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动态数列_第1页
第五章-动态数列_第2页
第五章-动态数列_第3页
第五章-动态数列_第4页
第五章-动态数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目的与要求1

学习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动态数列的种类和编制方法;掌握动态数列的水平分析指标和速度分析指标并能灵活运用;掌握静态平均数和动态平均数的区别和联系;掌握长期趋势预测的最小平方法。

学习要求:每次上课前做必要的预习;课后练习及时完成;有疑问及时提出,及时解决

第四章动态数列2第一节动态数列分析的概述第二节动态数列的水平分析指标第三节动态数列的速度分析指标第四节长期趋势的测定与预测分析第一节动态数列分析概述3一、动态数列的概念和作用二、时间数列的种类三、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一、动态数列的概念和作用

4动态数列又称时间数列、时间序列。是指将社会经济现象在时间上发展变化的同类指标,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所形成的数列。

以时间数列为依据,计算分析指标,进行因素分析研究现象发展规律的方法,称为时间数列分析1990~1998国内生产总值等时间序列5两个基本要素:现象所属时间(t)各个时间所对应的统计指标值(a)

6

1.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状况,揭示现象发展变化的数量特征。

2.揭示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变化趋势,进一步研究确定是否有规律性。

3.对某些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动态趋势预测。

4.利用不同的动态数列进行对比。

编制时间数列的作用7二、时间数列的种类绝对数时间数列相对数时间数列平均数时间数列时期数列时点数列三、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

8

1.时间长短统一

2.总体范围统一

3.指标的经济内容应该相同4.计算口径应该统一;即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总原则:可比性9指标1952-19571958-19621963-19651966-19761977-1986社会总产值(亿元)工业总产值(亿元)工业总产值比重(%)8283.43404.541.111448.26903.360.366983878.157.947210.729553.962.6103902.583849.380.76年5年3年11年10年

时间长短统一10总体范围统一1110吨标准煤10吨煤

指标的经济内容应该相同12甲厂乙厂甲厂带料委托乙厂加工产品,材料总价值10000元.乙厂来料加工,总加工费5000元,产品总价值20000元工业总产值的计算甲厂计20000元乙厂计5000元计算口径应该统一;即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

为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水平的发展变化和速度,需要计算时间数列分析指标。常用的指标有:13基础深化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增长量速度分析指标: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水平分析指标:14第二节动态数列的水平分析指标一、发展水平二、平均发展水平三、增长量四、平均增长量15最初水平中间水平最末水平n项数据,n-1个增长量、发展速度n+1项数据,n个增长量、发展速度一、发展水平

发展水平:指时间数列中的每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反映某种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或时点上所达到的水平。又称时间数列水平。用表示。16基期水平:在动态对比时作为基准期的水平。即分母数值。用通式来表示,即ai-1

报告期水平:所要分析、研究时期的水平。即分子数值。用通式表示,即

ai注意:基期水平和报告期水平都是不固定的,它们会随着研究目的和研究时间的变更而作相应的改变。a0,a1,a2,……,an-1,an(又称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它将整个时间数列作为一个整体,对不同时期(或时点)上的发展水平求平均数,反映这个整体的一般水平。

17联系与区别?问题:序时平均数与一般的算术平均数二、

平均发展水平18序时平均数的计算(一)根据绝对数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1、由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同算术平均数的计算。由于时期指标具有累加性的特点,累加的结果表示更长一段时期的总量。因此,可以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其序时平均数。185190236240230255123456总产值月份某企业2000年度上半年各月产值资料如下其中:序时平均数

n

时期项数

ai各时期发展水平19公式:

烟台市某商场2005年各月销售额

月份销售额(万元)月份销售额(万元)12345620019021015017019078910111225027029032033034020该商场2005年月平均销售额为:

时点数列都是瞬间资料,在两个时点之间一般都有一定的间隔。但有时资料是逐日记录而且是逐日排列的,这样的时点数列可以看成连续的时点数列,否则视为间断的时点数列。212、由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连续时点数列和间断时点数列在计算序时平均数的方法上有所不同。(1)根据连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有间隔相等和间隔不相等两种情况22日期6月1日6月2日6月3日6月4日6月5日收盘价16.2元16.7元17.5元18.2元17.8元某股票连续5个交易日价格某企业5月份每日实有人数资料日期1~9日10~15日16~22日23~31日实有人数(人)

78078478678323日期6月1日6月2日6月3日6月4日6月5日收盘价16.2元16.7元17.5元18.2元17.8元某股票连续5个交易日价格对于逐日登记逐日排列取得资料的时点数列,可以看成是连续时点数列。24a.时点序时平均(连续时点数列)应用条件:间隔相等时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人数(人)240244242249250某系学生出勤人数公式:该系学生本星期平均出勤天数为:25某企业5月份每日实有人数资料日期1~9日10~15日16~22日23~31日实有人数(人)

780784786783掌握整个研究时间中每次变动资料不是逐日变动的。以每次变动持续的间隔长度f为权数对各时点水平a进行加权。26

b.时点序时平均(连续时点数列)应用条件:间隔不等公式:27

某种股票2005年各统计时点的收盘价(2)根据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有间隔相等和间隔不等两种情况:28c.时点序时平均(间断时点数列)

应用条件:间隔相等(首尾折半法)公式:

在实际统计工作中,若对各种现象在各个时点上的变动都随时进行登记时很困难的。为简化登记手续,往往每隔一定时间(月初或月末)登记一次。

29

在掌握间隔不等的每期期末(或期初)资料的情况下,可用不等的时点间隔长度(f)为权数,计算加权序时平均数30d.时点序时平均(间断时点数列)当:f1=f2=…=fn

时,适用条件:间隔不相等(两两平均法)上式即变成“首尾折半法”的公式式中的fi

表示时间间隔。31(二)相对数时间序列平均数的计算(1)分子、分母均为时期数列(2)分子、分母均为时点数列(3)分子、分母为时期或时点数列如果对比数为a,基数为b。则相对应的数列为:

a0,a1

,a2,…,anb0,b1,b2,…,bn

相对数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而计算出来的。按照总量指标的性质不同,分别计算分子数列和分母数列的动态平均数,然后再加以对比,即可求得相对数时间数列的动态平均数。321、两个时期数列对比而成的相对数时间数列33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加权调和平均数公式34

计算:该地区该时间内第三产业平均比重ab

该地区

1998年至2002年第三产业平均比重为31.59%也可以:35月份一二三四五六工业增加值(万元)330396402403468476工人劳动生产率(万元/人)0.550.660.670.650.650.68求:各月工人劳动生产率的平均水平由于:因此:362、两个时点数列对比而成的相对数时间数列

①两个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对比而成。基本公式:37

计算该企业该时间内平均每年女工比重=19.25%ab该企业1999-2002年平均女工比重为19.25%

②两个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对比而成。以间隔的长度为权数,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方法。38某企业2003年第三季度职工人数资料如下要求:1.计算第三季度生产工人占全部职工人数的平均比重39

6月末

7月末

8月末

9月末生产工人数a435452462576全体职工人数b580580600720生产工人占全体职工%c7578778040将上例资料改成间隔不等的资料

1月末

3月末

9月末12月末生产工人数a435452462576全体职工人数b580580600720生产工人占全体职工的%c75787780要求:计算该企业2003年11个月生产工人占全部职工人数的平均比重。413、一个时期数列和一个时点数列对比而成的相对数时间数列动态平均数的计算分子数列为时期数列,分母数列为时点数列。计算该企业第二季度平均月劳动生产率(三)根据平均数时间数列计算动态平均数

由于静态平均数时间数列的分子数列是总体标志总量,属于时期数列;其分母数列是总体单位总量,可能是时点数列,也可能是时期数列。因此,计算这种静态平均数时间数列的动态平均数与相对数时间数列的计算方法相同。即分别计算分子数列和分母数列的动态平均数,然后再用分子数列的动态平均数比上分母数列的动态平均数即可。421、由静态平均数组成的平均数时间数列的计算

某厂2003年上半年工人劳动生产率资料如下表所示:月份工业总产值(元)a

平均人数(人)b

1月份33000060

2月份39650065

3月份39440068

4月份44100070

5月份46800072

6月份4830007043求该厂上半年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

某厂2003年上半年工人劳动生产率资料如下表所示:月份平均人数(人)b

工人劳动生产率(元/人)c=a/b

1月份605500

2月份656100

3月份685800

4月份706300

5月份726500

6月份70690044另外一种方法:加权平均法

2、由动态平均数组成的平均数时间数列的计算

1)如果数列中各个时期的时间长度相等,可以用简单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动态平均数。45季度一二三四平均月产量(万吨)180220230210要求计算全年平均月产量(更长时间的序时平均数)2003年某煤矿各季度平均月产量资料如下2)如果数列中各个时期的时间长度不等,可以时期长度为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动态平均数。2003年某市客运站乘客容量的平均人次数资料如下表:46期间(月份)1-23-67-910-1112月平均人次数(万人次)4025302842要求:计算全年平均每月人次数三、增长量

增长量是指动态数列中两个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之差,描述现象在观察期内增长的绝对数量。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47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可以分成逐期增长量累计增长量1.逐期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前期水平482.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固定基期水平①一定时期累计增长量等于该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3.逐期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之间的关系②相邻两期累计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的逐期增长量某自行车厂“八五”期间各年自行车产量如下表:(单位:万辆)

要求:计算各年的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49五年的逐期增长量之和=五年的累计增长量即,2+2+1+15=20年份19911992199319941995产量(万件)2022242540逐期增长量—22115累计增长量—2452050为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常计算年距增长量指标。年距增长量=报告期发展水平-上年同期发展水平

例如:某地区2004年第一季度粮食产量为500万吨,2003年第一季度为450万吨,则:

年距增长量=500-450=50(万吨)

年距增减量是指报告期水平与上年同期水平之差通常又称作同期增减或同比增减。说明该地区2004年第一季度粮食产量比上年同期增产50万吨。

四、平均增长量51

平均增长量是指动态数列中的各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用以反映现象在某一时期内各期增长绝对数量的一般水平。公式:52

中国1983-1987年粮食产量(万吨)25.43641745413221240)2820(2003==++-+或(万吨)25.436151745=-=第三节动态数列速度分析指标531发展速度2增长速度3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4增减百分之一的绝对值5计算和运用平均发展速度时应注意的问题概念:发展速度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方向及程度的相对指标。是根据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相对比而求得的。一般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

54

表明报告期水平已发展到基期水平的百分之几或若干倍。用于描述现象在观察期内相对的发展变化程度。公式:一、发展速度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可以分为:1)环比发展速度:

表示逐期发展变化的程度552)定基发展速度:

在n

期内总的发展变化情况,又称之为“总速度”。3)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

定基发展速度等与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56

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比等于他们的环比发展速度。

某自行车厂2000-2005年自行车产量表:57年份19911992199319941995产量(万辆)2022242540定基发展速度(%)100110120125200环比发展速度(%)—110109.09104.17160200%÷125%=160%;125%÷120%=104.17%;120%÷110%=109.09%200%=110%×109.09%×104.17%×160%要求:计算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4)年距发展速度

类似于年距发展水平指标,对于具有季节变化的一些社会经济现象,为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可以计算年距发展速度,用来说明本期发展水平相对于去年同期发展水平变化的方向与程度。58公式:年距发展速度=500/450=111.12%说明该地区2004年粮食产量已达到上年同期产量水平的111.12%二、增长速度概念: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增长程度的相对指标59

表明报告期比基期水平增长(或降低)了百分之几或若干倍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可以分为:

1)环比增长速度是报告期逐期增减量与前一期水平之比的相对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逐期增减的程度。

60612)定基增长速度

是报告期累计增减量与某一固定基期水平之比的相对数。它反映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增减速度。

注意: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并不等于定基增长速度,所以不能进行数量上的推算。3)年距增长速度为消除季节变动影响,需计算年距增长速度62公式:年距增长速度=年距发展速度-1=111.12%-1=11.12%

说明该地区2004年第一季度粮食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1.12%。三、平均发展速度及平均增长速度63

概念:

平均发展速度是动态数列中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表示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平均发展变化的程度。

平均增长速度是根据平均发展速度来计算的,反映某种现象在一个较长时期中逐期平均增长变化的程度。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的关系是: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64

现象发展的总速度,不等于各年发展速度之和而等于各年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因此求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应按连乘法,用几何平均数公式来计算(一)水平法(又称几何平均法)几何平均法适用于对“总速度”或“定基发展速度”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因为“总速度”或“定基发展速度”符合几何平均数的特性,即总速度等于相应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在实践中,如果用水平法制定长期计划,则要求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其平均发展速度,按此平均速度发展,可以保证在最后一年达到规定的an水平,所以,几何平均法又称作“水平法”。65以代替各个值,n期……………(1)……………(2)……………(3)66例题1:根据第四次、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我国大陆人口1990年普查时为113,368万人,2000年普查时为126,583万人,两次人口普查之间我国人口平均增长速度为由题中已知: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011087-1)×1000‰=11.087‰

设为平均发展速度,每期按固定的平均发展速度发展,各期计算水平的总和应等于各其实际水平的总和67(二)累计法(又称方程法)68求解方程式中正根——即为平均发展速度69四、增减百分之一的绝对值公式:70

例:某企业2005年会计年度年末国家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200万元,年初为1000万元。其保值增值额200万元(1200-1000)。可得出:或=国有资本增长1%的绝对值=国有资本增长1%的绝对值:71

又设另一国有企业200×年会计年度年末国家所有者权益总额1800万元,年初1500万元。其国有资本保值增值额为300万元(1800—1500)。

或=

可见:尽管从两企业的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计算结果看均为20%,两企业在国有资本每增长百分之一的绝对值是不同的,相差5万元,五、计算和运用平均发展速度时应注意的问题1、根据统计研究目的选择计算方法2、要注意社会经济现象的特点稳定地上升或下降——几何平均法无规律地升降交替——方程式法3、应采取分段平均速度来补充说明总平均速度4、平均速度指标要与其它指标结合运用72第四节长期趋势的测定与预测

73

时间数列分析,主要是将时间数列变动的因素加以分解,研究和测定各种主要构成因素的影响程度及其变动规律。一、影响时间数列诸因素的分解二、时间数列分析原理三、长期趋势测定与预测的意义四、长期趋势测定方法74一、影响时间数列诸因素的分解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发展变化的一种趋向或状态;由影响时间序列的基本因素作用形成;是时间序列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可分为上升趋势、下降趋势、水平趋势或分为:线性趋势和非线性趋势。751、长期趋势(T-tendency)2、季节变动(S-season)是一种使现象以一定时期(如一季、一月、一周等)为一周期呈现较有规律的上升、下降交替运动的影响因素。

通常表现为现象在一年内随着自然季节的更替而发生的较有规律的增减变化,有旺季和淡季之分。是一种周期性的变化;周期长度小于一年;形成原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76铁路、航空等客运量一般在春节旅游旺季呈高峰状况。变动周期比较稳定。3、循环变动(C-cycle)这种因素的影响使现象呈现出以若干年为一周期、涨落相间、扩张与紧缩、波峰与波谷相交替的波动。不同于长期趋势T表现为单一方向的持续变动,C表现为波浪式的涨落交替的变动。又不同于季节周期周期长度不同模型识别的难易程度不同形成原因不同774、不规则变动(I-incycle)包括随机变动和突然变动随机变动——现象受到各种偶然因素影响而呈现出方向不定、时起时伏、时大时小的变动。突然变动——战争、自然灾害或其它社会因素等意外事件引起的变动。影响作用无法相互抵消,影响幅度很大。一般只讨论有随机波动而不含突然异常变动的情况。78时间数列的变动,都是由上述因素的全部或部分的影响结果。二、时间数列分析原理

首先,剔除其余几种因素影响,测定一种因素变动影响。然后,再将各种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和测定。各种因素的结合类型有乘法型和加法型两种假设。7980

Y、T为总量指标;

C、S、I分别为循环、季节、不规则变动因素对总变动影响的绝对数额。如果时间数列是年别资料,无季节变动影响时,则其关系式为:

*Y=T+C+I加法模型:Y=T+C+S+I

乘法模型Y=T·C·S·I

81进行分析时,一般是先求长期趋势T,再用T去除观察值Y,即得消除长期趋势影响的时间数列:Y/T=S*C*I;Y、T为总量指标;C、S、I分别为循环、季节、不规则变动因素对总变动影响的相对量。

然后,求季节变动值S,再用S去除,即得消除长期趋势和季节变动影响的时间数列Y/(T*S)=C*I;

如果时间数列仅受长期趋势和季节变动两种因素影响。则:Y/(T*S)=1。因此,当时间数列消除长期趋势和季节变动影响后,其数值接近于1时,则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如果数值和1有较大的离差时,就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

82

由于长期趋势和季节变动属于常态现象,在实践上往往将长期趋势和季节变动相结合称为标准变动,时间数列剔除长期趋势和季节变动后得到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两者合称剩余变动。对于具体的时间数列分析,要分解为几个影响因素,采用何种类型的结构关系式,应根据时间数列变动的性质、研究目的和所掌握的资料来确定。83三、长期趋势测定与预测的意义(自学)84(一)时距扩大法

时距扩大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原有数列中各期指标值按较长的时距加以归并,形成新的时间数列,以消除偶然因素和季节变动的影响,显示出长期趋势。四、长期趋势测定方法851999—2002年某地工业增加值

要消除I、S的影响,应选择多大的时距?8687(二)移动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的基本思想是对原数列中的指标值按一定时间跨度移动,计算出一系列新的序时平均数,形成时间数列,以消除偶然因素和季节变动的影响,显示出长期趋势88表12工业增加值移动平均结果1500.11583.01571.01532.81574.81553.689图7移动结果比较图1.移动平均的项数越大,对数列的平滑修匀作用越大。2.平均项数为奇数,只需一次平均;平均项数为偶数,需进行二次平均。3.数列中包含有周期变动,平均项数必须与周期长度相同4.移动平均后,新数列项数比原数列项数少。

奇数平均,首尾各少(n-1)/2项偶数平均,首尾各少n/2项90特点91

由于首尾都损失若干信息量,只可用于观察趋势,但不利于直接向外进行延伸预测。缺点92

(三)数学模型法

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对时间数列运用理论知识、实际经验进行判断,在确定其性质和特点的基础上,构造一个数学方程是来描述其长期趋势。直线测定模型曲线测定模型

对时间数列用数学方法配合一个适当的方程式,是测定长期趋势的有效方法。数学方程式93趋势线拟合法的基本程序判断趋势类型计算待定参数利用方程预测94判断趋势类型绘制散点图分析数据特征当数据的一阶差分趋近于一常数时,可以配合直线方程。当数据的二阶差分趋近于一常数时,可以配合二次曲线方程。当数据的环比发展速度趋近于一常数时,可配合指数曲线方程。95tyi一阶差分yi-yi-11234

na+ba+2ba+3ba+4b

a+nbbbb

b当数据的一阶差分趋近于一常数时,可以配合直线方程96tyi一阶差分二阶差分1234

na+b+ca+2b+4ca+3b+9ca+4b+16c

a+nb+n2cb+3cb+5cb+7c

b+(2n-1)c2c2c

2c当数据的二阶差分趋近于一常数时,可以配合二次曲线方程97tyiyi/yi-11234

nabab2ab3ab4

abnbbb

b当数据的环比发展速度趋近于一常数时,可配合指数曲线方程98大致呈直线趋势,则可以建立直线趋势方程

利用散点图判断数列99

a、b:直线趋势方程的截距、斜率Yc:时间数列的趋势值t:时间标号

100

这是分析长期趋势较常用的方法。其中心思想是通过数学公式,配合一条理想的趋势线。这条趋势线必须满足下列两点要求:最小平方法(也称最小二乘法)1、原数列与趋势线的离差平方和为最小2、原数列与趋势线的离差总和为零。101求解:102趋势方程计算表32.5=103简捷法:若使

t=0,则可以得到a、b的简捷计算公式104①对时间t,可以假设数列第一项为1,则时间序列为:1,2,3,……对时间t进行假设:三种方法②当动态数列的时间项数为奇数时,可以假设t的中间项为时间原点0,即:这时,时间项数的排列顺序依次为:……,–3,–2,–1,0,1,2,3,……105③当动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