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古茶树资源保护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1页
《四川古茶树资源保护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2页
《四川古茶树资源保护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3页
《四川古茶树资源保护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4页
《四川古茶树资源保护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地方标准

《四川古茶树资源保护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

牵头编制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时间:2023年2月

目录

一、工作简况 1

二、标准编制原则 3

三、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 4

四、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 5

五、与有关标准的关系 5

六、与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关系 7

七、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7

八、涉及专利的有关说明 7

九、实施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7

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8

1

《四川古茶树资源保护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4月21日发出的《关于下达2023年度地方标准制修定项目立项计划的通知》(川质监函〔2023〕180号),批准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牵头起草地方标准《四川古茶树资源保护技术规程》。

(二)制定背景

四川是茶树原产地之一,茶树种质资源丰富,其中包括数量较多且树龄超过100年的古茶树。古茶树多是单株,主要集中分布在雷波、叙永、古蔺、荥经、崇州等地,生长于农户的房前屋后、公路旁边以及原始山林间,生存环境恶劣,多呈自生自灭的状态。古茶树多具有优异的抗性或优良的品质性状,属珍稀的基因资源。近年,随着茶树种质资源普查与调查工作的深入开展发现:古茶树数量急剧减少,有的已处于濒危状态,究其原因则主要是自然灾害、人为砍毁、盗挖、过度采摘以及病虫侵害等;同时,茶叶生产中日趋单一化的良种资源会使物种失去对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的适应力,成为今后制约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稳定根源,而那些减少或丧失的古茶树资源将无法再生,任何高科技手段都无能为力,这对我省乃至我国茶树种质资源都是重大损失,亟需加以保护。截止目前,四川省缺乏古茶树资源保护可依据

2

的标准,而其他古茶树资源丰富的云南、贵州等省份,当地政府则出台了系列标准规范了古茶树的保护技术,为古茶树合理开发保驾护航。鉴于此,现急需制定我省古茶树保护技术规程,对古茶树树龄测定,普查与分级、挂牌,保护技术,管理技术进行规范,保障古茶树资源科学合理地、可持续性地开发利用。

(三)起草过程

标准起草各阶段时间及工作情况。

编制组的主要工作过程:成立编制工作组→资料搜集、查阅→实地调研→数据收集→编制标准提纲→编制标准框架→主要参数确定→编写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写编制说明初稿→征求意见→反馈信息汇总→完善标准内容→提交送审稿→专家审查→修改意见汇总→提交报批稿。

(四)起草单位及人员分工

序号

姓名

单位

任务分工

1

王小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组织管理、标准总体设计

2

王云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标准设计

3

马伟伟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数据调研、文本撰写

4

李春华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数据调研、文本撰写

5

贺军花

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

数据调研、文本撰写

6

李明红

泸州市农业农村局

数据调研

7

刘晓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数据调研

8

熊元元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数据调研

9

张厅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数据调研

10

赖谦

泸州市古蔺县农业农村局

数据调研

3

11

刘飞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数据调研

12

唐晓波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数据调研

13

李欢欢

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

数据调研

14

余振怀

乐山市茶产业发展中心

数据调研

二、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的编制工作遵循“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一致性、规范性”的

原则,本着充分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按照GB/T1.1-2020给出的规则编写。

1.先进性原则

本标准的编制遵循先进性原则,结合国内国际“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实际应用情况、技术水平和行业发展及社会需求而制定,整体水平达国内领先水平。

2.科学性原则

本标准的编制遵循科学性原则。在对四川省古茶树资源生存、保护与利用现状做了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基础上,参照了国内和国际相关最新标准,且对部分内容的验证进行分析。

3.合理性原则

本标准中有关四川古茶树资源普查与分级、保护与繁育技术要求指标的确定,在分析、引用和验证其它相关标准指标的同时,还充分考虑了目前现有的茶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实际情况、实际技术能力。

4.适用性原则

本标准的编制遵循适用性原则,内容便于实施,标准的制定充分考虑了

4

野生古茶树资源的实际情况,在编制工作中充分征求了国内行业专家、农业主管部门以及相关茶企的意见,确保标准要求可以有效适用于我省行业与市场现状及发展需要。

三、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

1、主要内容

本标准对古茶树的定义、树龄测定、普查与分级、古茶树保护技术以及管理等技术要求进行规范。其中古茶树定义包括郁闭度;树龄测定;普查与分级包括普查内容、普查方法、数据库建立和古茶树分级、挂牌;保护技术包括生境保护、树体保护;管理技术包括水分管理技术、土壤管理技术、施肥技术、修枝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和采摘技术。

2、确定依据

(1)政策依据

国办发[2019]5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意见》中指出应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并建议开展系统收集保护,建立健全评价、保护体系,推进开发利用,提升种业竞争力。同时,我省对茶产业发展相当重视,川茶产业已被纳入重点培育的“川字号”特色产业,精制川茶产业被列为“5+1”现代产业体系及“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而茶树种质资源是川茶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和重要资源。

(2)技术依据

团队前期对泸州、雅安、成都、乐山、宜宾、绵阳、广元以及凉山州等地的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开展了全面的调研考察工作,并对资源遗传多样性、系统进化等开展试验研究,充分掌握了我省古茶树资源实际生存利用现状以及相关

5

的保护利用基础措施,为本标准制定提供技术依据。

四、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

在本标准制定前,为了保证制定的《四川古茶树资源保护技术规程》切实、有效的符合四川省茶产业实际发展和未来的发展规划,标准编制组对泸州、雅安、成都、乐山、宜宾、绵阳、广元以及凉山州等地的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开展了全面的调研考察工作,并对资源遗传多样性、系统进化等开展试验研究。(1)对野生古茶树分布集中的古蔺县开展试验分析,对具有代表性的139份茶树资源18个叶片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论证其亲缘关系以及叶片形态分布。(2)开展四川省茶树及其他饮用茶种质资源的调查分析,对收集调查的野生古茶树资源进行了论述,包括平武贡茶、高阳贡茶、枇杷茶、南江金碑贡茶、古蔺大树茶、雷波大树茶以及宜宾野生古茶树等。(3)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对野生古茶树资源开展遗传结构分析。通过调研、分析,我们掌握了四川古茶树基本分布情况、生存以及利用现状,同时广泛收集国内行业专家、农业主管部门以及相关茶企对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的意见,初步形成了四川古茶树资源保护技术措施,为本标准制定提供依据。

五、与有关标准的关系

1、参考和引用的标准名称和编号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DB51T2520茶树病虫害安全防控技术规程

DB51T2481茶树栽培技术规程

2、与国内外相关标准的对比情况

2021年云南省制定古茶树保护管理的地方标准(DB53/T1012-2021),主

6

要内容包括了古茶树的界定、调查、古茶树及其生境保护、管理措施。贵州省铜仁市制定了《梵净山—古茶树保护管理技术规范》(DB5206/T132-2021)包括梵净山古茶树的术语和定义、古茶树保护、古茶园生态系统维护、古茶树防腐、修补与加固、土壤管理、树冠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档案管理要求等。本标准主要内容包括:古茶树的术语和定义、树龄测定、普查与分级、古茶树保护技术、管理技术。其中古茶树定义术语与定义包括郁闭度;普查与分级包括古茶树古茶树普查内容、普查方法、数据库的建立;分级、挂牌包括古茶树分级规范、挂牌措施;古茶树保护技术包括生境保护和树体保护;管理技术包括水分管理技术、土壤管理技术、施肥管理技术、修枝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技术以及采摘技术。通过对比,本标准遵循对我省古茶树保护的基本要求,根据古茶树实际生存利用现状进行制定,对比相关标准,在古茶树保护方面完善了古茶树修枝技术和采摘技术,符合茶产业发展需求,从而规范我省古茶树的保护与利用技术。

六、与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关系

本标准符合我省茶产业发展需求,符合当前中央提出的推进农业种质资源的战略部署。在相关法律框架内编制,且完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涉及到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