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增殖放流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16/15/wKhkGWbtF4mAAUagAAKoP-jyUcM671.jpg)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增殖放流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16/15/wKhkGWbtF4mAAUagAAKoP-jyUcM6712.jpg)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增殖放流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16/15/wKhkGWbtF4mAAUagAAKoP-jyUcM6713.jpg)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增殖放流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16/15/wKhkGWbtF4mAAUagAAKoP-jyUcM6714.jpg)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增殖放流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16/15/wKhkGWbtF4mAAUagAAKoP-jyUcM67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增殖放流技术规程》编制说明任务来源长江口是我国渔业种质资源的宝库,水产资源丰富,而且还栖息着多种名贵珍稀水生动物,长江口渔场亦曾是我国著名的渔场之一,孕育着冬蟹等五大渔汛;同时,长江口丰富的蟹苗等苗种资源支撑着我国中华绒螯蟹等主导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中华绒螯蟹是长江口可以向全国输出苗种的最主要种质资源。中华绒螯蟹天然蟹苗以长江口资源的蕴藏量居首位,产区的年产蟹苗可达数千公斤乃至数万公斤。20世纪80年代以前,长江口区蟹苗有过67.9吨的高产量,是我国最大的中华绒螯蟹产卵场。如2007年仅长江口崇明县河蟹产量高达1.2万吨,其中商品蟹产量8000吨,蟹种产量4000吨,实现总产值8.5亿元以上。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的苗种资源和优良种质基础支撑着我国中华绒螯蟹养殖的发展,全国中华绒螯蟹养殖年产量达60万吨,年产值300多亿元。长江口是长江中华绒螯蟹苗种的集中产地,是我国最大的中华绒螯蟹产卵场。长江径流量大,河口浅滩广阔,是中华绒螯蟹得天独厚的产卵场,加之长江源远流长,中下游平原地区有众多的附属水体。这些水体中水草茂盛,饵料丰富,对于中华绒螯蟹生长育肥十分有利,由此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品系,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具有生长速度快,个体肥大,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等优良特点。然而,至80年代末,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和过度捕捞,天然蟹苗量急剧下降,年产量仅有几百公斤,2000年以来已难以形成汛期。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中华绒螯蟹人工繁育技术的成熟,使人工蟹苗成为商品蟹生产所需苗种的主要来源,然而,由于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的优质品质,仍然吸引了大量渔民对天然蟹苗的高强度捕捞,导致天然蟹苗资源锐减,种质衰退。然而,目前关于长江中华绒螯蟹增殖的技术标准仍没有起草颁布,亟待开展前期研究,为标准的制定提供支撑。《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增殖放流技术规程》的标准制定任务由沪市监标技〔2022〕371号“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2年度第三批上海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文件下达。项目承担单位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项目成果将对长江口水生生物的增殖放流与效果评估工作起到科学示范作用,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标准编制目的和意义目前国内关于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增殖放流技术的标准未见公开。本标准编制的目的是建立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增殖放流技术规程,以此来规范上海市在长江口进行中华绒螯蟹增殖放流活动。为了恢复长江中华绒螯蟹天然资源,长江沿岸省市进行了人工放流蟹苗和亲蟹等措施,特别是长江口地区的亲蟹增殖放流活动,以期使天然蟹苗资源得到有效恢复。近年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通过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农业行业专项、上海市中华绒螯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各类科研项目,每年在长江口放流中华绒螯蟹亲蟹亲本10多万只,并开展了大规模标志和效果评估,成效显著。经多年的中华绒螯蟹亲蟹增殖放流,已积累了一定的放流理论基础和技术经验,基于相关理论基础和技术,制订《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增殖放流技术规程》并在水产行业中进行推广,对于规范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增殖放流、保护水生生物资源、促进渔业种群资源恢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编制过程(一)起草单位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上海喜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二)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及其所做的工作项目负责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按照标准主要内容涉及的相关范畴,结合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情况,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和上海喜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6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了标准起草小组,标准主要起草人为冯广朋,庄平,赵峰,张涛,施永海,陈桂芹。并按标准内容要求进行分工负责、协调编制(见表1),保证了编制任务按期完成。表1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及任务分工姓名职务/职称工作单位任务分工冯广朋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制定标准研究方案,收集资料、企业调研、标准文本、编制说明起草庄平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规程检验、验证与标准编写工作赵峰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参加放流技术参数的验证工作张涛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参加效果评估技术优化和参数验证工作施永海研究员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参加调研、数据的收集,种质标准和质量控制研究陈桂芹高工上海喜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参加调研、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三)主要工作过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典型渔业水域生境修复与生物资源养护技术(2019YFD0901205)”“河口生态多元化增殖模式集成创新示范(2020YFD09008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生境适宜性的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产卵场变动机理研究(31972795)”、国家农业行业专项“淡水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长江口重要渔业资源养护与利用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上海市中华绒螯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沪农科产字2017-4号)等项目研究,组织了2家科研院所的专业队伍,具备制定、修订和审查相关标准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本标准起草工作。起草小组收集了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等,系统分析了长江口增殖放流相关情况,放流技术规范要点,调研了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增殖放流情况,分析影响放流技术与成活率的主要环节,获取了大量自测或文献来源的放流技术信息。在参照GB/T1.1-2020编写标准等标准的基础上,经过以下三个阶段的工作,完成了标准文本编制。(1)编制起草阶段时间为2022年1月~2022年3月。收集整理长江口中华绒螯蟹资源相关数据以及水质测定数据,完成数据标准化处理,研究数据间的关联关系,积累项目开展所需的背景资料。对收集到的各种技术参数进行分析研究,完成标准文本起草稿。(2)试验验证阶段时间为2022年4月~2022年6月。验证亲蟹的标志技术,对亲蟹的生物学数据进行测定,包括亲蟹壳长壳宽、体质量、性别、性腺重量与发育程度、摄食强度、怀卵量等。对放流水域的生态环境进行系统监测,掌握变化规律和相关特征。将所得的实验数据与有关参考文献中的数据进行比对,经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为本标准中各参数数据。(3)征求意见阶段时间为2023年6月~2023年7月。标准起草稿形成后,编制小组结合试验验证数据和相关文献进行了汇总,统一对起草稿修改后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并编制了相关“编制说明”,发出《征求意见稿》,咨询该标准制定过程中的不足,听取各专家的意见,力争使该标准全面、准确,完善标准内容。编制原则本标准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技术规程,基于产业需求与资源养护等角度考虑,在编制过程中坚持通用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及兼容性原则,确定统一的质量等级标准,建立完备的增殖放流技术操作规程。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课题组前期通过知网空间、中国知网、百链、百度学术、水科院图书馆、Pubmed—NCBI、Webofscience、Sciencedirect等学术网站检索查询,完成了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增殖放流技术规程相关信息的收集归纳,包含标准方法、综述和研究性论文等100余篇。初步研究了主要技术研究内容,包括适用范围、亲体质量要求、检验规则、标志技术、跟踪调查技术、效果评估方法等。在本市属首次制订,在无现行标准的前提下,编制主要依据和参考现行的水产品等级规格、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程等有关标准。GB/T26435中华绒螯蟹亲蟹、苗种GB/T12763.9海洋调查规范第9部分:海洋生态调查指南SC/T9102.2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第2部分:海洋SC/T9102.3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第3部分:淡水NY5070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SC/T1099中华绒螯蟹人工育苗技术规范SC/T7014水生动物检疫实验技术规范SC/T9401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程(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增殖放流的相关技术要求,包括水域条件、本底调查、放流物种质量、检验、标志、包装、计数、运输、投放、跟踪调查和效果评估等技术要求。适用于在上海市长江口进行的中华绒螯蟹亲蟹增殖放流。(2)质量要求亲体来源符合SC/T9401的规定,为长江水域原种亲蟹或中华绒螯蟹原种场经人工培育而成的子一代亲蟹。培育单位应持有国家或省级渔业主管部门发放的《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二者均需要检疫合格,并以SC/T9401为主要参考依据。亲体的来源是人工繁殖关键所在,直接关系到亲体质量。故亲体来源是亲体质量的基础标准之一。亲体质量要求以GB/T26435主要参考依据,对亲体种质、规格、疾病、药物残留、性比等方面进行规定。同时课题组近几年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典型渔业水域生境修复与生物资源养护技术(2019YFD0901205)”“河口生态多元化增殖模式集成创新示范(2020YFD09008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生境适宜性的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产卵场变动机理研究(31972795)”、上海市中华绒螯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沪农科产字2017-4号)等项目研究,每年在长江口标志中华绒螯蟹2万只,并放流10多万只亲蟹,对比了放流水域和不同技术参数的增殖情况,开展了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取得了大量的一手技术数据。2020年11月调研了上海样样红养殖公司和上海浦东塘之趣公司(已通过上海市自然水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中华绒螯蟹种质鉴定)的中华绒螯蟹亲蟹培育过程,取得了种质质量参数,为《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增殖放流技术规程》标准草案的撰写提供支撑。确定了放流中华绒螯蟹性比为雌雄比3:1最合适。雌蟹体重110g以上,雄蟹体重130g以上。放流亲体规格合格率≥90%。放流亲体死亡率与伤残率之和≤5%。现场规格测定,抽样数量不少于50只。每袋亲体数量以15只~20只为宜。(3)检验规则种质检验以GB/T26435的要求为主要参考依据;疾病检疫以SC/T7014的要求为主要参考依据;药物残留检验以NY5070的要求为主要参考依据。检验规则以SC/T9401为主要参考依据。(4)标志技术采取标签和套环的方法对放流亲体进行双重标志。中华绒螯蟹标志用外标签由粘胶层、基质层、油墨层和覆膜层组成,其特征是该标签为椭圆形,长度为1.5-2.5厘米,宽度为0.7-1.5厘米,这个规格可以减少因摩擦而导致的标志脱落概率,而且在保证最大化的方便识别前提下,可以较好较快地在不平整的蟹背壳上进行标志粘贴。通过2011年以来的放流试验证明,采用外标签与套环两种技术同时标志时,效果较好:每只亲蟹均有唯一的编码,价格低廉,检测方便,保持时间长,保持率90%以上,具有防伪功能,标志对蟹的存活与摄食无显著性影响。图1中华绒螯蟹外标签与套环标志(5)跟踪调查技术在长江口典型区域设立监测船,分别派人上船持续监测,对船只情况、日捕总网次、日总产量、日捕蟹总个数、被标志个数,雌蟹与雄蟹个数等生物学数据进行详细记录,研究分析中华绒螯蟹洄游亲蟹数量、规格、性比等特征,并且对回收的标志蟹进行取样监测,掌握放流后中华绒螯蟹的生理变化。(6)效果评估方法通过对标志放流亲蟹回捕数据,从亲蟹洄游路径、洄游速度、分布区域、资源评估和放流贡献率等方面对放流效果进行评估。2010年~2012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连续3年开展了中华绒螯蟹人工标记放流,通过对标记放流亲蟹的跟踪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目前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的洄游通道和产卵场无明显变迁。鉴于目前长江北支趋于淤塞,咸潮倒灌,南支为长江口区中华绒螯蟹主要入海通道,多数亲蟹经南支顺流而下进入半咸水,长江北支很少有亲蟹分布。通过对标志放流亲蟹回捕数据,得到放流亲蟹在长江口的移动速度为3-7公里/天,具体放流标志蟹移动速度见下表。表2放流标志蟹移动速度捕获数量(只)移动时间(天)移动距离(公里)速度(公里/天)1739.1595.599745.9326.5631045.014.5031043.294.3391044.0764.41221144.4214.0411148.2114.3831338.1582.94长江北支趋于淤塞,咸潮倒灌,长江北支很少有亲蟹分布。南支为长江口区中华绒螯蟹主要入海通道,多数亲蟹经南支顺流而下进入半咸水。亲蟹进入长江口南支,在到达长兴岛时,分成了两支洄游群体,一支沿崇明岛与长兴岛之间的水道,抵达1号产卵场,另一支沿长兴岛南侧洄游至九段沙时再分成两支,一支经北槽抵达铜沙东南的2号产卵场,而另一支沿南支的南槽抵达九段沙东面的3号产卵场。亲蟹主要经长江口南支洄游形成3个产卵场区域,分布于长江口南支北港、南支南港北槽和南支南港南槽东部东经122.40°附近水域。图2长江口亲蟹产卵场的分布范围主要试验情况及分析1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成蟹资源现状及其繁殖特征1.1样品采集实验于冬季、采用刺网捕捞方式在长江口水域进行中华绒螯蟹成蟹资源调查,共设置崇明西滩、崇明东滩、横沙浅滩和九段沙4个调查站位。调查期间,每个调查站位设置1艘调查船,单船每日放置10条刺网(每条刺网网高1.6m、网长100m),放置时长为一个潮水周期,起网后将中华绒螯蟹样品保存待测。参考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的历史调查资料,调查时间为11月至翌年4月,11月至翌年2月期间每周调查一次,翌年2月至4月期间每两周调查一次,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如资源量多少、天气状况等)进行调整。图3中华绒螯蟹资源调查站位1.2室内分析根据调查船的捕捞量数据统计各调查站位的单网每日渔获量(CPUE);分别记录雄蟹、未抱卵雌蟹和抱卵蟹的数量,测量其头胸甲长(L)和体质量(W);中华绒螯蟹抱卵率为每次调查所捕抱卵蟹数量与雌蟹总数的比值;采用传统重量法统计抱卵蟹的繁殖力。首先称量抱卵蟹卵块的总质量,取少量卵粒并在解剖镜下统计其数量,重复3次后换算卵子总数量,即为其绝对繁殖力,绝对繁殖力与其体质量的比值为相对繁殖力。1.3结果与分析1.3.1中华绒螯蟹性比的时间变化调查期所采885只中华绒螯蟹样本,其中雌性235只,雄性650只,总体雌雄比为0.36:1,该值与1:1有极显著性差异(x2=74.49,P<0.01),其中崇明西滩汛初期雌蟹比例为48.68%,汛末期下降至29.63%;崇明东滩汛初期雌蟹比例为27.69%,随后呈上升趋势,至调查结束雌蟹比例上升至50.00%;横沙浅滩雌蟹比例呈波动升高趋势,至调查结束雌蟹比例达到75.00%;九段沙雌蟹比例基本维持在20.00%的水平。崇明西滩、崇明东滩、横沙浅滩和九段沙水域中华绒螯蟹的平均雌雄比分别为0.40:1、0.56:1、0.58:1、0.27:1,x2检验结果表明九段沙中华绒螯蟹雌雄比显著小于其他3个调查站位(P<0.05),其他调查站位间无显著性差异。图4长江口雌蟹比例的时间变化1.3.2中华绒螯蟹抱卵率的时间变化中华绒螯蟹抱卵个体最早出现在12月份,主要集中在崇明东滩和九段沙水域,抱卵率分别为38.10%和33.33%,而横沙浅滩水域直到3月份才捕到抱卵蟹。其中,调查期间九段沙水域均可捕到抱卵蟹,抱卵率先降后升,2月份抱卵率最低;与九段沙水域不同,1—3月在崇明东滩水域均无抱卵蟹分布;而4月份横沙水域所捕雌蟹均为抱卵蟹。表3中华绒螯蟹抱卵率的时间变化月份Month12月December1月January2月February3月March4月April崇明东滩ChongmingDongtan38.10%///50.00%横沙浅滩HengshaShoal///75.00%100.00%九段沙Jiuduansha33.33%16.67%2.44%24.14%50.00%2盐度对中华绒螯蟹繁殖性能的影响2.1中华绒螯蟹准备中华绒螯蟹准备实验从2020年11月中旬开始,所用亲蟹均取自江苏省高邮湖养殖场,挑选蟹肢健全、活力较好的雌蟹240只[(111.48±20.86)g]、雄蟹120只[(125.84±8.10)g],共360只,运至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实验室。雌、雄蟹一起暂养于4个淡水圆形玻璃钢水槽中(直径1.8m、高0.8m,水深保持在50cm)7d,每缸90只。暂养条件为水温(11.5±3.5)℃、溶解氧(7.0±0.5)mg·L-1、pH7.0~7.5。每天上午9∶00投喂去壳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投喂量为蟹体质量的3%~5%,同时清除水中的残饵,换水量根据当天水质情况定为总量的1/2~2/3,以保证水质清洁。2.2不同盐度下中华绒螯蟹的交配和产卵从暂养水槽中取雌蟹10只、雄蟹5只作为一个重复组,放入用盐卤配制的0、2、4、6、8盐度的水槽中(直径1.0m、高0.6m),池中水深为25cm。每只雄蟹的甲壳上进行数字和荧光的双重标记,通过视频摄像系统(DS-2CD3T46WD-I3,杭州海康威视)对交配行为和交配过程进行监控。同时,每个盐度分别设置两个正常养殖组,一个组中放10只雄蟹,另一个组中放10只雌蟹,作为未交配对照。交配试验组和正常养殖组每个盐度均设3个重复。交配实验持续20d。20d后根据观察记录结果,补充了盐度1、3、5等3个梯度,旨在精确了解中华绒螯蟹交配的最低盐度阈值和适宜盐度范围。2.3结果与分析2.3.1盐度对雌蟹交配率和产卵率的影响待亲蟹交配完成后,对所有雌蟹进行解剖,发现盐度为0(淡水)时雌、雄蟹并未交配成功。图5显示盐度1~6范围内中华绒螯蟹雌蟹的交配率情况。在盐度1的水体中,中华绒螯蟹可以交配,但此时交配率较低,仅为(6.67±5.77)%。当盐度升高到4~6时,交配率大幅度上升,可达70%以上,且与盐度1、2、3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图5低盐度下中华绒螯蟹雌蟹的交配率图6和图7分别表示盐度6~21范围内雌蟹的交配率和产卵率情况。当水体盐度高于6时,随盐度的增加,中华绒螯蟹的交配率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趋势,当盐度为21时,雌蟹交配率最高,接近100%。产卵的盐度下限为6,此时的产卵率为(40.97±4.91)%,显著低于盐度9、12、15、18和21组(P<0.05),此后随着盐度的增加,各组的产卵率均保持在80%左右。图6不同盐度下中华绒螯蟹雌蟹的交配率图7不同盐度下中华绒螯蟹雌蟹的产卵率3不同发育阶段中华绒螯蟹对底质的喜好性采用单因子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发育阶段中华绒螯蟹对泥、泥沙(泥:沙=1:1)、中沙(0.35mm-0.5mm)、细沙(0.25mm-0.35mm)四种底质的喜好性。中华绒螯蟹个体对底质喜好性结果表明抱卵蟹个体停留在泥、泥沙、中沙和细沙底质上的时间百分比均为25%,对底质的选择无显著性差异(P>0.05)。亲蟹个体停留在泥、泥沙、中沙和细沙底质上的时间百分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喷油器锻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民法典2025年度保证合同签订要点与执行程序解读
- 半导体行业2月多款国产GPU适配DeepSeek看好AI全产业链国产化
- 办公用品租赁合同范本参考
- SketchUp 教程-第9章 综合实例-时尚别墅建筑表现
- 农业植保无人机租赁合同范文
- 煤炭购销合同标准范本
- 跨国技术服务采购合同书
- 委托代理采购合同范本
- 公路运输货物合同
- 护士服装史话
- 某有限公司双螺纹偏转型防松防盗螺母商业计划书
- 新版冀教版(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年产3万吨喷气纺、3万吨气流纺生产线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 2022年03月江苏无锡市新吴区新安街道城管队员招考聘用10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农药经营管理知识培训专家讲座
- 成品仓库管理培训手册成品库人员岗位职责与作业指导书
- 外研版九年级英语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
- 《自主创新对于钢结构发展的重要性》2400字
- 2023年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GB/T 6284-2006化工产品中水分测定的通用方法干燥减量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