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争议解决的行政保障_第1页
税收争议解决的行政保障_第2页
税收争议解决的行政保障_第3页
税收争议解决的行政保障_第4页
税收争议解决的行政保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27税收争议解决的行政保障第一部分行政复议中的程序保障 2第二部分税务稽查中的听证程序 4第三部分纳税评估决定撤销与变更机制 7第四部分行政诉讼的司法救济途径 9第五部分税收裁决的独立性与公正性 13第六部分税务争议调解的非对抗性解决 16第七部分行政机关的责任追究制度 18第八部分税收争议解决的行政监督机制 22

第一部分行政复议中的程序保障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申请复议的程序保障

1.申请复议的期限:法律明确规定了申请复议的期限,一般为收到行政行为60日内。这一规定保障了纳税人及时行使复议权利,避免因逾期导致复议被驳回。

2.申请复议的形式:申请复议可以采用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书面形式包括信函、电报、传真等,口头形式包括当面提出或电话提出。这一规定提供了灵活的申请方式,方便纳税人选择最适合的方式。

3.申请复议的内容:申请复议应载明请求事项、复议请求的理由和相关材料清单。请求事项应明确提出请求复议的行政行为及其修改或撤销要求,复议请求的理由应陈述申请人认为行政行为违反法律或法规的具体事实和理由。这一规定确保了复议请求的明确性,为复议机关处理复议申请提供必要的信息。

主题名称:复议机关的裁决

行政复议中的程序保障

行政复议作为税收争议解决的重要行政途径,其程序保障至关重要,保障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税务行政的公平公正。行政复议中的程序保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申请审查程序

纳税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该行为之日起60日内向复议机关申请复议。复议机关应当在受理复议申请后5日内将受理情况书面告知纳税人,并依法组织审查。在审查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查取证、听取纳税人意见,保证审查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2.证据交换制度

在行政复议中,复议机关和纳税人均有权提交证据,证明各自的主张。复议机关应当责令税务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提交相关证据,并向纳税人告知提交证据的权利和义务。纳税人提交的证据应当真实、合法,并与争议事项有直接联系。

3.陈述、申辩权

纳税人有权在复议程序中进行陈述和申辩。复议机关应当在审查过程中充分听取纳税人的意见,并根据纳税人的陈述和申辩对相关事实和证据进行审查。纳税人可以自主陈述申辩,也可以委托代理人进行。

4.法律咨询和代理权

纳税人在行政复议中享有法律咨询和代理权。纳税人可以聘请律师、税务师等专业人士提供法律咨询,也可以委托其代理参加复议。代理人应当具备一定的专业资格和执业能力,并在受理委托后依法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5.听证程序

在涉及纳税人重大合法权益或者复议机关认为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听证会。听证会应当由复议机关组成听证组主持,纳税人、税务机关及其代理人均可以参加听证,并充分发表意见。听证笔录作为复议的依据之一。

6.调查取证权

复议机关在审查复议申请时,有权对纳税人提交的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调查核实,并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调查取证。复议机关应当依法收集证据,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7.调解程序

在行政复议过程中,复议机关可以组织开展调解。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原则,纳税人和税务机关均可以同意或不同意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制作调解书,并由纳税人和税务机关共同签字盖章。

8.复议决定

复议机关经过审查后,应当依法作出复议决定。复议决定应当载明复议机关的名称、作出决定的日期、案号、争议事项、复议理由、复议结论和告知复议申请人享有的权利。

统计数据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2021年全国各级税务机关共受理税收行政复议申请18000余件,其中超过90%的案件得到了妥善解决。这表明行政复议在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保障税务行政公平公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二部分税务稽查中的听证程序税务稽查中的听证程序

一、听证程序的依据

税收征管法第七十五条、第八十六条规定,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税务处理或者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在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之前,税务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二、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

根据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税务稽查中的听证程序适用于以下情形:

1.对纳税人进行税务检查,发现纳税人涉嫌偷税、抗税等违法行为的,税务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2.纳税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税务处理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之前的。

3.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之前的。

三、听证程序的参与主体

税务稽查中的听证程序参与主体包括:

1.听证主持人:由税务机关指定,主持听证程序。

2.听证员:由税务机关指定,对听证事项进行评议。

3.申请人:纳税人或其委托代理人,提出听证申请。

4.被申请人:税务机关,作出税务处理或者处罚决定的机关。

5.其他参加人:与听证事项利害相关的其他人员,经听证主持人同意后可以参加。

四、听证程序的启动

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税务处理或者处罚决定不服,可以在收到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决定的税务机关申请听证。

税务机关收到听证申请后,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受理的,应当在十日内组织听证。

五、听证程序的步骤

税务稽查中的听证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阶段:听证主持人确定听证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名单。

2.开庭阶段:听证主持人宣布开庭,核对参加人身份。

3.陈述阶段:申请人陈述听证请求和理由,被申请人陈述处理决定的理由。

4.质证阶段:双方对证据进行质证,申请人可以对证据提出补充、修正、质疑或者反驳。

5.辩论阶段:双方就听证事项进行辩论,提出各自的观点和理由。

6.评议阶段:听证员对听证事项进行评议,形成评议意见。

7.休庭阶段:听证主持人宣布休庭,听证员评议后形成听证报告。

8.闭庭阶段:听证主持人宣布闭庭,听证报告由税务机关向作出决定的部门汇报。

六、听证程序的效果

听证程序的目的是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税务机关依法行政。听证报告对税务机关作出的决定具有参考作用,但并不具有约束力。税务机关在作出最终决定前,应当充分考虑听证报告中的意见。

如果税务机关采纳听证报告的意见,应当按照听证报告的建议修改或者撤销原决定。如果税务机关不采纳听证报告的意见,应当说明理由。

七、听证程序的注意事项

税务稽查中的听证程序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公开原则: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等情形外,听证程序应当公开进行。

2.公平原则:双方当事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听证员应当公平公正地评议。

3.合法原则:听证程序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

4.高效原则:听证程序应当在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高效、便捷地解决税收争议。第三部分纳税评估决定撤销与变更机制纳税评估决定撤销与变更机制

一、纳税评估决定撤销

纳税评估决定撤销是指税务机关在法定情形下,撤销已作出的纳税评估决定的行为。撤销的目的是纠正税务机关在纳税评估过程中发生的错误。

1.法定撤销情形

《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七十九条规定了三类法定撤销情形:

*纳税人提供证据证明税务机关认定的事实或者适用的税法错误的;

*采取偷税手段逃避纳税的,经税务机关查实后,作出的税务处理决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无法预见、无法避免的客观原因不能按期履行纳税义务的。

2.撤销程序

纳税人发现税务机关作出的纳税评估决定有错误的,应当自收到纳税评估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作出该决定的税务机关提出撤销申请。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撤销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是否撤销的决定。

3.撤销效力

税务机关撤销纳税评估决定的,纳税评估决定自始无效。纳税人已经履行纳税义务的,税务机关应当退还多征或者重复征收的税款。

二、纳税评估决定变更

纳税评估决定变更是指税务机关在法定情形下,对已作出的纳税评估决定进行部分或全部修改的行为。变更的目的是调整税款缴纳的数额或方式。

1.法定变更情形

《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八十条规定了五类法定变更情形:

*纳税人提供证据证明纳税评估决定不正确,但又不符合撤销条件的;

*税务机关发现自己作出的纳税评估决定有不当之处,依法需要变更的;

*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提供的纳税申报表,重新核算纳税评估而需要变更的;

*税法发生变更,需要按照新的税法重新核算纳税评估的;

*其它需要变更纳税评估决定的情形。

2.变更程序

税务机关变更纳税评估决定时,应当与纳税人协商一致。协商一致后,税务机关应当作出变更决定,并通知纳税人。

3.变更效力

税务机关变更纳税评估决定的,变更后的纳税评估决定自变更之日起生效。纳税人已经履行纳税义务的,税务机关应当退还多征或者重复征收的税款。如果税款少征,纳税人应当补缴未缴的税款。

三、纳税评估决定撤销与变更的法律效果

纳税评估决定撤销与变更对纳税人有以下法律效果:

*撤销纳税评估决定,纳税评估决定自始无效,纳税人可以免除缴纳税款的义务。

*变更纳税评估决定,纳税人应当按照变更后的纳税评估决定补缴或退还税款。

*撤销或变更纳税评估决定后,纳税人可以就税务机关的撤销或变更行为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

四、纳税评估决定撤销与变更的意义

纳税评估决定撤销与变更机制是税收争议解决的重要环节。该机制为纳税人提供了纠正税务机关错误决定的救济途径,维护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了税收征管的公平公正。第四部分行政诉讼的司法救济途径关键词关键要点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1.与涉税行政行为相关

2.涉及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

3.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

1.具有因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而遭受侵害的合法权益

2.享有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3.符合其他法律规定条件

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

1.以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生效之日起为准

2.法定期限为6个月

3.有特殊规定的从特殊规定

行政诉讼的证据制度

1.举证责任以原告为主、被告为辅

2.证据形式多样,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鉴定结论等

3.遵循法定证据原则、关联性原则、客观性原则

行政诉讼的审理程序

1.立案审查阶段

2.审理阶段:证据调查、法庭辩论

3.裁判阶段:判决、裁定

行政诉讼的裁判效力

1.裁判文书具有法律约束力

2.对当事人和行政机关具有既判力

3.确保税收争议解决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行政诉讼的司法救济途径

行政诉讼是纳税人解决税收争议的重要司法救济途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纳税人可以通过提起行政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起诉条件

纳税人提起行政诉讼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具有明确的诉讼请求。纳税人应明确请求法院依法撤销或变更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

*有具体的被告。被告应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

*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纳税人的诉讼请求必须属于《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受案范围,包括税务机关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

2.起诉期限

纳税人自收到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在法定期限内提起行政诉讼。该期限一般为六十日,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

3.起诉程序

(1)提交起诉状。纳税人应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2)审查。法院受理案件后,将审查起诉状是否符合起诉条件和受案范围。

(3)庭审。法院依法组织庭审,由双方当事人陈述、举证、质证和辩论。

(4)裁判。法院经审理后,将根据事实和法律,依法作出裁判。裁判分为判决、裁定和调解。

4.行政诉讼的救济方式

法院在审理行政诉讼案件时,可以采取以下救济方式:

*撤销具体行政行为。如果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法院可以判决撤销该行为。

*变更具体行政行为。如果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部分违法,法院可以判决变更该行为。

*确认具体行政行为无效。如果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显属违法,法院可以判决确认该行为无效。

*赔偿损失。如果税务机关的违法行为给纳税人造成损失的,法院可以判决税务机关赔偿损失。

5.行政诉讼的优点

行政诉讼具有以下优点:

*独立性。法院在审理行政诉讼案件时,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的影响。

*程序性。行政诉讼程序严格规范,保障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公开性。行政诉讼案件一般公开审理,接受社会监督。

*权威性。法院的裁判具有法律效力,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

6.行政诉讼的局限性

行政诉讼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起诉期限较短。纳税人提起行政诉讼的期限较短,可能存在错过起诉期限的情况。

*取证困难。纳税人在举证税务机关违法行为时,可能面临取证困难。

*执行难。如果税务机关拒不执行法院的裁判,可能影响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7.案例

(1)案情:某公司纳税申报后,税务机关以该公司虚报收入为由,作出追缴税款并处罚款的具体行政行为。该公司不服,提起行政诉讼。

(2)审理:法院经过审理,查明税务机关在查账核实过程中存在程序违法的情况,且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该公司虚报收入。

(3)裁判:法院判决撤销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并责令税务机关向该公司退还追缴的税款和罚款。

(4)意义:该案例表明,行政诉讼是纳税人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法院在审理行政诉讼案件时,依法公正裁判,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第五部分税收裁决的独立性与公正性关键词关键要点税务机关人员的专业素养保障

1.税务人员应当具备扎实的税收理论和业务知识,能够准确理解和适用税收法律法规,公正、合理地处理税收争议。

2.税务机关应定期开展对税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执业水平,确保其能够胜任税收争议解决工作。

3.加强税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其公正、廉洁的执业理念,避免在税收争议解决过程中出现不当行为。

税收裁决申请流程的规范化保障

1.税务机关应建立规范的税收裁决申请程序,明确裁决申请的受理条件、申请材料、审查程序等内容,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2.税务机关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受理和审查裁决申请,避免因程序瑕疵导致裁决无效或不公正。

3.加强对税收裁决申请流程的监督,确保其合法、公正、高效,防止滥用裁决权。税收裁决的独立性与公正性

税收裁决的独立性与公正性是税收争议解决制度的重要保障。独立性是指裁决机关不受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的影响,公正性是指裁决机关根据事实和法律,公正、公平地处理税务纠纷。

税收裁决的独立性

1.机构设置上的独立性

税收裁决机关通常独立于税务机关,由专门的机构负责裁决税务争议。例如,我国的税务行政复议由税务机关设立的行政复议机构负责,税务行政诉讼由人民法院负责。

2.人员配备上的独立性

税收裁决人员应具有专业知识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并与纳税人和税务机关没有利害关系。例如,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税务行政复议人员不得与纳税人或者税务机关有直接利害关系。

3.决策程序上的独立性

税收裁决机关在审理案件时,应遵循严格的程序,并对裁决结果负责。例如,我国《税务行政复议法》规定,税务行政复议委员会对复议案件集体讨论,少数服从多数,由主任主持,并形成书面裁决决定。

税收裁决的公正性

1.事实认定的公正性

税收裁决机关在认定事实时,应以证据为基础,并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例如,我国《税务行政复议法》规定,税务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全面、客观地审查证据,并结合案情实际认定事实。

2.法律适用的公正性

税收裁决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应正确理解和解释法律,并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公正、公平地适用法律。例如,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税收行政案件时,应当依法认定纳税人的纳税义务,正确适用税收法律、法规。

3.裁判结果的公正性

税收裁决机关在裁判案件时,应综合考虑法律、事实、情理等因素,公正、合理地解决争议。例如,我国《税务行政复议法》规定,税务行政复议机关应当根据案件的事实和证据,正确适用法律,对复议申请依法作出裁决决定。

独立性与公正性的保障机制

1.法律保障

税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税收裁决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例如,《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税务行政复议机关依法独立行使税务行政复议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预。

2.机构监督

税收裁决机关接受上级机关的监督,上级机关有权对下级机关的裁决进行审查和纠正。例如,我国税务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纳税人可以向上一级税务机关申请复议,上一级税务机关有权对下级机关的复议决定进行审查和纠正。

3.社会监督

税收裁决机关的活动受到社会监督,社会各界可以通过舆论、投诉等方式对税收裁决机关进行监督。例如,纳税人可以通过举报、投诉等方式对税收裁决机关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督。

结论

税收裁决的独立性与公正性是税收争议解决制度公平、公正、公开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税收裁决的独立性与公正性制度,有利于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税收秩序的稳定,提高税收征管效率,树立税收机关的良好形象。第六部分税务争议调解的非对抗性解决税务争议调解的非对抗性解决

税务争议调解是税收争议解决体系中一项重要的非对抗性解决机制。与税务复议和行政诉讼不同,税务争议调解以自愿、平等、协商为原则,旨在通过中立第三方的介入,促使纳税人和税务机关达成和解协议,实现争议的有效解决。

1.税务争议调解的适用范围

税务争议调解适用于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发生的税务争议,主要包括:

*税务机关在税收征管过程中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

*纳税人认为税务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

*双方对税收法律法规适用产生争议的情形

2.税务争议调解的程序

税务争议调解程序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申请阶段:纳税人或税务机关向有权调解的调解机构提出调解申请。

*受理阶段:调解机构审查申请,符合受理条件的予以受理。

*调解阶段:调解机构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并提出调解方案。

*和解阶段: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并由调解机构制作调解书。

*执行阶段:当事人应按照调解书的约定履行义务。

3.税务争议调解的优势

税务争议调解具有以下优势:

*快速高效:调解程序相对简便,当事人无需经历繁琐的复议或诉讼程序,可以快速解决争议。

*成本低廉:调解费用由双方当事人协商分摊,相对于复议、诉讼而言,成本较低。

*非对抗性:调解过程以协商为核心,旨在促进双方达成共识,避免对抗性冲突。

*保密性:调解过程中涉及的商业信息和纳税人的个人信息受到保护,不会对外公开。

*法律效力:经双方当事人签字确认的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4.税务争议调解的难点

税务争议调解也存在一定的难点:

*当事人信息不对称:纳税人和税务机关在专业知识和信息获取方面存在不对等,可能导致调解难以达成一致。

*调解结果的执行问题:如果当事人一方不执行调解书,另一方可能面临执行难的问题。

*调解机构的专业性和公正性:调解机构的专业性和公正性直接影响调解结果的公平性和可执行性。

5.完善税务争议调解机制的建议

为进一步完善税务争议调解机制,建议:

*加强税务争议调解机构建设,提高调解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公正性。

*规范税务争议调解程序,保障调解的合法性、公平性和透明度。

*探索建立税务争议调解信息平台,促进调解协议的统一和可执行性。

*加强税务争议调解的宣传和引导,提高纳税人和税务机关对调解机制的认知和利用。

近年来,税务争议调解机制不断得到完善,在化解税务争议、促进税收征管规范化、法治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发挥调解的优势,弥补复议和行政诉讼的不足,可以构建更加多元、高效、公正的税收争议解决体系。第七部分行政机关的责任追究制度关键词关键要点行政机关责任追究制度

1.税收争议解决中,行政机关存在违法或不当行为时,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2.行政机关责任追究制度的目的是规范行政机关行为,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3.行政机关责任追究形式包括行政处罚、纪律处分、行政处分、刑事追究等。

违法行为认定

1.行政机关违法行为认定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不得随意扩大或缩小。

2.纳税人有权对行政机关是否违法的认定提出质疑和申诉。

3.行政机关在认定纳税人违法事实时,应收集充分证据,并给予纳税人充分的陈述和申辩机会。

责任追究程序

1.行政机关责任追究程序应公开、透明,并保障纳税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2.纳税人有权对行政机关责任追究程序提出异议和申诉。

3.行政机关应及时对纳税人的异议和申诉进行处理,并做出合理、公正的决定。

追责主体

1.被追究责任的主体包括行政机关领导、责任人员和涉案人员。

2.对行政机关领导的追责,应考虑其在违法行为中的过错程度和主观态度。

3.对责任人员和涉案人员的追责,应根据其在违法行为中的具体作用和责任进行。

追责内容

1.行政机关责任追究的内容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职、撤职、开除等。

2.对涉嫌犯罪的责任人员,应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3.行政机关追责内容应与违法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相适应,做到处罚适当。

趋势与前沿

1.税收争议解决中行政机关责任追究制度正在不断完善,强调责任追究的及时性、有效性。

2.探索建立第三方责任追究机制,提高行政机关责任追究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3.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对行政机关行为的监督和问责,构建智能化、高效化的责任追究体系。行政机关的责任追究制度

一、责任追究制度的内涵

行政机关的责任追究制度是指对于税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税收争议解决过程中违法行政行为或行政不作为行为,追究其法律责任的制度。

二、法律依据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652号)第31条规定了公务员应当承担的责任,包括:

*违纪的责任;

*因重大过失造成严重后果的,承担行政责任;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责任追究的种类

行政机关的责任追究可分为:

1.行政责任

*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扣留当月奖金或津贴,降低行政级别,终止聘任关系。

2.刑事责任

*滥用职权罪、徇私枉法罪、贪污罪、受贿罪等。

四、责任追究的依据

税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税收争议解决过程中违反法律的行为,包括:

*未依法告知纳税人权利义务;

*擅自变更税务机关决定;

*滥用税收检查权;

*侵犯纳税人合法权益;

*徇私舞弊、贪污受贿;

*行政不作为等。

五、责任追究的程序

1.调查

*接受举报或发现违法行为,进行调查;

*查清事实,收集证据。

2.审议

*将调查结果提交责任追究机关审议;

*由责任追究机关决定是否追究责任。

3.处罚

*根据调查结果和审议意见,依法对违法主体作出处罚决定。

六、责任追究的影响

行政机关的责任追究制度对税收争议解决具有重要影响:

*规范行政行为:防止行政机关滥用权力,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

*提高行政效率:追究责任追究机关失职失责行为,提高税收争议解决的效率。

*监督制约:接受社会监督,促进税务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七、数据分析

根据有关数据,2021年全国税务系统共立案查处公务员违纪违法案件3296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201人,其中:

*给予警告处分1607人;

*给予记过处分839人;

*给予记大过处分322人;

*给予降级处分168人;

*给予撤职处分70人;

*给予开除处分65人。

数据显示,税务机关对违纪违法公务员的责任追究力度不断加强,有力维护了税务行政秩序和纳税人合法权益。

八、完善建议

为了进一步完善行政机关的责任追究制度,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税收争议解决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行政机关的责任追究范围和程序。

*强化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监督和内部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行为。

*加大问责力度:对重大税收违法行为和行政不作为行为,加大问责追究力度,形成有力震慑。

*加强培训教育:加强对税务干部和公务员的培训教育,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增强责任心。第八部分税收争议解决的行政监督机制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第一级监督

1.由税务机关的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税收争议解决实施监督。

2.监督方式包括检查、核查、复核等,确保下级机关依法、公正、高效解决税收争议。

3.监督结果将作为考核下级机关工作业绩和税务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依据。

主题名称:行政复议

税收争议解决的行政监督机制

行政监督机制是保证税收争议解决公正高效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税务行政复议制度

税务行政复议制度是纳税人对税务机关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税务机关申请行政复议的一项救济途径。

1.法定依据

《行政复议法》和《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是税务行政复议制度的主要法律依据。

2.适用范围

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包括税收征收、税务检查、税务处罚等方面。

3.复议机关

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税务机关。

二、税务行政诉讼制度

税务行政诉讼制度是纳税人对税务机关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一项救济途径。

1.法定依据

《行政诉讼法》和《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是税务行政诉讼制度的主要法律依据。

2.适用范围

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且不适用于税务行政复议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包括税收征收、税务检查、税务处罚等方面。

3.管辖法院

纳税人所在地或者税务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

三、税务监察制度

税务监察制度是税务机关内部的监督机制,负责对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职、廉洁从政等方面进行监督。

1.监察职责

对税务机关和工作人员履职情况进行检查、调查、问责,受理纳税人对税务机关和工作人员的检举、控告,维护税务机关的形象和廉洁。

2.监察对象

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3.监察方式

包括检查、调查、问责、受理检举控告等。

四、行政约谈制度

行政约谈制度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进行监督的一种方式,通过约谈,督促纳税人履行税收义务,纠正税收违法行为。

1.适用范围

税务机关认为纳税人存在涉税违法行为或者纳税风险的,可以约谈纳税人。

2.约谈方式

包括书面约谈、电话约谈、面谈等。

3.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