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弹性力学材料模型:超弹性材料:超弹性材料的热力学分析1绪论1.1超弹性材料的定义与特性超弹性材料,尤其是形状记忆合金(ShapeMemoryAlloys,SMAs),展现出独特的力学性能,能够在大变形下恢复其原始形状,这一特性源于材料内部的相变过程。超弹性材料的相变通常发生在奥氏体(Austenite)和马氏体(Martensite)之间,这种相变是可逆的,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材料能够承受较大的弹性应变而不发生永久形变。1.1.1特性详解超弹性(Superelasticity):在特定温度下,超弹性材料能够承受比普通弹性材料大得多的应变,且在去除外力后完全恢复其初始形状。这一特性源于材料内部的相变,即奥氏体在应力作用下转变为马氏体,应力消除后,马氏体又逆转变回奥氏体。形状记忆效应(ShapeMemoryEffect,SME):超弹性材料在低温下变形,然后加热至某一温度以上,能够恢复其高温下的原始形状。这一效应是由于马氏体在加热时转变为奥氏体,伴随着材料的形状恢复。伪弹性(Pseudoelasticity):在某些温度范围内,超弹性材料表现出的弹性行为类似于普通弹性材料,但其弹性范围更广,且在应力-应变曲线上表现出明显的滞后现象,这与相变过程中的能量消耗有关。1.1.2相变机制超弹性材料的相变机制主要涉及奥氏体和马氏体之间的可逆转变。奥氏体是一种高温相,具有较高的对称性和能量;而马氏体是一种低温相,对称性较低,但能量也较低。在应力作用下,奥氏体相可以转变为马氏体相,这一转变伴随着体积的变化,但不产生永久形变。当应力去除后,马氏体相又可以逆转变回奥氏体相,材料恢复其原始形状。1.2热力学基本原理简介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换和物质状态变化的科学,对于理解超弹性材料的相变过程至关重要。热力学基本原理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以及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时熵为零)。1.2.1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系统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对于超弹性材料,这一原理体现在相变过程中能量的转换,即在奥氏体和马氏体相变时,材料吸收或释放的能量。1.2.2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增原理,指出在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熵不会减少,通常会增加。在超弹性材料的相变过程中,熵的变化与温度和相变的可逆性密切相关。当材料从奥氏体相转变为马氏体相时,熵减少;而逆转变时,熵增加,这一过程在一定条件下是可逆的。1.2.3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指出,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系统的熵趋近于一个常数,通常为零。这一原理在超弹性材料的低温行为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接近材料的相变温度时,材料的熵变化对相变过程的影响。1.2.4热力学分析在超弹性材料中的应用热力学分析在超弹性材料的研究中主要用于理解相变过程的热力学驱动力,以及相变过程中能量的吸收和释放。通过热力学分析,可以预测材料在不同温度和应力条件下的相变行为,这对于设计和优化超弹性材料的应用至关重要。例如,考虑一个超弹性材料在应力作用下的相变过程,可以使用热力学分析来计算相变过程中材料的自由能变化,以及这一变化如何影响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具体而言,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描述自由能变化:Δ其中,ΔG是自由能变化,ΔH是焓变化,ΔS是熵变化,T1.2.5示例:自由能变化的计算假设我们有以下数据:奥氏体相的焓变化Δ奥氏体相的熵变化Δ马氏体相的焓变化Δ马氏体相的熵变化Δ当前温度T我们可以使用Python来计算自由能变化:#定义焓和熵变化
delta_H_A=100#奥氏体相的焓变化,单位:J/mol
delta_S_A=50#奥氏体相的熵变化,单位:J/(mol·K)
delta_H_M=80#马氏体相的焓变化,单位:J/mol
delta_S_M=30#马氏体相的熵变化,单位:J/(mol·K)
#定义温度
T=300#温度,单位:K
#计算自由能变化
delta_G_A=delta_H_A-T*delta_S_A
delta_G_M=delta_H_M-T*delta_S_M
#输出结果
print("奥氏体相的自由能变化:",delta_G_A,"J/mol")
print("马氏体相的自由能变化:",delta_G_M,"J/mol")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出奥氏体相和马氏体相在给定温度下的自由能变化,进而分析材料在这一温度下的相变倾向。1.3结论超弹性材料的热力学分析是理解其独特力学性能的关键。通过热力学原理,可以深入探讨材料的相变机制,预测其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为超弹性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2超弹性材料的热力学模型2.1第一定律在超弹性材料中的应用2.1.1原理在热力学中,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表述,它指出在一个系统中,能量的总量是恒定的,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但不能被创造或销毁。对于超弹性材料,这一原理体现在材料在变形过程中能量的转换和储存上。超弹性材料,如形状记忆合金,能够在大变形下恢复原状,这一过程中涉及的能量转换包括弹性能量的储存和释放,以及与温度变化相关的热能转换。2.1.2内容在超弹性材料的热力学分析中,第一定律通常被表达为内能的变化等于系统吸收的热量加上系统对外做的功。数学上,这可以表示为:Δ其中,ΔU是内能的变化,Q是系统吸收的热量,W2.1.3示例假设我们有一块形状记忆合金,在室温下被拉伸,然后在加热下恢复原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简化模型来分析这一过程中的能量转换:拉伸阶段:材料被拉伸,储存弹性能量。加热阶段:材料加热,吸收热量。恢复阶段:材料在加热下恢复原状,释放弹性能量。2.1.3.1代码示例#假设的超弹性材料热力学分析代码示例
#定义材料参数
elastic_energy=100#弹性能量(单位:焦耳)
heat_absorbed=50#加热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单位:焦耳)
work_done=-elastic_energy#拉伸过程中对外做的功(单位:焦耳)
#计算内能变化
delta_U=heat_absorbed+work_done
#输出结果
print(f"内能变化:{delta_U}焦耳")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假设材料在拉伸过程中储存了100焦耳的弹性能量,然后在加热过程中吸收了50焦耳的热量。根据第一定律,内能的变化等于吸收的热量加上对外做的功,即ΔU2.2第二定律与超弹性材料的熵变2.2.1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了能量转换过程中的熵(无序度)的变化。对于封闭系统,熵总是倾向于增加,这被称为熵增原理。在超弹性材料的变形和恢复过程中,熵的变化反映了材料内部微观状态的无序度变化。当材料变形时,其微观结构可能会变得更加有序(熵减少),而在恢复原状时,可能会恢复到更无序的状态(熵增加)。2.2.2内容在超弹性材料的热力学分析中,第二定律通常被用来评估材料在变形和恢复过程中的热力学稳定性。熵的变化可以表示为:Δ其中,ΔS是熵的变化,ΔQ是系统吸收或释放的热量,2.2.3示例考虑一个超弹性材料在变形和恢复过程中的熵变化。假设材料在变形过程中释放了热量,而在恢复过程中吸收了热量,我们可以计算整个过程中的熵变化。2.2.3.1代码示例#假设的超弹性材料熵变分析代码示例
#定义材料参数
heat_released_deformation=20#变形过程中释放的热量(单位:焦耳)
heat_absorbed_recovery=30#恢复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单位:焦耳)
temperature=300#绝对温度(单位:开尔文)
#计算熵变化
delta_S_deformation=-heat_released_deformation/temperature
delta_S_recovery=heat_absorbed_recovery/temperature
total_delta_S=delta_S_deformation+delta_S_recovery
#输出结果
print(f"变形过程中的熵变化:{delta_S_deformation}焦耳/开尔文")
print(f"恢复过程中的熵变化:{delta_S_recovery}焦耳/开尔文")
print(f"总熵变化:{total_delta_S}焦耳/开尔文")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假设材料在变形过程中释放了20焦耳的热量,而在恢复过程中吸收了30焦耳的热量,且过程发生在300开尔文的温度下。根据第二定律,变形过程中的熵变化为ΔS变形=−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超弹性材料在变形和恢复过程中的热力学行为,这对于设计和优化这类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至关重要。3超弹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3.1超弹性材料的本构方程超弹性材料,如形状记忆合金,展现出在大应变下仍能恢复原状的独特性能。这种材料的本构方程描述了应力与应变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通常比传统弹性材料更为复杂。在超弹性材料中,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出明显的非单调性,即在加载和卸载过程中,曲线的形状不同,这反映了材料的超弹性行为。3.1.1本构方程示例一个常见的超弹性材料本构模型是基于自由能函数的模型。自由能函数Ψ可以表示为应变ε和温度T的函数:Ψ其中,Ψelas是弹性自由能部分,Ψ3.1.1.1示例代码假设我们使用一个简化的双线性模型来描述超弹性材料的弹性自由能部分,代码如下:importnumpyasnp
defelastic_free_energy(strain,D1,D2):
"""
计算超弹性材料的弹性自由能部分。
参数:
strain:float
材料的应变值。
D1:float
双线性模型的第一个斜率。
D2:float
双线性模型的第二个斜率。
返回:
float
弹性自由能值。
"""
ifstrain<=0.01:
return0.5*D1*strain**2
else:
return0.5*D1*0.01**2+D2*(strain-0.01)
#示例数据
strain_values=np.linspace(0,0.1,100)
D1=100000.0#第一个斜率
D2=200000.0#第二个斜率
#计算弹性自由能
elastic_energy=[elastic_free_energy(s,D1,D2)forsinstrain_values]3.1.2温度效应下的应力应变分析温度对超弹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有显著影响。在温度变化下,材料的相变点、弹性模量和超弹性行为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分析超弹性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是理解其热力学行为的关键。3.1.2.1示例代码考虑温度效应的应力应变分析,我们可以通过计算自由能的偏导数来得到应力。下面的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根据温度和应变计算应力:defstress(strain,temperature,D1,D2,alpha):
"""
计算超弹性材料在给定温度和应变下的应力。
参数:
strain:float
材料的应变值。
temperature:float
材料的温度。
D1:float
双线性模型的第一个斜率。
D2:float
双线性模型的第二个斜率。
alpha:float
材料的热膨胀系数。
返回:
float
应力值。
"""
elastic_part=elastic_free_energy(strain,D1,D2)
therm_part=alpha*(temperature-300.0)*strain
returnD1*strainifstrain<=0.01elseD2*(strain-0.01)+therm_part
#示例数据
temperature_values=np.linspace(200,400,100)
stress_values=[stress(s,t,D1,D2,1e-5)fors,tinzip(strain_values,temperature_values)]在这个示例中,我们假设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为1×3.2结论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超弹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不仅受到应变的影响,还受到温度的显著影响。理解和掌握这些关系对于设计和应用超弹性材料至关重要。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模型需要根据具体材料的实验数据进行校准,以确保准确预测材料的行为。4超弹性材料的热力学稳定性4.1热力学稳定性条件热力学稳定性是超弹性材料在不同温度和应力状态下保持其结构和性能不变的能力。在超弹性材料中,热力学稳定性条件主要涉及能量最小化原则和相变的可逆性。超弹性材料,如形状记忆合金,能够在特定温度范围内经历可逆的相变,从而表现出超弹性行为。这一过程必须满足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即能量守恒和熵增原理。4.1.1能量最小化原则在热力学中,系统倾向于达到能量最低的状态。对于超弹性材料,这意味着在给定的温度和应力条件下,材料的自由能应达到最小值。自由能可以表示为:G其中,G是吉布斯自由能,U是内能,T是温度,S是熵,P是压力,V是体积。在超弹性材料的相变过程中,自由能的变化是决定相变是否发生的关键因素。4.1.2相变的可逆性超弹性材料的相变必须是可逆的,这意味着材料在经历相变后,能够通过逆过程恢复到其初始状态,而不会产生永久性的结构或性能变化。这种可逆性是超弹性材料区别于其他材料的重要特性,它保证了材料在多次循环加载下的稳定性和长寿命。4.2超弹性材料的稳定性和相变超弹性材料的稳定性和相变分析通常涉及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宏观行为之间的关系。在微观层面,材料的原子排列和相变机制决定了其超弹性的特性。在宏观层面,材料的应力-应变行为和温度依赖性是评估其稳定性和性能的关键指标。4.2.1微观结构与相变超弹性材料,如镍钛合金(NiTi),在微观上由两种不同的晶体结构组成:奥氏体(Austenite)和马氏体(Martensite)。奥氏体是高温下的稳定相,而马氏体是低温下的稳定相。当材料温度降低时,奥氏体可以转变为马氏体,这一过程伴随着体积的变化和能量的释放。当温度升高或应力去除时,马氏体可以逆向转变为奥氏体,从而恢复材料的原始形状。4.2.2宏观行为分析在宏观上,超弹性材料的相变行为可以通过应力-应变曲线来描述。典型的超弹性材料应力-应变曲线包括两个明显的阶段:弹性阶段和超弹性阶段。在弹性阶段,材料表现出线性的应力-应变关系,类似于普通弹性材料。在超弹性阶段,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出锯齿状,这反映了材料在相变过程中的能量吸收和释放。4.2.2.1示例:应力-应变曲线的Python模拟下面是一个使用Python模拟超弹性材料应力-应变曲线的简单示例。我们将使用一个简化的模型来表示超弹性材料的相变行为。importnumpyasnp
importmatplotlib.pyplotasplt
#定义超弹性材料的相变参数
stress_max=300#最大应力(MPa)
strain_max=0.1#最大应变
stress_offset=100#相变应力偏移(MPa)
strain_offset=0.05#相变应变偏移
#定义应力-应变关系函数
defstress_strain_curve(strain):
ifstrain<strain_offset:
returnstress_max*strain
elifstrain<strain_max-strain_offset:
returnstress_offset+(stress_max-stress_offset)*(strain-strain_offset)/(strain_max-2*strain_offset)
else:
returnstress_max*(1-(strain-(strain_max-strain_offset))/(strain_max-strain_offset))
#生成应变数据
strain_data=np.linspace(0,strain_max,100)
#计算应力数据
stress_data=[stress_strain_curve(strain)forstraininstrain_data]
#绘制应力-应变曲线
plt.plot(strain_data,stress_data)
plt.xlabel('应变')
plt.ylabel('应力(MPa)')
plt.title('超弹性材料应力-应变曲线')
plt.grid(True)
plt.show()在这个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简化的应力-应变关系函数,该函数模拟了超弹性材料在相变过程中的非线性行为。通过生成一系列应变数据并计算对应的应力值,我们得到了一个应力-应变曲线,该曲线展示了超弹性材料在不同应变水平下的应力响应。4.2.3温度依赖性超弹性材料的相变行为还受到温度的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材料能够表现出超弹性行为。当温度低于相变温度时,材料处于马氏体相,表现出较低的弹性模量和较高的塑性变形能力。当温度高于相变温度时,材料处于奥氏体相,表现出较高的弹性模量和较低的塑性变形能力。这一温度依赖性是超弹性材料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4.2.3.1示例:温度对相变行为的影响下面是一个使用Python模拟温度对超弹性材料相变行为影响的示例。我们将使用一个简化的模型来表示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变点。importnumpyasnp
importmatplotlib.pyplotasplt
#定义温度与相变点的关系函数
defphase_transition_temperature(temperature):
iftemperature<0:
return0
eliftemperature<100:
return50-0.5*temperature
else:
return0
#生成温度数据
temperature_data=np.linspace(-50,150,100)
#计算相变点数据
transition_data=[phase_transition_temperature(temperature)fortemperatureintemperature_data]
#绘制温度与相变点的关系曲线
plt.plot(temperature_data,transition_data)
plt.xlabel('温度(°C)')
plt.ylabel('相变点(°C)')
plt.title('温度对超弹性材料相变点的影响')
plt.grid(True)
plt.show()在这个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简化的温度与相变点的关系函数,该函数模拟了超弹性材料的相变点随温度变化的趋势。通过生成一系列温度数据并计算对应的相变点值,我们得到了一个温度与相变点的关系曲线,该曲线展示了超弹性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变点变化。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超弹性材料的热力学稳定性条件和相变行为是其独特性能的基础。在设计和应用超弹性材料时,理解这些微观和宏观行为对于确保材料的稳定性和优化其性能至关重要。5超弹性材料的实验与理论验证5.1实验方法概述超弹性材料,尤其是形状记忆合金(SMA),展现出独特的力学性能,能够在大变形下恢复原状。实验验证是评估这些材料性能的关键步骤,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材料的超弹性行为,还为理论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持。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实验方法:拉伸实验:通过施加轴向拉力,测量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以确定其弹性极限、屈服强度和超弹性回复能力。压缩实验:与拉伸实验类似,但施加的是压缩力,适用于测试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的超弹性行为。弯曲实验:用于评估材料在弯曲载荷下的超弹性性能,特别是在结构应用中。扭转实验:测量材料在扭转载荷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对于理解材料的各向异性超弹性行为尤为重要。循环加载实验:通过反复加载和卸载,模拟实际应用中的动态载荷,评估材料的疲劳性能和超弹性稳定性。5.1.1示例:拉伸实验数据处理假设我们进行了一次拉伸实验,得到了以下数据:应变(%)应力(MPa)0011022033044055066077088099010100我们将使用Python的matplotlib和numpy库来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并分析超弹性行为。importmatplotlib.pyplotasplt
importnumpyasnp
#实验数据
strain=np.array([0,1,2,3,4,5,6,7,8,9,10])
stress=np.array([0,10,20,30,40,50,60,70,80,90,100])
#绘制应力-应变曲线
plt.figure(figsize=(10,6))
plt.plot(strain,stress,marker='o',linestyle='-',color='blue')
plt.title('超弹性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
plt.xlabel('应变(%)')
plt.ylabel('应力(MPa)')
plt.grid(True)
plt.show()通过上述代码,我们可以可视化超弹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进一步分析其弹性模量、屈服点等关键参数。5.2理论模型与实验数据的对比理论模型的建立是基于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变形机制。对于超弹性材料,常见的理论模型包括:双线性模型:将应力-应变曲线简化为两段线性部分,一段代表弹性变形,另一段代表超弹性变形。多线性模型:在双线性模型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线性段来更精确地描述应力-应变曲线。基于相变的模型:考虑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变,以及相变对超弹性行为的影响。5.2.1示例:双线性模型与实验数据对比假设我们有一个双线性模型,其中弹性模量为2000MPa,屈服应力为50MPa。我们将使用这个模型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双线性模型参数
E=2000#弹性模量(MPa)
yield_stress=50#屈服应力(MPa)
#使用双线性模型计算应力
stress_model=np.where(strain<yield_stress/E,E*strain,yield_stress)
#绘制实验数据与模型预测的对比图
plt.figure(figsize=(10,6))
plt.plot(strain,stress,marker='o',linestyle='-',color='blue',label='实验数据')
plt.plot(strain,stress_model,marker='x',linestyle='--',color='red',label='双线性模型')
plt.title('超弹性材料的实验数据与双线性模型对比')
plt.xlabel('应变(%)')
plt.ylabel('应力(MPa)')
plt.legend()
plt.grid(True)
plt.show()通过对比实验数据与理论模型的预测,我们可以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进一步优化模型参数,以更精确地描述超弹性材料的力学行为。以上内容详细介绍了超弹性材料实验验证的基本方法,以及如何使用Python进行数据处理和模型对比分析。通过这些实验和分析,我们可以深入理解超弹性材料的性能,为材料的理论模型建立和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6超弹性合金的热力学分析案例6.1案例背景超弹性材料,尤其是镍钛合金(NiTi),因其独特的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特性,在航空航天、生物医学、机械工程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热力学分析是理解超弹性材料行为的关键,它帮助我们预测材料在不同温度和应力条件下的响应。6.2热力学原理超弹性材料的热力学分析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以及材料的自由能函数。自由能函数描述了材料在特定温度和应力条件下的能量状态,是分析材料相变和弹性行为的基础。6.2.1自由能函数自由能函数通常表示为温度T和应力σ的函数:F其中,F0T是温度相关的基态自由能,Fe6.3案例分析6.3.1数据准备假设我们有以下NiTi合金的实验数据,包括不同温度和应力下的自由能测量值。温度(K)应力(MPa)自由能(J/m^3)30001003001001504000804001001306.3.2分析步骤基态自由能计算:首先,我们需要从实验数据中提取基态自由能F0弹性自由能计算:然后,计算应力相关的弹性自由能Fe交互作用自由能计算:最后,分析温度和应力的交互作用自由能Fi6.3.3Python代码示例importnumpyasnp
importmatplotlib.pyplotasplt
#实验数据
data=np.array([[300,0,100],
[300,100,150],
[400,0,80],
[400,100,130]])
#分离温度、应力和自由能
T,sigma,F=data.T
#计算基态自由能
F0=np.polyfit(T[sigma==0],F[sigma==0],1)
F0_T=np.poly1d(F0)(T)
#计算弹性自由能
Fe=F-F0_T
#绘制自由能随温度和应力的变化
plt.figure(figsize=(10,5))
plt.plot(T,F,'o',label='实验数据')
plt.plot(T,F0_T,'-',label='基态自由能')
plt.plot(T,Fe,'x',label='弹性自由能')
plt.legend()
plt.xlabel('温度(K)')
plt.ylabel('自由能(J/m^3)')
plt.title('超弹性合金的自由能分析')
plt.show()6.4结果解释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观察到自由能随温度和应力的变化趋势,进一步理解超弹性材料的热力学行为。7超弹性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7.1应用场景超弹性材料因其在应力作用下能够产生大变形并恢复原状的特性,在工程设计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如航空航天的自适应结构、生物医学的支架和导管、以及机械工程的振动控制装置。7.2工程实例7.2.1航空航天自适应结构在航空航天领域,超弹性材料用于制造自适应结构,如机翼的变形控制。这些结构能够在飞行过程中根据气动载荷自动调整形状,提高飞行效率和稳定性。7.2.2生物医学支架在生物医学领域,超弹性材料如NiTi合金用于制造血管支架。这些支架能够适应血管的自然扩张和收缩,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提高长期植入的可靠性。7.2.3机械工程振动控制在机械工程中,超弹性材料用于振动控制装置,如隔振器。这些装置能够吸收和消减机械振动,保护精密设备免受振动影响,延长设备寿命。7.3结论超弹性材料的热力学分析为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深入理解材料的热力学行为,可以设计出更高效、更可靠的工程结构和装置。8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8.1本教程总结在深入探讨了超弹性材料的热力学分析后,我们理解了超弹性材料如何在不同温度和应力条件下展现出独特的变形和恢复能力。通过结合热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艺术学院《外国文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文言主观简答试题专训(二)-2025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 吉林艺术学院《概念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手工品订单承揽协议书范文范本
- 2024年大学生接活互助协议书模板
- 吉林师范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处理废石协议书模板
- 农村地基自建房转让协议书范文
- 畜牧业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分析报告
- 企业卫生安全检查管理制度
- 家具制造业售后服务预案
- 电子产品维修合同范本1
- 试用期员工转正规章制度(8篇)
- 2023-2024学年全国小学二年级上数学人教版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 《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教案 (三篇)
- 3上修改病句练习
- 2024年广东茂名高州市教师发展中心和高州市教育事务中心选聘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建筑继续教育-一级建造师继续教育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2024年秋季新人教版7年级上册生物课件 第2单元 第2章大单元整体设计
-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课件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课件 模块3、4 职业世界探索、大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