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
热、放热、发光等。
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教与反思<:«<
本节课的实验多、现象多、概念多,学生初次接触这么多的实验和概念,需要用举出实例、相互对比的方
法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去找出两种变化和两种性质的区别,不可直接去告诉学生,否则学生不能理解,
即使知道了它们的本质区别,碰到了具体的问题还是不会分析。
其中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区分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确变化是一个有结果的过程,而
性质则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如“铁生锈”和“铁易生锈”。其中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因为结果是铁变成了
铁锈;而铁易生锈则属于铁的化学性质。因为它只说明了铁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变为铁锈,并没有确定的结果,
所以是铁的化学性质。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率占难占
=,,,,人,।■।◄:«<
重点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实验现象。
教字:隹备<:«<
蜡烛、火柴、玻璃杯(烧杯)、玻璃导管、澄清石灰水
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师:观察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学会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在化学科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一般来说:
我们可以利用人体感觉器官一一视、听、嗅、触来进行观察体验。下面我们以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来学习科
学探究的方法。
二、推进新课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让学生阅读教材第12页的“探究”内容。
学生完成阅读后,引发思考:
1.蜡烛燃烧时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2.蜡烛燃烧后的物质到哪里去了?如何验证?
师:现在我们就来观察实验,解决我们的问题。
学生分组(两人一组)实验,边做实验边记录。
1.点燃蜡烛前
教师引导每组学生观察分发给各个小组的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闻其气味,用小刀切一小块蜡
烛放入水中看其是否沉入水底。
讨论、交流后,得出结论。
[小结]燃烧前蜡烛是白色圆柱状固体,略有气味,硬度较小,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2.点燃蜡烛中
教师巡回指导,各小组学生观察燃烧过程,记录燃烧现象。
(1)取一根火柴梗迅速放入火焰中,1秒钟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燃烧前后的情况。
(2)取一只干冷的玻璃杯或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杯壁出现的现象;取下玻璃杯或烧杯,迅速倒入少量澄
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1)蜡烛熔化并发光发热,火焰分三层,外层最明亮,里层最暗,火柴梗从中间到两端逐渐变黑。(2)
玻璃杯壁上出现水珠,石灰水变浑浊。
[小结]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蜡烛熔化说明石蜡的熔点较低。火柴梗两端变黑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玻璃
杯壁出现水珠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还生成了二氧化碳。
3.熄灭蜡烛后
[现象]熄灭后冒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点燃。
[小结]烟是固体小颗粒,并且可以燃烧,说明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结论]
探究步骤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颜色白色、状态固体、形状圆柱、硬度小、略有气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里层最暗;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观察
燃着时到的现象是有水生成,再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石灰水
变浑浊
熄灭后熄灭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冒白烟;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后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
实验结论石蜡点燃后生成了水、二氧化碳;外焰温度最高
教学意图:iiI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表达能力。
学生讨论,信息反馈,填写实验报告。
[总结]化学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以及石蜡能否燃烧、其燃烧产物能
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
2.关注物质的变化,如蜡烛受热时是否熔化等。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包括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
[探究]1.对教材第13页图1—11操作的改进。
(1)用冷而干燥的玻璃片,在火焰外不同距离可观察到不同的现象。
(2)用石灰水润湿烧杯内壁。如教材图1-11罩在火焰上方……
2.对用火柴梗做实验的异议。
改用洗净干燥的“雪糕”木片削成细木条来代替火柴梗。
结论:①有的组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烧杯内气体扩散,使石灰水变混浊现象不明显。
②火柴梗短不安全,有的同学未去掉火柴头就更不安全。
3.填写实验报告
教材第13页“探究(或实验)报告”,仅供同学们参考。
学生自己设计完成实验报告。
教学版书:«<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观察到的现象
点燃前
蜡.结论
烛v观察到的现象
燃“燃着时〔,结论
烧’观察到的现象
熄灭后,
、结论
敦学反思:«<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本节课成败的关键是让学生动手实验并从实验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在学生实验前,
教师要将实验的注意事项告知学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作好预
判,以便及时应对一些突发的事件。
本节课的实验选择了蜡烛这一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对它
本身的构造、性质及其燃烧过程进行了探究,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兴趣高涨,但是要注意引导学生按照正
确的方法和顺序操作,切实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如蜡烛的固定问题、火柴梗的处理等。在课前,要安排学生
预习本节课的实验操作及其注意事项,以便于在实验时省时省力。同时,要提醒学生边做实验边认真观察和记
录实验现象,认真思考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2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教与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学会准确、客观地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
能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并能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聿<5难(5
*tillAHIIII:«<
重点正确完成实验操作过程。
难点正确得出实验结论。
教导:隹备:«<
集气瓶、水槽、玻璃片、饮料管、澄清石灰水、滴管、火柴梗(或细木条)、盛满氧气的集气瓶若干、盛满
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若干。
教与进睚:«<
一、导入新课
师: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那么大家是否想过我们呼出的是什么?吸入的又是什么呢?
生I: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生2:吸入的是空气
师:大家知道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吗?如何来验证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究人体吸入
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究竟有什么不同?
二、推进新课
1.在进行实验室探究之前,给学生提供三条信息:
(1)二氧化碳可以使过量澄清的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液,白色浑浊物越多,说明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越多。
(2)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2.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将实验仪器放好,然后让学生收集“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具体步骤如
下:
(1)“呼出的气体”一一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
口全部盖住,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中;然后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
瓶内缓缓吹气,直至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
验桌上,“呼出的气体”就收集好了。
(2)另取两个空的集气瓶,用玻璃片将瓶口盖好,“吸入的空气”就收集好了。
(教师演示,让学生根据示范收集“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
3.组织学生组内合作探究以下问题,并提醒学生作好实验记录。
(1)分别向一瓶吸入的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滴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两个瓶子中分别会发生什么现
象?说明了什么?
[现象]滴入澄清石灰水后,吸入的空气瓶中无现象,呼出气体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说明了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更高。
(2)将燃烧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
[现象]插入人体吸入的空气集气瓶中的小木条比插入人体呼出气体集气瓶中的小木条燃烧更旺,且燃烧时
间要长。
[结论]说明了空气中氧气含量大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个玻璃片呼气,有什么现象产生?说明了什么?
[现象]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后,玻璃片上会产生极小的水珠。
[结论]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4.引导学生结合上述实验,思考:以上实验说明了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有什么不同?
[总结]
吸入的空气呼出的气体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少多
氧气(能供给呼吸,也能支持燃烧)多少
水蒸气少多
5.按要求填写实验报告。
教字版书<
第2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人体
对’1.实验方案
的
入
吸
2.实验步骤
和
空气
的
呼
出r(1)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于空气中的
的
气
体3.结论<(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探
究、I(3)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多
教与反思<
本节课的实验难度并不是太大,可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进行自
主探究,进一步明确实验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在学生进行自主实验的同时,教师要做好指导,以便学生能够更
快更好地完成实验。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1课时药品的取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
2.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3.学会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知道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
的关键。
*till人HIIII:«<
重点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
难点量筒和滴管的使用。
教导:隹备:«<
锌粒、食盐、碳酸钠粉末、稀盐酸等药品,教科书附录I中的常用仪器及药匙、镜子、试管架等仪器(纸槽
学生自制)。
教学迸ai呈:«<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畅谈厨房中的液体与固体物质、模仿感悟倒水、倒食用油、倒醋、倒黄油、取食盐、取味精等动作。
让学生回忆家中厨房食品柜内生活品的摆放。
师: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实验室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
要场所。因此要想学好化学,就必然先要了解化学实验室。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实验室”相关图片。
二、推进新课
师: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仔细阅读实验室规则,它们是安全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教师利用
多媒体播放“实验室规则”图片。
指导学生阅读附录I中的药品取用规则,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
分类介绍药品的取用规则。
1.固体药品的取用
师: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展示广口瓶),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展示药匙),有些块状的药品
可用镜子(展示镜子)夹取。用过的药匙或镜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1)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的取用
[分析]常用工具:镜子。
取用方法: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
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
(2)粉末状药品的取用
[分析]常用工具:药匙或自制的纸槽。
取用方法: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自制的纸槽,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竖立起来。
教师演示实验1—6和实验1—7后,让学生分组操作。
[强调]固体药品取用时,若不指明用量,一般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2.液体药品的取用
(1)[分析]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细口瓶里(展示细口瓶)。
演示:液体的倾倒。
[讨论]①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
②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倒还是缓慢地倒?
③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细口瓶标签的一面一定要朝向手心?
④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试剂瓶放回原处?
师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做出具体解答:
①由于细口瓶塞子上沾有试剂,如果正放在桌面上,可能会腐蚀桌面。
②为了防止液体外洒或飞溅,试剂瓶口应紧挨着试管口,应该由慢到快地倒。
③为防止试剂顺瓶口流出腐蚀标签,所以有标签的一面一定要朝向手心。
④有些试剂有挥发性,有些试剂吸水,还有些试剂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这些都将导致原试剂浓度发生
变化或变质,因此倒完液体后应立即盖紧瓶塞。
3.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
演示:用量筒取用液体。
注意事项:(1)量筒读数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2)当接近刻度时,可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至刻度。
(3)取用液体,当不说明用量时,一般取1〜2毫升。
[讨论]量取液体时,如果读数没有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采用仰视或俯视的方法,
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结论]仰视将导致读数偏小,俯视将导致读数偏大。
(4)取用少量液体时还可以用滴管。
演示:滴管的使用
注意事项:①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
帽。
②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
③滴管用过后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以备再用o
④严禁用未经清洗、润湿的滴管吸取别的试剂。
教字版书:«<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1课时药品的取用
实验室安全规则
「固体药品的取用
药品的取用教学反思<:«<
药品的取用'量筒的使用
液体药品的取用
.滴管的使用
量筒和滴管的使用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要进行认真、严
谨的示范,学生要进行反复练习直至掌握。
初次接触操作较为复杂的量筒、滴管,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较多的错误,如滴管的拿法有些同学就会出
错。对待学生的错误首先要有充分的估计,事先多强调,再就是如果学生还是犯了这些错误,也要心平气和地
纠正,不可大声斥责,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方法与技巧对学习化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故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
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认真遵守化学实验规则和实验操作要求,形成严肃认真、
科学求实的实验态度。
第2课时物质的加热和洗涤玻璃仪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2.能正确地给液体物质进行加热。
3.学会常见仪器的洗涤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总结规律,形成一定的实验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II।人Htill:«<
重点药品的加热、洗涤仪器的操作要点。
难点相关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实验习惯的形成
教学:隹备:«<
酒精灯、教科书附录I中的常用仪器及药匙、镜子、试管架等仪器。
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烧水做饭和洗刷碗碟是很平常的事情,相信同学们都做这些事情。但是生活中的这些经验都可
以应用到化学实验中来吗?在实验室中给物质加热和洗涤仪器时,所用的器具和生活中是不相同的,因此有些
不同的注意事项,需要我们牢记并遵守,否则可能会导致实验失败甚至发生火灾、爆炸等危险事故。为了我们
的人身安全和实验的成功,就让我们快些来学习这些知识吧!
二、推进新课
物质的加热
(一)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或播放课件,学生讨论分析出图中提供的知识信息和技能要求。
1.引导学生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处理,归纳出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1)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加入酒精,以免失火。
(2)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3)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酒精灯从“点灯到熄灯”的全过程。
[思考]如果酒精洒出失火怎么灭火?并分析灭火的原理。
(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与空气隔绝)
3.让学生先阅读教材[实验1—9],然后分组点燃酒精灯,观察火焰的分层情况,尝试判断各层温度高低的
方法。
4.请学生代表汇报实验观察到的酒精灯火焰的分层情况?以及各层温度不同的验证方法和理由。
(对于火柴伸入的方式不同,造成的异常现象,要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
态度)。
(二)给物质加热
1.由瓦特观察水壶内蒸汽将壶盖冲起、掀开提出假设:
(1)若水壶内的水只有壶容积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会有什么现象?若达到五分之四又会怎么样?
(2)若将水壶的壶嘴堵上一个软木塞,并盖紧壶盖,可能有什么现象出现?
让学生结合日常的生活经验讨论、分析。
2.让学生阅读教材第21页“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弄清实验的内容和操作要求。
学生分小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3.小组汇报
(1)实验的结论;(2)四个讨论题的结果;(3)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结论]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住试管(大约距试管口
三分之一处);加热前要擦干试管的外壁;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不能立即用
冷水冲洗。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教材[实验1—6]进行探究,记录实验现象,教师巡回指导,强调规范操作。
洗涤仪器
1.学生自由交流生活中洗玻璃杯、碗、盘等的方法,并说说洗干净的标准是什么?
2.学生自学仪器洗涤有关内容。
[思考](1)试管洗涤的一般程序;
(2)使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应注意的问题;
(3)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什么;
(4)洗净的玻璃仪器如何存放。
3.让学生尝试用试管刷刷洗试管,并学会观察试管是否已经洗干净。
4.同学交流仪器洗涤的体验。
教学版书
第2课时物质的加热和洗涤玻璃仪器
一、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2.给物质加热: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二、仪器的洗涤
1.方法
2.标准:玻璃容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集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教学反思
酒精灯是初中化学实验中最主要的热源,它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果使用不当可能造成危险;同样给
液体物质加热的注意事项也较多,如果操作不当也会造成比较危险的后果。因此教师除了正确演示并严格要求
外,最好事先培训5—7名能力较强的学生充当助手,让他们先掌握了正确操作,在其他学生练习时,帮老师来
巡视指导,以确保实验安全、成功。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为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试剂可以选用的是()
A.Z11SO4溶液B.稀盐酸C.AgNCh溶液D.CuSCh溶液
2.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振
加热液体B.荡振荡试管放回滴
方用自来水冲
向洗过的滴管
瓶D.检查气密性
3.下列实验操作训练中发生的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试管破裂B.火柴燃烧C.灯泡发光D.打磨铜丝
4.实验室利用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量实验数据,如图是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图像。下列据
图分析能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0ab加入溶液质量「g
A.该反应是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B.A点时,溶液的溶质为NaOH和NaCl
C.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
5.我国的成语、诗词和谚语中蕴含着很多科学道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蜡矩成灰泪始干”:说明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B.“釜底抽薪”:利用清除可燃物的方法灭火
C.“热胀冷缩”:说明原子受热变大、遇冷变小
D.“满架蔷薇一院香”: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6.葡萄糖(C6H12O6)是人体所需重要的营养物质,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葡萄糖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B.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X6+1X12+16X6
C.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2x6+12+16x6
D.葡萄糖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2:6
7.将X、Y、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Y表面有气泡产生;再将X放入ZNO3溶液中,X表面有Z
析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X>Y>ZB.Y>Z>XC.Y>X>ZD.X>Z>Y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9.下列对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该固体组成中一定含有碳酸根
B.某固态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氨味,证明该化肥是镀态氮肥
C.加热含高锦酸钾的氯酸钾时,产生氧气的速率很快,则高镒酸钾是催化剂
D.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固体质量会增加,因此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0.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来探究中和反应的规律时,其溶液的pH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则a点表示溶液中的溶质是()
A.HC1NaOHB.NaClC.NaClNaOHD.NaClHC1
11.向AgNC>3、Cu(NC>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
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得滤渣中可能含有铜和锌B.所得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
C.所得滤液中可能含有Cu2+D.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Ag+、Zn2\Cu2+
12.汽车尾气三效催化剂表面物质转化的关系如右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储存过程发生了化合反应
B.该过程能减缓温室效应和酸雨污染
C.还原过程中CxHy生成的CO2和H2O质量比为22:9,则x:y=l:2
一定条件
D.整个转化过程中有机物除外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4NO2+10CO+022N2+10CO2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17、2011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请你参与下列问题:内蒙古大草原,
过去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现在则是“天苍苍,野茫茫,老鼠跑过露脊梁”,其原因可能是
A温室效应引起长期干旱B过度放牧、盲目开垦C酸雨的影响如图是市场上出售的一种活性炭
净水器的示意图.
出水口
粒状活
性炭层
AzU口
这种净水器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物质,同时利用活性炭的作用除去臭味和一些溶解的杂质.11月17日,
神舟八号返回.专家揭密发射“神舟”的燃料有毒,但燃烧后的主要产物无毒,因此造成环境污染.发射完15min
后,环境监测组进行监测,下列不属于监测范围的是,
A可吸入颗粒物BCO的含量CSO2的含量DCO2的含量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一氧化氮与一氧化
碳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4.如图为甲、乙、丙、丁四种常见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示意图.
上述四种金属可以分为两类,其中除一种金属外,可以归为一类的是
.等几种金属.若乙是金属Zn,则丙可能是.,请你说出理由是.
15.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这的应用
(1)汽车和我们的目常生活密切相关,制造汽车轮胎的橡胶是(填“天然高分子材料”成“有机合成材
料”)。
(2)信息一: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填元素符号)。
信息二: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家用铝制品却很少出现腐蚀现象,原因是:
信息三:
金属性质导电性(100为标准)密度(g/cm3)
铜998.92
铁177.86
铝612.70
综合上述因素,常选用表中种金属中的作为高压输电线,原因是。
(3)初中化学中通过化学反应得到常见金属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湿法冶金,如在氯化铜和氯化锌的混合溶液中
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新的金属和滤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填化学式):
另一种是火法冶金,如将炉甘石(Z11CO3),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后高温加热,得到一种外观似金子的
锌和铜的合金。已知炉甘石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ZnC()3直遢ZnO+CC^T,请写出生成锌的化学方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16.某个周末,恰逢小强生日,他来到了外婆家。
①外婆在给小强煮荷包蛋时发现放于橱柜中的鸡蛋有部分变臭了,于是小强建议外婆:“可将鸡蛋浸于石灰水
中一段时间后再捞出来存放,这样就不易变坏。”此建议的依据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是。
②中午炒菜时,油锅突然着火,小强立即盖上锅盖,很快就将火熄灭了。他采取这一措施的原理是O
③午饭后,小强帮外婆用餐具洗洁精将油腻的碗筷洗得干干净净。他这是利用了餐具洗洁精的作用,使油
脂以细小的油滴悬浮于水中而洗净餐具。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甲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
酚
西i
Oo
,u
Un
HH
Hn
Vv
(--.一
.
.
一
一
一
.三
三
三.
.一
B;
|19-]|:5-]
J
(1)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2)在C组实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结束后,甲同学将A、C组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容器中,看到溶液变浑浊,该现象说明有
物质生成(填化学式),滴入酚酥后溶液呈红色;
(4)滴入酚酸后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使溶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呢?甲同学进一步推测:溶液中呈
碱性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___________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是三种物质两两混合组成的混合物。
(5)为了验证推测,甲同学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钢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加以验证。请根据要求完成下
列空白:
实验内容预测现象结论
①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物质是碳酸钠
取少量容器中的上层溶液于
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钢溶②若无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物质是氢氧化钙
液,静置
③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6)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第②步验证的结论不严密,原因是
18.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①
(1)写出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若用A、E装置组合制取氧气,写出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收集氧气应在水槽中("①
刚有气泡”或“②有均匀连续气泡”,填数字标号)时收集。
(3)若要制取和收集一瓶干燥的CO2,其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是o(用接口字母顺序从左至右连接)
(4)下图是收集某气体的装置,由实验装置推测该气体的有关性质可能是()
一水
ABCD
密度比空气大大小小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的pH>7<7>7<7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实验室用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制取高纯度碳酸钙粉末,烧杯中现有80g碳酸钠溶液。将90g
氯化钙溶液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四次测量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一二三四
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g20202030
烧杯中溶液的总质量/g97114131160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总质量为go
(2)第三次测量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填化学式)。
(3)计算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D
【解析】
【详解】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银都在锌的后面,不能与硫酸锌反应,不能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顺序,此方案不
可行;
B、试剂中铜、银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无法比较金属铜与银的活泼性的大小,此方案不可行;
C、试剂中锌、铜都能与AgNCh溶液反应,无法比较金属锌与铜的活泼性的大小,此方案不可行;
D、锌可以置换CuSO4溶液中的铜而出现红色固体,证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银和CuSO4溶液不反应,证明铜
比银的活动性强。可以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此方案可行;
故选D。
2.A
【解析】
【详解】
A、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与桌面成45。角,用外焰加热,故
A正确;
B、振荡试管时要左右晃动,不可上下晃动,故B错误;
C、滴瓶内的专用滴管不需清洗,故C错误;
D、检查图示装置的气密性时,用夹子夹住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加水,漏斗中的液面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
故D错误.
故选A
3.B
【解析】
【详解】
A.试管破裂,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火柴燃烧,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C.灯泡发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打磨铜丝,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故选B。
4.D
【解析】
【分析】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详解】
A、开始溶液pH小于7,随着反应进行,溶液pH逐渐增大,该反应是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溶液中,故A
不正确;
B、A点时pH小于7,溶液显酸性,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的溶质为HC1和NaCL故B
不正确;
C、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故C不正确;
D、反应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稀盐酸显酸性,pH小于7,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恰好完全反应时pH等于7。
5.C
【解析】
【详解】
A、“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产,属于化学变化,蜡烛熔化过程中没有新物
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B、“釜底抽薪”所包含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从而灭火,故正确;
C、物质的热胀冷缩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间隔,这种间隔在温度高时变大,在温度低时缩小,故错误;
D、“满架蔷薇一院香”,是因为蔷薇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蔷薇花香,
故解释正确。
故选:Co
6.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葡萄糖的化学式可知,葡萄糖是一种有机化合物,选项正确;
B.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x6+1x12+16x6=180,选项正确;
C.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一J:'xlOO%,选项正确;
12x6+12+16x6
D.葡萄糖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X6):(1X12):(16X6)=18:3:24,选项错误,故选D。
7.C
【解析】
将X、Y、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Y表面有气泡产生,说明Y在氢前,而X和Z在氢后,即Y的
活动性强于X和Z;
将X放入ZNO3溶液中,X表面有Z析出,说明X>Z;
即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为Y>X>Z,
观察选项,故选C.
8.C
【解析】
【详解】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有气体参与反应,需要在密闭装置内进行,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
成,不得敞口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选项A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应将酸缓慢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选项B错误;
C、闻气味时,用手在瓶口轻轻煽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内,闻得气味,选项C正确;
D、测试溶液pH值时,应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液体滴加到pH试纸上,不得将pH试纸加入烧杯内,选项D错误。
故选C。
9.B
【解析】
【详解】
A、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该固体不一定含有碳酸根,也可能是活泼金属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B、某固态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氨味,证明该化肥是铁态氮肥,故选项说法正确。
C、加热含少量高镒酸钾的氯酸钾制氧气,速率明显加快,是因为高铳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二氧化镒,二氧化
镒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固体质量会增加,是因为铜与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氧化铜的质量,该反应遵守质量
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钱态氮肥的检验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质量守恒定律等是正
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C
【解析】
【分析】
【详解】
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说明氢氧化钠没有反应完,加上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
成的氯化钠,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和NaCL故选C。
11.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向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本着“弱者先出局”的
原则,故先后发生以下2个反应:2AgNO3+Zn==Zn(NO3)2+2Ag,Cu(NO3)2+Zn==Zn(NO3)2+Cu,充分反应后
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滤液中含有AgNO3,即第一个反应还没反应完,故所得滤渣
中只含银,不可能含有铜和锌,A、B错误,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Ag+、Zn2\Cu2+,正确,故选D
考点:金属的活动性
12.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储存过程是氧气和二氧化氮以及氧化钢反应生成硝酸钢,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正
确;
B、过程消耗了二氧化氮和碳氢化合物,所以能减缓温室效应和酸雨污染,正确;
229
C、还原过程生成CO2和H2O质量比为22:9,可得碳原子和氢原子个数比为一:(―X2)=1:2,但由于过
4418
程中有一氧化碳反应,所以不能确定x:y=l:2,错误;
一定条件
D、整个转化反应(有机物除外)的总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4NO2+10CO+O2'2N2+10CO2,正确;
故选:Co
【点睛】
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
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扑捉的有效性。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
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
二、填空题(本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光合作用的产物课件
- 家具店外墙翻新腻子施工协议
- 城市安全锚索施工协议
- 模具合作风险合同样本
- 假山音乐厅景观施工合同
- 文化艺术资金管理临时规定
- 信息科技服务贷款保证政策
- 城市公园设施建设室外施工合同
- 高压氧科室安全操作指南
- 中国科技部合同范本操作要点
- 数据中心机房建筑装修工程施工方案
- 2022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监测规范及操作手册
- 剪纸英文介绍paper cutting(课堂PPT)
- RSlogix500编程PPT课件
- 培训讲义电子版yunsdr相关02提高部分ver
- (完整word版)SOFA评分表
- 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程Unit-7-Concluding-Research
- 仪器柜明细卡
- 矿业企业投资法律尽职调查清单
- 檐口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