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感染的抗生素治疗指南优化_第1页
纵隔感染的抗生素治疗指南优化_第2页
纵隔感染的抗生素治疗指南优化_第3页
纵隔感染的抗生素治疗指南优化_第4页
纵隔感染的抗生素治疗指南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22纵隔感染的抗生素治疗指南优化第一部分经验性抗生素选择原则 2第二部分抗生素选择靶向病原体 4第三部分抗生素剂量和给药途径 6第四部分持续治疗时间与疗效监测 8第五部分厌氧菌感染的抗生素治疗 11第六部分特殊人群的抗生素选择 13第七部分抗生素相关不良反应的监测 15第八部分抗菌药物耐药性的考虑 18

第一部分经验性抗生素选择原则关键词关键要点【经验性抗生素选择原则】:

1.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潜在的病原体选择抗生素。

2.考虑患者的免疫状态、是否存在合并症和过去抗生素使用史。

3.根据当地流行病学和病原体耐药模式调整经验性抗生素选择。

【抗生素剂量和疗程】:

纵隔感染的经验性抗生素选择原则

鉴于纵隔感染的病原体谱广泛,经验性治疗采用广谱抗生素,以覆盖疑似或确定的病原体。选择抗生素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感染来源

*局部延续感染:肺炎、食管穿孔、横膈疝

*血源性感染:心内膜炎、化脓性关节炎

*外伤:穿透性损伤

2.免疫状态

*免疫力低下患者:选择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

*免疫力正常患者:可以选择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活性的抗生素(如甲氧西林或万古霉素)。

3.区域流行情况

*金黄色葡萄球菌:社区获得性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体,尤其是在有医疗护理接触史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

*链球菌:急性咽炎并发症中最常见的病原体。

*肺炎链球菌:20%的胸部感染由肺炎链球菌引起。

*铜绿假单胞菌:慢性肺部疾病或免疫力低下患者的常见病原体。

4.药物耐药性

耐药性在某些微生物中越来越普遍,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在选择抗生素时,应考虑当地的耐药模式。

5.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某些抗生素可能会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或产生不良反应。在选择抗生素时,应考虑患者的合并用药史和基础疾病。

推荐的经验性抗生素方案

基于上述原则,纵隔感染的推荐经验性抗生素方案包括:

免疫力正常患者

*一线: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或红霉素

*二线:克林霉素或利福喷丁

免疫力低下患者

*一线: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美罗培南

*二线:万古霉素联合阿米卡星或利福喷丁

怀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一线: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或氟喹诺酮类药物

*二线:氨曲南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

*一线: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

*二线:达托霉素或替加环素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

*一线:利奈唑胺或替加环素

*二线:奎奴普里斯汀-达尔福普里斯汀

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的持续时间

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的持续时间取决于感染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免疫状态和对治疗的反应。通常持续以下时间:

*轻度感染:7-10天

*中度感染:10-14天

*重度感染:14-21天

抗生素治疗应根据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调整。如果培养结果确定了病原体,则应选择针对该病原体的窄谱抗生素进行后续治疗。第二部分抗生素选择靶向病原体关键词关键要点【病原体鉴别与药敏试验】

1.确定特定病原体至关重要,以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

2.采用培养、分子诊断等手段进行病原体鉴别,并进行药敏试验。

3.考虑常见的纵隔感染病原体,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

【耐药菌的识别和控制】

抗生素选择靶向病原体

纵隔感染的抗生素治疗指南优化需要针对特定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痰培养

痰培养是纵隔感染病原体鉴定的主要方法。痰液培养物阳性率为30%~70%,取决于标本采集技术和患者的合作程度。常见的病原体包括:

*革兰阳性需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

*革兰阴性需氧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

*厌氧菌:脆弱拟杆菌、梭状芽孢杆菌

经验性治疗

在没有培养结果的情况下,需要进行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经验性治疗方案应针对最常见的病原体,包括:

*左氧氟沙星:覆盖革兰阳性需氧菌和革兰阴性需氧菌

*氨苄青霉素/舒巴坦:覆盖革兰阳性需氧菌和厌氧菌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覆盖革兰阳性需氧菌、革兰阴性需氧菌和厌氧菌

靶向治疗

培养结果出来后,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选择靶向抗生素。

*革兰阳性需氧菌: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

*革兰阴性需氧菌: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霉烯类(如美罗培南、厄他培南)

*厌氧菌:甲硝唑、克林霉素

针对特定病原体的抗生素选择

*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

*鲍曼不动杆菌:替加环素、米诺环素、多粘菌素

*曲霉菌: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米卡芬净

剂量调整

纵隔感染患者可能需要调整抗生素剂量,以确保足够的药物浓度和穿透性。调整因素包括:

*感染部位:纵隔位置较深,可能需要更高的抗生素剂量

*患者体重:体重较大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高的剂量

*肾功能: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需要降低剂量或延长间隔时间

持续时间

纵隔感染的抗生素治疗持续时间通常为14-21天。对于严重感染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能需要延长治疗时间。

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的临床反应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至关重要。如果患者没有反应或出现耐药性迹象,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第三部分抗生素剂量和给药途径抗生素剂量和给药途径

纵隔感染的抗生素治疗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剂量和给药途径,以确保药物充分渗透到感染部位。

抗生素剂量

*经验性治疗:对于未知病原体的纵隔感染,通常使用广谱抗生素进行经验性治疗。推荐剂量如下:

*β-内酰胺类药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克每6-8小时或美罗培南1-2克每8小时

*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500毫克每12小时或莫西沙星400毫克每12小时

*糖肽类药物:万古霉素1克每12小时

*复方制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西司丁4克/500毫克每6-8小时

*靶向治疗:当病原体通过培养或分子检测明确后,应更换为靶向抗生素。靶向治疗的剂量通常比经验性治疗更高,如下:

*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1.5-2克每12小时或利福平600-900毫克每12小时

*革兰阴性杆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8克每6-8小时或美罗培南1-2克每8小时

*厌氧菌:甲硝唑500-1000毫克每6-8小时或克林霉素600-900毫克每6-8小时

给药途径

*静脉注射:对于严重感染或需要高剂量抗生素的患者,应选择静脉注射给药途径。

*口服:对于较轻的感染或抗生素口服生物利用度较高的患者,可考虑口服给药。

给药持续时间

纵隔感染的抗生素治疗持续时间取决于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病原体。通常情况下,抗生素治疗持续10-14天,对于复杂的感染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监测和调整

抗生素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临床反应和实验室指标。如果患者病情没有改善或出现耐药性迹象,则需要调整抗生素方案。

特殊注意事项

*万古霉素:万古霉素可能导致肾毒性和耳毒性,需要监测血药浓度和肾功能。

*利福平:利福平会诱导肝酶,需要监测肝功能。

*甲硝唑:甲硝唑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长程治疗需要监测精神状态。

*药物相互作用:某些抗生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例如万古霉素和利福平会降低对方的血药浓度。在使用组合抗生素治疗时需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第四部分持续治疗时间与疗效监测关键词关键要点【持续治疗时间】

1.持续治疗时间应根据纵隔感染的严重程度、病原体类型、患者的免疫功能和反应而定。

2.对于轻度至中度感染,通常推荐2-4周的抗生素治疗。

3.对于重度感染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治疗时间可能需要延长至4-6周甚至更长。

【疗效监测】

持续治疗时间

胸腔穿刺引流术后感染

*初始抗生素治疗方案持续时间为10-14天。

*停药标准:胸腔引流量持续<10ml/日,且存留胸腔积液<10ml。

*胸腔引流术后(尤其是双侧胸腔引流术后)患者,应避免过早停药。

纵隔手术后感染

*手术切口感染:抗生素治疗持续7-10天。

*纵隔深部感染:抗生素治疗持续14-21天。

*伴有并发症(如食管瘘)或术后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治疗时间应延长。

其他病原体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根据耐药情况和治疗反应,抗结核治疗持续6-24个月。

*真菌感染:根据真菌种类和患者免疫状态,治疗持续时间为2-6个月。

疗效监测

症状学监测

*发热、寒战、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的缓解情况。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或CT检查:评估纵隔积液、纵隔增厚或其他病变的改变。

*超声检查:评估纵隔积液的量和性质。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评估感染炎症反应的改善情况。

*痰培养和病原学检查:明确是否持续感染,指导后续抗生素治疗方案。

其他监测方法

*纵隔穿刺活检:对于怀疑纵隔深部感染或其他非感染性疾病的患者。

*核素显像:用于评估纵隔感染的范围和活动性。

停药标准

*症状明显缓解。

*影像学检查证实纵隔积液或炎症明显消退。

*实验室检查指标(如白细胞计数、CRP、PCT)恢复正常。

*痰培养转阴。

注意事项

*疗效监测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原体类型进行调整。

*对于病程较长、治疗反应不佳或存在并发症的患者,建议进行更频密的监测,并考虑更换抗生素方案。

*停药后应密切随访患者,以监测复发迹象。第五部分厌氧菌感染的抗生素治疗关键词关键要点厌氧菌感染的抗生素治疗

抗厌氧菌药物的选择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是厌氧菌感染的一线治疗药物。

2.硝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或替硝唑,对大多数厌氧菌活性良好,并可穿透血脑屏障,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与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可扩大抗菌谱,但需监测肾功能。

给药途径和疗程

厌氧菌感染的抗生素治疗

绪论

纵隔感染的病原体谱复杂多样,其中厌氧菌占有重要地位。厌氧菌感染的发生与纵隔解剖结构、免疫功能受损及手术创伤等因素密切相关。选择恰当的抗生素治疗方案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青霉素类

*甲硝唑:对厌氧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包括脆弱拟杆菌、梭状芽胞杆菌和梭状芽胞杆菌。对于严重纵隔感染患者,甲硝唑静脉注射联合青霉素或克林霉素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

林可酰胺类

*克林霉素:对厌氧菌、需氧革兰阳性菌和厌氧革兰阴性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克林霉素与甲硝唑联合使用可覆盖更广泛的厌氧菌谱。

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对厌氧菌,尤其是脆弱拟杆菌具有卓越的抗菌活性。亚胺培南单药治疗无并发症的厌氧菌纵隔感染有效。

噁唑烷酮类

*利奈唑胺:对厌氧菌,尤其是耐甲硝唑的脆弱拟杆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利奈唑胺可作为耐甲硝唑厌氧菌感染患者的替代治疗方案。

其他抗生素

*替加环素:对厌氧菌,尤其是脆弱拟杆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替加环素与甲硝唑联合使用可提高严重纵隔感染的治疗成功率。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对需氧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均具有抗菌活性。对于轻症纵隔感染患者,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敏感性检测

进行厌氧菌敏感性检测对于指导抗生素选择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需对临床标本进行厌氧培养和敏感性检测。

剂量和给药方式

甲硝唑的推荐剂量为每8小时静脉注射500-1000mg。克林霉素的推荐剂量为每6-8小时静脉注射600-900mg。亚胺培南的推荐剂量为每6-8小时静脉注射500-1000mg。利奈唑胺的推荐剂量为每12小时静脉注射600mg。替加环素的推荐剂量为每12小时静脉注射500mg。

疗程

厌氧菌纵隔感染的抗生素治疗疗程一般为7-10天。对于严重感染或免疫受损患者,疗程可能需要延长至14-21天。

其他注意事项

*应避免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因为它们对厌氧菌活性较差。

*对于怀疑有厌氧菌感染的纵隔感染患者,应及早开始抗厌氧菌治疗。

*即使培养结果呈阴性,对于高度怀疑厌氧菌感染的患者也应经验性使用抗厌氧菌药物。

*对于耐甲硝唑的厌氧菌感染,应考虑使用利奈唑胺或替加环素。第六部分特殊人群的抗生素选择关键词关键要点免疫缺陷患者的抗生素选择

1.严重免疫缺陷患者应使用更长时间、剂量更大的抗生素方案。

2.可适当选择广谱抗生素,覆盖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及厌氧菌。

3.对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应考虑添加抗真菌药物。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抗生素选择

特殊人群的抗生素选择

儿童

*首选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

*如果怀疑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添加氨基糖苷类或万古霉素。

*严重感染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采用碳青霉烯类或利奈唑胺。

老年人

*首选喹诺酮类或头孢菌素类。

*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因其肾毒性风险较高。

*如果怀疑有耐药菌株,可选择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

孕妇

*首选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因其对胎儿安全。

*避免使用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因其可能导致胎儿发育异常。

*如果怀疑为李斯特菌感染,首选氨苄西林。

肝功能受损患者

*避免使用半衰期长的抗生素,如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

*首选半衰期较短的抗生素,如头孢唑林或头孢匹罗。

*如果怀疑有耐药菌株,可考虑使用利奈唑胺或碳青霉烯类。

肾功能受损患者

*调整抗生素剂量,根据肌酐清除率减量。

*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因其肾毒性风险较高。

*首选半衰期短的抗生素,如头孢唑林或头孢匹罗。

*如果怀疑有耐药菌株,可考虑使用利奈唑胺或碳青霉烯类。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

*首选氨曲南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因其具有广谱抗菌活性。

*如果怀疑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可添加头孢他啶或氨基糖苷类。

*如果怀疑为真菌感染,可添加两性霉素B或卡泊芬净。

HIV感染患者

*首选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因其对艰难梭菌感染的治疗效果较好。

*如果怀疑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添加氨基糖苷类或万古霉素。

*如果怀疑为肺囊虫肺炎,首选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或戊烷酸pentamidine。

器官移植患者

*首选广谱抗生素,如万古霉素或碳青霉烯类。

*如果怀疑为机会性感染,可添加抗真菌剂或抗病毒剂。

*监测抗生素血浆浓度,并根据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调整剂量。

化疗患者

*首选广谱抗生素,如碳青霉烯类或利奈唑胺。

*如果怀疑为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可添加氨曲南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监测抗生素血浆浓度,并根据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调整剂量。

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抗生素与其他药物存在相互作用,可能影响抗生素的疗效或毒性。

*治疗前应仔细评估患者的用药史,并采取适当措施避免或管理药物相互作用。第七部分抗生素相关不良反应的监测关键词关键要点抗生素相关不良反应的监测

持续监测:

-

-持续监测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

-监测方法包括定期询问患者、查体、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及时发现不良反应有助于早期干预和预防严重并发症。

仔细审查药物历史:

-抗生素相关不良反应的监测

抗生素治疗纵隔感染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至关重要,以确保患者安全,并防止严重并发症。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

药物相关热、发冷、出疹:

*发生率可高达5-10%,通常在给药后的1-2小时内出现。

*多数为轻度至中度,但可发展为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血管性水肿、喉头水肿)。

*需要立即停药并给予适当的对症治疗。

胃肠道症状:

*腹泻(>10%)、恶心、呕吐最常见。

*严重腹泻可能导致电解质失衡和脱水。

*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伪膜性肠炎。

肝毒性:

*发生率较低(<1%),但可能严重。

*表现为肝酶升高、黄疸,严重时可发展为药物性肝炎。

肾毒性:

*主要与氨基糖苷类药物相关。

*可引起肾小管损伤,导致血清肌酐升高和少尿。

神经毒性:

*主要与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药物相关。

*表现为头晕、视力模糊、共济失调。

*严重时可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骨髓抑制:

*主要与三联磺胺类和氯霉素相关。

*可引起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贫血。

*严重时可增加感染和出血风险。

监测策略:

监测不良反应应包括以下方面:

*患者病史:询问既往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异常、神经系统疾病史。

*体格检查:评估发热、皮疹、腹胀或压痛。

*实验室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肝肾功能检查、电解质监测。

*影像学检查:如有必要,行超声或计算机断层扫描以评估胆囊疾病或胰腺炎。

预防措施: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预防不良反应:

*根据患者病史和致病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遵守推荐剂量和给药间隔。

*监测肝肾功能,必要时调整剂量。

*避免同时使用可能相互作用的药物。

*告知患者不良反应的症状,并指导他们在出现症状时立即就医。

管理策略:

一旦检测到不良反应,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停用导致不良反应的抗生素。

*给予适当的对症治疗,如止吐剂、止泻药或解热药。

*监测患者的症状,必要时考虑替代抗生素治疗。

*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和专家咨询。

密切监测抗生素相关不良反应对于纵隔感染的成功治疗至关重要。通过定期监测、预防措施和及时的管理,可以最小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治疗结局。第八部分抗菌药物耐药性的考虑关键词关键要点【抗生素耐药性监测】

1.通过定期监测抗菌药物耐药性模式,识别新出现的耐药机制和流行病学趋势,指导抗生素处方实践。

2.建立耐药性监测数据库,收集和分析耐药性数据,为流行病学研究和感染控制提供信息。

3.在感染控制方案中使用耐药性数据,确定高风险患者,并指导接触者筛查和预防措施。

【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抗菌药物耐药性的考虑

纵隔感染的治疗中,抗菌药物耐药性(AMR)构成了一项重大挑战。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等多重耐药(MDR)菌株的出现加剧了这一挑战。

MRSA

MRSA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中的常见致病菌,也是纵隔感染的主要病原体。MRS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和一些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具有耐药性。

针对MRSA的经验性治疗包括:

*万古霉素

*利奈唑胺

*泰罗帕明

*达托霉素

VRE

VRE对万古霉素和其它糖肽类抗生素(泰科帕林)具有耐药性。VRE感染通常发生在医院环境中,并且与长期抗生素使用有关。

针对VRE的治疗选择有限,包括:

*利奈唑胺

*替加环素

*喹诺酮类抗生素(莫西沙星)

*新一代糖肽类抗生素(奥利万星、特万唑林)

MDR革兰氏阴性菌(GNB)

MDRGNB,如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也可能是纵隔感染的病原体。这些细菌对许多常用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包括: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

*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莫西沙星)

针对MDRGNB的治疗选择包括:

*聚粘菌素类抗生素(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美罗培南、厄他培南)

*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阿维巴坦、雷塔巴坦)

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

监测抗菌药物耐药性对于指导抗生素治疗和预防感染传播至关重要。医院实验室应实施持续监测计划,以确定局部的耐药模式。

经验性治疗策略

纵隔感染的经验性治疗应考虑以下因素:

*患者的免疫状态

*感染的部位和严重程度

*局部抗菌药物耐药模式

如果怀疑MRSA或VRE感染,应立即开始抗MRSA或抗VRE治疗。

靶向治疗

一旦培养和药敏结果可用,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治疗。如果出现抗菌药物耐药性,可能需要修改治疗方案或使用组合疗法。

组合疗法

对于MDR感染,组合疗法可以提高疗效并降低耐药性发展的风险。常用组合包括:

*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针对MRSA)

*替加环素+莫西沙星(针对VRE)

*聚粘菌素B+厄他培南(针对MDRGNB)

抗生素减少策略

实施抗生素减少策略对于降低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些策略包括:

*仅在有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