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诗五首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感情。3.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借以分析诗歌,领会诗人布局谋篇之精巧。
4.体会诗歌意境,积累优美诗歌。学习目标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律诗的相关常识。2.诵读诗歌,领略诗歌的韵律美。3.把握诗歌的大意。知识链接
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指的是唐代以前形成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歌形式,有四言体、五言体、六言体和七言体等,大致押韵,不讲究平仄,句数不限。其发展轨迹大致为:《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近体诗是隋唐出现的新诗体,有绝句、律诗两种。律诗通常为八句(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绝句为四句。根据每句字数可分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关于律诗(课本63页)
律诗两句为一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首的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都必须对仗。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平声在汉语拼音中就是第一二声,三四声为仄声)
律诗结构往往遵循“起承转合”的格局。(笔记在书P63)首联“起”: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人、事、物,渲染气氛,奠定基调;颔联“承”:紧承首联意思,或写景,或叙事,是首联的延续和延伸;颈联“转”:诗意转折变换,由事及人、及景,或由景及情、及理,别开生面;尾联“合”:以议论、抒情为主,点明题旨,收束全诗。这样的章法结构,一方面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意或诗意的波澜;一方面首尾呼应,前后相承相续,使文章或诗歌形成一个整体。读准字音ɡāodúxǐyǐqín皋禽犊徙倚候骑qí都护dū燕然yānjiǎnuǎnzhuómòdī贾暖没啄堤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野望》一、请五位同学分别读诗歌,注意朗读的节奏,找出押韵的字,找出对偶句。押韵:i对偶诵读诗歌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押韵:ou对偶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押韵:an对偶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押韵:ou对偶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押韵:i对偶PPT模板http:///moban/二、全班齐读诗歌。思考:五首诗在体裁与内容上有何相同之处?体裁上:或五律,或七律,都是律诗(押韵、对仗、起承转合)内容上:都是唐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诗人都在自然山水中寄寓了自己的情怀,以景传情,情景交融。诵读诗歌知识备查诗歌赏析三部曲一读:结合注释,读懂内容二悟:联系背景,把握情感三品:抓住关键,赏析写法方法指导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傍晚徘徊小牛,这里指牛群泛指猎获的鸟兽比喻隐居不仕野望傍晚时分我站在东皋纵目远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余晖。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大家相顾无言,彼此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岗。整体感知黄鹤楼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有白云飘飘荡荡。晴日里的原野和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很茂盛。天色已晚,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雾霭沉沉的江面给人带来愁绪。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飘飘荡荡的样子原野分明的样子草木茂盛的样子故乡整体感知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轻车简从要去慰问边关守军,我身为使者要经过西北边塞的居延像飘飞的蓬草越过边塞,如归雁飞入胡人居住的地方。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烽烟直上云天。滔滔的黄河边,一轮落日很圆很圆。到了萧关只遇到侦查敌情的骑兵,原来统帅在边防前线。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慰问边关守军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指烽烟指黄河负责侦查、巡逻的骑兵这里指前线统帅整体感知渡荆门送别李
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整体感知(我乘船)远渡到荆门山之外,来到古老的楚地漫游。山随着平旷原野的出现而渐渐消失,长江奔入广阔的原野后依旧滔滔东流。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形成了海市蜃楼般的景象。我还是喜爱故乡的水,它不远万里送我行舟远游。往辽远无际的原野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霄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喜爱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楚地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几处早来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不知谁家刚飞回的燕子忙着衔泥筑巢。随处开放的野花使人眼花缭乱,新长出的青草刚刚没过马蹄。我最爱西湖的东面,总感到游赏得还不够,碧绿的杨柳阴里有美丽的白沙堤。刚刚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向阳的树整体感知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野望》《黄鹤楼》写作背景,把握作者情感2.抓住关键词句,赏析诗歌写法野望——王绩原野眺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傍晚徘徊小牛,这里指牛群泛指猎获的鸟兽比喻隐居不仕野望傍晚时分我站在东皋纵目远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余晖。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大家相顾无言,彼此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岗。回顾内容1.诗人具体在哪个原野眺望?什么时间?2.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请找出诗中的句子。思考探究东皋傍晚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颔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远望看到了斜照树林与山岭的落日,这样的落日圆圆地挂在山、林上空,虽然已是黄昏时分,但散出的光芒依旧夺目给青黄交错的树林镀上了一层浅浅淡淡的金色,也给绵延起伏的山岭镶上了一道若隐若现的金边。这样的田园风光是宁静优美、些许萧瑟。静景、远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颔联)
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温馨的画面:牧人驱赶牛群归来,猎人骑着马儿带着猎物归家。动景、近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颈联。
“驱”“返”“带”几个动词,自然而精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清冷的色彩(反衬)。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于外物的反映。野望王绩(初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颔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一幅山家秋晚图小结这样一幅宁静、温馨的画面之景,那诗人看到后是怎样的心情?野望王绩(初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为什么呢?王绩【jì】(585—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唐代诗人。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正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之时。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背景链接第二句“欲何依”用典故,化用曹操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了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徙倚欲何依
借伯夷、叔齐“采薇而食”的典故,表达诗人孤独抑郁、彷徨苦闷的心情。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诗人眼前的田园风光虽然美丽祥和,但诗人的内心却不是与景色相一致的宁静淡然,反倒因为被朝廷罢官而苦闷惆怅、郁闷失落,甚至还有几许的愤懑与不甘:所以,诗人的内心并没有完全融入到田园生活中。他与陶渊明的心境是不一样的《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全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尘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本诗描写了山野秋天傍晚的景色,在萧瑟静谧的景色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彷徨苦闷的心情。主
题
思
想课堂练习1.运用典故来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抒发了诗人的隐士情怀的句子是:2.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了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的句子是:3.描绘了一幅山野牧归的生动场景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黄鹤楼——崔颢
江南三大名楼湖北:黄鹤楼崔颢《黄鹤楼》湖南: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江西: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关于黄鹤楼
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朝诗人,唐玄宗开元11年进士。
才思敏捷,善于写诗,相传李白对《黄鹤楼》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了解作者黄鹤楼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有白云飘飘荡荡。晴日里的原野和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很茂盛。天色已晚,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雾霭沉沉的江面给人带来愁绪。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飘飘荡荡的样子原野分明的样子草木茂盛的样子故乡回顾内容1.首联和颔联描写怎样的“空"?诗人会生发怎样的感受?
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似有无限感慨,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对世事难料的感慨,内心的失落与惆怅。深入探究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人会生发怎样的情?①描绘了一片繁荣的景象: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中那一棵棵葱翠树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②自己家乡的却遥不可见,就更会生发漂泊的伤感、思乡的愁绪。反衬手法深入探究3.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诗人将思乡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现了诗人缠绵的乡愁。深入探究
诗歌描写了诗人仕途失意之际登黄鹤楼的所见所感,抒发吊古伤今之感和了漂泊异地的伤感和思念故乡的情怀。主
题
思
想课堂练习1.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与朦胧渺茫的“烟波江上”之景相交融,表达了诗人缠绵的乡愁的句子是:2.写诗人晴日登楼所见之景,草木清晰可见、繁多茂盛的样子的句子是:3.强调空间上的虚无,给人一种孤寂惆怅之感的句子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写作背景,把握作者情感2.抓住关键词句,赏析诗歌写法使至塞上——王维
王维,字摩诘。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世人称赞他的诗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他本人被世人称为“诗佛”。了解作者朝廷外:河西节度使崔希逸率众将士战胜吐蕃,斩敌人
首级两千余人。朝廷内:张九龄受李林甫等人排挤而罢相,王维失去政
治上的依靠。名义上:实际上:出塞慰问受到排挤写作背景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轻车简从要去慰问边关守军,我身为使者要经过西北边塞的居延像飘飞的蓬草越过边塞,如归雁飞入胡人居住的地方。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烽烟直上云天。滔滔的黄河边,一轮落日很圆很圆。到了萧关只遇到侦查敌情的骑兵,原来统帅在边防前线。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慰问边关守军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指烽烟指黄河负责侦查、巡逻的骑兵这里指前线统帅回顾内容
交代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地方。“单车”写其轻车简从。属于记叙的表达方式,微露失意情绪,为后文具体的写景做好铺垫。1.首联交代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有何作用?深入探究
“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人。王维用“征蓬”比喻负有朝廷使命的自己,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归雁”指大雁北飞,比喻向北出使边塞的自己。2.颔联写了什么景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有何作用?深入探究“大”——边塞沙漠,浩瀚无边。“孤”——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强调了景物的单调。“直”——突显烟的挺拔、坚毅之美。“长”——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黄河横贯其间。“圆”——给落日以亲切温暖又苍茫的感觉。3.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将自己的孤独情绪巧妙融入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深入探究借侦察骑兵之口,点明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用典故,“燕然”化用东汉大将窦宪在燕然山刻石记功的故事,流露出诗人对边塞将士的赞叹。4.尾联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深入探究
燕然勒功,亦称为“勒石燕然”,是成语,典故名,东汉将军窦宪率领汉军及南匈奴、东胡乌桓、西戎氐羌大破北匈奴之后,封燕然山,勒石记功。
“
燕然勒功”、“勒石燕然”作为重要的典故,成为了后世功臣名将向往的功业巅峰。5.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当中?深入探究
《使至塞上》叙述了诗人出使塞上的艰苦旅程,描绘了旅程中所见的雄浑壮阔的塞外风光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含蓄地透露出诗人因受排挤而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主
题
思
想课堂练习1.化用东汉大将窦宪在燕然山刻石记功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赞美的句子是:2.诗人以飘飞的蓬草和北归的大雁自比,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孤身出塞的飘零落寞之感和被排挤出朝廷的抑郁激愤之情的句子是:3.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渡荆门送别——李白
李白,唐代伟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了解作者
此诗是诗人开元十三年(725)出蜀至荆门时所作。李白青年时期,主要生活在四川,把蜀地当作自己的故乡,所以他有不少诗篇反映出对蜀中生活的怀念之情。
开元十二年(724),心怀四方之志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从清溪出发,经三峡,下渝州;之后渡荆门,轻舟东下,向楚地进发,此即《渡荆门送别》所述的情形。写作背景渡荆门送别李
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回顾内容(我乘船)远渡到荆门山之外,来到古老的楚地漫游。山随着平旷原野的出现而渐渐消失,长江奔入广阔的原野后依旧滔滔东流。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形成了海市蜃楼般的景象。我还是喜爱故乡的水,它不远万里送我行舟远游。往辽远无际的原野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霄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喜爱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楚地
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深入探究
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壮阔)的万里长江图: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角度:写的是远景。2.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深入探究
“随”——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3.颔联中的“随”“尽”“入”三个字用的好,想一想好在何处?
“尽”——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入”——写出大江无阻挡地流向远方那水天相接的开阔境界,奔腾着诗人的想象,洋溢着诗人的青春蓬勃的朝气。深入探究
“月下飞天镜”把水中月影比喻成明镜,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水中映月图。4.颈联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
“云生结海楼”用海市蜃楼形容云霞变幻多姿的景象,描绘出一幅天边云霞图。
反衬江水平缓,原野低平,江岸辽阔。深入探究
拟人,把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的依依不舍之情。5.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深入探究主题思想
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长江两岸壮丽多姿、雄浑壮阔的景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开阔的情怀、奋发向上的精神,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及对故乡依依惜别之情。课堂练习1.将水中的月影比喻成明镜,用海市蜃楼形容江中云霞变幻多姿的景象的句子是:2.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流动感的句子是: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的依依不舍之情的句子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第四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白居易诗歌的特点,把握作者情感2.抓住关键词句,赏析诗歌写法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zhěn)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了解作者白居易诗歌特点1.通俗性:语言平白浅切,生动自然,朗朗上口,很少使用典故和古奥的词语。2.写实性: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3.主题、题材集中:他一般只选择一件最典型的事迹,突出一个主题。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几处早来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不知谁家刚飞回的燕子忙着衔泥筑巢。随处开放的野花使人眼花缭乱,新长出的青草刚刚没过马蹄。我最爱西湖的东面,总感到游赏得还不够,碧绿的杨柳阴里有美丽的白沙堤。刚刚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向阳的树回顾内容
早春。从春潮、早莺争暖树、新燕筑窝、乱花、浅草看出。1.你体会到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里看出来的?深入探究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一路行来,到最后湖东的白堤。2.作者是怎样浏览西湖的?他的路线是怎样的?深入探究3.诗作的颔联和颈联是其精华所在,读诗句,思考以下问题:①颔联中的“几处”“谁家”能不能换成“处处”“家家”,为什么?②“争”和“啄”两个动词用得好,好在哪里?③颈联中的“乱”和“浅”写出了春天花草的哪些特点?④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此句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深入探究不能,因为“几处”“谁家”准确反映了早春景物的特点,说明诗人观察细致,描写入微。只因是早春,所以不是“处处”“家家”。从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①颔联中的“几处”“谁家”能不能换成“处处”“家家”,为什么?深入探究“争”运用了拟人,写出了黄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歌唱,让人感受到了春光的难得与宝贵;“啄”字描写燕子忙着衔泥筑巢的情态。
这两句描绘了莺燕争春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勃勃生机,彰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②“争”和“啄”两个动词用得好,好在哪里?深入探究怎样描述诗歌画面?翻译描绘画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融合
- 2023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物理试题(附答案及解析)
- 宁波2024年04版小学三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测验试卷
- 2024年数控超精密磨床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肛肠医疗废水(医疗废水消毒处理技术方案)
- 中学自强之星事迹材料范文(35篇)
- 三年级下学期工作计划(25篇)
- 中秋志愿者活动总结
- 24.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第2课时)同步练习
- FZ/T 62033-2016超细纤维毛巾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解读
- 批创思维导论(答案)
- 五年级上册英语课件-Unit7 At weekends第四课时|译林版(三起) (共18张PPT)
- 医美行业商业计划书课件
- 小学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4-Cartoon-time名师课件
- 毕业设计-装配流水线PLC控制系统
- 公安派出所建筑外观形象设计规范1
- (施工方案)双梁桥式起重机安装施工方案
- 幼儿园教学课件问个不停的小鳄鱼tigerlee
- 四川泸州遗赠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