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许可证管理制度_第1页
食品安全许可证管理制度_第2页
食品安全许可证管理制度_第3页
食品安全许可证管理制度_第4页
食品安全许可证管理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安全许可证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确保食品安全,加强食品安全许可证管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食品生产、销售、餐饮服务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其他组织。

三、许可证申请

1.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出食品安全许可证申请。

2.申请材料包括: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明、食品生产或经营场所证明、食品生产工艺流程、食品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食品安全自查报告等。

3.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颁发食品安全许可证;对不符合条件的,书面告知理由。

四、许可证管理

1.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将食品安全许可证悬挂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接受社会监督。

2.食品安全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继续生产经营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3个月向原发证部门申请换证。

3.食品生产经营者变更许可事项的,应当向原发证部门申请变更;停止生产经营的,应当将食品安全许可证交回原发证部门。

4.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对食品生产、销售、储存等环节进行自查,并做好相关记录。

五、监督检查

1.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行为。

2.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积极配合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相关资料,不得拒绝、阻挠。

3.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食品安全许可证管理档案,记录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许可、监督检查等情况。

六、法律责任

1.食品生产经营者未取得食品安全许可证擅自生产经营食品的,由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2.食品生产经营者违反本制度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1)未将食品安全许可证悬挂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的;

(2)未按规定申请换证或变更许可事项的;

(3)未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或未按规定进行自查的。

3.食品生产经营者有其他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行为的,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七、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食品安全许可证管理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按照本制度执行。本制度的解释权归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四、许可证管理(续)

4.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安全许可证有效期内,如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5.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现场调查,并根据事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1)责令暂停生产经营;

(2)封存、扣押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

(3)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食品召回;

(4)依法对事故责任单位及人员进行处罚。

6.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制度,定期对食品进行检验检测,发现食品安全风险时,及时向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监督检查(续)

4.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食品生产经营者存在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及时查处,并对查处情况进行公告。

5.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记录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信用状况,对信用良好的食品生产经营者给予奖励,对信用不良的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惩戒。

6.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作,形成监管合力,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

六、法律责任(续)

4.食品生产经营者违反本制度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吊销其食品安全许可证,并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1)提供虚假材料骗取食品安全许可证的;

(2)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食品安全许可证的;

(3)未依法报告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

5.食品生产经营者因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被吊销食品安全许可证的,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6.食品生产经营者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七、附则(续)

本制度的实施细则由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另行制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食品安全工作需要,及时对本制度进行修订。食品生产经营者及相关单位应当遵守本制度,自觉接受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举报。

五、监督检查(续)

7.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实施分类管理,对高风险食品生产经营者实施重点监管。

8.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投诉举报制度,公开投诉举报电话、邮箱等联系方式,鼓励社会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

9.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接到的投诉举报,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投诉举报人。

六、法律责任(续)

7.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安全管理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1)未按期提交食品安全自查报告的;

(2)未按照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的;

(3)未在显著位置公开投诉举报方式的。

8.食品生产经营者违反本制度规定,造成消费者食物中毒等严重后果的,除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外,由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吊销其食品安全许可证,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9.食品生产经营者伪造、变造、买卖或者出租、出借食品安全许可证的,由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许可证书的收回与注销

1.食品生产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收回其食品安全许可证:

(1)有效期届满未申请换证的;

(2)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终止的;

(3)依法应当收回的其他情形。

2.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收回或者注销食品安全许可证的,应当予以公告。

八、信息公示与公开

1.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许可信息、监督检查情况、违法行为查处结果等及时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2.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主动公开其食品安全许可证相关信息,包括许可类别、范围、有效期等,接受消费者和公众的监督。

九、过渡条款

本制度实施前已经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规定期限内按照本制度的规定申请换发食品安全许可证。在规定期限内未换发的,原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自动失效。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为食品生产经营者提供便捷的换证服务。

九、过渡条款(续)

3.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换发食品安全许可证过程中,应当对原有许可证持有者的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和条件进行审查,确保符合本制度要求。

4.对于在规定期限内无法达到本制度要求的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给予指导和帮助,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过渡期。

十、培训与教育

1.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定期对其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确保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2.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组织食品生产经营者负责人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参加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其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3.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培训档案,记录从业人员培训情况,并向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十一、应急预案

1.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程序和措施,及时应对食品安全事故。

2.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应急预案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3.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控制措施,并及时向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十二、国际合作与交流

1.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与国际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2.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关注国际食品安全动态,引进和采用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方法和技术,提升自身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十三、法律责任(续)

10.食品生产经营者拒绝、阻挠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的,由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11.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食品安全许可证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四、附则(续)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按照本制度执行。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本制度施行之日起一年内,按照本制度要求完成相关许可证的换发工作。逾期未完成的,按照本制度规定处理。

十四、附则(续)

12.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本制度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明确食品安全许可证的申请、审查、发放、管理等具体操作程序。

13.本制度的实施情况纳入地方政府食品安全工作考核内容,对不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或者监管不力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14.本制度规定的罚款金额,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食品安全形势的变化进行调整。

食品安全许可证管理制度是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