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_第1页
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_第2页
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_第3页
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_第4页
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1、知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3、掌握实验室制取装置的选择。2、掌握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步骤、检验与验满。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你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蜡烛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生物体的呼吸作用可产生二氧化碳…………高温煅烧石灰石所得CO2气体不纯,且难以收集所需温度较高,条件受限

含碳酸根离子(CO32-)的化合物都能与稀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等在常温下反应生成CO2气体。

[这种化合物可以是碳酸钠Na2CO3,以及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资料阅读课本P113探究以上内容①对比下列三组实验,适合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②不适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因?编号实验药品1碳酸钠和稀盐酸2大理石和稀硫酸3大理石和稀盐酸编号实验药品实验现象1碳酸钠和稀盐酸

2大理石和稀硫酸3大理石和稀盐酸结论:在实验室里,常用________和_______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冒出大量气泡、反应速率非常快冒出少量气泡、反应速率慢、且反应一会儿就停止冒出大量气泡、反应速率适中大理石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1、探究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2、确定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

(1)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常用

,(或

,主要成分都是

)(2)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如下

。稀盐酸石灰石二氧化碳水H2CO3=H2O+CO2↑CaCO3+2HCl=CaCl2+H2O+CO2↑大理石碳酸钙(3)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化学反应原理:(选择药品)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能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

答:不能。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纯。1.为什么不用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答: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收集(CaCO3+H2SO4==CaSO4+H2O+CO2

↑)3.你认为实验室不用硫酸代替稀盐酸的理由是什么?答:因为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表面,使反应停止。4.为什么实验室不能用碳酸钠粉未或大理石粉未等粉未状物质制取二氧化碳答:碳酸钠粉未的表面积很大,与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速度很快,不易控制阅读课本P113-114探究部分第1点,回答下列问题。①如何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②如何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收集装置?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依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2.确定气体发生装置依据:3.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

,

等条件。气体的密度在水中溶解性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若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则这种气体的密度空气大;反之。阅读P114探究部分第2点,回答下列思考题。①实验室制取氧气药品的状态和条件是?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状态和条件?③如何收集二氧化碳?制取原理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二氧化碳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氧气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分解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相关性质比较固体+液体常温固体加热固体加热固体+液体常温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相关性质比较气体的密度与空气的比较(或大或小)是否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二氧化碳

氧气大略大不易溶于水能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1.二氧化碳的验满与检验:(1)验满:(2)检验:①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②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气体集满。2.选择合适的装置

药品发生装置收集装置二氧化碳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氧气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ABCDEBAABDC或D3.若是用下列装置收集CO2,则气体从_____端进;若收集H2,则气体从______端进。abab=

某同学欲用该装置收集一种难溶性气体,请简述如何操作?将装置充满水后正放,气体由b端进入

收集满后,若要使用该装置中的气体,请简述如何操作?将水从a端加入该装置1.实验室制CO2气体应该用()

A.碳酸钠和盐酸B.石灰石和稀硫酸

C.石灰石和稀盐酸D.石灰石粉末和稀盐酸2.可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法收集的气体()

A.a气体密度小于CO2,难溶于水

B.b气体密度大于氧气,易溶于水

C.c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易溶于水

D.d气体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CD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1)如果实验室用A装置来制取氧气,同时要收集一瓶用于做铁丝燃烧实验的氧气,则较好的收集装置是

(填装置编号,下同)E(2)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小枫同学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他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小雯同学将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的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集气瓶内的水面

,且水变成

色。(资料:氨水是一种碱,无色酚酞遇碱性物质变红色)AC红上升阅读课本P114第3、4点—P115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如何用课本所提供的仪器或另选替代品组装CO2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HIJKLABCDEFG说出下列各仪器名称:带导管的胶塞水槽酒精灯锥形瓶平底烧瓶烧杯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铁架台用以下仪器,你可以组装多少组制气体的发生装置?(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

,收集装置应选择

。(2)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

,收集装置应选择

。(H2SO4+Zn=ZnSO4+H2↑)(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应选择

,收集装置应选择

。ABDCA或B或CD或E或GB或CE或F或GB或CD或G1.根据装置图回答问题:EG(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FACD一、讨论:这些装置各有什么优缺点?HCEGA装置简单C、D、E使用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速率F、G使用有孔塑料板,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B使用长颈漏斗,便于添加药品。BF(2)容器内导气管稍出胶塞即可,不能伸入液面以下。(3)伸入集气瓶的导气管要伸到瓶底。(1)液封: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伸入液面以下,防止?1、注意事项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利于气体导出利于空气排出二、实验室常采用下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2、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连接好装置,往长颈漏斗加水至液封,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再加水形成一段稳定水柱,则气密性良好。请你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①

。(2)如果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CO2,应选用上图中的

(填序号)水槽长颈漏斗(或②③⑦⑧⑩⑪

)②③④⑦⑧⑨⑪⑤阅读课本P115,结合思考题回答下列问题。①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②二氧化碳如何检验和验满?①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

②加大理石③加稀盐酸

④制取并收集气体注意事项:①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液封。②导管要伸进集气瓶底部。③导管刚出胶塞即可,不应伸入过长。先固后液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①②③(1)检验方法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2)验满方法一、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二、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1.确定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即在实验室的条件下,选择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这种气体;2.确定制取气体时应采用的实验装置,包括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3.确定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取的气体1)反应原理2)装置图3)收集方法4)检验方法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向上排空气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或向集气瓶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Cl=CaCl2++CO2↑CO3CO3

2H2HH2O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______;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