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_第1页
第十三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_第2页
第十三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_第3页
第十三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_第4页
第十三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第二节化脓性脑膜炎第三节病毒性脑膜炎、脑炎教学目标1、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护理措施2、熟悉: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3、了解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常用检查方法第一节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大脑、脊髓1.脑细胞的分化2.脑神经髓鞘

3.脊髓的末端:婴幼儿做腰椎穿刺时位置要低,以第4~5腰椎间隙为宜二、脑脊液新生儿脑脊液量少(约50ml),压力低,正常脑脊液外观透明,细胞数不超过l0×106/L新生儿可达20×106/L)糖含量2.8~4.5mmol/L氯化物117~127mmo1/L蛋白不超过400mg/L小儿神经反射为两大类:

三、神经反射角膜放射、结膜放射、瞳孔放射、咽放射、吞咽放射减弱或消失神经系统病变

1.终身存在的反射

三、神经反射

2.小儿时期暂时性反射反射迈步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觅食、吸吮反射消失年龄2~3月3~4月3~6月4~7月(1)出生后逐渐消失的反射:(2)出生后逐渐出现并终生存在的反射

三、神经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腱反射病理反射2岁内引出踝阵挛、巴宾斯基征阳性为生理现象,若单侧出现或2岁后出现为病理现象。脑膜刺激征重点检查颈强直、克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等,因小婴儿屈肌张力紧张,故生后3~4个月阳性无病理意义。又因婴儿颅缝和囟门可以缓解颅内压,所以脑膜刺激征可能不明显或出现较晚。第二节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可以出现在任何季节,特别是冬季。

二、

病因及发病机制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主要致病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菌大肠杆菌不明

国内(1093例)1/322%9.1%------1/3

国外(401例)23.2%21.4%37.9%5.7%5.5%6.3%--1、主要致病菌

2、常见致病菌与患儿年龄关系1).新生儿及2月以下的小婴儿,致病菌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2).3个月~3岁小儿多由流感嗜血杆菌引起3).年长儿由脑膜炎球菌、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最为常见

3、发病机制

血行播散:最常见细菌鼻咽部(隐匿、繁殖)血流中枢毛细血管,局部形成血栓释放细菌栓子经血液循环通过血脑屏障脑膜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入侵途径:

上呼吸道皮肤胃肠道黏膜脐部颅骨骨折皮肤窦道

多为急性起病,部分患儿于病前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

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1岁以下占

1/2~2/3;≤3个月幼婴及新生儿表现不典型。

三、临床表现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的年龄特征典型表现新生儿及婴幼儿急性感染中毒与脑功能障碍症状急性发热,意识障碍,反复惊厥,可能有休克体温正常或降低,不吃,不哭,不动,微小惊厥急性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呕吐,脑疝尖叫,皱眉,前囟饱满紧张,颅缝分离脑膜刺激征颈强直,Kerning征,Brudzninski征阳性不明显并发症

硬脑膜下积液、脑积水、及脑实质或颅神经损伤如肢体瘫痪、眼球运动障碍、耳聋、失明

面瘫

脑积水

1.脑脊液

(1)压力↑,外观混浊,蛋白↑,糖↓,氯化物↓白细胞数明显↑(1000×1O6/L,中性粒细胞主);(2)涂片革兰染色细菌感染(阳性率70%~90%)辅助检查

2.血象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达(20~

40)×1O9/L

;以中性粒细胞增加为主,达80%

3.其他血培养、皮肤淤斑涂片细菌阳性

4.头颅CT辅助检查治疗要点1.抗生素用药原则为联合、早期、足量、足疗程、静脉给药2.对明确诊断而致病菌尚不详者,目前多主张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颅内压增高1.潜在并发症2.体温过高

与细菌感染有关3.有受伤的危险

与抽搐有关(一)维持正常体温

防止发生惊厥物理降温按医嘱给退热剂【护理措施】(二)协助降低颅内压

1.防止颅内压增高2.按医嘱用药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三)安全保障1.协助其将患儿头偏向向一侧2.口腔保护以免舌咬伤3.拉好床挡,避免躁动及惊厥时受伤或坠床4.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5.必要时应给予镇静剂(四)健康指导1.指导昏迷患儿的家长病情观察生活护理防压疮2.做好腰椎穿刺患儿的护理3.出院时指导观察是否发生并发症及后遗症观察患儿的反应和肢体活动情况观察有无智能障碍、肢体瘫痪指导肢体运动、功能锻炼的方法第三节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炎症,可由多种病毒引起。根据累及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为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本病的病程多具有自限性。1、病因约80%以上的病毒性脑炎由肠道病毒引起;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也是重要的致病原;临床上仅约1/4的病例可查出确切的致病病毒。病因及发病机制

2、发病机制

呼吸道病毒局部的初期复制胃肠道释放入血病毒血症发热等全身症状血脑屏障中枢神经系统急性起病,可先有数日前驱症状;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年长儿可自诉头痛、颈、背、下肢疼痛、畏光等;意识多不受累,可有颈强直;无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病程大多在1~2周。

四、临床表现

1、病毒性脑膜炎A、前驱症状:

发热、头痛、食欲减退、呕吐、腹泻、流涕、咽痛、肌痛或精神淡漠等

2、病毒性脑炎

四、临床表现

B、中枢神经系统表现:①惊厥:全身性或呈惊厥持续状态。②意识障碍:反应迟钝、嗜睡甚至昏迷。③颅内压力增高:头痛、呕吐,前囟饱满。

2、病毒性脑炎

四、临床表现

B、中枢神经系统表现:④运动功能障碍:可出现偏瘫、不自主运动、面瘫、吞咽困难。⑤精神障碍:可发生幻觉、失语、定向力障碍。

病程一般2—3周

2、病毒性脑炎

四、临床表现

脑脊液检查:多数压力增高,外观清亮,白细胞总数↑

,蛋白质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脑脊液直接涂片无细菌发现。辅助检查

病毒学检查:发病早期应收集大便、咽分泌物和脑脊液等作病毒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头颅CT可发现脑水肿,脑软化灶等。脑电图检查:表现为弥漫性慢波、阵发性高波幅慢波或弥漫性高波幅慢波,与病情呈平行关系。辅助检查1.一般处理: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上下磨牙间安放牙垫,防止舌被咬伤;根据病情给氧。2.控制惊厥:选用安定、苯巴比妥钠、10%水合氯醛等。治疗要点3.抗病毒治疗:

1)疑似疱疹病毒脑炎时,应尽早应用阿昔洛韦,疗程1—2周。2)其他病毒感染可酌情选用干扰素、更昔洛韦、病毒唑、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治疗要点【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与病毒血症有关1.体温过高2.躯体活动障碍

与脑实质炎症有关

3.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护理措施】

(一)发热的护理监测体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