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屈原列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9《屈原列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9《屈原列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9《屈原列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9《屈原列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屈原列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文言基础知识;

2、思维发展与提升:以“评《离骚》"评屈原”两个板块深度解读文本,梳理文本结构思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品析文本整句的美感,赏析修辞手法的妙处,学习本文记叙、议论、抒情密切结合凸显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作手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屈原的高尚品质、爱国精神,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正确评价屈原的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

1.积累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等文言知识。

2.屈原人物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大量笔墨写屈原《离骚》,楚国命运的原因。

3.历史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讨论指导,探究点拨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是长沙岳麓山上的三闾大夫祠中一副著名的对联,表达了对屈原的无限崇敬。屈原,我们都不陌生。每年的端午节,我们由粽香、龙舟,想起两千多年前汨罗江畔的独行者的形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史学家的视角,解读更加真实的屈原。

二、知人论世、背景、文学常识(结合金太阳·导学案和PPT)

三、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学生正音正字。

2.学生借助课本注释,疏通字词,标记疑惑之处,初知文意。

3.借助《金太阳·导学案》学生讨论解决疑惑疑难处。

3.教师点拨,重点点拨第三段的翻译,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通过记述屈原的生平事迹,表现了屈原对楚国兴衰存亡所起的重大作用,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同时也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不平之气和叹惋之情。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屈原:见“任"而见“疏”;

第二部分(4~9自然段)屈原:见“绌"到见“迁”;

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屈原:自投汨罗与影响

第四部分(第12自然段)太史公悲悼屈原、感伤自身

四、研读1-3段

第1段:

1.“王甚任之"——明确:“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2.王怎样“王甚任之"——明确:“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3.王为什么“甚任之”?——明确:(1)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暇是楚武王的儿子,受封于屈,因以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古代姓比氏大,后来姓氏不分。)(2)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明、娴,形容词用作动词,这两句状语后置。)

第2段:

1.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平”?——明确: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根子在于上官大夫“争宠而心害其能”,而最隐晦的原因却是屈原的功高震主,怀王的反复无常、嫉妒、昏聩无能。

第3段(重点)

这一段难度最大;最集中地揭示了屈原的崇高品格;又是历来评价《离骚》的最重要文字(按:原是淮南王刘安所作《离骚经传》中语,太史公采入《屈传》内,原作已佚。

1、屈原为什么作《离骚》?

明确:“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忧愁的具体内容:“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外因)

忧愁幽思外在表现:“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2、《离骚》的内容: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9)。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3、《离骚》写作特征:《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4、屈原人格: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5、作者是怎样、为什么对《离骚》进行记叙和议论的?

司马迁从屈原创作《离骚》的意图、《离骚》的内容、作品的风格三个方面表现屈原的人品与文风。他认为《离骚》是有为而作,自怨而生,这种怨是出自一片爱国忠心,屈原盼的是“君之一悟,俗之一改";《离骚》的内容则是陈述先王之道“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这样的内容是极具现实意义的。《离骚》的风格与屈原的人格是一脉相传的:“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真可谓文如其人。

五、学习4—10段,了解楚国的历史。

1.师生共同阅读4—9段,强调重点词语,学生表述事件,了解概括作者写到的楚国的历史。

屈原被绌,张仪行骗。怀王被惑,纵仪归秦。诸侯击楚,楚兵大败。

怀王赴秦,客死异乡。屈原被放,心系怀王。子兰使奸,屈原被迁。

2.探讨,为什么历叙楚国的历史?

把屈原的命运和楚国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写屈原处江湖之远,依然心忧祖国。虽然怀王“终不悟”,但屈原的“存君兴国"之志从未泯灭。儒家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屈原却无论是否在其位都要谋其政。儒家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屈原则是不管穷达都要兼济天下。“位卑未敢忘忧国”,屈原的爱国之心既不会因个人的荣辱而动摇,也不会随楚国的治乱而改变。对祖国的一片忠心是屈原傲骨的内在精髓。这样写就突出了屈原的精神和品质。

六、研读最后两段。

1.文段概括:江畔答问,绝望自沉。文泽后世,德威众杰。

2.理解记叙屈原与渔父对话的作用。

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显现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品格操守、政治取向,作者把二者放在一起,形成了比照。屈原被放,“行吟泽畔"。他在吟什么?屈原仍在“吟”其志,他是为了其“志"而“颜色憔悴”到如此“枯槁"之状,颓废的外表之中仍透露着一种对精神追求的执著。渔父明知故问其见放之因,屈原答:“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这既是对不合理遭遇的解释,也是对自我人格立场的持守。可见屈原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渔父建议屈原“与世推移”,没有必要“怀瑾握瑜”,屈原则用形象化的比喻(“弹冠"与“振衣”)表明自己誓不改变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人生信念。“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一句突出了屈原的高贵品质,可见屈原的矢志不移,宁弃生求死,不坠青云之志。死亡已经成为屈原标举清高解脱愁苦的惟一手段。综上所述,屈原形象就是一个殉道者的形象,这个“道”就是理想和信仰,就是祖国和人民,就是人格的神圣与精神的绝对纯净。

3.怎样理解屈原与渔父的对话?

渔父和屈原的对话,代表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两种不同的品格操守、两种不同的政治取向,渔父认为对人生、对世事都不要太认真、太执著,最好是得过且过、随遇而安,即篇中所谓的随流扬波、与世推移,至于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则是大可不必的。屈原反对这种人生哲学,认为绝对不能随波逐流,绝对不能同流合污,宁可葬身鱼腹也要保持自己志洁行廉的人格。司马迁把鱼父和屈原的观点两相比照,是对屈原人格的赞扬和景仰,其中也表露出对黑暗势力的强烈愤慨和对屈原同情惋惜之情。

七、屈原人物形象:才能卓越、志洁行廉、忠君爱国、刚正不阿、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绝不妥协、坚守理想的殉道者形象。

八、文言文基础梳理积累

1.一词多义。

(1)属

屈平属草稿未定(动词,zhǔ,连缀,引申为写作)

亡国破家相随属(动词,zhǔ,连接)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动词)

属shǔ: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动词,隶属,属于)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动词,掌管)

有宁越……之属为之谋(名词,类,这些人)

吾属今为之虏也(名词,用在人称后面,表复数。吾属,我们)

神情与苏、黄不属(动词,类似)

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

(2)伐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动词,耀,自夸)

其后秦欲伐齐(动词,讨伐,进攻)

口诛笔伐(动词,声讨)

伐薪烧炭南山中(动词,砍伐)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动词,战胜,打败)

此五霸之伐也(名词,功业)

(3)疏

王怒而疏屈平(动词,疏远)

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形容词,稀疏)

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动词,陈述,旧读shǔ)

论积贮疏(名词,奏章,古代大臣向君主上书言事的文体,旧读shù)

十三经注疏(名词,注解的一种,为“注”作注的文字,旧读shù)

(4)离

“离骚"者,犹离忧也后(“离”为动词,通“罹”,遭受。又如《叔向贺贫》:“而离桓之罪”)

约从离衡(动词,离散,分离)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动词,背离)

多情自古伤离别(动词,分离,离别)

(5)本

父母者,人之本也(名词,根本)

本末倒置(名词,本义:草木的根)

今背本而趋末(名词,根本的、基础的东西或方面,此指农业)

此之谓失其本心(形容词,本来的)

本在冀州之南(副词,本来)

己后典籍皆为板本(名词,稿本,版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名词,稿本、底本)

用芽者自从本说(代词,这、此)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量词,册)

臣本布衣(副词,本来(是),原来(是);一说,动词,出身于)

抑本其成败之迹(动词,推究,考察)

(6)志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名词,志向,心意)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名词,意愿)

博闻强志(动词,通“记";一说,名词,记忆力)

其志洁,其行廉(名词,志趣)

聊斋志异(动词,记述)

项脊轩志(名词,表一种记事的文体)

(7)指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名词,通“旨”,意旨,旨趣)

指如削葱根(名词,手指)

璧有瑕,请指示王(动词,指出)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动词,指向)

哙遂入……头发上指(动词,直立,竖起)

指通豫南(副词,一直,直接)

(8)闻

博闻强志(名词,学识,见闻)

忽闻门外虫鸣(动词,听见)

初闻涕泪满衣裳(动词,听说)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取)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动词,懂得,明白)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名词,声望,声名)

无何,宰以卓异闻(动词,闻名)

(9)留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动词,扣留)

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动词,停留)

先生可留意矣(动词,留心,关心)

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动词,保存,遗存)

(10)迁

顷襄王怒而迁之(动词,放逐,流放)

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动词,调动官职,此指升迁)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动词,调动官职。左迁:贬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动词,变迁,变更)

战、守、迁皆不及施(动词,迁移,迁都)

(11)父

渔父见而问之曰(名词,fǔ,古代对老年男子尊称)

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名词,通“甫”,音fǔ,古代男子的美称,多附缀于名字后面)

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名词,父,父辈人)

(12)弹

新沐者必弹冠(动词,用手指轻轻弹击)

莫辞更坐弹一曲(动词,弹奏)

而设法备贮弹药,则可也(名词,弓弹、炮弹、炸弹的总称)

(13)害

争宠而心害其能(动词,嫉妒)

邪曲之害公也(动词使动用法,损害)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名词,祸害)

2.词类活用。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词活用作名词,听觉,听力,亦指人的聪明智慧和判断力)

谗谄之蔽明也(动词活用作名词,中伤别人的小人)

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邪恶小人)

方正之不容也(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方正之人)

明道德之广崇(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阐明)

蝉蜕于浊秽(蝉:名词作状语,像蝉那样……;浊秽: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污浊环境)

厚币委质事楚(名词作状语,用厚币……)

泥而不滓(名词活用作动词,读nì,生活在污泥里)

其后楚日以削(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亡国破家相随属(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使……破败)

时秦昭天与楚婚(名词活用作动词,结为婚烟)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名词作状语,在朝内,在国外)

身客死于秦(名词作状语,象客那样。一说,以客的身份)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说短处,诋毁)

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动词使动用法,使……存,使……兴)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忠诚之士,贤能之人)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词活用作动词,效法,模仿。一说为意动用法)

3.通假字。(师生共同找出。)

反──返离──罹见──现指──旨濯──浊绌──黜内──纳

从──纵质──贽反──返被──披常──长

4.古今异义词。

以为“非我莫能为”也(古今同义:认为)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欺诈的言论。今义:无理狡辩,动词)

奈何绝秦欢(古义:怎么,为什么。今义:对付,处置,如“你奈何不了他"无可奈何”)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古义:返回(楚国)恢复(国家);一说,反,覆转。今义:一遍又一遍;颠来倒去;重复的情况)

颜色憔悴(古义:脸色。颜,颜面。色,气色。又如:暮去朝来颜色故。今义:物体光波通过视觉时所产生的印象)

形容枯稿(古义:形,形体。容,容貌。又如《林黛玉进贾府》:“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而能与世推移(古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