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日照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日照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日照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日照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试卷类型:A2022级高三际联合考试历史试题2024.09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用玉器随葬是良渚文化的重要习俗。在良渚遗址的大型墓葬中,出土的玉器种类丰富,制作精美,有琮、璧、钺等重器,但中型及小型墓葬中很少见到。这表明良渚社会()A.阶层分化明显 B.农耕经济发展C.早期国家出现 D.地域特色鲜明【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在良渚遗址的大型墓葬中,出土的玉器种类丰富,制作精美,有琮、璧、钺等重器,但中型及小型墓葬中很少见到”及所学知识可知,良渚遗址墓葬中陪葬品的多少,反映的是社会成员的等级差异,反映了阶层分化明显,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农业发展相关内容,无法体现农耕经济发展,排除B项;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出现,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良渚遗址与别的遗址不一样的地方,无法说明地域特色鲜明,排除D项。故选A项。2.自西周到春秋末期,人们所言之“利”大多都是“公利”,如民之利、国之利、社稷之利、公室之利。战国时期,社会“上下交征利”,不论国家还是个人,都以获得最大化的“利”作为行事、判断的准则。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血缘宗法制逐渐崩溃 B.政治秩序与格局重构C.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D.社会主体士阶层崛起【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战国时期,最大化的“利”成为行事、判断的准则,结合所学春秋战国时期铁力牛耕出现并不断推广,社会生产力进步,促使人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C项正确。血缘宗法制逐渐崩溃属于社会原因,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A项;政治秩序与格局重构属于政治原因,而主要原因是经济方面,排除B项;士阶层崛起属于直接原因,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3.下表为宋代南方部分地区参加解试(州府组织的科举考试)人数变化情况。据此可知()地名年代人数苏州庆历(1041-1048)200乾道四年(1168)2000福州元祐五年(1090)3000绍兴九年(1139)7000乾道元年(1165)17000淳熙二年(1175)20000潮州绍兴二十年(1150)不及2000淳熙元年(1174)3000嘉泰四年(1204)4000余绍定元年(1228)6600余南宋晚年10000以上A.教育发展瓦解等级观念 B.社会价值取向趋于集中C.经济发展推动教育进步 D.科举制度促进阶层流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宋代南方部分地区参加解试(州府组织的科举考试)人数变化情况和所学可知,宋代南方的苏州、福州和潮州等地区的参加解试(州府组织的科举考试)人数日益增加,与这些地区经济不断发展相吻合,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等级观念的变化,排除A项;科举考试人数变化与“社会价值取向趋于集中”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参加解试的人员的阶层和身份,排除D项。故选C项。4.明洪武二年,改河南分省为行省,区划范围也有调整(下图)。这一设计()A凸显拱卫京师职能 B.便于提高治理效率C.体现国家政治意志 D.促进南北经济联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明朝初期通过调整行政区划范围,表明政权变更,加强明朝对地方的实际控制,体现国家政治意志,C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到调整区划范围,并未提到河南行省承担的经济、军事职能,无法体现凸显拱卫京师的职能,排除A项;行政区划调整并不能提高治理效率,排除B项;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促进南北经济联系,材料属于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无法促进南北经济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5.19世纪70年代以前,世界市场上的丝茶价格是由中国决定的:70年代后,中国的销售价格和数量都追随世界经济景气的变幻而波动;至80、90年代,华丝的价格完全由纽约、伦敦、里昂的丝价决定,华茶的价格完全则完全由伦敦标价决定。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主权被掠夺损害经济独立 B.农业品商品化进程加速C商品竞争力受到严重冲击 D.日益卷入世界经济体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逐步融入世界市场,因此中国商品的价格受到世界市场的作用越来越明显,D项正确。材料强调中国商品价格的变化,与主权被掠夺关系不大,排除A项;华丝不属于农产品,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中国商品受世界经济波动,并不代表商品竞争力受到冲击,排除C项。故选D项。6.从祀孔庙是传统社会中儒者所可期望获取最高荣誉。从光绪二年(1876),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先后数次被提请从祀孔庙,但接连被驳,直到光绪三十四年才得以入祀两庑,且每次请祀都引发激烈争论,最后一次更是聚讼纷纭。三儒最终入祀表明()A.新形势下经世致用思想的萌新 B.社会变革影响了意识形态建构C.统治集团在政体选择上的分歧 D.知识分子为参政重塑自身形象【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从光绪二年到光绪三十四年,这期间中国社会处于剧烈变革之中,西方思想的传入、社会的转型等都对传统的意识形态产生了影响。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人最终得以入祀孔庙,反映了社会变革对意识形态建构的作用。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对传统儒家思想的解读和运用有了新的变化和需求,B项正确;经世致用思想并非在此时“萌新”,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人本身就代表着经世致用的思想,且这种思想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已经存在,排除A项;题干中并未提及统治集团在政体选择上存在分歧,与题目所给信息无关,排除C项;题干中没有提到知识分子为了参政而重塑自身形象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7.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以后,中央政府高度重视钨矿开采及招商工作,准许私人资本承租开采,引进白区私商开采。通过中央政府自主开采和引进私人资本,苏区钨矿贸易不断发展壮大。此举旨在()A.尝试建立完备的产业体系 B.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C.服务苏区物资保障的大局 D.利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苏区允许白区私商开采钨矿,有利于保障苏区财政的稳定,因此目的为服务苏区物资保障的大局,C项正确。材料只提到钨矿的开采,不属于完备的产业体系,排除A项;新民主主义经济强调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而材料强调私商对苏区钨矿的开采,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私人资本,无法体现多种所有制的经济形式,排除D项。故选C项。8.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围绕调整公私关系做出了重大决策:政府要求国营经济机构根据需要,对私营工业企业实行有组织的加工订货和收购农产品,解决私营工业在原料来源、产品销路和资金周转方面的困难,帮助他们维持和恢复生产。这一决策()A.从根本上改变了私营工商业的性质 B.确立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路径C.实质上对私营工商业开始初步改造 D.标志着探索计划经济体制的开端【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中央政府合理调整工商业,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从而影响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其措施为三大改造中的公私合营奠定基础,B项正确;这些举措是在合理调整工商业,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并没有改变私营的性质,排除A项;对资本主义工商的改造是在1952年三大改造时开始的,排除C项;探索计划经济的开端是1956年召开的八大,排除D项。故选B项。9.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的外交战略作出调整(下图)。这一调整旨在()A.创造相对有利的经济建设环境 B.推动睦邻友好谋求共同发展C.构建协调良性互动的大国关系 D.加强南南合作应对全球挑战【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2年的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判断,并对中国的外交战略作出调整,且在内容中主要内容是不与任何国家结盟且不针对第三国,在维护和平的基础上坚定自己的立场,表明其旨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创造一个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A项正确;睦邻友好指解决的是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而材料中的内容涉及的不仅是周边国家,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处理与是世界各国关系的原则,并非特指大国关系的处理,排除C项;南南合作是指与发展国家的合作,中国此时的外交针对的是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而非仅指发展中国家,排除D项。故选A项。10.《汉谟拉比法典》前言中称:这些条文是“公正的法律判决”,是国王“颁行的,要以此使国家得到公正的统治和合理的管理”。法典普遍采用案例汇编的形式,每一条都以假设句“如果⋯⋯”开始。这表明《汉谟拉比法典》()A.为维护统治秩序服务 B.体现统治阶级意志C.凸显实用性和权威性 D.昭示法律追求公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由国王颁行,强调国家的统治,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秩序,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法典对统治阶级的维护,无法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汉谟拉比法典》在实际中的应用,无法体现其实用性,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统治,并未体现法律追求公正,排除D项。故选A项。11.下图为佛罗伦萨建筑师菲利波·布鲁内列斯基1418年为意大利统治者美第奇家族设计的圣劳伦索教堂。教堂的设计风格意在教堂以古希腊和古罗马人、遵循的数学比例法则为思想基础,复制了所知道的大多数极古老教堂的平面图,大圆屋顶好让光线射进教堂,宽敞的中殿和走廊使信奉者能看见并参与到圣坛上的仪式之中()A.传承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B.体现对现世生活的追求C.迎合统治者的主观意愿 D.融汇近代自然科学成果【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教堂的设计注重光线、空间和信徒的参与感,这些都是为了让信徒更好地体验和参与到宗教活动中,体现了对现世生活中宗教体验的重视。这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相符,即关注人的价值和现世生活的体验,B项正确;虽然教堂设计中借鉴了希腊和古罗马的数学比例法则,但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堂的功能和信徒的体验,而非单纯传承古典文化,排除A项;虽然教堂是为美第奇家族设计的,但设计风格的主要目的是提升信徒的宗教体验,而非单纯迎合统治者的主观意愿,排除C项;教堂的设计虽然借鉴了数学比例法则,但这并不等同于融汇了近代自然科学成果。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与近代科学有本质区别,排除D项。故选B项。12.据统计,1814年,印度对从英国进口毛织品征收2%的关税,对棉织品和丝织品征收3.5%的关税。试对同一时期英国对来自印度的商品的关税政策作出判断()A.进口原棉关税轻微,进口棉制品关税奇高B.进口原棉和棉织品的关税税额固定在2%-3.5%左右C.进口原棉和棉织品的关税都非常高D.进口原棉的关税较高,进口棉织品的关税较低【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14年(中国)。据本题材料“1814年,印度对从英国进口的毛织品征收2%的关税,对棉织品和丝织品征收3.5%的关税”可知,19世纪初期,英国殖民印度,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需要从印度进口大量棉花作为原材料,且需要将棉纺织品销售海外,印度逐步沦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输出地,因此进口原棉关税轻微,进口棉制品关税奇高,A项正确;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因此进口原棉关税应该较低,排除BC项;英国为保护本国的棉纺织业,应该提高棉纺织品的关税,排除D项。故选A项。13.下为英国漫画家莱昂纳德·拉温·希尔创作于1919年12月的漫画《桥上的豁缝》。作者所表达的主旨是()画面中,象征美国的山姆大叔翘着二郎腿,抽着香烟,背靠“关键基石:美国(KeystoneUSA)”,悠然自得。桥对面指示牌赫然写道“国际联盟的桥由美国总统设计”,而由比利时、法国、英国和意大利(自左往右)架起的桥,中间却有一个“关键基石”大小的豁口。A.期冀美国维护国际联盟体系 B.暗喻国际联盟前景无比黯淡C.担忧战后秩序陷入新的对抗 D.揭露美国企图主导战后安排【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欧洲)。据材料可知,一战后,建立的国际联盟,缺少合作的“关键基石”,而掌握关键基石的美国拒绝加入国联,导致国际联盟成为非常脆弱的组织,即英国漫画家批评美国掣肘国联的行为,担忧战后秩序陷入新的对抗,C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希望美国维护国际联盟的信息,排除A项;暗喻国际联盟前景无比黯淡并非作者表达的核心主旨,这只是表象,排除B项;美国企图主导世界,于材料描述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4.下表为1932~1939年英、美、苏、德、日5国飞机产量。其中④代表的是()国家1932年1933年1934年1935年1936年1937年1938年1939年①36368196831835112560652358295日本6917666889521181151132014467②44563374011401877215328277940③593466437459114194918002195④259525952595357835783578750010328A.英国 B.德国 C.苏联 D.美国【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2~1939年(世界)。据本题材料“1932~1939年英、美、苏、德、日5国飞机产量”可知,1932年-1939年飞机产量较高,处于世界第一,说明该国当时工业化水平较高,因此为美国,D项正确;英国飞机产量在1932年较高,1939年较低,因此为③,排除A项;德国在1939年飞机产量较高,仅次于美国,因此为②,排除B项;苏联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工业化建设,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因此为①,排除C项。故选D项。15.1950年1月6日,英国承认了新中国。时任外交大臣贝文指出:“我相信当时我们承认人民政府是正确的,没有让俄国人认为他们是唯一可以帮助中国的国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据此可知,英国这一外交举动目的是()A.阻挡新中国进入苏联阵营 B.维护在华利益的现实考虑C.表现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缓和日益紧张的冷战局势【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据本题主题的设问词,可知这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年1月6日(英国)。据材料“我们承认人民政府是正确的,没有让俄国人认为他们是唯一可以帮助中国的国家”可知,英国承认新中国在于指明除俄国人外英国也能帮助中国的立场,从而维护在华利益,B项正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之一为“一边倒”,即倒向苏联社会主义阵营,故英国外交举动并非阻挡新中国进入苏联阵营,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外交并非是独立自主的政策,排除C项;据材料“没有让俄国人认为他们是唯一可以帮助中国的国家”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是支持冷战的西方阵营,不可能缓和冷战局势,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朝皇帝自称上承天命,为华夷共主,居“中国”正统。辽初契丹人曾自认为“番”,辽兴宗以后逐步产生辽为中华正统的思想,反而视其他民族为“诸番”,宣称契丹为轩辕之后、承后晋统绪和德运,自称“中国”,标榜中华正统。金熙宗以后也以多种方式标榜正统:自认“中华”,斥南宋等政权为“夷狄”;多次讨论德运问题,特别是自称承唐统而为金德,自称“中国”。北宋从试图打败辽朝,臣服契丹,重建华夷一统,到始终不忘燕云情结和“汉唐旧疆”。辽朝建立后的发展路径是从部族制走向集权制,目标是实现统合蕃汉的“中国之志”。金朝也有大一统思想,金熙宗和海陵王宣称,“四海之内,皆朕臣子”“混一天下,然后可为正统”。——黄纯艳《从有宋一代政权格局透视文明统一性》材料二原其姓耶律氏,孝章皇帝之嗣女,圣宗孝宣皇帝之侄孙.盖国家系轩辕黄帝之后……——《永清公主墓志》(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出土的汉文墓志铭)第一卷有10门,分别为:1.谋逆;2.失孝德礼;3.背叛;4.恶毒;5.为不道;6.大不恭;7.不孝;8.不睦;9.失义;10.内乱。——《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内蒙古西部黑水城遗址出土的西夏法典)西夏故地发现的十余处大型钱窖中,宋钱平均占90%。大榆堡乡金朝窖藏出土24911枚钱币中,金朝钱币仅187枚。——杨富学李志鹏《北宋钱荒之西夏因素考析》材料三(契丹)典章文物,饮食服玩之盛,尽习汉风,自谓昔时元魏所不如。——韩琦《上仁宗论备预七事》(金世宗)能遵行尧舜之道,要做大尧舜也由他。——朱熹《朱子语类》(科举)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金史》(1)材料一中,作者通过引述材料意在表达怎样的历史结论?(2)说明材料二、材料三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与材料一的结论之间的关联。【答案】(1)辽宋夏金时期,民族融合不断加深,北方少数民族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增强。(2)契丹人宣称契丹族是皇帝后裔,体现了契丹人对华夏文化认同。西夏法律中将谋反、失孝、失义等作为法典分类的主要内容,融合了中原文化,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辽、夏、金的本国铸币无法满足自身的货币需求,多使用宋钱,宋钱在辽、夏、金等地区流通数量极大,表明这些地区经济联系密切,经济形态具有同质性,蕴含着政治“大一统”的时代因素。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不断学习中原的文化与政治制度,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文化融合。金世宗推行仁政,遵行尧舜之道,表明朱熹用儒家的评价标准评价金世宗改革。总之,材料二、材料三中历史信息证明了材料一中的历史结论。【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辽宋夏金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宋朝皇帝自称上承天命,为华夷共主”“辽兴宗以后逐步产生辽为中华正统的思想”“金熙宗以后也以多种方式标榜正统”可知辽宋夏金时期,民族融合不断加深,北方少数民族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增强。【小问2详解】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辽宋夏金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原其姓耶律氏,孝章皇帝之嗣女,圣宗孝宣皇帝之侄孙.盖国家系轩辕黄帝之后……”可知契丹人宣称契丹族是皇帝后裔,体现了契丹人对华夏文化认同。根据材料“第一卷有10门,分别为:1.谋逆;2.失孝德礼;3.背叛;4.恶毒;5.为不道;6.大不恭;7.不孝;8.不睦;9.失义;10.内乱。”可知西夏法律中将谋反、失孝、失义等作为法典分类的主要内容,融合了中原文化,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根据材料“西夏故地发现的十余处大型钱窖中,宋钱平均占90%。大榆堡乡金朝窖藏出土24911枚钱币中,金朝钱币仅187枚。”可知辽、夏、金的本国铸币无法满足自身的货币需求,多使用宋钱,宋钱在辽、夏、金等地区流通数量极大,表明这些地区经济联系密切,经济形态具有同质性,蕴含着政治“大一统”的时代因素。根据材料“(契丹)典章文物,饮食服玩之盛,尽习汉风,自谓昔时元魏所不如。”“(科举)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可知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不断学习中原的文化与政治制度,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文化融合。根据材料“(金世宗)能遵行尧舜之道,要做大尧舜也由他。”可知金世宗推行仁政,遵行尧舜之道,表明朱熹用儒家的评价标准评价金世宗改革。最后进行总结:总之,材料二、材料三中历史信息证明了材料一中的历史结论。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提取图1、图2、图3的信息,概括说明晚清时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表现。【答案】信息:晚清时期列强不断侵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日益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说明: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屈辱,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外国侵略者把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在中国身上,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西北、西南、东南边疆地区安全遇到了严重危机。俄国、英国、日本、法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俄国借机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并承认此前签订的《瑷珲条约》,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日本也窥视中国的台湾和藩属国朝鲜、琉球,最终发动甲午战争,致使清朝惨败。《马关条约》签订后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在从渤海到南海的中国沿海地区强租租借地:俄国租旅大,英国租威海卫,德国租胶州湾,英国租九龙,法国租广州湾。列强还在中国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总之,这是列强把一个封建的中国变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的血迹斑斑的图画。【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1952年中国。首先,据本题材料图1两次鸦片战争形势、图2的19世纪中后期中国边疆形势和图3的19世纪末列强在华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的信息和所学可知,晚清时期列强不断侵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日益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然后,组织相关史实进行概括说明如下: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屈辱,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外国侵略者把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在中国身上,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西北、西南、东南边疆地区安全遇到了严重危机。俄国、英国、日本、法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俄国借机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并承认此前签订的《瑷珲条约》,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日本也窥视中国的台湾和藩属国朝鲜、琉球,最终发动甲午战争,致使清朝惨败。《马关条约》签订后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在从渤海到南海的中国沿海地区强租租借地:俄国租旅大,英国租威海卫,德国租胶州湾,英国租九龙,法国租广州湾。列强还在中国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总之,这是列强把一个封建的中国变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的血迹斑斑的图画。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18.党报党刊名称折射了党的新闻理念和革命斗争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时段党报党刊名称1919-1927以“青年”“工人”“妇女”“学生”“少年”等人群命名的报刊大量出现。1927-1937“红旗”是这一时期出现最多的命名符号,以“斗争”及“战斗”命名刊物也成为本时期重要特色。1937-1945刊名中出现的高频词依次是“抗战”“抗敌”“战斗”“抗日”“救国”等。“大众”和“群众”远超“农民”“工人”成为这一时期报刊名称中的高频词。1945-1949“解放”“人民”“群众”“民主”“新华”成为这一时期报刊命名中的重要关键词。1949-1956采用“称谓+日报”的命名格式是党报最为主要的一种形态,形成了党报体系的统一格局。从具有极强阶级性色彩的《反帝青年》转向地域性的《四川青年》《贵州青年》等,“生活”也成为党报党刊命名的高频词。到1956年,内蒙古、西藏、新疆已实现了党报的多民族语言出版,如《内蒙古日报(蒙文版)》《西藏日报(藏文版)》《新疆日报(维文版)》等。——据潘祥辉、王学敏《中国共产党报刊名称的历史演进与内在逻辑(1919-1956)》整理提取以上材料信息,对中国共产党报刊名称的演进作出解释。【答案】中国共产党报刊名称的演进体现了中国革命进程。1919—1927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大革命时期,党报党刊命名的高频词汇是“青年”,青年是革命的主要动力,代表新生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最直接的受众群体和动员对象,因此出现的比较多。1927-1937年为国共对峙时期,这一阶段国共处于战争状态,因此“斗争”及“战斗”命名刊物也成为本时期重要特色。1937-1945为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抗击日本侵略者,不断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抗战”“抗敌”“战斗”“抗日”“救国”“大众”和“群众”远超“农民”“工人”等成为这一时期报刊名称中的高频词。1945-1949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进入解放战争时期,“解放”“人民”“群众”“民主”“新华”成为这一时期报刊命名中的重要关键词,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之,党报党刊名称的演进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有利于促进革命力量的团结,推动革命向前发展。【解析】【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中中国共产党报刊名称的历史演进,如“青年”“工人”“斗争”“战斗”“抗战”“抗敌”“解放”“人民”可知中国共产党报刊名称的演进体现了中国革命进程。然后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相关知识加以阐述,如1919—1927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大革命时期,党报党刊命名的高频词汇是“青年”,青年是革命的主要动力,代表新生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最直接的受众群体和动员对象,因此出现的比较多。1927-1937年为国共对峙时期,这一阶段国共处于战争状态,因此“斗争”及“战斗”命名刊物也成为本时期重要特色。1937-1945为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抗击日本侵略者,不断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抗战”“抗敌”“战斗”“抗日”“救国”“大众”和“群众”远超“农民”“工人”等成为这一时期报刊名称中的高频词。1945-1949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进入解放战争时期,“解放”“人民”“群众”“民主”“新华”成为这一时期报刊命名中的重要关键词,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后得出结论,进行总结:总之,党报党刊名称的演进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有利于促进革命力量的团结,推动革命向前发展。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1712-1778)《社会契约论》我们认为这些真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