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测试卷02(第6~7章)(原卷版+解析)_第1页
阶段性测试卷02(第6~7章)(原卷版+解析)_第2页
阶段性测试卷02(第6~7章)(原卷版+解析)_第3页
阶段性测试卷02(第6~7章)(原卷版+解析)_第4页
阶段性测试卷02(第6~7章)(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性测试卷02(原卷版)(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测试范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6-7章。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物质的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气态 B.乙是气态 C.丙是气态 D.甲是固态2.下列情况中铝锭的质量发生改变的是()A.加热到熔化成液体 B.用锤头敲打成铝片 C.送到月球 D.用车床制成零件并打磨光滑3.戴口罩是防止新冠病毒传播的有效措施之一,如图所示,医用外科口罩由口罩体、鼻夹、口罩带组成,口罩体采用三层工艺(如图文字描述)制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随飞沫传播是一种分子运动 B.过滤效率高,是因为口罩材料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C.口罩体中带有静电的熔喷布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D.把口罩用自来水冲洗晾干后,熔喷布还能起到良好的过滤作用4.在下列的物质中有一定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的是()A.水 B.空气 C.木块 D.铁5.用托天平测出一大头针的质量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A.把一枚大头针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B.先测出一枚大头针和一块橡皮的总质量,再减去橡皮的质量 C.先测出100枚大头针总质量,再除以100 D.先测出100枚大头针的总质量,再加一大头针测出枚101大头针的总质量,求其差,就是一枚大头针的质量6.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操作正确的是()A.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须从刻度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开始量起 B.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或者凸液面的最高处相平 C.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过程中,发现横梁不平衡时可调节平衡螺母 D.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过程中,应从最小质量的砝码开始添加砝码7.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A.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月亮星辰都绕太阳运行 C.雾霾是由于固体分子不停运动形成的 D.宇宙自形成起就有固定结构,不会随时间膨胀和演化8.小明正确调节天平平衡后,测量木块的质量。他错把木块放在天平的右盘,往左盘放入砝码、调节游码直至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如图所示。木块的实际质量是()A.13.8g B.14g C.16g D.16.2g9.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物质的密度比水大 B.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 C.体积为50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35g D.质量为25g的甲物质的体积为30cm310.如图所示是今年三星堆遗址考古中发掘的黄金面具残片,其质量大约是280g,根据残片体积推测完整面具的质量会超过500g。能这样推测还要依据完整面具和残片有相同的()A.面积 B.密度 C.颜色 D.质量11.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破镜难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斥力 B.松软的面包用手一捏体积会大大缩小,这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C.打扫教室时,看见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用热水相比较冷水更容易去掉衣物上污渍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12.如图所示,泡沫铝是含有丰富气孔的纯铝材料,可作为保温箱的内衬。空隙率是指材料中所有气孔的体积占该材料总体积的百分比。则一块质量为5.4kg,体积为1×104cm3的泡沫铝的空隙率为(ρ铝=2.7×103kg/m3)()A.2% B.8% C.20% D.80%第Ⅱ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3.雕刻刀能够雕刻玉石,说明刻刀比玉石的大,室温下外形相同的纳米铜比普通铜可多拉长50倍而不断裂,这表明纳米铜具有较好的(选填“硬度”或“延展性”)。14.如图是一段细铁丝和饮料吸管做成一个实验装置,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吸管一端的附近,观察到吸管自动“躲开”,这说明:吸管带(选填“正”或“负”)电荷,用餐巾纸摩擦时,吸管(选填“失去”或“得到”)电子。15.冬季的晴天空气往往很干燥,小明乘坐小汽车回家,开车门时被电击了一下,这是因为小汽车在高速行驶时与空气、尘埃摩擦而带上了。车门上粘有很多灰尘,说明带电体具有的性质。16.一个容器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体积与液体和容器总质量m的关系如图线段AB所示,请你观察图象,并根据图象并求:容器内液体的密度是kg/m3;容器里盛5L液体时,杯子及液体的总质量是kg。17.如图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温度为4℃时水的密度(最大/最小),当水的温度由5℃升高到10℃时,水的体积将。18.新冠肺炎疫情自2020年春节期间爆发至今,已发现新冠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飞沫传播的方式与花香飘散的方式(选填“相同”或“不同”),冲在一线的医务人员需要佩戴N95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物品。N95口罩中间的熔喷布能过滤比自身空隙小得多、直径仅为0.3μm即m的颗粒物,这种颗粒物(选填“是”或“不是”)分子。19.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的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并做了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被誉为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先驱的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m/s。20.如图所示,图甲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向上拉动时会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玻璃板的重力,说明分子间存在,图乙中把水倒入酒精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21.小东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误将被测物体放在右盘,而将砝码放在左盘了,横梁平衡后,左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65g,标尺上游码示数为3.4g,则被测物体的真实质量为g.若砝码磨损了,称量的结果比实际质量填(“大”或“小”)22.体积为0.5m3的钢瓶内装有密度为6kg/m3的氧气,某次电焊中用去了其中,则钢瓶内剩余氧气的质量为kg,剩余氧气的密度为kg/m3。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56分)23.小明同学在研究分子动理论知识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1)“1+1”等于几?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很多人都会说等于2啊。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你就会怀疑你的智商。等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该实验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2)如图乙所示,在一个铁丝圈中间系着一根较松弛的棉线,浸过肥皂水后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发现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3)如图丙所示,在量筒的下方装入(选填“清水”或“硫酸铜溶液”),静放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水和硫酸铜溶液的分界面变了。(4)如图丁所示,将红墨水同时滴在冷水和热水杯,发现红墨水在热水杯里扩散,间接证实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有关。24.小明利用托盘天平测量水的质量,部分操作过程如图所示。(1)在调节天平时,将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此时可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调,使天平平衡。(2)把空烧杯放在天平左盘,增减砝码及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天平平衡后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空烧杯的质量是。(3)把装入适量水的烧杯放在左盘,往右盘添加最小砝码后,指针再次如图甲所示,则此时应,然后调节,使天平再次平衡。由乙、丙两图可知烧杯中水的质量是g。(4)若两次测量中使用的那个10g的砝码磨损了一点,则测得的水的质量(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5.在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小明用大小不同的塑料块和某种液体做实验。(1)图甲是小明使用托盘天平的情形,他操作的错误是在测量过程中移动。(2)改正错误后,小明正确操作,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画出了塑料块和液体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①分析图像可知: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选填“相同”或“不同”,下同);不同种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②塑料的密度为g/cm3,液体的密度为g/cm3;③往烧杯内倒入10cm3的液体,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g。若烧杯内液体的体积为20cm3,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应为g。26.小智同学在学校的花坛边捡到了一块小石头(不吸水),下面是他和同学们一起利用所学知识测量小石头密度的实验和分析(不考虑容器侧壁可能有水附着,ρ酒精=0.8g/cm3,ρ水=1g/cm3):(1)小智同学把天平放置在桌面上,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的左端零刻线后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水平平衡;(2)接下来的测量步骤如下:①如图乙所示,先用天平称出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为g;②如图丙所示,随后用一根体积忽略的细线轻轻将小石头缓慢下沉至溢水杯底部,待液面最终静止后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mL;③用天平测量图丙中溢水杯的总质量为154g;④缓慢取出小石块(如图丁),测量出剩余水和溢水杯的总质量为102g;(3)测量结束后,小智提出了两种计算石块质量的方法,分别利用:①乙图和丙图;②丙图和丁图中的数据进行计算,为了让结果更准确,你同意第(填“①”或“②”)种方法;若选用另一种方法,则会使计算得到的石块质量(填“偏大”或“偏小”);(4)最终,通过计算得到了小石块的密度为g/cm3;(5)整理器材时,爱思考的小智将溢水杯中的水倒掉并烘干,随后在溢水杯中分两次加满酒精和一种未知液体,并测出了这两次溢水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分别为102g和139.4g,则这种未知液体的密度为g/cm3。27.如图甲所示,装有部分水的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160g,向杯子中放入一个铁球,水刚好将杯子装满,杯子、水和铁球的总质量为239g,如图乙所示;取出铁球(假设铁球取出时未沾水),再向杯子中加满水,此时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195g,如图丙所示。(ρ水=1.0×103kg/m3,ρ铁=7.9×103kg/m3)求:(1)此铁球的质量为多少?(2)此铁球的体积为多少?(3)通过计算,判断此铁球是否空心?若此铁球是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少?28.一场大雪使大地像铺上一张白色的棉被,家住北方的小军对雪产生了兴趣,他想测量雪的密度。如图所示,他找来一个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容器,先装满蓬松的雪,然后将雪平整地压紧为3cm厚的冰,当冰完全熔化后,水的深度为2.4cm。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求:(1)冰完全熔化成水后,水的体积为多少?(2)3cm厚的冰,质量为多少?(3)容器中蓬松的雪的密度为多少?29.公路自行车是指在公路路面(或人工硬化道路,或砂石路)上使用的自行车车种,可用于公路自行车竞赛。为了使骑行达到高速,要求车身质量较轻且风阻较小。(1)若车身的材料要求强度高且轻便,则表中用于制作车身的最理想材料是。材料锰钢铝合金钛合金碳纤维性能(强度)强较弱较强强密度(kg/m3)7.9×1033.0×1034.5×1031.6×103(2)已知自行车所用铝合金的质量为12kg,则所用铝合金的体积是多少?(3)若用等体积的碳纤维材料替代(2)中的铝合金,则所用碳纤维的质量是多少?30.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放一个底面积为40cm2,高为8cm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容器厚度不计)和一个金属小球;容器内盛某种液体时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与液体的体积关系如图乙所示,求:(1)由乙图可知,当容器未倒入液体(即V=0)时,纵坐标的“100g”表示的质量;(2)该液体的密度;(3)先将容器盛满该液体,再将体积为80cm3的金属小球轻轻放入容器内,一些液体溢出,小球沉入容器底,擦干容器外壁,稳定后测得容器、容器内液体和小球的总质量为800g,小球的密度多少?阶段性测试卷02(解析版)(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测试范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6-7章。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物质的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气态 B.乙是气态 C.丙是气态 D.甲是固态【答案】C。【解答】解:甲图中分子间的距离略大,约束力很小,分子的位置不固定,和液态分子的特点相似;乙图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小,约束力很大,分子的位置固定,和固态分子的特点相似;丙图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约束力几乎没有,分子的位置极度散乱,和气态分子特点相似。故选:C。2.下列情况中铝锭的质量发生改变的是()A.加热到熔化成液体 B.用锤头敲打成铝片 C.送到月球 D.用车床制成零件并打磨光滑【答案】D。【解答】解:A、铝锭加热到熔化成液体,温度和状态改变,所含物质多少不变,其质量不变,故A不合题意;B、将铝锭用锤头敲打成铝片,其形状改变,所含物质多少不变,其质量不变,故B不合题意;C、将铝锭送到月球,其位置改变,所含物质多少不变,质量不变,故C不合题意;D、将铝锭用车床制成零件并打磨光滑,会有一部分质量的损失,因此质量改变,故D符合题意。故选:D。3.戴口罩是防止新冠病毒传播的有效措施之一,如图所示,医用外科口罩由口罩体、鼻夹、口罩带组成,口罩体采用三层工艺(如图文字描述)制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随飞沫传播是一种分子运动 B.过滤效率高,是因为口罩材料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C.口罩体中带有静电的熔喷布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D.把口罩用自来水冲洗晾干后,熔喷布还能起到良好的过滤作用【答案】C。【解答】解:A.分子很小,直接用肉眼看不到,飞沫是肉眼可以看到的,所以新冠病毒随飞沫传播不是分子的运动,是机械运动,故A错误;B.由分子动理论可知,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所以口罩材料分子之间也有空隙,故B错误;C.口罩体中带有静电的熔喷布,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C正确;D.把口罩用自来水冲洗晾干后,不能恢复成带电的状态,吸附能力降低,对细微颗粒物的过滤效果严重下降,故D错误。故选:C。4.在下列的物质中有一定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的是()A.水 B.空气 C.木块 D.铁【答案】A。【解答】解: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小,不容易被压缩和拉伸,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就很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作用力,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容易被压缩。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这样的结构使得液体较难被压缩,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故答案为:A。5.用托天平测出一大头针的质量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A.把一枚大头针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B.先测出一枚大头针和一块橡皮的总质量,再减去橡皮的质量 C.先测出100枚大头针总质量,再除以100 D.先测出100枚大头针的总质量,再加一大头针测出枚101大头针的总质量,求其差,就是一枚大头针的质量【答案】C。【解答】解:取n个大头针,用天平测出总质量m,则一个大头针的质量为m′=。故选:C。6.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操作正确的是()A.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须从刻度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开始量起 B.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或者凸液面的最高处相平 C.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过程中,发现横梁不平衡时可调节平衡螺母 D.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过程中,应从最小质量的砝码开始添加砝码【答案】B。【解答】解:A.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不是必须从刻度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开始量起,如果不是从零刻度线量起,记录数据时,应用物体两端所对应的刻度值相减得到物体的长度,故A错误;B.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或者凸液面的最高处相平,故B正确;C.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过程中,发现横梁不平衡时,不能调节平衡螺母,应通过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故C错误;D.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过程中,应从最大质量的砝码开始添加砝码,故D错误。故选:B。7.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A.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月亮星辰都绕太阳运行 C.雾霾是由于固体分子不停运动形成的 D.宇宙自形成起就有固定结构,不会随时间膨胀和演化【答案】A。【解答】解:A、在探索微小粒子的过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故A正确;B、地球等行星绕太阳转动,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不是宇宙的中心,故B错误;C、雾霾是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物,直径比分子直径大得多,故C错误;D、宇宙有层次之分,是由无数天体组成,它是有起源的、膨胀的和不断演化的,故D错误。故选:A。8.小明正确调节天平平衡后,测量木块的质量。他错把木块放在天平的右盘,往左盘放入砝码、调节游码直至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如图所示。木块的实际质量是()A.13.8g B.14g C.16g D.16.2g【答案】B。【解答】解:天平实质上为一等臂杠杆,正确使用时:m左=m右+m游示,由图可知,把木块放在天平的右盘,往左盘放入砝码并调节游码至平衡,则:m右=m左﹣m游示=15g﹣1.0g=14g。故B正确,ACD不正确。故选:B。9.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物质的密度比水大 B.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 C.体积为50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35g D.质量为25g的甲物质的体积为30cm3【答案】B。【解答】解:A、由图可知,当乙的体积为50cm3时,乙的质量为40g,乙物质的密度ρ乙===0.8g/cm3<1.0g/cm3=ρ水,即乙物质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故A错误;B、由图可知,当甲的体积为40cm3时,甲的质量为50g,甲物质的密度ρ甲===1.25g/cm3,所以甲物质的密度大于乙物质的密度,利用V=可知,当甲、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甲物质的体积小于乙物质的体积,故B正确;C、由图可知,当乙的体积为50cm3时,乙的质量为40g,故C错误;D、由图可知,当甲物质的质量为25g时,甲物质的体积是20cm3,故D错误。故选B。10.如图所示是今年三星堆遗址考古中发掘的黄金面具残片,其质量大约是280g,根据残片体积推测完整面具的质量会超过500g。能这样推测还要依据完整面具和残片有相同的()A.面积 B.密度 C.颜色 D.质量【答案】B。【解答】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温度和物质的状态有关,与体积和质量无关,因此完整面具变为残片的密度不变;已知残片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可求得残片的密度,依据残片的形状,可推测出完整面具的体积,完整面具和残片的密度相同,根据m=ρV可推测出完整面具的质量。同时,很明显,完整面具和残片的面积、质量不同。综上可知,B正确。故选:B。11.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破镜难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斥力 B.松软的面包用手一捏体积会大大缩小,这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C.打扫教室时,看见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用热水相比较冷水更容易去掉衣物上污渍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答案】D。【解答】解:A、“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太大,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故A错误;B、松软的面包用手一捏体积会大大缩小,这是因为馒头内有很多空隙,里面充满了空气,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故B错误;C、打扫教室时,看见尘土飞扬,是固体颗粒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C错误;D、用热水比用冷水更容易去掉衣物上污渍,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D正确。故选:D。12.如图所示,泡沫铝是含有丰富气孔的纯铝材料,可作为保温箱的内衬。空隙率是指材料中所有气孔的体积占该材料总体积的百分比。则一块质量为5.4kg,体积为1×104cm3的泡沫铝的空隙率为(ρ铝=2.7×103kg/m3)()A.2% B.8% C.20% D.80%【答案】D。【解答】解:(1)由ρ=得泡沫铝中铝的体积:V铝===2×10﹣3m3=2×103cm3,(2)泡沫铝的总体积:V=1×104cm3,泡沫铝中所有气孔的体积:V孔=V﹣V铝=1×104cm3﹣2×103cm3=8×103cm3,则空隙率为:=×100%=80%。故选:D。第Ⅱ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3.雕刻刀能够雕刻玉石,说明刻刀比玉石的硬度大,室温下外形相同的纳米铜比普通铜可多拉长50倍而不断裂,这表明纳米铜具有较好的延展性(选填“硬度”或“延展性”)。【答案】硬度;延展性。【解答】解:通过刻画的方式比较硬度,刻刀能在玉石上留下划痕,说明刻刀的硬度比玉石大;纳米铜比普通铜可多拉长50倍而不断裂,体现了金属的延展性。故答案为:硬度;延展性。14.如图是一段细铁丝和饮料吸管做成一个实验装置,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吸管一端的附近,观察到吸管自动“躲开”,这说明:吸管带正(选填“正”或“负”)电荷,用餐巾纸摩擦时,吸管失去(选填“失去”或“得到”)电子。【答案】正;失去。【解答】解: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吸管一端的附近,观察到吸管自动“躲开”,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特点可知,吸管带正电;用餐巾纸摩擦时,吸管失去电子。故答案为:正;失去。15.冬季的晴天空气往往很干燥,小明乘坐小汽车回家,开车门时被电击了一下,这是因为小汽车在高速行驶时与空气、尘埃摩擦而带上了电荷。车门上粘有很多灰尘,说明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答案】电荷;吸引轻小物体。【解答】解:小明被电击,说明有电流通过了人体,这是由于小汽车带上了电荷。车门上粘有很多灰尘,是由于灰尘属于轻小物体,而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答案为:电荷;吸引轻小物体。16.一个容器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体积与液体和容器总质量m的关系如图线段AB所示,请你观察图象,并根据图象并求:容器内液体的密度是1.0×103kg/m3;容器里盛5L液体时,杯子及液体的总质量是5.04kg。【答案】1.0×103;5.04。【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当液体体积为0时,液体与容器的总质量m为40g,所以容器的质量为m0=40g=0.04kg,液体与容器的总质量为m1=60g时,V1=20cm3,由于60g是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所以液体的质量为:m液=m1﹣m0=60g﹣40g=20g,液体的密度为:ρ液===1g/cm3=1.0×103kg/m3;(2)由ρ=,可得5L液体的质量:m=ρV=1.0×103kg/m3×5×10﹣3m3=5kg液体与杯子的总质量:m总=m+m0=5kg+0.04kg=5.04kg。故答案为:1.0×103;5.04。17.如图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温度为4℃时水的密度最大(最大/最小),当水的温度由5℃升高到10℃时,水的体积将变大。【答案】最大;变大。【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在4℃时水的密度是最大的;(2)水温由5℃升高到10℃时,质量不变,由图象知密度变小,由公式V=得,体积变大。故答案为:最大;变大。18.新冠肺炎疫情自2020年春节期间爆发至今,已发现新冠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飞沫传播的方式与花香飘散的方式不同(选填“相同”或“不同”),冲在一线的医务人员需要佩戴N95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物品。N95口罩中间的熔喷布能过滤比自身空隙小得多、直径仅为0.3μm即3×10﹣7m的颗粒物,这种颗粒物不是(选填“是”或“不是”)分子。【答案】不同;3×10﹣7;不是。【解答】解:花香飘散属于扩散现象,是花香味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进入空气中形成的;飞沫属于小液滴,飞沫传播是物体的机械运动,故两种传播方式不同;因为1μm=10﹣6m,所以0.3μm=0.3×10﹣6m=3×10﹣7m;这种颗粒物不是分子,其颗粒直径远大于分子直径。故答案为:不同;3×10﹣7;不是。19.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的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并做了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被誉为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先驱的是伽利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答案】伽利略;3×108。【解答】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的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并做了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被誉为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先驱的是伽利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答案为:伽利略;3×108。20.如图所示,图甲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向上拉动时会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大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玻璃板的重力,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图乙中把水倒入酒精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答案】大于;引力;间隙。【解答】解:(1)图甲: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大于玻璃板的重力,说明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2)图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故答案为:大于;引力;间隙。21.小东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误将被测物体放在右盘,而将砝码放在左盘了,横梁平衡后,左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65g,标尺上游码示数为3.4g,则被测物体的真实质量为61.6g.若砝码磨损了,称量的结果比实际质量大填(“大”或“小”)【答案】61.6;大。【解答】解: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误将被测物体放在右盘,而将砝码放在左盘了,所以被测物体的真实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减去游码对应的刻度:被测物体的真实值量m=65g﹣3.4g=61.6g。砝码磨损了,相当于砝码的质量减小了,但是上面所标的数值还没变;故在称量物体时所加砝码的数目增多,即测得结果应该偏大。故答案为:61.6;大。22.体积为0.5m3的钢瓶内装有密度为6kg/m3的氧气,某次电焊中用去了其中,则钢瓶内剩余氧气的质量为2kg,剩余氧气的密度为4kg/m3。【答案】2;4。【解答】解:已知体积为0.5m3的钢瓶内装有密度为6kg/m3的氧气,由ρ=可知原有氧气的质量为:m=ρV=6kg/m3×0.5m3=3kg,某次电焊中用去了其中,则剩余氧气的质量为:m′=(1﹣)m=×3kg=2kg,由于气体的流动性,剩余氧气的体积不变,则剩余氧气的密度为:==4kg/m3。故答案为:2;4。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56分)23.小明同学在研究分子动理论知识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1)“1+1”等于几?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很多人都会说等于2啊。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你就会怀疑你的智商。等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该实验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间隙。(2)如图乙所示,在一个铁丝圈中间系着一根较松弛的棉线,浸过肥皂水后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发现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3)如图丙所示,在量筒的下方装入硫酸铜溶液(选填“清水”或“硫酸铜溶液”),静放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水和硫酸铜溶液的分界面变模糊了。(4)如图丁所示,将红墨水同时滴在冷水和热水杯,发现红墨水在热水杯里扩散快,间接证实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答案】(1)间隙;(2)引力;(3)硫酸铜溶液;模糊;(4)快;温度。【解答】解:(1)因为分子间存在着间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间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2)观察图乙可知:用手轻轻地碰一下附着肥皂泡棉线的左边,这一侧的肥皂液薄膜破了,棉线被拉向了另一侧,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造成的;(3)硫酸铜溶液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硫酸铜会向下流动,在量筒的下方装入硫酸铜,刚开始时,水与硫酸铜溶液两者各自独立,界面分明,由分子动理论可知,水分子和硫酸铜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上面的水分子要向下运动,进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同理硫酸铜分子向上运动,进入到上面的水中,时间越长,两者混合的越均匀,静放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的现象是硫酸铜溶液水和硫酸铜溶液的分界面变模糊了;(4)在分别盛有冷水和热水的杯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可以看到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由此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故答案为:(1)间隙;(2)引力;(3)硫酸铜溶液;模糊;(4)快;温度。24.小明利用托盘天平测量水的质量,部分操作过程如图所示。(1)在调节天平时,将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此时可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左调,使天平平衡。(2)把空烧杯放在天平左盘,增减砝码及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天平平衡后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空烧杯的质量是37.4g。(3)把装入适量水的烧杯放在左盘,往右盘添加最小砝码后,指针再次如图甲所示,则此时应取下小砝码,然后调节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由乙、丙两图可知烧杯中水的质量是45g。(4)若两次测量中使用的那个10g的砝码磨损了一点,则测得的水的质量不变(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1)左;(2)37.4g;(3)取下小砝码;游码;45;(4)不变。【解答】解:(1)图中显示指针向右偏,根据“右偏左调,左偏右调”的规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2)由图乙可知,空烧杯的质量m空=20g+10g+5g+2.4g=37.4g;(3)把装入适量水的烧杯放在左盘,往右盘添加最小砝码后,指针右偏,说明砝码质量偏大,则应先取下小砝码,再向右适当移动游码,使横梁平衡;由图丙可知,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总=50g+20g+10g+2.4g=82.4g;烧杯中水的质量m水=m总﹣m空=82.4g﹣37.4g=45g;(4)砝码磨损后,自身质量变小。当测量同一物体时,需要增加砝码或移动游码,才能使天平重新平衡,此时所读数值大于物体实际质量,由于两次读数值大于物体实际质量相同,所以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与烧杯的质量之差仍然等于烧杯中水的质量,测得的水的质量不变。故答案为:(1)左;(2)37.4g;(3)取下小砝码;游码;45;(4)不变。25.在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小明用大小不同的塑料块和某种液体做实验。(1)图甲是小明使用托盘天平的情形,他操作的错误是在测量过程中移动平衡螺母。(2)改正错误后,小明正确操作,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画出了塑料块和液体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①分析图像可知: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选填“相同”或“不同”,下同);不同种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②塑料的密度为1.2g/cm3,液体的密度为0.8g/cm3;③往烧杯内倒入10cm3的液体,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37.4g。若烧杯内液体的体积为20cm3,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应为45.4g。【答案】(1)平衡螺母;(2)①相同;不同;②1.2;0.8;③37.4;45.4。【解答】解:(1)平衡螺母只有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移动,在称量物体质量时不能移动平衡螺母,要增加砝码或移动游码,所以小明使用托盘天平中操作的错误在称量时调节了平衡螺母。(2)①由图象可知,塑料(或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说明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种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②由塑料的质量为30g时,对应的体积为25cm3,塑料的密度:ρ塑料==1.2g/cm3;液体的质量为20g时,对应的体积为25cm3,液体的密度:ρ液体==0.8g/cm3;③烧杯和10cm3液体的总质量:m总=20g+10g+5g+2.4g=37.4g,10cm3液体质量:m1=ρ液V1=0.8g/cm3×10cm3=8g,烧杯质量:m杯=m总﹣m1=37.4g﹣8g=29.4g20cm3液体质量:m2=ρ液V2=0.8g/cm3×20cm3=16g,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总1=m2﹣+m杯=16g+29.4g=45.4g。故答案为:(1)平衡螺母;(2)①相同;不同;②1.2;0.8;③37.4;45.4。26.小智同学在学校的花坛边捡到了一块小石头(不吸水),下面是他和同学们一起利用所学知识测量小石头密度的实验和分析(不考虑容器侧壁可能有水附着,ρ酒精=0.8g/cm3,ρ水=1g/cm3):(1)小智同学把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的左端零刻线后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水平平衡;(2)接下来的测量步骤如下:①如图乙所示,先用天平称出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为124g;②如图丙所示,随后用一根体积忽略的细线轻轻将小石头缓慢下沉至溢水杯底部,待液面最终静止后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20mL;③用天平测量图丙中溢水杯的总质量为154g;④缓慢取出小石块(如图丁),测量出剩余水和溢水杯的总质量为102g;(3)测量结束后,小智提出了两种计算石块质量的方法,分别利用:①乙图和丙图;②丙图和丁图中的数据进行计算,为了让结果更准确,你同意第①(填“①”或“②”)种方法;若选用另一种方法,则会使计算得到的石块质量大(填“偏大”或“偏小”);(4)最终,通过计算得到了小石块的密度为2.5g/cm3;(5)整理器材时,爱思考的小智将溢水杯中的水倒掉并烘干,随后在溢水杯中分两次加满酒精和一种未知液体,并测出了这两次溢水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分别为102g和139.4g,则这种未知液体的密度为1.14g/cm3。【答案】(1)水平,右;(2)124,20;(3)①,大;(4)2.5;(5)1.14。【解答】解:(1)使用天平时要将天平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的左端零刻线后发现分度标尺上的指针左偏,故应该将平衡螺母右移。(2)由天平上的砝码和游码可判断此时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为100g+20g+4g=124g由题中图示可知量筒的分度值2mL,故量筒内的液体的体积为20mL。(3)选用乙、丙两图的步骤操作相对误差较小,测量较准确,所以应该①,选择丙丁的操作中,将小石块提出液体时,小石块上会附着一些水,使测量的小石块的质量偏大,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此时测出的石块的密度偏大。(4)由题意可知石块的体积为V石=V排=20cm3;排开的液体的质量为m排=ρ水V排=1g/cm3×20cm3=20g;石块的质量为m石=154g﹣(124g﹣20g)=50g;故石头的密度为ρ石===2.5g/cm3;(5)由题意可知m杯+ρ水V杯=124gm杯+ρ酒V杯=102g;故m杯+1g/cm3V杯=124gm杯+0.8g/cm3V杯=102g;由此可得V杯=110cm3m杯=14g;由题意可知m杯+ρ液V杯=139.4g;故14g+ρ液×110cm3=139.4g;由上式可得ρ液=1.14g/cm3;故答案为:(1)水平,右;(2)124,20;(3)①,大;(4)2.5;(5)1.14。27.如图甲所示,装有部分水的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160g,向杯子中放入一个铁球,水刚好将杯子装满,杯子、水和铁球的总质量为239g,如图乙所示;取出铁球(假设铁球取出时未沾水),再向杯子中加满水,此时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195g,如图丙所示。(ρ水=1.0×103kg/m3,ρ铁=7.9×103kg/m3)求:(1)此铁球的质量为多少?(2)此铁球的体积为多少?(3)通过计算,判断此铁球是否空心?若此铁球是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少?【解答】解:(1)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m1=160g,水刚好将杯子装满时,杯子、水和铁球的总质量为:m2=239g,铁球的质量为:m=m2﹣m1=239g﹣160g=79g;(2)取出铁球后,再向杯子中加满水,杯子和水的总质量变为:m3=195g,加入水的质量为:m水加=m3﹣m1=195g﹣160g=35g,水的密度为:ρ水=1.0×103kg/m3=1g/cm3,加入水的体积即铁球的体积为:V=V水加===35cm3;(3)铁的密度为:ρ铁=7.9×103kg/m3=7.9g/cm3,铁球中铁的体积为:V铁===10cm3<V=35cm3,即:铁球中铁的体积小于铁球的体积,所以该铁球为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为:V空=V﹣V铁=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