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求实即秉笔直书,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经世致用也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早在中国史学开始兴起的时期,秉笔直书就成为史家的崇高美德而受到称赞。尤其是孔子因晋国史官董狐的“书法无隐”而称他是“古之良史”,以及《左传》作者记述了齐国太史、南史氏为书“崔杼弑其君”而不惜以死殉职,这种秉笔直书的精神境界就成为史家遵循的传统。唐代刘知几撰《史通》,有《直书》《曲笔》两篇,指出了史学上“直书”与“曲笔”的对立,分析了它们的利害。认为“直书”“直词”是实录的前提,而“曲笔”“诬书”则会造成实录难求。刘知几正是从历史撰述是否是“实录”这一根本点上,来划清“直书”与“曲笔”的界限的。这种求实的精神自司马迁《史记》被誉为“实录”之后,便成为大多数史家追求的目标而形成优良的传统。曲笔作史危害很大,造成的史事上的错误也不少,但在整个史学上毕竟只占少数。这是因为绝大多数史家是以董狐、南史、司马迁为效法的楷模,存实录、写信史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从史学发展的连贯性来看,任何得计于一时的曲笔作史,终究要为后人所揭露和纠正。从史学的社会作用来说,求实,也是史学经世致用的基础。刘知几说:“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其有贼臣逆子,淫君乱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中国古代史学之求实的传统和经世的传统在总的发展方向上的一致性,可以从《史记》《资治通鉴》等各类有代表性的著作中看得很真切。《资治通鉴》意在“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而附以《考异》30卷,使其所记、所论有经得起检验的历史事实为基础。历代盛赞《资治通鉴》者极多,金朝女真族统治者金世宗的话或许更有深意,他说:“近览《资治通鉴》,编次累代废兴,甚有鉴戒,司马光用心如此,古之良史无以加也。”在中国古代史学上,有的统治者或有的史家,为着某种需要而掩盖历史真相或篡改已经写出的史书,这种现象是存在的,但这跟史学的经世致用并不是一回事,其间界限不可混淆。这种曲笔作史的行为,只是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中的支流,而且总是遭到后人的唾弃和鄙视。求实的传统和经世的传统,以及它们之间在总的趋向上的一致性,乃是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主流。(摘编自瞿林东《说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材料二:以史学为经世工具的认识,由历代学人不断加以阐发,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深刻。汉初的贾谊把取鉴于历史作为国家施政的要务看待,他说:“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有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致用”与“求真”大多数情况下是统一的,是相得益彰,互相促进的。古人知道,用真实的历史为现实提供有益的借鉴从而产生积极的社会作用,是理想的史学局面,也是优秀史著具有久远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史学既要关注社会需要,又要严格对自身的写实要求,这是二而一之事。当然它们之间有时也会出现矛盾冲突,古人采取了他们认为适当的处理方式。从董狐直笔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对“直”的理解。《左传》记载了赵穿杀灵公之事后,接着写:“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於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董狐写的并不是直接的历史事实,而是在强调赵盾所应承担的历史责任,如果没有后来的解说,读者会误认为杀死灵公的人真的是赵盾。可当事人赵盾和后来的评判者孔子以至以后的读者,都认为董狐是在秉笔直书,是书法不隐。显然在这里,客观史实与主观认定已出现了一定的间隔。《论语·子路》中孔子有一段与叶公的对话。文曰:“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注:偷窃)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躬者异於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这个“直”与客观事实拉开了更大的距离。在孔子看来,“直”的把握是有限度的,违反了人性的“直”是不足取的。也就是说面对人伦亲缘等必要的社会要求,“直”应当有一定的弹性,应当包含更丰富的内涵。儒家是以人伦为出发点建立起社会结构与运行理论的,在他们看来,亲缘关系的松弛会直接导致君臣关系等上下等级制度的不稳定,所以破坏了伦理秩序,就会危及社会的安定。这是对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阐述,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从史学上贯彻孔子的思想,就产生了适当牺牲客观事实而求得伦理意义上的“直”这样的处理原则。说得直白点就是为了“致用”而让“求真”做出适当让步,也就是说在“求善”与“求真”之间,“求善”是占压倒优势的。把“为亲者讳,为尊者讳”作为一条重要的原则,体现的就完全是“求真”服从于伦理的政治考虑了。近代以来这类所谓的《春秋》笔法为人所诟病,也正是为此。但在古代的思想背景下,这个原则是为人们所认同,并赞赏的。(摘编自许殿才《中国古代史学的“求真”与“致用”传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B.C.D.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B.C.《史通》划清“直书”和“曲笔”的界限,“实录”的求实精神最终形成了优良的传统。D.“为亲者讳,为尊者讳”虽然如今为人所诟病,但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得到了贯彻。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左传》不仅写出了一些具体、生动的人物,还记述了个别历史事件的始末,丰富了史书记事的容量,是对《春秋》的继承与创造。B.刘知几的《史通》,是中国现存第一部以史学为研究对象的、系统的理论著作,书中对中国史书的体裁、体例有总结性的精辟见解。C.《汉书》批评汉文帝居功荒政,提到文帝时期的政局就像寝于未燃之时的积薪之上,又对景帝时期出现的冤狱情况提出批评。D.《史记》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战争等重要历史场面都很精彩,这增强了史学自身的生命力,也扩大了它的社会影响和社会作用。4.材料二第一段提到了贾谊的史学观,请简析《过秦论》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4分)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及“直书”,请谈谈两则材料对其认识的不同。(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南方(节选)罗伟章①雍秀丽租着任强的房子,已经十年。房子是别人的,可她当成自己的家。不过对雍秀丽来说,家仅指住宅,不包含家眷的意思在里面。她没有丈夫,没有儿女,也没有老人跟着。②雍秀丽的生活很单调。自从来到回龙镇,她几乎都是这样度过的:白天四处打零工,傍晚或更晚些时候,买了菜回去,再不出来。大热天也不出来。③有天任强站在店门口,见雍秀丽收工回去,就问她,秀丽,天这么热,你晚上也不出来歇凉?她笑盈盈地回,任大哥,我哪有时间歇凉啊?我忙着做梦呢!④她说做梦,是真的做梦。⑤雍秀丽不是回龙镇人,她的家在老君乡。老君乡在清溪河左岸的高山上,而雍秀丽又在高山更高处,那地方名叫万古楼,是从山头又平地拔起的一座孤峰。⑥可她的梦却不在镇上,也不在整条清溪河流域。她是要到南方去。⑦再小的地方都有个南方,雍秀丽要去的,是中国的南方。她成人过后,同村的年轻人都出门了,下山了,下山后也都去了“南方”。雍秀丽为什么没能走成,她从不向人说起。倒是隐隐约约听到一些,说她家里遭了灾。从她独自一人来看,还可能是大灾。万古楼山高路陡,猴子也会踩虚脚,特别是经不得暴雨,暴雨一来,山洪、塌方、泥石流……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无论什么原因,她被绊住了腿,这是事实。⑧可她从没忘记要去“南方”。她把那个梦做得一板一眼的。⑨每天晚上回去,做了饭吃,洗了碗筷,她就忙着收拾行李。像所有出村远行的人一样,她买了个很大的帆布包,她把她的几双鞋子、四季衣服和两张毛巾,都装进包里。想再装些啥,可是没得装了。村里人出门,除带上衣帽鞋袜,还会带些腊肉,并不是怕花钱买肉吃,而是把家乡的风味带在身边,也把亲人的关切带在身边——这个她不用带。也没腊肉可带。自从来到回龙镇,她既没做过腊肉,也没买过腊肉。腊肉不仅是肉,还是年节里亲人团聚的气息,对她来说,那样的气息或许是一种痛。⑩她这才发现,自己能带的,是那样少。(1)帆布包瘪瘪的,好像瘪着嘴,对她说,你就这么点儿东西?⑪她想说是的,却又不甘心,就环顾四周。客厅里,有一张餐桌、一台冰箱、一部电视,三把木椅、一张布艺沙发、五个塑料圆凳,这些都是房东的,没一样是她的。⑫于是她起身进了厨房。⑬锅灶、菜刀、案板、碗柜、铁铲、筷子篼,也是房东的,(2)她在厨房里的家当,是两个碟子、三个盘子、两双筷子、一把勺子、一口盐罐、四只碗。她把这些都取出来,用塑料袋装了,再塞进帆布包,怕坏,拿毛衣裹上,又裹了件羽绒服。提一提,包是沉一些了,可照样瘪着。这样子且不说难看,背起来也不贴身。因此她又进了卧室。⑭床是房东的,但床上用品是她的,包括垫絮、床单、被子和枕头。除了这些,还有一床冬天用的厚棉絮,收捡在墙角的立柜里。啊,把这些放进去,包就不会瘪了。⑮通常,去南方的人不带被子,都是到当地买,那是因为他们带的东西多,除了腊肉,还有这样那样,都是吃的,要么是亲戚送来的,要么是父母硬给的,比如一瓶豆瓣酱,甚至一窝白菜,父母也非让带上,说去了外地,就再也吃不到这么好的豆瓣酱和白菜了。⑯别人不带被子,她可以带。她把平平展展盖在床上的被子揭开,叠了,往帆布包里装。装下这条被子,再塞进枕头、床单,就是一个鼓鼓囊囊的大包了。⑰原来,她能带的并不少,那床厚棉絮根本就带不走,垫絮更带不走。⑲带不走的东西,留给任大哥好了。能有东西留给别人,这个人就是富有的。⑲她就怀着这种满意的心情,把包拉上。拉链不太顺滑,但声音很好听,那声音似乎在说,每次把包合上,都是一段生活的小结,并开启另一段新的生活。她蹲下身,手穿进去,背起来。一点儿也不沉。跟平时干的活比,这算什么沉?别说坐车,就是背着走,她也能一路走到南方去。⑳包很宽,很高,宽得能把她埋了,脖子一仰,头就被顶住了。她是背了一座山。她去南方,是把一座山背到南方去了。(3)山长在她的背上,也是一座孤峰了。㉑她背着她的孤峰,以餐桌为轴,在客厅里转圈。她想象着脚下是山重水复,山重水复的那一边,就是南方了。南方很遥远,却又并不远。南方甚至比她的睡眠都近。有很长一段时间,包括初来回龙镇的时候,她夜夜失眠。她告诉自己必须睡。可不管她怎样使力,都漂浮于清醒的海里,到不了睡眠的岸。㉒她以为自己的余生都会醒着过了。是怎样挣扎出来的,已无法说清,只记住了那种挣扎的感觉。㉓南方却不让她挣扎,她要去,随时都可以动身。此时此刻,她就正朝自己的南方走呢。㉔走出了汗水,她就把包放下来,又一样一样的,把东西往外取,并各归其位。然后洗过澡准备睡了。㉖最近雍秀丽在打山洞。有关部门要引水到县城,到市区……引水的管道就深埋在这些洞里。打山洞回到家的雍秀丽一夜难眠。不是以前的那种失眠,而是骨头闹她。走着站着坐着的时候,都没什么,一躺下来,骨头就喧喧嚷嚷,吵闹不休。㉖骨头吵了,肌肉又吵。㉗她左边劝了劝右边,这个劝了劝那个,诚心诚意地表明它们都有功劳。㉘好不容易安抚下去,勉强睡着了,却又做噩梦。无一例外,在梦里她都摔下了山崖。做着的时候没觉得啥,小心是小心,但没怕过。怕却跑到梦里来了。不过,清早起床,就什么都过去了,不怕了。㉙吃过早饭,往山上去的时候,她想着自己的南方。好久没在夜里收拾行李,往“南方”走了。这让她心里空。㉚打山洞的工作,将持续很长时间。干到第二年,有面洞子已打得很深,进去后,三伏天也寒彻肌骨。镇上人不信,说哪有那种事!好事者便不辞辛劳,从黄荆遮道的小路爬上去,穿着短袖短裤,往洞子里走。刚到洞口,身上就闪了一下,可不服气,喊一声热啊!接着走。走不上五十米,终于吃不住,转身就朝外跑。(4)出来时,被寒气咬出满身疙瘩,太阳要晒老半天,才能把那些疙瘩晒化。每每见到这场景,雍秀丽都乐不可支。㉛(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七自然段写人们的猜测,既交代了雍秀丽的遭遇,又照应了第一自然段。B.整理帆布包时,雍秀丽一次次和别人比较,可看出她失去亲人和家园后的痛苦。C.白天笑盈盈,晚上彻夜失眠,形成了鲜明对比,塑造了一个具有双重人格的女性形象。D.把“到南方去”称为“做梦”,表明雍秀丽因内心的纠结而未付诸行动。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1)运用拟人手法和反问语气,表面在写帆布包,实则是雍秀丽内心的折射。B.C.句子(3)运用动词“长”,突出帆布包与雍秀丽的紧密关系,暗示家乡是雍秀丽不忍舍弃的根。D.8.为什么雍秀丽执着于去南方?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4分)9.有评论家说,罗伟章的作品摒弃宏大与神圣,是种日常化书写。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日常化”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秦以无道毒天下,六王皆万乘之国,相踵灭亡。岂无孝子慈孙、故家遗俗?皆奉头鼠伏。自张良狙击之外,更无一人敢西向窥其锋者。陈胜出于戍卒,一旦奋发不顾,海内豪杰之士,乃始云合响应,并起而诛之。数月之间,一战失利,不幸陨命于御者之手,身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项氏之起江东,亦矫称陈王之令而渡江。且其称王之初,万事草创,能从陈余之言,迎孔子之孙鲋为博士,至尊为太师,所与谋议,皆非庸人崛起者可及,此其志岂小小者哉!(节选自《容斋随笔·陈涉不可轻》,有删改)材料二: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周文,陈之贤人也,自言习兵,陈王与之将军印,西击秦。秦令少府章邯免郦山徒、人奴产子生,悉发以击楚大军,尽败之。将军田臧等相与谋曰:“周章军已破矣,秦兵旦暮至,我围荥阳城弗能下,秦军至,必大败。不如少遗兵,足以守荥阳,悉精兵迎秦军。今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事恐败。”因相与矫王令以诛吴叔,献其首于陈王。陈王使使赐田臧楚令尹印,使为上将。田臧乃使诸将李归等守荥阳城,自以精兵西迎秦军于敖仓。与战,田臧死,军破。章邯进兵击李归等荥阳下,破之,李归等死。腊月陈王之汝阴还至下城父其御庄贾杀以降秦。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有删改)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腊月A陈王之汝B阴C还至下城D父E其御F庄贾G杀以H降秦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在。与《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中的“于”用法不同。B.因,于是,就。与《苏武传》“因谓武曰”中的“因”用法相同。C.凡,总共。与《项脊轩志》“轩凡四遭火”中的“凡”意思相同。D.引,退。与《兰亭集序》“引以为流觞曲水”中的“引”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拥有雄厚军事实力的六国,被秦国攻灭之后,甘于忍受暴虐无道的统治,除了张良有过复仇之举外,再没有过敢与秦抗衡之人。B.陈胜出身卑微,但是能奋不顾身,领导反秦力量进行英勇的斗争,虽然持续时间并不长久,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C.周文自称熟悉军事,受陈胜重用,却不敌章邯领导的一支临时拼凑的队伍;田臧率领精兵围攻荥阳时兵败身死。D.陈胜称王时,过去与他一起受雇耕田的友人投靠他,受到了陈胜的礼遇,后却因言语不当而被杀,这让旧友们相继离开。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岂无孝子慈孙、故家遗俗?皆奉头鼠伏。(2)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14.材料一中,作者就“陈涉不可轻”的观点给出了哪些理由?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定风波①
黄庭坚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②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③,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④?戏马台南追两谢⑤,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注】①本词写于黄庭坚被贬谪到黔州时。②鬼门关:指石门关(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东),两山相夹如蜀门户。③气岸:气度伟岸的意思。④颠:头顶。⑤戏马台:晋安时,刘裕北征,九月九日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和谢灵运各赋诗一首。15.下列关于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前两句分别运用夸张和比喻,既是黔州秋日淫雨的生动再现,也点出了词人的生存条件。B.“重阳”“催醉”等词表明本词可能创作于重阳节宴会场所,“催醉”暗含词人被贬后的抑郁心境。C.“鬼门关外”既点明地点,是词人登临俯瞰蜀江的高处,其险峻也可用来反衬词人得失忘怀的胸襟。D.本词气韵豪迈,语言新奇不落俗套,用典自然贴切,显示了作者身处逆境而宠辱不惊的旷达气度。16.(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学习了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后,小桢被词人的高洁忠贞所感动,选取了上片“
”与下片“
”两个语意相近的句子,组合为人生座右铭,立志成为光明磊落、心地纯洁的人。(2)为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感悟大自然的壮美,学校组织同学们一起登泰山看日出。日出之前,天边的云霞灿烂如画,异常壮观。小丽在日记中借用姚鼐《登泰山记》中的“
,
”两句描述了这一场面。(3)我国古典诗词中,很多诗人善于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即使是诉诸听觉的声音也能通过形象的画面再现出来,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①中国人饮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700多年前的神农氏时期,②中国不仅是茶文化的起源地,也是茶的故乡。③如今世界上大约100多个国家都有饮茶的习惯,④也衍生出各种各样的茶文化。电视剧中表演的点茶,就是宋代盛行的一种吃茶方式,先把茶叶用碾子碾成茶粉,(甲),调成糊状,然后慢慢加入更多热水,用茶筅不断击打,直到出现一层气泡,气泡消散得越慢说明功夫越深。点茶以后的分茶,是将茶盏里的茶倒入茶盘中,之后便可以用小工具沾水在茶汤表面作画了,这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叫做“茶百戏”,又叫做“水丹青”,如今这项技艺,已经被列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少人在电视剧中看到过这一令人记忆犹深的“绝技”。在茶汤表面的浮沫上作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咖啡拉花,(乙),拉花用到了两种不同的溶液,一种是咖啡,一种是牛奶,而茶百戏只用一种溶液——水。水作画维持的时间更短,花纹消散得更快,也显得更为珍贵难得。如今风靡全球的抹茶,大家都以为是来自日本,但其实真正的起源就是宋朝的点茶,都是将茶碾磨成粉以后再冲泡饮用。在宋朝,(丙),但在宋之前,茶更多作为一种食物。比如唐朝流行的吃茶方式,就是先将茶饼放在火上烤,然后碾碎,再放入水中来煮成粥喝,煮的时候还要加入很多佐料,比如葱、姜、蒜、大枣、陈皮、薄荷等等。这也是为什么古人把“喝茶”叫做“吃茶”,因为人家的确是在吃嘛。18.下列句子中的“深”与文中加点的“深”,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这个湖泊的水很深,鱼儿在其中游弋。B.深秋的晚霞渲染着天空,宛如天空的彩绘。C.她对古典音乐的理解非常深,能够感受到每一首曲子背后的情感。D.对于你所经历的痛苦,我深表同情。19.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0.文中画线句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3分)21.“茶百戏”,又叫做“水丹青”,你更喜欢哪个名字?请简要说明理由。要求:语言简洁流畅,不超过50字。(3分)22.下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茶百戏”的一幅画面,请用形象生动而又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突出画面意境特点,不超过80字。(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立身处世,有人倾向于“我愿意”,有人思考的是“我能够”,有人注重的是“我应当”。你对此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结合自己学习与生活的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语文参考答案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A.“秉笔直书是史家的优良传统,故……”因果颠倒,正是有这些良史的垂范,才逐渐形成“直书”的传统。B.材料二看不出贬义,原文“董狐写的并不是直接的历史事实,而是在强调赵盾所应承担的历史责任……可当事人赵盾和后来的评判者孔子以至以后的读者,都认为董狐是在秉笔直书,是书法不隐。显然在这里,客观史实与主观认定已出现了一定的间隔”,可见选文更多是客观陈述,且不是对董狐的评价,而是对他人认定董狐秉笔直书这个现象的评价。C.“史著只能严格写实、客观记录,否则不能成为优秀的史著”错,说法过于绝对。史学的“真实”有一定的弹性,有时出于“求善”的不真实,也能够对社会产生积极作用。故选D。2.B【解析】本题考查准确理解重要观点并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B.“认为它体现了史学的求实传统和经世传统在总的趋向上的一致性”错,根据原文“金朝女真族统治者金世宗的话或许更有深意,他说:‘近览《资治通鉴》,编次累代废兴,甚有鉴戒,司马光用心如此,古之良史无以加也。’”中的“编次累代废兴,甚有鉴戒”可知,这个例子只能印证史学的经世传统。故选B。3.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主要讨论的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两个优良传统:求实(秉笔直书)和经世致用,并强调了这两个传统在史学发展中的主流地位。A.指向史学的继承与创造。B.对《史通》内容及地位的评价。C.体现了史家在写史时的直笔批评,正好符合求实(秉笔直书)的传统。D.意指《史记》讲求文采,扩大了社会价值。故选C。4.①《过秦论》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攻”与“守”的形势已经发生变化,但是秦朝仍然实行霸道,不施仁政,体现了审时度势的道理。②《过秦论》旨在通过论秦史,告诫汉代统治者要施行仁政,休养生息,维护社稷安定,体现了“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借古鉴今的道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观点的能力。材料二第一段提到了贾谊的史学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审时度势,观察历史发展趋势并据此制定政策;二是以史为鉴,通过历史经验来指导现实政治。“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攻”与“守”的形势已经发生变化,但秦朝仍然坚持过去的统治方式,不施仁政。这体现了贾谊史学观中审时度势的道理,即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调整统治策略,否则将会导致国家的衰败。从《过秦论》的写作背景看,西汉文帝时代,是汉代所谓的“太平盛世”,即“文景之治”的前期。贾谊以他敏锐的洞察力,透过表象,看到了西汉王朝潜伏的危机。为了调和各种矛盾,使西汉王朝长治久安,贾谊在《陈政事疏》《论积贮疏》以及《过秦论》等著名的政论文中向汉室提出了不少改革时弊的政治主张。《过秦论》就是以劝诫的口气,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秦王朝政治的成败得失,为汉文帝改革政治提供借鉴,这体现了贾谊的史学观中“以史为鉴,通过历史经验来指导现实政治”的观点。5.①材料一指出“直书”是“致用”的基础,材料二认为两者互相促进,但也会出现矛盾冲突。②材料一认为“直书”是客观真实地记录史实,不掩其瑕。材料二认为“直书”有时未必记录了客观史实,可能是主观认定或者让步于“求善”。【解析】本题考查辨析不同材料中同一话题的能力。两则材料对中国古代史学的两个优良传统“求真”和“致用”的关系看法不同。依据“求实即秉笔直书,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从史学的社会作用来说,求实,也是史学经世致用的基础”可以看出材料一认为直书是史学的优良传统和经世致用的基础;依据“‘致用’与‘求真’大多数情况下是统一的,是相得益彰,互相促进的”“当然它们之间有时也会出现矛盾冲突”可以看出材料二认为“直书”和“致用”之间互相促进的,但也会出现矛盾冲突。两则材料对“直书”的认识有所不同。依据“唐代刘知几……认为‘直书’‘直词’是实录的前提,而‘曲笔’‘诬书’则会造成实录难求”“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其有贼臣逆子,淫君乱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可以看出材料一认为“直书”是客观真实地记录史实,不掩其瑕。依据“史学既要关注社会需要,又要严格对自身的写实要求,这是二而一之事”“当然它们之间有时也会出现矛盾冲突,古人采取了他们认为适当的处理方式”“说得直白点就是为了‘致用’而让‘求真’做出适当让步,也就是说在‘求善’与‘求真’之间,‘求善’是占压倒优势的”可以看出材料二认为的“直书”有时未必记录了客观史实。然后材料二又用《左传》中董狐记载的历史故事和《论语·子路》中孔子与叶公的对话来论证古代会适当牺牲客观事实而求得合乎人性的“直”的处理原则。6.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C.“双重人格”错误。双重人格指一个人兼有两种互相对立的身份、品质或态度,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含有病态之意,而本文塑造的雍秀丽并不是病态的形象。故选C。7.D【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比喻”错误。“被寒气咬出满身疙瘩”运用了比拟的手法。故选D。8.①趋同心理:因为同村的年轻人都出门下山去了南方;②逃避过去:经历了家破人亡的雍秀丽,内心充满了痛苦,去南方可以逃避这段过往;③排遣孤独:在镇上打工,早出晚归的雍秀丽是孤独的,所以她想去南方,从而开启一段新的生活。【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她成人过后,同村的年轻人都出门了,下山了,下山后也都去了‘南方’”可知,因为同村的年轻人都出门下山去了南方,所以因为趋同心理,雍秀丽执着于去南方。由原文“雍秀丽为什么没能走成,她从不向人说起。倒是隐隐约约听到一些,说她家里遭了灾。从她独自一人来看,还可能是大灾”“腊肉不仅是肉,还是年节里亲人团聚的气息,对她来说,那样的气息或许是一种痛”可知,经历了家破人亡的雍秀丽,内心充满了痛苦,去南方可以逃避这段过往。由原文“她没有丈夫,没有儿女,也没有老人跟着”“雍秀丽的生活很单调。自从来到回龙镇,她几乎都是这样度过的:白天四处打零工,傍晚或更晚些时候,买了菜回去,再不出来”“拉链不太顺滑,但声音很好听,那声音似乎在说,每次把包合上,都是一段生活的小结,并开启另一段新的生活”可知,在镇上打工,早出晚归的雍秀丽是孤独的,所以她想去南方,从而开启一段新的生活。9.①叙述内容日常化:文章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山村打工女子雍秀丽整理自己少而琐碎的行李,想离开家乡去南方的故事;②叙述方式日常化:本文讲故事如话家常,娓娓道来,无波澜起伏,语言平实质朴;
③于日常中悟道理:雍秀丽是在打山洞这种艰苦却日常的劳动中重新理解了“南方”的含义,并走出了昔日困境。【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特点的把握能力。文章写到雍秀丽来到回龙镇之后,租住在任强的房子里已经有十年了,她每天白天四处打工,晚上回去做了饭吃,洗了碗筷,她就忙着收拾行李,她从没忘记要去“南方”。文章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山村打工女子雍秀丽整理自己少而琐碎的行李,想离开家乡去南方的故事。文章在讲述雍秀丽的故事时,讲述了雍秀丽的身份,讲述了她没能去成南方的原因,讲述她每天晚上收拾行李然后在客厅里转圈,最后又写到雍秀丽的工作,在讲述雍秀丽的故事时如话家常,无突转起伏,语言平实质朴。文章后几段写了雍秀丽在打山洞,干到第二年的时候,有面洞子已打得很深,三伏天进去后也很冷。镇上人不信,有好事者进洞体验却被寒气逼退。雍秀丽除了觉得好笑,还有一丝骄傲在里面。这时候她第一次发现,在自己这里,南方或许并不是个方位,重新理解了“南方”的含义,并走出了昔日困境。10.ACE【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腊月,陈王退到了汝阴,不久又回到下城父,他的车夫庄贾杀死陈王向秦军投降。“腊月”,时间状语放在句首,单独成句,A处断开;“陈王之汝阴”,主谓宾结构,句意完整,C处断开;“还至下城父”,省略主语的动宾结构,句意完整,“其御”是后句的主语,E处断开。故ACE三处需要断句。1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介词,在,从/介词,对于。句意:陈胜出身在戍守的士卒中。/(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从师学习为耻。B.错误。连词,于是/动词,趁机。句意:于是他们就假传陈王的命令杀掉了吴广。/李陵趁机对苏武说。C.正确。意义相同,都是“总共,共”的意思。句意:陈胜称王前后总共六个月。/项脊轩总共遭受过四次火灾。D.正确。退/疏导使流。句意:(从此以后)陈王的故旧知交都纷纷自动引退离去。/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故选B。12.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围攻荥阳时”错。原文为“田臧乃使诸将李归等守荥阳城,自以精兵西迎秦军于敖仓。与战,田臧死”,田臧是在敖仓迎击秦军而死。故选C。13.(1)难道(这六国)没有孝顺的子孙后辈和遗留下的家族训示吗?(然而)都抱着头像老鼠一样趴在地上(任其宰割)。(2)陈胜尽管已经死去,但他所安置派遣的侯王将相最终灭了秦朝,是陈涉首先举事的缘故啊。【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岂”,副词,表反问,难道;“奉头”,抱着头;“遗”,遗留,剩下;“鼠”,名词作状语,像老鼠一样。(2)“所置”,所安置的;“竟”,最终;“由涉首事也”,判断句式。14.①出身卑微,勇气可嘉。②首事之功,影响全局。③眼界开阔,志向远大。【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陈胜出于戍卒,一旦奋发不顾,海内豪杰之士,乃始云合响应,并起而诛之”可概括出,出身卑微,勇气可嘉。结合“身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项氏之起江东,亦矫称陈王之令而渡江”可概括出,首事之功,影响全局。结合“能从陈余之言,迎孔子之孙鲋为博士,至尊为太师,所与谋议,皆非庸人崛起者可及,此其志岂小小者哉”可概括出,眼界开阔,志向远大。参考译文:材料一:秦国以暴虐无道的行为毒害天下,曾经六国都是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却相继被灭。难道(这六国)没有孝顺的子孙后辈和遗留下的家族训示吗?(然而)都抱着头像老鼠一样趴在地上(任其宰割)。自从张良曾经狙击过(秦始皇)外,就再也没有一人敢向西窥伺秦朝的锋芒了。陈胜出身在戍守的士卒中,一旦奋发不顾(自己的安危),天下的英雄豪杰才开始像云一样集合,如回声般响应,共同奋起而诛灭秦朝。几个月之间,在一次战役中失利,(陈胜)不幸被驾车的部下杀死,自身虽然已经死去,(但是)他所任命和派出的侯王将相最终推翻了秦朝。项氏一族在江东起兵,也是假称奉了陈王的命令而渡过长江的。而且陈胜在刚刚称王的时候,许多事情都是粗略地创建起来,能够听从陈余的建议,迎立孔子的孙子孔鲋为博士,甚至尊奉为太师,(他)与孔鲋商议谋划的事情,都不是平庸之辈崛起后所能想到和做到的,这种志向难道是小小的吗?材料二:陈涉于是自立为王,定国号为张楚。以吴广为代理的王,督率各将领向西进攻荥阳。周文是陈县的贤人,自称熟悉军事,陈王就授给他将军印,率军向西进攻秦军。秦王朝派少府章邯赦免郦山的刑徒以及家奴生的儿子,全部征发来攻打(周文率领的)张楚大军,把楚军全部打败了。将军田臧等人一起密谋说:“周文的军队已经溃散,秦国的军队早晚会到来,我们包围荥阳城久攻不下,如果秦军一到,(我们)必定会大败。不如留下少量的部队,足以继续围困荥阳就可以了,用全部精锐部队去迎击秦军。现在假王(吴广)骄横,又不懂用兵谋略,这样的人无法和他商量议事,不诛杀他的话,我们的计划恐怕会失败。”于是他们就假传陈王的命令杀掉了吴广,把吴广的首级献给了陈王。陈王就派使者赐给田臧楚国令尹的印信,任命他担任上将军。田臧就派部将李归等人监守荥阳城,自己带了精锐的部队西进到敖仓迎战秦军。双方交战时,田臧战死,军队溃散。章邯领兵(趁机)到荥阳城下攻打李归这些人,打败了他们,李归等人战死。腊月,陈王退到了汝阴,不久又回到下城父,他的车夫庄贾杀死陈王向秦军投降。陈胜称王前后总共六个月。为王之后,定都在陈县。一位过去曾经与他一起受雇佣耕田的同伴听说了,来到陈县,敲着宫门说:“我要见陈涉。”守门令要把他捆绑起来。经他反复辩解,才放开他,但仍然不肯为他通报。等陈王出门时,他拦路呼喊陈涉。陈王听到喊声,于是下令召见,用车载他一起回宫。客人出入宫殿越来越放肆,常常跟人讲他与陈涉原来的交情。陈王下令斩杀了他。(从此以后)陈王的故旧知交都纷纷自动引退离去,没有再亲近陈王的人了。陈胜尽管已经死去,但他所安置派遣的侯王将相最终灭了秦朝,这是陈涉首先举事的缘故啊。15.B【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催醉’暗含词人被贬后的抑郁心境”错。久雨放晴,又遇重阳佳节,词人心境当然高兴,佳节痛饮表达的是畅快心情。故选B。16.①起篇为抑。前两句点明贬谪环境恶劣,起调消沉。②上片后三句是一扬,写重阳放晴,心情畅快,登高痛饮。③下片前三句是二扬,作者借老翁头上插花的举止,表现不服老的气概。④下片后三句为三扬,写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将豪迈气概表现到极致。【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全词结构一抑三扬,笔力豪迈,抒发了作者虽被贬黔州、身居恶劣环境,却穷且益坚、老当益壮,不屈于命运摆布的乐观精神和博大胸怀。①“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两句写黔中气候,以明贬谪环境之恶劣,前两句起调低沉,起篇为抑。黔中秋来阴雨连绵,遍地是水,人终日只能困居室内,不好外出活动。不说苦雨,而通过“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表明秋霖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乘船”而风雨喧江,就有覆舟之虞。所以“似乘船”的比喻是足不出户的意思,又影射着环境的险恶。联系“万里”二字,又有去国怀乡之感。②“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三句是一扬,写重阳放晴,登高痛饮。说重阳天霁,用“及至”“也”二虚词呼应斡旋,有不期然而然、喜出望外之意。久雨得晴,又适逢佳节,真是喜上加喜。遂逼出“催醉”二字。“鬼门关外蜀江前”回应“万里黔中”,点明欢度重阳的地点。“鬼门关”这里是用其险峻来反衬一种忘怀得失的胸襟,颇有几分傲兀之气。③“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三句,作者借老翁头上插花这种不入俗眼的举止,写出一种不服老的气概。“君看”“莫笑”云云,全是自负口吻。这比前写纵饮就更进一层,词情再扬,此为二扬。④“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三句,说自己重阳节不但照例饮酒赏菊,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的风流人物,更将豪迈气概表现到极致,此为三扬。17.(1)表里俱澄澈肝肺皆冰雪
(2)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3)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浮云柳絮无根蒂
天地阔远随飞扬【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澄澈”“臾”“采”“莺”“咽”等。18.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和理解词语语境义的能力。文句中的“深”,表程度,有“深刻,深入”之意。A.
“深”指“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与‘浅’相对”。B.
“深”指“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C.
“深”指“深刻,深入”之意。D.
“深”为副词,“很、十分”之意。故选C。19.甲:再倒入少许热水;乙:但二者的区别在于;丙:茶算是一种饮品【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甲处,根据上下文“先把”“然后”可知这是点茶的先后步骤,可填“再……”;根据后文“调成糊状”“慢慢加入更多热水”可知应该是倒入了热水,且量不多,所以可填“再倒入少许热水”。乙处,后文“拉花用到了两种不同的溶液,一种是咖啡,一种是牛奶,而茶百戏只用一种溶液——水”强调的是两者不同的具体表现,与上文形成转折关系,并且是对下文的总结,所以可填“但二者的区别在于”。丙处,前文说的是“饮茶”,后文话锋一转,“但在宋之前,茶更多作为一种食物”,可知画线处说的是(宋朝时)把茶作为饮品,所以可填“茶算是一种饮品”。20.②:把“茶的故乡”与“茶文化的起源地”互换位置;③:删去“大约”。【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的句子语病有两处:第一处是句子②语序不当,关联词“不仅……也”表示递进关系,所以其后的内容“茶文化的起源地”和“茶的故乡”应该互换。第二处是句子③成分赘余,“大约”与“多”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所以正确的语句为:②中国不仅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起源地。③如今世界上100多个国家都有饮茶的习惯。21.示例一:更喜欢“茶百戏”。茶,表明具体事物,百戏,将茶水之画与表演艺术联系,暗示画面之多样性,给人无限遐思。示例二:更喜欢“水丹青”。水,点明作画介质,丹青,乃绘画之雅称,此名使茶水之画更富诗意和文化韵味。【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①喜欢“茶百戏”,分析名字的构成:“茶”,表明要喝的具体事物;“百戏”,是一种技艺,将茶水之画与表演艺术联系,“百”字暗示了画面的多样性,既新颖又别致,充满想象。②喜欢“水丹青”,分析名字的构成:“水”,清水,作画就是在这上面进行,点明了作画介质;“丹青”,古人常以此为颜料作画,故代指绘画。听起来雅而不俗,“水丹青”这样的称呼让人很容易将它和绘画联系起来,古代四雅“琴棋书画”,所以这样的名字使得茶水之画更富诗意和文化韵味。22.示例:湖波荡漾,荷叶舒展,似一阵风吹过;荷花悄然怒放,无限妖娆;鱼儿吐着一串泡泡儿,游戏其间,似乎在叙说着对水的深情,又似乎在讲述着古老的茶文化。【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图文转换的能力。首先,观察图片上的景物,主要有荷叶、荷花、鱼儿、湖水、波纹、鱼儿吐的泡泡等,避免漏掉景物。其次,运用想象和联想,将景物描写生动,要求用上“至少一种修辞”。修辞手法可以选用常见的比喻、拟人、夸张等,最后还要与茶文化相关联。如,写荷花,可以写“荷花悄然怒放,无限妖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咖啡馆室内装饰改造方案
- 肉类加工厂原材料运输方案
- 户外遮阳窗帘安装方案
- 桥梁施工团队培训方案
- 济宁学院《科技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济宁学院《操作系统》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公路桥桩基施工技术方案
- 变电站设备更新提升方案
- 福建省三明一中2024年高考模拟金典卷数学试题(三)试题
-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题
- 完整版用PLCs7-200实现接触器互锁的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编程安装与接线文档良心出品
- 起重机械租赁公司管理制度汇编
- 抛光标准 50
- 浅析医药行业供应链融资
- 医院患儿发生跌倒坠床应急预案演练脚本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生物的特征》说课稿(共4页)
- 《我运动、我参与、我快乐、我健康》主题班会课件.ppt
- 事业单位出纳工作常见问题及对策
- 阴道镜培训(课堂PPT)
- 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自查表
- 《爬山虎的脚》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