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词三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1页
3古诗词三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2页
3古诗词三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3页
3古诗词三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古诗词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3古诗词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古诗词三首》中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选自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于,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苏轼的其他作品,对古诗词的基本知识、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通过分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背景、意境、修辞手法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苏轼的诗词风格,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同时巩固对古诗词的基本知识。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符合教学实际。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和审美情趣。通过深入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学生将提升以下能力:一是增强文化自信,深入理解苏轼及其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二是提高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诗词的意境、修辞手法,把握古诗词的艺术魅力;三是锻炼思维品质,学会从多角度解读古诗词,形成独立见解。这些目标与课本内容紧密相关,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六年级学生,他们在知识层面已具备一定的古诗词阅读和欣赏基础,对苏轼的作品有一定了解,但在深入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手法方面仍有待提高。能力方面,学生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尚需加强。素质方面,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兴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和感悟。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课堂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存在依赖心理,对课程学习有一定影响。此外,部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较为困难,可能会影响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和积极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适当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以提高课程学习效果。同时,结合课本内容,注重引导学生感悟古诗词的魅力,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提前准备好六年级上册统编版语文教材,包含《古诗词三首》的相关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与《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相关的图片、背景资料、苏轼生平介绍以及诗词朗诵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意境和作者情感。

3.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分为讨论区,每组配备白板或黑板,方便学生记录讨论成果;同时设置一个展示区,用于展示学生的作品和分享学习心得。教室环境布置应有利于学生互动交流和自主学习。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1.导入语: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惠崇春江晓景》,领略了苏轼笔下的春天美景。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他在夏日西湖所作的诗词《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首诗,感受苏轼夏日西湖的别样风光。

2.学生齐读课题,了解课题背景。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

1.学生自读诗词,理解诗意。

a.学生自行阅读诗词,感受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b.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诗词的初步理解。

2.教师引导:请大家关注诗词中的关键词,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描绘了哪些景象。

第三环节:深入探究

1.学生细读诗词,品味意境。

a.教师提问:诗词中描绘了哪些具体的景象?这些景象有何特点?

b.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诗句通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等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夏日西湖的美丽风光。

2.分析诗词手法,领悟作者情感。

a.教师提问:作者是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b.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诗词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夏日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3.课堂讨论:从诗词中可以看出苏轼怎样的性格特点?

a.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b.教师点评,总结苏轼性格特点:苏轼性格豁达、乐观,对自然美景有着独特的感受力和热爱。

第四环节:课堂实践

1.诗词朗诵:学生分组朗诵诗词,感受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2.诗词绘画:学生根据诗词内容,发挥想象,创作一幅夏日西湖的画作。

3.成果展示:学生展示画作,分享创作心得。

第五环节:总结拓展

1.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对苏轼的诗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谁能来说说这首诗词的主旨?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绘了夏日西湖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3.拓展思考: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苏轼是如何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六环节:课后作业

1.抄写并背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根据诗词内容,发挥想象,写一篇《我眼中的夏日西湖》。

3.收集苏轼的其他作品,了解其生平事迹,下节课与同学分享。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a.苏轼的其他诗作:推荐学生阅读苏轼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作品,进一步了解苏轼的诗词风格和文学成就。

b.古代文人墨客的西湖诗词:搜集并阅读古代诗人如白居易、杨万里等描写西湖的诗作,对比分析不同诗人对西湖的描绘手法和情感表达。

c.西湖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了解西湖的历史变迁、民间传说和相关文化习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中的文化内涵。

2.拓展建议:

a.诗词鉴赏:鼓励学生多阅读、多品味苏轼及其他诗人的作品,学会从诗词的形象、情感、手法等方面进行鉴赏,提高审美能力。

b.诗词创作:学生可以尝试模仿苏轼的诗词风格,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词,锻炼自己的文学表达能力。

c.文化研究:引导学生关注诗词背后的历史文化,通过查阅书籍、资料,了解诗词产生的时代背景,加深对诗词文化内涵的理解。

d.课堂分享: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拓展学习成果,如阅读心得、诗词创作、文化研究等,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学习。

e.实地考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西湖,亲身感受西湖美景,将诗词与现实相结合,提高学生对诗词的感悟。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合作精神是评价的重要方面。观察学生在自主阅读、讨论、回答问题和诗词朗诵等环节的表现,了解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包括对诗词意境、手法、作者情感等方面的分析和解读。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观点创新性。

3.随堂测试:设计针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随堂测试,包括填空、选择、简答等题型,检测学生对诗词内容、手法、情感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4.诗词创作与绘画:评价学生根据诗词内容创作的诗词和画作,考察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和创意表达能力。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讨论成果、测试成绩和创作作品,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建议。

a.针对课堂表现:鼓励积极参与、主动发言的学生,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注意改正。

b.针对小组讨论成果: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对观点不明确、分析不深入的小组提供指导和建议。

c.针对随堂测试:分析学生答题情况,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d.针对诗词创作与绘画:鼓励有创意的作品,对表现不足的学生给予具体指导,提高其创作能力。板书设计1.诗词标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2.诗词意境: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3.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4.作者情感:

-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乐观豁达的人生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