期运维与优化 172223010.3.1运维管理 17682110.3.2系统优化 17第一章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概述1.1系统定义与目标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IntelligentBuildingManagementSystem,简称IBMS)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对建筑内的设施、能源、安全、环境等进行全面监测、控制与管理的系统。该系统的核心目标是通过集成创新,实现建筑的高效运行、节能减排、舒适安全、便捷管理,从而提高建筑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1.2系统架构与组成1.2.1系统架构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的架构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1)感知层:负责采集建筑内的各种信息,包括环境参数、设备状态、能耗数据等。感知层设备主要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数据采集卡等。(2)传输层:负责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应用层。传输层设备主要包括有线和无线通信设备,如以太网、WiFi、蓝牙等。(3)应用层: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展示,实现对建筑的管理与控制。应用层设备主要包括服务器、客户端、云平台等。1.2.2系统组成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主要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1)能源管理系统:对建筑内的用电、用水、用气等能源消耗进行监测、统计和分析,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和节能减排。(2)设备监控系统:对建筑内的空调、照明、电梯、消防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设备安全、可靠、高效运行。(3)安全防范系统:包括视频监控、门禁控制、入侵报警等,保障建筑内的安全。(4)环境监测系统:对建筑内的空气质量、温湿度、噪声等环境参数进行监测,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5)信息发布与交互系统:通过触摸屏、手机APP等终端,提供实时信息发布、业务办理、在线咨询等服务,提高建筑的使用体验。通过以上五个部分的协同工作,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建筑的综合管理与优化,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高效的建筑环境。第二章智能化建筑设计2.1设计原则与标准智能化建筑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与标准,以保证建筑的高效、绿色、安全与人性化:2.1.1高效性原则高效性原则要求建筑设计充分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具体包括:(1)优化建筑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2)采用先进的建筑结构体系,降低建筑自重;(3)合理配置建筑设备,实现能源的节约与高效利用。2.1.2绿色环保原则绿色环保原则要求建筑设计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具体包括:(1)选用绿色建筑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2)采用环保型建筑设计,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3)注重建筑物的生态效益,提高建筑物的绿化率。2.1.3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要求建筑设计充分考虑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保证建筑物在自然灾害、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的安全功能。具体包括:(1)采用可靠的建筑结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功能;(2)合理设置安全疏散通道,保障人员生命安全;(3)选用高品质的建筑材料和设备,降低发生的概率。2.1.4人性化原则(1)合理规划空间布局,满足不同功能需求;(2)采用智能化技术,提高建筑物的智能管理水平;(3)注重建筑物的美观性,提升居住品质。2.2设计流程与方法智能化建筑设计流程与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2.1需求分析在项目启动阶段,对建筑物的使用需求、功能要求、经济效益等进行全面分析,明确智能化建筑的设计目标。2.2.2方案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制定智能化建筑的设计方案,包括建筑布局、结构体系、设备配置等。2.2.3设计评审在方案设计完成后,组织专家对设计成果进行评审,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2.2.4施工图设计根据评审通过的方案设计,进行施工图设计,明确建筑物的具体施工要求。2.2.5施工与监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同时加强监理,保证施工质量。2.2.6竣工验收在建筑物施工完成后,进行竣工验收,保证建筑物符合设计要求。2.3设计工具与应用智能化建筑设计工具与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2.3.1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是智能化建筑设计的基础工具,能够提高设计效率,降低设计成本。2.3.2建筑信息模型(BIM)建筑信息模型(BIM)是一种全新的建筑设计方法,通过建立建筑物的三维模型,实现设计、施工、运维等环节的信息共享与协同。2.3.3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软件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软件可以帮助设计师进行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提高智能化建筑的设计水平。2.3.4建筑能耗分析软件建筑能耗分析软件可以预测建筑物的能耗情况,为设计师提供节能设计的依据。2.3.5绿色建筑设计评价软件绿色建筑设计评价软件可以帮助设计师评估建筑物的绿色功能,指导绿色建筑设计。第三章智能化建筑设备选型3.1设备分类与功能要求在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中,设备的分类和功能要求是系统构建的基础。以下是主要设备的分类及对应功能要求:(1)控制系统设备:包括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模块等,要求具备高速处理能力、稳定的运行功能以及良好的扩展性。(2)感知层设备:如传感器、执行器等,需具备高精度、高可靠性,以及能够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3)网络通讯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需支持高速数据传输,保证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和安全性。(4)数据处理与分析设备:如服务器、存储设备等,要求具有大容量存储能力、高效数据处理能力,以及良好的数据保护机制。(5)用户界面设备:如显示屏、触摸屏等,需具备直观、易用的操作界面,以及良好的交互功能。3.2设备选型原则在进行设备选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可靠性原则:设备必须具有高度的可靠性,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2)先进性原则:选用当前技术先进、成熟可靠的设备,以适应未来技术发展的需求。(3)兼容性原则:设备之间必须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以保证系统的整体协调性和可扩展性。(4)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5)可维护性原则:设备应便于维护和维修,降低系统的运维成本。3.3设备兼容性与集成设备兼容性与集成是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能够高效运行的关键。以下是对设备兼容性与集成方面的考虑:(1)硬件兼容性:保证所选设备在硬件接口、协议等方面能够相互匹配,避免因硬件不兼容导致的系统故障。(2)软件兼容性:保证各类设备的软件系统能够有效协同工作,实现数据共享和资源整合。(3)系统集成:通过统一的系统架构设计,将不同类型的设备集成在一起,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和高效运行。(4)接口标准化:建立标准化的接口规范,保证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顺畅,降低系统集成难度。(5)安全性与稳定性:在设备兼容性与集成过程中,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防止数据泄露和系统瘫痪。第四章智能化建筑网络架构4.1网络架构设计智能化建筑网络架构设计需遵循可靠性、安全性、高效性和可扩展性的原则。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规模、用途、地理位置等因素,保证网络架构能够满足智能化建筑的业务需求。网络架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接入层:负责连接终端设备,如传感器、控制器、摄像头等,提供数据传输接口。(2)汇聚层:负责数据交换和转发,实现不同接入层设备之间的通信。(3)核心层:负责整个网络的数据处理和转发,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服务。(4)管理层:负责网络设备的管理、配置和监控,保证网络稳定运行。4.2网络设备选型网络设备选型应根据网络架构设计的要求,结合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以下为几种常见的网络设备选型:(1)交换机:选择具备较高功能、支持VLAN划分、端口镜像等功能的交换机,以满足不同业务需求。(2)路由器:选择具备路由协议支持、QoS功能、安全防护措施的路由器,实现网络之间的互联。(3)防火墙:选择具备访问控制、入侵检测、流量清洗等功能的安全防火墙,保障网络安全。(4)无线AP:选择具备高稳定性、高带宽、易管理的无线AP,满足移动设备接入需求。4.3网络安全与稳定性网络安全与稳定性是智能化建筑网络架构的关键要素。以下为网络安全与稳定性方面的措施:(1)访问控制:采用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限制非法用户访问网络资源。(2)数据加密: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泄露。(3)入侵检测与防护:部署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控网络流量,发觉并阻止恶意攻击。(4)网络冗余:采用多路径、多设备冗余,提高网络的可靠性。(5)设备监控与维护:定期对网络设备进行监控、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行。(6)备份与恢复:对关键数据定期备份,遇到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保障智能化建筑网络的安全与稳定性,为建筑物的智能化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第五章智能化建筑监控系统5.1监控系统设计监控系统是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监控系统应覆盖建筑内外的各个重要区域,保证监控无死角。(2)实时性:监控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控功能,保证管理人员能及时掌握现场情况。(3)稳定性:监控系统应具备较高的稳定性,保证在恶劣环境下仍能正常工作。(4)扩展性:监控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方便后期升级和拓展。(5)安全性:监控系统应具备较强的安全性,防止非法入侵和破坏。监控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监控范围和监控点: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监控的区域和监控点。(2)选择合适的监控设备:根据监控需求,选择合适的监控设备,包括摄像头、录像机、传输设备等。(3)设计监控网络:根据监控点的分布,设计合适的监控网络,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实时性。(4)设置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是监控系统的核心,负责数据处理、存储和展示。5.2监控设备选型监控设备选型应考虑以下因素:(1)图像质量:选择高分辨率、低照度、抗干扰能力强的摄像头。(2)传输方式:根据监控距离和现场环境,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如有线、无线、光纤等。(3)存储容量:根据监控需求,选择具有足够存储容量的录像机。(4)兼容性:监控设备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便于与其他系统设备集成。(5)稳定性:选择具有较高稳定性的设备,保证长时间运行无故障。以下为几种常见监控设备的选型建议:(1)摄像头:根据监控场景的不同,选择球机、枪机、半球等不同类型的摄像头。(2)录像机:选择数字录像机(DVR)或网络录像机(NVR),以满足不同监控需求。(3)传输设备:根据现场环境,选择合适的传输设备,如光纤收发器、无线网桥等。(4)存储设备:选择具有较大存储容量和较高读写速度的硬盘,以满足长时间存储需求。5.3监控中心与数据处理监控中心是智能化建筑监控系统的核心,其主要功能包括:(1)数据采集:从监控设备获取实时监控数据。(2)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3)数据展示: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图表、视频等形式展示给管理人员。(4)报警通知:当监控数据异常时,及时向管理人员发送报警通知。数据处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视频压缩:对监控视频进行压缩,降低存储和传输压力。(2)图像识别: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实现人脸识别、车辆识别等功能。(3)数据分析:对监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4)智能报警:通过设置阈值和规则,实现智能报警功能。监控中心与数据处理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1)数据处理能力:保证监控中心具备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以满足大数据分析需求。(2)网络安全: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入侵。(3)系统兼容性:监控中心应具备良好的系统兼容性,便于与其他系统集成。(4)扩展性:监控中心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以满足后期业务发展需求。第六章智能化建筑能源管理6.1能源管理策略6.1.1管理目标智能化建筑能源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建筑物的能源使用效率。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制定一系列能源管理策略,保证建筑能源系统的科学、合理运行。6.1.2管理策略(1)能源需求预测:通过对历史能源数据的分析,预测建筑未来一段时间的能源需求,为能源调度提供依据。(2)能源需求响应:根据能源市场价格波动,合理调整建筑用能策略,降低能源成本。(3)能源优化配置: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实现能源在各设备间的合理分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能源合同管理:与能源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签订能源合同,保证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价格优势。6.2能源监测与优化6.2.1监测内容智能化建筑能源管理涉及以下监测内容:(1)建筑用电、用水、用气等能源消耗数据。(2)各设备运行状态及能耗数据。(3)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等。6.2.2监测系统监测系统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数据采集设备:用于实时采集建筑能耗和环境参数数据。(2)传输设备: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3)数据处理中心:对数据进行清洗、分析和处理,能源管理所需的信息。6.2.3优化措施(1)根据实时数据,调整设备运行参数,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2)对能耗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及时处理设备故障。(3)定期分析能源消耗数据,为能源管理决策提供依据。6.3能源数据分析与报告6.3.1数据分析能源数据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能耗趋势分析:分析建筑能耗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为能源管理提供依据。(2)能耗结构分析:分析建筑各类能源消耗占比,找出能耗较高的环节。(3)能耗效率分析:评估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提出改进措施。6.3.2报告制作能源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能耗统计数据:展示建筑能耗总量及分类能耗数据。(2)能耗分析结果:展示能耗趋势、结构、效率等分析结果。(3)节能措施及效果:介绍采取的节能措施及其成效。(4)能源管理建议:针对能耗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第七章智能化建筑环境控制7.1环境控制策略智能化建筑环境控制策略的制定,旨在通过科学、高效的管理手段,实现对建筑内部环境的实时监测、优化调整,以提升居住和使用的舒适度,降低能耗,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下为具体的环境控制策略:(1)温度控制策略:根据室内外温度、湿度及用户需求,自动调节空调、新风系统等设备,保证室内温度恒定舒适。(2)湿度控制策略:根据室内外湿度及用户需求,自动调节加湿器、除湿器等设备,保持室内湿度在合理范围内。(3)空气质量控制策略:通过监测室内PM2.5、CO2等指标,自动调节新风系统、空气净化器等设备,保证室内空气质量达到优良水平。(4)光照控制策略:根据室内外光照强度及用户需求,自动调节窗帘、灯光等设备,实现室内光照的舒适与节能。7.2环境监测与控制设备环境监测与控制设备是智能化建筑环境控制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以下为常用设备及其功能:(1)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室内外温度,为温度控制策略提供数据支持。(2)湿度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室内外湿度,为湿度控制策略提供数据支持。(3)空气质量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室内PM2.5、CO2等指标,为空气质量控制策略提供数据支持。(4)光照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室内外光照强度,为光照控制策略提供数据支持。(5)空调系统:根据温度、湿度等数据,自动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6)新风系统:根据空气质量数据,自动调节室内外空气质量。(7)空气净化器:用于净化室内空气,提高空气质量。(8)窗帘系统:根据光照强度和用户需求,自动调节窗帘开合。(9)照明系统:根据光照强度和用户需求,自动调节室内灯光。7.3环境数据采集与处理环境数据采集与处理是智能化建筑环境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为具体流程:(1)数据采集:通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等设备,实时采集室内外环境数据。(2)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环境数据传输至处理器,进行数据清洗、分析、整合。(3)数据存储:将处理后的环境数据存储至数据库,便于后续查询和分析。(4)数据展示:通过可视化界面,将环境数据实时展示给用户,便于用户了解室内外环境状况。(5)数据反馈:根据环境数据,自动调整环境控制设备,实现环境优化。(6)数据预测:基于历史环境数据,对未来环境状况进行预测,为用户提供更舒适的居住体验。通过环境数据采集与处理,智能化建筑环境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实时监测、自动调整,为用户提供安全、舒适、节能的居住环境。第八章智能化建筑安全管理8.1安全管理策略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建筑的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以下为智能化建筑安全管理策略:(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保证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2)强化安全培训与教育。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保证安全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运用。(3)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对建筑项目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降低发生的概率。(4)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明确项目各参与方的安全责任,保证安全生产措施得到有效执行。(5)推行安全信息化管理。利用智能化技术,实现安全信息的实时传递、处理和反馈,提高安全管理效率。8.2安全监测与预警智能化建筑安全监测与预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时监测。通过安装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监测建筑的安全状况,包括结构安全、消防设施、电气设备等。(2)数据采集与分析。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和分析,为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3)预警系统。当监测数据超过设定的阈值时,预警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通知相关人员采取相应措施。(4)应急预案。制定针对不同类型的应急预案,保证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8.3安全防范设备智能化建筑安全防范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视频监控设备。通过安装高清摄像头,对建筑内外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预防各类安全的发生。(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过安装烟雾探测器、温度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火灾风险,一旦发觉火情,立即启动报警。(3)入侵报警系统。利用红外探测器、门禁系统等设备,实时监测建筑内外人员活动,防止非法入侵。(4)电气安全设备。包括漏电保护器、过载保护器等,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5)紧急疏散指示系统。在建筑内设置紧急疏散指示牌,引导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有序地疏散。(6)防护设施。如防护网、防护栏等,防止人员高空坠落等的发生。通过以上措施,智能化建筑安全管理将更加完善,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九章智能化建筑信息管理与运维9.1信息管理系统设计9.1.1系统架构设计在智能化建筑信息管理系统中,系统架构设计是关键环节。本系统采用分层架构,包括数据层、服务层和应用层。数据层负责存储建筑相关信息,服务层负责数据处理和业务逻辑,应用层提供用户交互界面。9.1.2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应遵循规范化原则,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安全性。本系统数据库分为基础信息数据库、实时数据数据库和业务数据数据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存储建筑的基础信息,如建筑结构、设备参数等;实时数据数据库存储建筑实时数据,如温度、湿度、能耗等;业务数据数据库存储业务相关数据,如维修记录、巡检记录等。9.1.3业务功能设计本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业务功能:(1)数据采集与传输:通过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实时采集建筑信息,传输至服务器。(2)数据存储与管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分类和整理,便于后续查询和分析。(3)数据分析与处理: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4)报警与预警:根据预设的阈值,对异常数据进行实时报警和预警。(5)信息化管理:通过系统对建筑设备、人员、物资等进行管理。9.2运维管理与维护9.2.1运维管理(1)系统监控: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保证系统稳定运行。(2)设备管理:对建筑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包括设备巡检、维修、更换等。(3)人员管理:对建筑内人员进行管理,包括人员培训、考核、调度等。(4)物资管理:对建筑内物资进行管理,包括物资采购、存储、发放等。9.2.2维护措施(1)定期检查:对建筑设备、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预防性维护:对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预测,提前进行维护,降低故障风险。(3)故障处理:对发生的故障进行及时处理,保证系统稳定运行。9.3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9.3.1信息安全策略(1)访问控制:对系统用户进行权限管理,保证用户只能访问授权范围内的信息。(2)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3)安全审计:对系统操作进行审计,保证操作合规性。9.3.2隐私保护措施(1)数据脱敏:对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进行脱敏处理,避免隐私泄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福建省永春三中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化学试卷含解析
- 广告传媒公司创业计划书
- 成人自考操作系统
- 2025年天津宝坻一中高二第一次月考-英语试卷
- 上海洋泾中学2025年高考化学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
- 2025年中冷器项目建议书
- 中国手机行业
- 慢阻肺的相关知识
- 浙江省协作体2025届高考化学押题试卷含解析
- 中考数学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14 四边形综合训练 (2)及答案
- SL-T+712-2021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规范
- 2024届合肥高三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 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缩短创伤患者急诊滞留时间医院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
- 大型文艺汇演活动物料明细表(模板)
- 肺癌的诊断课件
- 海洋科学导论试题库
-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大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 施工升降机安全管理十条
- 2.7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人本集团招聘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