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科学上册全教案1.科学探究:尝试在实践中更方便地解决科学问题(拔钉子和螺丝钉),提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器材准备】学生:活动手册(调查表、计划表)、各种常用的工具(螺丝刀、剪刀、钉锤、老虎钳等)。【教学建议】用多种工具去取螺丝钉与铁钉,细细体会不同工具的作用(省力费力);同时,【教学过程】21.让学生说说,用这一根小铁棒能做些什么?再加点什么又能干什么?(尺子、起子、加块小铁块又可变小榔头等)(回忆:生活中的每一项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做些什么事?)如果用两根小铁棒能当什么?还能干什么?2.全班交流,完善活动手册的记录表。(1)一种工具能干好多事情。(比如榔头能拔钉子又能钉钉子)(2)同一工具不同的用法起到不同的作用。(比如一字螺丝刀能拧螺丝,又能打开奶粉盖)(3)不同的工具能干同一件事。(比如老虎钳能夹小东西,镊子也能夹东西,剪刀有时也行)(4)一种工具做某件事特别专业。(比如剪刀剪指甲不如指甲钳夹指甲来得容易)3具更加方便,更加省力?(组内交流)说说分别做这两件事你所选择工具的理最适合的工具。观察工具,想一想有什么问题要提?要告诫学生,在试用工具1.哪些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怎么研究?与同学交流。(1)你想要研究什么问题?(2)这一工具能这么轻松地完成这项工作,你的猜想是什么?(4)可能会用到哪些材料?4【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器材准备】学生器材: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剪刀、钳子、镊子等)。教师器材:空油漆桶或胶桶,铁片(或钢尺),玻璃饮料瓶及开瓶器等。【教学建议】【教学过程】5们来研究“打开盖子的工具”。(板书)1.打开油漆桶(1)实物展示:一个空的油漆桶。(2)①学生讨论。(3)①分组实验。来?(1)教师提问:你观察过用开瓶器开饮料瓶的过程吗?(2)①简单讨论实验要求6④教师提问:▲开瓶器是杠杆吗?▲如果是,你知道它的重点和力点在哪里吗?能把它画下来吗?⑤板书反馈(3)讨论:打开油漆桶的铁条和打开饮料瓶的开瓶器在工作中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学生结合画的示意图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4)小结:相同的是都有三点和能节省力量,不同的是支点位置不同。2.你能说出这些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吗?3.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分析这些杠杆,你还能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吗3、杠杆的研究【教学目标】用图示法简化问题。能够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分析整理出杠杆省力的规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7【教学重点】能够使用图示法简化问题。【教学难点】【器材准备】【教学过程】2.(出示杠杆尺)让学生观察。问:这是杠杆吗?跟我们平时的杠杆相比,它3.老师在杠杆尺的两端各挂2个钩码,并讲解使用方法:首先应将杠杆尺调8.师生交流得出:左边的钩码数是2,格数也都是2,右边的钩码数也是2,82.想试一下吗?3.老师出示表格提要求:(1)小组每试一次就记录一次。即使出现了不平衡的情况也要记录下来。(2)仍然用图示的方法进行记录。左边的钩码情况示)我们的发现248右边的钩码情况杠杆尺的状态(图格数钩码数842197.在这些情况中,哪些时候我们可以用少的钩码撬起多的钩码?为什么?引出如果把左边当成重物,即力点(右边的钩码)距支点远,重点(左边的钩码)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如果把右边当成重物,即力点(右边的钩码)距支点近,重点(左边的钩码)距支点远,这种杠杆是不省力的。老师借8.得出结论,老师顺势点拨,怎样的杠杆是省力的?怎样的杠杆是不省力的?3.既然有的杠杆在使用中并不省力(而是费力),为什么我们还要使用这样的杠杆呢?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分析。4.课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工具是省力杠杆,哪些不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学生材料:每组螺丝刀2把、细绳2根、钩码6个、矿泉水2瓶、支架台1个、不同大小的轮2个。【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你在生活中使用过哪些工具?这些工具帮你解决了哪些问题?)1.(投影出示一块有螺丝钉的木板)老师这里有一块木板,这块板上有一个螺丝钉,你们认为可以用哪些工具把它取下来?(学生回答各种工具)2.(出示螺丝刀,把刀柄去掉)老师这里有一样东西,它的头是与螺丝钉相配3.看来我们很难把它取出来?(给刀杆加个柄)那我们给它加一个柄试试吧!4.(学生演示)哟!很容易就起出来了!看来螺丝刀里的学问还真不少哪!那2.(课前每小组两把螺丝刀放在抽屉)老师已经为每组准备了两把螺丝刀放在抽屉里,请大家把它们拿出来,看一看螺丝刀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5.你能说出螺丝刀这个轮轴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吗?(粗柄是一个较大的2.我们用螺丝刀这个轮轴来吊起这瓶水,怎么吊呢?老师向大家介绍三种吊法!(边讲边演示):5.玩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吗?(引导得出:转动轮省力,转动轴费力;轮越大就越省力。)1.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感受到了在应用轮轴时,把力用在轮上会省力一些,2.老师这里有一个轮轴,你知道哪部分是它的轮?哪部分是它的轴吗?4.猜测:如果现在老师把手放掉,你认为会怎么样?说说你的理由!(让学生5.那我们就来观察一下!(教师放手)为什么会这样呢?必须把轮轴左右两边调平衡!并思考:你是怎样把它调平衡的?为什么这样调会平衡?8.交流汇报:你是怎样把它调平衡的?(轮上挂一个,轴上挂两个)面对这个现象,你有什么问题?(它们挂在不同的位置,一边挂在轮上一边挂新轮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吗?(轮变大了,轴是一样的)(小组实验)(轮越大越省力)能保持两边的平衡?(学生猜测,教师演示)这是为什么呢?出示方向盘图片。2.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轮轴?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器材准备】(每组一份)【教学建议】【教学过程】学生观察描述:旗帜是怎样升到旗杆顶上的?(有轮子)2.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探究(材料:定滑轮、铁架台、线、便签纸),试一试,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时,挂有旗子的那部分绳子会怎样运动?4.使用定滑轮升旗或提起其他重物省不省力呢?为了弄清使用定滑轮省不省(1)学生讨论。(3)在绳的一端挂2个钩码当作重物。试一试,在绳的另一端挂几个钩码能够6.汇报实验结果。讨论:以上实验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省力,费力,还是不省力也不费力?)3.研究动滑轮的作用时,我们需要用到哪些材料?我们准备按照什么样的步骤来研究?4.根据小组的讨论,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具体见表格设计示例)(1)用测力计测量1个钩码的重量。6.交流研究的发现:用了多少力?与不用动滑轮、直接把重物提起时用的力相1.谈话:滑轮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谁知道哪些地方应用了滑轮?是定处。如果想在床上控制电灯的开关,又不使房子的布置很乱,可以怎么办?需【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器材准备】学生器材:铁架台、滑轮组、重物(钩码)、线、测力计(可选)、光滑的木【教学建议】2.关于“吊起物体的绳子段数”,在指导学生数的时候,要主意数直接与动滑【教学过程】的同学上台(也可在室外)进行游戏。3.质疑、存疑: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片或视频资料)观察结构图P12.(1)试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按图示组合在一起,挂上一个1000克的重(2)生猜想(结合图):增加滑轮的数量,试试吊起同样的重物需要的力的大(3)学生分组实验:实验要求:①明确分工。重物定滑轮数动滑轮数吊起物体的绳子圈数【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器材准备】学生材料:搭斜面的材料(表面同样平整光滑,长度分别为20厘米、40厘米、60厘米、80厘米、100厘米的木板和高10厘米的木块等),重物(重1000克的重物和小滚筒、大木块、小木块等,要有钩子),测力计(平板和圆筒)、【教学建议】【教学过程】(真的能省力吗?为什么会省力?怎样的斜面更省力?……)注:第一个问题可行性(方案中至少具备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实验结论这样四个内容)。5.交流后,教师可追问:还需注意些什么?(拉力器的正确使用)7.小组汇报实验结果,组织交流,启发引导,得出结论(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8、我的自行车(一)【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在发现自行车众多机械原理的基础上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3.科学知识:能够发现自行车上应用的机械原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器材准备】学生材料:教室外选择好场地一块并为每一小组准备一辆自行车。(必用)老师材料:准备螺丝刀、钳子、锤子、扳手等若干。(供学生选用)【教学建议】【教学过程】斜面省力。2.对自行车初步认识。认识自行车各个部分的名称(请学生上台结合实物介绍,其他学生补充)。师:自行车上面究竟有哪些简单机械原理的应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对自行车进1.讨论:如何观察研究自行车?观察时要注意哪些问题?C.可以动手操作D.要有观察记录E.要注意安全龙头(车把)4.交流、整理观察结果。1.谈谈自己研究的收获。2.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课外继续研究自行车上自己感兴趣的机械问题,为【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在发现自行车众多机械原理的基础上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3.科学知识:能够发现自行车上应用的机械原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器材准备】学生材料:教室外选择好场地一块并为每一小组准备一辆自行车。(必用)老师材料:准备螺丝刀、钳子、锤子、扳手等若干。(供学生选用)【教学建议】本课时重在培养学生对自行车研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实践,鼓励学生提问题,从探究摸索中发现简单机械在自行车上的具体运用。对学生制【教学过程】一、引入龙头(把手)踏脚板与齿轮刹车杠杆大车轮与小车轴大齿轮与小齿轮螺丝与螺帽应用机械的类型应用的机械起什么作用轮轴轮轴轮轴轮轴斜面省力加快速度省力2.师:那么,这些自行车上的机械是如何工作的?为什么会省力或加快速度?二、重点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机械问题b.制定研究计划。我们的研究计划我们想研究的问题:车把与“羊角”轴组成的轮轴。研究的目的:车把带动“羊角”轴是省力还是费力?谁是轮?谁是轴?研究的方法:在自行车上实验、观察。研究的数据记录:研究的成果:(先制定好先去)2.1抵抗弯曲【教学目标】【教学准备】号和4号,并在纸条上做上记号,如图。【教学过程】1.(出示纸条)这是一张纸条,把它放在两个盒子上面,如果在上面放一个重2.师演示,在纸条上放一个垫圈,纸条怎么样了?(纸条弯曲了)3.纸条承受不住垫圈的重量就弯曲了,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不弯曲呢?也就是说让它抵抗住弯曲呢?(学生说抵抗弯曲的方法:拉近盒子的距离、加支撑物等。)二、探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2.出示1号、2号纸条,研讨实验方法。实验应控制哪些条件不变?3.学生分组实验。5.引导预测3号纸可以放几个垫圈。交流如何预测。2.学生绘图。3.展示,交流。(学生介绍折线图,有什么发现。)能也用今天学的知识来解释一下这又是为什么呢?(课件演示)3.交流。【教学目标】科学精神。【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组织了一场“超级大力士争霸赛”,参赛双方是项老师和黄老师,猜猜看,谁会贏?为什么?你们觉得这样的比赛公平吗?2.两张同样的A4纸进行抵抗弯曲的比赛,怎么做才公平?我们应该控制哪些量不变?(指导小组开展实验)(1)我们利用解剖的方法(用手剥开或借助小刀),观察瓦楞纸的结构是怎样每层的厚薄、软硬一样吗?形状是怎样的?(2)经过研究,我们产生了什么问题或想法?准备怎样继续研究?你能分析瓦2.改变一张纸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纸的抗弯曲能力吗?有哪些更多的改变形状的设计可以增强物体的抗弯曲能力?老师给每个同学提供一张纸:根据你们的(1)与实验前的纸比较,改变形状后的纸的抗弯曲(3)哪个小组的设计方案最好?能分析原因吗?2.3拱形的力量【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活动过程】这样的形状叫什么形状?猜想一下为什么要做成这样的形状?(形状好看也是一4.了解赵州桥及其他拱形建筑雕凿成楔形的一块块小石块(拱石)拼砌而成,桥洞呈半圆形或弧形,拱石间的所有缝隙都对准拱的中心(即圆弧的中心)。为了使拱的正中间排列的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坐落在石家庄东南约40公里的赵县城南皎河之上,当地俗称大石桥,建于隋代大业元年至十一年(605—616),由匠师李春监造。赵州桥全长64.4米,拱顶宽9米,结构坚固,雄伟壮观。它的设计完全合乎从整体来看,是一座单拱桥,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为1:12,像一张弓,这种形式被称为“坦拱”。桥面平坦宽阔,兼顾了水石拱由28道拱圈并列砌成,每道拱圈可独立站稳,自成一体,既便于施工,桥台却是既浅又小的普通矩形,厚度仅1.529米,由五层排石垒成。其地基是重500吨,节省石料约180立方米。这就有力地保证了安济桥在1400多年的历史中,经受住无数次洪水冲击,8次大地震摇撼,以及车辆重压,至今仍2.4找拱形【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上节课,我们在讨论拱形建筑时,关于这一类物品(出示圆顶形物品、建筑)与拱形是否有联系,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去研究?(形状、承受压力的性能)课1.观察圆顶形物品(图片)的形状有什么特点。(1)观察剖成两半的乒乓球,看球壳的厚薄,捏一捏乒乓球的软硬。(2)估计一下,把半个乒乓球扣在桌上向下压它,能承受多大的压力?(实验)(3)你们认为圆顶形承受压力的能力如何?它与拱形有联系吗?试着解释一(4)提问:拱形的拱脚是要用力抵住的,圆顶形为什么不需要?系?(1)学生推理,演示课件。(2)演示握鸡蛋,说明:球形也可以看成是若干个拱形的组合,球形在各个调动)看来我们周围利用拱形增加材料强度的例子很多。(出示塑料瓶)这是生活中(1)观察:塑料瓶上部、中部、底部是什么形状,表面还有哪些形状?(2)推理:(以底部为例)塑料饮料瓶底部大多做成圆顶形,为什么?(3)验证:比较平底瓶与圆顶形底瓶的承受压力能力。(4)你从中发现了什么?3.小组自主研究其他部位的形状。4.汇报交流。1.我们研究了人工设计的物体。我们自己身体中存在着拱形结构吗?(板书:找)2.5框架结构【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教学过程预设(一)框架式结构的认识出示埃非尔铁塔的图片。1.介绍:巴黎铁塔是法国最著名的建筑,该塔高320.75米,构成,用的是框架式结构。2.什么叫框架式结构?我们再来看几组图片。(出己的语言来说说什么是框架式结构吗?(学生无法理助理解)3.你对框架式结构有哪些认识?框架式结构好不好?它有哪些作用?4.让我们再回到100民为什么反对埃非尔的设计?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框架式结构不牢固。框架式结构牢固吗?怎么向世人解释框架式结构的牢固性?(二)做说说它是防止正方体框架往哪边垮塌?比一比哪组的框架承重最多,用的材料(二)三角形稳定性的研究观察思考,我们是怎样把框架变稳固的,稳固的框架式结构中最小的格子大都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大都做成三角形呢?出示方形再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解释三角形的稳定性。结合架。增加的斜杆起了什么作用?(“推”“拉”的对初始想2.6塔的研究【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方?2.生观察,汇报交流。塔的研究)(二)猜测高塔不倒的原因(三)研究物体不容易倾倒的秘密(四)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4.交流成果,比一比哪一小组的“塔”最高?哪一组的“塔”最稳?(要公平合理地比较哪组的“塔”最稳,该怎么办?讨论采用合理的办法,建议采用调(五)关于铁塔形状和结构的再思考想证明是不对的?当时是怎么想的?古塔,又是什么因素使它们千百年不倒?(出示古塔图片)3.总结本课。板书:塔的研究高更高稳固不倒更稳桥的研究【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预设】(一)提出研究问题(1)多媒体展示各式各样的桥梁图片,相互说说,你看了桥梁图片后有什么感想?2.学生问题归类(1)桥有哪些种类?(2)赵州桥为什么要设计成拱形?(3)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桥?(4)桥的建造演变历史?(5)什么样的桥最牢固?(6)斜拉索桥承受重量能力为什么会大大增加?3.组织人员,选定研究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条件组织人员,选定一个研究问题,(鉴于课堂的条件限制,重点突出对拱桥、斜拉桥的探究),以小组合作研究或个人独立研究,(二)展开实验探究(1)两人同时用力拉绳把“桥”吊起来。我们朝(2)把绳子拉平直些,再拉平直些,感觉用力有什么变化?(三)交流研讨汇报【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要求:一是桥梁能承受15枚以上硬币(包括15枚);二是桥面适合人和车辆你们准备怎样设计桥梁?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哪些问题?计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你们是怎么想的?)下面的同学做参谋,可以帮4.介绍并评价我们的桥:3.1热起来了【教学要求】【教学准备】1.小组实验用:两支温度计。【教学过程】●同学们,我的手很冷,谁有比较简单的办法让我的手变暖?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热起来呢?●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教学要求】【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讨论实验的注意点:(1)两杯水的体积一样(2)不同温度的水(3)●有什么新发现?有什么新想法?●会有什么变化?能使你的推测与实际结果的误差控制在3℃以内吗?●结果怎样?有什么新发现?●看书上最后一个问题,混合后,哪杯水的温度高?●还有什么问题?鼓励课外尝试实验【教学要求】【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如果能传递到勺柄上,你觉得热是怎样传递的?●交流实验中的发现。三、研究哪个传热快●对于这种现象,你能做出解释吗?●设计实验:需要准备什么材料?怎样进行实验操作?实验中注意什么问题?●实际操作实验。3.4让水凉得慢一些【教学要求】【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慢一些?●你认为哪个保温办法效果最好?学生做出预测。●交流实验结果及新发现。3.5着火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准备】【教学活动过程】2.加热引起的变化●如果给一个物体加热,物体的温度在升高时,物体的其他方面会发生变化吗?●将蜡烛、纸、干木材、酒精等物体同时加热,这些物体会同时燃烧吗?说说●你觉得哪种物体最先燃烧?哪种物体最后燃烧?吗?3.燃烧与空气的关系●将大小相同的三支蜡烛点燃后,同时罩在三个大小不同的杯子里,推测:哪只杯子里的蜡烛先熄灭?为什么这样说?●试一试实际是怎样的?怎么解释不同的实验结果?●杯子里还有空气呀。燃烧究竟需不需要空气?我们怎么研究?4.燃烧需要的条件●如果我们要让一个物体燃烧,需要什么条件?【教学活动目标】【教学活动准备】【教学活动过程】如果将点燃的蜡烛罩在钟罩里结果会怎样?为什么有这样的结果?请你估计一2.燃烧与空气的关系●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推测?●假如现在有一根蜡烛比长的蜡烛更长,熄灭的时间怎样?●钟罩中的氧气燃烧完了吗?我们怎样解释蜡烛熄灭的时间不一样?●汇报交流:在研究中,我们做了哪些实验?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我们是怎么想的?我们这些实验是受到了生活中哪些现象的启发3.7把火熄灭【教学活动目标】【教学活动准备】【教学活动过程】●当我们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后是怎样熄灭酒精灯的?●平时,我们还用什么方法来灭火?3.水的灭火原理●我们的推测对了吗?怎么解释这个结果?●你为什么觉得小纸盒不会燃烧起来?●会使用灭火器吗?教师演示讲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教学活动目标】【教学活动准备】【教学活动过程】2.生活中的火●小组讨论:怎样用火才能避免火灾?制定一个安全用火守则。●汇报交流:怎样安全用火?(1)灶上生火人勿离;(2)楼道清障保平安;(4)驱蚊也要讲安全;(5)烧香燃烛要监护;(8)躺在床上莫吸烟;(9)烟蒂莫乱丢。3.回到过去●远古时期人们是通过怎样的方式用火的?4.1各种各样的能量【教学目标】2.过程与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能量会使物体动起来。教师暗示将“能使物体动起来”作为能量存在的标但不必强调)2.热、光和声音是能量吗(1)“能量能使物体动起来!”先让学生再一次明确能量的判断标准。(2)提出问题:热、光、声音是能量吗?(3)让学生们先做出自己的判断,并说出判断的依据(理由)。(8)学生解释实验中橡皮塞弹出的现象,并得出结论:热能使物体动起来,所(11)学生思考交流,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声音是一种能量?(学生们知道声音3.食物中储存着能量吗(3)教师小结:能量能使物体动起来,光、热、声音、电流、水流、风等都具4.找找我们身边的能量(1)提供插图或课件,说说图中有哪些能量?(2)说说自己知道的能量。(3)说说哪些地方储存着能量?【教学目标】3.了解能量转化和我们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制作“蛙声筒”的材料、【教学过程】步。你认为它是怎样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呢?(引出家用电器)些用电器?它们把电能变成了什么?(学生口答)呢?哪些能量可以通过能量转化器转化成电能呢?3.全班交流。池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如有影音资料适时播放。)4.小结。化?4.3电和磁【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2.过程与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3)学生分组观察实验。(5)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作出解释和推断。2.制作一个电磁铁。(3)学生制作电磁铁。(1)引导语:电磁铁有没有南极和北极?我们自己可以设计实验来研究。(2)分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需要什么材料?(3)汇报设计方法。(教师要对设计思路做激励性评价)(5)学生实验,寻找自制电磁铁的南北极。(6)交流:电磁铁有南北极吗?是根据什么原理找到南北极的?(8)引导思考和引发后续探究活动:为什么各组的研究结果不同?电磁铁的南北极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课外进一步研究【教学目标】2.过程与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1)出示电磁起重机工作的场景(图片或影像);(3)学生说说电磁起重机的工作原理;(1)说说电磁铁的基本结构,教师可以板画出电磁铁及结构(铁芯、线圈、电(2)提出问题: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这样的研究应该如何进行?(3)引导学生回顾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教师板书(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实验中需要变化的条件是什么?怎样变化?·实验中应该控制不变的条件是哪些?怎样控制?(2)分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需要什么材料?(3)汇报设计方法;(选择三四组,教师要对设计思路做激励性评价)(5)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Module11 Unit 2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 2025年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完整
- 2025年广东省汕尾市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完美版
- 第14课在网上发表观点和交流信息 教学设计
- 2025年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完整版
- 2025年湖南省怀化市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套
- 2025年高强空心玻璃纤维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景泰蓝酒杯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汉语拼音aoe 标准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 余华《活着》解读课件
- 关于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的历史资料课件
- 新媒体运营说课CHAPTER课件讲解
- 护理带教老师述职报告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课件
- 银行柜面业务操作流程手册
- 烧烤配方出售合同范例
- 妇科手术麻醉
- Unit1RelationshipsLesson2HowDoWeLikeTeachers'Feedback课件高中英语北师大版选择性
- 加油站加油合同范本
- 库存管理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