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内阅读汇编及答案_第1页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内阅读汇编及答案_第2页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内阅读汇编及答案_第3页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内阅读汇编及答案_第4页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内阅读汇编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内阅读汇编(33篇)

课文1、北京的春节

(一)、北京的春节(节选)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

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

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

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

家家吃饺子。

孩子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

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

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一一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

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

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

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

备充足一一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1、这个片段主要写.

2、请在片段中找出一个谚语是:,这个谚语说明了。

3、“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这句运用了修辞手法,形象生动

地说明腊八粥里的品种众多,内容很丰富。

4、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腊八蒜的做法是这样的:o

5、“色味双美”的意思是颜色和味道都很好。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

6、孩子们准备过年,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呢?

7、“零七八碎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8、找出一个过渡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哪句话说明了“大人们也忙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段的写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腊八到除夕之前人们的活动,有哪些风俗习惯。

2、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3、比喻

4、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

5、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

6、(1)买杂拌儿;(2)买爆竹;(3)买各种玩意儿。

7、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搀合成的杂拌儿。

8、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

9、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

10、时间

(二)、北京的春节(节选)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

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

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

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

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举

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

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

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

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晨,全城炮声不绝。除了买吃食与

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

戏。

1、片段中的第1自然段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2、文中画线的句子勾画的画面反映了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3、除夕真热闹,主要的活动有:做()、穿()、贴()和()、

放()、吃(),还要守岁。

4、文中说“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语句,写下来:

5、“光景”这个词在文中指;“截然不同”的意思是.

6、第3自然段写了哪些人?他们进行什么活动?

7、选择这些人物来进行描写,说明了什么?

8、这里写了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热闹光景,是属于(详写略写),这种写作手法在文

章中的运用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段中对除夕、正月初一习俗的描写,突出了北京春节的特点。

10、补充有关春节、除夕的诗句。

元日(宋朝•王安石)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o

癸巳除夕偶成(清朝•黄景仁)

,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

参考答案:

1、除夕真热闹。

2、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3、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

4、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入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5、初一的情景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6、男人们拜年,女人们待客,小贩们摆摊,孩子们逛庙会。

7、初一的时候,每个人都没闲着,轻松自在地各做各的事。

8、详写让读者全面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突出了北京春节的隆重和热闹,表达了

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9、热闹、隆重

10、爆竹声中一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千家笑语漏迟迟一星如月看多时

(三)、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zhengzhbng)月十五,处处张灯结(ji6ji6)

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piipU)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

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口有的通通彩绘全部口红楼梦口或

□水浒传口(zhuMchudn)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

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

2、照样子再写几个词语。各形各色(ABAC)

3、找出文中表示“全部、都”意思的词语:

4、在文中方框里口加上合适的标点。

5、“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请你联系上下文,想想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

什么?为什么说元宵是“又一个高潮”?

6、作者在这段话中着力描写灯的多,多,为的是突.

答案

1、zhengji6ptizhudn

2、半遮半掩绘声绘色载歌载舞糊里糊涂

3、一律

4,0《》。

5、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除夕、初一、十五;因为家家户户吃元宵,处处张灯结彩,

非常热闹。

6、数量,种类,“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课文2、腊八粥

腊八粥(节选)

[短文一】①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那

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

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②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

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一一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

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

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短文二】③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

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④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在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

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

来了。

【短文一】

1、文中的画横线①句运用了(修辞手法)突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2分)

2、“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

好久了,但他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作者运用了描写手法,写出了八儿想吃腊八粥

的心情。(3分)

3、为什么八儿的"眼睛可急红了”?(3分)

4、文中画横线②作者运用了描写手法,写出了八儿想喝腊八粥的心理。

八儿猜想中的腊八粥的样子是.(4分)

5、“呃……”此句省略号的作用是((2分)

A、表示列举省略。B、表示声音的延长。

C、表示说话断断续续。D、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短文二】

6、在文中画横线③中,根据语意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2分)

7、文中的画横线④句运用了(修辞手法)说明了八儿一碗接一碗吃腊八粥,把

肚子撑大了。(2分)

8、“半碗陈腊肉都吃不下去了”说明了.(2分)

9、【短文一】写的是八JL(等粥喝粥)的情景,属于(详写略写);

【短文二】写的是(等粥喝粥)的情景,属于(详写略写)。

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5分)

10、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根据图片,请你也写一段,今年你家的腊八粥,

要写出它的色、香、味等。(5分)

答案

1、夸张

2、动作描写迫切或急切

3、因为八儿一心急着吃腊八粥,可是妈妈却说要等到夜里才能吃,听到这么松劲的话,

八儿急红眼。

4、心理描写迫切心理

八儿猜想中的腊八粥的样子是栗子已稀烂,饭豆肿胀,花生仁儿面面的,枣子大了三

四倍,糖放多了会起锅巴。

5、B、表示声音的延长。

6、虽说……但……

7、比喻

8、腊八粥的美味胜过陈腊肉

9、

【短文一】等粥详写【短文二】喝粥略写

作者紧紧抓住读者的一般心理,即在一种事情还未揭晓之前,往往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八儿

是一个孩童,这种心理会更加强烈,所以作者用大量笔墨来写,符合读者的阅读兴趣。

10、略

课文3、古诗三首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O

今夜月明人尽望,?

1、补充古诗。(4分)

2、解释下列词语。(4分)

[中庭][地白]

[冷露][秋思]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o(3分)

A、中庭地/白树/栖鸦B、冷露/无声/湿/桂花

C、今夜/月明/人尽望D、不知/秋思/落谁家

4、诗中的“十五夜”指的是(),(3分)

A、元宵节的晚上B、中秋节的晚上C、清明节的晚上D、端午节的晚上

5、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可以从“”一词中看出月色

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的特点。(5分)

6、这首诗中的“”一句委婉地表达了思亲之情,以下诗句不是表

达这种情感的一句是()o(6分)

A、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己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B、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C、千里黄云白日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参考答案:

1、冷露无声湿桂花不知秋思落谁家

2、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冷露]秋天的露水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3、B、冷露/无声/湿/桂花

4、B、中秋节的晚上

5、地白(此空可以填白)凄清(此空可以填清冷、寂静、凄凉等)

6、不知秋思落谁家

C、千里黄云白日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课文4、藏戏

藏戏(节选)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1、这是文章的开头,作者用三个句构成了一组________句,概括地介绍了藏

戏的三大特色:、、o(15分)

2、把第三个句子改为陈述句。(5分)

3、和陈述句相比,文章用这样的开头,好在哪里?(10分)

答案:

1、反问句排比句藏戏的特色有表演时戴面具;没有舞台;演出时间长。

2、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

3、可以突出强调藏戏的特点,颇具特色,先声夺人,引起共鸣,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课文5、鲁滨逊漂流记

他每天或是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或到海边去捕鱼,并且把捕到的活山羊畜

养起来。后来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鲁滨逊从船上搬来的东西里,

有一些麦子,他把它们撒在围墙里,不久长出了嫩芽,后来结出了十几个穗子。他用这点儿

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1、为了在荒岛上生存下来,鲁滨逊做了以下事情:(16分)

(1)

(2)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鲁滨逊做的这些事,解决了问题。(5分)

3、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鲁滨逊______________________o(5分)

4、文中“畜养”一词的意思是()。(4分)A、饲养B、指家养的兽类

答案:

1、(1)打猎(2)捕鱼(3)畜养山羊(4)种粮食

2、吃喝

3、是一个有坚强意志,聪明能干的人

4、A

课文6、骑鹅旅行记(节选)

尼尔斯睁开眼睛,看见狐狸咬着一只野鹅,立刻赶过去喊道:“快把鹅放下!"狐狸看

清他的敌人不过是个小不点儿,便毫不理会。尼尔斯急了,一把拉住狐狸的尾巴。这一出其

不意的攻击,使狐狸松开了嘴,野鹅赶紧拍打翅膀,奋力地向湖中飞去。

“啊,你好大的胆子!''狐狸恶狠狠地叫喊着,竭力想捉住尼尔斯,尼尔斯紧紧抓住他

的尾巴。狐狸转了一个又一个圈子,却怎么也抓不住尼尔斯。他们像陀螺似的不停旋转。一

会儿,尼尔斯的手开始麻木,头也开始晕眩。他终于坚持不住,松开了手。尼尔斯立刻像被

旋风刮去一样,一下子撞在一棵高大的松树上。

1、给标红字注音。(6分〉圈子()转动()晕眩()

2、选文主要从和两个方面描写了尼尔斯。读了选文我体会到.

(6分)

3、“他终于坚持不住”中的“终于”可以去掉吗?为什么?(9分)

4、如果你是一只野鹅,看到尼尔斯这样勇敢的行为,你会对他说些什么?(9分)

答案:

1、quanzhudnxudn

2、动作语言尼尔斯为了救下被咬的野鹅,与狐狸进行殊死搏斗的勇敢、善良的

品质

3、不可以。因为“终于”一词突出了尼尔斯为救野鹅与狐狸搏斗的过程之长,体现了

他奋不顾身的精神。去掉以后就不能体现出尼尔斯的这种精神。

4、示例:尼尔斯,你是好样的!谢谢你的帮助,你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课文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村里灯烛辉煌,谁也不回去shuijido()0这天晚上的伟大场面是这个小镇从来

没有见到过的。在起初的半小时中,村里的人排着队来到萨契尔fdguan()家里,大

家Iduzhe()那两个得救的孩子,和他们qinw6n(),并且还握一握萨契尔

太太的手,想说话又说不出来一一然后像流水似的涌出,到处都像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

1、在文中根据拼音写词语。(8分)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4分)

光辉灿烂:最初;起先:

3、文中“两个得救的孩子”是和.(6分)

4、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人们此时

的心情。请用其中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12分)

答案:

1、睡觉法官搂着亲吻

2、辉煌起初

3、汤姆乔奇

4、比喻夸张高兴、激动

夸张句: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方没开,病就好了三分。

课文8、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

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

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①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用曲线画出文中的排比句,试谈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5分)

2、文中的破折号在句子中的作用是.(3分)

3、你知道吗?在上面的文段中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认真思考一下,试将这一处

对比的作用写在下面。(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横线①句的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已

逝日子的深深。(3分)

5、文中一连串的设问句具有抒情性,它们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7分)

6、试概括上文内容或者说出上文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7分)

答案: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用排比句式描绘春景,形象地表明了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

2、解释说明

3、“燕子可再来、杨柳可再青、花儿可再开”与“逝去的日子不再回”形成对比。用

形象化的对比引出“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使文章形象而流畅。

4、怀念

5、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

6、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课文9、那个星期天

那个星期天(节选)

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

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

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

太阳,看着光线,①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zhdnkai()的泡沫,我感

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pidomido(),

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②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速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

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是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

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觉到母亲惊惶地甩

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qinw6n()着我

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清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边,

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huanglidng()。

1、在文中。看拼音写词语。(4分)

2、在文中,根据意思写词语。(4分)

()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过。

()指独自一个;孤单。

3、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对“第一次盼望”记忆犹新?(4分)

4、①句是怎样既交代了时间变化,又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4分)

5、在②中运用了修辞手法。为什么“我”现在还能感觉到当时光线的变化,

听到母亲的洗衣声?(6分)

6、从对母亲的语言、动作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分)

7、文章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说

说你的看法。(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绽开缥缈亲吻荒凉

2、一声不吭孤独

3、①第一次盼望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②盼望中兴奋期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等心

理感受,令“我”印象深刻,③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幼小心灵带来的痛苦,令“我”难以忘

怀,④母亲忙碌辛劳的身影,也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4、①“光线渐渐暗下去”交代了天色渐晚,②“凉下去沉郁下去”写出了随着希望一

点点破灭,“我”的内心越来越惆怅。“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更表现了“我”完全沉

浸在伤心失望之中。

5、比喻修辞手法

因为在那个星期天,我渴望母亲带我出去玩。可是她却因为繁重的家务一次次拖延。我

的希望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破灭。所以当时光线的变化和母亲洗衣服的声音就牢牢地留在了

“我”的记忆中。

6、我感受到这位母亲看到孩子伤心难过时的惊惶失措,她为自己被生活琐事牵绊无法

兑现承诺而道歉,也感受到母亲对孩子的关爱。

7、示例一:这位母亲既有对孩子的疏忽,又有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母亲用话语敷

衍孩子,最终没有遵守承诺,是她对孩子感受的疏忽。但从她始终没有拒绝孩子和看到孩子

伤心难过时惊惶失措并且道歉,又体现了她对孩子的关爱。

示例二:这是一位真实感人的母亲,她像大多数母亲一样,为生活而操劳,难免疏忽了

孩子的感受,她答应了带孩子去玩,但又被生活琐事牵绊,不能兑现对孩子的承诺。但即使

忙得不可开交,她也没有用呵斥和直接拒绝的方式去伤害孩子,而且对孩子满怀歉意。她的

无奈令人心酸,她对孩子的爱又令人感动。

课文10、古诗三首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o

粉身碎骨浑不怕,.

1、《石灰吟》的作者是代(谁写的)。(2分)

2、将古诗补充完整。(3分)

3《石灰吟》是一首()。(3分)

A、送别诗B、咏物诗C、山水诗D、以上答案都正确。

4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千锤/万击/出深山。B、烈火/焚烧/若等闲。

C、粉身/碎骨/浑不/怕。D、要留/清白/在人间。

5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四句的意思。(4分)

6、《石灰吟》表面上是赞美石灰、、的特点,

其实是借石灰之口,表达作者的高尚情操。(4分)

7、写出与“石灰”有关的歇后语、诗句,每一项2个。(6分)

歇后语:o.

诗句:。O

参考答案:

1、明于谦

2、烈火焚烧若等闲,要留清白在人间。

3、B、咏物诗

4、C、粉身/碎骨/浑不/怕。

5、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保存在人间。

6、不怕击打不怕烈火甘愿粉骨碎身奉献自己坚强不屈、廉洁正直

7、

歇后语:

嘴上抹石灰——白说

嘴上抹石灰——白吃

嘴上抹石灰一一白刷

诗句:盖空王殿承渠力,合水和泥做一回。

长安城中初结绶,石灰桥畔还卜邻。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答案①一-④阅读段

课文11、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十六年前的回忆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

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

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

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1、那年春天具体指的是什么?这年春天父亲的行为比较异常,体现在什么地方?

2、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中含糊的意思是什么?回答是指哪句话?父亲这样回答的原因

是什么?

3、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这句话运用了

______________描写方法。

4、从片段的最后一段中,你体会到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参考答案】

1、那年春天具体指的是1927年4月左右。这年春天父亲的行为比较异常,体现在父亲

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

理书籍和文件,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2、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中含糊的意思是模糊不清楚.。

回答是指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父亲这样回答的原因是当时局势严重。

3、语言描写

4、我体会到这是一位慈祥的父亲。

(二八十六年前的回忆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

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

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

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

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

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口不是常对你说吗口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口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

候口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口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清楚()严肃()

2、给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3、找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写在横线上。

4、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这句话运用了

_____________描写方法。

5、用“”横线在文中画出和画线部分相照应的句子。

6、“局势越来越严重”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②、③、

7、一向慈祥、有耐心的父亲,这次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

是()o

A、作者当时年纪小,对父亲为什么烧掉书籍和文件不理解。

B、作者好奇地问父亲,却只得到一个含糊的回答。

C、这与父亲平常不管多忙、不管女儿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可笑,都耐心地回答和解释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同时,不能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埋下了

伏笔。

【参考答案】

1、含糊慈祥

2*uno99

•*otO•

3、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4、语言描写

5、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6、

①、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很晚。

②、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③、工友阎振三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

7、D、“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同时,不能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埋

下了伏笔。

(三)、十六年前的回忆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

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

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一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女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

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

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1、给上述片段加上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慈祥()机智()会意()怒气冲冲()

3、父亲在法庭上的表现,让你想起了哪些形容英雄人物品质的成语?请写出四个。

4、用横线“”画出父亲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等描写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行:“”-

词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一词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5、读文中画“”的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

(1)、句中表示“看”的意思的词是,表示该意思的词还有:、、

(2)、“一种伟大的力量”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脸上的表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

6、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结合本段文字,对父亲的这句话表述有错误的一

项是(

A、父亲的话是对“我”的赞许。B、父亲的话是对家人的关爱。

C、父亲希望“我们”能勇敢地活下去。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参考答案】

1、法庭上

2、和蔼'慈爱机灵明白火冒三丈

3、不屈不挠宁死不屈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4、外貌句子: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

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平静慈祥

5、

(1)、瞅了瞅瞄望瞟

(2)、李大钊对革命事业抱着必胜的信心

(3)、因为他想让亲人们化悲愤为力量,不要为他而伤心,“沉着”“安定”的表情暗示

亲人要坚信革命事业,化悲愤为力量。

6、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四)、十六年前的回忆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口那是父亲的被难日口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口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

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

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

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

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

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

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果断()慈爱()随便()严峻()

反义词:凶恶()清楚()成熟()

2、在第一自然段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3、那年春天具体指的是什么?这年春天父亲的行为比较异常,体现在什么地方?

4、与“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相照应的句子是()。

A、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

B、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C、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D、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

5、此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局势越来越严重”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②、③、

7、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正确

的一项是()o

A、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B、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C、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D、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8、第五自然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9、一向慈祥、有耐心的父亲,这次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

是(

A、作者当时年纪小,对父亲为什么烧掉书籍和文件不理解。

B、作者好奇地问父亲,却只得到一个含糊的回答。

C、这与父亲平常不管多忙、不管女儿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可笑,都耐心地回答和解释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同时,不能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埋下了

伏笔。

10、下列句子不改变意思,换一种说法。

我哪能离开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假如你是文中的李大钊,当局势这样严峻时,你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呢?并想对

李大钊说些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

【参考答案】

1、近义词:果断(坚决)慈爱(慈祥)随便(轻易)严峻(严重)

反义词:凶恶(慈祥)清楚(含糊)成熟(幼稚)

2,。,。

3、父亲的行为比较异常,体现在父亲早出晚归。烧掉书籍和文件。含糊地回答我的问题。

4、B、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5、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6、

①、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很晚。

②、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③、工友阎振三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

7、C、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8、

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写出了当时局势的严重,不是几句话就可以讲清楚的,也不是

和孩子谈心的时候,写出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热爱和对工作的认真负责。

9、

D、“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同时,不能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埋下了

伏笔。

10、我不能离开呢?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一些书籍和文件只好父亲被烧掉。

难道我能轻易离开北京的吗?

1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宁愿站着死,不能跪着生!自己选择的路,生命

结束并不代表是终点,一个李大钊倒下了,会有千千万万李大钊站起来!我的孩子们,你们

要坚强,继承者父亲的意志精神,替父亲,为中华民族而活下去!想对李大钊说:您辛苦了!

我们会继承您的意志,发扬您的精神,照顾好您的家人,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课文12、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节选)

人总是要死的,但_________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

一死,或,或0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

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

泰山还要重的。

1、按原文填空。(3分)

2、画横线句子中的两个“死”字分别表达了不同的含义:第一个“死”字表达了对为人

民利益而死的人的之情,可以换成“、”等词语;第二个“死”

字表达了对法西斯的之情,可以换成“、”等词语。(6分)

3、这段话共有句话,是围绕句来写的。第二句引

用了史书《》的史学家司马迁的话说明生死观,类似的名人名言还有曹植《白马篇》

中的“捐躯赴国难,”;而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是第句,最后一句

以为例,说明为人民利益而死是有价值的,比泰山还重。(9分)

4、读下面的材料结合短文回答问题。(7分)

2019年3月30日18时许,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碧江镇发生森林火灾。这次森林大火

造成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3名地方扑火队员壮烈牺牲,30名牺牲的英雄背后还有30个悲

伤的家庭……

事后公布出来,牺牲战士的朋友圈再一次让人们以泪洗面,牺牲的中队长张浩的朋友圈,

最近的每一个动态都是在任务途中,从此,他的朋友圈便永远定格了……

5、课外拓展。(5分)

结合《为人民服务》的写法,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发生在身边的人事景。围绕一个

中心写一段话。

答案:

1、死的意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2、崇敬牺牲献身痛恨送死送命

3、

四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史记视死忽如归三张思德同志的死

4、2019年3月30日18时许,四川省凉山州发生森林火灾。30名牺牲的英雄是为了人

民利益而牺牲,在他们心中人民利益高于一切,30名英雄的牺牲与张思德一样:为人民利益

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5、

雨下得真大。豆大的雨点打在窗前,瓦上,地上,天地顷刻间挂起了一片珠帘。街上的

行人匆匆忙忙往家里赶。街边的小贩一边收抬看自己的货物,一边嘴里合糊不清地说看什么。

风、闪电和雷也来凑热闹。风呼呼地咆哮看,路旁的小树弯看纤细的腰枝,就快要被它刮断

了。闪电在天边跳看舞,雷声大作,“轰,轰!”把摇篮里的宝宝给吓哭了。雨点毫不留情

地把窗户打得嚼叭作响,似乎要把它打碎。屋里的小狗吓得汪汪乱叫,想找个地方把自己藏

起来。雨水汇成了一条小溪,不停地冲刷着柏油路。

课文13、金色鱼钩

金色的鱼钩(节选)

①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

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

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

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

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

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②在这个长

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1、“收敛了笑容”中的“敛”的意思是()«(3分)

A、收起,收住B、收集,征收C、约束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2、对选段中画横线①句子中,结合全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o(4分)

A、“我”看到老班长精心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自己哽咽草根,用鱼骨充饥时,内

心极为轻松。

B、“我”几天没有吃饭,加上生病,没有力气。

C、草地上能吃上鱼就不错了,“我”舍不得喝下这少之又少的鱼汤。

D、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喝鱼汤时的沉重心情。

3、文中有两处描写老班长神态的句子,写在横线上。(7分)

[神态描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态描写二],前后不同的

神态表现了老班长的精神。

4、“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此句运用修辞手法,写

出了“我”沉重的心情。(3分)

5、“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对这句话

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o(4分)

A、表明了“我”要永远向老班长学习。

B、这是老班长唯一的遗物。

C、让子孙后代瞻仰,让他们学习革命先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

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

D、文中两次写老班长“笑”,可以看出老班长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为革命,一

心为战士着想的革命者。

6、对选段中画横线②句子中,结合全文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4分)

A、这句话揭示了本文的主旨。

B、鱼钩长满了红锈,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

光辉。

C、鱼钩长满了红锈,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D、“我”看到老班长精心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自己哽咽草根,用鱼骨充饥时,内心

极为轻松。

7、课外拓展。(5分)

结合《金色的鱼钩》的内容,假如你是一名“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讲解员,你将怎样向

参观的游客,介绍《金色的鱼钩》的故事?试着写一段解说词。

答案:

1、A、收起,收住

2、D、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喝鱼汤时的沉重心情。

3、【神态描写一】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

【神态描写二】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舍己为人

4、夸张

5、D、文中两次写老班长“笑”,可以看出老班长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为革命,

一心为战士着想的革命者。(这句话本身正确,与题意无关,所以是错误一项。)

6、D、“我”看到老班长精心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自己哽咽草根,用鱼骨充饥时,内

心极为轻松。

7、

游客们,你们看着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能有什么发现或感慨吗?就是这个平凡的鱼钩

却有着不平凡的故事。

1935年秋,红军过草地时,许多战士得了肠胃病,掉队了。当时有一位老班长要照顾三个

病号过草地,当年的老班长就是用这口用缝衣针弯成的鱼钩挽救了三个革命战士的生命。茫茫

的草地,人烟稀少,鸟影绝迹,红军战士挨冻受饿缺衣少吃,前面有堵截,后面有国民党反动派

的追兵。在这种艰苦的革命战争岁月里,老班长要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谈何容易?老班长的身

体也不好,但是他却用惊人的毅力照顾着三个病号,他用缝衣针弯成鱼钩到水塘边去钓鱼,把

钓到的鱼熬成的汤给病号喝,自己硬咽着战友剩下的鱼骨头。他们走到草地的边缘时,老班长

积劳成疾牺牲了,而他却能用他年轻的生命帮助三位病号走出了草地……在这个长满红锈的

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金色的光芒正是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光辉写照.只有在中国共产

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才有这种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崇高革命情操……

课文14、文言文二则

两小儿辩日

孔子,见两小儿_________,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