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问答股权纠纷篇_第1页
法律咨询问答股权纠纷篇_第2页
法律咨询问答股权纠纷篇_第3页
法律咨询问答股权纠纷篇_第4页
法律咨询问答股权纠纷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咨询问答整理--股权纠纷篇1、问:于一个公司而言.该公司是否可就股权纠纷起诉股东?答:股权纠纷主要表现为四种形式:出资纠纷、股东权利纠纷、股东分红纠纷以及股权转让纠纷。除因出资问题引发的纠纷外,公司不得作为主体提起诉讼。2、问:甲君与A商人合资创办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为五十万元人民币,其中甲君持股比例为40%,A商人持股比例为60%。值得注意的是,甲君实际投资金额可能未达二十万元,大约为十万元,其余部分为技术股。三个月后,甲君因对A商人的管理方式持有异议,决定退出公司。双方遂达成股权转让协议,甲君将其所持40%的公司股权以五万元人民币的折价一次性转让给A商人。该协议签署后,甲君即刻办理了股权过户手续,并进行了公证。协议中规定A商人需在半年内付清五万元款项。然而,半年期限已满,A商人以公司亏损为由拒绝支付,并威胁若甲君提起诉讼,他将申请公司破产,声称甲君将无法获得任何款项。在此情况下,若甲君对A商人提起诉讼,其胜诉的可能性有多大?答:您好,根据目前情况分析,胜算颇高,但关键因素在于A是否拥有资产,即其偿还债务的能力。目前,他是否申请公司破产与您的朋友并无直接关联。诉讼的主体应为L,而非公司,因为股权已转让至A个人名下。只要A有资产,有钱,这个5W是一定可以拿得回来的。3、问:股权转让纠纷如何解决?答:第一.在有限责任公司中,股东若欲对外转让其股权,必须向公司及其他股东通报拟受让人信息及拟议的转让价格条件,并征询他们是否同意此次股权转让。公司及其他股东应在三十日内作出回应;若逾期未作答复,则视作同意股权转让。若公司及其他股东事后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撤销该股权转让行为,人民法院将不予支持。第二.若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在未足额出资的情况下转让股权,公司或其他股东请求将股权转让所得款项用于补足出资,人民法院应予以支持,并可将受让人追加为诉讼第三人。若受让人以股权转让存在瑕疵或受到欺诈为由,主张撤销合同,除非存在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形,否则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第三.名义股东若未经实际出资人同意而擅自转让股权,实际出资人依据约定要求名义股东赔偿因股权转让所遭受的损失,人民法院应予以支持。在上述诉讼中,实际出资人若主张股权转让行为无效,因其为实际权利人,但若无法提供证据证明受让人明知转让人为名义股东,人民法院将不予支持。4、问:我已不再任职于前公司,然而,该公司曾承诺授予我15%的股份,至今未见履行。仅在2009年,应得的分红就接近12万元,但该款项一直未支付。我曾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此事,但前公司已将资产转移。最近,一位与前公司有业务往来的客户误将4万元欠款汇入我的账户,公司随即向我索要该款项,我并未交付。他们甚至以报警作为威胁。面对此情况,我该如何妥善处理?答:若与公司无经济纠纷,可能涉嫌职务侵占罪;若与公司有经济纠纷,可能涉嫌挪用资金罪。建议在与公司产生经济纠纷时,通过法律途径提起诉讼,并申请财产保全措施,请求法院对转入您账户的资金进行查封。如此操作,您的权益或许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若不通过法律程序直接扣款,可能会涉嫌犯罪并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问:去年,我与友人共同创办了一家化妆品公司。最初,我们两人以合伙人的身份共同经营,我持有公司51%的股份,而我的同事持有49%,同时担任公司的法人代表。在公司成立初期,我们各自保管了投入的资金。然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同事的一位朋友表达了入股的意愿,我们随即与他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股权转让的款项由担任法人代表的同事收取。春节过后,我们要求审查公司账目,直至六月份才得以查看。但账目显示存在明显的问题。目前,同事的朋友希望撤回其投资,并提出支付5万元(最初投资为8万元)。同事同意了这一提议,并决定分担一半的金额,即2.5万元,而另一半则由我承担,尽管我作为最大股东(实际上仅比我同事多出1%的股份),但关键在于所有资金一直由法人代表全权管理。因此,我想请教专业法律人士,既然我未曾动用这笔资金,为何我需要自行承担支付给其他股东的费用?(实际上,这笔钱已被法人代表挥霍)。此外,如果诉诸法律,我应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答:公司与股东各自为独立的法律实体。在处理同事的行为时,必须明确该行为是属于股东个人行为还是公司行为。1.关于股权转让协议,合同的参与方包括您、您的同事及其友人。公司在此协议中并不扮演任何角色。简而言之,即便同事的朋友未实际支付款项,他依然成为股东,并因此对您及您的同事负有债务。若同事独自收取了全部转让款项,您只能向其本人追索偿还,此时他的身份是股东而非公司代表。2.同事的朋友撤股这也是股权转让协议,并且与上一个协议是完全独立的。你可以选择买或者不买。3.公司账面有问题你可以起诉。被告可以是公司也可以是同事(作为高管的身份)。4.公司的终止全体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可以决定公司解散不是按人数计算,而是按股权走法律途径比较耗成本,最好协商解决。而且判决的执行,还是需要纠纷当事人的配合。6、问:现甲将公司现有货物等作价40万,由乙支付给甲21万,甲转让其股52.5%给乙,丙出资9万给甲,甲转让其股22.5%给丙。现三人私下签订转让协议,还没有去工商局等有关部门做变更备案确认。由于当时疏忽,现乙丙发现甲的货物多为死货,其价值远远没有40万,甲只是想脱手跑路,乙丙感到上当受骗,想退回投资。经过审慎审查合同文件,发现存在法律漏洞。甲与乙丙签订的合同所涉及的公司,并非甲本人注册,而是以甲亲戚的名义注册,甲既非法定代表人亦非股东。尽管甲可能与亲戚私下签订了公司或股权转让协议,但据查询结果显示,工商行政管理局并未有相关变更登记备案。甲与乙丙签订的合同可能不具备合法性,缺乏法律效力。基于此,甲收取乙丙的转让款项亦可能属于非法行为。在此情况下,可否依据上述事实,通过司法程序主张权利,以期收回投资并弥补损失?答:甲是无权处分人。向法院提起诉讼,确认股权转让合同无效,让甲返还价款。7、问:私营企业股权纠纷有行政部门可以干涉吗?答:如果有涉及股权的行政违法行为,其主管部门是工商局。8、我与两位友人共同投资成立了一家公司。假设友人A担任法人代表,我为B,另一位友人为C。我们三人各自投资五万元,共计十五万元,各持有三分之一的股份。我们委托一家公司代办营业执照,注册资金五十万元(由代办公司垫付验资费用),共花费一万元。公司成立后,我们使用公司资金维持A的关系客户和市场,每年均有数万元的支出。三年后的今天,由于公司经营状况不佳,出现了一定亏损,A提议解散公司,希望独立经营。目前公司尚余五万元左右的资金,以及一些固定资产和少量存货。回顾整个过程,我开始怀疑A从一开始就有意利用我们的资金来建立公司并拓展市场,这似乎是一种“借鸡生蛋”的策略。提问如下:1、a是否存在违法行为?2、如果散伙,a需要支付我和c多少费用来购买股份?3、剩下的财产如何分配?答:首先,该有限责任公司存在抽逃出资的行为。依据《公司法》第二百零八条之规定,若公司发起人或股东未实际缴纳货币、实物或未转移财产权,而进行虚假出资,以误导债权人及社会公众,应责令其立即纠正,并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若情节严重,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根据第二百零九条,公司发起人或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出资的,亦应责令其立即纠正,并处以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若构成犯罪,亦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若公司解散,必须进行资产评估,相应股权价格将明确。剩余资产将根据合伙人所持股份进行分配。9、问:股东之间的股权存在纠纷,对上市有什么影响。《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发行人的股权结构应当清晰,控股股东、受控股东以及实际控制人所控制的股东所持有的发行人股份,不得存在重大的权属争议。关于何为“重大权属纠纷”,以及如何界定“重大”,应当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进行判定。答:本文的核心议题并非“重大权属纠纷”,而是“股权的明确性”。具体而言,对于计划进行首次公开募股的公司而言,其股权结构的明确性至关重要。以下为一例说明:以最简单的情形为例,假设公司由一位大股东持有60%的股份,其余40%的股份则由40位小股东持有,每位小股东持有1%的股份。自公司成立以来,股权结构未发生任何变动,既无增资行为,亦无股权转让发生。上述情形下的股权结构是清晰的。若小股东频繁更迭,股权价格波动不定,加之部分股权由大股东无偿转让,或小股东将股权用于外部质押等复杂情况,可能会导致发行审核委员会不予批准。其原因在于,这些情况极有可能导致争议、遗留历史问题,甚至涉及不当的股权利益转移。10、问:本公司为三人共同出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一般纳税人),已正式注册成立五年。本人持有公司30%的股权,另一位股东亦持有相同比例,而法定代表人则持有40%的股权。两位小股东均未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实际经营事务均由法定代表人负责。自2006年加入公司以来,本人仅负责人力资源管理,未涉足经营业务,而另一位股东亦未曾参与。去年年底,因一位股东对财务账目产生疑问,我们决定进行审计。直至今年三月底,审计结果显示一切正常。然而,法定代表人认为股东的疑虑显示出对他的不信任,遂提出拆分公司的建议。本人对此表示反对,并试图劝说他改变主意。然而,到了四月份,法定代表人停止了公司的正常运营,并开始自行与公司原有客户进行交易,将所得利润归为己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行为均发生在公司注册地——位于法定代表人所在村庄,而本人与其他股东则来自不同的村庄。直至五月初,本人已无法说服他们继续共同经营公司,因此不得不接受妥协,同意解散公司,并开始进行内部资产的清算工作。目前,法定代表人与另一位股东提议办理股权转让,以规避注销公司的繁琐程序。在此情形下,本人有几个问题需要咨询:1、法人代表的行为是否侵权,我要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2、我们注册资金是100万。现在内部清算是400多万,并且财产分割已经内部协议好,公司是注销还是股权转让比较适合?3、如果注销我们还需要什么工作?4、在股权转让的情况下,我是否有权在此时提出公司无形资产的转让费用要求?(鉴于公司即将注销,而目前他们计划重新申请,先前的前置手续可能无法完成,例如最初的环境评估等),若他们拒绝,我是否有权申请强制解散公司?问题较多,请详尽解答,不胜感激。问题补充:若固定资产和债权债务已通过双方协商解决,仅剩执照上的过户事宜,此时我能否提出关于无形资产的股权转让要求?答:1.法定代表人的行为已构成违反竞业禁止义务,属于侵权行为,其所得收益应归公司所有。2.注销公司与股权转让均无特定优劣之分,关键在于股东间达成一致意见。3.实施公司注销时,必须提交股东会作出的决议。4.股权转让的对价可由股东间协商确定,若协商未果,则应依据公司整体资产评估结果来决定。11、问:公司现有三名股东,其中A股东持有40%的股份,B股东持有30%,C股东亦持有30%。由于股东间意见不合,公司目前处于停产状态,并已将全部资产进行处置。目前,B股东与C股东已决定退出公司。A股东希冀在维持原有公司架构的基础上继续经营业务。请问:1、B和C能否把股份全部转给A?还是必须有新股东?2、资产已经处理好,但是债权尚未处理好,有什么注意事项?3、这时候B或C能否再提出转让费(比如公司的无形资产,现在A如果要重新办理,前置手续根本办不了)问题补充:1、本公司是有限责任公司,全部转让A一人公司不就是独资公司吗?就不是有限公司了吧?2、其他都协议好了,就差一笔债权,债务人不在,无法确认,如果转让后,公司续存,该债务人承认欠公司不承认欠股东个人怎么办?答:1、B、C可以将全部股权转让给A,公司改制为一人有限公司。2、债权的处理建议委托律师代理。3、股权转让时三方就应对转让费协商一致,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可以对公司进行整体资产评估。4、全部转让给A,就改制成一人有限公司,仍属于有限责任公司性质。5、债权本来就是公司的,而不是股东个人的,债务人无义务向股东偿还债务。12、问:欲与几位同仁共同创办一家公司,提供中介咨询服务。迫切需要了解公司注册的具体流程以及公司股权的分配方案。答:根据现行《公司法》及《登记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具体工商实务,你提出的几个问题中涉及的所谓股权分配方案作如下提示:一、根据您的陈述,您计划成立的是一家普通的有限责任公司,而非一人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设有最低出资额的限制(您未提及此问题,故暂不详述),其股东人数范围为2至50人,最低不得少于2人。在此情况下,只要最小股东的股权比例不低于10%,即视为符合要求。换言之,只要不存在单一股东股权超过90%的情形,公司内部的股东自治行为将得到工商登记机关的认可。二、当前工商行政机关主要关注的是“名义出资”问题,即您提交的验资报告中所载明的股东出资应为各股东以其名义所注入。至于股东出资的资金是否由您个人实际提供(例如您赠与或借予),这属于股东之间的私人约定,工商行政管理机构不会对此进行实质性的审查。三、在原则上,股东行使股权,包括表决权、分配权等,若公司章程未有特别规定,则应依照其出资比例(即“名义出资比例”)行使。然而,股权行使规则总体上属于公司自治范畴,即股东会可以根据股东大会的意愿在公司章程中作出特别约定,以体现您所认同的“公平”原则。--鉴于您所提及的这三位人士对您即将成立的公司可能具有您所认可的价值贡献或其他理由,但股权及其议事规则是相当严肃的事务,属于公司的“自我立法”,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建议您在决策时切勿轻率行事,而应基于可能出现的意见分歧或纠纷的角度审慎考虑,并做好相应的制度安排(包括他们的退出机制)。毕竟,初始阶段大家可能都怀有共同的愿景,但类似的纠纷案例屡见不鲜,因此请您务必仔细斟酌。--若您认为这三人是业务骨干或业务来源的关键人物,建议您通过分配激励机制进行安排,或在他们完成特定业务目标后给予相应的股权激励,而不是一开始就以股权方式予以安排。13、问:关于股权的分配有哪些重要问题?答:一、股东转让股权的法律问题:我国《公司法》第三十五条规定,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股东欲将其出资转让予非股东时,必须获得超过半数的全体股东同意;若存在反对意见的股东,他们应承担购买该出资的义务,否则,将被视作同意该出资的转让。在股东同意转让的情形下,其他股东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从法律条文来看,股东的股权转让权利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并且相应的程序也得到了确立,理论上股东的股权转让应无障碍。然而,股权定价的复杂性、公司的经营状况(包括财务盈亏、外部形象等)以及股东等多方面因素的交织,使得股东在进行内部或外部股权转让时,往往会遭遇一定的困难。对此,本文作者将尝试进行列举和分析。1、两人公司:若一家公司仅设有两名股东,当其中一位股东意欲将其持有的全部股权转予另一位股东时,该公司将仅余单一股东。根据我国《公司法》第二十条之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应由不少于两名且不超过五十名股东共同出资设立。换言之,法律明确要求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不得低于两人。因此,上述股权转让方式显然无法实现。股东必须寻求将股权转予非现有股东的第三方,此举无疑提高了股权转让的复杂性,并可能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2、公司章程限制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尽管我国《公司法》第三十五条赋予股东在股东间转让股权的权利,并允许其向非股东转让股权,但第二十二条亦明确指出,股东有权在公司章程中设定关于股东转让出资的条件。因此,如前所述,在制定公司章程时,股东可以规定,股东向公司外部人士转让股权,必须获得全体股东的一致同意,此条件较法律规定的更为严格。3、在公司中,控制股东的操控或股东间的联合抵制可能导致股权转让面临困难。无论是内部转让还是对外转让,股东均可能遭遇重重阻碍。首先,若其他股东拒绝购买转让股东所持有的股份,内部转让即告失败。其次,在股东试图将股份转让给非股东时,其他股东可能会采取措施进行干预。这些措施主要包括:不召集股东大会,从而使得股权转让事宜无法进行表决,进而阻碍了股权转让法定程序的启动。二、股东在股权转让的同时提出的利润分配请求权的法律问题:1、股权转让所得与利润分配请求权之间的关系:股权转让所得是股东将自己所持有的在公司股权转让完成后,受让方支付的对价即为股权转让的代价。至于股东的利润分配请求权,依据《公司法》第四条之规定,股东作为出资人,依据其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享有作为所有者的资产收益权。这两种权利均属于股东的个人权益范畴,其共性在于,行使这些权利的前提是股东必须具备《公司法》所规定的股东资格。另外,若股东意欲将其股权转让给非公司股东的第三方,必须事先获得股东会的决议批准,方可进行股权转让。在法律关系层面,这两种权利分属于不同的法律范畴,彼此之间不存在法律上的冲突。本文所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在股东进行股权转让的同时,是否可以提出利润分配的请求,以及该请求应向何方提出。首先第一个问题,根据《公司法》第四条的规定,分配公司利润,是股东作为向公司出资的人所享有的资产受益的一项最基本的权利,也是股东向公司投资、参与经营的目的和动力所在。如果这一项权利得不到实现和保障,股东的法律地位和价值无疑也得不到体现。因此笔者认为,在公司成立之后至注销之前的任何时候,只要公司有可分配利润,股东均可以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行使利润分配请求权;第二个问题,股东应向谁提出?是向公司提出,还是向公司的其他股东提出?也就是说,假如股在东就其利润分配请求权向法院提起诉讼时,应将何者列为被告,现行《公司法》虽确立了股东依据出资比例享有公司利润分配的权利,并对分配程序及条件作出了一定规定,但对此问题并未作出明确界定。在司法实践中,已普遍形成共识,即此类纠纷发生时,应将公司作为被告。本文作者亦赞同此做法,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理由:首先,《公司法》第四条第二款明确指出,公司拥有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股东一旦将私人财产投入公司,该财产即转化为公司法人财产权,股东所期望或可分配的利润,依赖于公司资产的运作而产生;其次,《公司法》第三条指出,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在公司经营过程中,无论是利润与亏损、债权与债务,其承担主体均为公司;再次,《公司法》除第三十八条明确规定公司利润分配方案应由股东会作出决议外,第一百七十七条还规定了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先提取法定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此外,第一百九十五条对股东分配公司清算后剩余财产的条件亦有所规定。由此可见,股东可分配的利润与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紧密相关。2、股东实现利润分配请求权遇到的障碍:虽然《公司法》在第四条、第三十三条、第一百七十七条、第一百九十五条分别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有权按照其出资比例分配公司利润或剩余财产,但由于公司经营过程中的人为因素以及《公司法》本身的立法缺陷等原因,股东特别是小股东在请求分配公司利润时,仍然会遇到一些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公司控制股东利用其占有公司绝大部分股份的优势,不召开股东会,或者作出不予分配公司利润的股东会决议。而《公司法》虽然赋予股东请求分配利润的权利,却没有对发生这种情形时设置相应的救济办法和对有关当事人的制裁措施;第二,股东在了解公司实际财务状况方面面临困难,因此难以掌握公司是否盈利以及可分配利润的具体数额,更难以获取对其有利的证据。尽管《公司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股东有权查阅股东会会议记录及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并在第六章(公司财务、会计)中对股东查阅财务资料的权利和范围进行了规定,但该法并未明确指出股东在遭遇此类困难时应采取何种措施以维护自身权益。仅在第二百一十二条中提及,若公司向股东及社会公众提供虚假或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第三,如前所述,当股东在利润分配的请求权利得不到保障和实现而欲通过诉讼途径解决时,又将面临立案和举证等方面的困难。一是虽然在司法实践中已经形成此类纠纷应将公司列为被告的共识,但毕竟尚没有法律对此进行规范,而各地的法院之间、法官之间对同一个法律问题的意见及处理方法往往差距甚大,因此股东在起诉时因为当事人的确定问题而不能立案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二是股东举证方面的困难,由于股东难以行使自己查阅公司财务帐册的权利,因此他就无法向法院提供据以支持自己诉讼请求的有利证据。法院在这种情况下能否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对公司采取证据保全措施,或者委托审计、评估机构对公司进行财务审计?在查实公司确有可分配利润时,能否绕开公司召开股东会议并作出利润分配决议方案的法定程序直接判决公司向股东分配其应得的利润?三、存在上述障碍的原因:笔者认为,股东在转让股权以及主张公司分配利润所遇到的上述障碍,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公司经营管理混乱,没有按照《公司法》第一条所要求的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的,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也没有按照《公司法》所设立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公司管理、决策、监督机制;2、大股东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地位,为所欲为,无视小股东的利益和诉求。而《公司法》也缺乏对大股东的制约和对小股东的保护措施;3、《公司法》本身的立法缺陷。一是有些法律概念过于笼统,缺乏操作性,例如《公司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股东名册”,其法律地位如何、记载或者不记载的法律效力及其引起的法律责任由谁承担、如何承担?在《公司法》里均找不到答案;二是《公司法》对股东转让股权和分配利润,只规定了权利,而没有规定当这种权利无法实现时的法律救济措施;三是当这种纠纷被诉诸法院时,当事人的确定、举证责任等诉讼中的法律问题,《公司法》也缺乏相应的规定或指引。当前,国家立法机构正着手修订《公司法》,并已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意见。法律界对此次《公司法》修订表现出积极态度,提出了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众多法律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文作者提出这些问题,意在引发更深入的讨论和思考。特别期望新的《公司法》能够在构建更为完善的公司治理架构、确立公司组织与股东之间责权利的有机联系机制、完善公司相关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及其法律责任、以及提高公司法律纠纷的可诉性等方面,实现进一步的完善与规范化。如此,新的《公司法》将真正成为指导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指南,并成为保护公司、股东及债权人合法权益的有力工具。14、问:什么是股权转让?答:股权转让概述股权转让是指公司股东依法将自己的股份让渡给他人,使他人成为公司股东的民事法律行为。股权转让是股东行使股权经常而普遍的方式,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有权通过法定方式转让其全部出资或者部分出资。股权自由转让机制,乃现代企业制度中极为成功的体现之一。近年来,伴随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构建,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公司法的贯彻执行,股权转让已演变为公司筹集资本、产权流动重组、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途径。由此产生的争议在公司诉讼案件中极为普遍,其中股权转让合同的法律效力成为审理此类案件的难点。股权转让协议乃当事人以转让股权为目的所订立的契约,其中包含出让方交付股权并收取相应价金,以及受让方支付价金以取得股权的明确意思表示。股权转让行为涉及物权的转移,一旦股权转让完成,原股东基于其股东地位所享有或承担的对公司的一切权利与义务均随之转移至受让人,受让人即成为公司的新股东,并取得相应的股东权利。依据《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之规定,股权转让合同自其成立之时起即具有法律效力。股权转让合同的生效并不自动等同于股权转让的生效。股权转让合同的生效涉及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法律约束力,而股权转让的生效则关乎股权何时发生转移,即受让方何时取得股东身份。因此,必须重视股权转让协议签订后的适当履行问题。在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股权转让、并购、资产置换等股权转让实施程序中,转让方的主要义务在于向受让方转移股权,而受让方的主要义务则是依照约定向转让方支付股权转让款项。关键在于如何确保股权的有效转移。对于有限责任公司来说,新《公司法》第33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应当置备股东名册,记载下列事项: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住所;股东的出资额;____________。出资证明书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股东名册所载之股东,有权依据该名册主张其股东权利。公司有责任将股东的姓名或名称及其出资额向公司登记机关进行登记;若登记事项发生变更,必须及时办理相应的变更登记手续。未经登记或变更登记之事项,不得用以对抗善意第三人。《公司登记管理条例》(2005年修订版)第三十二条明确指出,公司若需变更其实收资本,必须提交由依法成立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文件,并且须依照公司章程所规定的出资时间及方式完成出资缴纳。公司应在全额缴纳出资或股款后的三十日内,向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在有限责任公司中,即便受让人已经签订了股权转让合同,并且该合同已经生效,但在公司尚未完成股东名册的变更登记程序之前,不能认定其已获得股东资格。只有当公司股东名册变更并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后,新旧股东的更替才在法律上真正完成,并具有了法律认可的公示效力。至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转让情况,则有所区别。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转让合同一旦生效,受让人即取得公司股权。当涉及记名股东时,必须通知公司以办理股东名册的登记变更手续。需要明确指出,上述登记变更程序具有公示效力或对抗效力,是受让人维护自身权益、对抗公司或第三方最有力的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务必对此给予充分重视,切不可因手续的繁琐而疏忽,以免留下潜在的风险。在进行股权转让时,还应当注意法律对转让主体、内容、程序上的一些规制。如新《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公司公开发行股份前已发行的股份,自公司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须向公司申报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及其变动情况。在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股份总数的25%;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所持股份。上述人员离职后半年内,亦不得转让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公司章程可对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转让所持股份设定其他限制性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若公司章程对股东转让股权或股份设有特别限制与要求,股东在订立股权转让合同时,必须遵守这些规定。程序上,新《公司法》第72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欲将其股权转予非股东,须得其他股东过半数之同意。股东应以书面形式通知其他股东,征询其对股权转让事宜之同意。若其他股东自收到书面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未作答复,则视同已同意股权转让。若半数以上之其他股东反对股权转让,反对之股东应购买该股权;若不购买,则视为已同意股权转让。经股东同意之股权转让,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享有优先购买权。若两位或以上股东欲行使优先购买权,则应通过协商确定各自之购买比例;协商不成时,则依各自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公司章程如对股权转让有特别规定,应遵循公司章程之规定。股权转让涉及诸多法律层面之考量,故在进行股权转让之前,建议征询公司法领域之专业人士意见,并应谨慎处理。股权转让模式的好处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1、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当机构持股比例达到发行在外股份的30%时,必须发出收购要约。然而,由于中国证监会对此类收购方式持鼓励态度,并对其强制收购要约义务予以豁免,因此可以在不承担全面收购义务的情况下,轻易持有上市公司30%以上的股权,这显著降低了收购成本。2、在我国,同股不同价的现象存在,国家股和法人股的股价低于流通市场价格,这使得并购成本相对较低;通过协议收购非流通的公众股,不仅可以实现并购目的,还可以获得由此产生的“价格租金”。股权转让与资产转让的区别在于,股权转让协议是当事人以转让股权为目的而达成的协议,涉及出让方交付股权并收取价金,以及受让方支付价金以获得股权的意愿表达。股权转让属于物权变动行为,一旦股权转让完成,股东基于其股东地位所享有的权利义务关系将全部同时移转给受让人,受让人因此成为公司的新股东,并取得股东权利。资产转让则是指针对特定部分资产或全部资产的转让行为,仅涉及财产上的处分。15、问:公司股权转让怎么做,需要注意什么?能否把股权转让给责任股份公司或自然人独资公司。答:两类。首先,股权受让人可能以出让人存在欺诈行为为由,请求撤销股权转让合同或确认其无效;其次,公司债权人若发现注册资金未实际到位,可能会要求出让人和受让人共同承担公司债务。通常情况下,前一种纠纷会因后一种纠纷的出现而被触发。在处理此类纠纷时,对于股权转让合同的法律效力,不能一概而论地认定为无效。16、问:什么是私募股权投资?答:PrivateEquity(简称“PE”)也就是私募股权投资,从投资方式角度看,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对私有企业,即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在交易实施过程中附带考虑了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广义的PE为涵盖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前各阶段的权益投资,即对处于种子期、初创期、发展期、扩展期、成熟期和Pre-IPO各个时期企业所进行的投资,相关资本按照投资阶段可划分为创业投资(VentureCapital)、发展资本(developmentcapital)、并购基金(buyout/buyinfund)、夹层资本(MezzanineCapital)、重振资本(turnaround),Pre-IPO资本(如bridgefinance),以及其他如上市后私募投资(privateinvestmentinpublicequity,即PIPE)、不良债权distresseddebt和不动产投资(reaAestate)等等。狭义的私募股权投资主要涉及对已具备一定规模且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的投资,尤其指创业投资后期阶段的私募股权部分。在这一领域中,以并购基金和夹层资本为主的投资占据了资金规模的绝大部分。在中国,私募股权投资主要指此类投资活动。私募股权投资在中文中有多种翻译形式,包括私募股权投资、私募资本投资、产业投资基金、股权私募融资、直接股权投资等。这些翻译名称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私募股权投资的特征。●对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因流动性差被视为长期投资,所以投资者会要求高于公开市场的回报●没有上市交易,所以没有现成的市场供非上市公司的股权出让方与购买方直接达成交易。而持币待投的投资者和需要投资的企业必须依靠个人关系、行业协会或中介机构来寻找对方●资金来源广泛,如富有的个人、风险基金、杠杆收购基金、战略投资者、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投资回报的方式主要包括三种:公开上市发行、出售或并购、以及公司资本结构的重组。对于寻求资金的企业而言,私募股权融资不仅具有投资期限较长、资本金增加等优势,还可能为企业带来管理、技术、市场以及其他专业技能方面的提升。若投资者为知名大型企业或著名金融机构,其声誉和资源在企业未来上市时,有助于提升股价及改善二级市场的表现。其次,相较于波动性大且难以预测的公开市场,股权投资资本市场提供了一个更为稳定的融资渠道。第三,私募股权融资过程中,企业能够保持对竞争对手的保密性,因为信息披露仅限于投资者,无需像上市那样公开,这一点至关重要。企业可以选择金融投资者或战略投资者进行合作,但企业应该了解金融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的特点和利弊,以及他们对投资对象的不同要求,并结合自身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投资者。战略投资者通常指与引资企业处于同一或相关行业的企业。当引资企业意图在降低财务风险的同时,寻求投资者在公司管理或技术方面的支持,往往倾向于选择战略投资者。此举有助于提升公司的信用等级和行业地位,同时能够获得技术、产品、上下游业务或其他方面的互补,进而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盈利增长潜力。当企业未来面临进一步的资金需求时,战略投资者有能力提供额外的资金支持。相较于金融投资者,战略投资者的投资期限往往更为持久。这是因为战略投资者所进行的股权投资必须与其整体发展战略相契合,其考量是基于生产、成本、市场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而不仅仅局限于短期的财务收益。例如,近年来,众多跨国企业之所以在中国进行产业投资,是由于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丰富的研究资源以及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因此,战略投资者往往要求在公司中拥有更多的控制权,并在董事会中占据较大比例,以便更深入地参与管理。这可能会导致合作双方在管理层面和企业文化融合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引资企业需警惕的一个风险是,战略投资者可能转变为潜在的竞争对手。若一家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多家企业,并根据其总部的全局战略来调整产品和市场布局,或建立独立的全资企业,这可能与引资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发生冲突。此外,战略投资者可能在投资协议中设定“优先购买权”条款,即在公司股权出售时,投资方有权优先于其他股东购买即将转让的股份,以及其他保护其投资利益的条款。因此,引资企业必须深入了解投资方的真实意图,并运用谈判策略以确保有利于自身长期发展的条件。金融投资者,通常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尽管他们未必是行业内的专家,但某些投资基金却拥有行业倾向性,并且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和资源。金融投资者与战略投资者在对所投资企业的三个主要方面存在不同要求:对公司的控制权、投资回报的重要性(相对于市场份额等其他长期战略的考量)、以及退出策略(包括时间长度和方式)。多数情况下,金融投资者仅提供资金支持,并在董事会层面参与企业的重大战略决策,而不直接参与企业的日常管理和运营,因此不太可能成为潜在的竞争对手。一旦完成投资,金融投资者对资金的控制力较弱,因此选择管理良好、成长潜力大、拥有值得信赖管理团队的投资对象至关重要。在中国,许多外国投资基金倾向于在合资企业中委派财务总监,以确保对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的掌握。金融投资者关注的是投资的中短期(通常为3至5年)回报,并以上市作为主要的退出机制。这是因为只有通过上市,他们管理的资金才能保持流动性。因此,在选择投资对象时,他们会评估企业在未来3至5年内的业绩是否能够满足上市要求,以及其股权结构是否适合在某个特定市场上市。他们在金融领域的经验和网络资源也将有助于公司未来的上市进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种类-在中国投资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四种:一是专门的独立投资基金,拥有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二是大型的多元化金融机构下设的投资基金。这两种基金具有信托性质,他们的投资者包括养老基金、大学和机构、富有的个人、保险公司等。有趣的是,美国投资者偏好第一种独立投资基金,认为他们的投资决策更独立,而第二种基金可能受母公司的干扰;而欧洲投资者更喜欢第二种基金,认为这类基金因母公司的良好信誉和充足资本而更安全。三是关于中外合资产业投资基金的法规今年出台后,一些新成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四是大型企业的投资基金,这种基金的投资服务于其集团的发展战略和投资组合,资金来源于集团内部。资金来源的不同会影响投资基金的结构和管理风格,这是因为不同的资金要求不同的投资目的和战略,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也不同。投资运作流程:项目选择和可行性核查-由于私募股权投资期限长、流动性低,投资者为了控制风险通常对投资对象提出以下要求:●优质的管理,对不参与企业管理的金融投资者来说尤其重要。●至少有2至3年的经营记录、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和潜在的成长性、并有令人信服的发展战略计划。投资者关心盈利的“增长”。高增长才有高回报,因此对企业的发展计划特别关心。●行业和企业规模(如销售额)的要求。投资者对行业和规模的侧重各有不同,金融投资者会从投资组合分散风险的角度来考察一项投资对其投资组合的意义。多数私募股权投资者不会投资房地产等高风险的行业和他们不了解的行业。●估值和预期投资回报的要求。由于不像在公开市场那么容易退出,私募股权投资者对预期投资回报的要求比较高,至少高于投资于其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回报率,而且期望对中国等新兴市场的投资有“中国风险溢价”。要求25-30%的投资回报率是很常见的。●3-7年后上市的可能性,这是主要的退出机制。另外,投资者还要进行法律方面的调查,了解企业是否涉及纠纷或诉讼、土地和房产的产权是否完整、商标专利权的期限等问题。很多引资企业是新兴企业,经常存在一些法律问题,双方在项目考查过程中会逐步清理并解决这些问题。在投资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双方需达成共识并签署相应的法律文件。该过程涉及对投资方案的全面规划,包括但不限于资产估值、定价、董事会成员的配置、否决权的设定、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退出机制的构建以及合同条款的拟定和提交至投资委员会以供审批。鉴于投资方与筹资方在目标和利益上存在差异,加之税收策略的不同考量,双方在估值和合同条款的谈判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分歧。解决这些分歧需要高度的专业技术能力,因此,除了必要的谈判技巧外,还需借助会计师和律师的专业知识与经验。退出策略是投资者在开始筛选企业时就十分注意的因素,包括上市、出让、股票回购、卖出期权等方式,其中上市是投资回报最高的退出方式,上市的收益来源是企业的盈利和资本利得。由于国内股票市场规模较小、上市周期长、难度大,很多外资基金都会在海外注册一家公司来控股合资公司,以便将来以海外注册的公司作为主体在海外上市。监管统计显示,只有20%的私募股权投资项目能带给投资者丰厚的回报,其余的要么亏损、要么持平。所以投资者一般不会一次性注入所有投资,而是采取的分期投入方式,每次投资以企业达到事先设定的目标为前提。实施积极有效的监管是降低投资风险的必要手段,但需要人力和财力的投入,会增加投资者的成本,因此不同的基金会决定恰当的监管程度,包括采取有效的报告制度和监控制度、参与重大决策、进行战略指导等。投资者还会利用其网络和渠道帮助合资公司进入新市场、寻找战略伙伴以发挥协同效应、降低成本等方式来提高收益。另外,为满足引资企业未来公开发行或国际并购的要求,投资者会帮其建立合适的管理体系和法律构架。在国际金融投资领域,投资者通常选择以优先股或可转换债券的形式进行投资,以确保通过事先约定的固定股息获得最低限度的投资收益。此外,在企业清算过程中,他们享有优先于普通股股东的资产分配权。然而,在中国,由于《公司法》尚未明确界定优先股的法律地位,投资者无法利用优先股进行投资。国外私募股权融资的常规条款还包括卖出选择权和转股条款。卖出选择权规定,若被投资企业在约定的时间内未能上市,必须按照事先商定的价格回购投资者所持有的股权份额,否则投资者将拥有出售公司的权利,这促使企业管理层为实现上市目标而加倍努力。转股条款则允许投资者在公司上市时,将持有的优先股按照既定比例转换为普通股。私募股权(PE)的主要特征如下所述:1.在资金募集上,主要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机构投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