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业自动化工业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方案设计TOC\o"1-2"\h\u12277第一章概述 325931.1项目背景 3255741.2项目目标 3171361.3项目意义 412598第二章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制造技术概述 448392.1工业自动化技术概述 4154162.2智能制造技术概述 464752.3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制造技术的关联 527247第三章需求分析 691143.1生产流程分析 63233.2设备功能分析 6245673.3生产效率与质量控制需求 625407第四章系统架构设计 7102214.1系统总体架构 7103074.1.1系统架构设计原则 7200524.1.2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8287574.2硬件架构设计 8290264.2.1数据采集设备 835784.2.2通信设备 866954.2.3处理器设备 8195074.2.4存储设备 8320054.2.5显示设备 8301064.3软件架构设计 827964.3.1数据采集模块 8115704.3.2数据传输模块 9167304.3.3数据处理模块 9283894.3.4应用模块 9223824.3.5用户界面模块 931943第五章设备选型与配置 962925.1关键设备选型 9265155.1.1设备选型原则 94045.1.2设备选型流程 951245.1.3关键设备选型实例 1069195.2设备配置与集成 10276365.2.1设备配置原则 1093425.2.2设备集成策略 1085465.2.3设备配置与集成实例 10322245.3设备网络通讯与控制 10232545.3.1网络通讯技术 11268325.3.2控制系统 1171015.3.3设备网络通讯与控制实例 1118964第六章生产线智能化改造 1142656.1生产线现状分析 1149426.1.1生产线概述 11262726.1.2生产线存在的问题 11326626.2智能化改造方案设计 12199376.2.1智能化改造目标 12250026.2.2智能化改造方案 1230116.3改造实施与调试 12309256.3.1改造实施 12237086.3.2调试与优化 1310649第七章信息管理与数据分析 13117307.1数据采集与传输 1387737.1.1数据采集 13147257.1.2数据传输 13282047.2数据存储与管理 1362567.2.1数据存储 13232057.2.2数据管理 14174007.3数据分析与挖掘 14244147.3.1数据预处理 1444767.3.2数据分析方法 1438097.3.3数据挖掘技术 1414695第八章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 14306988.1安全生产措施 15203718.1.1安全管理组织 15262888.1.2安全教育与培训 15327648.1.3安全生产投入 15116158.1.4安全生产检查 15148068.1.5处理与报告 1554418.2环境保护措施 1511518.2.1环保政策宣传与培训 15262298.2.2清洁生产 15217418.2.3废弃物处理 1587458.2.4环境监测 15121558.2.5环保设施维护与管理 16111708.3应急预案与故障处理 163328.3.1应急预案制定 16160338.3.2应急预案演练 16137248.3.3故障处理 16178978.3.4故障原因分析 1628340第九章项目实施与验收 16314709.1项目实施流程 16182689.1.1项目启动 16163719.1.2系统设计 16268779.1.3设备安装与调试 17287049.1.4软件开发与部署 17255669.1.5系统集成与测试 17320969.1.6培训与交付 17251089.2项目验收标准 17127999.2.1系统功能完整性 17212749.2.2系统功能稳定性 17236479.2.3系统安全性 17238729.2.4系统兼容性 1774919.2.5用户满意度 1728759.3项目后期维护与管理 1755009.3.1建立运维团队 1781059.3.2定期检查与维护 18220199.3.3更新与升级 1813499.3.4用户培训与支持 18198989.3.5质量保障与售后服务 1818970第十章项目效益分析 18267210.1经济效益分析 181765910.2社会效益分析 18381010.3持续发展前景分析 19第一章概述1.1项目背景科技的飞速发展,工业自动化与工业智能制造已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我国高度重视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以加快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进程。本项目旨在研究工业自动化与工业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方案,以满足当前制造业发展的需求。1.2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如下:(1)分析我国制造业现状,梳理工业自动化与工业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2)研究工业自动化与工业智能制造技术的关键环节,包括感知、控制、决策、执行等方面。(3)设计一套适用于不同行业、具有普遍意义的工业自动化与工业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方案。(4)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验证所设计应用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5)为我国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1.3项目意义本项目具有以下意义:(1)有助于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制造业整体竞争力。(2)为工业自动化与工业智能制造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促进技术创新。(3)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绿色生产。(4)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化发展。(5)为其他行业提供借鉴,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二章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制造技术概述2.1工业自动化技术概述工业自动化技术是指运用计算机、通信、控制理论、传感器等现代信息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自动控制和优化管理的技术。其主要目的是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能耗。工业自动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动检测与传感器技术:通过传感器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为控制系统提供准确的数据。(2)控制系统技术:采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AC(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等控制器,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控制。(3)通信技术:利用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等通信技术,实现各控制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4)技术:运用实现生产过程中的搬运、装配、检测、焊接等任务,提高生产效率。(5)优化管理技术: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益。2.2智能制造技术概述智能制造技术是指在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高度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其主要特点是:(1)智能感知:通过传感器、视觉系统等设备,实现对生产环境的实时感知。(2)数据驱动: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为决策提供支持。(3)自适应控制: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适应控制,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4)网络化协同: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系统、人员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协同工作效率。(5)智能优化:运用优化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智能优化,提高生产效益。2.3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制造技术的关联工业自动化技术与智能制造技术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工业自动化技术是智能制造技术的基础,为智能制造提供了硬件支持和基本功能。智能制造技术则是在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与创新,实现了生产过程的高度智能化和自动化。具体而言,工业自动化技术为智能制造技术提供了以下支撑:(1)实时数据采集:工业自动化技术中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实时数据采集,为智能制造提供数据基础。(2)网络通信:工业自动化技术中的通信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为智能制造提供网络基础。(3)控制与优化:工业自动化技术中的控制系统和优化管理技术可以为智能制造提供控制和优化手段。同时智能制造技术对工业自动化技术也产生了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智能化升级:智能制造技术推动了工业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化升级,提高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水平。(2)系统集成:智能制造技术实现了不同自动化系统之间的集成,提高了生产过程的协同效率。(3)个性化定制:智能制造技术支持个性化定制生产,满足了多样化市场需求。第三章需求分析3.1生产流程分析生产流程分析是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方案设计的基础。通过对生产流程的全面分析,可以明确各环节的需求,为后续的设备选型、工艺优化及智能化改造提供依据。在生产流程分析中,主要关注以下方面:(1)生产任务的类型与特点:分析生产任务的具体内容,包括产品种类、生产批量、生产周期等,以确定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需求。(2)生产流程的环节:梳理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原材料准备、加工制造、组装、检测、包装等,以便于分析各环节对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需求。(3)生产流程的优化:结合生产任务和环节,对现有生产流程进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障产品质量。3.2设备功能分析设备功能分析是保证生产过程中设备运行稳定、高效的关键。以下是对设备功能分析的几个方面:(1)设备选型:根据生产任务和流程需求,选择适合的设备类型和型号,保证设备具有良好的功能、可靠性和可维护性。(2)设备功能指标:分析设备的主要功能指标,如生产速度、精度、稳定性、能耗等,以满足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需求。(3)设备兼容性:考虑设备之间的兼容性,保证生产线各环节能够顺畅衔接,提高生产效率。3.3生产效率与质量控制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保障产品质量是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制造技术的核心目标。以下是对生产效率与质量控制需求的详细分析:(1)生产效率需求:减少生产周期: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设备功能,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速度:提高设备运行速度,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设备利用率:通过合理安排生产任务,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设备闲置时间。(2)质量控制需求:提高产品质量:通过智能化检测、监控手段,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不良品。降低质量损失:通过预防质量,降低质量损失。优化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产品质量的全过程控制。强化质量追溯: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产品质量的追溯,便于问题排查和改进。在满足以上需求的基础上,还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2)设备维护:加强设备维护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3)信息安全:加强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和恶意攻击。第四章系统架构设计4.1系统总体架构系统总体架构是整个工业自动化工业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方案设计的基础,其主要目标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系统总体架构包括硬件架构和软件架构两大部分,它们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生产任务。4.1.1系统架构设计原则(1)可靠性:系统应具备较高的可靠性,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2)实时性:系统应具备实时处理能力,以满足生产过程中对实时数据的需求。(3)扩展性: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以适应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更新。(4)安全性:系统应具备较强的安全性,防止外部攻击和内部泄露。4.1.2系统总体架构设计系统总体架构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数据采集层:负责采集生产现场的各类数据,如传感器数据、设备状态等。(2)数据传输层: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层,采用有线或无线通信技术。(3)数据处理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决策,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控制。(4)应用层: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如生产调度、设备维护等。4.2硬件架构设计硬件架构是系统运行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部分:4.2.1数据采集设备数据采集设备包括各类传感器、执行器等,用于实时监测生产现场的各种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力等。4.2.2通信设备通信设备包括有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设备,用于实现数据采集层与数据处理层之间的数据传输。4.2.3处理器设备处理器设备包括处理器(CPU)、图形处理器(GPU)等,用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4.2.4存储设备存储设备用于存储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包括生产数据、设备状态数据等。4.2.5显示设备显示设备用于展示系统运行状态、生产数据等信息,便于操作人员实时监控。4.3软件架构设计软件架构是系统功能实现的关键,主要包括以下部分:4.3.1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负责从数据采集设备获取实时数据,并进行初步处理,如数据清洗、数据格式转换等。4.3.2数据传输模块数据传输模块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层,采用通信协议和数据加密技术,保证数据安全、高效传输。4.3.3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决策,包括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算法。4.3.4应用模块应用模块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包括生产调度、设备维护、生产监控等。4.3.5用户界面模块用户界面模块负责展示系统运行状态、生产数据等信息,并提供操作界面,便于操作人员实时监控和操作。第五章设备选型与配置5.1关键设备选型5.1.1设备选型原则在进行工业自动化工业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方案设计时,设备选型应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生产需求:所选设备应满足生产工艺、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等方面的需求。(2)先进性与成熟性:优先选择具有先进技术水平和成熟应用案例的设备。(3)可靠性:设备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4)经济性: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设备投资、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5.1.2设备选型流程设备选型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需求分析:根据生产工艺和产品特点,分析设备需求。(2)市场调研:了解各类设备的技术参数、功能、价格等。(3)方案制定:结合需求分析和市场调研结果,制定设备选型方案。(4)技术评审:对设备选型方案进行技术评审,保证方案合理、可行。(5)设备采购:根据评审结果,进行设备采购。5.1.3关键设备选型实例以下为工业自动化工业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方案中的关键设备选型实例:(1):选择具有较高精度、负载能力和速度的,以满足生产需求。(2)传感器:选择具有高灵敏度、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的传感器。(3)控制器:选择具有高功能、易操作和扩展性强的控制器。(4)执行器:选择具有高精度、高速度和低噪音的执行器。5.2设备配置与集成5.2.1设备配置原则设备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生产需求:根据生产工艺和产品特点,合理配置设备。(2)优化布局:合理规划设备布局,提高生产效率。(3)兼容性与扩展性:考虑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扩展性,便于后期升级和维护。5.2.2设备集成策略设备集成策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硬件集成:将各类设备通过硬件接口进行连接,实现数据交互。(2)软件集成:通过软件系统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处理和控制。(3)网络集成:利用工业以太网、无线网络等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实时通信。5.2.3设备配置与集成实例以下为工业自动化工业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方案中的设备配置与集成实例:(1)生产线配置:根据生产需求,合理配置生产线上的设备,提高生产效率。(2)设备监控系统:通过监控系统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实现故障预警和诊断。(3)智能调度系统: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实现生产任务的合理分配和优化。5.3设备网络通讯与控制5.3.1网络通讯技术设备网络通讯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工业以太网:采用工业以太网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2)无线通讯:利用无线通讯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实时通信。(3)现场总线: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5.3.2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PLC: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实现设备逻辑控制。(2)PAC:采用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PAC),实现设备的高级控制功能。(3)工业PC:采用工业PC,实现设备的数据处理和分析。5.3.3设备网络通讯与控制实例以下为工业自动化工业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方案中的设备网络通讯与控制实例:(1)设备数据采集:通过设备网络通讯技术,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2)设备控制指令传输:通过控制系统,实现设备控制指令的传输。(3)生产过程监控:利用设备网络通讯与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第六章生产线智能化改造6.1生产线现状分析6.1.1生产线概述本节主要介绍当前生产线的构成、工艺流程、设备状况以及生产效率等基本情况。生产线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原材料供应系统:包括原材料的采购、存储和配送;(2)生产设备:包括各种机械设备、检测设备等;(3)生产线布局:根据产品生产工艺需求进行合理布局;(4)人员配置:包括操作工人、管理人员等;(5)生产管理系统:包括生产计划、生产调度、质量控制等。6.1.2生产线存在的问题经过对生产线现状的分析,发觉存在以下问题:(1)生产效率低:由于生产线自动化程度不高,部分环节依赖人工操作,导致生产效率低下;(2)质量波动:人工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质量波动,影响产品质量;(3)设备故障率高:设备老龄化,故障率较高,影响生产线的正常运行;(4)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生产管理过程中,信息化程度不高,数据统计和分析能力不足。6.2智能化改造方案设计6.2.1智能化改造目标针对生产线现状,智能化改造的主要目标如下:(1)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智能化技术,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力成本;(2)稳定产品质量:采用高精度检测设备,保证产品质量稳定;(3)降低设备故障率:采用先进设备,提高设备可靠性;(4)提升管理水平: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生产数据统计和分析能力。6.2.2智能化改造方案根据智能化改造目标,提出以下改造方案:(1)引入工业:在关键环节采用工业替代人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2)采用高精度检测设备:对产品进行在线检测,保证产品质量;(3)设备更新换代:淘汰老旧设备,引入先进设备,降低故障率;(4)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生产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计划、生产调度、质量控制等信息化的管理;(5)培训员工:提高员工技能水平,适应智能化生产线的需求。6.3改造实施与调试6.3.1改造实施(1)制定改造计划:明确改造目标、时间表、责任分工等;(2)设备采购:根据改造方案,采购所需的设备和配件;(3)设备安装与调试:按照设备安装要求,进行设备安装与调试;(4)软件开发与部署:开发生产管理系统软件,并在生产线上进行部署;(5)员工培训:组织员工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其操作水平。6.3.2调试与优化(1)生产线试运行:在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进行试运行,检查设备运行状况;(2)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试运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3)优化方案: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改造方案进行优化;(4)重新调试:根据优化方案,对生产线进行重新调试;(5)持续改进:在生产线正式运行后,持续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测和改进,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第七章信息管理与数据分析7.1数据采集与传输7.1.1数据采集在工业自动化与工业智能制造领域,数据采集是信息管理的基础环节。数据采集主要包括传感器数据、设备运行数据、生产过程数据等。为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以下措施需得到有效实施:(1)采用高功能传感器和设备,提高数据采集的精度和频率。(2)制定合理的数据采集策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采集周期和采集范围。(3)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如工业以太网、无线通信等,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7.1.2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是数据采集与处理的重要环节,其稳定性、安全性和实时性对整个系统的运行。以下措施可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1)采用冗余传输路径,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2)应用数据加密技术,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3)使用实时传输协议,降低数据传输延迟。7.2数据存储与管理7.2.1数据存储工业自动化与工业智能制造系统产生的数据量越来越大,数据存储成为关键环节。以下措施可保证数据存储的高效性:(1)选择合适的数据存储介质,如硬盘、固态硬盘等。(2)实施数据分区存储策略,提高数据检索速度。(3)采用数据压缩技术,减少存储空间占用。7.2.2数据管理数据管理是对存储数据的组织、维护和优化,以下措施可提高数据管理效率:(1)建立统一的数据字典,规范数据命名和格式。(2)实施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保证数据安全。(3)定期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优化,提高数据质量。7.3数据分析与挖掘7.3.1数据预处理在数据分析与挖掘前,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以下措施可提高预处理效果:(1)填补缺失值,消除异常值。(2)数据标准化,使数据具有可比性。(3)数据转换,将数据转换为适合分析的格式。7.3.2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描述性分析:通过统计图表、报表等形式,展示数据的分布、趋势和关联性。(2)摸索性分析: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发觉潜在规律和关联性。(3)预测性分析:利用历史数据,建立预测模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7.3.3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是工业自动化与工业智能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以下几种技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关联规则挖掘:发觉数据之间的潜在关联性,为决策提供支持。(2)聚类分析:将相似数据分为一类,发觉数据内在结构。(3)机器学习:通过训练算法,实现数据的自动分类和预测。通过以上信息管理与数据分析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工业自动化与工业智能制造系统的运行效率,为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第八章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8.1安全生产措施8.1.1安全管理组织为保证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制造领域的安全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明确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保证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8.1.2安全教育与培训企业应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其熟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同时定期组织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技术交流等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8.1.3安全生产投入企业应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用于购置安全设备、防护用品、检测仪器等,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8.1.4安全生产检查企业应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对生产设备、设施、工艺等进行全面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保证生产安全。8.1.5处理与报告企业应建立健全处理与报告制度,对发生的安全进行及时调查、处理,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总结原因,防止类似再次发生。8.2环境保护措施8.2.1环保政策宣传与培训企业应加强环保政策宣传与培训,提高员工环保意识,使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积极参与环保活动。8.2.2清洁生产企业应推行清洁生产,优化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8.2.3废弃物处理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和处置,保证不污染环境。8.2.4环境监测企业应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测,保证排放达标。8.2.5环保设施维护与管理企业应加强环保设施维护与管理,保证设施正常运行,降低污染物排放。8.3应急预案与故障处理8.3.1应急预案制定企业应制定应急预案,包括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环保应急预案等,明确应急组织体系、应急响应流程、应急资源保障等内容。8.3.2应急预案演练企业应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的能力。8.3.3故障处理企业应建立健全故障处理制度,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及时处理,保证生产安全。8.3.4故障原因分析企业应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故障再次发生。,第九章项目实施与验收9.1项目实施流程9.1.1项目启动(1)组织项目启动会议,明确项目目标、任务分工、时间节点等;(2)对项目参与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保证项目团队成员具备实施项目所需的专业技能;(3)编制项目实施计划,明确项目进度、资源需求、风险管理等。9.1.2系统设计(1)根据项目需求,进行系统总体设计,包括硬件选型、软件架构、网络布局等;(2)编写系统设计文档,包括系统功能模块划分、接口定义、数据交换格式等;(3)组织设计评审,保证系统设计符合项目需求。9.1.3设备安装与调试(1)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设备安装,保证设备运行稳定;(2)对设备进行调试,使其达到最佳工作状态;(3)对设备进行功能测试,保证设备满足项目需求。9.1.4软件开发与部署(1)根据系统设计文档,进行软件开发,保证软件功能完善、功能稳定;(2)编写软件使用手册,方便用户操作和维护;(3)将软件部署到实际运行环境中,保证系统正常运行。9.1.5系统集成与测试(1)将各个子系统进行集成,保证系统整体运行稳定;(2)进行系统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安全测试等,保证系统满足项目需求;(3)针对测试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保证项目质量。9.1.6培训与交付(1)组织用户培训,保证用户掌握系统操作和维护方法;(2)将系统交付给用户,保证用户能够顺利投入使用;(3)提供技术支持,协助用户解决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9.2项目验收标准9.2.1系统功能完整性系统应具备项目需求中规定的所有功能,满足用户实际应用需求。9.2.2系统功能稳定性系统在连续运行过程中,应保持稳定,无明显功能波动。9.2.3系统安全性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制定的幼儿园劳动协议范本细则版B版
- 2024年商业信用担保协议标准格式版B版
- 2024年创新产品知识产权合作合同版B版
- 2024专业借款协议格式版B版
- 江南大学《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南大学《产品工程设计基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佳木斯大学《美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地产企业与教育机构协作开发项目协议范本版
- 2024年加盟合作经营合同样本版B版
- 佳木斯大学《儿科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BIM大赛题库含答案
- 碘一二五粒子防护
- 质量文化导论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华东理工大学
- 新生儿气胸课件
- 员工罚款单模板
- 标准轴载作用次数计算-excel
- 2023年山东省冬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人音版5年级上第7课《堆雪人》课件(15张PPT)
- 预制梁场临建施工技术交底
- 美国移民入籍考试题
- LED路灯产品设计介绍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