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_第1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_第2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_第3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_第4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15.自相矛盾

授课

课题自相矛盾课型讲读课文2课时

时间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吾、弗、夫”3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

“矛、盾”等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矛盾、何如、弗能”等词语,联系上下文

学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7.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重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第一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吾、弗、夫”3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

教学“矛、盾”等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矛盾、何如、弗能”等词语,联系上下文

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

导入语是其中的瑰宝。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如果在作文或

(5)分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

简意丰、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

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

【出示课件2】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

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

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该词

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

作品的一种体裁。简单地说“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

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引导交流:说说自己了解的寓言故事。(《报苗助长》《郑

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农夫和蛇》交流寓言,导入课

等。)题,激发学习兴趣。

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自相矛

盾》。(板书课题:自相矛盾)学生齐读课题。

4.理解题目:请同学们互相交流对课文题目的理解。(矛

是古代人作战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是古代人作战中保

护自己的盾牌。“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自相矛盾》选自《韩非子•难一》。)

5.简介作者【出示课件3】

韩非子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战国末期

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

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韩非所写作品后来集为《韩

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

6.谈话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韩非子的寓言《自相

矛盾》,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引导学生了解什

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整个故事,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么是寓言的基础上,告

高潮和结局,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寓言告诉我们诉学生学习寓言的方

的道理。法,并把这一方法渗透

7.教师范读课文。在整节课的教学之中。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了解这篇课文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

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了解文言文。

【出示课件4】文言文的简单演变

【出示课件5】文言文与白话文的简单区别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6】

(1)楚人:楚国人。

(2)鬻(yd):卖。

(3)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新课(4)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教学

(33)(5)利:锋利。

分钟(6)以:用。

(7)弗:不。

(8)应:回答。

(9)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三、再读感知,交流学法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

思。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件事的?是按照什

么顺序来写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借助注释读懂古文。

(1)方法:读懂古文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结合课文中的注

释。在读好、读通课文的基础之上,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和

平时掌握的语言表达特点相结合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

个词、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实在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借助外

界的各种力量来进行理解。

(2)运用:比如文中的句子,就可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

上借助注释就能把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理解了,还能根

据文中提供的信息来把握课文内容的要点,从中明白读书

的方法。

四、指导朗读

1.【出示课件7】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日:“吾盾/之坚,物/莫指导学生掌握朗

能陷也。”又誉/其矛日“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读节奏,为更好地朗读

或日:“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和理解课文奠定了基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础。

2.学生练习朗读。

3.小组学生互读互听,互相评议。

4.教师范读。

5.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课堂小五、课堂总结,布置背诵【出示课件8】

结及拓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了课文中的

展延伸

(2)分重点词语,并读熟了课文,大体了解了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课下自由朗读,试着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1.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故事中人物的思维过程。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检查背诵环节的设

导入

1.指名多个学生朗读课文,师生评议。计,既是为了与上节课

(2)分

钟2.谈话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自相衔接,又是为了开启下

矛盾》。节课的教学。

二、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再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出示课件2】

(1)一边读一边看插图;

(2)对照注释,揣摩句意;

(3)小组合作,质疑问难,共同讨论。

逐句理解,降低

2.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和补充修改,试着在小组内统

了学习文言文的难度,

一说法。

新课

掌握了翻译文言文的

教学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教

方法。

(36)分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出示课件3】(古文及逐句翻译)

4.指名请同学连起来说一说。

5.互相交流在学习中掌握的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出示课件4】

(1)“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

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

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词。

(3)“补”,就是增补。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4)“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

换成“你二

(5)“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

语句式。

(6)“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把

文言文中难懂的词句换成通俗易懂的词句。

6.小组推荐代表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师生评

议,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故事范例:

古时候,一个集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有一

个商人从商店里搬出矛和盾,在大街上高声叫卖。矛

上的红缨闪闪发光,矛杆上的龙纹栩栩如生;而盾上

的金纹更是光彩夺目,很快就吸引了很多人。

那人见这么多人来围观,心里很是高兴,他想:

哈哈,这下子我才发财了!于是他说:“朋友们,我

这矛和盾可是最完美的武器!赶快买呀!”有个年轻

人问:“为什么说这是最完美的武器?”那个商人听

了,连忙拿起盾来,炫耀道:“这块盾坚硬无比,世

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损它一丝一毫!”人群中不少人

惊叹不已。

他又举起他的矛,炫耀道:“这是世界上最锐利

的矛,它能穿破任何事物,不管多厉害的盾,我也能

一下将它刺穿。”人群中人们都开始叫:“我买!我买!”

那个商人心中暗喜:发财了,发财了。

正当他忙的手忙脚乱的准备收钱的时候,有一个

老年人站了出来,大声说:“等等!”大家都回过头来

望着那个老年人,那个商人也吃惊地望着老人。那个

老人捋着胡须慢吞吞地说:“你不是说你的矛最锐利,

你的盾最坚固吗?那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人们先是一愣,接着哄堂大笑,一哄而散,只留下那

人满脸羞愧的商人和他的矛和盾。

从那之后,商人不再卖弄小聪明,而是老老实实,

本本分分地做生意,他的生意很快就红火了起来,全

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三、深读感悟,拓展交流

(-)深入感悟。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那谁愿意再来给大

家读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正音。

3.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

么?(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

么也戳不破;又夸他的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

他:拿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4.读了故事,感受了人物语言,你觉得可以用个什么

样的词语来形容文中那个卖矛又卖盾的人?(夸口)

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学生勾画

相关语句,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5.谁来学着文中的人夸夸矛和盾。(指名多个学生学

着文中的人夸令矛和盾。)

6.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学生

各抒己见。)

7.指导朗读:指导读好问话。(设置孩子、中年人、

老人,让学生品味语气。)

8.【出示课件5】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只能

——“弗能应也”是什么意思?(无法回答。)能换

一个词语来替代吗?(哑口无言。)他为什么无法回

答?(因为他的话前后矛盾。)

9.那个人售物时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

(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

(二)深入理解,探究寓意。

1.互相交流,深入理解。

(1)再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起因、发

展、高潮和结局。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出

示课件6】:故事的起因是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

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

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

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

破!”(板书:起因一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日: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日“吾矛之利,

于物莫不陷也。”)故事的高潮是有的人问他:“如果

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板书:高潮一

—或日:“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故事的结局

是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板书:结果一一其人弗

能应也。)

2.现场表演,理解寓意。

(1)谈话激趣:如果你是那位卖矛与盾的人,要想

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与盾?

(2)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说一说,演一演。教师巡

视。

(3)指名小组现场表演,师生评议。表演这一环节能

(4)通过学习课文、参加和观看表演,你明白了什帮助学生深化对寓意

么?的理解。

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没有无坚

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

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

触,不能自圆其说。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

后一致。【出示课件7】(板书:道理一一说话办事必

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5)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如果有会有怎

样的后果?你应该怎么办?(学生自愿举手发言。)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这个成语出自于《韩非子》,以后用来形容做事或说

话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后用此比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伸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矛盾无处不在,我们要用正

(3)

确的方法和思想去分析,去对待,无论做事、说话,

分钟

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能自相矛盾。

2.作业:搜集并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和同学互相交

流。

自相矛盾

1.起因一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日:“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

板书矛日“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

内容

2.高潮一一或日:“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结局——其人弗能应也。)

4.道理一一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16.田忌赛马

课题田忌赛马课型讲读课文间2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策、荐”2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赢、

拳”等5个生字;理解“赏识、胸有成竹、信任、对阵、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兴致勃勃、遥遥领先、不动声色、好奇、出谋划策、引荐”等词语。

教学

目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

潮和结局。

3.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了解人物的思维

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他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读懂课文内容,抓住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了解人物的思维

重点

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他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

难点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理解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

第一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策、荐”2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赢、

拳”等5个生字;理解“赏识、胸有成竹、信任、对阵、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教学

标兴致勃勃、遥遥领先、不动声色、好奇、出谋划策、引荐”等词语飞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板书:赛)

2.同学们,你们认识黑板上这个字吗?请大声地读出来。

导入你能用这个字组个词语吗?(比赛、竞赛、赛跑、赛车、

(6)赛马、赛事、赛场、赛艇、大赛、初赛、复赛、决赛、球

分钟

赛……)

3.在我们的学习或日常生活中,你见过或参加过哪些比赛

项目?(参加过奥数比赛、骑车比赛、拔河比赛、踢健比

赛、跳绳比赛、跑步比赛、象棋比赛、跳远比赛、跳高比

赛……见过骑马比赛、骑车比赛、游泳比赛、跳水比赛、

射击比赛、滑冰比赛、体操比赛……)

4.谈话揭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和比赛有关,赛什

么呢?(在“赛”字的后面写出“马”字)(板书:赛马)。

你们想不想知道是谁赛马呢?(在“赛”字的前面写出“田

忌”)(板书:田忌赛马)学生大声读出“田忌赛马”。此环节的教学不

5.简介田忌。【出示课件2】仅可以让学生在轻松

田忌,生卒年不详,妫姓,田氏(亦作陈氏),名忌,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的

字期,又日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故又称徐州学习,还激发了学生的

子期。战国时期齐国名将。兴趣,又为下文的学习

约为公元前340年,孙膑逃亡到齐国时,田忌赏识孙作了很好的铺垫。

膑的才能,收为门客。在一次赛马时,孙膑向田忌提出了

以下等马对上等马,以上等马对中等马,以中等马对下等

马的田忌赛马法。

公元前354年,发生桂陵之战,魏国攻打赵国,齐国

派兵相助,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参谋,结果孙膑以“围魏

救赵”的兵法大胜。

公元前341年,发生马陵之战,魏国攻打韩国,齐国

派兵相助,仍由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参谋,孙膑仍进军魏

都大梁,用“减灶之计”,让魏军大将庞涓轻敌深入,结

果庞涓被杀,齐国大胜。同年,被齐相邹忌用反间计陷害,

田忌无法澄清,逃亡楚国。直到齐宣王即位,方才重回齐

6.看到这个题目,你猜想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

事?(田忌赛马的事)田忌和谁赛马?结果怎么样?让我

们一起去文中找找吧!

7.简介出处【出示课件3】

田忌赛马出自《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

五》。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

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该书记载了上至

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

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

的典范,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后

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8.简介作者【出示课件4】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

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

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

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著有《史记》。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5】: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

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田

新课忌赛马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

教学

(32)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分钟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出示课件6】

第一部分:孙膑观赛,发现策略。

这一段重点讲了孙膑看了田忌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的

几场赛马,发现了取胜的策略。(板书:发现策略)

【出示课件7】

第二部分:孙膑献策,准备赛马。

第二部分(3-10自然段)孙膑献策。主要写田忌在孙膑指

点下,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约好一起赛马。这一部分主要写

田忌和孙膑的对话和他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板书:

孙膑献策)

【出示课件8】

第三部分:调换顺序,以智取胜。

第三部分(11-16自然段)写孙膑帮助田忌用调换出

场顺序的办法战胜了齐威王,点明孙膑以智谋取胜。(板

书:以智取胜)

课文以“赛马”为线索,具体记叙了比赛的过程。在

结尾处画龙点睛地说明了比赛胜利的原因。

四、细读课文,了解过程

1.默读课文,试着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

结。【出示课件9】

(1)起因:孙膑看了田忌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的几场赛马,

发现了取胜的策略。

引导学生理清课

(2)发展:田忌在孙膑指点下,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约好

文层次,为更好的理解

一起赛马。

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

(3)高潮:孙膑帮助田忌用调换出场顺序的办法与齐威

王赛马。

(4)结局: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4.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课堂小

结及拓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展延伸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一道欣赏了赛马过程。

(2)分

2.请同学们课下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感悟

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

他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

标2.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得意扬扬、轻蔑”等词语,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

气。

3.理解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懂得无论胜利还是失败都应冷静仔细地分析局

面,把握时机,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复习导入,设置问

导入1.检查,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

(2)分2.谈话导入新课:田忌赛马,为什么脚力相差不多的学习课文,从而调动学

马匹能够取胜?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从“以智取胜”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

这个词入手,学习文章,探求其中的原因。极性。

二、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了解“三场赛马”。

1.谈话过渡:田忌得了高人相助,同齐威王及贵族们

约好一起赛马。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就要开始了。比

赛双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观众们也兴致勃勃地猜

新课测着比赛结果。让我们感受他们赛马现场的输与赢

教学

吧。【出示课件1】

(33)分

钟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

威王的马遥遥领先。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

儿都不着急。

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

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微微一笑。

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

了一场。田忌满意地笑了。

比赛结束了。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2.指名读描写赛马场面的课文片段,师生评议。

3.指名学生汇报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的过程。

4.师生评议,教师小结:下等马对上等马,上等马对

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

【出示课件2】学生根据第二次赛马的过程试着连一

连。

田忌齐威王

下等马一上等马

上等马一中等马

中等马一下等马

5.结果怎样?(田忌胜了。)

6.田忌为什么胜了?(田忌是因为做到了知己知彼,

了解了齐王的具体情况,集中优势,做出战略取舍,以

避其锋芒,以弱对强,以强压弱。)

7.谈话过渡:这么好的办法,是谁帮助田忌想出来

的?(孙膑)

(-)学习“孙膑献计”。

1.这么好的主意,为什么田忌想不出来,齐威王

也想不到,孙膑却想出来了?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呢?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10自然段。在朗读时注意

课件中出示的词语,通过朗读表现出人物语气和神态

的变化。

3.小组同学分配角色,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10自然

段。可以互相提醒,揣摩人物的语气。

4.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在文中找一找

有关句子,用笔画出来,想一想。

5.指名多个学生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引导

并小结。

【出示课件3】

(1)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

下三等。(善于观察)

(2)“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

(善于思考)

(3)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

两次赛马中间的

下三等。(知己知彼)

对话部分是教学的重

6.谁连起来说一说“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

点。感受田忌、孙膑、

呢”?(板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知己知彼。)齐威王不同的神态、表

三、品读课文,理解人物情、语气激发了学生朗

1.从你的品读中可以看出田忌是一个怎样的人?孙读的兴趣。

膑呢?齐威王呢?一边默读课文,一边在文中找出有

关的描写片段画出来,读一读。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引导

并小结。

(1)田忌是一个善于交友、相信朋友的人。

【出示课件4】对于这样对话多

①孙膑是齐国大将田忌的门客,田忌对他非常赏识。的段落,我让学生充分

②田忌很信任孙膑,决定全听他的。朗读,让学生在独立,

(2)孙膑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

【出示课件5】上平等对话,以读悟

①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情,在感悟语言中积累

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语言,陶冶情操。

②一天,孙膑对田忌说:“将军,我有个办法,保证

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

③孙膑胸有成竹地说:“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

办。一定能让您赢。”(“胸有成竹地说”是写孙膑早让学生通过人物

已思考成熟。“按照我的主意办”是写孙膑具有必胜的神态、语言来感悟人

的信心。)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

④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就要开始了。比赛双方摩拳擦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

掌,跃跃欲试。观众们也兴致勃勃地猜测着比赛结果。陶,感受孙膑的足智多

就在这时,孙膑把田忌请到一边,悄悄地把办法告诉谋。

了他。让学生分角色朗

(3)齐威王是一个知人善任的人。读,加深对文章的理

【出示课件6】解,进一步领会课文的

①齐威王好奇地向田忌:“你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内容和人物的想法,并

是不是有人给你出谋划策了?”且培养学生的朗读能

②田忌如实相告,并引荐了孙膑。后来,齐威王任命力。

孙膑为军师。

4.指导朗读:指导学生用符合他们性格的语气、语调

读他们的对话,进一步理解人物的品质。

5.指名分角色再读他们的对话,更进一步理解人物。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从故事中,你能受到什么启发?比如说从孙膑身上,

从田忌身上或者从齐威王身上受到什么启发?(善于

思考、善于观察、知己知彼……)

2.课堂小结【出示课件7】:田忌和齐威王赛马,是智

课堂小结力的比赛,不是力量的比赛,田忌的胜利是孙膑智慧

及拓展延

的胜利,齐威王的失败是不善于动脑思考的失败。因

(5)分钟此,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

的方法,才能取胜。

4.作业:

作业设计这一环

(1)历史上有不少像“田忌赛马”这样以弱胜强的故

节意在训练学生的思

事,找一找,和同学交流。

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兴

(2)续写:请同学们大胆的想象第二次赛马后,田忌

趣,并让学生知道要用

和孙膑又见面了,他们见面时的情景怎样?又会发生智慧去解决问题。

怎样的故事呢?

〜发现策略'

容田忌赛马V孙膑献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知己知彼

、以智取胜

17.跳水

授课

课题跳水课型讲读课文2课时

时间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肆、桅”等7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

写“艘、航”等1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风平浪静、显然、放肆、龊牙咧嘴、

桅杆、心惊胆战”等词语。

教学

标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3.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了

解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的原因。

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教学

重点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

了解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的原因。

教学

难点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

第一课时

;正确

字形

识记

义,

解字

,理

认字

7个会

”等

、桅

会“肆

,学

字词

学习

1.自主

嘴、

牙咧

、龊

放肆

然、

、显

浪静

“风平

读写

正确

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