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原电池》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_第1页
41《原电池》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_第2页
41《原电池》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原电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原电池原理;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及构成原电池的条件;理解铜锌原电池的原理与结构,初步学会制作水果电池。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依据实验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初步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原电池原理教学难点:原电池设计实验准备:铁片、锌片、铜片、稀硫酸、电流计、带夹子的导线假设干、烧杯、试管、酒精、橘子、小灯泡、碳棒、CuSO4溶液。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利用演示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维实验——思考——讨论——总结教学过程:[引言]我们已经知道,铁是比较活泼的金属,能溶于稀硫酸;而铜是不活泼的金属,不能溶于稀硫酸,下面我们先来观察两组实验现象。[实验演示]=1\*GB3①把铁片与铜片分别插入盛有锈硫酸的烧杯中;=2\*GB3②把铁片与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让学生观察答复现象。[学生答复]在烧杯中分别插入一根铁片或铜片后,铁片上有气泡产生,而铜片上没有;把铁片与铜片连接后放入烧杯,铜片上有气泡放出,而铁片逐渐溶解,但无气泡。[讨论]为什么铜片上会有气泡生成[学生答复]H+在铜片上得到了电子。[设问]同学们推测的非常正确,但我们必须清楚,H+在铜片上得到的电子是铜本身提供的还是从铁丝上传过来的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一节我们就来揭穿其中的微妙。[板书]第一节原电池[实验探究]下面请同学们做如下实验:=1\*GB3①将锌片与铜片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2\*GB3②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3\*GB3③在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计,让学生认真观察,答复实验现象。[学生答复]=1\*GB3①锌片逐渐溶解,且锌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无气泡产生;=2\*GB3②铜片上有气泡,而锌片上没有气泡,但锌片仍在溶解;=3\*GB3③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教师]很好,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导线中有电流通过。那么电流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来思考下面几个问题:[投影]=1\*GB3①形成电流的条件是什么=2\*GB3②在该体系中,电子从哪里来,到哪里去=3\*GB3③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Cu片上为什么有气泡产生=4\*GB3④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H+)如何变化=5\*GB3⑤从能量变化的角度分析这是什么装置写出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离子方程式。〔分小组答复后教师板书补充〕[讲述]以上实验早在1799年就被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捕捉并加以研究,于是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原电池——伏打电池。[板书]1、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过渡]那么原电池的正负极如何确定呢首先同学们想一想常见的干电池哪一极是负极,哪一极是正极[学生答复]干电池是锌筒为负极,有铜帽的碳棒为正极。[讲述]根据物理上的规定,电子流出的极是极,电子流入的极是极,那么正负极发生了什么反响电子流向与电流方向是否一致[讲述]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原电池是通过氧化反响和复原反响分别在两极进行来实现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的。请同学们写出刚刚用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的两极反响式和电池的总反响方程式。[学生练习]负极:Zn—2e—=Zn2+正极:2H++2e—=H2↑总反响方程式:Zn+H+=Zn2++H2↑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装置是否为原电池[引导]通过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分析以上装置哪些可形成原电池,并结合所给装置图来分析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和原理。〔学生讨论后答复教师板书〕[板书]原电池的形成条件〔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如石墨〕作电极;〔2〕要有电解质溶液;〔3〕要形成闭合回路。[投影练习]以下装置能形成原电池的是〔〕答案:CD[讲述]具备了以上条件,就能构成原电池。我们可用梨、西红柿、铁丝、铝丝、铅笔等构成原电池,我们不妨自己试验一下。[思考]什么类型的化学反响可设计成原电池[小结]常温下可自发进行的氧化复原反响能设计成原电池。[练习]给出以下物质可设计出几组原电池Zn、Cu、C稀硫酸、AgNO3溶液教学反思:本节课充分利用实验,改教为导,变学为思,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原电池的理解,而且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思维,自求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泼了课堂气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是一节典型的实验探究课。通过实验产生一个奇怪的问题:铜的外表竟然出现了气泡,学生非常乐于思考这样的难题。他们绞尽脑汁,提出五花八门的“合理〞假设:铜片不纯;硫酸中有杂质,杂质与Cu反响;锌失去的电子跑到铜上。当对这些假设进行讨论时,有赞成有反对,赞成派会陈述赞成的理由,反对派会提供反驳的证据,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处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