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26社区营造与城市共治第一部分社区营造概念与内涵 2第二部分城市共治面临挑战与契机 4第三部分社区营造促进城市共治路径 7第四部分社区参与与权力赋能机制 10第五部分共识构建与公共空间优化 13第六部分社会资本积累与邻里协作 16第七部分社区治理模式创新与探索 19第八部分政府作用与社区自治平衡 22
第一部分社区营造概念与内涵关键词关键要点社区概念
1.社区是一种以特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实体,由居住在该区域的人们组成。
2.社区具有共同的利益、价值观和归属感,成员之间存在社会互动和情感联系。
3.社区可以是正式的(如住宅区、村镇)或非正式的(如邻里、网络群体),其规模和边界因情况而异。
社区营造
1.社区营造是一种以社区为中心的发展过程,旨在增强社区居民的权力和能力。
2.社区营造通常涉及居民参与、资源动员、能力建设和社区赋能等要素。
3.社区营造的目标是建立具有活力、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社区,满足居民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需求。
城市共治
1.城市共治是指城市治理过程中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共同参与、协商和决策的模式。
2.城市共治强调居民自治、公众参与、信息公开和决策透明,以实现更民主、高效和公平的治理。
3.城市共治有助于构建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社区营造与城市共治的关系
1.社区营造为城市共治提供了基础和平台,通过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性和自治能力。
2.城市共治为社区营造创造了有利环境,使居民能够获取资源、政策支持和参与公共事务。
3.社区营造与城市共治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城市治理的民主化、多元化和有效化。
社区营造与城市共治的趋势
1.社区营造和城市共治正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居民参与度和治理效率。
2.社区营造和城市共治强调平等包容,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的需求。
3.社区营造和城市共治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促进城市环境保护和社区韧性建设。
社区营造与城市共治的前沿实践
1.共享社区治理平台建设,整合政府、社区和社会组织的资源,实现高效协同。
2.社区参与式预算,赋予居民对公共资金分配的决策权,提升治理透明度和居民参与感。
3.城市更新中的社区参与,保障居民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社区营造概念
社区营造是一种以社区居民为主体,通过参与式规划、协商和动员,旨在改善社区环境、增强社区凝聚力,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过程。
社区营造内涵
社区营造主要包括以下内涵:
*社区主体性:社区居民是社区营造的主导力量,拥有参与决策、提出建议和实施行动的自主权。
*参与式规划:社区营造强调居民的参与,通过协商、讨论和辩论的方式,形成符合社区需求的规划方案。
*协商和动员:营造过程需要协调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动员社区资源和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建设。
*环境改善:社区营造致力于改善社区物理环境,提升公共空间质量,打造舒适宜居的生活场所。
*社会资本建设:社区营造通过各种活动和项目,增强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和互助,促进社会资本的积累。
*社区治理创新:社区营造探索新的社区治理模式,赋予居民更大的决策权和参与权,实现社区自治。
*可持续发展:社区营造注重社区的长期宜居性,强调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平衡。
社区营造的意义
社区营造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促进社会融合和消除社会隔阂
*增强社区凝聚力,建设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
*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实现社区自治
*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构建宜居和谐的城市空间
社区营造的案例
全球范围内涌现出众多成功的社区营造案例,例如:
*英国海沃德中心:通过社区参与式规划,将废弃工业区改造为繁荣的文化和艺术中心
*美国波士顿萨福克唐人街:通过社区动员和协商,成功抵御了政府的拆迁计划
*中国上海愚园路街道:通过居民自治和社区营造,将老社区改造为充满活力的文化创意空间第二部分城市共治面临挑战与契机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公民参与困境
1.公民参与热情下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分化加剧,传统社区纽带弱化,导致公民参与积极性下降。
2.参与渠道受限:现有参与机制缺乏多样性、灵活性,不能满足多元化公民需求,阻碍了公民有效参与。
3.参与缺乏动力:公民参与缺少切实利益保障和反馈机制,难以激发和维持参与积极性。
主题名称:政府角色定位
城市共治面临的挑战
*公众参与不足:民众对城市事务的冷漠和参与度低,阻碍了共治机制的建立和有效运作。
*社会资本匮乏:社区内信任度低、社会网络薄弱,难以形成协作共治的社会基础。
*利益冲突:不同利益相关者(如政府、企业、居民)之间存在利益矛盾,阻碍共治协商和决策。
*政府控制过多:政府主导城市治理,削弱了社区自治和居民参与空间,限制了共治的自主性和可持续性。
*缺乏法律保障:城市共治缺乏明确的法律保障,相关规定分散,导致共治机制难以规范运行和保障居民权利。
城市共治面临的契机
*社区自治意识增强:随着社会发展和公民意识提升,居民对社区自治和参与城市治理的需求日益强烈。
*信息技术赋能: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城市共治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平台,促进公众参与和信息共享。
*政府政策支持:政府逐渐认识到城市共治的重要性,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社区自治和居民参与。
*社会组织活跃:社区社会组织蓬勃发展,为城市共治提供了组织基础和人力资源。
*国际合作交流:与国际先进经验的交流和借鉴,为城市共治提供了新的理念和实践参考。
具体事例
*社区议事会: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普遍建立社区议事会,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协商和决策,促进公众参与和社区自治。
*居民公约:在深圳、广州等城市的部分社区制定居民公约,规范社区生活秩序,保障居民权利,促进社区自治和共治。
*城市微更新:政府与社区共同参与的城市微更新项目,通过居民广泛参与,改善社区环境,提升社区活力和居民幸福感。
*社区共治平台: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的社区共治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信息发布、协商讨论、投诉建议等功能,促进公众参与和共治机制的运行。
*国际合作交流:上海与国外城市开展社区治理合作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城市共治水平。
数据支持
*根据中国城市治理研究会2021年调查,我国城市居民对社区共治的认可度达到73.8%。
*在深圳市2020年开展的居民公约自治试点项目中,参与社区事务的居民比例从试点前的16.5%提升至试点后的42.8%。
*在上海市2021年开展的城市微更新项目中,居民满意度达到94.5%。
结论
城市共治面临着挑战和契机,需要通过提高公众参与度、增强社会资本、调和利益冲突、优化政府管治、完善法律保障等措施,推动共治机制的完善和有效运作。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政府支持、社会组织和国际合作等契机,探索建立多方协同、居民参与、自主自治的城市共治体系。第三部分社区营造促进城市共治路径关键词关键要点社区协商与共议
1.建立居民参与的有效机制,营造协商民主氛围。
2.充分发挥社区议事会、居民代表大会等平台的作用,保障居民意志表达。
3.完善协商议题范围,涵盖社区治理、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共建共治共管
1.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提升居民自治能力。
2.探索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与基层政府的合作模式,增强协同治理效能。
3.形成社区居民、居委会、街道办事处等多主体共建共治共管的工作格局。
公共空间治理与利用
1.拓展公共空间的利用方式,促进社区居民交流互动。
2.加强社区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的改造与优化,提升空间品质。
3.完善公共空间的管理机制,确保空间的有序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社区服务与民生保障
1.加大社区服务投入,完善社区助老、助残、扶贫等服务体系。
2.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形成多元化服务格局。
3.健全社区服务评估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智慧社区建设
1.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实现社区服务智能化。
2.构建智慧社区平台,提供便民服务、信息发布、应急管理等功能。
3.培育智慧社区文化,促进居民数字素养提升。
社区营造与城市更新
1.将社区营造理念融入城市更新规划,保障居民参与和利益诉求。
2.探索老旧小区改造与社区营造相结合的模式,提升社区宜居性。
3.通过社区营造,促进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打造以人为本的城市空间。社区营造促进城市共治路径
一、增强居民参与,构建共治基础
*推动居民协商议事,建立制度化的参与机制,提高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
*培育社区志愿组织,激发居民自治意识,形成社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良好氛围。
*建设社区文化活动场所,提供居民交流、互动和参与社区治理的机会。
二、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强化共治主体
*加强社区党建,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整合社区资源,推动社区治理创新。
*完善社区治理机构,建立居民自治组织、专业社会组织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协作体系。
*培育社区社会工作人才,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三、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夯实共治基础
*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托儿所等,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
*发展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文明礼仪、邻里互助等活动,营造和谐宜居的社区环境。
*推动社区公益慈善事业,鼓励居民参与慈善组织,发挥社会力量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
四、创新共治模式,拓展共治领域
*探索“党建引领、自治互助、社会协同、政府支持”的新型社区治理模式。
*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搭建社区协同治理平台,提高公共事务信息化水平。
*实施社区问题定向治理,对社区常见问题进行专项治理,提升社区治理效率。
五、完善法律保障,规范共治行为
*完善社区治理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社区共治的主体、责任和权利,保障居民参与决策的权利。
*建立社区共治监督机制,加强对社区治理过程的监督,规范社区治理行为。
*提升社区法律咨询服务水平,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保障居民合法权益。
六、培育共治文化,营造共治氛围
*加强社区共治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共治意识,营造全员参与、共建共享的社区文化。
*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培育居民的邻里情谊和社区归属感,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设立社区奖项,表彰在社区共治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营造积极向上的共治氛围。
七、扩大共治成果,提升城市品质
*加强社区经验总结和推广,推动先进社区治理经验的辐射效应,提升城市整体治理水平。
*构建城市共治网络,实现社区与社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提升城市共治能力。
*利用社区营造成果,撬动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整体品质。第四部分社区参与与权力赋能机制关键词关键要点社区参与决策
1.社区居民参与社区规划、决策和管理,增强社区自主性和归属感。
2.探索多种社区参与形式,如居民大会、协商议事会等,保障居民表达意见和参与决策的权利。
3.建立健全社区参与机制,明确参与流程、议题范围和决策程序,确保参与有效性和透明度。
社区资源共享
1.盘活社区内闲置资源,开展资源共享和互助,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
2.探索共建共享空间,如社区活动中心、邻里互助点等,营造居民互动、交流和协作的场所。
3.引入社会组织、企业和志愿者力量,共同参与社区资源建设和管理,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社会效益。社区参与与权力赋能机制
社区参与的本质和重要性
社区参与是指社区成员主动参与社区事务管理与决策的民主治理过程。它赋予社区成员话语权和决策权,提升其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度和归属感,增强社区自主性和凝聚力。
权力赋能机制的内涵
权力赋能机制旨在向社区成员转移权力和资源,使他们能够参与并影响社区决策。其核心目标是建立一个公正、透明和公平的决策框架,让所有社区成员都能平等地参与。
社区参与与权力赋能机制的具体措施
1.建立居民会议机制
定期召开居民会议,由居民选举代表参与社区决策和事务管理。居民会议负责讨论和表决与社区相关的事项,如社区规划、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
2.成立社区自治组织
建立社区自治组织,如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等,作为社区成员的自我管理平台。社区自治组织负责制定社区规章制度、组织社区活动、监督社区事务。
3.开展社区协商与对话
通过协商和对话的形式,让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决策过程。政府、社区组织和居民代表共同协商,制定与社区利益相关的政策和措施。
4.建立社区信息公开制度
通过社区网站、公告栏等途径,向社区成员公开社区信息。让居民及时了解社区事务,参与社区决策。
5.提供社区培训与支持
为社区成员提供培训和支持,提高其参与社区事务的能力。例如,组织社区论坛、开展社区规划培训等。
6.完善社区建设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社区建设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社区成员的参与权和监督权。明确社区参与和权力赋能机制的法律地位和程序。
社区参与与权力赋能机制的成效
1.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社区参与和权力赋能机制使社区成员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管理,提升了社区治理的透明度和效率。
2.增强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
当社区成员参与到社区决策和事务管理中时,会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社区和谐与稳定。
3.促进社会包容与公平
权力赋能机制确保所有社区成员平等参与社区事务,促进了社会包容与公平。
4.培育社区领导力
社区参与和权力赋能机制为社区成员提供了展示领导力和服务社区的平台,培育了社区领导力。
5.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
社区成员参与社区事务,有利于社区可持续发展。他们能够根据社区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措施。
案例:上海市虹口区凉城新村社区
凉城新村社区通过建立居民代表会议机制、成立社区自治组织等措施,赋予居民权力和参与空间。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决策和事务管理,推动社区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社区环境得到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社区和谐稳定。
结语
社区参与与权力赋能机制是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增强居民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社会包容与公平、培育社区领导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完善的社区参与和权力赋能机制,打造具有自主性、自组织、自管理能力的和谐社区成为城市共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部分共识构建与公共空间优化关键词关键要点居民共识的营造
1.通过多渠道信息收集,了解居民需求和利益诉求,建立共识的基础。
2.运用协商、对话等方式,促进居民群体内部不同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交流,达成共识。
3.采用多种居民参与机制,让居民直接参与共识形成过程,提高共识的广泛性和认同度。
共同空间的优化
1.根据居民需求,合理规划和设计共同空间,满足各种功能和使用需求。
2.运用微改造、微更新等手段,优化现有共同空间,提升其使用效率和舒适性。
3.鼓励居民参与共同空间的管理和维护,营造良好的空间使用氛围和社区归属感。共识构建与公共空间优化
一、共识构建
1.共识的概念
共识是指一群人对特定问题达成一致意见或理解,是社区营造和城市共治的基础。
2.共识构建的必要性
*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
*促进社区发展和城市治理
*避免冲突和矛盾
3.共识构建的过程
*信息共享:公开透明地提供信息,让公众了解情况。
*意见收集:通过调查、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集公众意见。
*观点交流:组织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对话和协商,促进理解和共情。
*方案制定:在综合考虑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共识达成:通过投票、协商等方式,达成大多数人的共识。
二、公共空间优化
1.公共空间的概念
公共空间是指所有公民都可以自由使用和获取的空间,包括公园、广场、街道、公共建筑等。
2.公共空间优化目标
*提升城市宜居性
*促进社会交往和社区凝聚力
*满足市民的休闲、文化和娱乐需求
3.公共空间优化策略
*功能性优化:提供多种功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美观性优化:打造美观舒适的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安全性优化:确保空间安全,消除隐患。
*可持续性优化:采用绿色环保材料和设计,注重环境保护。
*包容性优化:考虑不同群体和年龄段的需求,创造无障碍空间。
三、共识构建与公共空间优化关系
共识构建和公共空间优化相互促进,共同塑造和谐宜居的社区和城市。
1.共识构建为公共空间优化提供基础
*通过共识构建,达成关于公共空间功能、形式、管理等方面的共识,为优化奠定基础。
*共识构建过程促进了公众参与和协作,提升了社区对公共空间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2.公共空间优化反过来促进共识构建
*优化的公共空间提供了平台,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进理解和共识。
*良好的公共空间营造了舒适宜人的氛围,为对话和协商创造有利条件。
四、案例分析
1.上海静安区愚园路公共空间改造
*通过广泛征集居民意见,形成共识。
*优化空间功能,增加休憩、文化和商业元素。
*提升街道美观性,保留历史风貌。
2.北京朝阳区亮马河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
*组织专家、居民和决策者共同协商,达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的共识。
*建设生态湿地、亲水平台等,优化景观。
*实施绿色照明,减少光污染。
五、结论
共识构建和公共空间优化是社区营造和城市共治的重要内容。通过协商、参与和对话,达成共识,优化公共空间,可以提升城市宜居性、促进社区和谐,打造宜居、有韧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第六部分社会资本积累与邻里协作关键词关键要点社会资本积累
1.社区内互动和联系增强:社区营造活动促进邻里间的交流和合作,建立信任关系,提高社会资本存量。
2.归属感与认同增强:参与社区活动营造出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居民对社区的依赖性,促进集体行动。
3.社交网络扩大和强化:社区营造活动扩大居民的社交网络,形成强关系纽带,提升协作能力和资源动员效率。
邻里协作
1.共同目标促进合作:社区营造活动设定共同目标,凝聚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促成邻里协作。
2.信任与互惠基础:积累的社会资本为邻里协作提供信任和互惠基础,降低合作成本,提高合作意愿。
3.制度和组织保障:完善的制度和组织体系保障邻里协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避免出现搭便车行为,提升合作效率。社会资本积累与邻里协作
社会资本概念
社会资本是指存在于个体、群体和组织之间相互联系关系中的资源,这些资源可以便利行动者实现共同的目标并促进社会福祉。它包括信任、合作、社会规范和社会凝聚力等。
社会资本积累与邻里协作
社会资本积累与邻里协作有着密切联系。社区营造中,通过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组织社区活动和建立互助网络,可以增强居民之间的联系和信任,促进社会资本的积累。
邻里协作成效
研究表明,邻里协作可以带来诸多益处,包括:
*提高邻里安全和防范意识:邻里之间建立起联系和信任,可以形成互相照应和防范犯罪的氛围。
*促进社区身心健康:社会资本高的社区居民具有更高的身心健康水平,因为社会联系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减少孤独感。
*增强社区活力和参与度:邻里协作可以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参与度,促进社区发展和治理。
*促进社会融合和包容性:社会资本可以通过包容少数群体和移民,促进社会融合和包容性。
邻里协作实践
促进邻里协作的实践措施包括:
*建立社区委员会或居民小组:为居民提供一个参与社区事务、讨论问题和制定解决方案的平台。
*组织社区活动:举办集市、节日、工作坊等活动,为居民提供社交和互动机会。
*建立互助网络:鼓励居民提供邻里互助,例如照看儿童、便利交通或紧急援助。
*利用社交媒体:创建一个社区专属的社交媒体平台,方便居民沟通和分享信息。
*与公共机构合作:与警察、消防和其他公共机构合作,建立安全邻里和促进社区治理。
研究证据
大量的研究证据支持社会资本积累与邻里协作之间的关系。例如:
*一项针对美国城市的调查显示,社会资本高的社区犯罪率较低,邻里安全感更高(Sampsonetal.,1997)。
*一项针对澳大利亚社区的研究发现,社会资本高的社区居民具有更高的身心健康水平(Kawachietal.,1999)。
*一项针对日本社区的研究表明,邻里协作可以增强社区活力和居民参与度(邻里合作协会,2007)。
结论
社会资本积累与邻里协作是社区营造中相互促进的两个重要因素。通过鼓励居民参与、组织社区活动和建立互助网络,社区营造可以增强社会资本,从而促进邻里协作,带来各种社会和经济效益。第七部分社区治理模式创新与探索关键词关键要点多元参与与协商
1.打破传统政府主导模式,吸纳居民、企业、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社区治理。
2.建立多方协商机制,促进利益诉求协调、化解矛盾冲突。
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展参与渠道,提高居民参与度和影响力。
居民自治与赋能
1.完善居民自治制度,赋予社区居民广泛的自治权利和决策权。
2.培养社区居民的自治能力,提升其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和水平。
3.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保障社区自治的有效开展。
共建共治共享
1.强化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氛围。
2.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维护,形成社区治理合力。
3.探索利益共享机制,实现居民参与治理的利益诉求。
数字化赋能
1.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社区治理的数字化水平。
2.建立智能化社区管理平台,实现社区信息化、精细化管理。
3.通过数字化手段,方便居民参与治理、监督、评价。
社会资本培育
1.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互动,培育社区社会资本。
2.整合社区资源,建立社区服务网络,增强社区凝聚力。
3.打造社会资本型社区,提升社区应对风险和自我发展的韧性。
治理生态建设
1.构建良性互动的社区治理生态圈,发挥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主体的协同作用。
2.加强社区治理监管,保障社区自治的规范有序发展。
3.营造尊重法治、崇尚自治的社区治理文化,实现社区治理长效发展。社区治理模式创新与探索
一、问题与挑战
传统社区治理模式存在诸多不足,包括:
*居民参与度低,社区事务缺乏透明度;
*政府主导过多,忽视社区自治能力;
*资源配置不均衡,社区发展受限。
二、创新探索
为应对上述挑战,各地社区积极探索创新治理模式,主要包括:
1.居民自治
*实行居民自治章程,赋予居民决策、管理、监督权力;
*建立社区议事会、居民委员会等平台,保障居民参与决策;
*推行社区公约,规范社区生活,营造和谐氛围。
2.社会参与
*引入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拓宽治理主体;
*培育社区骨干,发挥其在沟通、协调、决策中的作用;
*鼓励居民参与社区规划、建设、管理,增强社区归属感。
3.共治共管
*建立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三驾马车协同共治机制;
*推行社区协商议事制度,搭建多方协商平台;
*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社区治理精细化、扁平化。
4.智慧社区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智慧社区平台,提高治理效率;
*建设社区物联网,实现社区基础设施智能化;
*提供社区服务在线化,方便居民获取服务。
5.评估与监督
*建立科学的社区治理评估体系,定期对治理成效进行评估;
*加强社会监督,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监督,确保治理透明度;
*定期开展社区听证会、居民满意度调查,收集居民意见反馈。
三、数据与案例
1.居民自治
*在上海市徐汇区,居民自治章程规定,居民参与社区决策比例不得低于30%;
*在北京市东城区,建立了社区议事会,居民可就社区事务进行提案和表决。
2.社会参与
*在天津市河西区,社会组织参与率达到50%,志愿者人数超过10万人;
*在广州市越秀区,培育了社区骨干1000余人,参与社区治理。
3.共治共管
*在浙江省杭州市,建立了党建引领、三驾马车协同的社区治理模式;
*在江苏省南京市,推行社区议事协商制度,搭建了多方协商平台。
4.智慧社区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智慧社区平台整合了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发布等功能;
*在北京市海淀区,建设了社区物联网,实现了社区基础设施智能化。
5.评估与监督
*在四川省成都市,建立了社区治理评估体系,定期评估治理成效;
*在广东省深圳市,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社区治理监督,确保治理透明度。
四、启示与建议
社区治理模式创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根据各地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启示与建议: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保障居民参与权和监督权;
*创新治理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参与、协同共治的治理体系;
*注重资源整合,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的作用;
*推动科技赋能,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治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加强评估监督,确保治理成效和透明度;
*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因地制宜,总结可复制推广的经验。第八部分政府作用与社区自治平衡关键词关键要点【政府作用与社区营造的平衡】
1.政府在社区营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供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制度保障,促进社区自治和居民参与。
2.社区自治强调居民的自主权和决策权,社区居民通过参与社区事务,掌握社区发展方向,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3.政府作用与社区自治应保持平衡,政府对社区事务的干预应当适度,尊重居民意愿,发挥社区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某高中副校长在11月升旗活动上的讲话
- 2023年中考地理模拟卷(四)
- 湛江-PEP-2024年10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英语第5单元寒假试卷
- 《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骨盆骨折护理常规
- 云南省大理市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规模化统一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 2023年群路密码机系列投资申请报告
- 2024年密封垫及类似接合衬垫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强化财政投融资体制促进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
- 耐高温自润滑聚酰亚胺复合材料
- 空乘人员生涯发展展示
- 黄旭华(修订版)
- 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职业打假人投诉、举报处理规范
- 系统更换可行性方案
- 烟花爆竹经营与使用的消防安全规范
- 头疗手法培训课件
- 医疗器材广告推广方案
- 保险基础知识课件
- 班级中的规训与惩罚基于班级要素的社会学分析
- 树消防意识 创平安校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