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夏商西周时期_第1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夏商西周时期_第2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夏商西周时期_第3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夏商西周时期_第4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夏商西周时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冲刺复习

夏商西周时期第二部分:夏商西周(BC2070——BC771)阶段特征政治方面:商朝内外制度向西周时期分封制演变、体现治理方式趋于严密。在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影响下,西周社会等级深严,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阶层。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经济方面:商周时期为土地国有制度(井田制、集体劳作)。商业方面:工商食官。出现原始货币:贝币。文化方面:商朝重视神权,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西周时期:治理思想方面仍然受“天命”思想影响,但是开始重视“人事”。出现“明德”、“慎罚”、敬天保民思想。夏商西周:近五年考频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19【Ⅰ】24·王位继承制度【Ⅲ】24·宗法制浙江·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江苏·二里头文化天津·青铜冶炼业;1.江苏·土地制度2020【Ⅲ】41.西周的政治制度浙江·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江苏·手工业(冶金业)天津·土地制度;1.海南·分封制2021【Ⅱ】24·西周采邑制度广东·西周文化传播;1.湖南·《诗经》2022乙卷:商周手工业成就广东:考古史料;湖南重农抑商政策2023甲卷:孔子编写《春秋》维护等级制度广东:周王干涉诸侯内政的证据时空坐标①继承制度: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打破原始民主制下的禅让政治传统,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②中央机构: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机构与职官基本具备。③地方:聚族而居。除对夏后氏生活的地区直接统治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间接统治。公元前1600年,夏朝灭亡。(1)政治禹建夏(约前2070年):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统治范围大约在河南一带,偃师二里头遗址可能是夏王朝的遗址④法律方面君王及奴隶主贵族可随意残害奴隶统治者已经使用法律来治理国家,如夏朝《禹刑》,商朝《汤刑》残酷的奴隶社会

禹刑,中国夏代刑法的总称,具体内容已散佚。“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左传·昭公六年》郑玄日:“夏刑大辟二百,膑辟三百,宫辟五百,劓,墨各干”——《周礼·秋官·司刑》注

“刑名从商”——荀子西周:建立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礼制,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九刑》知识链接:选修一第8课法律与教化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2)经济①货币: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海贝,还有用骨头、石头做成的仿制贝(选二)②手工业:进入青铜时代(选二)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3)文化①文化遗存: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②历法:天文《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等内容二里头宫殿基址高考真题链接(2021.福建卷1).关于夏朝,先秦文献多次言及“夏”“有夏”;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以探索“夏墟”的存在。这反映了A.先秦文献的可靠性B.出土古文字材料的关键性C.考古发掘的重要性D.文献与实物互补的必要性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二重证据法,就是将“地下发现之新材料”与“纸上之材料”二者互相释证,以达到考证古史的目的。二重证据相互印证,印证史料的科学性、以及历史的真实性。D知识拓展:史料类型问题文献史料: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史料。如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家谱、文集日记、野史笔记、报纸、信件等。口述史料:指神话、传说、故事、史诗、对话录、采访录、回忆录、座谈录音等。考古资料:文化遗存、遗迹、遗址,以实物形态证实所处时期的历史面貌和社会发展状况,对于历史研究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图片、影像史料:新闻图片、照片、纪录片、影像资料等第一手史料原始资料,即历史人物所处,历史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被研究对象的情况第二手

史料距离研究的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了被研究对象的情况备注:一般来说,第一手史料的史料价值更高;实物史料一般是第一手史料,文献史料大多是第二手史料,口述史料需要甄别(2019·江苏高考·24)材料一这部中国史的着眼点在社会组织的变迁,思想和文物的创辟,以及伟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这些项目要到有文字记录传后的时代才可得确考……本书即以商朝为出发点,然后回顾其前有传说可稽的四五百年……在后人关于夏朝的一切传说和追记中,我们(所)能抽出比较可信的事实。——张荫麟《中国史纲》(1941年)材料二我们如果不自满于神话与传说,那只有求助于考古学之地下发掘的证据,现在虽因为材料缺乏、考订困难,还没有明确的论断,可与古代的记载互证……我们今后研究古史,不必龂龂于文字记载的争辩,而只有从事于考古学而努力于地下发掘之一条大道。——周予同《开明本国史教本》(1931年)高考链接(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史纲》不以夏朝作为“出发点”的原因,指出该书探索夏朝历史所依据的史料。(4分)(2)据材料二,指出探索夏朝历史奥秘应遵循的最重要路径,并分析其原因。(2分)高考链接参考答案(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史纲》不以夏朝作为“出发点”的原因,指出该书探索夏朝历史所依据的史料。(4分)原因:该书侧重的项目需要确考的文字记录;夏朝历史缺乏当时的文字记录。史料:传说;追记。(2)据材料二,指出探索夏朝历史奥秘应遵循的最重要路径,并分析其原因。(2分)路径:考古发掘。原因:神话传说、文字记载无法定论。商朝(BC1600——BC1046年)商朝的建立:BC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商的政治1、带有神秘色彩,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占卜定事)2、商王是最高统治者,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礼记·表记》3、地方实行内外服制度。相对夏朝,中央对地方的治理趋于严密(详看下页)4、法律与教化:商朝《汤刑》5、民族:设“宾”管理民族事务及对外交往。内外服制度商朝统治范围主要集中在河南、湖北一带,涉及到周边省份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地区外服:主要是周边的方国和部落。商王间接控制内服和外服的关系:松散的联盟关系外服之地只是间接地受商统治,隶属关系并不是完全稳固,往往视商之国力盛衰而定。外服以至外服以外的方国,其经济多较商落后,故而也不时进入王畿抢掠。终商一代,与方国的战争十分频繁。——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商朝的经济与文化经济:①农业:工具骨木石蚌,青铜极少;②手工业:青铜铸造发达。殷墟遗址出土了许多青铜器造型雄奇,纹饰华丽③商业:善于经商,称“商人”文化:甲骨文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商王做决策时常用龟壳进行占卜、体现神权与王权的结合)。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古代中国文字已形成成熟的体系。历法:夏历改为殷历,创造出干支纪日法。干支纪日法世界上延续至今最长的纪日方法。西周(BC1046——BC771)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人……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尚书·牧誓》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周武王取得胜利,建立周朝二重证据法政治上:分封制:国家治理趋于严密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藩屏。——摘编自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可知,周朝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有哪些?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一、建立藩屏,护卫王室。二、稳定政局、镇抚各族。三,抵御外族,巩固边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分封制:国家治理趋于严密

分封的制具体内容分封制的特点分封制的评价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控制着镐京和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区。其他地方则分封给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诸侯:权利:在国内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以血缘为纽带,层层分封,等级森严积极:1、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2、扩大了周王室的统治范围;3、分封制是较内外服制更进一步的政治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与开发。消极:诸侯权力大,后期容易发展为地方割据势力,威胁到周天子统治。学生自主完成对表格的填写从商到周,国家管理从内外服制度到分封制,逐渐形成了“金字塔”的等级机构,对地方的治理得到加强。宗法制:族权与政权结合,家国同构实质特点积极影响与分封制的关系解决统治集团内部在权力、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以血缘为纽带,族权与政权结合(家国同构);大小宗体系的确立;嫡长子继承制(核心)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学生自主完成对表格的填写重要概念:家国同构“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合,是一种借助血缘人伦关系来治理国家的政治模式。家与国的同构状态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古代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礼乐制青铜器多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礼”是表示等级差别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乐”是表示等级差别的乐舞。礼乐制度目的是为了维护君主的权威,从而有利于加强周王的权力,有利于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三者的关系西周时期的选官制选官制度:选必一世官制(世卿世禄制)标准结果血缘①贵族世代垄断高官②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而遭到破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

高考真题链接(2021全国甲卷)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A高考真题链接(2019·全国Ⅰ卷高考·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据材料“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说明西周王位更替时间相比商朝较长,这是因为西周确立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王位继承方式产生变化,故选B项;高考真题链接(2021·全国乙卷高考·24)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答案:D【解析】分封制下,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农具,导致生产力大大提高,所以诸侯国的采邑能够经营得很好,故选D项高考真题链接(2023年广东)有学者认为西周时期周王能干预诸侯国的内政,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礼记》记载诸侯国君必须定期朝觐周王B.《诗经》记载周王派遣官员协助诸侯国君营建都城C.西周士山盘铭文记载周王命士山向诸侯国征收贡纳D.西周豆闭簋铭文记载周王命豆闭掌管某诸侯国军事D高考真题链接(2023全国甲卷)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国君爵位由高到低称为公、侯、伯、子、男。楚国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子男之田”。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孔子编撰《春秋》,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目的是()A.实录历史事实 B.提升周王权威C.维护等级秩序 D.强调文化差异C商周时期的经济(选修知识点整合)商周生产工具木、石、骨、蚌等材质,青铜农具极少土地经营井田制土地制度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劳作方式农夫集体耕作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西周的青铜礼器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礼制的发展与完善高考真题链接(2020.天津卷.1).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D商周时期的经济(链接选一、二)的知识点市场商人货币信贷契约关税商业贸易遍及商朝统治区域和周边地区商朝已经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工商食官)商朝用贝等天然物作为货币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周礼》中已经有了借贷纠纷的记载;商周时期出现商业契约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关税,分为国内和国境关税重要概念:工商食官

商周时期由官府经营工商业的制度。西周时期王室和各诸侯国都占有大量被称作“百工”的手工业者,其生产用料及食宿皆由官府提供,产品主要供贵族统治者使用,不在市场上交易;工商业者身份世袭。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营工商业者出现,工商食官的局面渐被打破。商周时期的经济(链接选修一)布局发展商朝周朝宫殿区、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居民区城市初具规模,统治者的宫殿和宗庙位于城市的中心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周朝城邑大致分为三等,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大夫的采邑,各有定制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