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教案(下册)_第1页
五年级数学教案(下册)_第2页
五年级数学教案(下册)_第3页
五年级数学教案(下册)_第4页
五年级数学教案(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情分析】【目标导向】第1课时轴对称(总74课时总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2-4页,例1、例2【教学目标】【教学过程】12给出指导)面画的是什么?仔细看看,虚线是?(图形的对称轴)A和A′,B和B′,C和C′字母对应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概括出示例题2,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图形!看哪位同学画的又快又好! 3 【教学后记】第2课时旋转(总74课时总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例3、例4【教学目标】【教学过程】(3)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每个顶点都绕0点逆时针旋转了90°;对应点到0点的距离都相等;对应点与0点所连线段的夹2.活动:画一画师:(出示例题4)在方格纸上把一个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应点与0点所连线段的夹角都是90°;对应点到0点的距离都相(1)欣赏并分析吗?45【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3课时欣赏设计(总74课时总第3、4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7页,练习一【教学过程】第(1)课时6一、展览导入,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二、实践探究1.在方格纸上设计美丽的图案。组织学生设计,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做平。2.动手剪一剪:教材练习一第5题。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展示剪出的图形。3.设计图案:练习一第7题。a.用硬纸剪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b.确定选用对称、平移或旋转的方法;c.在白纸上绘制图案。三、拓展联系:制作“雪花”。【教学后记】【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有关知识,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掌握知识,不能死记硬背、机械的记忆概念和理论。【目标导向】1.知识技能: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概念之间的联系,能有条理的思考;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它们的倍数。2.过程与方法:经历概念和结论的认知探究过程,体验推理分析和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加强数学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仔细的学习习惯。7【教法学法】加强对概念的梳理,利用生活情景沟通知识的联系,加强合作学习。【教学内容】教材第12-14页,练习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掌握整除、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渗透辨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思考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因数、倍数的概念,并会判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教法学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学准备】数字卡【课时安排】2【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通过除法算式来引出整除的概念。(1)23÷72)6÷53)15÷3=11÷3=1.8÷3=24÷2=(2)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思考:我们在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时,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总结:被除数、除数都是整数,除数不等于0,商必须是整数且商的后面没有余数。像6÷5=1.21.8÷3=0.6我们只能说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除尽。8除尽——被除数和除数(不等于0),不一定是整数,商是有限小数,没有余数。(1)师出示场景图例1:师讲述:在2×6=12这个算式中,2和6都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它也是6的倍数。(2)师出示场景图例2:现在飞机的队列发生了变化,师讲述:这里3、4和12是什么关系?它们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呢?(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1×12=12或12×1=12,概括出“1和12都是12的因数,12是13.例题分析巩固出示例题1:18的因数有哪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30的因数有哪些?36呢?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什么?最大的因数呢?92.你能找出多少个2的倍数呢?(出示例题2)第(2)课时3.因为1.2÷0.6=2,所以1.2能够被0.6整除.()5.5是因数,8是倍数.()6.36的全部因数是2、3、4、6、9、12和18,共有7个.()7.因为18÷9=2,所以18是倍数,9是因数.()8.25÷10=2.5,商没有余数,所以25能被10整除.()10.一个数如果能被24整除,则这个数一定是4和8的倍数.()11.15的倍数有15、30、45.()三、学生练习情况反馈,讲解学生掌握欠缺的知识。【教学内容】教材第17-18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2、5整除;使学生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经历2、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会观察、比较、总结、分析。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2、5的倍数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教法学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动手操作、讨论验证。【教学准备】1-100数字表、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请你说出整除、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师:看一下图中的同学在做什么(在电影院准备看电影),你们知道电影票上的单号和双号是通过电影院里“双号”的概念,使学生利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判断出这些“双数”都是2的倍数。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座位号的个位上的数的特点,进而概括出2的倍数的特征。师:要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另一个数整除,可根据整除的含义进行判断,但比较慢,我们可以根据数的特征来进行判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二、探索研究1.学生动手操作。学习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1×2=2;2×2=4;3×2=6;4×2=8;5×2=10„„(2)观察并总结特征总结: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包括0),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被5整除数的特征是什么呢?要想研究能被5被5整除数的特征是什么呢?要想研究能被523456789师:学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请举手?学号是2的倍数的同学请举手?2.讨论研究“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的数”,这个数一定具有什么特征?为什么?【教学后记】第3课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总74课时总第8、9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第(1)课时2.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1)思考并回答:①什么样的数能被3整除?你有什么猜想?怎样检验你的猜想呢?(2)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个位数是3的倍数的数是3的倍数?或者没有规律?)(3)观察3的倍数、6的倍数和9的倍数因为:8+0+5+7+9+2+1=3232不能被3整除,所以8057921不能被3整除,8057921÷第(2)课时(1)能被2整除的有();(2)能被3整除的有();(3)能同时被3、5整除的有();(4)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有()。2.10以内的质数有(),10以内的偶数有(),10以内的奇数有()。(1)能被2整除的有();(2)能被3整除的有();(3)能同时被3、5整除的有();(4)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有()。1.123456789能不能被3整除?96543210能不能被3整除?任意取出2、3、4张组成不同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3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教学后记】 第4课时质数和合数(总74课时总第10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3-24页【教学过程】2.你自己的学号有几个因数?3.教师请1~20学号的学生报出自己学号的因数分别是什么?念,说明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质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出示例题图: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让学生运用质数的概念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出示例题图: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让学生运用质数的概念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234567892.引导学生采用“筛法”,即划掉每个质数的所有倍数(它本身除外)剩下的都是质数。3.分别找到不同同学说出要划掉的某个质数的倍数。如2的倍数,采取让学生自己完成任务4.划完后,体会一下划到几的倍数就可以了注意:由于小学用到的质数比较少,让熟悉20以内的质数还是有必要的。【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5课时分解质因数(总74课时总第1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1.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2.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3.说出20以内的质数和合数。4.下面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它们各能被哪些数整除?4=2×212=2×2×322=2×1113=1×13(不行)教师:3、53、97都是什么数?(质数)为什么质数不能按游戏规则写成几个数相乘的形式?教师:6、21、48、50、75又是些什么数呢?(合数)为什么合数能按游戏规则写成几个数相引导学生说出: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它因数,如6除了1和6以外,还有因数2和3,所以可以写成6=2×3。学生讨论后回答:30分解成2×15后,2×15中的15还可以分解成3×5。引导学生把28分解为:2828=2×2×7教师:这样把一个数分解成质数相乘的形式,同学们会分解吗?(会)引导学生思考:刚才我们“乘数不能用1?”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不是质数,所以也不能2.什么叫质因数,什么叫分解质因数?怎样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3.你还知道些什么? 【教学后记】第二单元测试及质量分析(总74课时总第12、13、14课时)-------------------------------------------------------------------------------------------------------------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总74课时总第15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7-29页,例1、例2、练习五师: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出示课题)。(1)认识长方体的面。(让学生分组讨论)(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2)认识长方体的棱。①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要说出数的方法)②量: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有什么规律?)(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提问:①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顶点)②长方体有几个顶点?8个)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个面)1)长方体有6个面。(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1)长方体有6个面。(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4)长方体有12条棱。(5)哪些棱的长度相等?师:这个方法可以吗?为什么?有没有其他方法?(1)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1)你知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什么吗?(长、宽、高)【板书设计】第2课时正方体的认识(总74课时总第16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30页,例1、例2、练习五【教学目标】形体面棱顶点面积形体面棱顶点面积(1)什么叫做棱?(2)什么叫做顶点?(1)观察并回答:①它们的形状都是什么体?(正方体)②正方体还有一个名称你知道吗?(立方体)(2)小组讨论。形体面棱顶点面的形状面积形体面棱顶点面的形状面积棱长正方体(3)小结。 (4)做第22页的“做一做”。(1)正方体的特征。【板书设计】_._ ----------------------------------------------------------- 第3课时长方体的表面积(总74课时总第17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33-34页,例1【教学过程】1.说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2.长方体3.看图回答。b(1)指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2)哪些面的面积相等?1.表面积的概念(3)你知道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什么吗?(表面积)出示例题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如图),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解法(一):(是分别算出上、下,前、后,左、右面的面积之和,然后算总和。)=0.7+0.56+0.4=1.66(平方米)解法(二):(是先算出上、前、左这三个面的面积之和,再乘以2)=0.83×2=1.66(平方米)(4)比较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结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教学后记】第4课时正方体的表面积(总74课时总第18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35页,例2【教学过程】(1)例2,题中的棱长是多少?棱长是每个面的什么?=1.44×6=8.64(平方分米)=8.64(平方分米)【板书设计】_--------------------------第5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巩固练习(总74课时总第19课时)【教学目标】【教学过程】1.长方体有()个面,它们一般都是()形,也可能有()个面是正方形。2.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它们的面积()。3.长方体的12条棱,每相对的()条棱算作一组,12条棱可以分成()组。5.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它的棱长总和是()表面积是()。6.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5分米,宽是1.2分米,高是1分米,表面积是()分米。第1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总74课时总第20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38-39页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题:体积)(2)你能说出身边的哪些物体的体积较大?哪些物体的体积较小?2.教学体积单位。(1)介绍体积单位。(2)1立方米、1立方分数、1立方厘米的体积各有多大。体积大约1立方厘米。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谁的体积大一些?你是怎么知道【教学后记】第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总74课时总第2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44页,例1、例2长宽高小正方体的数量长方体的体积43112立方厘米26112立方厘米1112立方厘米(4)归纳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1)启发学生思考:正方体的棱长有什么特点?(棱长都相等,长、宽、高都相等)。0(3)认识“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四、课堂实践:做一做第1题。练习七第4题。练习七第5、6题。【板书设计】------__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总74课时总第22课时)【教学目标】1.小组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出示:一块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橡皮泥,用刀将它切成一些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提问:请你数一数,它的体积是多少?有许多物体不能切开,怎样计算它的体积?长宽高小木块的数量长方体的体积实验:拿出准备好的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块,长宽高小木块的数量长方体的体积观察结果,同桌的同学可将你们的小正方体合起来,一起摆一摆:(1)摆成了一个什么?(2)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3)它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4)它的体积是多少?问题: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结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例题: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2.小组学习——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思考并回答: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正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结论: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例题:一块正方体的石料,棱长是6分米,这快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学生独立做后订正)3.师:“我们把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怎样求呢?”总结:所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也可以这样来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板书设计】_-------------------第4课时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总74课时总第23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46、47页,例3、例4【教学目标】①长方体体积=();②正方体体积=()。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1)出示:1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图中是一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想①当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②当正方体的棱长是10厘米时,它的体积是多少?③而1分米是多少厘米?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正方体棱长1分米=10厘米体积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小组汇报结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同理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单位名称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米、分米、厘米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先让学生填后并比较这三类单位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3)学习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出示例题3:3.8立方米是多少立方分米?2400立方厘米是多少立方分米?3.8立方米=(3800)立方分米2400立方厘米=(2.4)立方分米出示例题4,长、宽、高分别为50cm,30cm和40cm的牛奶包装箱的体积是多少?(学生独立---------------------------------------------1-----------------第5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总74课时总第24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50、51页,例3、例4【教学目标】(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2.一个长方体纸盒,它的长是2分米,宽是1.8分米,高1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二、新授课1.容积的概念。(2)让学生举例。体铁块,它们有容积吗?(板书:容积)(3)容积的计算方法。2.教学容积单位(板书课题)(1)认识容积单位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3.应用。(1)出示例5:一种小汽车上的油箱,里面长5dm,宽4dm,高须知道什么条件?是否具备?怎样算?结果是什么?怎么办?(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2)出示例题6:观察图景,找出图中给出的信息,分析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示:【板书设计】----------------------------------------------1--------【教学后记】【教学过程】(1)体积单位(2)容积单位1、一列火车有容积相同的车厢20节,每节车厢从里面长13米,宽2.5米,装煤的高度是1.22、一个正方体的水箱容积是125立方分米,把这一满箱水全部注入一长方体的水箱内,已知长方体的水箱长10分米,宽5分米,这个水箱的水深多少分米?自学58-59页:粉刷围墙。第三单元测试及质量分析(总74课时总第27、28、29课时) --------------------------------------------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的产生与意义、分数与除法2、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3、分数的基本性质4、约分:最大公因数5、通分:最小公倍数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学目标】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能比较熟练地约分和通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1.分数的意义„„„„„„„„„„„„„„„„„3课时2.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3.分数的基本性质„„„„„„„„„„„„„„„„1课时4.约分„„„„„„„„„„„„„„„„„„„3课时5.通分„„„„„„„„„„„„„„„„„„„3课时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课时整理和复习„„„„„„„„„„„„„„„„„„2课时第四单元实力评价„„„„„„„„„„„„„„„„3课时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教材第61页的内容。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过程与方法: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表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具准备:投影,练习投影片,长方形、圆形纸各一张。教学过程请学生举出几个具体的分数。(老师板书)根据学生举例的分数,请同学们说出都知道这个分数的什么?如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它的各部分名称,以及自己的课外知识等。请学生说出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甲:表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吃了其中的1份,可以说吃了这块月饼的。学生乙:还可以表示把一根绳子平均剪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根绳子的。(二)教学实施老师:如果用图表示,可能你们每人会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现在请你动手折一折或画一画来表示。老师:投影片上的这些图,你能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吗?学生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反学生甲:我把4根香蕉看作一个整体,一根香蕉是这个整体的。学生丙:我把12个△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是这个整体的。学生丁:我把1米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1米的。老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学生甲:都是把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学生乙:我发现有的是把1个图形平均分,有的是把8个苹果、12个△平均分,还有的是把老师:一个图形,一个实物比较好理解,我们把它称为一个物体,那么8个苹果、12个△是由许多单个物体组成的,我们称作一个整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学生:这个整体还可以是一筐茄子、一车煤、一个年级的人数、全中国人口等。老师: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单位“1”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整体“1”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刚才同学们举了很多分数的例子,那到底什么是分数,你能尝试用文字描述一下吗?先引导学生交流:把“谁”平均分?它表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明确: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板书)老师强调必须是平均分。(四)思维训练说一说下图中的阴影部分占整个图的几分之几。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师生共同回忆总结。第二课时分数单位(总74课时总第31课时)教学内容:分数单位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分数单位;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重点难点:理解分数单位。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四教具准备:小圆片五教学过程请学生任意写3个分数,说一说每个分数的意义。老师板书学生写出的分数。如。一堆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堆糖的。平均分成3份,2份是这堆糖的。平均分成4份,3份是这堆糖的。平均分成6份,5份是这堆糖的。然后把结果填在课本上。学生用小圆片表示糖块,动手分一分,然后把结果填在课本上。请学生说出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老师:你们发现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是几分之一。)为什么?(因为分数单位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分数是由分数单位组成的,因为不同分母的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所以不同分母的分数有着不同的分数单位。(三)课堂小结第三课时分数与除法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三重点难点: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学过程(2)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你们把谁看作单位1(二)教学实施老师:从图中可以看出1÷3和都表示阴影部分这一块,它们之间是相等关系。老师:3÷4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请同学们用圆片分一分。学生甲:表示把3个饼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学生乙:表示把1个饼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学生充分讨论后,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用文字表示是:被除数÷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老师: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被除数和除数,那么除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怎样表示呢?明确: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反过来,分数能不能看作两个整数相除?(可以,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法,分母相当于除数。)2.真分数和假分数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并能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重点难点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二)教学实施1.提问:比较上面三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并说明理学生:(第一个圆)平均分成了3份,这样的3份也就是一个整圆,表示1,而阴影部分只再请学生分别说出另外两个分数。4.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一下,再指名回答。5.小结: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7.请学生分别用分数表示每组图形中的阴影部分。提问:第一幅图中,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几份?表示有这样的几份?怎样用分数表示?老师强调:第二组图和第三组图中每个圆都表示“1”。8.比较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再与1比较。学生观察图,试着进行比较,与同桌交流。老师指名回答: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整个圆,所以等于1;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1个圆还多,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2个圆还多,所以和都比1大。9.老师指出:像这样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请学生举出一些假分数的例子,引导学生多举一些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假分数。10.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0页的“做一做”。(2)学生再独立完成第2题,引导学生观察:表示真分数的点和表示假分数的点,分别在直线(四)思维训练2.在分数(a>0)中,当a小于或等于()时,它是假分数;当a大于时,它是真分数。4.写出两个大于的真分数和。(五)课堂小结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假分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带分数,学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重点难点: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具准备:挂图教学过程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什么叫真分数?什么叫假分数?(二)教学实施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分数信息?其中一个同学说:“我吃了一个半”,怎样用分数表示老师随着提问,出示下图。学生观察图,先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回答,“一个半”是l+的和。老师提示:1+的和可以写成1。(板书:1)2.再让学生观察插图中其他几个同学吃了多少个橙子?怎样用分3.老师指出:像1,1,„这样的分数,叫带分数。观察这些带分数都是怎样组成的?你会读出这几个带分数吗?4,请学生独立举出一两个带分数,让学生读一读。5.老师小结:带分数都是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带分数都比1大。(三)思维训练做同一种零件,王师傅2小时做15个,李师傅3小时做20个。谁做得快一些?(化成带分(四)课堂小结第三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第71页的例4及“做一做”。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重点难点: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教具准备:挂图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学过程(1)出示例4,请学生看图说出假分数。老师指出:这里都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第(2)个问题。请小组代表发言:=1=2学生汇报,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说:一种是看图直接得出=1=2,一种是根据分数与除法的老师强调指出:因为4个是1,而8÷4=2,所以8个是2,也就是=8÷4=2提问:这两个结果都是什么数?你发现在什么情况下,假分数能化成整数了吗?小结:当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提问:的分子还是分母的倍数吗?这种情况怎样化?学生回答: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计算7学生独立完成,写在练习本上,然后集体订正。=6÷5=1(1)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化成整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整数。(2)分子不是分母倍数时,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9.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1页的“做一做”。学生口述方法及结果,全班同学判断。(四)思维训练在中,a是非0自然数。当a时,它是真分数;当a时,它是假3、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理解分数基本性质,运用分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观察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重点难点: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具准备:每人3张同样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纸片。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二)教学实施8份,涂上颜色,分别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提示:你发现了什么?板书:==为什么相等?2.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分子、分母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请代表发言。学生举例,老师分别板书出来。4.观察以上例子,你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汇报。)板书: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提问:为什么0要除外?(学生讨论)小结:分子和分母如果都乘上0,则分数成为,而分数的分母不能为O;又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也不能同时除以O。5.提问:你能不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6.完成教材第76页“做一做”的第1题。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思考并说明思路。(四)思维训练1.一个分数的分母不变,分子乘3,这个分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吗?如果分子不变,分母除9÷15===6÷()=()÷6(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知道了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数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最大公因数(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重点难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每人一张)。教学过程(二)教学实施(1)引导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在储藏室的长方形地面上铺正方形地砖。要求既要铺满,又每组4人,在课前印好画有长方形的方格纸上,每人选择方砖的一种边长,试一试,只要画满一条长边,一条宽边就可以。(3)多媒体演示拼摆过程,进一步验证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况。(4)通过交流,得出结论:要使所用的正方形地砖都是整块的,地砖的边长必须既是16的根据复习题中写出的16的因数、12的因数中找出公有因数,得出问题的答案,地砖的边长可老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集合图。让学生独立在教材下面写一写,再说一说哪几个数写在左边,哪几个数写在右边,哪几个数写请学生填在教材上,说一说是怎样找的。(四)思维训练有三根小棒,分别长12厘米,18厘米,24厘米。要把它们都截成同样长的小棒,不许剩余,(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认识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初步了解了它的应用价值。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最大公因数(二)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理解,掌握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能用不同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重点难点:掌握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具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二)教学实施(l)学生先独立思考,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试着找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2)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再在全班交流。2.引导学生看教材第81页的“你知道吗”,指导学生自学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找两个数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2×2×3=12。指出:两个数所有公有质因数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学生先独立完成,独立观察,每组数有什么特点,再进行交流。小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1)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三、课堂小结第三课时课型:练习课教学内容:最大公因数(二)教材第82、83页练习十五的第2一9题。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能用不同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重点难点:掌握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具准备:挂图教学过程3.完成教材第83页练习十五的第6题。学生独立填写,集体交流,体会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的几种情况。学生独立审题,理解题意,然后试着解答,集体交流。5.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3页的“你知道吗”。请学生试着举例。提问:互质的两个数必须都是质数吗?你能举出两个合数互质的例子吗?(四)思维训练1.某服装厂的甲车间有42人,乙车间有48人。为了开展竞赛,把两个车间的工人分成人2.有一个长方体,长70厘米,宽50厘米,高45厘米。如果要切成同样大的小正方体,这3.把一块长8分米、宽6分米的铁皮切割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铁皮,如果没有剩余,正方(五)课堂小结4.通分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最小公倍数(一)教材第88、89页的内容及第91页练习十七的第1、2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重点难点: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操作用长方形纸片(长3Cm,宽2Cm)与方格纸。教学过程前面,我们通过研究两个数的因数,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今天,我们来研究两(二)教学实施(l)学生汇报,多媒体课件出现两条数轴,并根据学生报的数,仿效出现黑点和小圆圈。(3)学生回答后,多媒体课件演示两条数轴合并在一起,闪现12和21。(4)我们发现:有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如果让你给这些数起个名,把它们叫做4和6的什么数呢?(板书:公倍数)如果让你把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倍数填在下面的图中,你会填吗?试试看。同桌两人可以讨论一下。(3)有没有最小公倍数?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几?(板书:最小公倍数)5.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小松鼠一次能跳2格,小猴一次能跳3格,它们从同一点往前跳,跳到第几格时第一次跳到引导学生将本题与例1比较:内容不同,但数学意义相同,都是求2和3的公倍数和最小公指导学生找到写出两个数的公倍数的简便方法,先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用最小公倍数(四)思维训练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材第90页的内容及第91、92页练习十七的第3一9题。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巩固对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的理解,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重点:掌握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难点:灵活选择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最小公倍数(二)教学实施方法一:先分别写出6和8各自的倍数,再从中找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6的倍数:6,12,18,24,30,36,42,48„8的倍数:8,16,24,32,40,48„方法二:先写出8的倍数,再从小到大圈出6的倍数,第一个圈出的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方法三:先写出6的倍数,再看6的倍数中哪些是8的倍数,从中找出最小的。方法四:从小到大写出8的倍数,边写边判断是不是6的倍数,第一个是6的倍数的,就是2,完成教材第90页的“做一做”。学生先独立完成,观察每组数有什么特点,再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出求两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两种特殊情况:(1)当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2)当两数只有公因数1时,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指出:像这样能够直接看出最小公倍数的,就不用再从头去找公倍数了。3.完成教材第91页练习十七的第3题。你能总结一下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与特殊情况分别是什么吗?学生先互相交流,再汇报,总结:(1)如果两个数成倍数关系,那么其中的较小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较大数就是它们的(2)如果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3)一般情况,可以先写出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再从中找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区别是最大公因数从大到小找,最小公倍数从小到大找。(四)课堂小结第三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通分教材第93页的内容及第95页练习十八的第1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掌握,并学会同分子分数比较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2.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算理。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二)教学实施1.出示例3。(出示世界地图)你知道地球上是陆?(再出示条件:陆地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2.放手让学生自己根据条件比较。学生互相交流方法、结果及理由。学生独立完成,口答结果。提问:以上各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同分母分数如何比较大小?(学生归纳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小结: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学生尝试比较上面各组分数的大小。小结: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比较大。学生独立填在教材上,口头叙述结果及依据,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这几组分数的大小,巩固分母相同和分子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四)课堂小结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熟练、正确进行分数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学过程老师小结:小数实际上是分母为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形式。提问:还记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吗?分数的基本性质呢?)(二)教学实施(1)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请用小数表示计算结果和用分数表示计算结果的同学,分别板演学生讨论,并试着完成教材第97页的“试一试”。0.07=0.04==0.123=请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想的。(4)小结方法:小数化成分数时,先把小数写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注意约分的要约分。(三)思维训练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分别除到小数点后面第七位,看看化成的小数有什么规律?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熟练、正确进行分数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出示例2。把0.70.25这6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有两种:一是把分数化成小数,二是把小数化成分数。提问: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为什么?(化成小数比较简便)老师提问: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该怎样化成小数呢?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试着解决,再请代表汇报交流。①把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相同的数,转化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改写成小数。===0.28①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得出小数。=7÷25=0.28学生自己尝试解决,看看出现了什么问题?(分母45不能转化成10,100,1000„„作分母。用分子除以分母时,出现了除不尽。)指出:像这样的分数化成小数时,只能用分子除以分母这种方法,一般情况下,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要根据需要按“四舍五人”法保留几位小数。这道题要求保留两位小数。=11÷45≈0.24引导学生概括出,一般方法是:用分子÷分母(除不尽时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特殊方法:①分母是10,100,1000„„时,直接写成小数。②分母是10,100,1000„„的因数时,可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先让学生判断哪几个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哪几个分数可以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哪几个分数只能用一般方法。然后独立完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些分整理和复习第一课时课型:复习课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及知识间的联系。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掌握整理和复习知识的方法。重点难点:归纳、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教学过程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个单元的知识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复习一下这个单(二)教学实施提问:回忆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几部分知识?每部分又有哪些主要概念?这些概念之间学生自己试着归纳,然后请学生汇报发言,集体补充。老师随着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先独立完成填空,集体订正。然后讨论:分数意义是什么?分数单位是什么?分数和除法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先将这7个分数分类,再说一说分类的依据,每一类分别是什么分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说说比较分数的大小有几种情况,怎样分别比较分数的大小。先让学生说一说分数化成小数和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再完成题目给出的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练(四)思维训练2.一个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和是43,如果分母加上17,这个分数就可以化简成言,这个3.一个最简分数,把它的分子扩大2倍,而分母缩小到原来的后,正好等于,这个分数原(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等概念更加清楚。同时,进一步明确了这些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灵活应用第二课时课型:复习课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掌握整理和复习知识的方法。重点难点:归纳、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教学过程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更正(二)课堂作业新设计3.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三)思维训练1.五(2)班有学生45人,其中男生21人,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2.一批货物共有600吨,已经运走了250吨。3.小华和小明看同一本书,小华需30天看完,小明需25天看完,两人各看了5天,他们4.五年级(l)班举行折纸比赛,一组7个人共折了23个,二组8个人共折了36个,三(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等概念更加清楚。同时,进一步明确了这些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灵活应用这第四单元测试及质量分析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3.体会分数加、减法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2.加强对比,沟通联系,促进迁移。3.认真审题,自觉检查,培养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点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算式的特点,确定题目的运算顺序。教学中还应重视教给学生险验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习惯。[课时安排]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3课时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课时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3课时4.第五单元实力评价„„„„„„„„„„„„„„„„„„„„„„„„„2课时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2.谈话: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二)教学实施(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张饼,妈妈吃了张饼,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提问:要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式?为什么?学生思考并口答表示把两个分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因为和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两个分子相加,分母不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上面的计算过程:观察图可以看出结果是,也就是。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2.提问:通过解答上题,想一想分数加法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小结: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相同,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请学生看题,试列式并计算。请学生汇报计算过程:—===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相同吗?因为这道题中已知两个数的和是,其中一个数是,求另一个数是多少,所以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相同。)提问:计算过程中,为什么分母不变?你能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吗?4.小结:观察例1和例2有什么共同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计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5.完成教材第105页的“做一做”和第107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完成,选择2、3个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并让学生说一说应注意什么。教后记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重点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过程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让学生试着组成不同的算式并进行计算。(三)课堂作业新设计2.从乐乐家出来,向东走千米是街心公园,向西走共千米是少年图书馆。从少年图书馆到街心公园的距离是多少千米?从乐乐家到少年图书馆的距离比到街心公园远多少千米?(四)思维训练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最简分数,使等式成立。(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数加、减法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相同。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第三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二)教材第107页的内容及第10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数连加、连减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重点难点掌握三个分数连加、连减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谈话:昨天,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谁能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二)教学实施节目类型动画类游戏类教育类科普类其它(l)请学生根据所给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要求用一步计算的问题)学生自己将所提问题及解答过程写在练习本上,集体交流。学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老师巡视,并请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同学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全班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种方法,并作出评价:“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学生交流,达成共识:用三个分数直接相加比较简便。(3)出示问题:其他节目占每天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学生思考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板书:1--请学生试着计算。老师提问:“1”应化为分母是几的分数?为什么?请学生将计算过程板演提问:如果将换成,请你算出结果。学生计算:1--==小结:分子是0,根据分数与除法关系,用除以任何整数都得0,所以,凡是分子是0的分数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学生先自己填空,交流方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根据学生课前的调查进行解答。并对学生进行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应用时间的教育(四)思维训练先计算,再把计算结果化成分母是2的假分数,你发现了什么?(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注意在计算分数连加、连减时,用几个分数直接相加或相减比较简便。另外,如果被减数是“1”时,将被减数化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假分数再计算,当分子出现O时,这个分数就等于O。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旧知识转换成新知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过程与方法: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回收有用垃圾的计算,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重点难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二)教学实施老师巡视,然后将学生中的几种不同算法列举在黑板上。①+=+==②+=+=③+===让学生分别对上述三种计算方法进行评价。达成共识:第一种算法正确,但不简便。将和通第二种算法既正确又简便,先找10和4的最小公倍数,通分后再相加;第三种算法不对,算理错了。两个分数的单位不同,一个是,一个是,单位不同的两个分数是不能直接相加的。老师用图加以说明:老师:通过计算谁来说一说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怎样相加?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老师请学生打开教材第110页,让学生将自己表述的语言和教材上的文字语言进行对照,学会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归纳异分母的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请学生完成教材第112页“做一做”的第2题。先做左边的两道小题。学生利用已有经验验算,方法有两种:一种重算法(将原式再算一遍);一种逆算法,逆算关系有两种,学生多数会用此法验算。①利用关系式“减数+差=被减数”。因为+=≠,所以原式计算错误。②利用关系式“被减数一差=减数”。),学生完成后,集体讲评。利用实物投影将上述两种不同的验算方法展示出来,然后请学生表达通分,将化成)。在学生说算法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归纳:异分母分数相减,也是先通分再相减。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集体订正书写过程。学生独立完成,注意每道题中两个分母的特征,是特殊关系的直接找出最小公倍数。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应用上面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式题的得数。++++++=+=(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般情况下,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注意在通分时,为了计算简便,应选择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后记第二课时课型练习课教学内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巩固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习惯。重点难点正确、熟练、灵活地应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法则,谁还记得?你能说一说吗?强调: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相加减。(二)教学实施学生先独立完成,并验算。集体订正时,请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根据等式的什么性质来解的?学生先独立完成,发现规律,然后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找到下面的规律。请学生先根据已有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然后再解答。4.完成教材第114页练习二十二的第让学生先读题,弄懂题意后再动手画。讲评时,请学生说一说思路。(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我们进一步巩固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我们还探索发现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一些特殊情况的计算规律,这个规律是:当两个分数的分子为1,分母互质时,它们的结果是用这两个分母的和(差)作分子,用两个分母的乘积作分母。以后,我们在计算这样的题目时,就可以直接得出结果了。教后记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重点难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112+8-1316-4+2124-(18+3)2.老师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二)教学实施(l)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方法一一方法二一(5)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l)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是(3)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1-提问: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学生试着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计算过程,重点看运算顺序及书写美观情况。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4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四)思维训练某市举办一次数学竞赛,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获一、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获二、三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获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几分之几?(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综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板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方法一一方法二一教后记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简算的依据。2.全班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加法运算定律的字母表示形式。加法交换律:a+b=b十a加法结合律:a+b+c=a十(b+c)(二)教学实施2.出示教材第119页的例2,学生计算两边是否相等,集体交流结果。板书:+○=+(+)+○=+(+)提问:①两组算式的特点各是什么?(两组算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都相同,第一组中加数交换了位置,第二组中改变了加的顺序。②这一特点与整数加法的什么运算性质相同?(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3.结论:整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4.完成教材第119页“做一做”的第l题及第121学生根据数的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进行简算。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并说出简算的依据。归纳出=(≠0)再应用规律计算+++集体交流计(四)思维训练-(+)5---+-+-+---(+)2.请将、、、、和填在圆圈中,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的和都相等。(1)++++(2)1-+-+-+-+(五)课堂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