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5月模拟预测文综历史试题-高中(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5月模拟预测文综历史试题-高中(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5月模拟预测文综历史试题-高中(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5月模拟预测文综历史试题-高中(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5月模拟预测文综历史试题-高中(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3绝密★启用前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5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本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时期,燕国凭借地理环境的优势因地制宜,或植五谷、果蔬、桑麻,或畜牧、渔猎等,推进农业的多样化经营。燕国此举()A.促使土地制度发生变动 B.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思想C.破坏了其农业生态环境 D.得益于生产技术的进步〖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逐渐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得以大力提升,这推动了燕国农业多样化经营,D项正确。材料强调农业的经营模式,无法说明土地制度变动,排除A项;从材料看不出“抑商”,排除B项;燕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并未破坏农业生态环境,排除C项。故选D项。2.与《史记•天官书》相比,东汉《汉书•天文志》内容更为丰富:除了各星名称、方位外,还记载了诸如秦二世“残骨肉、戮将相”,汉高祖、汉文帝驾崩,汉武帝废陈皇后,窦太后去世等重大政治事件,星象预警也更为详细。这一变化反映出()A.主流思想影响加深 B.观测技术有所进步C.政治局势不断恶化 D.社会经济日益繁荣〖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汉时期中国。汉武帝以后,董仲舒新儒学思想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思想,董仲舒主张“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认为人类社会的治乱兴衰状况会影响天道的运行。东汉时期,新儒学进一步发展,并出现谶纬之学,《汉书•天文志》明显受此影响,A项正确;材料信息不涉及天文观测技术问题,排除B项;《汉书》与《史记》记载的差异,与政治局势恶化、社会经济繁荣没有直接关联,排除C、D项。故选A项。3.宋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任用当地土酋为地方长官,但不许土酋自置职名,凡土酋自置的名号,宋朝一律不予承认,须中央任命方可,如“夔州路降蛮首领皆自置职名,请因而命之,上不许”。这一措施()A.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政策特征 B.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社会治理C.基本稳定了宋代政权环境 D.推动了宋朝疆域的巩固与拓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由材料可知,宋代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加强管理,这一举措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社会治理,B项正确;因俗而治是指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传统,不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由当地部落首领自主管理本族群内部事务,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仅材料中举措难以稳定宋代政权环境,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宋代对已有统治区域的管理,未涉及疆域拓展,排除D项。故选B项。4.下面为清代不同时期汉口会馆空间分布情况。这一变化表明清代汉口地区()图1顺治至雍正年间会馆分布密度图2道光年间会馆分布密度A.区域经济得到发展 B.经济呈半殖民地化特征C.贸易网络日渐形成 D.孕育着政治变革的因素〖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顺治至雍正年间汉口地区的会馆呈点状分布,道光年间会馆逐渐增多,分布范围扩大,已经开始连点成片,这表明汉口经济得到一定发展,A项正确;会馆是国内商帮的活动场所,与经济半殖民地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汉口地区的贸易情况,不能说明汉口贸易网络日渐形成,排除C项;会馆数量增多未必一定孕育了政治变革的因素,“孕育着政治变革的因素”的说法材料依据不足,排除D项。故选A项。5.清代江西是给朝廷解送漕粮的大省之一,1853年因“逆匪窜扰,运道梗塞”,不得不停办漕运而改征银两。1864年,清政府试图“筹复河运”,但江西漕粮“仍有难以起运本色之势”。由此可见()A.赋税开启了征银新模式 B.农民战争造成粮食危机C.政局变动影响赋税征收 D.晚清漕粮运输地位下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漕粮是我国古代由东南地区漕运京师的税粮,对封建政府意义重大,作为漕运大省的江西,太平天国时期(1851—1864年)由于战乱,漕运被迫停办,并且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清朝的政治和权力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地方官僚集团逐渐崛起,漕粮征运难有起色,C项正确;赋税征银在明代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时已经出现,不算新模式,排除A项;材料中只涉及赋税交纳方式的变化,不涉及全国粮食生产与供应问题,排除B项;材料仅提到江西,没有提到其他地区,D项材料依据不足,排除D项。故选C项。6.1918年11月下旬,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院组织学生组建临时通俗讲演团,开展讲演活动,讲演团讲演主题有《欧战之结局》《大中华之国运》《世界和平之幸福》《协约胜利之公理》《今后之中华国民》《青年团之预告》《劝用国货》等。这次讲演活动()A.折射出民族工业迎来新机遇 B.说明反帝运动正在酝酿C.表明关注时事成为国人共识 D.有助于国民思想的解放〖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8年(中国)。由材料可知,一战结束之初,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院组织学生开展讲演活动,发表各自关于时事的看法,这有助于国民思想的解放,D项正确。一战结束后,民族工业面临诸多挑战,且材料未涉及民族工业发展环境问题,排除A项;此时一战刚结束,大部分国人对帝国主义仍抱有幻想,对西方宣扬的“公理战胜强权”充满期待,排除B项;“成为国人共识”夸大其词,排除C项。故选D项。7.下面是解放战争时期流传的一首民谣,这反映出当时()如今什么都涨价,只有法币顶尴尬,一斤小票两千块,好像叫卖黄泥巴。如今什么都稀奇,只有法币不稀奇,要是掉在马路上,懒得弯腰去拾起。A.币制统一提上日程 B.解放区经济处境艰难C.法币已丧失购买力 D.国民党统治危机加深〖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由材料中“解放战争时期”“涨价”“法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描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滥发纸币,导致法币贬值,通货膨胀严重的现象,反映出国民党统治危机加剧,D项正确;1935年,国民党政府开始实行法币改革,统一货币发行权,统一使用法币,并且币制统一并非解决通胀的有效措施,排除A项;解放区属于统治区域,排除B项;法币贬值说明法币购买力减弱,但不能等同于法币丧失购买力,排除C项。故选D项。8.1954年,上海私营厂商制造现代化的工作母机或高速度、大马力的内燃机时,会遇到困难。政府布置的任务如车床、液压磨床等产品,各厂无法承担。部分规模小、设备差的工厂,看到大型厂任务正常,拟自行合并,以争取业务。这反映出当时()A.国民经济恢复阻力重重 B.投机资本死灰复燃C.生产关系调整势在必行 D.计划经济成效初显〖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4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一五”计划时期,私营经济无法满足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需要,而调整生产关系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则可以引导国民经济发展,C项正确;到1952年底,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排除A项;材料中涉及的私营工厂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投机资本,排除B项;私营厂商之间的合作不属于计划经济范畴,排除D项。故选C项。9.某学者写道,尽管伽利略、牛顿和欧拉这些科学家的名字为大家所熟知,但是我们很容易忽略,他们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在研究弹道抛物线、解决偏离问题、提高炮弹的精确度。他们使战争武器变得更加强大、更加可靠。据此可知,科学革命()A.契合思想解放的时代要求 B.源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C.符合近代西方崛起的需要 D.确立了实验推理研究方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科学革命与近代西方热兵器时代下战争需要密切相关,符合近代西方崛起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表明科学革命符合近代西方崛起的需要,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工业革命开展后,工业资本主义有所发展,排除B项;材料表明科学革命符合近代西方崛起的需要,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0.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革命的年代:1789—1848》中写道:使劳工运动凝聚的力量是饥饿、悲惨、仇恨和希望,这些足以使他们奋起抗争,但未臻成熟则使他们的起义沦为社会秩序的暂时危机。这一论断主要()A.揭示工人运动失败的必然性 B.强调组织和科学理论指导的重要性C.指明劳工斗争方式的缺陷性 D.谴责无产阶级对社会秩序的破坏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根据材料可知,题干涉及的是欧洲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工人运动,霍布斯鲍姆指出当时工人运动未臻成熟导致运动失败,即工人缺乏组织和科学理论指导,导致了运动的失败,因此材料论断主要强调了组织合作和理论觉醒的重要性,B项正确;材料强调工人运动缺乏指导和组织性,并未揭示工人运动失败的必然性,排除A项;材料并不是强调劳工斗争方式的缺陷性,与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谴责无产阶级对社会秩序的破坏性,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1.有学者研究:1946年斯大林的选举演说中,“攘外”是假,“安内”是真,“攘外”是为了“安内”;而当时,美国驻苏联使馆代办乔治•凯南的“长电报”以及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与正处在上升趋势的美国右翼势力的心态十分吻合。该学者意在强调()A.美对苏发动冷战存在着认知误区 B.战后苏联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C.意识形态差异导致两大阵营对峙 D.英国传统的大陆均势政策破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苏联。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学者认为,二战后苏联急于恢复国内经济,并无激化美苏矛盾的意图,而凯南的报告、丘吉尔的演说有意夸大苏联的威胁,导致美国发动冷战,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意识形态只是导致两大阵营对峙的部分原因,这并不是该学者强调的主旨,排除C项;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针对的是欧洲大陆,英美联合对付苏联不属于大陆均势政策的范畴,排除D项。故选A项。12.近年以来,拉美国家的政治生态加快演变,围绕发展道路和治理模式开展新的探索。为应对共同挑战,拉美一体化重现上升势头。在国际舞台上,围绕重大国际事件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拉美各国联动协作,发出响亮自主的“拉美声音”。这反映出()A.拉美民族国家认同深化 B.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C.“南北”矛盾与冲突加剧 D.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洲。据材料内容可知,拉美各国联动协作,在国际舞台发出响亮自主的“拉美声音”,说明拉美国家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反映出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B项正确;材料指向拉美地区的国际合作,与民族国家认同无关,排除A项;拉美走向联合属于拉美国家围绕发展道路和治理模式开展新探索的结果,而非“南北”矛盾与冲突加剧的产物,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一)必考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89年英国议会宣布:“立法机关及其制定法律的权力源自‘人民’。”20世纪以来,“人民”一词成为英国政治话语的重要内容。1940年英军敦刻尔克撤退后,“人民战争”这一话语在英国官方和民间的社会宣传中被不断提及。当时丘吉尔呼吁:“这不是部落酋长、王子、封建王朝或国家实现其野心的战争,这是一场关系国家事业的、人民的战争。”《百万同胞》等战时影片,也生动刻画了“人民战争”的场景。莱斯特郡牧师加农•赖特指出自私自利与“人民战争”精神相对立。在1945年大选中,工党领导人艾德礼表示,要让这个国家对每一个人都公平,要让失业者、生病者、年长者以及贫穷者都能得到照顾。这个国家,要在乎他们,最终艾德礼竞选成功。对“人民战争”话语的接受和推崇也延续到战后初期英国的社会转型中。——摘编自莫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人民战争”话语的生成、传播及其影响》材料二过去土地革命战争时代的中国红军,以弱小的军力而常打胜仗,得力于组织起来和武装起来了的民众是非常之大的。只有坚决地广泛地发动全体的民众,方能在战争的一切需要上给以无穷无尽的供给。军队须和民众打成一片,使军队在民众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军队,这个军队便无敌于天下,个把日本帝国主义是不够打的。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四亿五千万的中国人占了全人类的四分之一,如果能够一齐努力,打倒了日本帝国主义,创造了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对于争取全世界永久和平的贡献,无疑地是非常伟大的。——摘编自毛泽东《论持久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人民战争”话语产生并流行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特点。(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两种人民战争思想(话语)在二战后的不同影响。〖答案〗(1)原因:英国民主传统的影响;二战中英国面临法西斯军队的入侵;领袖人物的呼吁;国内文艺界、宗教界的宣传。(2)特点:根植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重视基层武装力量;是倡导的持久抗战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的全面抗战路线;将抗战与建国紧密关联。(3)英国:促进了二战后英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二战后英国的政治改革;推动了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中国: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发扬光大,成为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也为争取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塑造了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意识形态。〖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现代英国。根据材料一“立法机关及其制定法律的权力源自‘人民’”得出英国民主传统的影响。“1940年英军敦刻尔克撤退后,‘人民战争’这一话语在英国官方和民间的社会宣传中被不断提及”得出二战中英国面临法西斯军队的入侵。“丘吉尔呼吁”可得出领袖人物的呼吁。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国内文艺界、宗教界的宣传等。(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需要将所学主干知识进行迁移,分别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持久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相呼应。根据材料“得力于组织起来和武装起来了的民众是非常之大的”得出根植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重视基层武装力量。根据材料“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得出是倡导的持久抗战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的全面抗战路线。根据材料“如果能够一齐努力,打倒了日本帝国主义,创造了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对于争取全世界永久和平的贡献,无疑地是非常伟大的”得出将抗战与建国紧密关联。(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现代英国和中国。要按英国、中国两国分别阐述,根据材料中有关信息,分别结合两国二战后具体国情作答,根据所学知识得出英国:促进了二战后英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二战后英国的政治改革;推动了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中国: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发扬光大,成为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也为争取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塑造了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意识形态。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关于中国古代的基层社会治理方式有两种观点。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古代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社会,国家对基层社会进行绝对控制,事无大小,无事不管。另一种观点强调“乡村自治”,即中国自秦置郡县以来的2000多年里,国家最低管理层级只能达到县级,县以下的农村基层由乡绅阶层进行自发管理,政府并不直接控制农民。——据高寿仙《“官不下县”还是“权不下县”?》等整理选择材料中其中一个观点,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释。(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答案〗示例1观点: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对基层社会形成了绝对控制。阐释:秦朝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并延续了两千余年。在政治上,国家建立了如郡县制、州县制等地方行政制度,对基层社会的行政事务进行管理;在社会治理上,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定期进行人口调查,掌握人口变动情况;在经济上,国家通过土地分配,以及均田制、租庸调制等赋税征调,对基层社会的经济运行进行了解和掌握;在思想上,国家通过儒家思想的下沉,对基层社会的宗族等组织进行渗透,引导其顺应主流意识形态。总之,在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方面,中国古代国家形成了对基层社会的绝对控制。示例2观点: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是一种“乡村自治”。阐释:秦朝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并延续了两千余年。在政治上,国家尽管建立了郡县制,但国家正式任命的官僚只能到县一级,县以下的乡里制、里甲制主要是民间组织,由民间自发管理;在经济上,国家实行的均田制、租庸调制等各项土地和赋税制度,通过民间组织进行落实。在思想上,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需要依靠民间宗族伦理才能对基层社会施加影响。相对于国家的法律,民间的伦理在调节基层纠纷中发挥的作用更大。总之,在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方面,基层社会都有一定的“自治”色彩。〖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题意要求,选择材料中其中一个观点,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释。如选择第一种观点,材料中第一种观点强调中国古代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阐释该观点时需要从封建国家加强基层社会控制的措施着手,结合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相关史实予以论述。如选择第二种观点,第二种观点强调实际基层治理过程中,封建国家和地方政府客观上难以直接有效进行基层控制,阐释时需要突出强调基层社会自治力量如何配合和支持国家权力,助力国家的社会治理等等。(二)选考题: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学徒制,是在生产现场培训技术工人的一种培训制度。在“振兴实业”的口号下,清末从中央到地方办起了一大批官管的工艺局、所、厂。其任务是讲求制造,提倡工艺,一面工作,一面授徒。许多地方设立工艺所、厂,请工师,收艺徒,发展本地手工业。一些工艺局和工艺传习所招募大批失业人员,并对传统的学徒制进行了改革,学徒期从几个月到几年。工艺局、所的工种设置,一般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既有技术简单的,也有技术比较复杂的。此外,对学徒培训的内容也进行了重大改革,即在坚持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前提下,兼采西法,授以普通教育。——摘编自栾炳文《清末工艺局对学徒制的改革》(1)根据材料,归纳清末学徒制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学徒制改革的意义。〖答案〗(1)政府主导;设立专门培训机构;工作授徒相结合;学徒年限设置灵活;工种设置多样;培训内容务实。(2)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有利于振兴实业;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失业问题,利于社会稳定;增强了对外竞争的实力;对后世有一定借鉴意义。〖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清末从中央到地方办起了一大批官管的工艺局、所、厂”得出政府主导;设立专门培训机构。根据材料“提倡工艺,一面工作,一面授徒”得出工作授徒相结合。根据材料“学徒期从几个月到几年。工艺局、所的工种设置,一般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得出学徒年限设置灵活;工种设置多样。根据材料“即在坚持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前提下,兼采西法,授以普通教育”得出培训内容务实。(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培养技术人才、振兴实业、增强对外竞争力等方面回答。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20世纪20年代以后,意大利不断增加其在也门地区的经济渗透。对将非洲作为势力范围的英国而言,意大利的行动具有威胁性。1937年8月下旬以来,英国政府频频收到关于意大利在曼德海峡附近逐渐增多的反英活动的“未经证实的流言”,认为这是“意大利准备向红海东南沿海扩张、实现控制曼德海峡目的”的证据。英国首相张伯伦希望同意大利重新进行协商。1938年4月16日,两国正式签订了《复活节协议》。英国认可意大利对大、小哈尼什群岛等岛屿的实际控制权,还承认意大利在意埃战争之后建立的“东非帝国”。作为交换,意大利政府对英国在哈德拉毛的扩张不再提出异议,承诺放弃通过经济渗透的方式谋取在也门的政治特权。这样的协定依然不能解决英意两国战略目标之间的根本矛盾,意大利只能等待战争的爆发以便有机会去挑战英国在该地区的优势地位。——摘编自王波《英国与意大利对曼德海峡的争夺及其影响(1914—1938》(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政府积极签署《复活节协议》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复活节协议》的影响。〖答案〗(1)意大利在也门进行经济渗透;国际局势紧张;绥靖主义盛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维护英国国家利益的需要。(2)协调了双方利益,暂时缓和了英意两国在非洲地区的矛盾;刺激了意大利的扩张欲望;对战后曼德海峡周边岛屿、海域的归属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非洲战场战争爆发埋下祸根。〖解析〗1题】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意大利。关于英国政府积极签署《复活节协议》的原因,根据材料“意大利不断增加其在也门地区的经济渗透”可知,意大利在也门进行经济渗透;“对将非洲作为势力范围的英国而言,意大利的行动具有威胁性”可知,维护英国国家利益的需要;据材料“意大利准备向红海东南沿海扩张、实现控制曼德海峡目的”可知,国际局势紧张;据材料“英国认可意大利对大、小哈尼什群岛等岛屿的实际控制权,还承认意大利在意埃战争之后建立的‘东非帝国’。”可知,绥靖主义盛行;据所学可知,20世纪30年代世界上主要国家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2题】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意大利。关于《复活节协议》的影响,根据材料“协定依然不能解决英意两国战略目标之间的根本矛盾,意大利只能等待战争的爆发以便有机会去挑战英国在该地区的优势地位”可知,协调了双方利益,暂时缓和了英意两国在非洲地区的矛盾;刺激了意大利的扩张欲望;据所学可知,《复活节协议》是在意大利准备向红海东南沿海扩张、控制曼德海峡背景下签署的,《复活节协议》对于战后曼德海峡周边岛屿、海域的归属产生了深远影响;《复活节协议》只是暂时调整了英意之间的矛盾,利益分配不均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非洲战场战争爆发埋下祸根。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王世贞(1526——1590),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提出“博古通今”的史学思想,强调史学的经世作用,倡导“六经皆史”,反对理学奉《六经》为神圣经典,以繁文注训拘守不改的做法。该主张打破了对儒家经典的迷信,对李贽等人的治学思想产生深刻影响。王世贞认为,“史之大纲在不虚美、不隐恶”;符合信史的要求,才能起到鉴戒惩劝的作用,故力主据事直书,反对曲笔讳饰。王世贞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是实事求是的,如客观指出“秦始之恶极矣!然其创制立法可纪也”。明代国史不立,实录不实,野史空前兴盛。针对这一现状,王世贞将史料分成国史、野史、家史三大类:“国史人恣而善蔽真,其叙章典、述文献,不可废也;野史人臆而善失真,其征是非、削讳忌,不可废也;家史人谀而善溢真,其赞宗阀、表官绩,不可废也。”——摘编自鲍永军《王世贞的史学思想》(1)根据材料,概括王世贞治史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世贞治史主张的意义。〖答案〗(1)博古通今;六经皆史;经世致用;实事求是;国史、野史和家史各具特色,均有价值。(2)丰富了传统史学的内涵;推进了史学理论的发展;对明清之际的新思想产生一定影响;推动了后世史学的发展。〖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王世贞的治史主张根据“ 王世贞提出博‘博古通今’的史学思想,强调史学的经世作用,倡导‘六经皆史’,反对理学奉《六经》为神圣经典,以繁文注训拘守不改的做法”得出博古通今;六经皆史;经世致用;实事求是;根据“ 明代国史不立,实录不实,野史空前兴盛。针对这一现状,王世贞将史料分成国史、野史、家史三大类”得出国史、野史和家史各具特色,均有价值。【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强调史学的经世作用,倡导‘六经皆史’”可知是丰富了传统史学的内涵,“打破了对儒家经典的迷信;结合所学可知,王世贞的治史主张对明清之际的新思想产生一定影响;推动了后世史学的发展。绝密★启用前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5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本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时期,燕国凭借地理环境的优势因地制宜,或植五谷、果蔬、桑麻,或畜牧、渔猎等,推进农业的多样化经营。燕国此举()A.促使土地制度发生变动 B.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思想C.破坏了其农业生态环境 D.得益于生产技术的进步〖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逐渐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得以大力提升,这推动了燕国农业多样化经营,D项正确。材料强调农业的经营模式,无法说明土地制度变动,排除A项;从材料看不出“抑商”,排除B项;燕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并未破坏农业生态环境,排除C项。故选D项。2.与《史记•天官书》相比,东汉《汉书•天文志》内容更为丰富:除了各星名称、方位外,还记载了诸如秦二世“残骨肉、戮将相”,汉高祖、汉文帝驾崩,汉武帝废陈皇后,窦太后去世等重大政治事件,星象预警也更为详细。这一变化反映出()A.主流思想影响加深 B.观测技术有所进步C.政治局势不断恶化 D.社会经济日益繁荣〖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汉时期中国。汉武帝以后,董仲舒新儒学思想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思想,董仲舒主张“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认为人类社会的治乱兴衰状况会影响天道的运行。东汉时期,新儒学进一步发展,并出现谶纬之学,《汉书•天文志》明显受此影响,A项正确;材料信息不涉及天文观测技术问题,排除B项;《汉书》与《史记》记载的差异,与政治局势恶化、社会经济繁荣没有直接关联,排除C、D项。故选A项。3.宋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任用当地土酋为地方长官,但不许土酋自置职名,凡土酋自置的名号,宋朝一律不予承认,须中央任命方可,如“夔州路降蛮首领皆自置职名,请因而命之,上不许”。这一措施()A.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政策特征 B.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社会治理C.基本稳定了宋代政权环境 D.推动了宋朝疆域的巩固与拓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由材料可知,宋代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加强管理,这一举措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社会治理,B项正确;因俗而治是指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传统,不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由当地部落首领自主管理本族群内部事务,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仅材料中举措难以稳定宋代政权环境,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宋代对已有统治区域的管理,未涉及疆域拓展,排除D项。故选B项。4.下面为清代不同时期汉口会馆空间分布情况。这一变化表明清代汉口地区()图1顺治至雍正年间会馆分布密度图2道光年间会馆分布密度A.区域经济得到发展 B.经济呈半殖民地化特征C.贸易网络日渐形成 D.孕育着政治变革的因素〖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顺治至雍正年间汉口地区的会馆呈点状分布,道光年间会馆逐渐增多,分布范围扩大,已经开始连点成片,这表明汉口经济得到一定发展,A项正确;会馆是国内商帮的活动场所,与经济半殖民地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汉口地区的贸易情况,不能说明汉口贸易网络日渐形成,排除C项;会馆数量增多未必一定孕育了政治变革的因素,“孕育着政治变革的因素”的说法材料依据不足,排除D项。故选A项。5.清代江西是给朝廷解送漕粮的大省之一,1853年因“逆匪窜扰,运道梗塞”,不得不停办漕运而改征银两。1864年,清政府试图“筹复河运”,但江西漕粮“仍有难以起运本色之势”。由此可见()A.赋税开启了征银新模式 B.农民战争造成粮食危机C.政局变动影响赋税征收 D.晚清漕粮运输地位下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漕粮是我国古代由东南地区漕运京师的税粮,对封建政府意义重大,作为漕运大省的江西,太平天国时期(1851—1864年)由于战乱,漕运被迫停办,并且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清朝的政治和权力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地方官僚集团逐渐崛起,漕粮征运难有起色,C项正确;赋税征银在明代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时已经出现,不算新模式,排除A项;材料中只涉及赋税交纳方式的变化,不涉及全国粮食生产与供应问题,排除B项;材料仅提到江西,没有提到其他地区,D项材料依据不足,排除D项。故选C项。6.1918年11月下旬,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院组织学生组建临时通俗讲演团,开展讲演活动,讲演团讲演主题有《欧战之结局》《大中华之国运》《世界和平之幸福》《协约胜利之公理》《今后之中华国民》《青年团之预告》《劝用国货》等。这次讲演活动()A.折射出民族工业迎来新机遇 B.说明反帝运动正在酝酿C.表明关注时事成为国人共识 D.有助于国民思想的解放〖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8年(中国)。由材料可知,一战结束之初,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院组织学生开展讲演活动,发表各自关于时事的看法,这有助于国民思想的解放,D项正确。一战结束后,民族工业面临诸多挑战,且材料未涉及民族工业发展环境问题,排除A项;此时一战刚结束,大部分国人对帝国主义仍抱有幻想,对西方宣扬的“公理战胜强权”充满期待,排除B项;“成为国人共识”夸大其词,排除C项。故选D项。7.下面是解放战争时期流传的一首民谣,这反映出当时()如今什么都涨价,只有法币顶尴尬,一斤小票两千块,好像叫卖黄泥巴。如今什么都稀奇,只有法币不稀奇,要是掉在马路上,懒得弯腰去拾起。A.币制统一提上日程 B.解放区经济处境艰难C.法币已丧失购买力 D.国民党统治危机加深〖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由材料中“解放战争时期”“涨价”“法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描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滥发纸币,导致法币贬值,通货膨胀严重的现象,反映出国民党统治危机加剧,D项正确;1935年,国民党政府开始实行法币改革,统一货币发行权,统一使用法币,并且币制统一并非解决通胀的有效措施,排除A项;解放区属于统治区域,排除B项;法币贬值说明法币购买力减弱,但不能等同于法币丧失购买力,排除C项。故选D项。8.1954年,上海私营厂商制造现代化的工作母机或高速度、大马力的内燃机时,会遇到困难。政府布置的任务如车床、液压磨床等产品,各厂无法承担。部分规模小、设备差的工厂,看到大型厂任务正常,拟自行合并,以争取业务。这反映出当时()A.国民经济恢复阻力重重 B.投机资本死灰复燃C.生产关系调整势在必行 D.计划经济成效初显〖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4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一五”计划时期,私营经济无法满足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需要,而调整生产关系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则可以引导国民经济发展,C项正确;到1952年底,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排除A项;材料中涉及的私营工厂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投机资本,排除B项;私营厂商之间的合作不属于计划经济范畴,排除D项。故选C项。9.某学者写道,尽管伽利略、牛顿和欧拉这些科学家的名字为大家所熟知,但是我们很容易忽略,他们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在研究弹道抛物线、解决偏离问题、提高炮弹的精确度。他们使战争武器变得更加强大、更加可靠。据此可知,科学革命()A.契合思想解放的时代要求 B.源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C.符合近代西方崛起的需要 D.确立了实验推理研究方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科学革命与近代西方热兵器时代下战争需要密切相关,符合近代西方崛起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表明科学革命符合近代西方崛起的需要,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工业革命开展后,工业资本主义有所发展,排除B项;材料表明科学革命符合近代西方崛起的需要,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0.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革命的年代:1789—1848》中写道:使劳工运动凝聚的力量是饥饿、悲惨、仇恨和希望,这些足以使他们奋起抗争,但未臻成熟则使他们的起义沦为社会秩序的暂时危机。这一论断主要()A.揭示工人运动失败的必然性 B.强调组织和科学理论指导的重要性C.指明劳工斗争方式的缺陷性 D.谴责无产阶级对社会秩序的破坏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根据材料可知,题干涉及的是欧洲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工人运动,霍布斯鲍姆指出当时工人运动未臻成熟导致运动失败,即工人缺乏组织和科学理论指导,导致了运动的失败,因此材料论断主要强调了组织合作和理论觉醒的重要性,B项正确;材料强调工人运动缺乏指导和组织性,并未揭示工人运动失败的必然性,排除A项;材料并不是强调劳工斗争方式的缺陷性,与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谴责无产阶级对社会秩序的破坏性,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1.有学者研究:1946年斯大林的选举演说中,“攘外”是假,“安内”是真,“攘外”是为了“安内”;而当时,美国驻苏联使馆代办乔治•凯南的“长电报”以及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与正处在上升趋势的美国右翼势力的心态十分吻合。该学者意在强调()A.美对苏发动冷战存在着认知误区 B.战后苏联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C.意识形态差异导致两大阵营对峙 D.英国传统的大陆均势政策破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苏联。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学者认为,二战后苏联急于恢复国内经济,并无激化美苏矛盾的意图,而凯南的报告、丘吉尔的演说有意夸大苏联的威胁,导致美国发动冷战,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意识形态只是导致两大阵营对峙的部分原因,这并不是该学者强调的主旨,排除C项;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针对的是欧洲大陆,英美联合对付苏联不属于大陆均势政策的范畴,排除D项。故选A项。12.近年以来,拉美国家的政治生态加快演变,围绕发展道路和治理模式开展新的探索。为应对共同挑战,拉美一体化重现上升势头。在国际舞台上,围绕重大国际事件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拉美各国联动协作,发出响亮自主的“拉美声音”。这反映出()A.拉美民族国家认同深化 B.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C.“南北”矛盾与冲突加剧 D.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洲。据材料内容可知,拉美各国联动协作,在国际舞台发出响亮自主的“拉美声音”,说明拉美国家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反映出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B项正确;材料指向拉美地区的国际合作,与民族国家认同无关,排除A项;拉美走向联合属于拉美国家围绕发展道路和治理模式开展新探索的结果,而非“南北”矛盾与冲突加剧的产物,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一)必考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89年英国议会宣布:“立法机关及其制定法律的权力源自‘人民’。”20世纪以来,“人民”一词成为英国政治话语的重要内容。1940年英军敦刻尔克撤退后,“人民战争”这一话语在英国官方和民间的社会宣传中被不断提及。当时丘吉尔呼吁:“这不是部落酋长、王子、封建王朝或国家实现其野心的战争,这是一场关系国家事业的、人民的战争。”《百万同胞》等战时影片,也生动刻画了“人民战争”的场景。莱斯特郡牧师加农•赖特指出自私自利与“人民战争”精神相对立。在1945年大选中,工党领导人艾德礼表示,要让这个国家对每一个人都公平,要让失业者、生病者、年长者以及贫穷者都能得到照顾。这个国家,要在乎他们,最终艾德礼竞选成功。对“人民战争”话语的接受和推崇也延续到战后初期英国的社会转型中。——摘编自莫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人民战争”话语的生成、传播及其影响》材料二过去土地革命战争时代的中国红军,以弱小的军力而常打胜仗,得力于组织起来和武装起来了的民众是非常之大的。只有坚决地广泛地发动全体的民众,方能在战争的一切需要上给以无穷无尽的供给。军队须和民众打成一片,使军队在民众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军队,这个军队便无敌于天下,个把日本帝国主义是不够打的。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四亿五千万的中国人占了全人类的四分之一,如果能够一齐努力,打倒了日本帝国主义,创造了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对于争取全世界永久和平的贡献,无疑地是非常伟大的。——摘编自毛泽东《论持久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人民战争”话语产生并流行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特点。(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两种人民战争思想(话语)在二战后的不同影响。〖答案〗(1)原因:英国民主传统的影响;二战中英国面临法西斯军队的入侵;领袖人物的呼吁;国内文艺界、宗教界的宣传。(2)特点:根植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重视基层武装力量;是倡导的持久抗战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的全面抗战路线;将抗战与建国紧密关联。(3)英国:促进了二战后英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二战后英国的政治改革;推动了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中国: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发扬光大,成为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也为争取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塑造了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意识形态。〖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现代英国。根据材料一“立法机关及其制定法律的权力源自‘人民’”得出英国民主传统的影响。“1940年英军敦刻尔克撤退后,‘人民战争’这一话语在英国官方和民间的社会宣传中被不断提及”得出二战中英国面临法西斯军队的入侵。“丘吉尔呼吁”可得出领袖人物的呼吁。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国内文艺界、宗教界的宣传等。(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需要将所学主干知识进行迁移,分别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持久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相呼应。根据材料“得力于组织起来和武装起来了的民众是非常之大的”得出根植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重视基层武装力量。根据材料“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得出是倡导的持久抗战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的全面抗战路线。根据材料“如果能够一齐努力,打倒了日本帝国主义,创造了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对于争取全世界永久和平的贡献,无疑地是非常伟大的”得出将抗战与建国紧密关联。(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现代英国和中国。要按英国、中国两国分别阐述,根据材料中有关信息,分别结合两国二战后具体国情作答,根据所学知识得出英国:促进了二战后英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二战后英国的政治改革;推动了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中国: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发扬光大,成为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也为争取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塑造了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意识形态。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关于中国古代的基层社会治理方式有两种观点。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古代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社会,国家对基层社会进行绝对控制,事无大小,无事不管。另一种观点强调“乡村自治”,即中国自秦置郡县以来的2000多年里,国家最低管理层级只能达到县级,县以下的农村基层由乡绅阶层进行自发管理,政府并不直接控制农民。——据高寿仙《“官不下县”还是“权不下县”?》等整理选择材料中其中一个观点,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释。(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答案〗示例1观点: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对基层社会形成了绝对控制。阐释:秦朝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并延续了两千余年。在政治上,国家建立了如郡县制、州县制等地方行政制度,对基层社会的行政事务进行管理;在社会治理上,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定期进行人口调查,掌握人口变动情况;在经济上,国家通过土地分配,以及均田制、租庸调制等赋税征调,对基层社会的经济运行进行了解和掌握;在思想上,国家通过儒家思想的下沉,对基层社会的宗族等组织进行渗透,引导其顺应主流意识形态。总之,在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方面,中国古代国家形成了对基层社会的绝对控制。示例2观点: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是一种“乡村自治”。阐释:秦朝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并延续了两千余年。在政治上,国家尽管建立了郡县制,但国家正式任命的官僚只能到县一级,县以下的乡里制、里甲制主要是民间组织,由民间自发管理;在经济上,国家实行的均田制、租庸调制等各项土地和赋税制度,通过民间组织进行落实。在思想上,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需要依靠民间宗族伦理才能对基层社会施加影响。相对于国家的法律,民间的伦理在调节基层纠纷中发挥的作用更大。总之,在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方面,基层社会都有一定的“自治”色彩。〖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题意要求,选择材料中其中一个观点,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释。如选择第一种观点,材料中第一种观点强调中国古代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阐释该观点时需要从封建国家加强基层社会控制的措施着手,结合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相关史实予以论述。如选择第二种观点,第二种观点强调实际基层治理过程中,封建国家和地方政府客观上难以直接有效进行基层控制,阐释时需要突出强调基层社会自治力量如何配合和支持国家权力,助力国家的社会治理等等。(二)选考题: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学徒制,是在生产现场培训技术工人的一种培训制度。在“振兴实业”的口号下,清末从中央到地方办起了一大批官管的工艺局、所、厂。其任务是讲求制造,提倡工艺,一面工作,一面授徒。许多地方设立工艺所、厂,请工师,收艺徒,发展本地手工业。一些工艺局和工艺传习所招募大批失业人员,并对传统的学徒制进行了改革,学徒期从几个月到几年。工艺局、所的工种设置,一般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既有技术简单的,也有技术比较复杂的。此外,对学徒培训的内容也进行了重大改革,即在坚持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前提下,兼采西法,授以普通教育。——摘编自栾炳文《清末工艺局对学徒制的改革》(1)根据材料,归纳清末学徒制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学徒制改革的意义。〖答案〗(1)政府主导;设立专门培训机构;工作授徒相结合;学徒年限设置灵活;工种设置多样;培训内容务实。(2)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有利于振兴实业;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失业问题,利于社会稳定;增强了对外竞争的实力;对后世有一定借鉴意义。〖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清末从中央到地方办起了一大批官管的工艺局、所、厂”得出政府主导;设立专门培训机构。根据材料“提倡工艺,一面工作,一面授徒”得出工作授徒相结合。根据材料“学徒期从几个月到几年。工艺局、所的工种设置,一般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得出学徒年限设置灵活;工种设置多样。根据材料“即在坚持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前提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